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 單元試卷一、選擇題下列各項中,不能組成集合的是A.所有的正數(shù) B.等于 的數(shù)C.接近于 的數(shù) D.不等于 的偶數(shù)“”中的字母構(gòu)成一個集合,該集合的元素個數(shù)是A. B. C. D.已知集合 ,,則A. B. C. D.對于實數(shù) ,,,“”是“”的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已知集合 ,且 ,則 的值為A. 或 B. 或 C. 或 D. , 或已知命題 :“,有 成立”,則 為A. ,有 成立 B. ,有 成立C. ,有 成立 D. ,有 成立方程組 的解組成的集合是A. B.C. D.已知集合 ,,若 ,則實數(shù) 的值為A. B. C. 或 D.已知集合 ,,則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A. B.C. 且 D.設(shè) ,,那么 是 的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C.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二、多選題下列選項中能構(gòu)成集合的是A.高一年級跑得快的同學(xué) B.中國的大河C. 的倍數(shù) D.大于 的有理數(shù)下列命題正確的有A. B.C. D.若 是 的充分不必要條件,則實數(shù) 的值可以是A. B. C. D.由 ,, 組成一個集合 ,且集合 中含有 個元素,則實數(shù) 的取值不可能是A. B. C. D.三、填空題已知全集 ,集合 ,,則實數(shù) 的值為 .設(shè) , 是非空集合,則“”是“”的 條件.(填“充分”或“必要”)若“”是“”的充分條件,則實數(shù) 的取值范圍是 .已知集合 是由三個元素 ,, 組成的,且 是 中的一個元素,則 .四、解答題用區(qū)間表示下列集合:(1) 不等式 的所有實數(shù)解組成的集合;(2) 使 有意義的所有實數(shù) 取值的集合.設(shè)集合 ,.(1) 若 ,判斷集合 與 的關(guān)系;(2) 若 ,求實數(shù) 的值組成的集合 .答案一、選擇題(共10題)1. 【答案】C【解析】“接近于 的數(shù)”中“接近”的標(biāo)準(zhǔn)不明確,故接近于 的數(shù)不能組成集合.故選C.2. 【答案】B【解析】根據(jù)集合中元素的互異性可知,“”中的不同字母共有“,,,,,” 個,故該集合的元素個數(shù)為 .故選B.3. 【答案】C【解析】因為 ,,所以 .4. 【答案】B【解析】當(dāng) 時顯然左邊無法推導(dǎo)出右邊,但右邊可以推出左邊.5. 【答案】B【解析】因為 ,所以 或 ,解得 或 .當(dāng) 時,;當(dāng) 時,;當(dāng) 時,,不滿足互異性.所以 .6. 【答案】C【解析】由全稱命題的否定可知“,有 成立”的否定為“,有 成立”.7. 【答案】D【解析】解方程組得 故該方程組的解組成的集合為 .8. 【答案】B【解析】因為 ,,且 ,所以 .9. 【答案】C【解析】因為 ,,所以 且 .10. 【答案】A【解析】充分性:當(dāng) 時,,則 ,故充分性成立;必要性:解不等式 得 ,即 或 ,故必要性不成立.所以 是 的充分不必要條件.二、多選題(共4題)11. 【答案】C;D【解析】根據(jù)集合的定義,選項A,B都不具備確定性.12. 【答案】C;D【解析】在A中,,故A錯誤;在B中,,故B錯誤;在C中, 同,故C正確;在D中,,故D正確.13. 【答案】B;C;D【解析】由 ,解得 .因為 是 的充分不必要條件,所以 ,所以 .所以實數(shù) 的值可以是 ,,.14. 【答案】A;B;D【解析】由題意知 ,,,解得 ,且 ,結(jié)合選項知 不可能是ABD.三、填空題(共4題)15. 【答案】 或【解析】由題意得 ,解得 或 ,經(jīng)檢驗均符合題意.16. 【答案】必要【解析】由 ,,可知“”是“”的必要條件.17. 【答案】【解析】由題意得 ,所以 .18. 【答案】 或【解析】因為 是 中的一個元素,所以 或 ,即 或 .當(dāng) 時,集合 中的元素為 ,,,符合題意;當(dāng) 時,集合 中的元素為 ,,,不滿足集合中元素的互異性,舍去;當(dāng) 時,集合 中的元素為 ,,,符合題意.綜上, 或 .四、解答題(共2題)19. 【答案】(1) 因為 ,所以 ,用區(qū)間表示為 .(2) 由題意得 ,故 ,用區(qū)間表示為 .20. 【答案】(1) 因為 ,所以原方程可化為 ,所以 .若 ,則 ,于是 .(2) 若 ,則 ,分兩種情形討論:①當(dāng) 時,,符合題意;②當(dāng) 時,由 ,得 或 .故實數(shù) 的值組成的集合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