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測試卷(滿分:150分 時間:150分鐘)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學號: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 積累與運用(27分)1. (2024南通通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6分)青少年時期是思維搖曳、活力勃發的關鍵階段。此時,思辨能力如同pēn bó而出的朝陽,照亮他們探索世界的道路。他們不再滿足于表面的知識,不盲目xiàn mù浮夸的贊譽,而是抽絲剝繭,深入探尋真理。在知識的熏陶下,他們__A__(孜孜不倦 孜孜以求)地追求,勇于挑戰和創新。這種思辨精神,__B__點亮了智慧之光,更為他們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 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pēn bó( ) xiàn mù( )(2) 從括號內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A處。(2分)A處的詞語是________。(3) 在B處填上一個恰當的關聯詞語,使得語意連貫。(2分)B處的關聯詞語是________。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 在戰火的摧殘之下,敘利亞這個文明古國的許多文化古跡蕩然無存。B.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們終于攻克了難關,那種喜悅是不言而喻的。C. 人應該學會擔責,你這樣鳩占鵲巢,不是幫他,而是害他。D. 雖然人們早就聽膩了這套說教,但是他仍然強聒不舍。3. 結合語境,依次填入語段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社會需要的各種人才,必須通過學校才能培養出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即使現代工廠的經營管理②所需的工程技術人才,也非得經過專門的學校培養才行③傳統的工匠,無論多么心靈手巧,都看不懂機械制圖,不懂得制造機械零件④也不是傳統的商人所能勝任的⑤即使單講制造業⑥更談不上設計、安裝設備,安排工廠布局A. ①②③⑥⑤④ B. ①④⑤②③⑥C. ⑤②③⑥①④ D. ⑤④③⑥①②4. 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B. 雨果是英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等。C. 《論教養》選自《世界文學》,作者利哈喬夫是蘇聯學者、作家。D. 《精神的三間小屋》的作者是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注冊心理咨詢師。著有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等。5. 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出相應的句子。(8分)(1) 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__。(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2) 安得廣廈千萬間,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3) 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驛墻。(溫庭筠《商山早行》)(4) 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一詩中,表達詩人寧愿犧牲自己也要培養后人的無私奉獻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題破山寺后禪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詩人身處自然環抱的佛門,心中塵世雜念受到洗滌的空靈心境。6. (2024連云港海州期中)在《艾青詩選》整本書閱讀交流匯報課上,同學們開展探究活動。(7分)(1) 請從下列圖片中選擇一幅作為閱讀成果匯報PPT的封面,并說明自己的理由。(2分)圖一 圖二 圖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完成詩歌小卡片。(5分)詩歌小卡片礁 石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作者:艾青 ①意象:________的洶涌、猛烈、無情肆虐。 ②賞析:這首小詩語言凝練,飽含深意。例如:一個“撲”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海浪洶涌而來的情態;詩歌還采用了烘托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舉例并分析)。 ③遷移:詩中的“礁石”讓我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一書中的________(人物),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合具體的情節),和“礁石”多么相像。二、 閱讀與理解(58分)(一) (2024宿遷中考)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題目。(24分)【甲】蘭[明]陳汝言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①。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選自明·簟溪子《蘭史》,中國林業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乙】跋② 盆 蘭[明]李流芳己未春,余北上至濠梁,病還。夜則苦不寐獨處惘惘非對友生流連酒肆即無以遣日。二月二日,與子薪、韞父、爾凝、家伯季從子,泛舟南郊,聽江君長弦歌。值雨,子薪偕爾凝、君長宿余家。盆蘭正開,出以共賞。子薪故有花癖,燒燭照之,嘖嘖不已。花雖數莖,然參差掩映,態變頗具。其葩或黃或紫,或碧或素。其狀或含或吐,或離或合,或高或下,或正或攲;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③,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來而如就④,或往而如奔。或相顧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抑而如羞,或偃蹇⑤而如傲,或挺而如莊,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語,或獨立而如思。蓋子薪為余言如此,非有詩腸畫筆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詩記之,欲作數筆寫生,而亦復不果。然是夜與子薪對花劇⑥談甚歡,胸中落落一無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曉,從此病頓減。此花與愛花人皆我良藥,不可忘也。(節選自《檀園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注】①雕傷:花木枯萎。雕:同“凋”,凋落,衰敗。②跋:寫在書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來評價內容或說明寫作經過。③承:捧著。④就:前往。⑤偃蹇(jiǎn):高聳的樣子。⑥劇:流暢,此處指暢快。7. 甲詩“長養非其方”中加點的“長”字,有同學認為應該讀“cháng”,有同學認為應該讀“zhǎng”。你贊同哪種讀法?談談你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乙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加句讀,請用鉛筆將下面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超出三處不得分)(3分)夜則苦不寐獨處惘惘非對友生流連酒肆即無以遣日9. 根據方法提示解釋乙文中加點的詞。(3分)文中詞句 方法 解釋或相顧而如笑 【查工具書】顧:①看;②考慮;③拜訪;④反而 (1) ________(填序號)或倚而如困 【結合語境】或挺而如莊,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語 (2) ________________而亦復不果 【課內關聯】未果,尋病終(《桃花源記》) (3) ________________10. 用現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子薪故有花癖,燒燭照之,嘖嘖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朱自清在《經典常談》中說,好詩往往“自然達意,委婉盡情”,甲詩也有這樣的特點。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請梳理乙文中“蘭”能讓作者“從此病頓減”的原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有感于“蘭”的品質,你想制作一枚蘭花書簽,勉勵自己做“蘭”一樣的人。請結合對詩文的感悟,撰寫書簽上的文字。(不超過50個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2025淮北二中聯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19分)追 憶 欒 花安萍華①入秋的時候,滿街的欒樹添了盛裝,黃粉色的彩衣在空中搖曳生姿,煞是好看……這個秋天姍姍來遲,如今卻漸行漸遠,倒數的秋日里,我留戀起欒樹開花的模樣。②一個多月前,路邊的欒樹還是以往的模樣,只是粗壯了許多,樹冠更大更繁茂了些,道路兩邊的景物還是如以前一般,只是熱鬧勁消失了,街道顯得有點冷清,偌大的街道能讓人稍感到暖意的,似乎只有這一樹樹的欒樹花果了。③我曾經對欒樹的態度是嫌棄的。尤其是夏日里,那樹下濕黑黏糊,看著讓人心里不舒服,再不小心踩上一腳,保準將鞋子也粘在地面上。我的服裝店門口就有一株欒樹,不僅樹葉上有刺蛾,還常有大馬蜂在此盤踞筑巢,一度讓我避而遠之。④但我喜歡秋日。相比于春天里的紅肥綠瘦、爭奇斗艷,夏天里的鶯歌燕舞、熱情奔放,秋日帶來了寧靜之美。它用如水的柔情,驅散了驕陽的燥熱,溫潤著每個角落。此時的欒樹更似一個晚熟的人,在沉淀中不斷積蓄著力量,在秋日里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春天”。怒放的生命、綻放的花朵是它對秋天最濃烈的深情。⑤我們這里,欒花開在六月到九月間。初見時,那細碎的小黃花綻放在滿樹的綠色中,密密匝匝,遠遠地看去,綠色的樹頂仿佛戴上了一頂金色的鳳冠,雅靜而不失貴氣。當九月的風吹過,纖細的花朵就迫不及待地從樹上跳到過往路人的身上,繼而又是一個俯沖順著衣衫滑下,落滿整個地面,飄飄灑灑,遠遠望去一片細碎的金黃。我欣賞它這份灑脫,著實喜歡它小小的模樣,橢圓形細長的花瓣向外反卷著,露出長長的花蕊,花瓣和花蕊連接的末端呈現一抹鮮艷的紅色,分外亮眼。那玲瓏的樣子,讓人忍不住產生將之擁入懷中細心呵護的沖動。⑥愛之所愛,欒花也似乎一生都在用它的花語訴說著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這注定是一場屬于秋日的浪漫,一段獨屬于秋日的邂逅。無關乎風花,無關乎雪月,只是義無反顧地奔赴一場輪回之下的秋日之約。雖如苔米,也一樣有自己的光。這是信仰,也是追逐。⑦它把自己僅有的一抹鮮艷奮力地涂染在初秋的調色板上,即使沒有海棠花、菊花、月季的濃艷,也沒有松柏的蒼翠;即使會被早早地淹沒在整個秋日五顏六色的海洋中,找不到存在的痕跡;即使熱情的擁抱得不到一絲絲的回應;即使這秋日的美色多得讓人眼花繚亂,世人早已遺忘它纖弱的樣子,可它還是愛得義無反顧,愛得轟轟烈烈、從容不迫。即便是只有在入藥和做染料時才被真正憶起,它也無怨無悔。⑧欒花年復一年,在四季中往返,和時光相擁。在重復中堅守著自己,默默地從夏站到秋,從青蔥到繁花,一半相擁,一半相守,從初見到歸來,它依舊還是年少時的模樣,好像“鮮衣怒馬”才應是它的本色。⑨欒樹知秋,夏末秋初,綠葉在欒樹花裝點下,串串蒴果如燈籠般高高懸掛在枝頭,安靜地在空中等待,等那風起的時刻,去奏響一曲美妙的樂章。隨著秋意漸濃,枝頭那綠色、黃色、藕粉色、橙色、紅色,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在眼前轉換,絢爛多彩。秋日的暖意也在這色彩的更迭中慢慢流淌開來,溫潤而潤澤。⑩會裝點生活的人,往往在這時會選幾根帶著“燈籠果”的欒樹枝條帶回家,把秋插在瓶中,讓這最后一抹絢爛的美留在家里,也借此希望它們更能像“錢串串”一樣,為家帶來好運。還有手巧的人,會收集“燈籠果”,把它們用絲線串起來,做成風鈴,掛在屋內。剝開蒴果輕薄的三棱錐形胚衣,里面變黑的種子經過清洗,也會被喜歡的人串起來做成精美的手鏈,這一層又一層的驚喜像拆盲盒一樣,在人們驚艷的贊美聲中,欒樹的花與果,就這樣和秋天一起悄悄地退場了。 即使平凡,即使不堪,也能坦然接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即使卑微到跌進塵埃,也有向下扎根、向上奮力生長的勇氣。 欒樹用絢麗多彩的一生,用它的花朵和果實,帶給人們太多的驚艷和震撼,讓我怎能不偏愛,不留戀,不回望。(節選自《西安晚報》,有刪改)14. 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文章開篇點題,“煞是好看”“留戀”兩個詞語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B. 第④段中“怒放的生命、綻放的花朵”被作者認為是欒樹對秋天最濃烈的深情。C. 第⑥段寫欒樹“有自己的光”,“這是信仰,也是追逐”,表達一種遞進的關系。D. 第⑩段“這一層又一層的驚喜”指的是欒樹的花與果裝點了人們的生活。15. 作者對欒樹的態度有一個變化的過程,請根據文章內容補充填空。(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歡,秋日里,欒花怒放,樹頂仿佛戴上了一頂鳳冠,雅靜而不失貴氣,欒花凋落如一片細碎的金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4分)串串蒴果如燈籠般高高懸掛在枝頭,安靜地在空中等待,等那風起的時刻,去奏響一曲美妙的樂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文章第⑦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描繪欒樹?請結合內容具體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請簡要分析文章結尾段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2025常州實驗初級中學月考)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15分)教科院附屬初級中學2025年秋季運動會即將舉行,同學們圍繞著本次運動會的主題“燃動青春,超越自我,蓬美紫荊,筑夢強國”展開了討論。小附同學搜集到了下列兩則材料,請幫他完成文后問題。材料一:①中國人很早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②今天的中國,以勞動為榮已成為社會風尚,以奮斗為美已成為日常風景:③在數不盡的薄霧縈繞的清晨,在無數個暑氣蒸騰的正午,在每一個華燈初上的黃昏,都有環衛工人俯身清掃的忙碌,建筑工人櫛風沐雨的辛勞,醫護人員追趕生命的急切,科研人員投身實驗的專注……④在每一個勞動崗位上,都跳動著一顆為家國拼搏、為夢想奮斗的熾熱的心。每一個身影,都是那樣的美!⑤同時也要看到,在某些時候、某些方面,還有一些與以奮斗為美的社會風尚不合拍、不和諧的雜音。⑥現下,“躺平”這個網絡新詞熱度不減。諸如“你打拼實現你的夢想,我躺平實現我的安逸”“一時躺平一時爽,一直躺平一直爽”“做條咸魚,有什么不好”等“躺平”語錄流傳甚廣。甘于“躺平”,究其原因,或者是因為跟不上時代的奮進步伐而選擇止步,或者是因為生活遇挫而選擇逃避,或者是因為受某種風氣所擾而選擇隨波逐流。⑦這不是偷懶又是什么?⑧另一個熱詞“啃老”,也始終是網上網下的話題。成年子女花式“啃老”的表現各種各樣:一種是“心理依賴”,做“襁褓青年”;一種是“家務依賴”,做“甩手掌柜”;一種是“經濟依賴”,吃穿用度全靠父母;還有一種是“財產依賴”,想方設法強行“啃老”……⑨這不是無賴又是什么?⑩受文娛行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之風的影響,幻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青少年也不在少數。某些經紀人與平臺聯手,包裝打點、話題造勢;某些頂流網紅開直播,搔首弄姿博眼球,炒作“八卦”賺打賞;某些流量明星愛富、追富、炫富,私下簽訂“陰陽合同”、賺取天價片酬。他們出行動輒豪車開道、保鏢簇擁、粉絲云集,辦婚禮、過生日時講排場、擺闊氣、相互攀比…… 這不是無恥又是什么? 向往“躺平”也好,花式“啃老”也好,幻想一夜暴富也好,說到底,都是美丑觀出了問題。不去奮斗、不去創造,卻以無所作為、四體不勤、百無聊賴為榮為美;不去奮斗、不孝不敬,卻以一味索取、坐享其成、榨干父母為樂為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這些美丑不分、美丑錯置的現象,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悖,也與當今社會積極向上、拼搏奉獻的主流價值觀格格不入。(摘編自《光明日報》)材料二:青春無悔,強國有我①“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青年志存高遠,一個國家就有澎湃的動力,一個民族就有蓬勃的希望。②何謂“立大志”?青年周恩來告訴我們,那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抱負;毅然回國的錢學森告訴我們,那是“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干”的奮發圖強;情系脫貧事業的黃文秀告訴我們,那是“投身到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堅定抉擇……“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將小我融入大我,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青年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③“中國很努力,我們要爭氣。”新時代青年,更當激揚奮發有為的志氣。人生沒有“躺贏”,夢想貴在堅持。面對艱難險阻,不做“躺平”任嘲的局外人,爭做開路破局的弄潮兒;面對繁重任務,不做冷嘲熱諷的旁觀者,甘當兢兢業業的實干家;面對問題矛盾,不做怨天尤人的“鍵盤俠”,做好盡責盡力的建設者。④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在拼搏中釋放激情、追逐理想,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詮釋責任擔當,就是人生最美的模樣。(摘編自“新華網”)19. 下列是小附同學對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你認為其中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材料一主要論述的觀點是“在某些時候、某些方面,還有一些與以奮斗為美的社會風尚不合拍、不和諧的雜音”。B. 由材料二可知,青年人要志存高遠,為國家振興和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斗。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勸誡時下的青年人不要安于現狀,而要樹立遠大的志向。D. 兩則材料的語言都簡潔、鮮明,句式整齊,善用排比,增強了行文的氣勢和說理的力量。20. 小附同學摘錄第一則材料時忘了摘錄標題,請你根據自己的理解,幫他擬一個恰當的標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請幫助小附同學,從論證方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第②段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小附同學想根據材料一第 段畫波浪線的部分再在后面的橫線上補寫一句話,來增強語言的表達氣勢,請幫他完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 小附同學想根據上面兩則材料內容,以“奮斗與‘躺平’”為話題,寫一篇用于運動會開幕式的主題演講稿,請你幫他完成寫作提綱。(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寫作(65分,含書寫5分)24.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作。(65分,含書寫5分)校團委組織“自強不息,志存高遠”主題征文活動,優秀作品將在廣播臺播出。請你寫一篇議論性文章投稿。要求:①題目自擬;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書寫要正確、規范、美觀。第二單元測試卷一、 1. (1) 噴薄 羨慕(每空1分) (2) 孜孜不倦(2分) (3) 不僅(2分)2. C(“鳩占鵲巢”比喻強占他人的居所。C項的語境是幫別人分擔責任,用詞不當)3. C(①、⑤句的“即使”表明內容分為兩類,②、③、⑥句歸于⑤句的制造業,②句“所需的”緊承⑤句的“制造業”,⑥句的“更談不上”表明其應在③句之后,故其順序為⑤②③⑥;①、④句談“現代工廠的經營管理”;通讀語段,兩個“即使”的邏輯順序應是從簡單到困難。故正確順序為:⑤②③⑥①④)4. B(雨果是法國作家)5. (1) 夕貶潮州路八千 (2)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3) 槲葉落山路 (4) 海內存知己 (5)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6) 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每空1分)6. (1) [示例]我選圖一。理由:該畫面體現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的主要內容,能突出表現詩人對大堰河的尊敬和懷念之情。(2分)(2) ①海浪(1分) ②以每一個浪都被打成碎沫的情狀來烘托礁石的堅韌(1分) ③示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分) 保爾(1分) 經歷了許多艱辛,就如同這首詩中的“礁石”。少年時,他為救地下黨被折磨毒打卻不向敵人透露任何消息;參加紅軍后,他在戰斗中大腿受傷、頭部被炸傷、右眼失明;修筑鐵路時,滿身傷殘、感染風寒的他幾乎喪命。經歷這般無休止“撲過來”的磨難之“浪”時,傷痕累累的他卻如礁石一般,依然笑對人生,堅持他的革命信仰——“為解放全人類而奮斗”(1分)二、 (一) 7. 示例一:我贊同讀“cháng”,“長養”理解為長時間地養育。示例二:我贊同讀“zhǎng”,“長養”理解為使生長、培養。(3分)8. BDG9. (1) ① (2) 困倦,疲乏 (3) 實現(每空1分)10. 子薪以前就有賞花的癖好,(這天晚上)點上蠟燭照著看花,不停地發出嘖嘖的贊嘆聲。(4分)11. 甲詩“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自然地寫出蘭花生長在深山,散發著濃郁的幽香;“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委婉地表達出蘭花雖被移到高堂精心養護卻可能因生長環境改變而受到傷害,體現了“自然達意,委婉盡情”的特點。(4分)12. ①盆蘭色彩絢麗,形態萬千,令人賞心悅目;②與好友子薪等人一起賞花暢談很愉快。(一點1分,兩點3分)13. 示例:如蘭之淡雅,似蘭之堅韌,綻放自我,芬芳人生。(4分)【參考譯文】【乙】己未年春天,我北上到濠梁,因病返回。夜晚難以入睡,獨自一人感到迷茫。(如果)不是與朋友交往,飲酒作樂,就沒辦法打發日子。二月二日,(我)與子薪、韞父、爾凝、家伯的季從子一起泛舟南郊,聽江君長彈弦唱歌。恰逢下雨,子薪帶著爾凝、君長住在我家。(此時,)盆中的蘭花正盛開,我把它拿出來(和大家)一同欣賞。子薪以前就有賞花的癖好,(這天晚上)點上蠟燭照著看花,不停地發出嘖嘖的贊嘆聲。蘭花雖然只有幾莖,但參差掩映,形態各異。花朵或黃或紫,或綠或白。它的形態或含著或吐出,或分離或合攏,或高或低,或端正或傾斜,或俯視如瞰望,或仰視如捧著,或平視如揖禮,或斜視如睨視,或前來如靠近,或離去如奔走,或相視如歡笑,或背對如生氣,或掩面如害羞,或高聳如矜持,或挺立如莊重,或倚靠如困倦,或群聚如交談,或獨立如思考。子薪如此描述這些蘭花,沒有詩情畫意的人是無法作出這樣的形容的。我因病不能作詩記錄,想要作畫寫生也未能實現。然而這天晚上與子薪對著花暢談非常愉快,心中空曠沒有任何雜念,伏在枕頭上便酣睡至早晨,從此病痛一下子減輕了很多。這蘭花與愛花之人都是我的良藥,不可忘懷。(二) 14. C15. ①嫌棄,因為夏天欒樹的樹下濕黑黏糊,樹葉上有刺蛾,還常有大馬蜂在此盤踞筑巢。 ②贊美,欒樹用絢麗多彩的一生,用它的花朵和果實,帶給人們太多的驚艷和震撼。(每空2分)16. 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蒴果”比作“燈籠”,并賦予其人的情態,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欒樹果掛在枝頭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欒樹的贊美之情。(4分)17. 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欒樹與海棠花、菊花、月季以及松柏作對比,將欒樹的“熱情”與世界將之淹沒、遺忘作對比,將欒樹平時不被重視與它在入藥和做染料時的價值體現作對比,突出欒樹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對生命愛得義無反顧,愛得轟轟烈烈、從容不迫、無怨無悔。(4分)18. 結構上:①總結全文,篇末點題,與開頭的“我留戀起欒樹開花的模樣”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②照應前文,再次強調了欒樹的花和果實給人們生活帶來的驚艷和震撼。(每點1分)內容上:點明了文章的中心,表達了對欒樹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2分)(三) 19. D20. [示例]要幸福,就要奮斗(或:樹立正確的美丑觀/以勞動為榮,以奮斗為美)。(2分)21. 材料二第②段運用了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列舉了周恩來、錢學森、黃文秀三人的事例和他們所說過的話,有力地證明了青年人要為祖國和民族而奮斗的觀點。(4分)22. 示例:不去奮斗、不走正道,卻以愛慕虛榮、投機取巧、專走邪道為趣為美。(2分)23. 示例:(1) 環衛工人忙碌地清掃街道、建筑工人辛勤地勞作、醫護人員急切地救死扶傷、科研人員專注地投身實驗。 (2) 不奮斗的人生就是偷懶、無賴、無恥的人生。 (3) 人們向往“躺平”的生活、成年子女花式“啃老”、青少年幻想一夜暴富。 (4) 我們要志存高遠,以奮斗為美。(每空1分)三、 24. 【思路點撥】這是一道話題作文題。根據“校團委組織‘自強不息,志存高遠’主題征文活動”可知,應該圍繞“自強不息,志存高遠”來立意。“自強不息”意思是自己努力向上,永遠不懈怠。自強者,面對困難,不退縮;自強者,面對強手,不屈服;自強者,面對失敗,不氣餒。自強會指引人不斷地克服人生路上的艱難險阻,不斷完善自己,走向成功。“志存高遠”意思是胸懷遠大的志向。擁有高遠的目標,會帶給我們無盡動力,讓我們為之拼搏,為之奮斗。題目要求寫一篇議論文。首先根據自己對題意的理解,選定一個關鍵詞進行聯想和思考,確定立意和選材的方向,選定一個角度,形成一個明確的觀點。寫作時要注意采用恰當的論證方法,闡述自己對“自強不息,志存高遠”的認識。如確立觀點為“青年當自強”,然后我們可以選取適合的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從道理和事實兩個角度充分論證。寫作時還要做到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有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