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 測量(一)第1課時 教室有多長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教材第20~21頁的內容。1.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教室長度的過程,體會測量方式,測量工具的多樣性。2.為學習厘米和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初步培養學生的度量意識。初步學會用不同工具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一、情境導入師:我們班準備舉行一次班會,想做一些紙花裝扮教室,但不知道教室有多長,同學們能幫忙測量一下嗎?(板書課題)二、探究新知師:活動開始前,老師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教室的長是指從哪里到哪里呢?(同學之間互相討論,集體交流,教師總結)1.怎樣量教室的長度?(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從身邊的物品著手,指名學生回答)生1:可以用筆或文具盒量。生2:可以用腳量,看看有多少個腳印長。……2.小組合作,嘗試測量。(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測量時要注意什么,同伴互相交流)讓學生通過交流明確借助身邊物品測量時,如果用書量,書不能擺斜;如果用筆量,筆的長短要一樣,不能長短不一。3.小組合作,再次測量。教師在活動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們小組選擇什么測量工具,再實際測量,測量時要做好標記,最后把所選的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填在書上的表格里。4.交流各組的測量過程和結果。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都是用腳量,為什么結果不一樣?教師結合學生回答進行補充總結:測量物品的大小不一樣,所以測量結果也不一樣。5.交流測量教室的收獲和思考。(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匯報)生1:用不同的物體測量,結果不一樣。生2:量的時候要直直地擺,不能有空隙。生3:教室比較長,要用長一點的工具測量。……三、課堂小結師:說一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獲?這些知識能夠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呢?(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四、課后練習完成學生用書相應練習。教室有多長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本節課是在學生正式學習厘米之前專門設計的一節課,目的是通過學生用非標準單位測量教室的長度,初步培養學生的度量意識,學會度量的方法,能夠用一定的方式表達和交流度量的結果。也培養了學生的度量意識和合作能力,滲透正確度量的方法,為學生下一步的相關學習奠定基礎。第2課時 課桌有多長(1)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材第22~24頁的內容。1.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和線的長度,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體會厘米的意義。掌握估測和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一、情境導入課件演示:動物學校新買來一些課桌,小白兔回家后高興地告訴了媽媽,兔媽媽問:“你們買的課桌有多長呀?”小白兔搖搖頭說:“我可不知道?!钡诙欤腿柡门笥研『镒?,小猴子說:“這還不簡單。”說完,就一一地量了起來……同學們,如果小白免去問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說明課桌有多長呢?二、探究新知1.量一量,估計課桌長度。師:想一想怎樣量課桌的長度呢?(1)學生獨立思考,嘗試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測量。師:誰愿意告訴大家你用什么測量工具,測量的結果是什么?預設如下:生1:我用手量,課桌有6拃長。生2:我用鉛筆量,課桌有4支鉛筆長。生3:我用文具盒量,課桌有3個文具盒長。……(2)交流討論。學生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總結。2.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師:同樣的課桌,為什么測量結果不一樣?如何方便交流?(教師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指名學生回答)生:大家選用的工具不同,如果大家用相同的工具就好交流了。師小結:看來,統一測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用什么標準測量物體的長短嗎?(教師引出測量工具:尺子)3.認識尺子,認識厘米。(1)認識刻度尺。師: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尺子,仔細觀察,你們都看到了什么?找到之后和你的同桌說一說。(教師在黑板上出示放大的尺子圖,引導學生觀察)①觀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②學生匯報,并試著說一說尺子上的數表示什么意思。生1:尺子上有數字。從小到大,每一大格下面都標著數字,每兩個數字間有10小格。生2:尺子上有刻度線,0刻度。……③教師補充。師小結:仔細的同學發現這些豎線有長有短,那不管是長的線還是短的線我們都稱為刻度線。0表示沒有,它現在在尺子上叫作“0刻度線”,表示開始起點。(2)認識厘米,字母cm。師:厘米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長度單位。在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我們常用厘米這個長度單位。厘米也可以寫作cm,同學們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一寫。(師板書:厘米寫作cm)4.感受1厘米的長度。①認識1厘米。師: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幾厘米?用字母怎樣表示?(學生試說,教師糾正)師:請你在尺子上找一找,還有幾刻度到幾刻度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同桌互說)②體會1厘米的實際長度。師: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找一找,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找一找身邊長度為1厘米的物體,說一說)生1:我食指的寬度剛好是1厘米。生2:衣服上紐扣兩邊的長度是1厘米。生3:《西游記》書的厚度也是1厘米。……5.測量物體。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自己量一量鉛筆的長度。師:請學生觀察書中4幅小熊測量鉛筆的圖,小熊是這樣量的,想一想它這樣量對嗎?(指名4個學生回答)圖1:第一個錯,尺子的0刻度沒有對準鉛筆的一端,只測量了筆的一部分。圖2:第二個對,鉛筆的一端對準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對著尺子的數字5,所以是5厘米。(最簡便的測量方法)圖3:第三個錯,鉛筆的一端對準尺子的刻度“1”,另一端對著刻度“6”,便誤以為是6厘米,實際上是5厘米。圖4:第四個對,鉛筆的一端對準尺子的刻度“1”,另一端對著刻度“6”,如圖3的測量,長度是6-1=5(厘米)。師小結: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把一端對準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對著刻度幾,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為了讓學生看得更清楚,教師可以進行示范。學生自己動手測量時,教師要注意巡視,加強個別指導)三、鞏固練習完成教材第24頁“練一練”第1~2題。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集體訂正。四、課堂小結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五、課后練習完成學生用書相應練習。課桌有多長(1)厘米 cm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把一端對準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對著刻度幾,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本節課,課前導入沒有采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級學生更為喜歡的小動物創設情境,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使得這堂課生動、和諧,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第3課時 課桌有多長(2)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材第23~24頁的內容。1.進一步鞏固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方法,能用刻度尺畫出一定長度的線。2.能用刻度尺測量比刻度尺長的物體的長度。3.在學習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同時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數學,用數學,愛數學的意識。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能用尺子畫出一定長度的線。能用刻度尺測量比刻度尺長的物體的長度。一、談話導入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刻度尺,也學會了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方法,現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怎樣測量鉛筆的長度呢?(同桌交流,學生獨立操作,老師總結回顧)師:看來同學們對上節課的內容都掌握得不錯,今天就讓我們繼續來看看,怎樣用刻度尺測量比它長的物體的長度呢?(板書課題)二、探究新知1.測量課桌的長度。師:現在請同學量一量你們的課桌長多少厘米?(1)四人一組,分組合作。(2)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在巡視時,適時提出疑問,尺子長度不夠量,該怎么辦呢,引導學生嘗試用多把尺子去測量)(3)小組代表匯報測量方法和具體長度。(4)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情況進行總結補充。測量時,尺子的0刻度線要對準桌子一邊的邊緣,再把另一個尺子的0刻度線對準上一把尺子的20厘米,以此量出桌子的長度。課桌的長度正好是3把尺子的長度,即20+20+20=60(厘米)。(通過測量課桌有多長,讓學生意識到當尺子不夠用時,可以通過尺子中長度之間的加減計算來得出所測量物體的長度)2.畫線段。(1)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師:同學們剛剛都在量長度,那你能自己試著畫一條長 4厘米的線嗎?學生自己在書上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根據學生操作情況適時指導。教師在黑板上進行規范示范,并講解畫線段的步驟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2)畫一條與它一樣長的線。師:怎樣畫和這條線段一樣長的線呢?(學生互相討論交流,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回答預測:生1:比著這條線畫,左邊和尺子的零刻度線對齊,畫的時候線畫到和這個線右邊差不多的位置。生2:先量出這條線的長度,再畫出和它一樣長度的線。教師點評:兩位同學回答得都不錯!但是生1的操作性較麻煩,也容易不準確,更推薦生2的方法。師小結:要畫一條和已知線段一樣長的線,先要量出這條線的長度,再畫出一條同樣長度的線。三、鞏固練習1.完成教材第24頁“練一練”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集體訂正。2.完成教材第24頁“練一練”第4題。教師出示題目,引導學生觀察,理解題意,明確什么情況下汽車能通過,只有當汽車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橋門的高度時才能通過。學生先獨立完成,同桌交流,教師講解,集體訂正。3.完成教材第24頁“練一練”第5題。學生交流討論后匯報方法,老師點評總結,學生用合適方法畫圖,集體訂正。四、課堂小結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五、課后練習完成學生用書相應練習。課桌有多長(2)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始終把自己放在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學生始終都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注重指導學生操作。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通過自己的努力,主動地獲取知識,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第4課時 1米有多長(1)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材第25~27頁的內容。1.在觀察和測量活動中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能估測較長物體的長度。2.掌握米和厘米間的關系,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3.在實際操作和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1.認識長度單位米,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2.掌握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能夠進行單位換算。選擇合適的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一、導入新課同學們坐過汽車(或火車)嗎?在買票時,經常聽到“身高1米以上的要買票”,那么1米究竟有多長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二、探究新知1.認一認,想一想。教師出示教材第25頁情景圖,組織學生用1厘米長的小棒擺一擺,先擺出10根。師:想一想,擺100根有多長?教師提示:100根這樣長的小棒連起來就是1米,所以1米是100厘米。師:怎樣才能知道它的長度是不是1米呢?教師指出:像量黑板、課桌、身高這樣一些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較長的尺來量,我們把這樣的尺子叫作“米尺”。組織小組同學觀察,從米尺上你能發現什么?生:會發現米尺上有很多的小刻度,最后面寫著100。學生匯報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回答歸納以下幾點:(1)米尺上有刻度并有0,10,20,30,…,100這些數,每兩個數之間的間隔都一樣長。(2)米尺也是把0刻度作為尺子的起點。(3)1米=100厘米。2.比一比,說一說。師:請同學們拿出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長,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看從腳到自己身體的什么地方是1米。把自己的兩只手臂伸開,看伸到什么地方是1米。從教室的一頭到另一頭大約長多少米?和同學們交流。3.小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組織學生利用已知形成的1米進行估測,再實際測量一下,看是否估計準確。4.想一想,填“厘米”還是“米”呢?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三、鞏固練習教材第27頁“練一練”1~3題。學生獨立練習,小組內交流,各小組指派代表匯報結果。四、課堂小結師: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五、課后練習完成學生用書相應練習。1米有多長(1)1 米=100厘米 米也可以用m表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認識了長度單位米,體會了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了1米=100厘米。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實際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同時,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1米長的物體,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第5課時 1米有多長(2)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材第26~27頁的內容。1.能估測物體的長度,會正確尋找參照物,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2.會用復合單位表示長度,培養學生的實際測量能力。會用復合單位表示長度。會用復合單位表示長度。一、問題導入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教室的門大約有多高嗎?為什么門的高度通常是2米呢?(因為一般人的身高在2米以內)2.指名一位學生與門比高矮,并試著讓學生估一估這位同學的身高。師:下面我們一起來估一估晨晨和機靈狗的高度。二、探究新知用課件展示第26頁主題圖。1.估一估,晨晨和機靈狗分別有多高?師:門高2米,門大約有幾個晨晨高?(門大約有2個小明那么高)。由此推出晨晨的身高大約是1米。機靈狗的高度大約是小明身高的多少?(機靈狗的高度大約是晨晨身高的一半,機靈狗的身高大約是50厘米)2.量一量,黑板有多長?先讓學生估一估,再組織學生測量。測量時,應該先量出整米,然后再接著量剩下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應該用厘米表示。小組匯報時應該說黑板的長是幾米幾厘米。用復合單位表示長度時,學生容易出現錯誤,教師要適當進行指導。三、鞏固練習1.完成教材第27頁“練一練”第4題。要求學生先估測再實測。估計教室寬、門高以及任選一物品的高或長,估計時用米作單位,結果都是大約多少米。實際測量時,需要量得比較準確,這時應該說成幾米幾厘米。估計長度可以獨立思考,實際測量時則需要小組合作。2.完成教材第27頁“練一練”第5題。同桌兩人合作,一人連續做4次立定跳遠,另外一個人負責測量,并將數據記錄在題目表格中。兩人再互換進行一次。最后再比一比。教師再指名學生回答。四、課堂小結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五、課后練習完成學生用書相應練習。1米有多長(2)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材根據提供的“門高2米”來估計晨晨和機靈狗的高度,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正確尋找參照物,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加強估測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米的概念,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空間觀念與學習數學的興趣。第6課時 整理與復習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材第28~29頁的內容。1.借助直尺,幫助學生鞏固測量方法。2.鞏固學生構建“米”和“厘米”的認識,能估測物體的長度,并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3.通過動手操作活動,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1.借助直尺,幫助學生鞏固測量方法。2.鞏固學生構建“米”和“厘米”的認識,能估測物體的長度,并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通過動手操作活動,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一、我的收獲師:時間過得真快,這單元我們已經學完了,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呢?(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指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總結)師:(出示教材第28頁題目)現在請同學們估計下面小白兔的身長和長頸鹿的身高,你想選用哪個長度單位?(厘米、米)(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學生回答)回答預測:生:估計小白兔的身長用厘米作單位,估計長頸鹿的身高用米作單位比較合適。師小結:估計或測量比較短的物體長度時可以用厘米作單位,估計或測量比較長的物體長度時可以用米做單位。二、我的問題1.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有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嗎?2.分小組討論,教師總結歸納。三、鞏固與應用1.完成教材第28頁“鞏固與應用”第1題。(1)分組討論,判斷哪根木條長。(2)小組代表匯報判斷的理由。(3)教師評價,總結。2.完成教材第28頁“鞏固與應用”第2題。學生看尺子圖,正確讀出刻度數。圖中物體擺放的位置有所不同,有的起點對準0刻度,有的起點不是0刻度。做題時提醒學生認真觀察,匯報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3.完成教材第29頁“鞏固與應用”第3題。通過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使學生建立米和厘米的長度觀念。4.完成教材第29頁“鞏固與應用”第4題。引導學生看清題目要求,先剪一根1米長的繩子,然后拿這根繩子和家中的物體進行比較,比較后只需要回答比1米長還是比1米短即可。這道題需要學生回家完成,教師提醒學生在家中操作時要注意安全,最好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5.完成教材第29頁“鞏固與應用”第5題。教師先讓學生明確題目要求,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估計和測量。四、課堂小結師:在今天的整理和復習中,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五、課后練習完成學生用書相應練習。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巧妙地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作為教學的核心驅動力。教師在帶著學生梳理了本單元的知識點后,安排了針對性的練習環節。這一環節不僅有助于學生們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夠通過多樣化的練習形式避免單一練習帶來的枯燥和乏味感。多樣化的練習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在潛移默化中進一步調動了他們的積極主動性,使得整個學習過程變得生動而有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