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詩歌閱讀賞練----梅堯臣詩歌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小題。東溪梅堯臣行到東溪①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野鳧②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沙石凈于篩。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注)①東溪,即宛溪,在安徽宣城縣。②野鳧:野鴨。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詩人坐船行至東溪,登上孤嶼,被眼前的美景陶醉,“發船遲”可見詩人的留戀忘返。B.頸聯描寫如剪刀般整齊的蒲茸和像篩過似的潔凈平整的沙石,令游人賞心悅目,心靈得到凈化。C.“住不得”表明詩人明白不可能在這個野溪邊住下,盡管如此,仍到“薄暮”才“歸來”,該句與“發船遲”相呼應,使全詩結構嚴謹。D.本詩寫景與抒情結合,將水鄉的秀麗風光與詩人的閑情逸趣巧妙融合。2.賞析“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兩句,說說其表達的情感。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小題。陶者①梅堯臣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②居大廈。【注釋】①陶者:指燒窯工人。燒窯者通過高溫把粘土燒制成瓦片。②鱗鱗:指魚鱗般的瓦片。3.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請結合詩歌內容作分析。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后面題目。晚云梅堯臣黕黕①日腳②云,斷續如破灘。忽舒金翠尾,始識秦女鸞③。又改為連牛,綴燧④懷齊單。伺黑密不囂,額額城未剜⑤。風吹了無物,猶立船頭看。【注釋】①黕黕(dǎn):發黑的樣子。②日腳:指透過云層下射的日光。③秦女鸞:指鳳凰,是借用秦穆公之女弄玉的故事。④連牛,綴燧:指火牛陣,是借用田單的故事。⑤伺黑密不囂,額額城未剜:寫奇兵圍城的情景。額額,形容城高;未剜,穴道尚未挖通。5.對這首詩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端兩句是說,烏云在晚風中舒卷離合,集散不定,猶如支離割裂的河灘,尚未連成一片。B.中間六句寫殘酷的戰爭場面,表現了詩人對戰爭的痛恨。C.收尾兩句,是寫詩人為晚云的奇妙景象所吸引的情形。D.最后兩句補出寫景的立足點,點明以上的描述,都屬詩人途中所見,從而增強了真實感。6.對這首詩寫作技巧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端兩句,寫所見晚云的最初形態,并順手點題。B.詩人在這首詩中飛馳想象,借助古代故事,采用一系列復雜的比喻,寫出晚云的奇妙變幻,手法是新巧的。C.本詩全力描繪傍晚云霞的變幻多姿,色彩鮮明,比喻奇妙,使人耳目一新。D.梅堯臣認為好詩要能“意新語工”,“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這首詩正是借助于新奇的夸張和擬人,把晚云的難寫之景,展現于人們的眼前。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各題。送門人歐陽秀才游江西[宋]梅堯臣客心如萌芽,忽與春風動。又隨落花飛,去作西江夢。我家無梧桐,安可久留鳳。鳳巢在桂林,烏哺不得共。無忘桂枝榮,舉酒一以送。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游”字兼含游歷和游學之意,是封建社會讀書人入世前常常要從事的活動。B.前四句從對方著筆,寫門人歐陽秀才即將啟程出游;后六句寫作者方面,從正面寫送別。C.詩中“安可久留鳳”一句可見秀才學有所成,詩人也不愿意留其再學。D.本詩全都采用比喻手法,使詩歌含蓄蘊藉,更富形象性,更添詩情畫意。8.補寫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本詩開篇兩句歷來為人稱道,運用比喻手法,寫在汴京做客的歐陽秀才的心像① ,產生了出游的愿望;“忽與春風動”,一“動”字不僅是說新芽的發生,還指它在春風吹拂下不斷成長,更形象表現了②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小題。魯山山行【宋】梅堯臣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9.對詩歌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寫景抒情類的古詩,往往先景后情,本詩也不例外。B.詩歌首句點出作者酷好山野的情趣,奠定了全詩輕松愉悅的基調。C.“千山高復低”暗含“山行”之意,雖是一筆帶過,卻暗扣詩題,開啟下文。D.頸聯從“行”中跳脫出來,具體寫林中動物。10.用通俗的語言說說尾聯表達的意思。閱讀下面的一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春寒①梅堯臣春晝自陰陰,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斂翅,花冷不開心。壓樹青簾②動,依山片雨臨。未嘗辜景物,多病不能尋。【注釋】①這首詩寫于慶歷六年初春,當時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動處于低潮。②青簾:指酒旗。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題“寒”字奠定了全文凄冷的基調。全詩脈絡分明,自然呼應,風格素樸。B.首聯交代時節特征,點明春陰的季節特點,并用疊字抒寫感受。C.頸聯從不同角度描寫春寒,寫風、寫雨,把春寒真切地刻畫下來了。D.詩歌運用白描手法直接寫出了自己內心如何凄寒,可謂平淡之中見真情。12.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蝶寒方斂翅,花冷不開心”的妙處。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送何遁山人歸蜀(宋)梅堯臣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遠壑杜鵑①響,前山蜀客歸。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②。【注】①杜鵑,又名子規。②息機:擺脫瑣事雜務,停止世俗活動。13.簡要分析首句中“綠”字的妙處。14.頸聯和尾聯是怎樣借助想象之景來抒發情感的?請簡要賞析。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宿洪澤梅堯臣舟子起添纜,夜潮同雨來。寒聲相亂急,遠夢自然回。水鳥鳴還睡,風燈暗復開。宦游常作客,未息為貧催。15.詩人夜宿洪澤,看到了哪些景象?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16.結合尾聯,談談詩人抒發了怎樣的情感。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小村①梅堯臣淮闊洲多忽有村,棘籬疏敗謾②為門。寒雞得食自呼伴,老叟無衣猶抱孫。野艇鳥翹③唯斷纜,枯桑水嚙只危根。嗟哉生計一如此,謬入王民版籍④論。【注】①小村:指淮河河水泛濫成災后的一個貧困小村。②謾:馬虎,隨便。此處指隨便地、草率地。③鳥翹:像鳥尾翹起的船頭。④版籍:交納租稅的戶籍。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首句“淮闊洲多忽有村”和“忽如一夜春風來”中的“忽”字,都表現了詩人的驚喜之態。B.詩歌借“棘籬”“寒雞”“野艇”“枯?!钡纫庀?,突出這個村子人煙稀少、破敗荒涼的情景。C.“老叟無衣猶抱孫”沒有寫壯丁,暗示壯年流離在外,與《石壕吏》中的社會境況相似。D.詩歌直接譴責了官府胡亂收稅、不顧百姓死活的做法,表現了詩人強烈的民本思想。18.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結合全詩內容分析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態度。答案1.B 2.野鴨在岸邊睡覺,顯得悠閑、自在;溪邊的一株老樹為春氣所動,開得繁花似錦,老枝也顯得俊俏,兩句詩描繪出清幽靜美而又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象,抒發了作者閑適自得而又老當益壯的情懷。【解析】1.B.“如剪刀般整齊的蒲茸”錯,頸聯“短短蒲耳齊似剪”的意思是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齊的似乎經過修剪,所以,“齊似剪”并不是說短短蒲耳如剪刀般整齊,而是說短短的蒲草像是經過修剪似的整齊。故選B。2.考查詩句賞析。頷聯中的意思是野鴨在岸邊睡著,充滿閑情逸趣,老樹伸展著秀麗的枝干,繁花似錦,惹人喜愛。這一聯的景有“野鳧眠岸”“老樹著花”,情有“閑意”“無丑枝”。前兩句寫野鴨在岸邊睡覺,悠閑自在。作者寫水鄉春色,抓住了最有特征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由此景物中細細品味出“閑意”,作者看到“野鳧眠岸”想象它自由自在,感覺它有“閑意”,其實寫出了作者自己的恬靜自得之情。后一句寫溪邊的一株老樹為春氣所動,開的繁花似錦,老枝也顯得俊俏。岸旁老樹,春深著花,此亦鄉村常見之景。但“老”與“丑”往往相連,說它“無丑枝”,不僅使這一平常村野增添幾分春色,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老當益壯的心情。這兩句合起來,寫出了一個清幽靜美又生意盎然的自然景象,又寫出了一個恬靜自得又老當益壯的人物心情,表達了作者對閑適優雅,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喜愛之情。3.對比手法,前兩句以陶者“陶盡門前土”與“屋上無片瓦”相對比,后兩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與“鱗鱗居大廈”對比,展現出了人世間的不公平,表達了對勞動者的同情。 4.表達了詩人對勞動者的深切同情。【解析】3.試題分析:首二句以陶者“陶盡門前土”與“屋上無片瓦”相對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間之不公盡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與“鱗鱗居大廈”對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間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對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對比道出,前二句與后二句更以對比鮮明令人驚嘆。《陶者》一詩正以這種環環相扣的對比,道出了人世間的不公平,表達了對弱者的同情,風格古樸平淡。4.試題分析:《陶者》屬于反映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的作品。揭露封建社會不勞而獲、反映勞動者疾苦。從兩組對比就可以分析出來。5.B 6.D【解析】5.閱讀詩歌,把握詩歌的內容,理解詩歌,B項中間六句寫晚云變幻所構成的奇異景色。B錯,故選B。6.古詩中的表現手法都常見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還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襯等,了解這些根據詩句內容判斷。D中梅堯臣認為好詩要能“意新語工”,“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該篇正是借助于新奇的比喻和聯想,把晚云的難寫之景,展現于人們的眼前。D錯,故選D。7.C 8. 像草木一樣,春風一吹,發出嫩芽 歐陽秀才對這次出游的向往和期待(大意對即可)【解析】7.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與賞析。C.“安可久留鳳”意為:怎能留住你這只鳳凰呢?表達了對門人才華初中的贊賞,也是希望他振翅高飛,奮力進取,選項表述錯誤;故選C。8.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與賞析。①“客心如萌芽,忽與春風動”意為:游子之思像草木在萌芽,與春風一起搖曳。首句的“客”即指在汴京作客的歐陽秀才。春風一吹,草木都開始萌芽,歐陽秀才心中也像草木發芽一樣,產生了出游的愿望??梢愿爬椋合癫菽疽粯樱猴L一吹,發出嫩芽;②“忽”字、“動”字下得特別精當。春天的花草樹木,往往頭一天看還光禿禿的,第二天卻忽然綻出顆顆新芽來了。“動”字不僅是說萌芽的發生,還指它在春風吹拂下不斷成長;它一經萌芽,不久就要長出枝葉,開出鮮花。出游的念頭也是如此,它一經產生,就不斷滋長,變得愈來愈強烈??梢愿爬椋簹W陽秀才對這次出游的向往和期待。9.A 10.這山里若有人家,他們住在哪兒呢?我怎么聽到云霧繚繞的大山深處傳來了一聲雞鳴。【解析】9.本題考查詩句賞析。A.“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意思是“清晨,連綿起伏的魯山,千峰競秀,忽高忽低,蔚為壯觀,正好迎合了我愛好自然景色的情趣。一路上,奇峰峻嶺在眼前不斷地變換,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覽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前兩聯詩在寫景的同時表達出沉醉山川美景的愉悅;“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意思是“太陽高升,霜雪融落,山林顯得愈加寂靜空蕩,笨熊正在緩慢地爬著大樹,鹿兒正在悠閑地喝著小溪的潺潺流水。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見炊煙,我心中不禁疑問,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就在這時,忽聽得遠處云霧繚繞的山間傳來一聲雞鳴”,后兩聯比較單純地寫景,所以題干說本詩先寫景后寫情錯誤;故選A。10.本題考查詩意理解。人家:山里的人住的地方;何許:哪里。云外:云氣繚繞。句意:山里的人住的地方在哪里呢?云氣繚繞的大山深處似乎傳來一聲雞鳴。11.D 12.運用擬人(一語雙關),把花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蝴蝶因氣候寒冷而緊縮了翅膀,不能飛舞;花朵因空氣濕冷而遲遲不開。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凄苦、心情的悲涼。【解析】1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賞析。D.這首詩背后隱藏著詩人諸多社會背景和人生經歷。慶歷六年(1046)的初春,梅堯臣卻深陷在隆冬的寒潭里。政治上,他支持的“慶歷新政”革新慘遭失敗,歐陽修也因此遭貶,作為好友,梅堯臣的情緒自然十分低落。生活上,他結發十七年的妻子,于兩年前的七夕節病逝,“世間無最苦,精爽此銷磨”,他的熱情與精神,全部被這孤苦的時光消磨殆盡了。更悲慘的是,他的次子也一病而逝……這個初春,他簡直看不到任何希望。白天陰云漫漫,看不到一丁點兒的陽光,況且云層正逐漸變濃、變厚,一場雨是避免不了的。蝴蝶由于寒氣的侵襲,而收斂了雙翅,不再翩翩起舞;春花受冷后,也縮緊了蓓蕾,不再舒展開放。春風猛烈,吹得青簾緊緊貼在樹上;空氣潮濕,浸濕了青簾。如此凄涼、慘淡的景象更添詩人內心的惆悵,所以他用白描的手法間接表達內心的凄寒。選項“直接寫出”有誤。故選D。12.本題考查詩歌鑒賞。這句詩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詩人把花人格化,因天氣太過寒冷,蝴蝶緊縮著翅膀,不能自由自在地飛舞;空氣到處是潮濕寒冷的景象,花兒也遲遲不能開放。本應是美好的春天,外界環境卻是如此凄涼,實則是詩人內心的愁苦、悲涼,所以也運用了一語雙關的手法,詩人移情于物,別有意味。13.“綠”字寫出了春風吹綠林木的動態,表現了春風的活力,顯示了春天的生機,增強了詩的韻味。 14.頸聯想象友人喜逢家鄉的燕子,一洗征塵,表現出歸家時輕松愉悅的心情。尾聯進一步設想友人歸家后悠閑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對友人真誠的祝福,也暗含著詩人對超脫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解析】13.本題考查詩歌煉字賞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春風吹過,蜀地的枯樹驟然變綠,“綠”突出了景物的特點和春天的勃勃生機。14.此題考查學生對重點詩句的理解。頸聯想象何遁山人初到家鄉的情形,此時燕子也剛剛南歸,兩者相見真如老友相逢,其場面當何等親切、喜悅。尾聯想象何遁山人的隱居生活:終日在水邊釣魚,完全擺脫了世俗的瑣事雜務,恬淡閑適,也表現了詩人自己對這種生活的向往。15.潮雨同來、水鳥或鳴或睡、風中燈搖。 16.詩人宦游未息皆為生計;①表現了詩人羈旅漂泊的愁苦;②為生計奔波的無奈;③對家鄉的思念。【導語】這首詩以夜宿洪澤為背景,通過“夜潮同雨”“水鳥鳴還睡”等意象,營造出清冷孤寂氛圍。頸聯細節生動,尾聯直抒宦游為貧所迫之愁。全詩融情于景,語言凝練,盡顯漂泊之苦與人生無奈。15.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和概括。題目要求概括詩人夜宿洪澤時看到的景象,需要我們從詩歌的字里行間中篩選出描寫視覺場景的內容,并用簡潔、準確的語言進行表述。“舟子起添纜,夜潮同雨來”這句詩的意思是船夫起來添加纜繩,夜晚的潮水伴隨著雨一同涌來。這里描繪了兩個景象,一是船夫在夜色中起身加固船只纜繩的場景,展現出夜晚行船時的謹慎;二是潮水與雨一同到來的畫面,營造出一種風雨交加、潮水涌動的氛圍。“水鳥鳴還睡,風燈暗復開”意思是水鳥鳴叫后又沉沉睡去,風中的燈火時而暗淡時而重新亮起。此句中,“水鳥鳴還睡”描繪出了水鳥在夜晚鳴叫、休憩的動態畫面,增添了夜晚的生機與靜謐交織之感;“風燈暗復開”則刻畫了風燈在風中搖曳,光線忽明忽暗的情景,突出了夜晚環境的不穩定與獨特韻味。綜上,詩人夜宿洪澤看到的景象有:夜晚潮水伴著雨涌來;水鳥鳴叫后又睡去;風中的燈火忽明忽暗。據此概括回答即可。16.本題考查情感主旨。題目明確要求結合尾聯分析詩人抒發的情感,這就需要我們精準理解尾聯詩句的內容,通過對字詞含義、意象運用的剖析,提煉出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宦游常作客,未息為貧催”,翻譯為:在外為官游歷,常年漂泊如同異鄉的客人,一直無法停止這樣的生活,是因為被貧窮所逼迫。表現了詩人羈旅漂泊的愁苦:“宦游常作客”中,“宦游”點明詩人為了仕途在外奔波,“常作客”則突出了這種漂泊生活的常態。詩人長期遠離家鄉,如同無根的浮萍,在不同的地方輾轉,這種居無定所的生活狀態,讓詩人心中充滿了愁苦。在洪澤夜宿時,這種羈旅的孤寂與愁苦在靜謐的夜晚更顯濃烈,通過這一句詩,將詩人內心深處的漂泊之苦展現得淋漓盡致。為生計奔波的無奈:“未息為貧催”直白地表明了詩人無法停止宦游生涯的原因是被貧窮所驅使。為了維持生計,詩人不得不舍棄安穩的生活,四處奔波為官。這種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透露出深深的無奈。從這句詩中,我們能感受到詩人在現實生活壓力下的無力感,他雖有諸多不愿,卻又不得不繼續在宦游之路上前行。對家鄉的思念:結合“宦游常作客”,詩人長期在外漂泊,遠離家鄉和親人,在洪澤的夜晚,夜深人靜之時,這種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必然愈發強烈。詩人以客自居,說明他內心深處渴望回到家鄉,回到那個熟悉、溫暖的地方,然而現實卻讓他只能繼續在外漂泊,這種矛盾與思念之情在尾聯中含蓄卻又深刻地體現了出來。綜上,通過對尾聯的分析,我們清晰地看到詩人在詩句中抒發了羈旅漂泊的愁苦、為生計奔波的無奈以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17.D 18.示例:這首詩描述了洪災過后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本詩前三聯寫了村民將破敗的棘籬當作門,村中的老頭兒沒有裹體的衣服,卻抱著孫子,用自己的身子為孫兒取暖,小船翹著尾巴僅剩下一根斷纜,枯桑被水沖蝕只殘留著點樹根,字里行間流露著詩人對勞動人民深深的同情和對官府的批評。【導語】這首《小村》以白描手法勾勒淮河災后荒村圖景?!凹h疏敗”“寒雞”“枯?!钡纫庀箐秩酒鄾觯羡疟O的細節暗藏壯丁流離之痛。尾聯“謬入王民版籍論”以反諷筆法揭露苛政,全詩在冷峻寫實中滲透著對民生疾苦的深切悲憫,體現了宋代士大夫的社會責任感。17.本題考查內容理解。D.“嗟哉生計一如此,謬入王民版籍論”是感慨村民生計艱難,卻還被編入戶籍要交稅,這里是委婉諷刺,并非直接譴責,該選項“直接譴責”表述錯誤;故選D。18.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情感主旨。社會現實:詩句“棘籬疏敗謾為門”寫出了簡陋破敗的居住環境,反映鄉村的貧窮落后;“老叟無衣猶抱孫”呈現百姓缺衣少食,且壯丁可能因生活所迫離散的狀況;“野艇鳥翹唯斷纜,枯桑水嚙只危根”,結合注釋是淮河泛濫災后,說明災害對鄉村的摧毀,以及災后鄉村物產匱乏、生機難復。從以上就能看出當時百姓飽受災害、貧困交加,在艱難生計中還要承受戶籍賦稅壓力的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情感態度:全詩通過白描手法勾勒村落景象,從“棘籬疏敗”到“老叟無衣”,每一個細節都浸透了詩人對底層民眾的悲憫。尤其是“老叟無衣猶抱孫”的畫面,以不加修飾的敘事傳遞出強烈的情感沖擊,仿佛親眼目睹老人在寒風中的無助,字里行間充滿對民生疾苦的痛惜。尾聯“嗟哉生計一如此,謬入王民版籍論”是情感的爆發點?!班翟丈嬕蝗绱恕敝械摹班翟铡?,是詩人發出的感慨,能看出對百姓艱難生計的同情;“謬入王民版籍論”中的“謬入”一詞,諷刺官府將困苦百姓納入戶籍收稅,批判了不合理的賦稅制度,以及官府不顧百姓死活的做法,體現詩人對底層民眾的悲憫和對官府以及社會不公的批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