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章 單元測試卷(滿分:120分時間:120 分鐘)一、選擇題(本題有10 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下列體育動作中,可以看作軸對稱圖形的是 ( )2.小明有兩根木棒,長度分別為3cm,8cm,他想再選擇一根木棒與前兩根木棒組成一個三角形,則可選擇的木棒的長為 ( )A.4 cm B.5cm C.7.5cm D.12 cm3.下列命題中,屬于假命題的是 ( )A.一個三角形中至少有兩個銳角B.在同一平面內(nèi),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C.同角的余角相等D.一個角的補(bǔ)角大于這個角本身4.如圖,AB=CD,AC=BD,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可用“SSA”證△AOB≌△DOC B.可用“SAS”證△ABC≌△DCBC. 可用“SSS”證△AOB≌△DOC D.可用“SSS”證△ABC≌△DCB5.給出下列說法:①如圖1,若PA=PB,QA=QB,則 PQ垂直平分AB;②如圖2,若點 P 到 OA,OB 的距離PC,PD相等,則OP 平分∠AOB。其中 ( )A.只有①正確 B.只有②正確 C.①②都正確 D.①②都錯誤6.如圖,在直線l上有正方形a,b,c,若a,c的面積分別為4和16,則b的面積為 ( )A.24 B.22 C.20 D.127.“趙爽弦圖”巧妙利用面積關(guān)系證明了勾股定理。如圖所示的“趙爽弦圖”是由四個全等直角三角形和中間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個大正方形,設(shè)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分別為m,n(m>n)。若小正方形面積為5,(m 則大正方形面積為 ( )A.12 B.13 C.14 D.158.如圖,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別為 D,E,AD,CE 相交于點H。若EH=EB=3,AE=4,則CH 的長為 ( )A.1 B.2 C.3 D.49.如圖,在 Rt△ABC中,∠C=90°,∠B=30°,BC=6,∠CAB的平分線交BC 于點 D,E為邊AB上一點,則線段 DE長度的最小值為 ( )A. B. C.2 D.310.如圖,等邊三角形 ABC鋼架的立柱CD⊥AB 于點 D, 現(xiàn)將鋼架立柱縮短成 DE,∠BED=60°,則新鋼架減少用鋼 ( )二、填空題(本題有6 小題,每小題3分,共18 分)11.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底角為 56°,則它的頂角的度數(shù)為 °。12.如圖,已知∠MAN,以點A 為圓心,以適當(dāng)長為半徑作弧,分別與AM,AN相交于點B,C;分別以B,C為圓心,以大于 BC的長為半徑作弧,兩弧在∠MAN內(nèi)部相交于點P,作射線AP。分別以A,B為圓心,以大于 AB 的長為半徑作弧,兩弧相交于點 D,E,作直線 DE,分別與AB,AP 相交于點 F,Q。若AB=4,∠PQE=67.5°,則點 F 到AN 的距離為 。13.如圖,在△ABC中,∠ABC和∠ACB 的平分線相交于點D,過點 D作EF∥BC,交AB于點E,交AC于點F。若AB=14,AC=10,則△AEF的周長為 。14.如圖,在△ABC中,邊 AC的垂直平分線交BC 于點D,交AC于點E。已知△ABC與△ABD 的周長分別為18 cm和12 cm,則線段AE 的長為 cm。15.在等邊三角形ABC三邊上分別取點D,E,F,使得 AD=BE=CF,連結(jié)三點得到△DEF,易得△ADF≌△BED≌△CFE,設(shè)S△ABC=1,則S△DEF=1-3S△ADF。如圖1,當(dāng) 時,如圖2,當(dāng) 時,如圖3,當(dāng) 時,…直接寫出,當(dāng) 時,S△DEF= 。16.如圖,在△ABC中,AB=AC,E 是邊AB 上一點,連結(jié)CE,在 BC 的右側(cè)作BF∥AC,且BF=AE,連結(jié)CF。若AC=13,BC=10,則四邊形 EBFC 的面積為 。三、解答題(本題有 8 小題,共72分)17.(8分)如圖,在4×4的方格中有5個正方形涂上了陰影,請分別在圖1,2,3中不同的位置選擇1個正方形涂上陰影,使它與其余5個正方形組成的新圖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18.(8分)如圖,在△ABC中,AB=AC,點 D,E在邊 BC 上,BD=CE。求證:∠ADE=∠AED。19.(8分)如圖,點 D 在△ABC的邊BA 的延長線上,過邊 AC 的中點 F 的直線交. 的平分線于點E,交BC于點G。已知AE∥BC。(1)求證:△ABC是等腰三角形。(2)若AE=10,GC=2BG,求 BG的長。20.(8分)將兩把含有45°角的大小不同的三角尺按如圖所示的方式放置,點D在BC上,連結(jié)BE,AD,AD 的延長線交BE 于點F。求證:AF⊥BE。21.(8分)如圖,在△ABC中,AB=AC,D為AB 的中點,過點D作FE⊥BC于點E,交射線CA 于點F,過點A作AG⊥DF于點G。(1)求證:△DBE≌△DAG。(2)若∠C=45°,BE=2,求 CF 的長。22.(10分)典例再現(xiàn):(1)如圖1,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中間空白部分也是正方形。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課堂上,老師結(jié)合圖形,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積,證明了勾股定理。請證明:類比遷移:(2)現(xiàn)將圖1中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向內(nèi)翻折,得到圖2。若a=3,b=4,則空白部分的面積為 。方法運用:(3)小賢將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疊擺放成圖3的“帽子”形狀。若AH=3,BH=4,請求出“帽子”外圍輪廓(實線)的周長。(4)如圖4,分別以 Rt△ABC 的三條邊向外作三個正方形,連結(jié) EC,BG。若設(shè) S正方形BCIH=S ,則 S ,S ,S 之間的關(guān)系為 。23 (10分)如果一個三角形能被一條線段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那么稱這個三角形為“特異三角形”,稱這條線段為這個三角形的“特異線”。(1)如圖1,在Rt△ABC中,∠ACB=90°,CD=BD。求證:CD是 Rt△ABC的一條“特異線”。(2)如圖2,△ABC是一個等腰銳角三角形,AB=AC,且它是“特異三角形”,請求出∠A 的度數(shù)。24.(12分)綜合與實踐:某數(shù)學(xué)活動小組在探究三角形時,提出了如下數(shù)學(xué)問題:【問題情境】(1)如圖1,平面內(nèi)有三個點A,B,C,AB=6,AC=4,則 BC的最小值為 。【深入探究】(2)如圖2,在△BDC中,BD=7,CD=3,以BC為底邊構(gòu)造等腰三角形ABC(點A,D 在BC 同側(cè)),連結(jié)AD,以AD為腰向外構(gòu)造等腰三角形ADE,使AD=AE,∠DAE=∠BAC,線段 DE 的長度是否存在最小值 若存在,請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延伸拓展】(3)如圖3,在△ABC中,∠ABC=30°,AB=16,BC=12,以AC為邊向外作等邊三角形ACD,連結(jié)BD。不難發(fā)現(xiàn) BD 的長度是個定值,請求出 BD的長度。1. A 2. C 3. D 4. D 5. C 6. C 7. B 8. A 9. C 10. D11.6812. 13.2414.3 15. 16.60 17.略18.略 19.(1)略 (2)5 20.略21.(1)略 (2)622.(1)略 (2)13 (3)20 (23.(1)略(2)36°或24.(1)2 (2)存在。4 (3)2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