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知識歸納1、公民的含義:公民是指具有一國國籍,并根據該國公 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并承擔義務的人。民 2、國籍的含義:國籍是一個人屬于某個國家的一種法我 身 律上的身份。我國法律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份 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 的 3、怎樣取得我國公民資格?如果我們的父母雙方或一確 方是中國公民,在中國的領土上出生,那么我們一出生就是們 認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4、我國法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是 公 1、公民身份表示著個人與國家的法律關系。公民是國都 家的成員,“公民”是一種法律身份,是指受國家憲法和法民 律保護的個人。 2、人民當家作主。身 (1)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中 是 (2)人民當家作主的含義:人民當家作主就是社會成份 員通過國家法律確認的公民身份,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權利,同時履行憲法規定的公民義務。的 (3)人民當家作主的表現: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公 定的權利。無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普通百姓,在法律面前國 內 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能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公民享有政治權利和自由。公民有權參與國家政治活動,自由地表達涵 自己在管理國家方面的意愿和意見。公民要自覺地履行義民 務,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公 樹立公民 如何樹立公民意識,做一個合格的公民?意識,做 第一,積極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合格公民 第二,增強法律意識,遵守國家法律。第三,培養民主意識和公民道德。民 公 1、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的含義: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公 民 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民 的 2、公民的基本權利主要有:第一類,公民的平等權。的 基 即所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二類,公民的政治權利我 權 本 和自由。如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游行、 利 權 示威的自由。第三類,公民的人生自由權利。如公民的人身和 利 自由、人格尊嚴、住宅不受侵犯的權利。第四類,公民的社義 與 會生活權利。如宗教信仰自由權利、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務 基 由。第五類,公民的社會經濟權利。如勞動權、休息權等。本 3、公民的基本義務主要有:第一類,公民對國家履行是 義 的義務。如依法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依法納務 稅等。第二類,公民對社會履行的義務。如遵守公共秩序、公 愛護公共財物等。第三類,公民對家庭履行的義務。如父母 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贍養父母等。民 公 如何理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中 民 1、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權權 利就負有義務,有義務就享有權利。每個公民既是權利的享的 利 有者,又是義務的承擔者,不能只享有權利不履行義務,也和 不能只承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義 2、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權利權 務 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能確保權利的實現。國 的 3、公民的某些權利和義務是一致的。某些權利,如勞統 動權、受教育權、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利 一 公民的義務。1、公民如何行使權利?第一,不得損害他人的合法權和 積極 利和自由。第二,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公 行使 第三,要以合法的、恰當的方式行使權利。權利 2、權利和義務密切聯系。義務體現國家對公民的要求義 , 和公民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要維護公民權利,就必須自忠實 覺履行公民義務。履行 3、公民如何履行義務?忠實履行義務應做到:第一,務 義務 法律鼓勵的積極去做;第二,法律要求的必須去做;第三,民 法律禁止的堅決不做。憲 1、現行憲法的構成:我國現行憲法由序言和總綱、公法 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國旗國歌國徽首都四章構保 憲 成。障 法 2、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國各族人民和一切組公 是 織最根本的活動準則。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民 國 3、為什么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第一,憲法規定權 家 國家生活的根本問題。憲法規定了我國的國家性質、根本制利 的 度、根本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國家社會中的根本根 問題。第二,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國家的整個法律本 體系中,憲法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我 憲 大 律的制定必須以憲法為依據,不得與憲法相違背、相抵觸。 法 第三,憲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憲法的修改必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全國人大代是 法 表提議,并由人大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這說明憲 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中 保 1、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2、憲法規范和限制公共權力。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憲法 民。人民通過憲法把國家權力交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國 障 對公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人民代表大會又把部分國家權力交 民權 給政府、法院、檢察院等部門行使。各級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利的 員不得做憲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絕做憲法和法律規公 公 有效 定做的事,不能做憲法和法律未授權的事。 保障 3、國家和政府負有保障公民權利實現的責任。我國已建立了一套以憲法為核心的公民權利保障體系。包括立法保民 民 障和司法保障。樹立憲 我們應該怎樣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權威?權 法意識 1、認真學習憲法,自覺遵守憲法。, 2、依法行使公民的監督權利。公民的監督權包括批維護憲 評、建議權;檢舉、申訴和控告權。利 法權威 3、我們雖然年紀尚輕,但也要積極關心國家管理事務。第六單元知識歸納1、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利。(1)含義: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利,是指公民的身體有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經法定程序不 公民 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2)重要性:人身自由是人們我 的人 一切行動和生活的前提條件。公民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 維 身自 進行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才能參與國家管理,享有其們 護 由和 他各項自由和權力。 人 生命 2、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生命健康權由生命權和健康的 身 健康 權兩部分組成。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享有,是公民行使其他 自 權利 權利的前提,是每個人的最高人身權益。生命健康權包括身人 由 體健康權利和精神健康權利,健康權和人身自由權都是我們 和 重要的人身權利。身 生 命 1、法律保護公民的人生自由權利。(1)法律禁止對公權 健 人身 民的身體或住宅進行非法搜查。搜查必須由執法機關嚴格按 康 自由 照法律程序進行。除此之外,其他如何組織、機構和個人對 利 和生 公民的身體和住宅進行搜查,都是非法行為,當事人有權制 命健 止,甚至起訴,追究其法律責任。(2)法律保護公民不受非康權 法逮捕和拘禁。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決定或者人利受 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法律 2、我國憲法和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憲法、保護 刑法、民法通則、治安管理處罰法等,都明確規定對公民的維 生命健康權加以保護。未成年人保護法、勞動法、婚姻法等,護 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加以特殊保護。人我 身 1、我們要認真學習和掌握有關法律,增強防范和保護自 自覺 意識,懂得如何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當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由 維護 受到侵害時,可以撥打“110”電話報警;直接到附近的公和 人身 安部門向公安人員求救;通知家人、朋友向社會求救等等。生 自由 2、一旦受到傷害,要懂得依法追究對方的法律責任,命 和生 以討還公道和獲得賠償。們 健 命健 3、我們享有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權利,相應地有義康 康權 務不去侵害別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這是道德對我們的 利 要求,更是法律對我們的要求。我 1、人格尊嚴權的概念及包含的內容:人格尊嚴權是我的 們作為人應當受到他人最起碼的尊重的權利。包括肖像權、們 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2、人格尊嚴權的具體內容:維 的 (1)肖像權。我國法律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適用公民的肖像。丑化、故意損人 毀公民肖像、以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行為,屬于侵犯公民的人 肖像權。護 格 (2)姓名權。法律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和冒尊 用。(3)名譽權。名譽是一個人的名聲。法律規定:公民人 嚴 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身 (4)榮譽權。榮譽是國家、社會、組織授予公民的一權 種美名或稱號。如“勞動模范”、“三好生”等,屬于一種精神鼓勵。法律規定:公民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的格 利 榮譽稱號、榮譽證書和獎章。未成年人 1、人格尊嚴權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權利之一。權 的人格尊 2、生活中損害未成年人人格尊嚴的現象時有發生。尊 嚴受法律 3、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法規特殊保護 對保護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作了相應的規定。維護 1、學會運用法律去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當人格尊嚴嚴 自己 受到傷害時,可以要求對方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利 和他 賠償損失,嚴重的可追究其刑事責任。人的 2、要自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不應取笑別人的外貌、人格 衣著、說話方式和動作,不應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更不能尊嚴 歧視身體或智力上有缺陷的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是一 個文明人應具備的素質。我 1、個人隱私的含義:個人隱私,指個人生理、心理以 及社會交往過程中的秘密,如個人某些獨特的生理特性、心個 理活動、日記、電話、信件以及在自己的住宅里從事的個人 活動等。們 保 人 2、尊重個人隱私的意義:每個人都有一些不宜公開或 不愿公開的個人私事,尊重他人隱私,是公民應有的道德品隱 質,也是公民必須遵循的公共生活準則。3、個人隱私權的含義:個人隱私權也叫個人私生活秘的 護 私 密權,是指公民希望隱瞞的不危害社會的個人私事,未經本人允許別人不得將其公開的權利。權 4、保護個人隱私權的意義。個人隱私權是衡量一個國家個人地位和尊嚴的重要標志。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和傳播媒介越來越發達人們的交往不斷擴大和密切,人們保護自己人 個 隱私的愿望也越來越迫切。法律 1、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法律規定:未經他人保護 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公民 人的隱私,致使他人名譽受損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身 人 的隱 如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如何理由私自拆閱他人信件等。私權 2、未成年人隱私權受法律特殊保護。尊重未成年人隱私權就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自 1、尊重個人隱權私包括的內容:尊重個人隱私權包括權 隱 覺 尊重自己的隱私權和尊重他人的隱私權。(1)尊重自己的隱尊 私權,就是對自己的一些私人秘密不要到處宣揚;運用法律重 制止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2)尊重他人隱私權包括:未經個 同意不私看他人的信件或日記;不私自闖入他人的住宅;不利 私 人 私自發布和傳播他人的隱私等。隱 2、保護隱私,尊重隱私權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當私 然保護隱私不等于自我封閉。第七單元知識歸納維 受 1、受教育權利的含義:所謂受教育權利,是指公民有我們 護 教 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的文 受 育 權利。化經 教 是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濟權 育 我 3、為什么受教育既是我們的權利又是我們的義務呢?利 權 們 (1)就我們個人來說,只有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的 科學文化素質,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從公民自身發展來權 說,受教育是我國公民應該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維 利 (2)從國家的角度講,要實現現代化和推進民主化進程和 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學素質是關鍵。每個公民都有責任通過義 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力爭務 為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多做貢獻。因此,從國家的發展對公民我 護 的要求來講,受教育是公民對國家應盡的一項基本義務。接 1、公益性是義務教育的顯著特征。義務教育期間,國受 家免除我們的學費、書本費和雜費。國家興辦學校,提供教們 受 九 學設施,培養教師,為兒童、少年讀書學習提供更好的條件。年 2、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我國的義務教育包括初等(小義 學)和初級中等(初中)教育兩個階段,共九年。作為適齡務 兒童和少年,無一例外都得接受從小學到初中教育的機會,的 教 教 如何個人和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適齡兒童和少年入學育 就讀,不得剝奪他們受教育的權利。我們應該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機會?文 育 珍惜 1、自覺維護受教育的權利。當我們的受教育權遭到侵受教 害時,我們應學會運用法律,堅決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育的 2、珍惜學習機會,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1)自覺機會 接受規定的九年義務教育,不中途輟學;(2)自覺遵守法律化 權 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學習,在學業上不斷進步,做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好學生。1、私有財產的含義和范圍:公民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經 公民 通過勞動和合法經營所積累的財富,包括私人收入、儲蓄、維 的財 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是公民個人的合法財產。產所 2、財產所有權的含義:財產所有權是指財產所有人依有權 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濟 3、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財產所有權。護1、我國公民依法享有私有財產的繼承權。2、《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是專門規范財產繼承的法權 公 律。財 民 3財產繼承的兩種方式: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的 (1)法定繼承:按照法律規定的范圍和程序進行的繼承財 叫做法定繼承。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為:配偶、子女、父利 產 母以及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人;第二順序的法定產 繼 繼承人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承 女。繼承開始后,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權 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才由第二順序繼承人 繼承。在法定繼承中,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應當均等。但權 特殊情況下也可不均等,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給予照顧;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公 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我 維 民 以多分;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的 應當不分或少分。財 (2)遺囑繼承:是指被繼承人生前立下遺囑,將遺產的產 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數人繼承。如果將個們 護 繼 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則是遺贈。承 只有有效的遺囑才具有法律效力。權 4、通過繼承的方式獲得財產的所有權是未成年人獲得財產的主要形式。的 財 5、未成年人對于繼承所獲得的財產享有所有權(即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1、智力成果的含義:智力成果主要是指依靠人類腦力文 產 我 勞動創造的勞動成果。表現為科學技術成就、發明創造以及們 文學藝術作品等。的 2、智力成果權(也叫知識產權)的含義和內容:智力智 成果權,是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依法享有化 權 力 的民事權利。智力成果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成 3、依法保護自己的智力成果。發現自己的知識產權受果 到侵害,如發表的作品沒付稿酬,專利發明被用于商業用途權 沒獲得相應收益,作品或發明被剽竊等,可以向侵權方追究經 責任并要求賠償損失。情節嚴重的,可向法院起訴。1、消費者的含義:當人們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經營維 消費 者提供的服務時便成為消費者。濟 者的 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保護消費者合法 權益的基本法律。護 權益 3、我國消費者享有的權利:(1)安全保障權;(2)知 悉知情權;(3)自主選擇權;(4)公平交易權;(5)依法求權 償權;(6)維護尊嚴權。消 1、消費者在消費時應注意的事項:(1)要注意避免在消費時自己的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傷害。(2)要注意商品質量利 費 維護 是否可靠、價格是否合理、計量是否準確。(3)遇到強賣行 消費 為,要堅決拒絕。(4)購買和接受服務時應注意索取、保留 者權 發票或其他有效票據。者 益的 2、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途徑:(如何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途徑 益?)(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4)消費者與經營者有某種協議權 的,可提請仲裁機構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八單元知識歸納社 1、社會合作是社會生活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我們的會 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種物品,都來自從事不同勞動 生 和職業的人們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同樣,當我們長大成人, 社 活 我們也必須選擇某種職業或從事某種勞動,參加社會合作活我 需 動,為社會提供人們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要 2、現代社會合作主要由政府和其他社團組織來實施的。 合 如政府修建社會公共設施,為公民提供義務教育、社會保障會 作 和醫療保障,保護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等。們 1、社會合作需要遵循公平原則。良好的社會合作能促 社 進社會成員的共同發展。為了更好地在社會合作中保證大多合 會 數人民的利益,維護社會穩定,需要在社會合作中確立和遵合 循公平的原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這就作 是公平。的 需 2、社會合作要求公平地享受社會利益和分擔社會負擔。作 要 3、我國已建立了社會主義公平保障體系。包括權利公 公 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分配公平四個方面。平 4、公平的社會是一個追求人民共同幸福的社會。要努 力促進社會公平。社 與1、樹立公平合作意識的意義:從小樹立公平合作意識,對于我們個人素質、個人能力的提高和個人前途的發展,對 樹 于建設一個更加穩定、繁榮的社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公 立 2、在家庭、學校生活中需要樹立公平合作意識。(1)會 公 在家庭中,父母辛勤工作,為我們的生活和成長付出金錢、平 時間和精力,我們關心體貼父母,努力學習,分擔一些力所 合 能及的家務,這是一種公平的合作。(2)在學校,老師為我平 作 們的學習和成長嘔心瀝血,默默奉獻,我們尊敬老師,遵守意 學校的規章制度,認真完成學習任務,這是一種公平的合作;責 識 同學間相互學習、幫助,共同進步,也是一種公平的合作。3、公平的合作意識,關系到我們每個社會成員的利益和幸福。我們要關注不公平現象,提升公平合作意識。任 1、社會生活的每個方面都有自己的制度規則。社會 制度 2、正義的制度保障了社會合作的公平性。規則 規則 3、制度的正義在于它保障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它的與正 和正 程序和規則是面向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義 義 4、不遵守制度規則的行為是不正義的行為。1、道德規范與法律制度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社 道 可的行為規范,它們都是一種行為準則和規范。但是,道德我 德 是以善惡評價為標準,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我們的內規 心信念來發揮作用的。而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執行會 范 的。和 2、道德的作用:道德使我們能判斷什么是善的,什么正 是惡的,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善的行為、規 義 應該做的行為是正義的行為;惡的行為、不應該做的行為是們 不正義的行為。3、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有助于建設和發展一個和諧正則 義的社會。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與 做 1、正義要求我們尊重人的基本權利。維護自己和他人的 有 的權利,是正義的要求。如果不正義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正 我們要奮起抗爭;如果不正義的事情發生在他人身上,我們正 義 要聲援、救助。感 2、正義要求我們尊重規則。就是要遵守國家法律、規的 章制度和社會公德。義 人 3、正義要求我們尊重自由。就是尊重他人在法律允許社 的范圍內的自由。4、正義要求我們承擔責任。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1、社會身份的含義:人在社會中擁有多重身份。在家社 人在 里,你是父母的孩子;在學校,你是學生;在社區或村莊里,社會 你是居民或村民。在現代社會中,公民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社會 會 中的 會身份。多重 2、人的社會身份是會發生變化的。如:一個人移民到身 身份 另一個國家,加入了他國的國籍,就成了他國的公民;一個 人長大成人,結婚生子,就成了丈夫或妻子、父親或母親;份 一個人改換了職業,就具有了不同的職業身份。責 與 1、責任、負責的含義: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做的事,不同 對責任的承擔就叫做負責。社 的社 2、每個人因社會身份和社會角色的不同,承擔著不同會身 的責任。在家庭中,父母撫育我們成長,我們長大后就有贍會 份意 養父母的責任;在學校中,我們有做個好學生、努力學習的味著 責任;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我們有努力工作、完成工作任務任 責 不同 的責任;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有遵紀守法的公民責任。的社 3、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還負有道義上的責任。如:信任 會責 守承諾、看到他人在危難中出手相救、看到不正義的事挺身 任 而出等,這種責任心最能體現人性的高貴和光輝。社會身 負責 1、學習和工作需要我們付出時間和精力。份與社 任要 2、負責任還需要我們承擔某些精神上的代價。會責任 承擔 3、負責任還需要我們放棄一些個人的興趣和利益。代價 4、責任是社會關系中的相互承諾。我負責任 從國家、社會的角度說說負責任的重要性:能建設 1、負責任能改善我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一個美 2、負責任能鑄就我們高尚的民族精神; 負 好的社會 3、負責任需要我們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們1、從個人的角度說說負責任的重要性:起 負責 (1)負責任能使人獲得更多的信任和自由。 任能 (2)負責任能使人贏得自尊自信。促進 (3)負責任能使人增長才干。的 個人 (4)負責任能使人獲得實際的利益。我 進步 2、不負責任帶來的后果(危害):和自 (1)不負責任使社會和他人遭受損失;由 (2)不負責任使個人利益遭受損失;(3)不負責任使個人名譽遭受損失。社 們1、每個人兼有多重社會身份,每種身份都負有特定的責 責任,社會身份的多重性有時會引起責任沖突。責任沖突會任 導致個人選擇的兩難境況。的 沖 2、責任選擇的相關要素:(1)時間。在兩個或多個責會 突 任中,應選擇時間上最緊迫的責任先去完成。(2)相對重要和 性。在兩個或多個責任中,選擇最重要的責任去承擔。(3)責 可能性。在多個責任中,選擇自己有能力去完成的那些責任社 任 去完成。(4)創新的解決辦法和途徑。例如,時間上你不能選 分身的話,可以請他人替你履行某種責任,以后你再補償他。責 擇 3、現實生活中承擔責任經常需要我們拿出勇氣和但當道義。會學 從小培養責任意識,鍛煉自己的責任能力,學習做負責任的做 公民,對我們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以及祖國的建設、人類任 負 的命運,都非常重要。責 責 1、創造美好的家庭生活,需要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任 2、社會越發展,對個人責任心的要求就越高。的 3、國家民主化程度的提高需要每一位公民通過各種途公 徑和形式去參加國家的建設和管理。任 民 4、世界越來越需要新一代負責任的公民,共同建設人類美好的未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