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 分水果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2.能用具體操作或圖示的方法進一步解決一些與平均分有關的簡單問題。3.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平均分的兩種情況。難點:能通過具體操作或畫圖的方法解決有關平均分的簡單問題。教學內容 對應教材第58~59頁內容。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PPT課件(啟智課件)、小圓片2.學具準備:小圓片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案設計 幻燈片示例回顧舊知引入新課(6分鐘) 1.回顧所學知識,解答下面問題。把8朵花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朵 請同學們用不同的分法分一分,交流匯報最后分得的結果,教師訂正,并引導學生回顧平均分的意義和方法。1朵1朵地分或2朵2朵地分,每個小朋友都分到2朵花。2.引出課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平均分。創設情境自主探究(30分鐘)創設情境自主探究(30分鐘) 1.課件出示教材第58頁蘋果圖。(1)提問:把蘋果分成3份,每份一樣多,可以怎樣分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先數出圖中一共有12個蘋果,要分成3份,每份一樣多,也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看每份是多少。(2)指示學生用小圓片代替蘋果,實際操作分一分,教師巡視了解情況,組織交流。①1個1個地分,結果每份都有4個蘋果。②2個2個地分,結果也是每份都有4個蘋果。教師指明:12個蘋果不論用哪種方法平均分成3份,每份都是4個蘋果。(3)提問:如果每袋裝3個或4個蘋果,需要幾個袋子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求需要幾個袋子,也就是把12個蘋果平均分,每3個或4個為一份,看能分成幾份。分成幾份,就需要幾個袋子。(4)指示學生用小圓片代替蘋果,實際操作分一分,教師巡視了解情況,組織交流。每3個裝一袋,就數出3個放一堆,再數出3個放一堆……這樣一共就分成了4堆,說明需要4個袋子。每4個裝一袋,就數出4個放一堆,再數出4個放一堆,.這樣一共就分成了3堆,說明需要3個袋子。2.課件出示教材第58頁橘子圖,第59頁“O把橘.....說一說"和“O把橘子分一分,填一填的內容。”(1)提問:把橘子分成3份,每份一樣多,可以怎樣分 先數出圖中一共有18個橘子,就是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3份,看每份是多少。讓學生觀察笑笑和淘氣的記錄,說說他們是怎樣分的。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學生回答:笑笑用小棒代表橘子,2個2個地分,分了3次正好分完,每份都是6個橘子;淘氣用1代表橘子,用連線的方法分,每次拿3個橘子來分,分了6次,正好分完,每份都是6個橘子。讓學生嘗試自己分一分并記錄,教師巡視,并對學生有困難的學習進行指導。(2)讓學生用圓片實際分一分或是畫一 畫,完成“把橘子分一分,填一填”的題目,教師巡視了解情況,組織交流,集體訂正。3.課件出示教材第59頁“說一說……的地方”的內容。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匯報,教師歸納。(1)都是平均分。(2)分完后,每份的個數都同樣多。課堂小結課后作業(4分鐘) 1.(1)教師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2)學生談本節課學習的收獲。2.布置作業。見本書配套練習題。教學反思 本節課創設“分蘋果”的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兩種分法:一種是知道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分到幾個;另一種是知道每份按幾個來分,求能分成幾份。在進一步體會平均分問題的兩種不同情形的同時,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為學習除法打下基礎。(共15張PPT)第2課時 分水果1.認識平均分的兩種情況,感受有剩余的平均分及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重點)2.會用表格記錄大數目物品的平均分的過程。(難點)例題分析把蘋果分成3份,每份一樣多,可以怎樣分?例題分析如果每袋裝3個蘋果,需要幾個袋子?如果每袋裝4個蘋果,需要幾個袋子?96329632說一說,兩次分水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知識提煉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可以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每幾個一份平均分,求能分成幾份。248646(答案不唯一)小試牛刀32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可以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每幾個一份平均分,求能分成幾份。作業1:完成教材相關練習題。作業2:完成配套練習題。○¥人Y丫¥X52+3=○把○分成3份,每份一樣多,可以怎樣分?記錄你的分法,與同伴說一說。2個2個地分,一次拿3個,分每份6個。6次,每份6個。1111小1川淘氣的記錄方式…○把Q分一分,填一填。每袋裝2個,可以裝袋。T平均分成2份,每份個。每袋裝3個,可以裝袋。平均分成3份,每份個。每袋裝6個,可以裝袋。平均分成6份,每份個。每袋裝9個,可以裝袋。平均分成9份,每份個。都是把一堆水果平均分成幾份。分完后,每份的個數都同樣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2 分水果 教案 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doc 5.2 分水果 課件 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