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筆算乘法》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P60頁。教學目標1、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筆算和口算之間的關聯。2、經歷不進位豎式運算的過程,掌握豎式的算法,溝通算理。3、聯系小棒讓學生了解有進位豎式的進位的形成過程和,感受豎式進位與不進位的區別和優勢,并能正確使用進位數進行運算。教學重難點:感受豎式進位與不進位的區別和優勢,并能正確使用進位數進行運算教學準備課件,計數器,學習單。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 回顧口算 引入新課我們已經學過了兩位數乘一位數,老師來考考大家:出示12×3和16×3,你會口算嗎?能聯系小棒說一說怎么算的嗎?板書12×3:先把12分成10和2,再算2×3=6,也就是2個一×3=6個一;10×3=30,也就是1個十×3=3個十;6+30=36。或10×3=30,2×3=6,6+30=36板書16×3:先把16分成10和6,再算6×3=18,也就是6個一×3=18個一;10×3=30,也就是1個十×3=3個十;18+30=48(邊口算板書邊圈一圈)提醒:我們口算的過程分別在小棒的什么地方?(三個圈圈)2、除了用口算,還可以怎么算?預設:還可以用豎式來進行筆算引題:是的,我們還可以用筆算來計算乘法,請你列出他們的乘法豎式。環節二:探究豎式1、拿出學習單,開始活動!活動一活動要求:試一試,列出這兩題的豎式12×3=( ) 16×3=( )2、展示交流12×3=( ):匯報順序:連加型豎式或層疊型(如果有)→兩層詳細型→標準型匯報方法一:連加型豎式: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預設1:把個位的2+2+2=6,再算十位1+1+1=3。預設2:3個2相加是6,3個十相加是30。小結:這里的1是指1個十,這里的2呢,是2個一,3個2和3個十。匯報方法二:兩層詳細型①誰看懂他是怎么算的,來說一說?預設:先把12拆成10和2。再算3×2=6再算10×3=30最后6+30=36我們一起算一遍(黑板板演)匯報方法三:標準豎式(重點)①這個豎式有什么不同?預設:只有一層(合在一起了)②他是怎么算的?有不同順序嗎?預設:2×3=6, 1×3=3,(打上箭頭)預設2:他從個位算起,也可以從十位算起?③為什么把3寫在這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表示的是3個十,3在十位上)預設:因為1×3=3實際上是10×3,也就是30,3代表的是3個十預設2:3寫在這里就不需要再加了。④觀察一下這三種計算方式,他們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相同:答案一樣;計算過程一樣,都是拆→乘→合不同:寫法不同,越來越簡便。⑤你喜歡那種方法?最后方法既有乘又有加,一步到位。3、展示交流16×3=( ):匯報方法一:兩層詳細記錄型①你看懂他是怎么算的嗎?說一說。匯報方法二:標準豎式②這個呢,誰能看懂怎么算的?③1為什么寫在這里(進位)?和寫在這里(8的旁邊)有什么區別?預設1:方便運算,這樣不會占著十位。預設2:一個表示10,一個表示1個十。或回答方便運算。④寫這里它有什么用,不寫行不行?有什么問題?4是哪里來的?預設:記錄、待會計算用;1個十×3+1個十=4個十小結:誒,這不也是先乘再合嗎?⑤這個4是怎么來的?誰能結合小棒圖再說一說?追問:兩位同學都是從個位算起的,有沒有十位算起的?為什么這次沒有了?預設:從十位算起要擦了重寫,所以要從個位算起。結合小棒,進位1是怎么來?邊說邊算,這個豎式是怎么來的?總結:觀察一下這三(兩)種計算方式,他們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計算過程一樣環節三:練習鞏固1計算:18×4 272×3①看進位的數字,你有什么發現?預設:進位可以是1,也可以是2,3.②進位進幾要看什么?預設: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有個小問題:這里要不要問學生2寫在哪里,是個位進十位還是十位進百位?)小結豎式總結一下,像這樣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我們是怎么進行計算的?預設:從個位起,用一位數依次去乘多位數的每一位數!(板書)2、我填空:題1:先從個位算起,個位無法確定時再從高位考慮。題2:先從個位算起,個位是3×6=18,進1,十位上想:□×3+1=4題3:先從個位算起不確定,十位上想:2×3+□=8,個位答案不只一個。3、我創造請你自己創造一個豎式,題1:可以創造什么樣的?預設:有進位和沒有進位的。(注意進位)題2:和題1有什么不同?預設:不論個位是否進位,十位必須向百位進位!如果數位變多了,你還會嗎?你能創造任意的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下課再試一試!回顧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