資源簡介 樹葉中的比【教學目標】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并會求出比值,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2.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3.感受自然現象中蘊含的簡單規律,培養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教學難點】發現和提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教學準備】每個小組采集一種樹葉(10片)。【教學方法】教法:情境教學法。學法:合作學習法。一、導入新課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一些有關比的知識,在生活中也存在比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樹葉中的比。(板書課題:樹葉中的比)二、探究新知1.提出問題。(出示教材66頁情境圖)師:你認識這些樹葉嗎?觀察圖片中的樹葉,你有什么想法?生1:樹葉有大有小,有長長的,有圓圓的……生2:不同的樹,樹葉的形狀一般是不同的。生3:相同的樹,樹葉雖然大小不同,但形狀相似。師:還可以怎樣比較這些樹葉的形狀?和同學說說你的想法。小組內交流后匯報。2.探索實踐。師:各小組拿出自己采集的樹葉,像下面這樣量出每一片樹葉的長和寬,算出長與寬的比值(得數保留一位小數),填入教材67頁上面的表格中。學生分組進行測量、計算、填表。師:在小組里交流各自測量的10片樹葉長與寬比值的平均數,并填寫教材67頁下面的表格。將測量和計算的結果與樹葉的形狀對照,你還有什么發現?小組內交流后匯報,教師給予評價。3.回顧反思。師:通過這次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各小組指名代表發表意見。三、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活動,我們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四、作業布置相應課時的練習部分。樹葉中的比同一種樹葉,長與寬的比值非常接近。不同的樹葉,長與寬的比值一般不同。樹葉長和寬的比值越大,樹葉越狹長;比值越小,樹葉越接近方形或圓形。本節課安排了“提出問題”“探索實踐”“回顧反思”幾個環節。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都較為合理,學生經過測量、計算、比較能夠發現樹葉長與寬的比值與樹葉的特點,整節課的教學增強了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激發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學效果良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