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試題和答題卡兩部分,考生必須將答案全部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寫在試題上的一律無效。2.試題4頁,答題卡2頁,一共6頁。總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3.答題前請正確填涂答題卡前端的考生信息,并仔細閱讀注意事項。4.考試結束,請將答題卡交回。一、積累與運用(共29分)語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載體。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感、靈動的才智,無不棲于根深葉茂的語文之樹。學校七年級開展“我的語文生活”主題綜合學習活動,請你參與活動,并完成相應任務。【活動一:課本人物,榜樣領航】課本中的諸多榜樣如璀璨星辰,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悠悠華夏,英雄輩出。②時代的洪流里,曾澎湃過數不盡的“大英雄”。③他們是在科學領域鞠躬盡cuì,從不鋒芒畢露,最終成為 A 的兩彈元勛的鄧稼先;是向古代典籍鉆探,鉆得 B 的學者、民主戰士聞一多……④文學的舞臺上,也因“小人物”而五彩斑lán。⑤以一本印制粗拙的“山海經”溫暖了迅哥兒整個童年的阿長,以一塊磚、一片瓦、一些角票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實現建造臺階夢想的父親……⑥無論是“大英雄”還是“小人物”,他們都在歷史的風塵里盡訴家國gèn古不變的意義。⑦讓我們以榜樣為旗幟,汲取他們的精神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 給文中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注音寫出正確的漢字。(1)澎湃______ (2)鋒芒畢露______ (3)粗拙______(4)鞠躬盡cuì______ (5)五彩斑lán______ (6)gèn古不變______2. 給文中A、B兩處分別填上恰當的成語。A處______,意思是:婦女和小孩都知道,眾所周知,流傳得很廣。B處______,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3. 文中有一處標點符號使用錯誤和一處語病,請找出來,并寫出修改意見。(1)標點:第______句,修改意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語病:第______句,修改意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動二:詩文積累,傳承文化】4. 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該書是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紀傳體通史。B. 《木蘭詩》選自北宋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C. 《望岳》“陰陽割昏曉”中“陰陽”指山的南北兩面,古人以山北水南為陰,山南水北為陽。D. 《游山西村》中“簫鼓追隨春社近”一句,意思是將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簫鼓聲此起彼落,連續不斷。古代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豐收。5. 班級開展“家國情懷”主題古詩文闖關活動,請你根據積累補充完整。主題 細節 相關詩句 出處家國 情懷 一場春風 誰家玉笛暗飛聲,(1)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一句口信 馬上相逢無紙筆,(2)____________。 岑參《逢入京使》一片苦心 落紅不是無情物,(3)____________。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一抹月色 煙籠寒水月籠沙,(4)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一件鎧甲 (5)____________,寒光照鐵衣。 樂府民歌《木蘭詩》一種信念 (6)____________,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登飛來峰》【活動三:走進生活,獲取知識】6.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時時現生活。請完成下面的題目。(1)店鋪的招牌是街市的“窗口”。請根據下面兩個招牌寫出相應的店鋪類型。①杏花村____________ ②懸壺閣____________(2)學校圖書館張貼了一則廣告語,請品析它的巧妙之處。有了喧嘩,自己無法心靜;有了打鬧,別人無法凝思。(3)哥哥今年參加高考,下列對聯中最適合表達對他的美好祝福的一項是( )A. 身康體健如南山勁松,豐衣足食享幸福晚年B. 書山比豪氣登頂折桂,學海競風流劈浪奪魁C. 紅蓮開并蒂,彩鳳喜雙飛D. 白雪撫人片片醉,紅梅舒枝點點春【活動四:閱讀名著,交流分享】7. [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下列對名著相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保爾從小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后來受朱赫來影響,革命意識覺醒,逐步走上革命道路。B. 保爾因感情受挫,選擇離開家鄉去工地干活,后來參加戰斗,歷經磨難,多次死里逃生。C. 保爾病情惡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但他憑借頑強的毅力進行寫作,沒有向命運屈服。D. 小說通過對保爾成長經歷的描述,折射出特定時代的戰爭、建設場景和社會生活風貌。8. 閱讀下面的名著文段,完成各小題。【甲】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厲害了,揣起保單,拉起車,幾乎要哭出來。拉到個僻靜地方,細細端詳自己的車,在漆板上試看照照自己的臉!【乙】祥子的車賣了!祥子像傻了一般,看著大家忙亂,他只管往外掏錢。他的眼紅得可怕,眼角堆著一團黃白的膿目糊;耳朵發聾,楞楞磕磕的隨著大家亂轉,可不知道自己作的是什么……他連哭都哭不出聲來!【丙】祥子的生活多半仗著這種殘存的儀式與規矩。有結婚的,他替人家打著旗傘;有出殯的,他替人家舉著花圈挽聯;他不喜,也不哭,他只為那十幾個銅子,陪著人家游街。(1)以上文段均選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2)表情是人物在某一特定處境下自我心理與外界社會的投射。文段【甲】中“幾乎要哭出來”是因為祥子用了三年時間終于攢夠錢買了人生中的第一輛車,因而極度喜悅到幾乎要哭。請結合情節,分別寫出文段【乙】【丙】中畫線處祥子表情背后的具體原因。二、閱讀與鑒賞(共41分)(一)(共5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題目。約客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9. 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首句中“家家雨”以獨特、典型的意象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特點。B. 第二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渲染出熱鬧的景象,以蛙聲不斷襯托周圍環境的寂靜。C. 第三句“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而“過夜半”則表現出詩人等待時間之久。D. 這首詩融描寫、敘事、議論、抒情于一體,寓情于景,富于理趣。10. “閑”在古代詩文中常被賦予豐富的內涵。陸游的《游山西村》中也提到了“閑”。請結合具體詩句,說一說這兩首詩中的“閑”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二)(共1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劉禹錫《陋室銘》)【乙】吾室之內,或棲于櫝①,或陳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②,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選自《陸游筑書巢》)【注】①櫝(dú):木柜、木匣,這里指書櫥。②覿(dí):相見。11. 根據表格中的方法,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文言字詞 方法提示 釋義可以調素琴 【查閱工具書】①白色;②不加裝飾的;③一般的;④向來 (1)填序號______乃引客就觀之 【聯系課內】持就火煬之(沈括《活板》) (2)______既入又不能出 【參考成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3)______12.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A. 何陋之有 水陸草木之花B. 乃引客就觀之 乃取一葫蘆置于地C. 或陳于前 嘗射于家圃D. 此非吾所謂巢者邪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13. 【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需斷句處相應字母依次填寫到答題卡上。間有A意欲起B而亂書圍之C如積D槁枝E或至不F得行14. 請將【甲】【乙】兩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2)信乎,其似巢也!15. 【甲】【乙】兩文的主人公都寫到了各自的“室”,但環境不同,表達的志趣、情感也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三)(共9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題目。歷史的腳印劍鈞①坐落在北京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的北大紅樓,是一座百年建筑。它雖沒有故宮的宏偉氣魄,卻積淀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精華和共產黨先驅者的獻身精神。漫步紅樓,傾聽腳下的聲響,猶如踏入百年前的北大校園。眼前仿佛有位身著長袍馬褂,戴著圓形眼鏡的先生,在對我自信而深沉地微笑……②他就是李大釗。那會兒,他身為北大教授、圖書館主任,月薪為120銀圓,后增加到240銀圓,卻始終過著儉樸甚至寒酸的生活:冬天一身棉袍,夏天一件布衫,一頓飯常常是一張大餅卷一根大蔥。③幾年前,在李大釗故居陳列柜中,我看到一張發黃的薪酬表,李大釗的薪水加上稿費,每月可達300銀圓。即便這般高薪,他夫人趙紉蘭卻時常為柴米油鹽而發愁。李大釗將近三分之二的收入都用作黨的活動經費,余下的還要抽一部分來接濟貧困的進步學生。這就是一個真正共產黨人的情懷。這種情懷是根植在心田的種子,由心靈的熱土培育,從發芽的那天起就以“鐵扇擔道義”為己任!④北大紅樓于1918年落成,適逢北大成立20周年,那年李大釗29歲。那會兒,他在東城的紅樓上班,家在西城的石駙馬后宅35號,租住一套三合小院平房。每天清晨,從西域到東城,他要步行六七公里,一路腳印也就留在了那里。⑤我懷著崇敬之情走進紅樓119室,這是李大釗的辦公室。李大釗是為真理而播撒火種的人,他的青春和北大的青春都在這里燃燒過。我似乎看到1919年春天,他在辦公桌前奮筆疾書《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率先在中國系統地宣傳了馬克思主義。我似乎看到1920年秋日,他在這間屋子發起成立北方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讓紅樓成為北京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活動的重要場所。⑥佇立紅樓,我肅然想起在國家博物館看到的一幕,展覽大廳擺放的那件國家一級文物——李大釗慷慨就義時的絞刑架。1927年4月28日,年僅38歲的李大釗和19位共產黨人被軍閥秘密殺害。李大釗是第一個登上絞刑臺的,他身著棉袍,從容淡定地在劊子手的鏡頭前留下最后一張照片。看著銹跡斑斑的絞刑架,我不禁想起1918年11月15日,北京大學舉行的演講大會上,李大釗登臺作了題為《庶民的勝利》的演說,他信心滿滿地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⑦循著李大釗先生的腳印,我又聯想到共產黨人于方舟。他雖沒有李大釗那么大名氣,但也是天津早期黨團組織的重要負責人。他和李大釗的淵源,在于他是經李大釗介紹入黨的。1927年12月30日,李大釗壯烈犧牲8個月后,他也英勇就義,年僅27歲。⑧2013年春日,我在天津寧河七里海尋覓到于方舟留下的腳印。早年周恩來和于方舟曾在七里海和裱口村一帶從事革命活動,兩人的腳印也遍布了七里海各個角落。裱口村是于方舟老家,離七里海有12公里。為避免暴露行蹤,他們在七里海總要劃船到蘆葦蕩深處,在碧水綠葦之間研讀馬列書籍、謀劃革命策略。兩人一出去就一整天,中午都是于方舟夫人和族中一位長者駕船過來送飯。⑨有一次,于方舟陪周恩來到裱口村頭的潮白河大堤散步,舉目望去,洪水泛濫,淹沒田園,一片凄涼,不由黯然傷神。他對周恩來說,等將來全國解放了,建立了新中國,一定得在這里修座揚水站,變水害為水利,造福老百姓。⑩一位史學家頗為感慨地說:“長大后,聽了一位當年的地下黨員講于方舟的故事,我眼界一下開闊了。抗戰勝利那年,我17歲,也參加了革命,有幸成為后來者。” …… 百年風雨,百年巨變。歷史的腳印驗證了一個政黨的成長:從嘉興南湖的腳印,到井岡山的腳印;從楊家嶺的腳印,到西柏坡的腳印;從天安門廣場的腳印,到深圳灣的腳印,歷史的腳印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的苦難輝煌。生命里的腳印也驗證了一個國家的鳳凰涅槃:從刀耕火種到兩彈一星,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日出東方,是歷史的必然;夸父逐日,追趕的是明天的太陽……(選自《解放軍報》2021年4月2日,有刪改)16.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以“歷史的腳印”為線索,貫穿全文,既指人物的實際足跡,也象征革命精神的傳承。B. 文中提到李大釗的薪酬加稿費每月可達300銀圓,但他生活拮據,是因為他把大部分收入用作黨的活動經費和資助學生。C. 文中第③段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間接抒情的方式,贊揚了李大釗等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D. 文中寫到于方舟對周恩來說,要在潮白河修建揚水站,這體現了于方舟心系百姓的情懷和建設新中國的理想。17. 文中第 段畫波浪線的句子富有感染力,請自選角度,作簡要賞析。18. 從李大釗、于方舟等革命先輩們的事跡中,你感受到他們怎樣的精神品質?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你打算怎么做?(四)(共11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題目。月夜梨花白李朝德①“一彎新月升起了,我們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樹林里走著。山間的夜風吹得人臉上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這篇中學課文《驛路梨花》以唯美的句子營造了一個靜謐優美的世界,滋養著無數年輕的心靈,純粹干凈的文字背后彌漫著質樸的愛與善意,如山野之風吹拂月夜的梨花。②2005年,我離開教師崗位到云南省作家協會工作,也有了與彭老接觸的機會,在多年的相處中逐漸了解了作為作家的彭荊風真實的樣子。③記得第一次見面是在一次會議上,作為工作人員,我將參會人員席位卡擺放好后,就站在“彭荊風”的席位卡邊上等待,我想看看《驛路梨花》的作者在現實中是什么樣子。會議還沒有開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進來。很多人與他打招呼,他總是笑呵呵地與打招呼的人互相問候。他走到座位邊上,看見我這個陌生的面孔,對我微微笑了笑坐下來。我一時不知道說什么好。恰在這時,省作協楊紅昆老師向他介紹了我這個新人。我有些激動,慌忙說:“彭老師,我原來是教師,教過兩遍您的《驛路梨花》。”彭老呵呵一笑說:“那很好啊,來到作協,應該多讀點書和寫點東西。”我有些慚愧,沒有來得及答話,又有人與他打招呼,他忙著回應。會議將開始,大家陸續入座,彭老落座前不忘轉身問了我一句:“叫什么名字?改天我送你本書。”我忙告知自己的名字,搶在主持人宣布開會前坐回座位。④下一次見面,真沒想到,彭老還真從挎包里掏出一本他剛出版的《揮戈落日——中國遠征軍滇西大戰》送給我,扉頁早已寫好:贈李朝德同志,彭荊風,2005年9月8日。⑤那一刻,我的確很意外。我一新人,上次見面匆匆,環境嘈雜,寥寥數語,時間也隔著兩三個月,他卻用心記下這件事。紀實文學《揮戈落日——中國遠征軍滇西大戰》這本書,為我打開了一扇窺見歷史的門,也引導我從門外邁入門里。我喜歡封底上的字:記錄戰爭是為了珍惜和平。這本書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只是對歷史的回望和沉思。⑥以后見面次數很多,彭老和藹可親,總是笑呵呵的樣子,給予我這個年輕人更多的鼓勵和認可。⑦最后一次見面是2017年12月底,中國作協鐵凝主席到昆明看望云南文藝名家。彭老住宅位于昆明城外的安寧附近,家離小區門口很遠。出于禮節,彭老的女兒彭鴿子與我及省作協的同志站在小區的路口等候。⑧小區外一片開闊,遠山蒼茫,麗日藍天下一只戴勝鳥飛來飛起,起起落落。車輛還沒來,我們在路口大樹下閑聊,又說起彭老的作品,談起《驛路梨花》,驚覺我竟然三次學過這篇課文,分別是當學生時、實習時、當老師時,還做過課件。臨時冒出個念頭,想請彭老寫下“驛路梨花”四字相贈,鴿子老師滿口答應。⑨我們一行人引導著車輛到達彭老家門口,才下車,彭老就高興地迎上來,鐵凝主席如見故鄉親人,熱情地與敬愛的彭老擁抱。知道我們要奔赴下一站,彭老遠遠地對我們搖搖手。⑩沒有想到,這竟然是彭老留給我最后的影像。 2018年7月26日,彭老靜靜躺在鮮花叢中,昆明西郊殯儀館深情廳里,電子屏幕上播放著彭老生前的圖片及央視對他的采訪錄像。我握著彭鴿子老師的手,她淚眼朦朧,對我說:“走得那么急,他答應給你寫的字都還沒有寫呢!”梨花飄零驛路,集散匆匆,百感交集。 一個月后的某天,鴿子老師打電話告訴我,在收拾彭老遺物的時候,發現彭老早已為我寫下“驛路梨花”,鴿子老師在電話里哽咽著說,他答應的事情,從來都會做到。幾個月后,我從鴿子老師手里接過了這幅彭老遺留于世最后的珍貴手跡,打開一看,毛筆書寫的“驛路梨花處處開”幾個大字跳入眼簾,落款為“彭荊風二零一八年元旦”。這是彭老留給我及這個世界最美好的祝愿! 我一直在思考,彭荊風是功成名就的大家,小說、散文得心應手,無論是長篇《鹿銜草》《綠月亮》等,還是中短篇小說《驛路梨花》《當蘆笙吹響的時候》《紅指甲》等,都讓他收獲了太多的榮譽和掌聲。而晚年的他,卻避虛就實,更多作品用紀實手法去書寫,選擇一條更為艱難的路子,不顧年邁,與自己對弈,與有限的時間角力。 彭老八十歲以后仍然創作激情勃發,大部頭作品接二連三發表出版,每次見彭老,他會像個年輕人興致勃勃談起他正在創作或者準備創作的文學作品。他往往兩部或者三部長篇交叉開工,手里正在創作著一部,修改著上一部,還構思和準備著下一部。這樣的精力和才華讓年輕人嘆服。他多次笑談他也是“80后”作家,說完后自己先笑開了,笑聲爽朗清脆,如高原上的白云在翻卷流動。 《滇緬鐵路祭》是作者沿著鐵路線走訪十幾個縣,前后修改12稿才寫出;當他站在領獎臺上接過中國作協“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的獎杯時,他已經是81歲高齡,這部長篇紀實文學《解放大西南》,前后歷時12載,10易其稿才寫成。老驥伏櫪,壯心不已,86歲寫成了56萬字的長篇紀實文學《旌旗萬里——中國遠征軍在緬印》…… 我在書中看見那些采訪圖片就會肅然起敬,沒有這樣的對歷史、對土地、對文字敬畏的人,那我們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情呢?他的創作及對歷史的態度是每一個寫作者立在面前的一面閃亮鏡子。彭老是和時間賽跑的人,可惜的是沒有誰能跑贏時間,終究他還是隨風而去了。 如有詩書藏于心,芳華終會成至真。回想在彭老的追悼會上,告別廳里彌漫的不是哀樂,而是根據他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蘆笙戀歌》的插曲《婚誓》,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是那么深情。 “阿哥阿妹的情意長,好像那流水日夜響……”那旋律在提醒著我們,他是那么深情地愛這個世界,而這個世界也曾經那樣深情愛過他。(選自《文學教育》2021年第2期,有刪改)19. 文章回憶了“我”與彭荊風老先生交往的四個片段,請分別概括片段二和片段四的內容。片段一:與彭老初次見面,他鼓勵“我”并決定送書給“我”。片段二:(1)___________________片段三:最后一次見面,“我”向彭老求字,彭老揮手送別。片段四:(2)___________________20. 文章開頭引用《驛路梨花》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1. 聯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畫線句中加點詞語表情達意的效果。而晚年的他,卻避虛就實,更多作品用紀實手法去書寫,選擇一條更為艱難的路子,不顧年邁,與自己對弈,與有限的時間角力。22. 文中的彭荊風老先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三、寫作表達(50分)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以上詩句道出了對事物感受的消長變化,路疑無而實有,事似易而實難。人生的某種經歷,往往與詩句有契合之處。有些事,其實也不是那么難;有些事,其實也不是那么簡單。請以《其實,也不那么難》或《其實,也不是那么簡單》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1)自選角度,自定立意,有真情實感;(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字數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5)不得引用、抄襲本試卷閱讀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參考答案【答案】1. ①. pài ②. lù ③. zhuō ④. 瘁 ⑤. 斕 ⑥. 亙2. ①. 婦孺皆知 ②. 鍥而不舍3. ①. ⑤ ②. 把雙引號改為書名號 (或 把“山海經”改為《山海經》) ③. ⑦ ④. 在“中國夢”后面添加“而奮斗”(或“努力奮斗”)4.【答案】A5.【答案】 ①. 散入春風滿洛城 ②. 憑君傳語報平安 ③. 化作春泥更護花 ④. 夜泊秦淮近酒家 ⑤. 朔氣傳金柝 ⑥. 不畏浮云遮望眼6.【答案】(1) ①. 酒坊(酒店) ②. 藥鋪(藥店、診所)(2)這則廣告語運用了對偶(互文)的手法,寫出了在圖書館喧嘩打鬧對自己及別人可能產生的害處,巧妙地提醒人們在圖書館不能喧嘩,不能打鬧,應該保持安靜。 (意思對即可) (3)B7.【答案】B8.【答案】(1) ①. 《駱駝祥子》 ②. 老舍(2)文段乙:“他連哭都哭不出聲來”,虎妞難產而死,祥子不得不賣車葬妻,難過得哭不出聲來。文段丙:“他不喜,也不哭”,小福子死了,祥子喪失了精神直世界最后的希望,沒有任何情感和追求,變得麻木,因此不喜也不哭。【答案】9. D 10. 《游山西村》“從今若許閑乘月”中的“閑”,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喜愛和向往;此外還傳達出詩人罷歸故里,雖貌似閑適卻仍心系國事的復雜情感。《約客》“閑敲棋子落燈花”中的“閑”,表現了詩人長時間未等到客人赴約的悵惘、無奈以及因獨享雨夜而詩意生發的一種閑情逸致。【答案】11. ①. ② ②. 靠近 ③. 已經 12. A13. BCE 14. (1)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青色。(2)這確實是像書窩啊!15. 甲文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乙文通過寫“室”表現了陸游在簡陋的環境中依然勤奮學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堅守自己的志趣與追求的品格,表達了陸游酷愛讀書和生活中不拘小節的情趣。 (意思對即可)【答案】16. C 17. 示例一:運用了兩組排比句,“從嘉興南湖的腳印……到深圳灣的腳印”縱向排比,按時間順序,選取黨百年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地點,展現革命與建設的歷史畫卷。“從刀耕火種到……一帶一路”橫向排比,展現中華文明的古今傳承與國家綜合實力的飛躍。排比句式層層遞進,節奏鏗鏘有力,營造出恢弘磅礴、不可阻擋的歷史氣勢,抒發了對黨的豐功偉績、民族復興偉業的自豪與禮贊之情。示例二:“腳印”是貫穿全文的核心意象,它既實指革命先輩在特定地點留下的奮斗足跡,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光輝業績和不斷前進的象征。“腳印”作為線索,將嘉興建黨、井岡山斗爭、延安歲月、西柏坡指揮、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串聯起來,形成一條清晰的歷史脈絡,強烈地抒發了對黨的豐功偉績、民族復興偉業的自豪與禮贊之情。18. 他們都有堅定的革命信念,有為百姓謀福利、為革命主義而獻身的大無畏精神。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應該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堅定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答案】19. ①. 再次見面,彭老送書給“我”,為“我”打開歷史之門。 ②. 彭老去世,彭鴿子老師轉交彭老生前寫好的題字。20. 營造了溫馨靜謐的氛圍,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引出下文對彭老的回憶,暗示彭老的精神品格,烘托了彭老的人物形象;巧妙點題,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21. “對弈”本指下棋,此處指彭老敢于挑戰自我,從事紀實文學創作;“角力”本指比賽氣力,此處指彭老勇于和時間賽跑,創作不斷;兩個詞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晚年的彭老創作的艱辛,體現出他對文學創作的熱情、執著。22. (1)言出必行,一諾千金。與作為新人的“我”匆匆見面他便要送書給“我”,并在時隔兩三個月后兌現;最后一次見面答應為“我”題字,在他的遺物中發現題字。(2)為人謙和,平易近人。對與他打招呼的人總是笑呵呵地回應并問候,對新人的“我”真誠相待。(3)筆耕不輟,嚴謹認真。即使功成名就,在晚年他仍然創作不止,付出許多心血走訪、創作和修改,創作出多部文學作品。(也可從其他角度,意思相近即可。)23.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