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一單元 富強與創新第一課 踏上強國之路暴雨大考:從救災看中國發展的變與不變——1.2 走向共同富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價值追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14億多中國人民邁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2025年夏天,暴雨的肆虐讓我國不少地區陷入困境,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威脅,同時也讓我們深刻意識到自然災害的強大破壞力。01成都 7·3暴雨02北京 7·23暴雨03廣東 8·5暴雨04鄭州 8·7暴雨時政視頻:2025年廣東特大暴雨思考:這場暴雨中,你看到了哪些“需求”與“不足”的對抗?基礎設施層面廣州荔灣排水管道網沿用20年前標準看到了:人們對基本安全的需求和城市基礎設施不足之間的對抗佛山部分區域因排水管道堵塞導致積水技術應用層面廣東佛山獨居老人不了解預警訊息被困看到了:人們對現代化技術的需求和部分群體數字鴻溝的對抗肇慶市被困群眾躲在房屋二樓等待救援區域發展層面深圳市使用無人機精準定位、電動沖鋒舟快速轉移被困群眾看到了:人們對精準防災的需求和技術覆蓋不均衡之間的對抗云浮市仍依賴人工巡查,用漁船改裝救援議題一:暴雨大考,人們的救災需求反映出怎樣的社會變化?小組合作繪制“暴雨需求樹”,標注不同年代人們面對暴雨救災的需求變化。材料一: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自195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達到了190.3毫米,這場降雨雨量歷史罕見,屬于特大暴雨級別。由于暴雨導致排水系統在面對特大暴雨時無法高效排水、部分老舊房屋抗災能力差、部分救災點設施簡陋匱乏,通訊設備癱瘓,人們在微博上開通尋人平臺。截至8月4日,北京區域內共發現79具遇難者遺體,受災人口達190萬人,志愿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心理干預。2012年北京暴雨救災材料二:2025年8月5日,廣東省多地連日暴雨,部分地區出現道路受阻、人員被困等情況,3天累積雨量達到了746毫米。廣東水利AI預測72小時風險,公安機關成功組織搜救群眾2989人,民警們利用社交媒體求救信號成功轉移救助群眾7748人,財險理賠查勘員現場拍照、核損,短短數小時內6萬余元的農險賠款精準到賬,志愿者使用無人機快速建模,生成災區“數字底圖”,助力應急指揮一線。直至險情排除,廣東暴雨實現人員“零傷亡”。2025年廣東暴雨救災小組合作繪制“暴雨需求樹”,標注不同年代的需求變化。參考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圖生理需求2012 關鍵保命2025 效率優先安全需求2012 傳統救援2025 AI+預警社交需求2012 微博2025 社區尊重需求2012 共性2025 定制自我實現需求2012 志愿者2025 科技+愛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P9議題一:暴雨大考,人們的救災需求發生了怎樣的轉變?“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從“保命”到“安心”更滿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質量更穩定的工作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好的醫療服務議題二:暴雨大考,救災升級背后蘊含著怎樣的改革密碼?2012年北京暴雨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來最大暴雨,城區95處道路因積水而交通斷絕。暴雨造成79人遇難,經濟損失近百億。人們不禁感嘆雨水為什么排不出去?2004—2012年北京市投入30億元擴建排水系統,中心城區按照1~3年一遇防洪標準設計地下管網,廣渠門橋堆砌5000個沙袋進行物理阻隔、多數社區地下車庫入口加裝擋水板。2012年北京防洪體系2025年廣東暴雨:數據與算法在抗洪救災中的應用廣東省氣象、水文、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要24小時緊盯雨情、水情、風情、工情以及山洪、地質災害風險變化,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準確率達到92%。(中國氣象局數據)廣東省利用社交媒體求救信號、攝像頭水位數據、救護車GPS等算法調度救援隊到達受災區域時間平均1.2小時,動態匹配避難所利用率89%。(廣東省人民政府數據)2025年廣東暴雨:無人機快速建模,生成災區“數字底圖”無人機規劃進入偏遠災區路線,同步通過2.5維度地圖,標注路網通斷情況,僅用1天的時間采集4萬平方數據,救援時間從8小時縮短至1.5小時,縮短城鄉救援差距,實現“零死亡”。通過管道膠囊技術,將慣導技術和攝影測量技術用在了管線檢測上,通過智能檢測膠囊機器人,實現城市排水管的測量檢測工作,5000個水位傳感器實時預警,總耗資8億元。小組合作填寫“改革密碼表”,尋找暴雨救災升級背后的改革密碼。數據 2012年傳統防洪 2025年數字防洪 密碼(從“ ”到“ ”的轉變)災害預測能力災情采集能力救災執行能力受災獲救群體小組合作填寫“改革密碼表”,尋找暴雨救災升級背后的改革密碼。數據 2012年傳統防洪 2025年數字防洪 密碼(從“ ”到“ ”的轉變)災害預測能力 依賴傳統經驗,誤差大 AI實時監控預測,誤差小 從“人力”到“算法”的轉變災情采集能力 傳統采集尺測量,耗時長 物聯網傳感器,耗時短 從“物理”到“智能”的轉變救災執行能力 沙袋+皮劃艇+柴油抽水 電動排水機器人集群 從“高耗能”到“集約化”的轉變受災獲救群體 城市居民明顯救援優勢 防止偏遠地區群體性掉隊 從“城鄉差距”到“協調發展”的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及對策: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P9轉變發展方式從傳統的粗放型、依賴資源消耗到集約、創新、可持續發展。優化經濟結構降低高耗能產業比重,提高新技術、新能源等高產值、低污染產業比重。轉換增長動力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包括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等。“快不快”“優不優”“好不好”“穩不穩”“綠不綠”“公不公平”我國經濟發展現實挑戰及對策: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P10從人海戰術到算法救災珠海市利用“四預”平臺提前滾動發布預警信息0.7萬余條技術突破倒逼救援體系重構科技創新打破行政區劃枷鎖廣東省構建跨省跨境綜合性跨區域救災制度體系物資共享建立全省應急平臺制度革新改革邏輯涉及領域改革邏輯涉及領域防災經濟新業態市場激活引入市場力量共治經濟新質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轉型大疆等公司通過無人機參與救災平時商用,災時征用深圳“海綿道路”改造后積水深度降至0.3米,恢復通行時間縮短80%從灰色基建到海綿城市改革邏輯涉及領域改革邏輯涉及領域解決我國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是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開啟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黨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進行新的偉大斗爭,向頑瘴痼疾開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P9是一場全面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軍隊以及黨的建設等領域的改革。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議題三:暴雨大考,黨和政府如何詮釋不變的初心?時政視頻:廣東暴雨既“跑贏了洪水”又“扶起了摔跤的人”思考:當暴雨來襲,誰的生命被優先守護?兒童 老人 孕婦 騎三輪車的人當暴雨來襲,誰的生命被優先守護?時政鏈接:對比2025年美國洛杉磯山火2025年1月,美國洛杉磯發生了一場山火,消防員“誰交費先救誰”,優先保護富人的豪宅,沒交消防費的住戶只能望“火”興嘆,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房產化為灰燼。在洛杉磯重災區,與廢墟僅一街之隔的“帕利塞德村購物中心”完好無損。調查發現,該商業地產所有者緊急從亞利桑那州調來私人消防隊,12噸級水車隨時待命,然而鄰近的低收入社區卻因缺乏保護而被大火吞噬。這個事件曝光后,不少人憤怒,還有什么比“有錢能讓山火繞道”更能體現社會的不公呢?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看經濟發展狀況,而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P11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指的是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同步、同時、同等富裕情景模擬:“如果我是......”角色體驗情景任務:接到暴雨紅色預警之后,作為應急辦主任的你需要迅速做出決策。轄區有:1所中心小學(師生600人,校舍老舊)2家養老院(住著83名老人)3臺救援無人機15萬元黨員經費(需要上級批準使用)任務:是否申請啟動黨員經費?資源有限情況下,優先救援學校還是養老院 你將如何開展救援 基層干部的每一次抉擇,都是對初心的叩問。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黨和政府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P12受今年1號臺風“蝴蝶”引發的持續性強降雨影響,8月5日,廣東韶關、肇慶、清遠、云浮等多地暴雨如注,江河水位迅猛上漲,引發多地出現山體滑坡、村莊內澇、河堤告急等險情。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廣東省軍區各級聞“汛”而動、聽令出擊,組織廣大民兵趕赴受災一線,用“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鐵血擔當,在洪峰暴雨中筑起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堅實屏障。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加快大型高端智能農機和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等農機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研發應用;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實施智慧廣電鄉村工程,推動基礎設施數字化,推進“互聯網+”、“智慧廣電+”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加強鄉村教育、醫療、文化數字化建設。增進民生福祉的中國之治: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這一切都離不開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實保障。P122025暴雨大考,廣東交出了一份“中國式現代化”的答卷:以人民為中心的頂層設計+社會協調治理能力+技術賦能的創新和勇氣。暴雨中的中國答案,變得是技術、手段,不變的是立場、初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 走向共同富裕(2025年秋).pptx 廣東特大暴雨.mp4 風雨中的守護.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