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課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跟蹤練習 2025-2026學年上學期初中語文統編版(2024)八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課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跟蹤練習 2025-2026學年上學期初中語文統編版(2024)八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跟蹤練習 2025-2026學年 上學期初中語文統編版(2024)八年級上冊
一、基礎知識綜合
1.閱讀《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完成下面小題。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人民日報酒泉6月17日電 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于北京時間6月17日15時54分,采用自主快速jiāo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左右。這是天和核心艙發射入軌后,首次與載人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
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后,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后,先后開啟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北京時間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后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完成為期3個月的在軌駐 留,開展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等工作,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jiàn技術。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給加點字注音。
獲悉( ) 駐留( ) jiāo會( ) 關jiàn( )
(2)文段中畫橫線詞語“再生生?!钡暮x是: 。
(3)文段中畫波浪線句子有語病,請寫出你的修改意見。
二、選擇題
2.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獲悉(huǒ) 駐留(zhù) 軌道(guì) 航天員(háng)
B.預定(yù) 設置(zhǐ) 程序(xù) 核心艙(cāng)
C.端口(duān) 過程(chén) 快速(sù) 機械臂(jiè)
D.后續(xù) 標志(biāo) 準備(zhǔn) 關鍵技術(jiàn)
3.下列詞語字形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航天員 軌到  核心艙
B.駐留  關鍵  預定軌道
C.船艙  模式  交匯對接
D.獲悉  狀態  設制  載人飛船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科學家要有嚴謹求實的精神,對任何問題都不能說“差不多”“大概”。
B.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概率,我們也要努力去試試,萬一成功了呢?
C.校園藝術文化節上,我校兩位同學表演的小品滑稽、幽默,師生們看了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來。
D.那段關于航天的記憶始終駐留在他的腦海中,成為他創造靈感的源泉。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我們通過中國航天器的命名就能知道,中國航天界都是文化人,文化范兒十足!_________還有“嫦娥”“玉兔”“北斗”“鴻雁”“天問”等等,航天人把對未知宇宙的無限憧憬,寄托在這些浪漫而富有詩意的名字上。
下列填入文中橫線處的4個句子,排序恰當的一項是( )
①中國載人空間站則被命名為“天宮”,寓意著對未知太空的探索。
②“神舟”還有神氣、神采飛揚之意,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飛天夢。
③以中國載人飛船“神舟”為例,“神舟”意為“神奇的天河之舟”。
④“神舟”也是“神州”的諧音,象征著飛船是四面八方、各行各業協作的結晶。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④②③ D.③④②①
6.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消息是迅速、簡要地報道新近發生的事件的一種新聞體裁,最大特點是時效性強和真實客觀。
B.消息的表達方式主要是記敘、描寫,有時兼有議論、抒情。
C.消息的結構有五部分,即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其中標題、導語、主體必不可少。
D.消息正文的結構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遞減的原則安排的,即所謂“倒金字塔結構”。
三、綜合性學習
7.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人民日報酒泉6月17日電 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于北京時間6月17日15時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左右。這是天和核心艙發射入軌后,首次與載人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
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后,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后,先后開啟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北京時間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后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完成為期3個月的在軌駐留,開創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等工作,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1)畫橫線句有語病,請修改。
(2)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后經歷了哪些過程,才實現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請根據文章內容梳理。
首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將 3 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接著:
然后:
最后:
(3)假如你是校報記者,要對此次載人航天任務的總設計師進行采訪,你會提哪兩個問題?
問題一:
問題二:
四、現代文閱讀
8.老師以“飛天”為專題選取了三則材料,組織探究學習,請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我國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衛星“夸父一號”(ASO-S)發射一年多以來,已經觀測到了100多例太陽白光耀斑。“夸父一號”衛星搭載的白光太陽望遠鏡的工作波段為360納米±2納米波段,這是人類首次在這個波段進行空間連續觀測。觀測時,白光太陽望遠鏡每兩分鐘對全日面進行一次成像,視場覆蓋1.2個太陽半徑。當有白光耀斑爆發時,白光太陽望遠鏡會自動進入太陽爆發觀測模式,以1秒或2秒的時間分辨率對日面局部區域進行快速成像。觀測同時發現,耀斑白光輻射出現的地點并不固定。下一步,“夸父一號”衛星團隊將對爆發模式下的白光耀斑數據進行分析,對360納米波段的白光耀斑進行探究。
(摘編自《科技日報》2024年5月9日)
材料二:嫦娥探月工程關鍵任務一覽表
材料三: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新飛行器名稱近日確定,新一代載人飛船命名為“夢舟”,月面著陸器命名為“攬月”。新飛行器的名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色和文化特色?!皦糁邸痹⒁廨d人月球探測承載中國人的航天夢,開啟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也體現了與神舟、天舟飛船家族的體系傳承;新一代載人飛船包括登月版和后續執行空間站任務的近地版兩個型號,其中,登月版采用“夢舟Y”(飛船名稱+“月”字音節的大寫首字母)。“攬月”取自毛澤東同志詩詞“可上九天攬月”,彰顯中國人探索宇宙、登陸月球的豪邁與自信。此前,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已被命名為“長征十號”。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4年2月25日)
(1)下列對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夸父一號”在太陽爆發觀測模式下,通過對日面局部區域快速成像的方式,收集到了全波段的太陽耀斑數據。
B.“嫦娥二號”被月球引力捕獲后,在太空中驗證和試驗了多項新技術、新設備,標志著探月工程第二步的實施。
C.“夢舟”是登月版載人飛船和后續執行空間站任務的近地版載人飛船的統稱,其中登月版名稱是“夢舟Y”。
D.作為載人月球探測任務飛行器,嫦娥系列探測器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夢舟”,都是由長征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的。
(2)閱讀材料二,寫出你的探究發現。
①時間:2004 2007 2010 2013 2018 2020 2024
你的發現:
②數字:38萬千米、26天、1731克
你的發現:
③由此探究出的科學精神:
文本一
①人民日報酒泉6月17日電 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于北京時間6月17日15時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左右。這是天和核心艙發射入軌后,首次與載人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
②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后,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后,先后開啟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北京時間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③后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完成為期3個月的在軌駐留,開展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等工作,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文本二:
①天和核心艙是中國空間站發射的首個艙段,于2021年4月29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天和核心艙飛行任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的開局之戰、奠基之戰,任務成功為空間站在軌建造奠定了堅實基礎。
②天和核心艙起飛質量約22.5噸,由節點艙、小柱段、大柱段、后端通道及資源艙組成,艙內安裝3個科學實驗機柜和1個應用任務公用支持機柜,艙外預留載荷掛點,配置了大機械臂,同時配備了3個對接口和2個停泊口。天和核心艙統一控制和管理空間站組合體,統一保障載人環境,具備支持交會對接、乘組長期駐留、航天員出艙等能力,支持開展空間科學實驗。
③空間站基本構型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三個艙段,通過在軌組裝構成“T”型構型。
④2024年12月30日,我國首次發布《中國空間站科學研究與應用進展報告》,總結兩年來進展。空間站全面建成兩年來,我國先后組織完成4次載人飛行、3次貨運補給、4次飛船返回任務,5個航天員乘組、15人次在軌長期駐留,累計進行10次航天員出艙和多次應用載荷出艙,開展多次艙外維修任務,刷新航天員單次出艙活動時長的世界紀錄,完成包括2名港澳載荷專家的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低成本貨物運輸系統擇優并啟動研制等工作。目前,中國空間站在軌運行穩定、效益發揮良好。在中國空間站開展的首批空間科學、應用實驗與技術試驗項目進展順利、成果豐碩,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創新性。截至2024年12月1日,已在軌實施181項科學與應用項目,上行近2噸科學物資,下行實驗樣品近百種,獲取科學數據超過300TB,取得了國際上首次獲得空間發育的水稻和再生稻新的種質資源、國際上首次實現空間人胚胎干細胞分化為造血干/前體細胞、國際上首次實現空間微重力條件下的冷原子干涉陀螺、國際上首個建立高通量在軌微生物防控試驗平臺、國際上空間水生態系統在軌運行最長時間等多項開創性成果。后續10~15年,空間站將開展千余項研究,促進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為推動科技強國、航天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摘編自《新華網》《西安新聞網》,有刪改)
9.下列關于兩則文本內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后,直接構成了三艙組合體。
B.天和核心艙是中國空間站的首個艙段,起飛質量約22.噸,具備支持航天員出艙的能力。
C.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兩年來,已有15名航天員完成了在軌長期駐留任務。
D.截至2024年12月,中國空間站已開展181項科學與應用項目,均取得了開創性成果。
10.結合兩則文本,下列不屬于天和核心艙功能的一項是( )
A.與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實現交會對接
B.控制和管理空間站組合體,保障載人環境
C.直接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并接回地球
D.支持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11.文本二從哪兩個方面介紹了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兩年來的成就?請分點概括。
12.兩則文本都提到了“航天員出艙活動”,請結合內容說說這項活動的重要性。
13.結合兩則文本,以“中國空間站的‘成長’”為主題,寫一段80字左右的感悟,體現其發展過程與意義。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4月24日,我國新一代太空“快遞員”——輕舟貨運飛船正式亮相,其初樣試飛船計劃今年首飛。
②輕舟貨運飛船是一款“低成本、高可靠、高應變、高智能”的輕小快捷飛船,也是中國空間站天地貨物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運力適中、快速靈活、效益突出的特點,將進一步增強空間站物資補給的安全性、可靠性,特別是異構備份能力,為中國空間站在軌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堅實保障。
③“一體化單艙構型設計是輕舟貨運飛船的突出特點。在滿足任務需求的前提下,該構型能夠提高空間利用率、大大減小了輕舟的外形尺寸,同時可以適應多型火箭,滿足快速發射的需求。”輕舟貨運飛船總指揮、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黨委書記舒嶸說。
④“智能化也是輕舟貨運飛船的一大特點。輕舟配備了智能貨物運輸管理系統,可實現貨物的智能識別、定位和管理?!笔鎺V說,航天員可以通過語音交互等方式快速找到所需物品,提高貨物取送的效率。
⑤常亮則表示,輕舟貨運飛船不僅可以運輸航天員的生活物資、科學實驗設備等常規貨物,還能搭載各種試驗載荷,支持有人或無人參與的空間科學載荷和多種在軌試驗,滿足空間站多樣化的需求,提高空間站的科研和應用價值。
(摘編自《輕舟貨運飛船計劃今年首飛》,《科技日報》2025.4.27)
【材料二】
①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辦的航天科普展上,嫦娥五號、嫦娥六號月球樣品展位前,擠滿了拍照打卡的人群。盡管這已不是月球正面、背面樣品第一次同框展出,但觀眾的興趣分毫不減?!斑@是中國人的驕傲,是中國人千年飛天攬月夢想的佐證,是中國航天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成就,是中國人志氣、底氣最好的養分?!币晃粎⒂^者激動地說。
②20年篳路藍縷,中國探月工程譜寫了壯麗的航天史詩——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嫦娥四號首次實現人類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嫦娥五號帶回中國首份月球樣品,嫦娥六號帶回人類首份月球背面樣品,鵲橋中繼星實現全球首次月球背面的中繼通信……
③“這些成就不僅填補了人類探月空白,更讓中國航天從‘跟跑者’成為‘并行者’甚至‘領跑者’?!敝袊皆鹿こ炭傇O計師吳偉仁說。
④“天上回來的種子,葡萄糖、果糖的含量是地面種子的5到6倍,蛋白質含量也更高?!鄙虾K山袊茖W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鄭慧瓊說,“天上的種子如果煮成飯,吃起來可能很甜。”
⑤“甜”的不只有“太空水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已取得4000多項發明專利,有效推動了航天產業的發展,更輻射帶動原材料、微電子、機械制造、通信等領域的快速發展,促進我國科學技術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
(摘編自《星河永續追夢無止》,《光明日報》2025.4.25)
【材料三】
①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國航天進入創新發展快車道,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探月工程“三步走”圓滿收官、天問一號實現行星際探測、中國空間站建設全面開啟并成功轉入長期運營階段……在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的戰略布局下,空間技術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重器。
②如今,國際格局正在深刻變化,大國之間的競爭和博弈愈加激烈。空間資源的爭奪已成為大國戰略博弈的一個重要領域。未來新型空間技術的探索,例如空間站開發、在軌服務、星球采礦等,將成為中國航天迎接挑戰、拓展新邊界的重要方向。面對當代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中國航天將更加注重技術成果的落地轉化,提升空間技術的應用效能,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摘編自《為全球航天貢獻中國智慧》,《光明日報》2025.4.25)
【材料四】
①走進位于埃及航天城內的埃及二號衛星地面測控接收站,站區頂樓白色巨型“圓球”表面紅色的中國政府對外援助標識十分醒目?!皥A球”內是衛星數據接收測控天線,用于接收、記錄、儲存和傳輸埃及二號衛星數據,是開展衛星飛行控制的重要設施。在當地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埃及二號衛星項目,是近年來中國持續深入推進航天國際交流合作的縮影。
②截至2024年12月,中方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近200份政府間航天合作協議,涵蓋對地觀測、深空探測、衛星研制、月球探索、載人航天等多個領域。中國航天“朋友圈”不斷擴大,航天科技成果也在更好地造福人類。
(摘編自《開放合作造福人類——中國航天“朋友圈”不斷擴大》,《人民日報》2025.4.3)
14.閱讀【材料一】,簡述輕舟貨運飛船的成功研發對中國空間站建設提供的幫助。
15.根據【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分析我國大力發展航天事業的意義。
16.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輕舟貨運飛船是一款輕小快捷飛船,擔負著空間站天地貨物運輸的重任,飛船延續了以往飛船搭載的智能管理系統。
B.中國探月工程經過20年的拼搏奮斗,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今,鵲橋中繼星已經實現全球首次月球背面的中繼通信。
C.當代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促使中國航天技術成果的成功落地轉化,提升空間技術的應用效能,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D.我國已經與50多個國家簽署近200份政府間航天合作協議,涵蓋對地觀測、深空探測、衛星研制、月球探索、載人航天等多個領域。
參考答案
題號 2 3 4 5 6
答案 D B C D B
1.(1) xī zhù 交 鍵
(2)再生生保:即“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人類實現中、長期載人航天飛行的關鍵技術之一,它能在載人航天器密封艙內為航天員創造一個適于人類生存的基本環境,并提供必需的生活支持保障。
(3)刪去“約”或“左右”。
【詳解】(1)本題考查漢字字音、字形的識記。根據平時的積累和詞語的意思識記。
獲悉:huò xī,解釋是得到消息;知道(某事或某情況)書信、電文等用語。
駐留:zhù liú,意思是指停留。
交會:jiāohuì,是天文學專有名詞,指事物相向互交的一種狀態。
關鍵:guān jiàn,意思是比喻事物最關緊要的部分,對情況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2)本題考查詞語含義的理解。結合課文注釋可知,再生生保:指的是再生式生命保障技術,即利用物理、化學等方法對航天員在空間站生活產生的廢水、廢氣等進行處理,再生出可供航天員呼吸的氧氣和飲用的水等,以保障航天員在太空的生存和生活。再生生保是人類實現中、長期載人航天飛行的關鍵技術之一,它能在載人航天器密封艙內為航天員創造一個適于人類生存的基本環境,并提供必需的生活支持保障。
(3)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語義重復:“約”和“左右”都表示不確定的大概時間,語義重復。修改意見為:刪去“約”或者刪去“左右”。
2.D
【詳解】本題考查字音的識記。
A.獲悉(huǒ)——huò,軌道(guì)——guǐ;
B.設置(zhǐ)——zhì;
C.過程(chén)——chéng,機械臂(jiè)——xiè;
故選D。
3.B
【詳解】本題考查字形。
A.軌到——軌道;
C.交匯對接——交會對接;
D.設制——設置;
故選B。
4.C
【詳解】本題考查詞語的運用。
A.嚴謹求實:指嚴肅謹慎、追求真實,強調做事的態度認真、注重實際??茖W家做研究需要嚴肅謹慎、追求真實的態度,對問題不能含糊,“嚴謹求實”準確體現了科學家應有的精神,使用恰當;
B.概率:反映隨機事件出現的可能性大小的量?!案怕省痹诖颂幱糜诿枋龀晒Φ目赡苄裕险Z境,使用恰當;
C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發笑。“忍俊不禁”本身就有“笑”的意思,與句中“笑”語義重復,使用不恰當;
D.駐留:停留、居留。語境中說關于航天的記憶停留在腦海里,“駐留”能準確表達記憶停留的意思,使用恰當;
故選C。
5.D
【詳解】本題考查銜接與排序。
結合橫線前的句子可知,③句緊接著以“神舟”為例;④句解釋“神舟”之意,應在③句后;②句補充“神舟”之意,故在④句后;接著另舉“天宮”為例,故①句在最后。故排序為:③④②①。
故選D。
6.B
【解析】略
7.(1)“開創”改為“開展”
(2) 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構成三艙(船)組合體; 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后,先后開啟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 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
(3) 在此次任務中,遇到的最大技術挑戰是什么,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對于未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您有哪些期待和規劃?
【詳解】(1)本題考查修改病句。
本句搭配不當,“開創”和“工作”是屬于動賓搭配不當,應將“開創”改為“開展”??筛臑椋洪_展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等工作,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2)本題考查提煉信息。
結合第一段“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于北京時間6月17日15時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可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
結合第二段“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后,先后開啟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可知: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后,先后開啟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
結合第二段“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可知: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
(3)本題考查擬寫采訪詞。
采訪詞要圍繞“載人航天”這一主題進行擬寫采訪詞,設計問題時要體現符合學生身份,問題要簡潔開放??蓪ζ涔ぷ饔龅降睦щy、分享在設計時遇到難忘的回憶、表達對航天工作的期望進行設計問題。
示例:
問題一:本次任務實現了哪些關鍵技術的突破?
問題二:此次空間站任務對我國青少年航天夢想有何意義?
8.(1)C
(2) 在近20年間,我國嫦娥探月工程一直持續不斷開展,一般相隔3年,最長不超過5年,最短不少于2年。 “38萬千米”表明“嫦娥四號”飛行距離之長,“26天”表明飛行時間之久,“1731克”用月球樣本精確的數據表明“嫦娥五號”取得的科學成果的重要。 堅韌不拔的毅力,不斷創新的精神,攻堅克難的勇氣,嚴謹的科學態度,反復的實踐探索。
【導語】本文以“飛天”為主題,通過三則材料展現了中國航天科技的多維度成就。材料一聚焦“夸父一號”的前沿觀測技術,體現科學探索的精密性;材料二以時間軸和關鍵數據呈現嫦娥工程的階段性突破,彰顯系統性規劃;材料三通過“夢舟”“攬月”的命名,凸顯文化自信與科技傳承。三則材料從技術、數據、文化三個層面,共同勾勒出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既具科技硬實力,又富人文軟內涵,激發民族自豪感與科學探究精神。
【詳解】(1)本題考查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A.“收集到了全波段的太陽耀斑數據”表述錯誤,從材料一中“‘夸父一號’星搭載的白光太陽望遠鏡的工作波段為360納米±2納米波段”“‘夸父一號’衛星團隊將對爆發模式下的白光耀斑數據進行分析,對360納米波段的白光耀斑進行探究”可知,“夸父一號”沒有收集到全波段的太陽耀斑數據;
B.“標志著探月工程第二步的實施”表述錯誤,從材料二圖表可知,嫦娥二號“為探月第二步驗證和實驗新技術、新設備”,還是在探月第一階段,并不能標志著探月工程第二步的實施;
D.“都是由長征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的”表述錯誤,從材料三中“……此前,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已被命名為‘長征十號’”可知,載人月球探測任務飛行器,嫦娥系列探測器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夢舟”,是由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運送入太空的,不只是“長征號”;
故選C。
(2)本題考查圖文信息轉換。
首先看發展過程,從材料二圖表可知,從2004到2024近20年的時間里,嫦娥探月工程由“嫦娥一號”發展到“嫦娥六號”。且每次的新的探測器的誕生時間間隔在三年左右,最長的是5年。由些可得:在近20年間,我國嫦娥探月工程一直持續不斷開展,一般相隔3年,最長不超過5年,最短不超過2年。
再看取得的成就和進展:從圖表可知,嫦娥系列飛行器在不斷發展進步,如“嫦娥四號經過約38萬千米,26天漫長飛行后,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中“38萬千米”表明嫦娥四號飛行距離之長,“26天”表明飛行時間之久。而“嫦娥五號登陸月球采樣并成功攜帶1731克月球樣本返回地球”中的“1731克”用月球樣本精確的數據表明嫦娥五號取得的科學成果重要。
最后,我們來體悟中國科學家身上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從這20年中國科學家一步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的發展,他們攻堅克難的過程可知,成功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不斷創新的精神,攻堅克難的勇氣,嚴謹的科學態度,反復的實踐探索。成長需要,有計劃有步驟一步一個腳印的腳踏實地的拼搏。
9.B 10.C 11.①任務執行成果:完成多次載人飛行、貨運補給、飛船返回等任務,航天員駐留、出艙活動等刷新紀錄,推進了預備航天員選拔和貨物運輸系統研制;
②科學與應用成果:開展181項科學項目,獲取大量數據和實驗樣品,取得多項國際開創性成果,為后續研究奠定基礎。 12.航天員出艙活動的重要性:①可完成空間站外部設備的維護、檢修和升級,保障空間站在軌穩定運行;②能開展艙外科學實驗、載荷部署等,拓展空間站的科研范圍;③有助于驗證出艙技術,積累經驗,刷新世界紀錄,提升航天技術水平。 13.示例:中國空間站的“成長”從神舟十二號首入核心艙起步,到全面建成后完成多項任務、取得豐碩成果,見證了中國航天從突破到領先的跨越,為人類太空探索貢獻了中國力量。(圍繞“成長”,體現發展過程與意義,語言流暢即可)
【導語】兩篇科技類文本通過雙文本互補結構,系統記錄了中國空間站的建設歷程。文本一以神舟十二號任務為切入點,聚焦首次載人對接的里程碑事件;文本二則縱向展開,從天和核心艙的構型設計到空間站建成后的科研突破,形成點面結合的敘事邏輯。文章突出“自主創新”內核,通過精確數據和“首次”類表述,彰顯我國航天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9.本題考查對文本信息的篩選與辨析。
A.根據文本一第①段“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可知,神舟十二號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后,需加上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才構成三艙(船)組合體,并非“直接構成”;
C.根據文本二第④段“5個航天員乘組、15人次在軌長期駐留”可知,“15人次”指15次飛行任務,并非“15名航天員”(可能存在同一航天員多次參與的情況),選項偷換概念;
D.根據文本二第④段“已在軌實施181項科學與應用項目……取得了……多項開創性成果”,并非“均取得了開創性成果”,選項表述絕對化;
故選B。
10.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分析。
C.根據文本一第①段“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可知,運送航天員的是載人飛船,而非天和核心艙,故“直接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并接回地球”不屬于天和核心艙的功能;
故選C。
11.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概括。
根據第④段“空間站全面建成兩年來,我國先后組織完成4次載人飛行、3次貨運補給、4次飛船返回任務,5個航天員乘組、15人次在軌長期駐留,累計進行10次航天員出艙和多次應用載荷出艙,開展多次艙外維修任務,刷新航天員單次出艙活動時長的世界紀錄,完成包括2名港澳載荷專家的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低成本貨物運輸系統擇優并啟動研制等工作”可知,此段通過列舉具體的任務次數、人員數據和科研進展,全面呈現了空間站在載人飛行、物資補給、航天員出艙等任務執行方面的成果,以及在航天員選拔和貨物運輸系統研制等后續保障工作上的推進,體現了空間站任務的執行成果。
根據第④段“截至2024年12月1日,已在軌實施181項科學與應用項目,上行近2噸科學物資,下行實驗樣品近百種,獲取科學數據超過300TB,取得了國際上首次獲得空間發育的水稻和再生稻新的種質資源、國際上首次實現空間人胚胎干細胞分化為造血干/前體細胞、國際上首次實現空間微重力條件下的冷原子干涉陀螺、國際上首個建立高通量在軌微生物防控試驗平臺、國際上空間水生態系統在軌運行最長時間等多項開創性成果。后續10—15年,空間站將開展千余項研究,促進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可知,從項目數量、物資運輸、數據獲取等維度,展現了空間站在科學實驗與應用上的活躍度;通過多個“國際首次”“國際首個”的成果列舉,突出了我國在太空科學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也點明了這些成果對未來長期研究的奠基作用。
12.本題考查對文本信息的概括。
根據文本二第④段“累計進行10次航天員出艙和多次應用載荷出艙,開展多次艙外維修任務,刷新航天員單次出艙活動時長的世界紀錄”可知。出艙活動可完成艙外維修等實際任務。多次開展艙外維修任務,能保障空間站各設備的正常運轉,確??臻g站在軌穩定運行。同時,刷新世界紀錄也體現了我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突破和領先地位。這體現了出艙活動能完成空間站外部設備的維護、檢修和升級,保障空間站在軌穩定運行,以及提升航天技術水平。
根據文本二第④段“在中國空間站開展的首批空間科學、應用實驗與技術試驗項目進展順利、成果豐碩……已在軌實施181項科學與應用項目”以及“國際上首次獲得空間發育的水稻和再生稻新的種質資源……國際上空間水生態系統在軌運行最長時間等多項開創性成果”可知。部分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需要在艙外開展。出艙活動為這些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可能,使得我國能夠在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眾多開創性成果,拓展了空間站的科研范圍,推動了相關領域的發展。由此得出其重要性是能開展艙外科學實驗、載荷部署等,拓展空間站的科研范圍。
根據文本一第③段“開展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等工作,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可知,出艙活動是驗證航天關鍵技術的重要環節。通過開展此類活動,能檢驗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下操作機械臂等設備的能力,為實現長期在軌駐留等目標提供技術支撐,這對于空間站的持續運行和后續發展至關重要。由此得出其重要性之一是有助于驗證出艙技術,積累經驗,提升航天技術水平。
13.本題考查閱讀感悟。
從中國空間站的發展過程看,根據文本一第②段“北京時間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可知,這是中國空間站發展的重要起點。根據文本二第④段“空間站全面建成兩年來,我國先后組織完成4次載人飛行、3次貨運補給、4次飛船返回任務,5個航天員乘組、15人次在軌長期駐留……開展多次艙外維修任務,刷新航天員單次出艙活動時長的世界紀錄”可知,這一段展現了空間站全面建成后的發展成果。
從中國空間站的意義看,根據文本二第④段“在中國空間站開展的首批空間科學、應用實驗與技術試驗項目進展順利、成果豐碩,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創新性”“后續10~15年,空間站將開展千余項研究,促進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為推動科技強國、航天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可知,這體現了中國空間站在科學研究和推動國家發展方面的重要意義,以及為人類太空探索貢獻中國力量的價值。
示例:中國空間站的“成長”是一段從夢想照進現實的奮進歷程。2021年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首入天和核心艙,開啟進駐空間站的序幕;到2024年全面建成后,已完成4次載人飛行、10次航天員出艙等任務,取得多項科學項目成果。它從單一艙段起步,建成“T”型構型,不僅驗證了航天關鍵技術,更在空間科學領域實現多項國際首創,見證中國航天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為人類太空探索注入強勁的中國動力。
14.①純電動力驅動,運營成本低;②飛行速度快,出行效率高;③智能駕駛,無需人工操作。 15.[示例]①農業地區利用無人機發展自動化農業,比如新疆用大疆農業無人機完成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②地形復雜或偏遠地區利用無人機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比如成都市木梯村利用無人機為新鮮山算打開了銷售通道;③旅游資源豐富地區開發低空旅游項目,如陜西將借助eVTOL發展文旅產業;④城市住宅密集地區利用無人機送外賣以提高效率,比如美團自主研制的第四代無人機不僅壓縮了時間,還能應對惡劣天氣。 16.B
【導語】這篇閱讀材料通過四則新聞報道,全面展現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最新成就與發展方向。材料一聚焦“輕舟貨運飛船”的技術突破,凸顯其在空間站建設中的關鍵作用;材料二以探月工程為例,展現中國航天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材料三從國家戰略高度闡述航天技術的戰略意義;材料四則通過國際合作案例,體現中國航天的全球貢獻。四則材料層層遞進,既有技術細節又有宏觀視野,生動詮釋了“航天夢是強國夢”的深刻內涵。
14.本題考查提煉信息。
根據材料一第②段中的“將進一步增強空間站物資補給的安全性、可靠性,特別是異構備份能力,為中國空間站在軌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堅實保障”可知,輕舟貨運飛船增強了空間站物資補給的安全性、可靠性與異構備份能力,保障空間站在軌安全穩定運行;
根據材料一第③段中的“一體化單艙構型設計……可以適應多型火箭,滿足快速發射的需求”可知,其一體化單艙構型設計適應多型火箭,滿足快速發射需求,提升物資補給效率;
根據材料一第④段中的“輕舟配備了智能貨物運輸管理系統,可實現貨物的智能識別、定位和管理……提高貨物取送的效率”可知,其智能化特點通過智能貨物運輸管理系統,提高空間站貨物取送效率;
根據材料一第⑤段中的“不僅可以運輸航天員的生活物資、科學實驗設備等常規貨物,還能搭載各種試驗載荷……滿足空間站多樣化的需求,提高空間站的科研和應用價值”可知,其能運輸常規貨物與試驗載荷,滿足空間站多樣化需求,提升科研和應用價值。
15.本題考查提煉信息。
根據材料二第②-③段中“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嫦娥四號首次實現人類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讓中國航天從‘跟跑者’成為‘并行者’甚至‘領跑者’”可知,我國大力發展航天事業能提升我國在航天領域的國際地位,實現從“跟跑”到“并行”“領跑”的跨越,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
根據材料二第④-⑤段中“天上回來的種子……蛋白質含量也更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4000多項發明專利,推動航天產業及原材料、微電子等領域發展,促進科技和生活水平提升”可知,航天事業發展能帶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將航天技術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惠及農業、科技、民生等領域,提升國家整體實力。
根據材料三第①段中“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空間技術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重器”可知,發展航天事業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有助于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戰略優勢,維護國家主權與發展利益。
根據材料四第①段中的“在當地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埃及二號衛星項目,是近年來中國持續深入推進航天國際交流合作的縮影”,第②段中“中方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近200份政府間航天合作協議,涵蓋對地觀測、深空探測、衛星研制、月球探索、載人航天等多個領域。中國航天‘ 朋友圈’不斷擴大,航天科技成果也在更好地造福人類”可知,航天事業發展能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分享中國航天成果,提升國際影響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6.本題考查辨析信息。
A.聯系材料一第④段中的“輕舟配備了智能貨物運輸管理系統”可知,文中未提及輕舟貨運飛船“延續了以往飛船搭載的智能管理系統”,該選項無中生有;
C.聯系材料三第②段中的“面對當代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中國航天將更加注重技術成果的落地轉化,提升空間技術的應用效能,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可知,原文是“將更加注重”,表示未來的趨勢,并非已經“成功落地轉化”,該選項混淆時態;
D.聯系材料四第②段中的“中方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近200份政府間航天合作協議”可知,原文是“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 ,該選項遺漏了“國際組織”;
故選B。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原县| 丹凤县| 当雄县| 开鲁县| 嵩明县| 酒泉市| 湘西| 陆良县| 京山县| 定边县| 南澳县| 德昌县| 呼和浩特市| 新巴尔虎左旗| 阳原县| 藁城市| 唐山市| 丁青县| 达孜县| 京山县| 呼和浩特市| 南岸区| 义乌市| 株洲市| 文水县| 龙里县| 辽源市| 松滋市| 阿拉尔市| 金乡县| 阿拉善盟| 盐津县| 莎车县| 南丰县| 远安县| 西充县| 梓潼县| 上栗县| 靖宇县| 榆林市| 三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