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6新高考語文二輪專題練--專題七 作文(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6新高考語文二輪專題練--專題七 作文(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6新高考語文二輪專題練
第四部分 寫作
專題七 作文
五年高考
題組一 新高考一、二卷(Ⅰ、Ⅱ卷)
1.(2025全國一)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他想要給孩子們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騰,開不了口。
——老舍《鼓書藝人》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艾青《我愛這土地》
我要以帶血的手和你們一一擁抱,
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穆旦《贊美》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025全國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昨夜閑潭夢落花”“我欲因之夢吳越”“鐵馬冰河入夢來”……夢往往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呈現我們的感受和期冀,為我們打開更浩瀚的天空。我們也常常向別人講述自己的夢,用文字記錄自己的夢,以行動實現自己的夢。
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將夢贈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2024新課標Ⅰ)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2023新課標Ⅰ)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2023新課標Ⅱ)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本試卷語言文字運用Ⅱ(見本書P377)提到的“安靜一下不被打擾”的想法,在當代青少年中也不鮮見。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中,有時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空間,放松,沉淀,成長。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2022新高考Ⅰ)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對于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扎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2022新高考Ⅱ)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微紀錄片,介紹一組在不同行業奮發有為的人物。他們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行業,也選擇了事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展示出開啟未來的力量。
有位科學家強調,實現北斗導航系統服務于各行各業,“需要新方法、新思維、新知識”。她致力于科技攻關,還從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有位攝影家認為,“真正屬于我們的東西,是民族的,血脈的,永不過時”。他選擇了從民族傳統中汲取養分,通過照片增強年輕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有位建筑家主張,要改變“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須賦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過幾代人仍然感覺美好”的建筑作品。
復興中學團委將組織以“選擇·創造·未來”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2021新高考Ⅰ)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題組二 全國甲、乙卷精選
1.(2024全國甲)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每個人都要學習與他人相處。有時,我們為避免沖突而不愿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坦誠交流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相遇。
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022全國乙)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北京:雙奧之城
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 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
比賽 成績 中國奧運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二;殘奧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一。均創歷史最好成績 中國冬奧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三,獎牌榜第十一;冬殘奧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一。均創歷史最好成績
群眾 體育 全民健身事業蓬勃發展 “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為現實
科技 亮點 世界跨度最大鋼結構場館“鳥巢”;場館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率達100% 智慧場館和智慧服務;“分鐘級”“百米級”精準氣象預報
交通 支持 全國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鐵路開通,助力奧運 京張智能高鐵冬奧列車開行;全國高鐵運營里程超4萬公里,居世界第一
國家 經濟 國內生產總值:31.4萬億元(2008年) 國內生產總值:114.4萬億元(2021年)
  雙奧之城,閃耀世界。兩次奧運會,都顯示了中國體育發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國綜合國力的跨越式發展,也見證了你從懵懂兒童向有為青年的跨越。親歷其中,你能感受到體育的榮耀和國家的強盛;未來前行,你將融入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卓越永無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請結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2021全國甲)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歷程。在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我們過的節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們唱的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讀的作品如《為人民服務》《沁園春·雪》《荷花淀》《紅巖》,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楊靖宇,我們學習的榜樣如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黃大年,等等,都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和激勵。我們心中有陽光,我們腳下有力量。我們的未來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
請結合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2021全國乙)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題組三 自主命題省市卷精選
1.(2025北京)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不透露所在區、學校及個人信息。(50分)
  (1)運動員在中長跑時會出現“極點”反應:呼吸艱難,四肢乏力。但通過調整節奏、激發斗志,越過極點后,身體會重獲活力,奔跑會進入新階段。這樣的現象被稱為“第二次呼吸”。其實,很多領域都存在類似現象。
  請以“由‘第二次呼吸’說開去”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2)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字在閃耀,如比賽記分牌、新年倒計時、車站電子時刻表、智能家電顯示屏等。數字閃耀之時,可能是激動的時刻,可能是收獲的見證,也可能是幸福的日常……
  請以“當數字閃耀時”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合理,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2.(2024北京)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不透露所在區、學校及個人信息。(50分)
  (1)幾千年來,古老的經典常讀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亙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時間的淬煉中,愈顯活力和價值。
請以“歷久彌新”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2)個人成長需要打開視野,人際交往需要打開心扉,科技創新需要打開思路……打開,發現新的自己;打開,帶來新的氣象。每一次“打開”,都有一段故事。
請以“打開”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合理,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3.(2024上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70分)
  生活中,人們常用認可度判別事物,區分高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認可度”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第四部分 寫作
專題七 作文
五年高考
題組一 新高考一、二卷(Ⅰ、Ⅱ卷)
1.(2025全國一)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他想要給孩子們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騰,開不了口。
——老舍《鼓書藝人》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艾青《我愛這土地》
我要以帶血的手和你們一一擁抱,
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穆旦《贊美》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本作文題主題“民族魂”圍繞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設計,由來自閱讀Ⅱ的材料和補充材料共同組成,體現了統編教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教學理念。
第一則材料來自本試卷閱讀Ⅱ文本一《鼓書藝人》(節選),這是老舍反映抗戰時期傳統藝人追求新生活的一部長篇小說。材料中的“他”即主人公方寶慶,面對受苦受難的孩子,方寶慶百感交集以致“開不了口”,既反映了他對孩子的疼惜,也展現了歷史洪流中一個普通人的堅韌與溫情。
第二則材料來自教材,艾青《我愛這土地》為統編教材九年級上冊詩歌單元的篇目。材料以“嘶啞的喉嚨”隱喻苦難中的吶喊與不屈,抒發出詩人飽受磨難也依然對這土地愛得真誠、愛得執著的情感。
第三則材料是穆旦詩作《贊美》中的名句,“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直接指向民族新生,意思非常清晰。值得注意的是“我”“你們”“帶血的手”:“我”“你們”都是民族群體的一部分;而“帶血的手”這一意象,寓指“起來”過程中的艱辛抗爭與不屈的精神。
本題在立意上并未設置門檻,民族苦難與民族復興、對祖國與人民的熱愛、普通人的堅守、民族脊梁等都在可寫范圍之內。考生可以從三則材料中找到感觸最深的點展開議論、記敘或抒情。需要注意的是,三則材料各有側重,也相互交織,對任何一則材料的深入理解,也一定要聯系其他材料的內涵。如材料一,雖然寫的是方寶慶無力開口的細節,但他面對孩子時所懷有的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與材料二詩人的歌唱的精神內核是一致的。另外,也可以思辨三則材料的內在關聯,回望歷史、繼往開來,對個體與集體、平凡與偉大、苦難與希望、歷史與未來等關系進行深度思考,表達對民族魂豐富意蘊的深刻感知。
推薦立意 (1)苦難中唱響民族贊歌;(2)嘶啞歌唱,奏響民族復興強音;(3)以赤誠之愛點燃民族希望之火;(4)個體微光鑄就民族輝煌未來;(5)平凡溫情,蘊蓄民族前行偉力。
2.(2025全國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昨夜閑潭夢落花”“我欲因之夢吳越”“鐵馬冰河入夢來”……夢往往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呈現我們的感受和期冀,為我們打開更浩瀚的天空。我們也常常向別人講述自己的夢,用文字記錄自己的夢,以行動實現自己的夢。
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將夢贈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寫作時需緊扣“夢”的精神象征與“贈予”的傳遞屬性,避免將“夢”作睡眠現象的狹義解讀。明確“夢”既是個人理想,也是文化精神載體,“贈予”則是跨越個體的夢的分享。可從個人成長、情感聯結、文化傳承等維度,以記敘文講述贈夢故事,或用議論文剖析贈夢意義,結合經典詩句與時代素材,展現贈夢如何激發奮斗力量、凝聚精神共識。語言需真摯生動,結構清晰,結尾升華至新時代青少年懷揣夢想、勇于擔當的精神,傳遞出積極向上的價值追求。
推薦立意 (1)夢的贈予傳遞心靈,夢的贈予打破孤獨,推動人們攜手追夢;(2)夢的分享促進文化傳承,凝聚民族精神,培育共同理想;(3)夢的贈予體現無私與愛,推動個體與社會成長;(4)夢是未來的鑰匙,贈予夢點亮更多希望;(5)青年將個人夢融入家國夢,展現使命精神。
3.(2024新課標Ⅰ)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本題材料簡潔明了,論題明確,論題的核心是:“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 ”“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說明了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在解答問題方面的高效性,這一點在寫作中應該予以肯定。而對于“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 ”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僅作簡單的“是”或“否”的回答,而要運用辯證思維,對“問題”進行深入聯想和思辨,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問題的“淺與深”,知識性的問題往往最容易借助互聯網和人工智能迅速得到答案,而更深層次的開放性問題、復雜性問題、涉及價值判斷的問題,卻很難直接通過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找到答案。再如問題的“得與失”,當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時,人類是否會變得習慣于讓機器代替思考 缺少了對知識的積累過程和對難題的探索過程,人類是否會逐漸喪失提問的能力
  寫作時,可以就某個論題加以充分論證,對某個現象進行深度揭示,甚至也可以從更為樂觀積極的角度去暢想未來科技的發展。一篇回應時代之問的議論文、一篇獨具感悟的記敘文、一篇情真意切的抒情文,都符合本題的寫作要求。
推薦立意 (1)保持問題意識,警惕思維怠惰;(2)理性看答案,清醒識問題;(3)問題越來越多,征程越走越遠;(4)永不止發問,永不熄火種;(5)問題不會變少,而你才是答案;(6)于善問中求思,于求思中致遠;(7)慎用人工智能,保持獨立思考。
4.(2023新課標Ⅰ)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材料可以分兩層:省略號前面的內容為第一層,講的是“好的故事”的價值和意義——幫助表達和溝通、觸動心靈、啟迪智慧、改變命運、展現民族形象。這些意義包含個人和國家兩個層面,相應的“故事”則包含個人小故事和關涉民族形象的大故事。省略號表示好故事的意義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材料中列舉的這些,考生可以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作進一步思考。如好故事可以豐富生活、豐盈精神;好故事可以是經驗教訓的濃縮,對實踐有指導價值;好故事可以引領社會風氣,凝聚社會共識;等等。 省略號后的“故事是有力量的”這句話為第二層,這句話是對前面意義的總結,是觀點句,寫作時要圍繞這個核心展開。既可以書寫日常生活中的微觀方面和個人感觸,也可以思考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展現民族形象等宏觀問題。
“以上材料”要求我們必須準確理解把握材料的核心話題和導向。“你”則要求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身份、結合時代背景和青年的實際,不作空談。“聯想”則是要圍繞材料核心,聯系相關、相似或相對的歷史、現實或生活經驗。“思考”則要求我們不能只是講述故事和故事的力量,還要思考什么樣的故事有力量,故事的力量是如何顯現的,以及作為新時代青年,如何講好自己的故事、民族的故事,充分發揮好的故事的作用,等等。
“選準角度”,說明材料包含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寫作時要明確自己的角度,不必面面俱到。“明確文體”,要求有明確的文體意識。同時文體的選擇靈活,可以寫議論文,探討怎么講故事才能讓故事更有力量;也可以寫記敘文,記敘自己或他人生活中的故事和感悟;還可以虛構,創設情境,講述故事帶給人的力量、帶給社會的能量或帶給時代的影響。
推薦立意 (1)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2)閱讀中國故事,助力民族振興;(3)用青春續寫中國好故事;(4)你的故事,就是中國好故事;(5)好故事,成就更好的自己;(6)故事口中傳,精神記心田。
5.(2023新課標Ⅱ)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本試卷語言文字運用Ⅱ(見本書P377)提到的“安靜一下不被打擾”的想法,在當代青少年中也不鮮見。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中,有時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空間,放松,沉淀,成長。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作文材料共有兩句話。第一句話指出當代青少年“安靜一下不被打擾”的想法比較常見,表明青少年需要安靜卻一直不得安靜,想要“不被打擾”卻一直在被打擾,青少年得不到安靜、渴望安靜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第二句話中,“自己的空間”,可以指物理意義上的空間,也可以指精神空間。“自己的”,是對空間的限定,是個人的、安靜的、不被打擾的空間。“放松,沉淀,成長”是希望擁有空間的目的。“放松”是獲得精神的寧靜和解放;“沉淀”是思考,是三省吾身,是知識的積累、智慧的積淀,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逐漸形成;“成長”是成為理想的自己,成就自己的理想,更是擔當家國大任。 整體來看,材料涉及四個關鍵詞:空間、放松、沉淀、成長。考生需明確“空間”與“放松”“沉淀”“成長”的關系。“空間”是“放松”“沉淀”“成長”的前提,沒有“自己的空間”,那么心靈的放松、學識的沉淀和人生的成長將較難實現。而擁有“安靜”的空間時先要“放松”下來,再內省“沉淀”,才能獲得“成長”。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考生寫作時結合材料,站在當代青少年立場,寫出對“自己的空間”與“放松”“沉淀”“成長”關系的思考。 寫作時,考生可以圍繞打造“自己的空間”立意行文,展示自己的成長故事;可以就想有“自己的空間”傾訴心聲,與父母師長對話;可以思考“自己的空間”的存在意義,比如通過自己的空間可以暫時得到放松,可以沉淀自己的情緒和想法,讓自己得以更好成長;還可以辯證思考,反思“自己的空間”的局限性,避免只是從自身角度、單一視角來認識和理解世界。
(1)“選準角度”說明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立意,寫作時需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站在“當代青少年”的立場,以“當代青少年”的眼光來審視,以“當代青少年”的思考啟發“當代青少年”的“學習、生活”。(2)“確定立意”,也就是說中心要“明確”,還要“正確”,可以創新,可以辯證,用發展的、辯證的、全面的觀點寫文章。(3)“明確文體”,要求學生要有明確的文體意識。
推薦立意 (1)擁有自己的空間,創造蝶變的神奇;(2)空間當留與,教育須引導;(3)外擾無益進步,內省有利成長;(4)擁有自我空間,放松沉淀成長;(5)喧中求靜,靜中求長;(6)自我空間誠可貴,不懼喧囂價更高。
6.(2022新高考Ⅰ)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對于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扎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材料共有六個句子,每兩句是一層。一、二句為第一層,具體介紹了“本手”“妙手”“俗手”的含義;三、四句為第二層,從正反兩面強調初學者要重視“本手”;五、六句為第三層,點出“本手”與“妙手”的深層含義——基礎與創造,并揭示“本手”“妙手”“俗手”之間的關系。 從整體來看,材料的核心意思是初學圍棋者,要想提高棋力,就要練好本手,這樣才可能出現妙手,避免俗手。三者之中,材料強調的是本手即基礎的重要性。材料意在讓學生闡釋本手、妙手和俗手之間的關系,具有哲理意味,考查的是學生的思辨能力。本手與妙手之間是條件關系:本手是妙手的基礎和條件,本手扎實,才可臻妙手之境,即基本功扎實、循本而創新是實現本手向妙手轉化的條件。同時,本手與俗手之間又存在對立轉化關系:本手不扎實,則可能出現俗手。 寫作時不能單獨從一個概念來談,必須三者結合,辨明其內在聯系。
由“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可知,此題要求學生從材料闡述的圍棋之道中獲得人生的啟迪和智慧,來解決人生或成長等方面存在的現實問題;寫作時要由此及彼,類比引申開去。寫作的核心是青年學生要成長或做事(具體的人生目標),就要處理好“打基礎與創造創新”的關系。
“選準角度”,暗示材料的啟示可以是多方面的,學生寫作時選擇一個角度來寫即可;“明確文體”,要求寫出的文章文體特點鮮明。
推薦立意 (1)用“本手”奠基人生;(2)“本手”過硬,方可“妙手”回春;(3)用好“本手”,避開“俗手”,致“妙手”境界;(4)栽培“本手”之根,養育“妙手”之樹;(5)以“本手”為基,創“妙手”之華;(6)固“本”立“妙”,“本”立“妙”生;(7)厚積薄發,“妙手”天成。
7.(2022新高考Ⅱ)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微紀錄片,介紹一組在不同行業奮發有為的人物。他們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行業,也選擇了事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展示出開啟未來的力量。
有位科學家強調,實現北斗導航系統服務于各行各業,“需要新方法、新思維、新知識”。她致力于科技攻關,還從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有位攝影家認為,“真正屬于我們的東西,是民族的,血脈的,永不過時”。他選擇了從民族傳統中汲取養分,通過照片增強年輕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有位建筑家主張,要改變“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須賦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過幾代人仍然感覺美好”的建筑作品。
復興中學團委將組織以“選擇·創造·未來”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材料第一段第一句話以共青團成立100周年為背景,以人物微紀錄片的形式創設情境。第二句話總括微紀錄片所介紹人物的特點——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行業,也選擇了事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展示出開啟未來的力量,對應作文主題三個關鍵詞——選擇、創造、未來。 材料第二段分別列舉了科學家、攝影家、建筑家的奮斗目標以及各自不同的做法。科學家致力于科技攻關和科普教育,攝影家致力于增強年輕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建筑家致力于建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建筑作品。雖然三者選擇的事業不同,研究創造方向不同,但都將個人的奮斗與祖國未來的發展、時代的要求聯系在一起,將個人理想和奮斗融入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
寫作時不僅要準確理解“選擇”“創造”“未來”三個關鍵詞的含義,還要注意不能顛倒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選擇”不僅是選擇職業和規劃人生,還要與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需要相結合,與“未來”(理想)相關聯。“創造”不僅是腳踏實地地做好常規的工作,更是面對問題和困難能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成績。“未來”就是理想、夢想,是人生選擇(規劃)的結果。
“以‘選擇·創造·未來’為主題”,要求寫作中必須圍繞“選擇”“創造”“未來”三個關鍵詞分析闡發,表達“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行業,也選擇了事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展示出開啟未來的力量”的主題。“復興中學團委”和“你”,明確了寫作主體是復興中學的一名學生,是新時代青年。“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強調寫作要有“你”,要有自我的認識與感悟。
推薦立意 (1)勇選擇,重創造,求未來;(2)選擇引導夢想,創造開啟未來;(3)勇于開拓,不憚創新,是通往未來的必由之路;(4)選擇當下,奮力創造,成就未來;(5)立足個人理想,承擔未來使命;(6)選擇以擔使命,創造而成未來;(7)精選勇創向未來,做新時代追夢人;(8)選擇正道,開創未來。
8.(2021新高考Ⅰ)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材料引用了毛澤東《體育之研究》中關于“體育之效”的論述。引文前兩句從身體耳目的變化揭示了“體育之效”,強調體育可以讓身體由弱變強;第三句旨在說明身體的強弱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生而強健的人濫用其強也會衰弱,體弱者勤加鍛煉也會變得強健;第四句得出結論,生來強健者不必沾沾自喜,生來體弱的人也不要悲觀,堅信“天之誘我以至于強”。 這四句話環環相扣,是對事物強弱之變的規律性認識,極具哲理思辨性和啟發性。“強”與“弱”是對立統一、可互相轉化的。通過“鍛煉”,“弱”可變“強”;而如果“濫用”“強”,“強”亦可變“弱”。除身體本身的強弱之變外,個人的成長、國家的發展等的變化,均可作如是觀。
題目中“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的提示,說明寫作時不能僅僅停留在“體育之效”上。材料中毛澤東有關“體育之效”的論述對我們的啟示是豐富的,多角度、多層面的,個人、集體、社會、國家均適用此理,文化、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也適用此理,因此立意的角度是多樣化的。立意時緊扣強弱關系及其轉化條件,可重點強調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可進行強弱關系的哲學思辨,也可論述“濫用其強”的后果。
推薦立意 (1)無論弱與強,鍛煉以恒常;(2)青年當自強,為國做棟梁;(3)追憶百年崢嶸,見證大國崛起;(4)不以強而自喜,不因弱而己悲;(5)強弱相對,辯證看待;(6)不恃強而凌弱,不因弱而自卑;(7)濫用其強必致弱,弱應發奮以自強;(8)敢于挑戰,我命由我不由天。
題組二 全國甲、乙卷精選
1.(2024全國甲)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每個人都要學習與他人相處。有時,我們為避免沖突而不愿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坦誠交流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相遇。
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作文提供的材料有三句話。第一句話,預設前提,點出青少年成長中要面對的現實問題。第二句話,指出青少年在與人相處中出現的問題,關鍵詞語是“避免沖突”“不愿表達”,引導考生思考長期為避免沖突而不愿表達可能會導致問題的累積和誤解的加深。第三句話,指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關鍵詞語是“坦誠交流”和“真正的相遇”。“坦誠交流”是指敞開心扉、真誠地表達自己,并且愿意傾聽和理解對方的想法。“真正的相遇”強調的主要是心靈上的共鳴和相互的認可。
整體上看,材料的主題很明確,即“坦誠交流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相遇”。寫作時應思考“為避免沖突而不愿表達”的弊端與“坦誠交流”的意義,以及人際交往中的溝通方式和相處策略,還可由對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問題的思考,延伸到對國與國之間交流的問題的思考。
文體上,可以針對材料內容進行思辨,將其中的前提、問題(現象)、辦法(答案)作為立論的基礎,圍繞其中的關鍵詞語凝練觀點,寫出切合題意、思想深刻的議論文;也可以擇取一個現象、一個故事、一段經歷寫出有真情實感的記敘文。
推薦立意 (1)真正的相遇源于坦誠交流;(2)坦誠交流,共創和諧;(3)對話交流,共跨鴻溝;(4)坦誠交流,擁抱相遇;(5)直面沖突,勇于表達。
2.(2022全國乙)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北京:雙奧之城
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 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
比賽 成績 中國奧運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二;殘奧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一。均創歷史最好成績 中國冬奧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三,獎牌榜第十一;冬殘奧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一。均創歷史最好成績
群眾 體育 全民健身事業蓬勃發展 “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為現實
科技 亮點 世界跨度最大鋼結構場館“鳥巢”;場館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率達100% 智慧場館和智慧服務;“分鐘級”“百米級”精準氣象預報
交通 支持 全國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鐵路開通,助力奧運 京張智能高鐵冬奧列車開行;全國高鐵運營里程超4萬公里,居世界第一
國家 經濟 國內生產總值:31.4萬億元(2008年) 國內生產總值:114.4萬億元(2021年)
  雙奧之城,閃耀世界。兩次奧運會,都顯示了中國體育發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國綜合國力的跨越式發展,也見證了你從懵懂兒童向有為青年的跨越。親歷其中,你能感受到體育的榮耀和國家的強盛;未來前行,你將融入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卓越永無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請結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本題材料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以“北京:雙奧之城”這一社會熱點切入,以表格的形式從比賽成績、群眾體育、科技亮點、交通支持、國家經濟等角度直觀呈現了北京舉辦兩次奧運會的情況和影響。第二部分是文字材料,既概括了表格的內容,又引導學生思考自身身份,連續出現三個“你”,啟發學生回顧十四年來國家的跨越式發展歷史,見證國家諸項事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展望并融入民族復興的未來,勇擔重任,成為“強國有我”、不斷“再跨越”的生力軍。 寫作時應當明確“跨越,再跨越”不是簡單的重復關系,而是有其特定的內涵,應當與材料中的“卓越”聯系起來。第一個“跨越”是對此前的跨越,而第二個“跨越”則是在“卓越”基礎上的再次跨越。二者是不同層次的,立意時不能脫離“卓越”,而應當準確把握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深入思考。
“跨越,再跨越”,確定了寫作的主題,引導學生具體思考“有哪些跨越 ”“如何才能跨越 ”“怎樣才能將個人的跨越與國家時代的跨越緊密結合 ”等問題。
推薦立意 (1)我與祖國同“跨越”;(2)踔厲奮發,進無止境;(3)與國共成長,跨越再跨越;(4)跨越發展,卓爾不凡;(5)回望新時代,昂首再跨越;(6)奮斗再奮斗,跨越再跨越;(7)生于跨越不止的時代,成就跨越不止的青春。
3.(2021全國甲)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歷程。在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我們過的節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們唱的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讀的作品如《為人民服務》《沁園春·雪》《荷花淀》《紅巖》,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楊靖宇,我們學習的榜樣如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黃大年,等等,都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和激勵。我們心中有陽光,我們腳下有力量。我們的未來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
請結合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材料內容包括三層意思:首先交代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一背景,指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其次從我們過的節日、我們唱的歌曲、我們讀的作品、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我們學習的榜樣等角度具體陳述事例;最后總結并引出命題意向,“我們的未來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這一句是關鍵句,明確了寫作的主題,引導學生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融合在一起,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要緊扣材料內容,明確“可為”與“有為”的深刻內涵及關系。“可為”強調客觀環境和條件,“有為”強調主觀意識和作為。“可為”一方面指我們處于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另一方面也指我們具有大有可為的理想和才干。與此相照應,“有為”一方面指我們應當將“小我”融入“大我”,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應該大有作為;另一方面也指我們要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精神血脈,欣逢新時代,必將大有作為。
“可為與有為”的寫作主題的設定,要求寫作時明辨“可為”和“有為”的關系,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進而思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我們應當如何積極有為,如何完成新一代青年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精神血脈、肩負時代重任、續寫時代新篇的歷史使命。
推薦立意 (1)時代大可為,青年應作為;(2)行可為之事,做有為青年;(3)紅色文化讓“可為”更“有為”;(4)傳承革命文化,爭做“有為”新人;(5)可為更要有為,不負青春韶華;(6)在可為枝頭綻放有為之花;(7)處可為時代,做有為青年;(8)“可為”才“有為”,“有為”需“可為”;(9)肩負時代重任,續寫青年使命。
4.(2021全國乙)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材料先用一個總起句“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進行鋪墊,這為后文對揚雄的名言的理解限定了方向——實現理想。由此也提示我們須圍繞“實現理想”來寫。 接下來材料引用了漢代揚雄的一句話闡述了實現理想必須經過的環節:“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這其實是引導學生在追求理想時將“義”作為目標。“義”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既包括正義、道義,也包括國家大義。
寫作導引語“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限制了寫作主體,即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因此,我們必須思考:“理想”的內涵是什么 站在“當代青年”的立場,應該怎樣理解“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付諸行動”的內涵 “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進一步限定學生要結合自我發展來選材。這就要求學生從自身發展、時代精神出發,站在青年的角度來思考,寫出當代青年的個性風采。如果學生只寫自己對理想的認識和思考,或者只寫對材料中古人追求理想的理解,這些都不是最佳立意。
推薦立意 (1)修身正德,實現理想;(2)理想照耀中國夢;(3)正心而修身,理想在腳下;(4)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前行目標;(5)修身循義,理想在望;(6)加強自身修養,振奮時代精神;(7)懷揣理想,奔赴熱愛;(8)立義修身,助力民族復興。
題組三 自主命題省市卷精選
1.(2025北京)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不透露所在區、學校及個人信息。(50分)
  (1)運動員在中長跑時會出現“極點”反應:呼吸艱難,四肢乏力。但通過調整節奏、激發斗志,越過極點后,身體會重獲活力,奔跑會進入新階段。這樣的現象被稱為“第二次呼吸”。其實,很多領域都存在類似現象。
  請以“由‘第二次呼吸’說開去”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2)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字在閃耀,如比賽記分牌、新年倒計時、車站電子時刻表、智能家電顯示屏等。數字閃耀之時,可能是激動的時刻,可能是收獲的見證,也可能是幸福的日常……
  請以“當數字閃耀時”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合理,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審題指導
  (1)材料先對運動員在中長跑過程中出現的“第二次呼吸”的生理現象進行了解說,然后以“其實,很多領域都存在類似現象”一句,引導考生展開廣泛聯想,將體育運動中的這一現象遷移至其他領域,并深入思考這一現象蘊含的深刻寓意。
根據材料可知,“第二次呼吸”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出現“極點”反應,面臨極端困難的考驗;積極應對調整,激發精神斗志;跨越“極點”,進入新階段。
在個人成長、科技創新、社會發展以至強國復興中,也常會遇到“第二次呼吸”現象,我們要用理性的態度面對,更要認真思考、不斷探索跨越“極點”的策略方法,如靈活調整、科學引導,目標如一、堅定信念,提升實力、堅韌不拔,等等,如此,人生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發展才會躍升至更高階段。
寫作時,要由此及彼,縱橫拓展,理性分析,展現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
推薦立意 (1)從“是什么”的角度,剖析“第二次呼吸”背后是突破舒適區、克服惰性、激發潛能、重新適應的過程,體現了事物發展曲折性與前進性的統一;(2)從“為什么”的角度,闡述“第二次呼吸”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重要價值,如培養堅韌品格、推動社會創新、助力國家復興;(3)從“怎么做”的角度,探討實現“第二次呼吸”的有效方法,如堅定信念、合理規劃、勇于嘗試、團隊協作等。
審題指導 (2)題目的核心是“數字閃耀”,“閃耀”具有瞬間性,強調某個特定的、引人注目的時刻。寫作時需要聚焦這個“閃耀”的瞬間及其發生的特定背景、環境;“數字閃耀”這一短語組合強化了數字對事件和情感的特定作用,含有情感價值要求,寫作時應突出數字閃耀時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情感。而“當……時”,則引導我們捕捉、聚焦社會人生的特殊時刻,建立所要敘寫的內容與“數字閃耀”的緊密關系,以小引大,以點映面。
2.(2024北京)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不透露所在區、學校及個人信息。(50分)
  (1)幾千年來,古老的經典常讀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亙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時間的淬煉中,愈顯活力和價值。
請以“歷久彌新”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2)個人成長需要打開視野,人際交往需要打開心扉,科技創新需要打開思路……打開,發現新的自己;打開,帶來新的氣象。每一次“打開”,都有一段故事。
請以“打開”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合理,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審題指導
  (1)標題“歷久彌新”由“歷久”和“彌新”組合而成,意思是經歷長久的時間,反而顯得更加鮮活,更有活力。“歷久”強調時間沉淀與傳承,“彌新”強調與時俱進與創新。什么樣的事物能夠歷久彌新呢 題干給出了例子——“古老的經典”“杰出的思想”“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這些都是優秀文化,屬于有價值的東西。“在時間的淬煉中,愈顯活力和價值”強調它們在新時代展現出新的活力和新的價值。這引導我們思考:什么樣的事物能歷久彌新 為什么能歷久彌新 怎樣才能歷久彌新 ……無論從哪個角度進行立意,都需要體現所論述事物的“歷久”與“彌新”,思考如何保護好、傳承好這些“歷久”的經典、思想、精神,如何讓它們在新時代迸發新活力、展現新價值,也可聯系文化傳承與創新、文化自信等相關內容進行寫作。
推薦立意 (1)品讀經典,感受新知;(2)傳承中國精神,彰顯時代價值;(3)與時俱進,方能歷久彌新。
3.(2024上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70分)
  生活中,人們常用認可度判別事物,區分高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認可度”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認可度”即社會群體對一個人或事物的認同程度和接受程度。“人們常用認可度判別事物,區分高下”表明“認可度”可以用來輔助判定事物的優劣,而用于人身上則可判定一個人的價值。對“認可度”,我們要進行辯證思考,既看到其合理、積極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極的一面。
一方面,認可度是社會對個體或事物價值的普遍認同,它體現了社會共識和文化導向,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確能為個體的判斷提供一些參考,幫助人們做出更高效準確的選擇。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集體的智慧不可小覷。認可度高往往能激發信心,給我們情感支撐,更能維護持久意志品質。從這一角度出發,可思考:如何提高認可度 為什么要提高認可度 認可度對于個人、國家有何意義
另一方面,認可度也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甚至可能摻假。網絡上不乏請人刷出來的“瀏覽量”“點贊量”“好評量”等,“量”多不一定代表該事物的價值就高。歷史與經驗告訴我們,真理可能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當認可度成為人人不假思索就認可的唯一標準,群體的思考也在逐漸取代個體的獨立思考。多數人以強大的音量不斷壓制和同化著意見相左者,而那些少數人的看法則被忽視、被抹殺。因此,我們要對大眾的認可度進行審慎的判斷,對事物的價值進行理性的分析,不能隨波逐流,一味跟風或迎合他人。從這一角度出發,可思考過度依賴認可度來判別事物、區分高下的弊端,分析我們對待認可度的正確態度。
推薦立意 (1)理性看待認可度,摒棄人云亦云;(2)誰說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3)用好認可度這柄“雙刃劍”,為美好生活添彩;(4)善用認可度,明智做決斷;(5)警惕“認可度”背后的陷阱;(6)以實力贏得認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平市| 宜阳县| 获嘉县| 隆化县| 甘南县| 莫力| 射阳县| 嘉善县| 潜山县| 习水县| 甘谷县| 平顺县| 盐边县| 太保市| 阿瓦提县| 盘锦市| 甘谷县| 河南省| 广平县| 新龙县| 扬中市| 泾源县| 连云港市| 固原市| 永清县| 尤溪县| 吉首市| 波密县| 文安县| 淮安市| 克什克腾旗| 青阳县| 凌海市| 漠河县| 浮山县| 韶关市| 昌吉市| 阿拉善右旗| 玉溪市| 大化| 繁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