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一、基礎知識(共12分)1.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欺侮(wǔ) 眼眶(kuàng) 挑撥離間(jiàn)B.凋零(diāo) 追溯(sù) 分崩離析(bōng)C.斡旋(wò) 卑劣(liè) 不知所措(cuò)D.瞭望(liào) 馳騁(chěng) 紛至沓來(tà)2.下列語句中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拾級而上,威嚴的穹頂隨之愈升愈高,聳入藍天,最后仿佛獨踞蒼穹。B.融雪處裸露出大山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菱角與層次畢現,富有雕塑感。C.名人搶詞奪理,叫作雄辯;名人打扮得不修邊幅,叫作真有藝術家的氣質。D.地球上的記錄比文章所介紹的還要豐富得多,這里只是拉開了維幕的一角。3.下面語段中加點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春日的望江公園,花香鳥語,景色宜人。踏青的市民接踵而至,漫步林間小徑,享受美好春光。孩童舉著風車追蝶,你追我趕,歡笑連連;老人提著籠子遛鳥,袖手旁觀,怡然自樂。園外車輛川流不息,園內林木郁郁蔥蔥,別有一番意趣。A.花香鳥語 B.接踵而至 C.袖手旁觀 D.川流不息4.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成都多家博物館免費開放,邀請市民共同奔赴精彩紛呈的文化。B.成都公交行業年會聚焦“質量發展”為主題,集中展示了近年行業創新發展的成果。C.課桌上,擺放著一件珍貴的老師從北京帶回的禮物,它激勵我們追逐青春的夢想。D.成都舉辦的“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將推動更多技術成果走向廣闊的國際市場。二、文言文閱讀(共12分)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12分)甲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乙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志怪者也 志:記載B.其視下也 視:顯示C.駢死于槽櫪之間 駢:并列D.執策而臨之 臨:面對(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鵬之徙于南冥也 我知之濠上也B.去以六月息者也 卷石底以出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D.其真無馬耶 其中往來種作(3)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無誤的一項是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A.這是馬啊,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不能表現在外面。B.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不能被外人看見。C.這是馬啊,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不能被外人看見。D.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不能表現在外面。(4)下列寫法,兩文兼具的一項是 A.借物抒懷B.想象奇特C.引用古籍D.對比說理三、默寫(共6分)6.默寫古詩文中的名篇名句。(1)補寫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① ,講信修睦。(《禮記 大道之行也》)②蒹葭蒼蒼, 。(《詩經 蒹葭》)③ ,漏斷人初靜。(蘇軾《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2)請在李白《送友人》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任選一首,先寫出題目,再默寫這首詩的首聯與頷聯。四、現代文閱讀(共10分)7.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說“闕” ①王勃吟“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李白誦“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蘇軾嘆“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些詩詞中的“闕”,究竟是何物呢? ②古代“闕”“缺”二字相通。闕從門,故闕是斷開的門。簡單來說,闕是圍墻缺口兩側的建筑,在門的兩旁,中間缺口是進出的道路。這便是“闋”名稱的由來。 ③有文字可考的“闕”,最早出現于《詩經》中,“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可見當時城門兩側已筑有闕。最初,闕大約是一種防御建筑,高高的臺基上有樓屋,守衛者站在其上,瞭望四方。后因闕立于宮門旁,高大醒目,又成為天子頒布政令的地方。這樣,闕便成了國家和天子的象征。 ④漢代時,闕被廣泛建于宮、廟、祠、墓及學校、井泉前,以襯托和美化主體建筑,加強建筑群的莊重感。闕因此成為漢代建筑的代表,又稱“漢闕”,歷史上也留下“秦宮漢闕”這一習語。 ⑤據統計,目前全國保存較完好的闕僅29處,其中川渝兩地最為集中,共計19座。四川渠縣馮煥闕、綿陽平陽府君闕等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⑥我國現存的闕以石塊壘砌,是集建筑、雕刻、繪畫、書法為一體的民族藝術,其價值難以估量。 ⑦闕的造型猶如一座古典式樓房,從上到下可分為闕頂、闕身、臺基三部分。“闕頂”即屋頂,用石材雕刻出瓦當、椽子等形狀,既有遮雨功能,又具裝飾性。闕身相當于房屋,由多層石材堆砌,并雕刻出斗拱、欄桿及人物等圖像。“臺基”的作用是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并將建筑物升高,形成一個較為莊嚴、尊貴的心理空間。整體造型均衡、對稱,氣勢雄渾,堪稱古代建筑珍品。 ⑧闕上刻畫的內容,以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宴飲舞樂等活動為主題,是珍貴的藝術、歷史資料。如雅安高頤闕上的《師曠鼓琴》圖像,便是記載戰國時期音樂家師曠故事的唯一珍跡。畫面上,師曠凝神彈琴,晉平公掩面而泣,生動感人。師曠所奏之琴,為“魚頭琴”,形狀像一條魚。魚頭琴的記載,僅見于文獻,已無存品,圖像自然更為珍貴。 ⑨闕的書法比重偏小,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綿陽楊氏闕,字跡端正開朗;渠縣馮煥闕,筆畫點頓出挑。其榜題文字,真切傳摹了當時書家的創制,是我國書法藝術重要標本之一。 ⑩今天,徜徉“漢家陵闕”,仰望“天上宮闕”,我們仍能清楚感受到古代文明的莊嚴與輝煌。(摘編自《漢闕考》等)(1)除“闕的特點及價值”外,文章還介紹了哪幾方面內容?請分條概括。(2)文章第⑥——⑨段采用總分結構,其分寫部分順序能否調換?請作出判斷并簡要分析。(3)文章開頭和結尾都提到關于闕的詩句,試分析其作用。五、作文(共60分)8.(60分)作文。 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留存著天府文化記憶;熊貓基地、天府綠道、東門市井……彰顯著蓬勃都市活力。漫游成都,尋古訪今,可以開闊視野,豐富見聞,滋養心靈。 請選擇你熟悉的成都某地,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一篇游記,記述你的游覽經歷;也可以寫一篇說明文,對這個地方進行介紹。 要求:①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②書寫工整;③不得抄襲、套作;④不能出現考生姓名和所在學校名稱。六、詩歌鑒賞(共4分)9.(4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贈少年溫庭筠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風葉下洞庭波。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1)詩人在怎樣的情境下與少年相逢而又相別?請結合全詩概括作答。(2)詩歌尾句“月照高樓”是景語,也是情語。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七、文言文閱讀(共12分)10.(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游天平山記高啟 九月九日,積霖既霽。予與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遂相與詣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則舍舟就輿①,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見,作泠泠琴筑聲。予欣然停輿聽,久之而去。山多怪石,不可名狀。復有泉出亂石間,舉瓢酌嘗,味極甘冷。泉上有亭,草木秀潤,可蔭可息。過此,則峰回磴②盤,委曲而上,至于龍門。至此,蓋始及山之半矣。 乃復離朋散伍,競逐幽勝。予居前,益上,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憊矣。顧后者不予繼,乃獨窮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則見山之云浮浮,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然后知山之不負于茲游也。既而欲下,失其故路,遂困于荒茅叢筱之間。時日欲暮,予心恐,俯下疾呼,在樵者聞之,遂相導以出。至白云亭,復與同游者會。眾莫不尤③予好奇之過,而予亦笑其愜怯,不能得茲山之絕勝也。 于是采菊泛酒,予起,言于眾曰:“今天下板蕩④,我與諸君得安于田里,撫佳節之來臨,登名山以眺望,豈易得哉?然恐盛衰之不常也,請書之于石,明年將復來,使得有所考焉。”眾曰:“諾!”遂書以為記。(選自《高青丘集》,有刪改)【注釋】①輿:竹兜,抬人登山的用具。②磴:石階。③尤:指責。④板蕩:時局動蕩。(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積霖既霽 霽:(雨)停B.可蔭可息 蔭:遮蓋C.競逐幽勝 勝:優美的(景色)D.書以為記 書:書信(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予與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遂相與詣天平山而游焉。②顧后者不予繼,乃獨窮山之高而止焉。(3)在作者的“天平山之游”中,除了美景奇觀,還有哪些原因促使他“書以為記”?請結合全文分析作答。八、名著及現代文閱讀(共22分)(一)名著閱讀11.(2分)學習傳統名篇時,同學們對文中包含的儒、道思想很感興趣。請參考《經典常談》目錄,結合你的體會,將下面的“閱讀建議”補充完整。《經典常談》中的儒、道思想目錄(部分) 閱讀建議“春秋三傳”第六“四書”第七《戰國策》第八《史記》《漢書》第九 諸子第十辭賦第十一詩第十二文第十三 第一,可先閱讀① ,對比儒、道異同,構建背景知識;第二,學習課文《<禮記>二則》《<莊子>二則》時,可結合② 和“文第十三”,進一步理解儒、道思想。12.(2分)下列兩處場景來自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請任擇一處,簡要說明場景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A.車站食堂B.烈士墓前(二)現代文閱讀13.(18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車夫林文詢 ①成都有很多車夫。 ②五十年前的車夫,在成都叫拉黃包車的。大都來自窮鄉,只知埋頭拉車,以求一日溫飽。兼之地位懸殊,無論身體、精神,與坐車者均是一低低在下,一高高在上,故絕談不上二者之間還會有什么交流。黃包車夫們只埋頭弓腰不住邁動光腳板,默默前行。 ③苦命人哪!好心的人望著他們都會這樣搖頭嘆息。沉默與苦命真如影之隨形。苦命人大抵默言少語,這仿佛一種人世定律。 ④但似乎又不完全是這樣。后來的三輪車夫,說來好多也命苦,卻并非沉默的一群。大約五十年代中后期,成都開始出現三輪車了,且很快風行一時。比起黃包車,三輪車自然神氣多了,雖仍系人力,卻不需人腳板貼在地面上跑,車夫坐在車鞍上;直了身子。 ⑤也不知是不是就因這人坐高了,與后面坐車人一般了,那精神也隨之高了起來。一路蹬車,一路隨意張望,流著汗,笑嘻嘻地。蹬著蹬著,車夫們漸漸覺得這差事滿不錯。關鍵是自在,想多掙,就早出晚歸多拉快跑,想休閑一下,就把車停在樹陰底下打瞌睡。 ⑥心理上一滿足,嘴巴上話就多。他一邊蹬車一邊跟你老朋友似地信口隨說。最歡迎你是外地客,他會跟你說蜀漢,道三國,賴湯圓如何好吃,武侯祠如何好看……言談間,仿佛是個教書先生。 ⑦本來么,他們也并非等閑之輩。其中不乏有見識有文墨的人,闖蕩過四方。他們不像早先的黃包車夫那樣終日愁眉苦臉,可能與多少有些文化不無關系。看來,這知識文化于人生還真有點作用,它既可以使人沉重如羅丹所塑之思想者,也可以使人舒展如成都的三輪車夫。 ⑧八十年代后期,成都出租車業興旺起來,三輪車漸漸少了,車夫也大都換成進城打工的年輕農民。但你若要把他們歸入車夫系列,他們肯定會不依不饒,認為你在侮辱他。成都的出租車司機可俏著哩,好多女娃子就想嫁個開車的丈夫,由此你便看出,成都這新一種車夫,地位有多高。 ⑨廣州是出租車王國,那兒的司機一律板著臉,不吭不聲無表情。北京的呢,滿口天下風云,令你佩服。成都的司機呢?他們一路上也不停地說話,但不是跟乘客寒暄,而是對著對講機跟他的師兄師妹們聊個沒完:張哥哇,你中午咋個不到老媽火鍋來哩?李師姐,等到我喲……有時,說笑夠了,_____ ⑩總之,他有他的天地。你跟他的關系,只是你坐他的車,他載你一段路,如此而已。 但若是路上遇到哪兒出了事,他一定要趕過去。有人被撞著了,外地人病倒了,他會二話不說,把那人抱上車,一溜煙開到醫院或派出所去。倘若這時候他車上有乘客呢?那就得看你這個乘客的自覺性如何了。如果你賴著有點不情愿的表情,他會叉著腰把車門呼地拉開,賞你一頓痛快:你看人家傷得那個樣子,你還坐得穩呀? 嘿嘿,成都的這一代車夫,真有點叫人不好說,也說不清楚,神氣又神奇!(選自《成都人》,有刪改)(1)請結合全文內容補寫下面表格的空缺處。成都車夫群像譜車夫類別 生存處境 性格追求 作者態度黃包車夫 ① 沉默寡言,只求溫飽 ⑤從 到 三輪車夫 與乘客平起平坐,工作自在 ② 出租車司機 ③ ④ (2)作者敘寫人物時,穿插了精當的議論。請以第⑦段畫線句為例,聯系上下文,具體分析這句話的作用。(3)結合全文,為第⑨段末尾選擇一個更貼合本文的語句,并說明理由。A.他就不再開腔,一邊慢慢打著盤子,一邊聽師兄師妹們扯淡調笑,比聽音樂還安逸!B.他就不再開口,一邊慢慢地開著車,一邊聽師兄師妹們高談闊論,比聽音樂還愜意!(4)你建議語文老師將本文作為下面這個單元的拓展閱讀材料。請聯系單元目錄,結合本文,從兩個不同的角度闡述你的推薦理由。單元目錄 推薦理由1.阿長與《山海經》/魯迅2.老王/楊絳3.*臺階/李森祥4.賣油翁/歐陽修寫作抓住細節名著導讀《駱駝祥子》圈點與批注 九、語言運用(共12分)14.(12分)在八年級語文教材中,有多篇革命文化作品入選。請根據表格內容和題目要求,完成下列各題。(1)請根據上表內容,歸納“八年級教材所選革命文化作品”的四個特點。(每點不超過五個字)(2)結合上表,小組同學開展了如下專題探究,并完成了一篇發言稿。請將空缺處補充完整,注意語言的準確和連貫。革命文化作品與一般文學作品的差異 ①:前者旨在傳承革命精神,后者意在抒發個人情感。 人物塑造不同:前者形象塑造以“崇高性”為主導,如② ;后者偏重形象的多面性,如《駱駝祥子》中的祥子,善良卻又懦弱。 語言風格不同:③ ,后者追求表達的含蓄隱晦。 革命文化作品與一般文學作品如同文學長河的兩股支流:前者是④ ,后者是“人性深海中的探索”,二者共同構成豐富的文學世界。(3)班級布置國慶節板報,擬摘抄課文經典語句并附一句點評。請依據你的體會,將點評語補充完整。革命浩氣強國洪音 A.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最后一次講演》①跨步赴危何辭死, B.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你,母親延安換新衣。——《回延安》② ,喜看老區展新顏參考答案1.B2.A3.C4.D5.BCDA6.(1)①選賢與能②白露為霜③缺月掛疏桐(2)《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7.(1)①名稱由來(闋的含義)②發展演變(發展歷程,功能演變,起源、演變)③保存情況(分布情況)(2)不能。第⑦段介紹闕的造型特點,第⑧⑨段分別介紹闕上的繪畫和書法。這是從主要到次要(整體到局部)的邏輯順序。與第⑥段總括句順序照應。(3)①開頭列舉關于闕的詩句,引出說明對象:闕。②結尾再次提到有關闕的詩句,強調闕的價值。③首尾呼應,結構嚴謹。④引用詩句,使文章語言更典雅(有文采)。8.略9.(1)異鄉漂泊時相逢;月下酒后相別(高歌而別)。(2)以一種壯麗明朗的景色,烘托離別的背景(與“高歌而別”的情調吻合、以景結情、融情入景);抒發詩人的壯志豪情(表達對少年的美好祝愿)。10.(1)D(2)①我和朋友認為(因為)不能放棄登高的盟約,于是一起到天平山游玩。②回頭看后面的人跟不上我,于是(我)獨自走到山的最高處才停止。(3)①不畏艱險的登山歷程。獨自向上攀登,下山時經歷迷路的恐懼,都沒有使作者失去追求美的勇氣。②來之不易的登山機會。時局動蕩,對與好友同享山水佳節的機會充滿感念與珍惜。11.①諸子第十②“四書”第七12.A.污穢的廚房、沉重的勞作、工頭的欺壓等,展現了保爾童年和少年時期所處的底層生存環境。正是這種極端惡劣環境,塑造了他最初的反抗意識和堅韌精神。或:環境的骯臟、不公與剝削,讓保爾早早體會到社會的不平等,為他日后接受革命思想埋下伏筆。B.寧靜肅穆的自然環境與莊重的墓地氛圍結合,為保爾提供了一個反思生命意義的場所,表現了保爾思想的升華。13.(1)①與乘客地位懸殊(來自窮鄉、地位卑微),工作艱苦②開朗健談(舒展從容),心理滿足(對差事滿意)③與乘客平等相處(社會地位高),工作獨立(自由、自在)④樂于助人(熱心仗義),追求獨立(隨性自在、自得其樂)⑤從同情到欣賞(贊嘆)(2)這是對三輪車夫精神面貌的評價。或:這句議論強調了三輪車夫精神舒展的特點。作者將三輪車夫與“思想者”雕塑相提并論,幽默地點明了知識文化對人生的意義,表達對三輪車夫的尊敬與欣賞。照應前文,三輪車夫是有文化的人。(3)選A。理由:①A項“打著盤子”描摹出成都司機開車的細節,表現其隨性自在的性格特點。或:“扯淡調笑”表明司機之間交流的內容多是閑扯或玩笑,折射出他們對世俗日常生活的熱愛。②采用成都方言詞語,體現地方特色,與文章整體風格一致。(4)①題材:該文可以與本單元同寫“車夫”的課文《老王》與名著《駱駝祥子》,形成呼應與補充,豐富同學們的認識。②內容:本文通過描寫不同時代下成都車夫的變化,展現了“小人物”的生活變遷與精神風貌。與該單元內容“小人物故事”契合。14.(1)示例:①篇目數量多(編排于兩冊、上冊比重大);②體裁覆蓋廣(體裁類別多、散文占比高);③主題意蘊明(主題內涵豐);④時間跨度長(集中于戰時、抗戰篇目多)。(2)示例:①創作目的不同②《白楊禮贊》中的北方農民樸質、堅強③前者追求表達的簡單明了④革命激流中的吶喊(3)示例:①舍生取義豈顧生②重回故地情真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