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西2026屆高三年級秋季學期8月聯合調研測試語文試卷(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閱讀(72分)(一)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既然文藝工作的對象是工農兵及其干部,就發生一個了解他們熟悉他們的問題。而為要了解他們,熟悉他們,為要在黨政機關,在農村,在工廠,在八路軍新四軍里面,了解各種人,熟悉各種人,了解各種事情,熟悉各種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我們的文藝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藝工作,但是這個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卻是第一位的工作。我們的文藝工作者對于這些,以前是一種什么情形呢?我說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無用武之地。什么是不熟?人不熟。文藝工作者同自已的描寫對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簡直生疏得很。我們的文藝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農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們的干部。什么是不懂?語言不懂,就是說,對于人民群眾的豐富的生動的語言,缺乏充分的知識。許多文藝工作者由于自己脫離群眾、生活空虛,當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語言,因此他們的作品不但顯得語言無味,而且里面常常夾著一些生造出來的和人民的語言相對立的不三不四的詞句。許多同志愛說“大眾化”,但是什么叫做大眾化呢?就是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應當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如果連群眾的語言都有許多不懂,還講什么文藝創造呢?英雄無用武之地,就是說,你的一套大道理,群眾不賞識。在群眾面前把你的資格擺得越老,越像個“英雄”:越要出賣這一套,群眾就越不買你的賬。你要群眾了解你,你要和群眾打成一片,就得下決心,經過長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練。(摘自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材料二:1942年5月23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閉幕會上作了重要講話。會上,他針對延安文藝界的現狀和爭論,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高度,明確地指出了當時的革命文藝“為了誰”“怎么為”等問題。此次講話,與5月2日的講話合稱為《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不僅指導推動了彼時中國革命文藝運動的蓬勃發展,也為我們今天的文藝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南。時隔80多年,為什么一篇文藝戰線上的經典著作還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時間追湖到1941年,黨內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整風運動。1942年春,文藝界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弊端:有的不熟悉工人,不熟悉農民,不熟悉士兵,不熟悉自己作品中刻畫的對象,創作時還習慣以小資產階級廣西2026屆高三年級秋季學期8月聯合調研刪試(語文)第1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