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背古詩文60篇默寫每日一練第13練 必修下冊《答司馬諫議書》目 錄一、易錯字填空 1二、考點匯總 2三、針對強化 2四、真題速遞 6一、易錯字填空《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 ),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 )。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 )不宜( )( ),故今具道所以,( )君實或見恕也。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 )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 ),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邪說,難( )人,不為拒諫。至于怨( )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 )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 )( )然?盤庚之遷,( )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無由會( ),不任區區向往之至!二、考點匯總 考點分類 默寫名句 核心解析 寫作背景 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 表明與司馬光的私交關系,體現委婉措辭 核心論點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 以名實相符為論辯基礎(先立論后反駁) 駁斥侵官 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不為侵官 強調變法程序合法性(皇帝授權、朝議通過) 駁斥生事 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 申明變法本質是效法先王、革除弊政 駁斥征利 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反駁與民爭利指控,強調財政改革必要性 駁斥拒諫 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區分拒諫與批駁謬論的界限 變法決心 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則非某之所敢知 表達寧可蒙罵名也要堅持改革的立場 書信結語 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向往之至 保持禮節性結語(表面謙和,立場堅定)三、針對強化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答司馬諫議書》中,作者開宗明義,直接點明與司馬光在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的兩句是“ , ”。(2)《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駁斥保守派的主張,論證立足點是“ , ”。(3)《答司馬諫議書》中,“ , ”可以說是王安石的行事準則,也是歷史上一切改革家剛毅精神的一種概括。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以“ , ”兩句說明變法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國家百姓,駁斥“生事”之說。(2)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中“ , ”兩句對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強大的社會政治勢力進行了分析,指出了“怨誹”的來歷。(3)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用“ , ”兩句表明確認自己做的是對的,就沒有任何退縮后悔的必要。3.《答司馬諫議書》: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認為自己與司馬光政見不一的原因是“ ”;而“ ”則表達了王安石對司馬光的敬慕之情。(2)在《答司馬諫議書》中,“ , ”兩句,從興利除弊的角度,闡述了新法的目的。(3)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br/>(4)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拒諫”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 。”(5)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寫道,盤庚遷都之時,雖然“ ”,且“ ”,但他并不因為有人抱怨、反對就改變自己的計劃。(6)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借助典故說明自己堅持變法、義無反顧的兩句話是:“ , ?!?br/>4.名句默寫。(1)《諫太宗十思疏》中開頭“ ’ ; , ”運用兩個形象生動的比喻來推理,引出正題,淺顯易懂。(2)《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勸誡皇帝要不驕不躁,恪守職分,虛懷若谷,從諫如流的句子是:“ , ?!?br/>(3)《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概括歷代君王能創業不能守業的普遍規律的句子是:“ , ?!?br/>(4)《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 。”(5)《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拒諫”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 ?!?br/>(6)《答司馬諫議書》中作者舉了盤庚遷都的歷史事例,面對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盤庚是如何做的: , ,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諫太宗十思疏》開篇以“固本”“浚源”為喻,提出全文主旨: , 。(2)《諫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歷代帝王能有好的開始卻不能堅持到底的原因的句子是: , 。(3)《諫太宗十思疏》中“ ”一句強調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和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是一致的。(4)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 。(5)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6)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拒諫”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 。(7)《答司馬諫議書》中的“ , ”兩句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點明王安石與司馬光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8)在《答司馬諫議書》中,作者以“ , ”為論證的立足點,分別對保守派謬論進行駁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6.名句默寫。(1)《諫太宗十思疏》中概括歷代帝王能創業不能守業的普遍規律的句子是 , 。(2)王安石對司馬光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3)王安石以“ , ”為論證的立足點,分別對保守派謬論進行駁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7.完成默寫。(1)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十思中涉及驕傲自滿的一句是“ ”,涉及堵塞蒙蔽的一句是“ ”。(2)《答司馬諫議書》中,“ , ”兩句,回應了司馬光在來信中關于“征利”的指責。(3)“孤舟”作為古典詩詞中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往往寄寓詩人漂泊孤獨之情,如“ , ”。8.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答司馬諫議書》中“ , ”直接點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2)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 , ”指出古代很多帝王守江山難的原因。(3)《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勸誡皇帝不能賞罰不公的句子“ , ”。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運用了“木”與“流”兩個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強的比喻,繼而引出了自己所要表達的觀點:“ , ”。(2)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用“網開一面”的典故告誡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過度狩獵的一句是“ ”。(3)《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諫太宗十思疏》中運用對比句“ , ”寫出了團結他人與輕視他人會造成不同的結果。(2)《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議唐太宗要始終謹慎行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的句子是“ , ”。(3)《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關系比喻民心向背決定生死存亡的句子是“ , ”。(4)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自言與司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卻常有不同意見的句子是: , 。(5)《答司馬諫議書》中作者舉了盤庚遷都的歷史事例,面對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盤庚是如何做的:“ , ”。四、真題速遞1.(2025·新疆喀什·三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辯解說,自己從皇帝那里接受命令,“ , ”,不算侵犯官權。2.(2025·江西·模擬預測)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針對一些指責進行辯駁,表明推進改革變法的決心,其中“ , ”兩句是對“征利”的指責進行的辯駁。3.(2025·河南鄭州·三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答司馬諫議書》中,“ , ”兩句既是對盤庚行事準則的概括,也是對包括王安石在內的許多改革家認為正確就義無反顧地去做的果敢精神的概括。4.(2025·山東·模擬預測)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在《答司馬諫議書》中“ , ”兩句體現了王安石在變法時的堅定決心和果敢精神,也是歷史上許多改革家所共有的品質。5.(2025·江蘇·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借盤庚遷都的史實表達自己的變法決心,其中“ , ”兩句體現了他的行事準則和決不后悔的改革之志。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統編版高中語文必背古詩文60篇默寫每日一練第13練 必修下冊《答司馬諫議書》目 錄一、易錯字填空 1二、考點匯總 2三、針對強化 2四、真題速遞 7一、易錯字填空《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 ),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 )。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 )不宜( )( ),故今具道所以,( )君實或見恕也。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 )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 ),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邪說,難( )人,不為拒諫。至于怨( )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 )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 )( )然?盤庚之遷,( )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無由會( ),不任區區向往之至!【答案】聒 辨 覆 鹵莽 冀 謗 弊 辟 壬 誹 恤 寡 洶洶 胥 晤二、考點匯總 考點分類 默寫名句 核心解析 寫作背景 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 表明與司馬光的私交關系,體現委婉措辭 核心論點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 以名實相符為論辯基礎(先立論后反駁) 駁斥侵官 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不為侵官 強調變法程序合法性(皇帝授權、朝議通過) 駁斥生事 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 申明變法本質是效法先王、革除弊政 駁斥征利 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反駁與民爭利指控,強調財政改革必要性 駁斥拒諫 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區分拒諫與批駁謬論的界限 變法決心 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則非某之所敢知 表達寧可蒙罵名也要堅持改革的立場 書信結語 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向往之至 保持禮節性結語(表面謙和,立場堅定)三、針對強化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答司馬諫議書》中,作者開宗明義,直接點明與司馬光在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的兩句是“ , ”。(2)《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駁斥保守派的主張,論證立足點是“ , ”。(3)《答司馬諫議書》中,“ , ”可以說是王安石的行事準則,也是歷史上一切改革家剛毅精神的一種概括。【答案】 而議事每不合 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名實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度義而后動 是而不見可悔故也【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合、明、悔。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以“ , ”兩句說明變法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國家百姓,駁斥“生事”之說。(2)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中“ , ”兩句對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強大的社會政治勢力進行了分析,指出了“怨誹”的來歷。(3)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用“ , ”兩句表明確認自己做的是對的,就沒有任何退縮后悔的必要。【答案】 舉先王之政 以興利除弊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 度義而后動 是而不見可悔故也【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弊、茍、恤”等,要理解字義去記憶。3.《答司馬諫議書》: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認為自己與司馬光政見不一的原因是“ ”;而“ ”則表達了王安石對司馬光的敬慕之情。(2)在《答司馬諫議書》中,“ , ”兩句,從興利除弊的角度,闡述了新法的目的。(3)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br/>(4)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拒諫”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 。”(5)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寫道,盤庚遷都之時,雖然“ ”,且“ ”,但他并不因為有人抱怨、反對就改變自己的計劃。(6)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借助典故說明自己堅持變法、義無反顧的兩句話是:“ , 。”【答案】 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不任區區向往之至 舉先王之政 以興利除弊 為天下理財 不為征利 辟邪說 難壬人 不為拒諫 胥怨者民也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度義而后動 是而不見可悔故也【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寫時需要注意以下字詞書寫:操、弊、征利、辟、壬、拒諫、胥、義、悔。4.名句默寫。(1)《諫太宗十思疏》中開頭“ ’ ; , ”運用兩個形象生動的比喻來推理,引出正題,淺顯易懂。(2)《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勸誡皇帝要不驕不躁,恪守職分,虛懷若谷,從諫如流的句子是:“ , ?!?br/>(3)《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概括歷代君王能創業不能守業的普遍規律的句子是:“ , ?!?br/>(4)《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 ?!?br/>(5)《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拒諫”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 ?!?br/>(6)《答司馬諫議書》中作者舉了盤庚遷都的歷史事例,面對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盤庚是如何做的: , , 。【答案】 臣聞求木之長者 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遠者 必浚其泉源 念高危 則思謙沖而自牧 懼滿溢 則思江海下百川 有善始者實繁 能克終者蓋寡 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 不為生事 辟邪說 難壬人不為拒諫 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度義而后動 是而不見可悔故也【詳解】本題主要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寫分為兩大類,一是給出語境的理解性默寫,二是給出上句寫下句的直接默寫。此類試題解答時,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義分不開,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別字形。本題是情景默寫,作答時注意認真審題,選準所填語句,注意重點字的寫法。比如“浚、牧、善、繁、寡、弊、壬、庚、度”等字。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諫太宗十思疏》開篇以“固本”“浚源”為喻,提出全文主旨: , 。(2)《諫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歷代帝王能有好的開始卻不能堅持到底的原因的句子是: , 。(3)《諫太宗十思疏》中“ ”一句強調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和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是一致的。(4)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 。(5)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6)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拒諫”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 。(7)《答司馬諫議書》中的“ , ”兩句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點明王安石與司馬光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8)在《答司馬諫議書》中,作者以“ , ”為論證的立足點,分別對保守派謬論進行駁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答案】 思國之安者 必積其德義 既得志 則縱情以傲物 載舟覆舟 舉先王之政 以興利除弊 不為生事 為天下理財 不為征利 辟邪說 難壬人 不為拒諫 而議事每不合 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名實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傲、載、覆、弊、辟、邪、壬、諫。6.名句默寫。(1)《諫太宗十思疏》中概括歷代帝王能創業不能守業的普遍規律的句子是 , 。(2)王安石對司馬光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3)王安石以“ , ”為論證的立足點,分別對保守派謬論進行駁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答案】 (1)有善始者實繁 能克終者蓋寡 (2)為天下理財 不為征利 (3)名實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文的背誦、理解、默寫能力??疾榉种苯有阅瑢懞屠斫庑阅瑢憙煞N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本題屬于理解性默寫。寫錯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題默寫時需注意以下字詞書寫:善,繁,寡,名,明,征,矣。7.完成默寫。(1)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十思中涉及驕傲自滿的一句是“ ”,涉及堵塞蒙蔽的一句是“ ”。(2)《答司馬諫議書》中,“ , ”兩句,回應了司馬光在來信中關于“征利”的指責。(3)“孤舟”作為古典詩詞中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往往寄寓詩人漂泊孤獨之情,如“ , ”。【答案】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為天下理財 不為征利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有:“懼”“溢”“壅”“蔽”“蓑”“笠”。8.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答司馬諫議書》中“ , ”直接點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2)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 , ”指出古代很多帝王守江山難的原因。(3)《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勸誡皇帝不能賞罰不公的句子“ , ”。【答案】 而議事每不合 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既得志 則縱情以傲物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詞的書寫:“既”“謬”“濫刑”。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運用了“木”與“流”兩個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強的比喻,繼而引出了自己所要表達的觀點:“ , ”。(2)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用“網開一面”的典故告誡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過度狩獵的一句是“ ”。(3)《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 , , ”。【答案】 思國之安者 必積其德義 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 舉先王之政 以興利除弊 不為生事【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寫易錯的字詞有:積、驅、政、弊。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諫太宗十思疏》中運用對比句“ , ”寫出了團結他人與輕視他人會造成不同的結果。(2)《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議唐太宗要始終謹慎行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的句子是“ , ”。(3)《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關系比喻民心向背決定生死存亡的句子是“ , ”。(4)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自言與司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卻常有不同意見的句子是: , 。(5)《答司馬諫議書》中作者舉了盤庚遷都的歷史事例,面對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盤庚是如何做的:“ , ”。【答案】 竭誠則胡越為一體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載舟覆舟 所宜深慎 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 而議事每不合 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度義而后動【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有:“竭”“傲”“怠”“壅”“覆”“庚”。四、真題速遞1.(2025·新疆喀什·三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辯解說,自己從皇帝那里接受命令,“ , ”,不算侵犯官權。【答案】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以授之于有司2.(2025·江西·模擬預測)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針對一些指責進行辯駁,表明推進改革變法的決心,其中“ , ”兩句是對“征利”的指責進行的辯駁。【答案】為天下理財 不為征利3.(2025·河南鄭州·三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答司馬諫議書》中,“ , ”兩句既是對盤庚行事準則的概括,也是對包括王安石在內的許多改革家認為正確就義無反顧地去做的果敢精神的概括。【答案】度義而后動 是而不見可悔故也4.(2025·山東·模擬預測)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在《答司馬諫議書》中“ , ”兩句體現了王安石在變法時的堅定決心和果敢精神,也是歷史上許多改革家所共有的品質。【答案】度義而后動 是而不見可悔故也5.(2025·江蘇·一模)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借盤庚遷都的史實表達自己的變法決心,其中“ , ”兩句體現了他的行事準則和決不后悔的改革之志。【答案】度義而后動 是而不見可悔故也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6年高考語文-古詩文名篇名句默寫第13練必修下冊《答司馬諫議書》理解性默寫(原卷版).docx 2026年高考語文-古詩文名篇名句默寫第13練必修下冊《答司馬諫議書》理解性默寫(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