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應(yīng)用第3課時滬科版九年級上冊 第23章 《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及其應(yīng)用學(xué)習(xí)目標(biāo)準(zhǔn)備好了嗎?一起去探索吧!1.加強對坡度、坡角、坡面概念的理解和認識,了解坡度與坡面陡峭程度間的關(guān)系.2.能把一些較復(fù)雜的圖形轉(zhuǎn)化為解直角三角形的問題.3.能解決堤壩等關(guān)于斜坡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知知識的實際應(yīng)用,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xué)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知識回顧如圖,正切經(jīng)常用來描述坡面的坡度.坡面的鉛直高度h和水平長度l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或坡比),記作i,即i=h∶lhl(坡度通常寫成h∶l的形式) .什么叫做坡度?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叫做坡角(或稱傾斜角),記作α,于是有α坡度(i=tan α)越大,坡角α越大,坡面就越陡.做一做如圖所示,在△ABC中.(1)若 h = 2 cm,l = 5 cm,則斜坡AB的坡度 i = ;(2)若斜坡AB的坡度 i = 1∶1.5,h = 2 m,則 l = ;(3)若斜坡AB的坡度 i = 1∶2.5,l = 5 m,則 h = .ACBhl1∶2.53 m2 m知識回顧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1)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shù)學(xué)問題;(畫出平面圖形,轉(zhuǎn)化為解直角三角形的問題)(2)根據(jù)條件的特點,適當(dāng)選用銳角三角函數(shù)等去解直角三角形;(3)得到數(shù)學(xué)問題的答案;(4)得到實際問題的答案.做一做如圖所示,水庫的橫斷面是梯形ABCD,迎水坡AB的坡度i=1∶2,壩高h=20m,則迎水坡的水平寬度= ,tan α= .40 mACBαDEACBαDEβi=1∶1.65.8i'=1∶2.59.8合作探究如圖,鐵路路基的橫斷面是四邊形ABCD,AD∥BC,路基頂寬BC=9.8 m,路基高BE=5.8 m,斜坡AB的坡度i=1:1.6,斜坡CD的坡度i'=1:2.5,求鐵路路基下底寬AD的值(精確到0.1m)與斜坡的坡角α和β(精確到1°)的值。F分析:題目中給出了兩個坡度值,目前對應(yīng)的只有一個直角三角形,需要再建立一個直角三角形;要計算AD,又有AD=AE+EF+FD,EF=BC=9.8 m,只要再分別求出AE和FD即可;還要計算坡角α和β,其中坡度與坡角之間的關(guān)系是tan α=i=1:1.6,tan β=i'=1:2.5.ACBαDEβi=1∶1.65.8i'=1∶2.59.8合作探究Fα方法歸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解決與坡度、坡角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特別是與梯形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懂得通過添加輔助線把梯形問題轉(zhuǎn)化為直角三角形來解決.解決與坡度、坡角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搶答隨堂練習(xí)1.如圖,水庫的橫斷面是梯形ABCD,迎水坡AB的坡度i=1∶1,壩高BE=20 m,迎水坡AB=_______m,坡角α=_______.45°αACBDE搶答隨堂練習(xí)2.如圖,水庫大壩的橫斷面是四邊形ABCD,BC∥AD,壩頂寬為6 m,壩高為23 m,斜坡AB的坡度i=1∶3,斜坡CD的坡度i'=1∶2.5,求:(1)斜坡AB的坡角α的值(精確到1°);(2)壩底寬AD和斜坡AB的值(精確到0.1 m).βEACBαDi=1∶323i'=1∶2.56F分析:根據(jù)題意先建立直角三角形;要計算斜坡AB的坡角α,其中坡度與坡角之間的關(guān)系是tan α=i=1:3;要計算AD,又有AD=AE+EF+FD,EF=BC=6 m,只要再分別求出AE和FD即可;還要計算AB,在Rt△ABE中求解即可.搶答隨堂練習(xí)EβACBαDi=1∶323i'=1∶2.56F搶答隨堂練習(xí)3.如圖,燕尾槽的橫斷面是四邊形ABCD,AD∥BC,其中∠B=∠C=55°,外口寬AD=180 mm,燕尾槽的深度AE=70 mm,求它的里口寬BC的值(精確到1 mm)ABDCEF解直角三角形及其應(yīng)用坡度(坡比)、坡角、坡面:解決與坡度、坡角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解決與坡度、坡角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特別是與梯形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懂得通過添加輔助線把梯形問題轉(zhuǎn)化為直角三角形來解決.坡面的鉛直高度h和水平長度l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或坡比),記作i,即(坡度通常寫成h∶l的形式) .注意:坡度(i=tan α)越大,坡角α越大,坡面就越陡.教科書第131頁習(xí)題23.2第5、6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