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材第63~64頁1.經歷認識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分數表示多少是具有相對性的。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3.感受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理解分數概念中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理解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就不同。教師準備:一定數量的鉛筆。學生準備:課本,練習本。教學方法:引導法,講解法。學習方法:自主探究。出示問題:你們能用分數表示這三個圖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積嗎?學生觀察圖形,并作答。師:前兩個圖形中分數所表示的涂色部分面積相等嗎?為什么?(相等,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是,因為整體都是一個相同的圓,所以它們的一半也是相等的。)師:以前,我們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課,就讓老師帶領大家進一步學習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分數的再認識(一)]1.說一說。出示63頁情境圖,可以表示什么?舉例說一說。學生觀察圖形,試著說給同桌聽。指名展示:把一張紙平均分成4份,其中3份涂色,涂色部分就表示這張紙的;畫出4個相同的三角形,其中的3個就表示這些三角形的;把12根骨頭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也就是9根骨頭)就是這堆骨頭的。師:你還可以舉出類似的例子嗎?生:有8個小朋友,平均分成4組,其中的3組就是這些小朋友的,等等。師:對比一下,每種情況的,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學生思考,討論,積極發言。引導學生說出:都是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3份,這3份就是它們的。事物的整體數量不同,它們的的數量也不同。師:我們學習的是把單個物體平均分,現在我們可以把更多的物體平均分,我們把平均分的單個物體或多個物體,統稱為一個整體,把這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這就是分數的意義。請同學們說一說剛才舉的例子中,把什么作為整體?學生作答,注意敘述的準確性。2.畫一畫。出示問題:一個圖形的是 ,畫出這個圖形。師:通過讀題,你知道了什么?生:(1)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個小正方形;(2)相當于知道了一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整體。學生思考,在小組內討論,然后動手畫一畫。教師巡視,了解學情。指名作答,把畫的圖形展示給大家,并說一說自己為什么這樣畫。其他同學有畫的不一樣的,可以補充。(每份2個小正方形,一共4份,所以一共有8個小正方形。)師:大家畫的圖形形狀各不相同,可以嗎?引導學生作答:可以,雖然形狀不同,但都包含了8個小正方形,即4個 。3.拿一拿。師:現在有3盒鉛筆,分別拿出每盒中所有鉛筆的,我們看看結果如何?學生動手操作,按要求去做,把拿出的鉛筆數量展示給大家,分別為1支,2支,4支。師:都是拿出盒子中所有鉛筆的,為什么會不一樣呢?請同學們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匯報,引導學生說出:把盒子里的鉛筆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1支,則盒子里一共有1×2=2(支);如果一份有2支,則盒子里一共有2×2=4(支);如果一份有4支,則盒子里一共有4×2=8(支)。把3個盒子里的所有鉛筆拿出來,驗證結果。得出拿出的鉛筆數量不一樣的原因:盒子里的鉛筆總支數不同。一盒鉛筆的表示的是把這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但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鉛筆的總支數不一樣),所以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師:如果每個盒子里的總支數相同,拿出各自的,是否一樣?(一樣,整體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相同。)師:不知道盒子里有多少支鉛筆,只知道分別拿出了所有的,,你能知道拿出的誰多誰少嗎?讓學生動手實踐。本節課學習了分數概念中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使學生理解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就不同。1.教材第64頁“練一練”第4,5題。2.選用相應單元的練習部分。分數的再認識(一)——分數的含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它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緊扣“同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它所表示的具體量就相同;對應的整體不同,它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不同”這一主題,創設具體情境和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深刻體會分數中“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理解分數表示多少是具有相對性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