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五單元 分一分與除法第1課時 分物游戲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教材第56~57頁的內容。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過程,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用圖示或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2.經歷與同學討論,交流平均分物的過程,體會平均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會將物體平均分。經歷多種分法的操作過程,會用語言或圖示表示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一、情景導入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它們合作摘了4個桃子,回來后,開始分桃子,但它們不知道該怎樣分,請同學們幫它們分分吧。(板書課題)二、探究新知1.分桃子。(1)分一分,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4個桃子分給2只猴子,是怎么分的?每只猴子能分到幾個桃子)師:說一說第二幅圖是怎樣分的?第三幅呢?師聽匯報后板書:1個 3個;2個 2個(2)評價總結。師:同學們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們分東西時常會碰到分得一樣多和不一樣多的情況。剛才分的這兩種方法,你們認為哪種方法公平呢?板書:一樣多。師:像這樣,每份分得一樣多,我們就說是“平均分”。2.分骨頭。師:(出示骨頭主題圖)每只小狗分到的骨頭一樣多,每只小狗分到幾根骨頭?(1)先讓學生用小棒代替骨頭擺一擺,學習平均分物的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具體感受平均分。(2)指名學生回答。生1:可以1根1根地分。第一次每只小狗分1根,第二次每只小狗再分1根,這樣分5次正好分完。生2:骨頭比較多,我2根2根地分,第一次分掉 6根,第二次再分掉6根,最后再每只小狗分1根正好分完。生3:還可以3根3根地分。……師小結:不管用什么方法分,只要最后做到了“每份分得一樣多”就可以。3.分胡蘿卜。師:15根胡蘿卜平均分給3只兔子,每只兔子分到幾根?(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主題圖中的記錄方法,明確可以用畫圖來記錄,比如可以用○代表兔子,用I代表胡蘿卜,指名學生回答)回答可能如下:生1:第一幅圖是1根1根來分的,一直到分完為止,正好分了5次,最后每只兔子得到5根胡蘿卜。生2:第二幅圖中是先2根2根地分,再1根1根分,分3次后,正好分完,最后每只兔子分到5根胡蘿卜。……師小結:平均分的方法是一樣的,只是記錄的形式不同。4.分一分。師:你是怎么分的?畫一畫,說一說。(1)學生獨立思考。(2)指名學生上臺板演,并說一說自己的想法。5.填一填。師:用小棒代替胡蘿卜擺一擺,如果每個袋子裝3根,需要多少個袋子?(教師引導學生動手擺一擺,3根裝1個袋子,把小棒3根一堆3根一堆地擺放,擺完之后發現擺了5堆,也就是需要5個袋子,擺的時候讓學生逐步意識到,有幾個3,就需要幾個袋子)師:每個袋子裝5根,需要多少個袋子?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指名學生回答,集體交流。三、課堂小結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四、課后練習完成學生用書相應練習。分物游戲1個 3個 2個 2個每份分得一樣多,是“平均分”。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學時,我非常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并充分當好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交流、演示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促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進而體驗平均分的意義。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大多數學生能夠用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第2課時 分水果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材第58~59頁的內容。1.結合“分蘋果”的具體情景與操作過程,認識平均分的兩種情形,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2.能通過具體操作或畫圖的方法解決一些平均分的簡單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能運用平均分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一、情景導入淘氣家里來客人啦,媽媽拿出了一些蘋果和橘子招待客人,要淘氣把蘋果和橘子分一分。你知道淘氣是怎樣分的嗎?(板書課題)二、探究新知課件展示12個蘋果和18個橘子。1.把蘋果分成3份,每份一樣多,可以怎樣分?師:請同學們用圓片代表蘋果分一分。學生獨立操作后,指名匯報分法。生1:我1個1個地分。生2:我2個2個地分。學生還可能出現其他分法,這個環節教師要舍得給學生時間,讓學生充分操作和交流,并能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把自己的操作過程介紹給大家。2.如果每袋裝3個蘋果,需要幾個袋子?師:“每袋裝3個”是什么意思?生:也就是每份3個,我可以3個放一堆。(教師引導學生分一分,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如果用“圈”的方法也可以,畫了幾個圈,就表示可以分成幾份。師:我們可以按份數分,結果是每份分到幾個;也可以按每份的個數分,結果是可以分幾份。3.如果每袋裝4個蘋果,需要幾個袋子?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學生匯報。4.把橘子分成3份,每份一樣多,可以怎樣分?師:記錄你的分法,與同伴說一說。笑笑:2個2個地分,每份6個,記錄如下。淘氣:一次拿3個,分6次,每份6個,記錄如下。5.把橘子分一分,填一填。師:“每袋裝2個”是什么意思?生:也就是每份2個,我可以2個放一堆。師:“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生:就是把18個橘子分成數量相同的兩份,我可以3個3個地分,每份9個。(教師引導學生分一分,完成后續填空,教師巡視,指導)6.說一說,每次分水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相同的地方,指名學生匯報。生1:都是把水果平均分。生2:分完后,每份的個數都同樣多。師小結: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可以是“每幾個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幾份”。但不論用哪一種方法,最后結果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三、課堂小結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四、課后練習完成學生用書相應練習。分水果按份數分,結果是每份分到幾個。按每份的個數分,結果是可以分幾份。平均分可以是“每幾個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幾份”,都是平均分。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本節課教學,教師除了繼續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逐漸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特別是表達平均分的兩種情況。因為這樣的表達有助于學生清晰地認識平均分的概念,對后面認識除法也十分有益。第3課時 分糖果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材第60~61頁的內容。1.結合“分糖果”的具體情境,探究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方法,感受有剩余的平均分及分法的多樣性和合理性。2.學生用表格記錄大數目的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大數目的平均分的過程,用表格代替畫圈記錄,了解平均分的必要性,獲得試商的初步體驗。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及有剩余的平均分和分法的合理性。讓學生體會大數目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體驗。一、情境導入師: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們班在上個月被評為月模范班級,為了獎勵同學們,我買了一些糖果,想請同學們幫我分給4個人,可以嗎?請同學們先拿50塊糖試著分一分。學生分完后小組內互相討論交流,并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分。(板書課題)二、探究新知1.說一說,可以怎樣分?(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并指名學生匯報)生1:可以1塊1塊地分。師:1塊1塊地分,分1次可以減少幾塊糖果?(4塊)生2:可以2塊2塊地分。師:2塊2塊地分,分1次可以減少幾塊糖果?(8塊)生3:可以5塊5塊地分。師:5塊5塊地分,分1次可以減少幾塊糖果?(20塊)師小結:把50分成幾份的快或慢與每次分多少有關,每次分得越多,分的次數就越少。以上還可以10塊10塊地分,分1次可以減少40塊。2.下面是笑笑和淘氣做的記錄,你能看懂他們是怎么分的嗎?(課件展示表格圖)師:同學們說一說,表中記錄了哪些內容?引導學生看懂表格的標志:(1)說明大數目變成小數目的過程,如淘氣記錄的大數目變化的過程50→30→10→2。(2)明確答案,每人分到12塊糖果,剩余2塊。左面的表格記錄的是前兩次先1塊1塊地分,后5次再2塊2塊地分,最后還剩下2塊。右面的表格記錄的是前兩次先5塊5塊地分,第三次再2塊2塊地分,最后還剩下2塊。3.你是怎樣分的?利用附頁2填一填。師:請把你分的過程記錄在附頁2的表1中。(學生填完后,展示交流。展示前,讓其他同學猜一猜,這位同學是怎么分的。教師要引導學生不但會填表,而且還會看表)師小結:用表格記錄分的過程看上去比較清楚,不容易出錯。4.鞏固提升。師:如果將50塊糖果平均分給6個人,每個人可以分到幾塊?分一分,并記錄分的過程。(1)四人一組,交流討論。(2)小組根據討論的分法填表。(3)小組代表展示表格,并分享分的方法和過程。(4)集體交流。師:結合分的過程,你有什么體會?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組內交流,指名學生回答)師小結:不管多少塊糖,只要一直分下去,就能得到結果。數大的時候每次多分幾個,分的次數就少。三、課堂小結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四、課后練習完成學生用書相應練習。分糖果淘氣記錄過程:50→30→10→2。每人分到12塊糖果,剩余2塊。每次分得越多,分的次數就越少。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本節課主要體驗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過程,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除法的“試商”過程。大數目平均分需要小數目平均分的經驗,它與小數目平均分不同之處在于一次分完比較困難,需要進行多次嘗試,因此,很多時候需要分步完成。第4課時 分香蕉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材第62~63頁的內容。1.結合具體情境與經驗,抽象出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義。2.知道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3.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初步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掌握除法算式的讀寫法與各部分的名稱。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一、情景導入師:你們知道小猴子喜歡吃什么嗎?(香蕉)今天就讓我們和小猴子一起來分香蕉吧?。ò鍟n題)二、探究新知1.分一分。師:(出示主題圖)圖上你看到了什么?(有12根香蕉和一只小猴子)現在小猴子想把這些香蕉平均分給小伙伴們,請你幫它分一分,并用算式記錄分的過程和結果。(1)四人一組討論。(2)交流匯報。學生可能回答:生1:每2根一份,能分成6份。分1次就會少2根,一共要分6次,可以列減法算式為:12-2-2-2-2-2-2=0生2:平均分成3份,可以想3個幾的和是12,即( 4 )×3=12,每份有4根。……師:把12根香蕉平均分的方法有這么多種,像這樣的問題,都可以用除法表示。2.認一認。教師引導學生一起看每2根一份的圖,12根香蕉(板書“12”)2根為一份,也就是看12里有幾個2(板書“÷2”),可以分成幾份呢?6份(板書“6份”)。引導學生說出“12÷2=6(份)”,此處教師注意結合課件演示讓學生明白這里的單位名稱應該是“份”而不是“根”。教師結合算式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以及算式的讀法。(1)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2)讀法:12÷2讀作12除以2。3.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算式“12÷3=4(根)”獨立說一說每個數的意思。學生回答預測:“12”表示12根香蕉,“3”表示平均分成3份,“4”表示每份有4根。學生回答后,教師再次配合課件演示。4.試一試。(1)把“分物游戲”一課中解決的問題用除法算式表示。(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分物游戲”中解決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自己獨立列算式,指名學生回答,集體訂正)4÷2=2(個) 15÷3=5(根)(2)說出這兩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教師引導學生和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指名學生回答)師小結:算式4÷2=2(個)表示4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算式15÷3=5(根)中15÷3表示15根胡蘿卜平均分給3只兔子,5表示每只兔子分5根。三、鞏固練習完成教材第63頁“練一練”第1~2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訂正。四、課堂小結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五、課后練習完成學生用書相應練習。分香蕉12÷2讀作12除以2。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本節課,引導學生在平均分物活動中,抽象概括出除法算式,不僅用算式記錄平均分的過程,而且要求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解釋除法算式的意義。本節課的內容學生理解有些難度,也比較難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把除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此時要及時引導學生結合擺的過程說出算式的意義,在說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除法算式與平均分的關系,使大多數學生都能較好掌握本節內容。第5課時 小熊開店(1)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材第64~66頁的內容。1.結合具體情境解決購物問題,經歷探索、交流除法運算方法的過程,理解除法與減法、除法與乘法之間的聯系,掌握除法運算的本質。2.體驗除法運算方法的多樣化和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簡便性,能用乘法口訣求商。3.能提出并解決購物情境中一些簡單的除法問題。理解除法與減法、乘法之間的聯系,會用乘法口訣求商。能解決簡單的用除法計算的實際問題。一、情景導入師:愛睡覺的小熊今天起得特別早,原來?。⌒⌒荛_的店今天開張了,它的好朋友小兔和小貓也來為它的新店開張來祝賀了。你們想不想去看看?(想)那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書課題)教師出示教材主題圖。小熊請我們進去了,我們來看看小熊的店里有些什么東西?哪位小朋友跟大家說說?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看你都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跟你的同桌說一說。二、探究新知小貓想買幾輛汽車送給表姐、表哥們,可是小貓總也算不出它帶的錢可以買幾輛。這下可把小貓給難住了,小朋友你們愿意幫助小貓嗎?1.20元可以買幾輛小汽車?(1)師:要想求20元可以買幾輛小汽車,需要知道什么?(每輛汽車多少元)(2)師:1輛小汽車5元,要計算20元可以買幾輛小汽車,應該如何列式?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0÷5=師:怎樣計算呢?(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指名學生匯報)匯報預測:方法一:畫圖表示???0里面有幾個5,圈了4次,也就是可以買4輛小汽車。方法二:用列舉法推算。1輛5元,2輛10元,3輛15元,4輛20元。所以20元可以買4輛小汽車。方法三:結合數線,用減法來解決問題。20-5-5-5-5=0從20開始,每次減少5,4次后正好到達0的位置,可以買4輛小汽車。方法四:用乘法口訣求商。想( )五二十,四五二十,可知括號里應該填4,也就是可以買4輛小汽車。師:比較上面四種方法,哪種方法最簡便?學生討論,集體交流。師小結:計算除法算式時,用乘法口訣求商最簡便。2.36 元可以買幾個布娃娃?算一算,說一說。師:要想知道36元可以買幾個布娃娃,需要知道什么?(每個布娃娃多少元)師: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36÷9=。師:用哪句口訣計算呢?(四九三十六)3.再提出一個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并嘗試解答。(1)先引導學生看一看,小貓和小兔各自提了什么問題。(2)要想知道小貓可以買幾個風箏,需要知道兩個條件:一共有多少元和每個風箏多少元。列式為:40÷8=5(個)。(3)要想知道小兔可以買幾個皮球,需要知道兩個條件:一共有多少元和每個皮球多少元。列式為:21÷3=7(個)。師小結:求一個數里有幾個幾,可以用除法計算。三、鞏固練習完成教材第66頁“練一練”第1~3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并訂正,說說所用的口訣。四、課堂小結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五、課后練習完成學生用書相應練習。小熊開店(1)20÷5=4(根)20-5-5-5-5=0?。ㄋ模┪宥?br/>36÷9=4(個) 四九三十六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本節課教學時,可以先請學生說一說小熊商店里每件商品的價格,接著再解決教材中提出的三個問題。教學用乘法口訣求商,關鍵是讓學生了解乘除法的關系。用乘法口訣求商需要進行逆向思維,學生都是初學不太習慣,因此,可以給學生求商的具體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乘除法間的聯系,掌握除法運算的本質,為除法求商打好基礎。第6課時 小熊開店(2)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材第65~66頁的內容。1.借助情境,進一步理解除法與乘法之間的聯系,掌握除法運算的本質。2.進一步感受除法運算方法的多樣性,以及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簡便性,能用學過的乘法口訣求商。3.能根據算式講故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感受除法運算方法的多樣性,以及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簡便性,能用學過的乘法口訣求商。能根據算式講故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一、談話引入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做除法時,可以用乘法口訣解決,今天我們繼續來看一看吧?。ò鍟n題)二、探究新知1.填一填,說一說。教師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并結合題目中給出的算式說一說每個算式的意思及有什么發現。學生回答預測:生1:6×4和4×6都可以表示一共有多少顆糖葫蘆。生2:乘法算式中的積是除法中的被除數,乘法算式中的乘數是除法中的除數和商。生3:這些算式都能用“四六二十四”這句口訣解決。2.講故事,并列算式算一算。(教師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1)四人一組合作。(2)小組交流講出圖中的故事,并列出相應的算式算一算。(3)小組代表講出小組故事,教師點評,集體交流。師:同學們的故事都講得很不錯!老師為你們點贊!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還能用這個算式講什么故事呢?(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一下,指名學生講一講,集體交流)三、鞏固練習1.完成教材第66頁“練一練”第4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訂正。2.完成教材第66頁“練一練”第5題。學生分組合作,選一組算式講出一個數學故事,指名學生匯報,集體交流。四、課堂小結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五、課后練習完成學生用書相應練習。小熊開店(2)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本課時利用說說每個算式的意思以及根據算式講故事展開實踐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個別同學性格內向不敢分享自己的故事,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多給予鼓勵。第7課時 花園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材第67~68頁內容。1.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并能解決與“倍”有關的數學問題。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借助幾何直觀分析數量關系和尋找解題思路的重要性。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倍”的意義,并能解決與“倍”有關的問題。讓學生會借助幾何直觀圖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題思路。一、情景導入師:同學們,你們經常到花園去玩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幅圖,圖畫上是花園的一角,這里有許多數學問題,看誰發現的多。(出示教材主題圖)(板書課題)二、探究新知1.觀察主題圖。師:說一說圖中有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同桌之間交流,指名學生回答)生1:小鳥有9只,蜜蜂的只數是小鳥的3倍,可以提出問題:有多少只蜜蜂?生2:蜻蜓有12只,蝴蝶有4只。可以提出問題: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多少倍?……2.畫一畫,算一算,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幾倍?(1)理解圖意。讓學生自己看圖,并畫“○”或畫“√”等表示出動物的數量,教師巡視。(2)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3)引導學生與教材中給出的兩幅作品進行對比。左圖學生用1個“√”表示1只蝴蝶,用1個“×”表示1只蜻蜓;右圖學生用1個“△”表示1只蝴蝶,用1個“○”表示1只蜻蜓。(4)師:你能發現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幾倍嗎?(3倍)師:怎樣列式呢?(12÷4=3)師:哪位同學可以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呢?生:蝴蝶有4只,蜻蜓有12只,可以將4只蝴蝶看作1份,則12只蜻蜓可以看作3份,求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幾倍,即求12里面有幾個4,用除法計算,所以可以列式為12÷4=3。3.有多少只蜜蜂?畫一畫,算一算。(1)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蜜蜂的只數是小鳥的3倍”嘗試畫出示意圖。學生可能出現三種畫法。第一種畫法:反映出具體數量,第一行畫9只小鳥,第二行畫 27 只蜜蜂。第二種畫法:比較概括的畫法,畫一個圓圈表示9只小鳥,畫3個圓圈表示3個9只,即27 只蜜蜂。第三種畫法:學生開始有簡化的意識,不想畫那么多蜜蜂,可能用一段直條表示小鳥的只數,用3個這么長的直條表示蜜蜂的只數。(2)在展示完學生的作品后,教師引導學生解讀教材中的兩幅圖,特別是右邊的圖,這幅圖可以看作是線段圖的“雛形”。(3)學生看懂所畫的直條圖后,教師讓學生照樣子畫一畫。或者進一步追問:如果蜜蜂的只數是小鳥的4倍,該怎樣畫?5倍呢?(4)教師引導學生列式計算:9×3=27(只)或3×9=27(只)。4.蜻蜓的只數是螞蟻的3倍,螞蟻有多少只?(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鼓勵用直觀圖表示自己的想法,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帶著學生一起分析:可以用1個圓圈代表1只蜻蜓,12只蜻蜓就可以畫12個圓圈。蜻蜓只數是螞蟻的3倍,可以將蜻蜓的只數平均分成3份,則其中的一份就是螞蟻的只數。畫圖如下:列除法算式:12÷3=4(只)師小結:畫直觀圖能較好地幫助我們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畫的時候用什么圖形表示沒有什么關系,與每一份畫幾個圖形也沒關系,關鍵是畫出這樣的3份。三、鞏固練習完成教材第68頁“練一練”第1~3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訂正。四、課堂小結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五、課后練習完成學生用書相應練習。花園蝴蝶4只,蜻蜓12只,12÷4=39的3倍就是3個9相加9×3=27(只)或3×9=27(只)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本節課首先展示教材中的情境圖,讓學生用語言描述畫面內容,再讓學生說一說:“圖中都有哪些小動物?”通過4只小動物所說的話,接著提出問題“你又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能夠根據圖中信息畫出清晰的幾何對比圖片,通過圖片直觀分析倍數關系。畫圖是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一個很好的手段,但我們要注意不能提過高要求。第8課時 整理與復習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材第69~71頁的內容。1.在具體的情景和練習中,幫助學生復習除法的意義,鞏固利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2.通過創設多種不同情境,引導學生鞏固對“倍”的認識。3.幫助學生對學過的加、減、乘、除運算進行復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2~5的乘除法。提高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的意識。一、我的收獲1.出示教材第69頁主題圖。(1)看一看,讓學生觀察圖中的內容。(2)說一說,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可以用哪些算式表示題目中的數學信息?(3)指名匯報,全班交流。生1:28個小朋友均勻地坐在四周,可以用算式28÷4=7表示。生2:五言絕句的字數可以用算式5×4=20或4×5=20表示。2.師:同學們表現得真不錯!想一想,下面乘除法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7×4=28 28÷4=7 28÷7=4(1)四人一組討論。(2)小組匯報。(3)教師總結歸納:除法和乘法有聯系,乘法的積是除法的被除數,乘法的乘數是除法中的除數和商。二、我的問題1.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倍加努力”中“倍”是什么意思呢?2.分小組討論,教師總結歸納。三、鞏固與應用1.完成教材第70頁“鞏固與應用”第1題。先看懂圖意,再列式計算。2.完成教材第70頁“鞏固與應用”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并訂正。3.完成教材第70頁“鞏固與應用”第3題。同桌之間說一說,指名學生回答,集體交流。4.完成教材第70頁“鞏固與應用”第4題。這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解答時,需要根據所求問題,從圖中提取相關信息,然后列式計算。練習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認真分析數量關系的習慣。5.完成教材第71頁“鞏固與應用”第5題。教師先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同桌兩人一組進行游戲。四、課堂小結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五、課后作業完成學生用書相應練習。通過本節課的整理與復習,進一步鞏固利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但解決實際問題時,有部分學生搞不清楚相關的信息,以后在教學中應加強對解決問題的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