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十二章 函數與一次函數12.1.4函數01教學目標02新知導入03新知講解04課堂練習05課堂小結06作業布置01教學目標學會觀察、分析函數圖象信息,并能利用獲取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01在利用函數圖象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主觀察、分析的能力,提高讀圖能力02感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奧秘,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合作學習中增強交流能力0302復習舊知還記得上節課學習的圖象和圖象法嗎?用圖象來表示兩個變量間的函數關系的方法,叫作圖象法.一般地,對于一個函數,如果把自變量x與函數y的每對對應值分別作為點的橫坐標與縱坐標,在坐標平面內描出相應的點,這些點所組成的圖形,就是這個函數的圖象.02創設情境如果給你一個函數圖象,你能讀出其中的信息嗎?如圖展示了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大約經歷的時間03新知探究下圖是記錄某人在24 h內的體溫變化情況的圖象.體溫T溫/℃時間t時/時圖中縱軸上0-35一段省略了!03新知探究(1)圖中有哪兩個變化的量?哪個變量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時間t與溫度T,其中t是自變量, T是因變量(2)在這天中此人的最高體溫與最低體溫各是多少?分別是在什么時刻達到的?最高溫度為36.7℃,在18:00達到,最低溫度為35.9℃,在4:00達到.(3)21:00時此人的體溫是多少?(4)這天體溫達到36.2℃時是在什么時刻?36.3℃6:00或23:00.03新知探究(5)4時到7時,此人體溫是如何變化的?18時到24時,此人體溫又是如何變化的?4:00~7:00此人體溫上升18:00~24:00體溫下降03新知探究歸納如何從圖象中獲得有用信息:明確“兩軸”的含義通常橫軸表示自變量,縱軸表示函數值.通過圖象可明確自變量、函數值以及它們的取值范圍.明確圖象上的點的意義過一點分別向橫軸和縱軸作垂線,兩個垂足分別所表示的數就是自變量與函數值的一對對應值.03新知探究弄清上升線、下降線和水平線上升(下降)線表示函數值隨自變量的增大而增大(減小),水平線表示隨自變量的變化函數值不變.03新知探究例、一艘輪船在甲港與乙港之間往返運輸,只行駛一個來回,中間經過丙港,下圖是這艘輪船離開甲港的距離隨時間的變化曲線.時間t/hO1 3 4 8 102040距離s/kmABCDE03新知探究觀察曲線,回答下列問題:(以下括號中字母表示輪船所在位置對應曲 線上的點)(1)從甲港(O)出發到丙港(A),需用多長時間?(2)從丙港(A)出發到乙港(C),需用多長時間?(3)圖中CD段表示什么情況,船在乙港停留多長時間?返回時,多長時間到達丙港(B)?(4)從丙港(B)返回到出發點甲港(E),用多長時間?(5)你知道輪船從甲港前往乙港的平均行駛速度快,還是輪船返回的平均速度快呢?03新知探究解:(1)從甲港(O)出發到達丙港(A)用了1 h.(2)3-1=2(h),則從丙港(A)到達乙港(C)用了2 h.(3)4-3=1(h),8-4=4(h),則CD段表示輪船到達乙港后,在乙港停留了1 h,返回時,用了4 h到達丙港(B).(4)10-8=2(h),則從丙港(B)返回到出發點甲港(E),用了2 h.(5)輪船從甲港前往乙港用了3 h,返回時用了10-4=6(h),所以輪船從甲港前往乙港的平均行駛速度快.歸納函數圖象的意義:一般地,在函數圖象中,從左到右上升的線表示因變量隨自變量取值的增大而 ,從左到右下降的線表示因變量隨自變量取值的增大而 ,水平線表示因變量不隨自變量取值的增大而發生變化.增大減小歸納上升線傾斜程度越小,表示隨自變量的增大因變量的取值增大得 ;上升線傾斜程度越大,表示隨自變量的增大因變量的取值增大得 ;下降線傾斜程度越小,表示隨自變量的增大因變量的取值減小得越慢;下降線傾斜程度越大,表示隨自變量的增大因變量的取值減小得越快.圖象上最高點的縱坐標表示函數的 ,最低點的縱坐標表示函數的 . 越慢越快最大值最小值04課堂練習【知識技能類作業】必做題:1.圖是某地區一天的氣溫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圖象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氣溫T(℃)不是時間t(時)的函數B.這一天最高氣溫是14 ℃C.4時至14時氣溫T(℃)隨時間t(時)的增大而增大D.24時氣溫最低C04課堂練習【知識技能類作業】必做題:2. 將水勻速滴進如圖所示的容器時,能大致反映容器中水的高度(h)與時間(t)之間對應關系的圖象是( )A B C DD04課堂練習【知識技能類作業】選做題:3.小杰騎車從家到公園先上坡后下坡,在這段路上小杰騎車的路程s(千米)與騎車的時間t(分)之間的函數關系如圖12-1-10所示,請根據圖中信息填空:(1)小杰去公園時下坡路長 千米; (2)小杰下坡的速度為 千米/分; (3)如果小杰回家時按原路返回,且上坡與下坡的速度不變,那么從公園騎車到家用的時間是 分鐘. 30.61804課堂練習【知識技能類作業】選做題:4.如圖所示的函數圖像反映如下過程:小徐從家去菜地澆水,又去玉米地除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時間,y表示小徐離家的距離,讀圖可知菜地離小徐家的距離為 .1.1千米04課堂練習【綜合拓展類作業】5.甲乙兩人從A地出發,騎自行車沿同一條路行駛到B地,他們離出發地的距離s(單位:km)和行駛時間t(單位:h)之間的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已知甲停止一段時間后再次行走的速度是原來的一半,回答下列問題:(1)求乙的速度.(2)甲中途停止了多長時間?04課堂練習【綜合拓展類作業】解:(1)根據圖像,可得乙的速度為(km/h)(2)甲原來的速度為(km/h)甲后來的速度為(km/h),由題意得=,解得a=1,則a-0.5=1-0.5=0.5,故甲中途停止了0.5小時.05課堂小結函數的表示方法——圖象法函數的圖象從函數的圖象中獲取信息畫函數圖象06作業布置【知識技能類作業】必做題:1.某人騎自行車沿直線勻速旅行,先前進了a千米,休息了一段時間,又沿原路返回b千米(b<a),再前進c千米,則此人離起點的距離s與時間t的關系示意圖是( ).B06作業布置【知識技能類作業】必做題:2.甲、乙兩人進行慢跑練習,慢跑路程y(米)與所用時間t(分鐘)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前2分鐘,乙的平均速度比甲快B.5分鐘兩人都跑了500米C.甲跑完800米的平均速度為100米/分D.甲乙兩人8分鐘各跑了800米D06作業布置【知識技能類作業】選做題:3.小亮早晨從家騎車去學校,先上坡后下坡,所行路程 y(m)與時間 x(min)之間的函數關系圖象如圖所示.若返回時上坡、下坡的速度仍與去時上、下坡的速度分別相同,則小明從學校騎車回家用的時間是 min. 37.206作業布置【知識技能類作業】選做題:4.下圖中的曲線表示某段時間內一只蝴蝶在飛行過程中離地面的高度h(m)隨飛行時間t(s)的變化情況,則該段時間內這只蝴蝶飛行的最高高度為 .13m06作業布置【綜合拓展類作業】5.小強騎自行車去郊游,下圖是表示他離家的距離y(km)與所用的時間x(h)之間關系的函數圖象.小明9點離開家,15點回家.根據這個圖象,請你回答下列問題:(1)小強到離家最遠的地方需幾小時?此時離家多遠?(2)何時開始第一次休息?休息時間多長?(3)小強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06作業布置【綜合拓展類作業】解:(1)由橫坐標看出,小強到離家最遠的地方需3小時;由縱坐標看出,此時離家30 km.(2)由橫坐標看出,10點半開始第一次休息,休息半小時.(3)小強離家最遠有30 km,由橫坐標看出,15 13=2,小強回家用了2 h,由此算出回家的平均速度為15 km/h.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學 科 數學 年 級 八 設計者教材版本 滬科版 冊、章 上冊第十二章課標要求 1.通過簡單實例理解函數的概念,能識別函數關系;2.掌握一次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能根據已知條件確定一次函數表達式;3.能用一次函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體會模型思想;4.發展數學抽象、數學建模、數據分析等核心素養內容分析 函數是描述變量間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一次函數是最基本的函數類型。本章從生活實例出發,通過觀察變化規律引出函數概念,重點研究一次函數的表達式、圖象和性質,并建立實際問題與數學模型之間的聯系。學習本章能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用函數觀點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為后續學習各類函數奠定基礎。學情分析 學生已具備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基礎知識,能夠用坐標表示點的位置。但對變量間關系的數學描述尚屬初次系統學習,需通過大量生活實例幫助學生建立函數概念。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仍在發展中,教學應注重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引導。單元目標 (一)教學目標1.理解函數的概念,能判斷兩個變量間是否存在函數關系;2.掌握一次函數的概念,能根據條件確定表達式并繪制圖象;3.理解k、b對一次函數圖象的影響,掌握其性質;4.能用一次函數模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函數的概念理解2.一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難點:1.函數概念的形成過程2.實際問題中函數關系的建立單元知識結構框架及課時安排 (一)單元知識結構框架(二)課時安排課時編號單元主要內容課時數12.1 函數412.2 一次函數612.3一次函數與二元一次方程3達成評價 課題課時目標達成評價評價任務12.1函數(第一課時)1.通過具體實例(如行程問題、溫度變化等),理解變量與常量的概念,并能區分兩者。2.初步認識函數的概念,知道函數是描述兩個變量之間依賴關系的數學工具。3.能根據給定的情境判斷兩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函數關系。1.學生能正確區分實際問題中的變量與常量。2.能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函數關系(如“時間-路程”“單價-總價”)。3.能判斷給定的兩個變量是否構成函數關系(如“一個x值對應唯一y值”)。任務一:給出幾個生活實例,讓學生標出其中的變量與常量。任務二:提供多組變量關系,讓學生判斷哪些是函數關系,并說明理由。任務三:判斷給定表格或描述是否符合函數定義。12.1函數(第二課時)1.掌握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解析式法、表格法、圖像法。2.能根據實際問題寫出函數的解析式或列出對應數值表格。3.理解函數的對應關系,并能用解析式或表格描述變量之間的關系。1.能根據問題情境寫出函數解析式2.能根據給定的函數解析式,計算并填寫對應的數值表格。3.能分析表格數據,判斷是否符合函數定義任務一:給定實際問題,讓學生寫出費用y與里程x的函數解析式。任務二:提供函數解析式讓學生計算x取不同值時對應的y值,并填寫表格。任務三:給出幾個表格(部分含重復x值對應不同y值),讓學生判斷哪些表格表示函數關系。12.1函數(第三課時)1.理解函數圖像的概念,能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繪制簡單函數的圖像。2.能根據函數解析式描點作圖,并分析圖像的特征(如直線、曲線)。3.體會數形結合思想,理解函數圖像與解析式的關系。1.能根據給定的函數解析式,正確描點并繪制圖像。2.能分析函數圖像的特征(如是否連續、上升或下降趨勢)。3.能根據圖像判斷某個點是否在函數圖像上。任務一:描點作圖任務二:圖像分析,讓學生描述其變化趨勢任務三:給出函數圖像和幾個點的坐標,讓學生判斷哪些點在圖像上。12.1函數(第四課時)1.能綜合運用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圖像)解決實際問題。2.通過生活實例(如汽車行駛問題、銷售利潤問題)建立函數模型。3.提高數學建模能力,體會函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1.能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函數表示方法(如用解析式計算、用圖像分析趨勢)。2.能結合具體情境(如“水費計算”“行程問題”)建立函數關系并求解。3.能綜合運用函數知識解決稍復雜的開放性問題(如優化問題)任務一:實際問題建模任務二:給出某商品銷量與利潤的函數圖像,讓學生分析銷量為多少時利潤最高。任務三:設計開放性問題,分組討論并展示解決方案。12.2一次函數(第一課時)1. 理解正比例函數的定義,掌握其一般形式 2.能根據實際問題建立正比例函數模型3.理解正比例函數的性質1. 能準確判斷給定函數是否為正比例函數2. 能列舉生活中的正比例關系實例3.能解釋k在具體問題中的含義任務一:判斷函數類型任務二:小組討論并展示生活實例。任務三:分析k 的實際意義12.2一次函數(第二課時)1.理解一次函數的定義,掌握其一般形式y=kx+b(k≠0)2.能根據實際問題識別一次函數關系3.會判斷給定的函數是否為一次函數1.能準確說出一次函數的標準形式2.能列舉生活中的一次函數實例3.能正確判斷函數是否為一次函數任務一:由正比例函數引出一次函數的概念任務二:認識平移,截距任務三:研究一次函數的圖象12.2一次函數(第三課時)1.掌握一次函數的單調性2.理解一次函數與坐標軸的交點3.會求一次函數的特殊點1.能根據k值判斷函數的增減性2.會求函數與坐標軸的交點任務一:畫出一次函數圖象任務二:研究一次函數的性質任務三:探究一次函數k,b的特點12.2一次函數(第四課時)1.理解待定系數法的基本思想,掌握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解析式的步驟。2.能根據已知條件(兩點坐標或一點坐標及k值)確定一次函數的解析式。1.能準確描述待定系數法的步驟和原理。2.能根據給定條件正確設出函數解析式并求解參數。任務一:例題解析任務二:掌握待定系數法一次函數解析式12.2一次函數(第五課時)1.能建立簡單實際問題的一次函數模型2.會用一次函數解決簡單應用問題3.理解函數模型的實際意義1.能正確建立實際問題的一次函數模型2.能利用函數模型進行預測和計算3.能解釋函數模型中參數的實際意義任務一:例題解析任務二:建立實際問題的一次函數模型任務三:認識分段函數。12.2一次函數(第六課時)1.理解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2.掌握用圖像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會利用函數圖像分析方程的解1.能用圖像法解簡單方程2.能通過函數圖像解不等式3.會分析函數圖像與方程解的關系任務一:用圖像法解方程2x+6=0任務二:用函數圖像解不等式2x+6>0和2x+6<03.分析y=kx+b與x軸交點的意義12.3一次函數與二元一次方程(第一課時)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可以轉化為一次函數的形式,掌握兩者之間的對應關系。2.通過具體實例,體會方程的解與函數圖像上點的對應關系3.認識數形結合思想在解決數學問題中的價值1.能準確將二元一次方程變形為y=kx+b的形式。2. 能解釋方程的解在函數圖像上的幾何意義3. 會利用函數圖像求簡單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數解。任務一:將3x+2y=6等方程轉化為函數形式任務二:分析方程與函數的解的關系12.3一次函數與二元一次方程(第二課時)1. 掌握通過繪制函數圖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的方法。2.掌握通過繪制函數圖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的方法。3.發展幾何直觀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意識。1. 能正確畫出兩個一次函數的圖像并確定交點坐標。2.能根據圖像判斷方程組有唯一解、無解或無窮多解的情況。3.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如相遇問題)。任務一:解方程組并驗證任務二:分析不同斜率方程組解的情況12.3一次函數與二元一次方程(第三課時)1. 綜合運用函數與方程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2.通過優化問題,培養數學建模和決策能力。3.通過優化問題,培養數學建模和決策能力。1. 能建立實際問題的一次函數模型并轉化為方程組。2. 會通過圖像分析最優解(如成本最低、利潤最大)。3.能解釋解的合理性并進行驗證。任務:設計旅游路線的最優方案《函數與一次函數》單元教學設計11.2圖形在坐標系中的平移11.1.平面內點的坐標(第三課時)11.1平面內點的坐標(第二課時)活動1:引入課題12.1函數(第一課時)活動2:探究函數的基本概念活動3:例題講解活動1:引入課題12.1函數(第二課時)活動2:探究函數的表示方法活動3:例題講解活動1:引入課題函數與一次函數活動2:探究用圖象法表示函數。12.1函數(第三課時)活動3:例題講解活動1:引入課題12.1函數(第四課時)活動2:函數三種形式的綜合利用活動3:例題講解活動2:探究正比例函數的概念活動1:引入課題活動3:探究正比例函數的性質12.2一次函數(第一課時)活動4:例題講解活動2:探究一次函數的概念活動1:引入課題活動3:畫出一次函數的圖象12.2一次函數(第二課時)活動4:例題講解活動1:引入課題12.2一次函數(第三課時)活動2:探究一次函數的性質活動3:探究一次函數k,b的特征活動4:例題講解活動1:引入課題活動2:探究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12.2一次函數(第四課時)活動3:例題講解12.2一次函數(第五課時)活動1:引入課題活動3:例題講解函數與一次函數活動2:探究一次函數解決實際問題活動1:引入課題活動3:探究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系活動2:探究一次函數和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12.2一次函數(第六課時)活動4:例題講解12.3一次函數與二元一次方程(第一課時)活動1:引入課題活動2:探究一次函數和二元一次方程的關系活動3:例題講解活動1:引入課題活動3:例題講解活動2:探究利用一次函數圖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組12.3一次函數與二元一次方程(第二課時)活動1:引入課題活動3:例題講解12.3一次函數與二元一次方程(第三課時)活動2:綜合運用函數與方程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2.1.4函數教學設計學科 數學 年級 八 課型 新授課 單元 12課題 12.1.4函數 課時 12.1.4教材分析 本課時重點培養學生從函數圖象中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如x軸、y軸、最值等。教材通過典型例題和圖象對比,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圖象特征,并歸納解題步驟。內容設計由淺入深,注重數形結合,但部分例題復雜度較高,需合理拆分以適應學生認知水平。學情 分析 學生已掌握基本函數性質及圖象繪制方法,但提取隱含信息的能力較弱,尤其在分析交點、趨勢時易忽略細節。部分學生缺乏數形轉換的靈活性,需通過分層任務和動態演示強化直觀感知。教學中需關注學困生的思維障礙。核心素養目標 1.學會觀察、分析函數圖象信息,并能利用獲取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2.在利用函數圖象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主觀察、分析的能力,提高讀圖能力 3.感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奧秘,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合作學習中增強交流能力教學重點 分析函數圖象信息,并能利用獲取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難點 分析函數圖象,提取信息教學 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溫故 復習提問,溫故孕新 還記得上節課學習的圖象和圖象法嗎? 一般地,對于一個函數,如果把自變量x與函數y的每對對應值分別作為點的橫坐標與縱坐標,在坐標平面內描出相應的點,這些點所組成的圖形,就是這個函數的圖象. 用圖象來表示兩個變量間的函數關系的方法,叫作圖象法. 學生回顧舊知,回答問題 通過復習重新鞏固上節內容,為后面的學習進行鋪墊。二、引新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如圖展示了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大約經歷的時間 如果給你一個函數圖象,你能讀出其中的信息嗎? 學生觀察圖象,試著讀出信息 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堂,激發學習本節課的興趣三、探究 合作探究,活動領悟 下圖是記錄某人在24 h內的體溫變化情況的圖象. (1)圖中有哪兩個變化的量?哪個變量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時間t與溫度T,其中t是自變量, T是因變量 (2)在這天中此人的最高體溫與最低體溫各是多少?分別是在什么時刻達到的? 最高溫度為36.7℃,在18:00達到, 最低溫度為35.9℃,在4:00達到. (3)21:00時此人的體溫是多少? 36.3℃ (4)這天體溫達到36.2℃時是在什么時刻? 6:00或23:00. (5)4時到7時,此人體溫是如何變化的?18時到24時,此人體溫又是如何變化的? 4:00~7:00此人體溫上升 18:00~24:00體溫下降 歸納: 如何從圖象中獲得有用信息: 明確“兩軸”的含義 通常橫軸表示自變量,縱軸表示函數值.通過圖象可明確自變量、函數值以及它們的取值范圍. 明確圖象上的點的意義 過一點分別向橫軸和縱軸作垂線,兩個垂足分別所表示的數就是自變量與函數值的一對對應值. 弄清上升線、下降線和水平線 上升(下降)線表示函數值隨自變量的增大而增大(減小),水平線表示隨自變量的變化函數值不變.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可以進行討論交流 小組討論,歸納 通過探索的方式學習新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態度.四、變式 師生互動,變式深化 例、一艘輪船在甲港與乙港之間往返運輸,只行駛一個來回,中間經過丙港,下圖是這艘輪船離開甲港的距離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觀察曲線,回答下列問題:(以下括號中字母表示輪船所在位置對應曲 線上的點) (1)從甲港(O)出發到丙港(A),需用多長時間? (2)從丙港(A)出發到乙港(C),需用多長時間? (3)圖中CD段表示什么情況,船在乙港停留多長時間?返回時,多長時間到達丙港(B)? (4)從丙港(B)返回到出發點甲港(E),用多長時間? (5)你知道輪船從甲港前往乙港的平均行駛速度快,還是輪船返回的平均速度快呢? 解:(1)從甲港(O)出發到達丙港(A)用了1 h. (2)3-1=2(h),則從丙港(A)到達乙港(C)用了2 h. (3)4-3=1(h),8-4=4(h),則CD段表示輪船到達乙 港后,在乙港停留了1 h,返回時,用了4 h到達丙港(B). (4)10-8=2(h),則從丙港(B)返回到出發點甲港(E),用了2 h. (5)輪船從甲港前往乙港用了3 h,返回時用了10-4=6(h), 所以輪船從甲港前往乙港的平均行駛速度快. 歸納: 函數圖象的意義:一般地,在函數圖象中,從左到右上升的線表示因變量隨自變量取值的增大而 ,從左到右下降的線表示因變量隨自變量取值的增大而 ,水平線表示因變量不隨自變量取值的增大而發生變化. 上升線傾斜程度越小,表示隨自變量的增大因變量的取值增大得 ;上升線傾斜程度越大,表示隨自變量的增大因變量的取值增大得 ;下降線傾斜程度越小,表示隨自變量的增大因變量的取值減小得越慢;下降線傾斜程度越大,表示隨自變量的增大因變量的取值減小得越快.圖象上最高點的縱坐標表示函數的 ,最低點的縱坐標表示函數的 . 同學們共同參與,有困難時可請小組同學幫助。 通過例題的講解,鞏固作圖過程,讓學生觀察圖象解析圖象信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五、嘗試 嘗試練習,鞏固提高 1.圖是某地區一天的氣溫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圖象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氣溫T(℃)不是時間t(時)的函數 B.這一天最高氣溫是14 ℃ C.4時至14時氣溫T(℃)隨時間t(時)的增大而增大 D.24時氣溫最低 2. 將水勻速滴進如圖所示的容器時,能大致反映容器中水的高度(h)與時間(t)之間對應關系的圖象是( ) 3.小杰騎車從家到公園先上坡后下坡,在這段路上小杰騎車的路程s(千米)與騎車的時間t(分)之間的函數關系如圖12-1-10所示,請根據圖中信息填空: (1)小杰去公園時下坡路長 千米; (2)小杰下坡的速度為 千米/分; (3)如果小杰回家時按原路返回,且上坡與下坡的速度不變,那么從公園騎車到家用的時間是 分鐘. 4.如圖所示的函數圖像反映如下過程:小徐從家去菜地澆水,又去玉米地除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時間,y表示小徐離家的距離,讀圖可知菜地離小徐家的距離為 . 5.甲乙兩人從A地出發,騎自行車沿同一條路行駛到B地,他們離出發地的距離s(單位:km)和行駛時間t(單位:h)之間的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已知甲停止一段時間后再次行走的速度是原來的一半,回答下列問題: (1)求乙的速度. (2)甲中途停止了多長時間? 自主完成練習,然后集體交流評價. 通過課堂練習及時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并考查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培養獨立完成練習的習慣.六、提升 適時小結,興趣延伸 回顧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如何從圖象中獲得有用信息 明確“兩軸”的含義 明確圖象上的點的意義 弄清上升線、下降線和水平線 各小組思考,代表總結本節課內容 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并內化,熟練掌握。板書 設計作業 設計 1.某人騎自行車沿直線勻速旅行,先前進了a千米,休息了一段時間,又沿原路返回b千米(b<a),再前進c千米,則此人離起點的距離s與時間t的關系示意圖是( ). 2.甲、乙兩人進行慢跑練習,慢跑路程y(米)與所用時間t(分鐘)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前2分鐘,乙的平均速度比甲快 B.5分鐘兩人都跑了500米 C.甲跑完800米的平均速度為100米/分 D.甲乙兩人8分鐘各跑了800米 3.小亮早晨從家騎車去學校,先上坡后下坡,所行路程 y(m)與時間 x(min)之間的函數關系圖象如圖所示.若返回時上坡、下坡的速度仍與去時上、下坡的速度分別相同,則小明從學校騎車回家用的時間是 min. 4.下圖中的曲線表示某段時間內一只蝴蝶在飛行過程中離地面的高度h(m)隨飛行時間t(s)的變化情況,則該段時間內這只蝴蝶飛行的最高高度為 . 5.小強騎自行車去郊游,下圖是表示他離家的距離y(km)與所用的時間x(h)之間關系的函數圖象.小明9點離開家,15點回家.根據這個圖象,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小強到離家最遠的地方需幾小時?此時離家多遠? (2)何時開始第一次休息?休息時間多長? (3)小強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小組合作和GeoGebra動態演示提升了學生讀圖興趣,但時間分配需優化,部分學生討論流于表面。下次可增設生活化案例(如溫度變化圖象),并嵌入評價量表,引導學生精準描述特征。需加強個別輔導,鞏固圖象與解析式的關聯分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1.4函數.pptx 12.1.4函數教學設計.docx 《函數與一次函數》單元教學設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