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詩歌閱讀賞練----李煜詩歌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李煜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①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房,沈腰潘鬢②消磨。最是倉皇辭廟③日,救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注]①風(fēng)閣龍樓:指帝王及后宮的居所;②沈腰潘鬢:沈指沈約,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漸消瘦。潘指潘岳,后以潘鬢指代中年白發(fā)。③廟:宗廟,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下列對這首詞的上闋中“干戈”的理解,最準(zhǔn)確的一項是A.兵器 B.祭器 C.戰(zhàn)爭 D.矛盾下列對這首詞所表達(dá)的情感的分析,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br/>A.對奢華生活的贊美B.對時光流逝的感慨C.對別離宮娥的感傷D.對國家滅亡的痛惜對這首詞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相見歡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A.起句“無言獨上西樓”,繪盡了孤獨之神。“無言”者,并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B.“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寫梧桐樹的孤獨和深院的秋景,只是為了渲染清秋清冷的氣氛。C.“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以麻絲喻離愁,把抽象的離愁形象地表達(dá)出來。D.“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表現(xiàn)了對“離愁”的滋味講不出,說不清的極其復(fù)雜的內(nèi)心感受。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小題。浪淘沙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注】①沙:詞牌名。②羅衾(qín);綢枝子。③身是客;指被汴京。具體描述“簾外雨潺潺,春意闌冊”一句表現(xiàn)的畫面。“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表達(dá)出詞人什么情感 閱讀下面的古詩詞,完成下題。清平樂①五代·李煜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②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注釋】①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從善去宋朝進(jìn)貞,被扣留在補京。他請求宋太祖讓從善回國,未獲允許。②砌:臺階。(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開篇點題,直抒胸臆、毫無遮攔地道出心中之情。B.“亂”,是說落梅之多,又指詞人心中思緒之亂。C.“拂了一身還滿”中的“拂”透出詞人對情感的克制,“還滿”又道出克制不住的無奈。D.此詩是一首送別詩,寫出了詞人與弟弟離別時的依依不含之情。(2)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賞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的妙處。詩歌鑒賞浪淘沙李煜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fēng)庭院蘚侵階①。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金鎖②已沉埋,壯氣③蒿萊④。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注】①蘚侵階:苔蘚上階,表明很少有人來。②金鎖:即鐵鎖,用三國時吳國用鐵鎖封江對抗晉軍事。一說指南唐舊日宮殿;也有人把“金鎖”解為金線串制的鎧甲,代表南唐對宋兵的抵抗。③壯氣:猶言“王氣”,本指王者興旺的氣象或氣數(shù)。④蒿萊:借指野草、雜草。末句“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中的“空”字將詞人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請簡要分析。這首詞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閱讀李煜的兩闋《相見歡》,完成下列小題。相見歡李煜(一)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二)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注】這兩闋詞均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國后被囚禁宋朝都城汴京時所作。這兩闋詞里,作者選擇“殘月”“梧桐”“深院”“朝雨”“晚風(fēng)”等意象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試結(jié)合詞的內(nèi)容,說說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愁”和“恨”的?有什么表達(dá)效果?閱讀下面的古詩詞,完成下面小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下列對這首詞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作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B.“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寫出詞人回首往事,發(fā)出物是人非的悲愴感嘆。C.全詞以問起,以答結(jié),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作者的愁思貫穿始終。D.這首詞語言明凈、清新,全詞含蓄委婉地表達(dá)了他的亡國之痛和故國之思。任選角度賞析名句“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小題。相見歡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浪淘沙令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注:本詩寫于詩人被俘汴京之后賞析“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浪淘沙令》上闋使用了怎樣的寫作順序?簡析有什么作用?分析兩首詞在寫作手法和表現(xiàn)情感上的相同之處。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小題。望江南①五代 李煜閑夢遠(yuǎn),南國②正清秋③。千里江山寒色④遠(yuǎn),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注釋】①望江南:詞牌名。這首詞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國入宋后所作。②南國:李煜故國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③清秋:天高氣爽的秋天,指深秋。④寒色:即秋色。這首詞寫江南秋景,選取了江山、 、 、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繪出南國秋天肅殺、凄寒的景色。這首詞借助夢中的美景來抒發(fā)詞人怎樣的情感?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問題。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五代】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1)全詞以“ ”為中心,集中寫“ ”,筆意直白,用心摯真。(從詞中選字填入橫線處)(2)這首詞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烏夜啼·昨夜風(fēng)兼雨李煜①昨夜風(fēng)兼雨,簾幃②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③,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xiāng)④路穩(wěn)宜頻到,此外不堪行。【注釋】①李煜:南唐最后一位國君,此詞是其亡國入宋后所作。②簾幃(wéi):指簾子和帳子。③欹(qī)枕:指頭斜靠在枕頭上。④醉鄉(xiāng):指人醉酒時神志不清的狀態(tài)。下列對這首詞的內(nèi)容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以倒敘的方式開篇,寫詞人的凄苦境遇和無奈情態(tài)。B.下片轉(zhuǎn)入沉思,回想人生世事,感慨現(xiàn)在的生活太平穩(wěn)。C.“風(fēng)兼雨”與“颯颯秋風(fēng)”相對應(yīng),渲染了環(huán)境與氣氛的凄涼。D.這首秋夜抒情之作,情感真實,簡潔質(zhì)樸,頗具詞人后期詞風(fēng)。本詞表達(dá)了怎樣的情感?答案1.C 2.D【解析】1.本題考查重點詞語的理解。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戰(zhàn)爭或動武。結(jié)合上下語境理解,鳳閣龍樓①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贊美宮殿高大雄偉,宮苑繁華茂盛,下闋歸為臣房,倉皇辭廟,垂淚對宮娥可以看出是家國是經(jīng)歷硝煙戰(zhàn)火的破快,即戰(zhàn)爭使得國家滅亡。故選C。2.本題考查對詩詞主要內(nèi)容和情感的把握。通讀整首詞,上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 意思:宮殿高大雄偉,可與天際相接,宮苑內(nèi)珍貴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煙霧里的女蘿。在這種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戰(zhàn)爭這回事呢?下闋“臣房,倉皇辭廟,垂淚對宮娥”寫出了作為虜臣后的痛苦。 此詞上片寫繁華,下片寫亡國,由建國寫到亡國,極盛轉(zhuǎn)而極衰,極喜而后極悲。中間用“幾曾”“一旦”二詞貫穿轉(zhuǎn)折,悔恨之情溢于言表,這是作者以階下囚的身份對亡國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故選D。3.B【詳解】本題考查對詩歌的賞析。B.“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寫出了梧桐深院的清況秋景。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fēng)掃蕩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和幾片殘葉在秋風(fēng)中瑟縮,詞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慘秋色,也要被“鎖”于這高墻深院之中。而“鎖”住的也不只是這滿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xiāng)的情,亡國的恨,都被這高墻深院禁錮起來,此景此情,用一個愁字是說不完的。很明顯這個“只是”有錯誤。這句不只是這滿院清秋冷景,更有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xiāng)的情,亡國的恨。故選B。4.示例:門簾外傳來潺潺的雨聲,將人從夢中驚醒,春雨滴答,聲音哀切,繁花似錦一片盎然的春意如今變得衰殘了。 5.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或想象、襯托)的表現(xiàn)手法,以夢的歡寫現(xiàn)實的悲,以夢中的主來寫現(xiàn)實的客,表達(dá)詞人故國之思,亡國之痛(或滄為亡國的孤寂凄涼)【解析】4.試題分析:描述詩歌畫面,要先把詩歌的語言轉(zhuǎn)換為一般的口語,如果是古詩換成現(xiàn)代白話文。然后再對其進(jìn)行潤色和加工,用優(yōu)美的言辭將其敘述出來就可以了。語言一定要生動,不能僅僅是翻譯,要進(jìn)行合理的想象,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動人的意境。此題一定要把盎然的春意描繪出來。5.試題分析:考查詩句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表達(dá)作用。“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這句話是在追憶夢中情事,睡夢里好象忘記自己身為俘虜,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里,貪戀著片刻的歡娛。可是夢醒以后,只能加倍地感到痛苦。以夢的歡寫現(xiàn)實之悲,所以說是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dá)出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和淪為為亡國奴的孤寂凄涼。6.(1)D(2)示例一:本句運用比喻的修辭,將離恨比作春草,離別的愁苦就像春天的野草,無論走多遠(yuǎn),它都跟著你漫生不已,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詞人綿綿無盡的離愁別恨(深重的思念之苦)。示例二:本句運用化虛為實的手法,將無形的離恨比作有形的春草,離別的愁苦就像春天的野草,無論走多遠(yuǎn),它都跟著你漫生不已,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詞人綿綿無盡的離愁別恨(深重的思念之苦)。【分析】(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D.結(jié)合注釋“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從善去宋朝進(jìn)貞,被扣留在補京”以及詞中下片“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yuǎn)它越是繁生)”可知,這首詞是作者牽掛其弟李從善入宋不得歸,故觸景生情而作,表達(dá)的是離別后的思念之情;故選D。(2)本題考查賞析重點詩句。作答時,明確此句運用了比喻與化虛為實的手法。“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意思是:離別的愁緒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yuǎn)它越是繁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把懷人的情思比作遠(yuǎn)連天邊的春草,正在不斷地繁衍滋生;用“更行”“更遠(yuǎn)”“還生”三個簡短的詞句,以春草的隨處生長比喻離恨的綿綿不盡,委婉,深沉,余思不盡;化虛為實,將春草一樣的離恨與離人遠(yuǎn)去的情景結(jié)合起來,寫出離愁別恨的生長、增多過程,別有新意;表現(xiàn)了詞人綿綿無盡的離愁別恨,表現(xiàn)了詞人思念之苦。7.①人去樓空,作者是憑著想象回到舊地,秦淮河邊的舊時宮苑,映照在月光下,投影在河水中,卻是有樓影而無人影;②內(nèi)心空蕩(空寂),作者是在當(dāng)?shù)赝露b寄哀思,神話傳說中的月宮,華麗壯觀卻虛無縹緲,就像此刻記憶中的故國宮苑;③“空照”不僅在秦淮的樓閣,也在汴京的人一心,“空照”的感受中有無盡的心酸與哀苦;④與開篇首句的“只”遙相呼應(yīng),在無比的空虛中投下了無比的凄惶,沉痛哀傷之至。 8.全詞描寫了詞人監(jiān)禁的凄苦生活,表達(dá)了詞人的凄涼之感,亡國之痛,故國之思。【解析】7.考查對詞語的賞析。南唐已破滅,君主成囚虜,秋月還是那輪秋月,只是“空照秦淮”而已。這里的“玉樓瑤殿影”,可以分作兩層理解。第一層是指秦淮河邊的舊時宮苑,映照在月光下,投影在河水中,卻是有樓影而無人影,重在一個“照”字。第二層是指神話傳說中的月宮,華麗壯觀卻虛無縹緲,就像此刻記憶中的故國宮苑,重在一個“空”。就第一層講,作者是憑著想象回到舊地,就第二層講,則作者是在當(dāng)?shù)赝露b寄哀思。這兩層意思就將一人而兩地的情思通過一輪秋月糅合到一起,“空照”不僅在秦淮的樓閣,也在汴京的人一心。“空照”的感受中有無盡的心酸與哀苦。8.考查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這首詞寫當(dāng)前的孤寂,與往日的繁華相對,借景抒情。上片景色“秋風(fēng)庭院蘚侵階”,寫得寒瑟凄慘;下片景色“晚涼天凈月華開”,雖然清冷,卻是一片澄明。現(xiàn)在與過去的對比,把他的凄涼之感,亡國之痛,故國之思,寄寓其中。9.作者內(nèi)心因亡國而產(chǎn)生的深重的憂傷。(能答到與亡國、憂傷兩個意思相近的即可) 10.都用了比喻來表現(xiàn)。第一闋中用“剪不斷,理還亂”的絲麻寫出了愁緒的紛亂與繁多;第二闋中用往東長流的江水比喻“人生長恨”,寫出了亡國之痛的洶涌連綿。【解析】9.試題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就相當(dāng)于小說、散文、劇本敘寫的內(nèi)容。可以通過反復(fù)誦讀體會詩人的情感,從而豐富心靈,陶冶性情。鑒賞詩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這里學(xué)生通過對“殘月”、“梧桐”、“深院”、“朝雨”、“晚風(fēng)”等意象來理解作者內(nèi)心因亡國而產(chǎn)生的深重的憂傷。考點: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或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10.試題分析:體會詩歌的藝術(shù)技巧,就是考查對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賞析和領(lǐng)悟能力。因此,最好從詩歌的藝術(shù)構(gòu)思入手。做這類題,學(xué)生應(yīng)了解常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dá)手法,審清題目,分析這里所用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的類型。總結(jié)為:這首詩運用了某一手法,表達(dá)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思想情感。考點:鑒賞詩歌的表達(dá)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11.D 12.示例1: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yuǎn),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或:突出了詩人心中家國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示例2:這兩句詩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將詩人的愁緒比作具體可感的“一江春水”,形象地表達(dá)了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解析】11.本題考查理解與分析。D.“委婉含蓄”錯,從“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可以看出抒情較為直接,屬于直抒胸臆。這首詞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dá)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故選D。12.本題考查賞析詩句。示例:作者以其奔放之筆用問答的形式吐露心中深長的愁恨:先用發(fā)人深思的設(shè)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yuǎn),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充分體現(xiàn)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13.離愁別恨好似亂絲,難以解開,突出自己憂愁至深。 14.上片用倒敘,先寫夢醒再寫夢中。起首說五更夢回,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簾外,是潺潺不斷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殘春,這種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夢里”兩句,回過來追憶夢中情事,睡夢里好像忘記自己身為俘虜,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里,貪戀著片刻的歡娛,可是夢醒以后,“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卻加倍地感到痛苦。 15.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亡國之恨和思國之痛。【解析】13.本題考查理解詩歌中重要詩句含義的能力。分析離愁的特點,要抓住幾個關(guān)鍵詞“剪不斷”和“理還亂”,“剪不斷”寫出離愁繁多和綿長的特點;“理還亂”寫出離愁的紛繁雜亂,難以理清的特點。14.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詞的寫作順序的分析能力。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后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凄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后,實際上是今昔之比。15.本題考查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畫面和對作者情感的把握。此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如下:先要通讀全詩,從全詩中找到可以表現(xiàn)出作者感情的詞,如果沒有找到,就分析詩可詞中的畫面,看這畫面中是否蘊含著作者的感情。當(dāng)然還要注意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個人遭遇。這兩首詞都運用了情景交融的寫法,從“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可以看出都表現(xiàn)了亡國之痛。16. 蘆花、 孤舟 17.抒發(fā)詞人的孤寂之感、亡國之恨、追思之情。【解析】16.這是一篇古詩詞鑒賞閱讀題,考查的是對詩歌意象的把握。這道題比較簡單.直接從詩句中摘取出寫景的詞語即可。作答時抓住詩句中的形容詞如“寒”“清”“孤”等詞語即可理解詩所描繪的秋天的景色特點。填空要求用詞語,不要用句子來回答。17.此題考查對詩句的賞析。理解古詩思想情感,要依據(jù)作者的身世與寫作背景,抓住詩中有情感色彩的字詞如本詩中的“孤”自來理解。這首詞是后主被俘入宋的追憶和回想,借助夢中的美景來抒發(fā)自己心中的亡國之恨,追思之情。完成時,要聯(lián)系詩人的遭遇。18.(1)夢、空(2)感懷亡國的愁緒和迷惘之情。【詳解】(1)試題分析:品味關(guān)鍵字詞是詩歌考查的主要內(nèi)容。學(xué)生應(yīng)留心字詞在詩中的意思,體會該字詞在詩中創(chuàng)設(shè)的意境,學(xué)會分析該字詞所傳達(dá)的情感。這里以“夢”為描寫中心,表達(dá)了感懷亡國的愁緒和迷惘之情。考點:鑒賞詩歌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2)試題分析:學(xué)生應(yīng)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內(nèi)涵,體會意境特點,明確抒情方式。通過主旨詩句“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表達(dá)了感懷亡國的愁緒和迷惘之情。考點: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或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19.B 20.表達(dá)了對故國無比懷戀的情思,亡國滅家后的憤恨痛楚。【解析】19.本題考查詩詞內(nèi)容理解和賞析。B.下片的意思是:人世間的事情,如同東逝的流水,一去不返,想—想我這一生,就像大夢一場。只有喝醉了酒才能排遣心中苦悶,別的方法都行不通。作者此時身在為階下囚,回想人生世事,覺得人生如夢,表現(xiàn)出一種空虛、疑惑、迷惘感,對未來已失去信心,在現(xiàn)實中又找不到解脫之路,只好遁入醉鄉(xiāng)暫時忘卻內(nèi)心的愁悶。因此本項中“感慨現(xiàn)在的生活太平穩(wěn)”理解錯誤;故選B。20.本題考查詩詞情感的理解。本詞上片寫景,“昨夜風(fēng)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敬枕,起坐不能平”意思是:昨天夜晚,風(fēng)雨交加,遮窗的帳子被秋風(fēng)吹出颯颯的聲響。蠟燭燃燒得所剩無幾了,壺中水已漏盡,我多次起來斜靠在枕頭上,躺下坐起來思緒都不能夠平穩(wěn)。下片抒情,“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夢浮生”意思是:人世間的事情,如同流水東逝,說過去就過去了,想一想我這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以前榮華富貴的生活已一去不復(fù)返了。作者作為亡國之君,對已滅亡的故國充滿了無限懷戀。“醉鄉(xiāng)路穩(wěn)宜頻到,此外不堪行”意思是:醉鄉(xiāng)夢里平坦,也無憂愁,可常去,別的地方不能去。最后兩句意思是“一醉解千愁”,可詞人換了個比喻性的說法——“醉鄉(xiāng)路穩(wěn)”,則其反面是醒者行路之難,故云“此外不堪行”,表達(dá)了自己清查時的國破家滅的痛恨悲楚之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