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題訓練----洪咨夔詩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漩口①洪咨夔②禿山束紆江,寸土無平田。麥登粟事起,竟歲相周旋。抉犁犖確③間,并驅從兩犍。兩犍力不齊,手胼后者鞭。日暮鞭更□,軛促肩領穿。歸來茅屋下,撫牛涕泗漣。一飽勿易得,奈此官租錢!【注】①漩口:地名,在四川。②洪咨夔:南宋詩人,素以才藝自負,為官耿直,屢次上書直陳弊政。③犖確:石多的樣子,或堅硬的樣子。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中用詞精準到位,如第一句的“束”,既能表現兩岸山峰之高聳,也點出了江面之窄。B.農民在麥收后又要投入到種粟之中,對他們而言時間非常寶貴,因此詩中缺字可能是“急”。C.經過一天的勞作,農民的肩膀和脖子都磨破了,可即使這樣也很難吃飽飯,更無力承擔官府租稅。D.同為農事詩,本詩側重表現農民的艱辛,飽含詩人深切的同情,與《芣苢》《插秧歌》主題不同。2.詩中是如何展現農民生活艱辛的?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題。眼兒媚·平沙芳草渡頭村洪咨夔平沙芳草渡頭村。綠遍去年痕。游絲下上,流鶯來往,無限銷魂。綺窗深靜人歸晚,金鴨水沈溫。海棠影下,子規聲里,立盡黃昏。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平沙”兩句借景點事,芳草重綠透露思婦和意中人的離別已是“去年”之事,表達委婉含蓄。B.“無限銷魂”承上啟下,其中“銷魂”是本詞的詞眼,“人歸晚”是其“銷魂”的主要原因。C.詞中“流鶯”和“草長鶯飛二月天”中的黃鶯一樣,都有烘托抒情主人公喜悅心情的作用。D.“綺窗”兩句寫主人公的住所環境,暗示她身份顯貴,表明她居于寧靜之所,無浮華之心。4.詞的結尾三句歷來為人稱道,請作簡要賞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題。鷓鴣天·為老人①壽洪咨夔天理從來屈有信②。東風到處物皆春。門前驄馬權奇種,臺上慈烏反哺心。花島屐,柳湖尊。好將長健傲長貧。諸孫認取翁翁意,插架詩書不負人。【注】①老人:這里指詞人的父親。②信:通“伸”。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人以“驄馬權奇”比喻智謀出眾,運用“慈烏反哺”的典故來比喻侍奉父母的孝心。B.下闋開頭用“花島”“柳湖”寫父親游玩地方的美好,用名詞“屐”“尊”表現父親的動作。C.這是一首詞人為父祝壽的作品,詞人直抒胸臆,語言質樸,表達了“長健”的美好祝愿。D.詞人認為正是因為家族中的孫輩能夠聽從長輩的教誨,刻苦讀書,才有家族世業之盛。6.上闋開頭兩句體現了怎樣的哲理?詞人在祝壽時又是如何勸慰父親的?7.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泥溪洪咨夔沙路緣江曲,斜陽塞轎明。晚花酣暈淺,平水笑窩輕。喜蔭時休駕,疑昏屢問程。誰家剛齊①餅,味過八珍烹。注:①齊,通劑,調也。調和味道謂之劑。1.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首聯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用一"塞"字,把斜陽的光芒寫得具體可感,溫暖明亮,用字新警峭拔。B.詩歌頷聯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傍晚的花朵像喝了酒而泛上紅暈;平靜的水面綻放笑容,生動形象展示了景色的優美。C.頸聯通過敘事、議論來抒發感情。因"喜陰"而"休駕",因"疑昏"而"問程",詩人表情神態也盡在其中。D.尾聯"味過八珍"看似無理,實則巧妙。因為它真切地揭示了饑腸轆轆的旅人在天色將晚時的獨特心理,讓詩歌富有生活氣息。2.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回答。8.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促織①二首洪咨夔其一一點光分草際螢,繰車②未了緯車③鳴。催科知要先期辦,風露饑腸織到明。其二水碧衫裙透骨鮮,飄搖機杼夜涼邊。隔林恐有人聞得,報縣來拘土產錢。注:①促織:蟋蟀的別名,其聲如急織。②繰車:抽繭出絲的工具。③緯車:紡車。1.下列對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第一首詩借促織起興,通過促織鳴叫聯想到挨凍受餓,連夜趕織的織女。B.第一首詩把繰車、緯車發出的聲響比作促織的鳴叫之聲,比喻生動形象C.第二首詩運用擬人的手法,前兩句對促織的描寫鮮明生動而又妙趣橫生。D.第二首詩通過“恐”字將促織內心想法和盤托出,直接展現了官吏的盤剝。2.兩首詩均借“促織”之題發揮,言在此而意在彼,請賞析它們在情感表達上的異同。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詩,完成小題。夜直①王安石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直玉堂②作洪咨夔禁門深鎖寂無嘩,濃墨淋漓兩相麻③。唱徹五更天未曉,一墀④月浸紫薇花。【注】①夜直,“直”通“值”,值夜班。此時宋神宗已決定實行新法,因此召王安石進京。②玉堂,翰林院的別稱。③兩相麻,在黃麻紙上為朝廷書寫拜任左右二丞相的詔書。麻,一種專用的公文紙,即黃麻紙。④墀(chí)皇宮內的臺階。9.下列對這兩首宋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詩處處緊扣著深夜來寫,卻又沒有一句直接說到夜已如何,而只寫夜深時的種種景象。B.“禁門深鎖寂無嘩”一句渲染了宮中肅靜的氛圍,同時也突出詩人在翰林院值班時翰林院的莊重。C.“春色惱人眠不得”一句中的“惱”字用得好,突出春色惱人,詩人心情惆悵而難入眠。D.兩首詩都是寫詩人晚上值班時的所見所想,王詩的語言意蘊深遠,而洪詩語言含蓄蘊藉。10.兩詩的尾句在情感內涵上有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參考答案1.答案: C解析: C“農民的肩膀和脖子都磨破了”錯,“軛促肩領穿”指的是牛軛套得緊,把牛的肩頸都磨破了。軛,駕車時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故選C。2.答案: ①自然環境。“禿山”兩句描繪了漩口惡劣的自然環境,暗示農業生產條件艱難,農民勞作不易。②勞動場景。“抉犁”四句刻畫了農民扶犁耕作的場景,體現勞動的繁重。③農民的情感流露。“歸來”兩句通過農民撫牛流淚,展現農民迫于生計對牛揮鞭的無奈。解析: ①自然環境。詩中描寫了農民勞作的環境,“禿山束紆江寸土無平田”,這里草木不生的山夾住了一線曲折的江水,土地連一寸平整的田地都沒有;而且“抉犁犖確間”,犖確,石多的樣子,或堅硬的樣子,地里還有很多堅硬的石頭,勞作的艱難可想而知。這些詩句描繪了漩口惡劣的自然環境,暗示農業生產條件艱難,農民勞作不易。②勞動場景。“抉犁犖確間,并驅從兩犍”,農民扶著犁,架著兩頭牛在滿是石頭的地里耕種;“兩犍力不齊,手胼后者鞭”,兩頭牛力量不同,一個走得快,一個走得慢,農人只好用長滿繭子的一只手拉那頭走得快的牛,又揚起鞭子抽打那頭落在后面的牛。總之,通過“扶型”“鞭”等動作刻畫了農民扶型耕作的場景,體現勞動的繁重。③農民的情感流露。“軛促肩領穿”寫牛軛套得緊,把牛的肩頸都磨破了,回到家里,“撫牛涕泗漣”,農人心疼地撫著牛流淚,表明農民迫于生計對牛揮鞭的無奈。3.答案: C解析: “都有烘托抒情主人公喜悅心情的作用”錯,文中的“流鶯”是樂景襯哀情,表現主人公因思念未歸之人的哀怨之情。4.答案: ①詞的結尾三句描寫了在海棠花影下,在杜鵑聲里,在黃昏暮色中,女子在等待丈夫歸來的畫面。②渲染出優美而又哀傷的氛圍,烘托出思婦的美好形象和對歸人的期盼之情。③“立盡”二字表明思婦在渡頭佇立之久,從早至晚,直至黃昏逝去,可見思婦期盼歸人的心情之切。解析:5.答案: D解析: 選項理解錯誤,下闋結尾兩句是說“家中的孫輩都聽從祖父的教誨,認真讀書不辜負期望”,但沒有說這是家族世業之盛的原因。6.答案: (1)上闋開頭兩句意為天道從來都是有曲有伸,春風所到之處,萬物都生機勃勃。這說明上天對世間一切都是公平公正的,只要有機會就能有美好的未來。(2)詞人先闡明哲理,再以家中子弟智謀出眾且孝順親長、身體康健比富貴重要、孫輩聽話學習來勸導父親珍惜眼前的生活。解析: 上闋開頭兩句是詞人對父親的勸導之語,“東風”指春風,一個“皆”字道出真理,指出上天對萬物都是公平的。“門前”兩句寫家中的情況,“驄馬權奇”指良馬卓異,此處比喻家中子弟智謀出眾,“慈烏反哺”則運用典故,寫家中子女對親長的孝養之心。下闋一、二句寫父親寄興山水,于“花島”“柳湖”游玩,“好將”則是詞人對父親的勸慰:心態平和地對待生活,長壽比富貴更重要。結尾兩句寫家中的孫輩都聽從祖父的話,認真學習,不負期望。這首祝壽詞語言通俗易懂,既闡述了哲理,又表達了對父親的勸慰。7.答案: 1.C; 2.①熱愛自然,輕松愉悅的心情:前兩聯通過蜿蜒的沙路、明亮的斜陽、柔美的晚花,和淺淺的漣漪的景象,表達了對自然的喜愛之情。②留戀景色又急于趕路的矛盾心情:第三聯描述詩人既擔心時間已晚急于趕路,又留戀樹陰不愿離去的矛盾心理。③對歸家生活的向往之情。日暮時分,飄來炊餅的香味,詩人感嘆,這神味道勝過于盤珍饈。④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解析: 1.議論的表達方式錯誤。2.略8.答案: 1.D; 2.相同點:兩首詩均從促織寫起,實則都意在表達對織女艱辛生活的同情,以及對盤剝的統治者的揭露和諷刺。不同點:①第一首詩直接描寫織女艱辛的生活,她們為了要在官吏催繳賦稅之前做好準備,不得不挨凍受餓,連夜地趕織,感慨織女生活之苦和累。②第二首詩通過對紡織女無論身在何地都無法躲避官府捐稅的描寫,尤其是即便促織的鳴叫都可能會招來官家的催租,刻畫了官吏敲詐盤剝百姓的丑惡嘴臉,比第一首諷刺意味更強。解析: 1.“直接展現”有誤,“恐”字借促織的擔憂側面展現了官吏對百姓的盤剝,極盡夸張,有力地諷刺了官吏的吸血本性。2.兩首詩的相同點是均借“促織”來引起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風露饑腸織到明”“水碧衫裙透骨鮮,飄搖機杼夜涼邊”兩首詩均寫到了紡織女忍饑挨餓的艱苦勞作,表現了對紡織女的同情。第一首詩中,“催科知要先期辦”,是賦稅馬上就要被催取,紡織女要提前準備,所以日夜兼作,表現了日夜勞作、夙興夜寐的艱苦。第二首詩中,“隔林恐有人聞得,報縣來拘土產錢”,紡織女在那里紡線織布,擔心隔著樹林會弄出聲音被被人聽到,被人報到縣里后,縣里的官吏會來催繳賦稅,表現了官府對老百姓的殘酷壓榨。由此可以總結概括出兩首詩的異同點。9.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C.“突出春色惱人,詩人心情惆悵而難入眠”錯誤。“春色惱人眠不得”一句中的“惱”字反義正用,突出春色撩人,詩人心情好而難以入眠。故選C。10.答案: 兩句詩都抒寫了詩人們因政治上得志而喜悅的心緒。王詩抒發的是得到宋神宗贊同、將要實現抱負的愉悅心情;洪詩抒發的是詔令完成后去欣賞景物時的青云得志、躊躇四顧的心理。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意思是:夜晚的春色美得令人難以入睡,只見花影隨著月亮的移動,悄悄地爬上了欄桿。“春色惱人眠不得”寫作者在戶外面對美好的春色,激動不已。這里“春色”既是實指美妙的景色,更是指歷史上難得的君臣際遇,確實是難得的“春色”;這里的“惱人”是撩人,由于時值新春,再加上恰逢神宗即位他有了一展宏圖的機會。故無數往事、感慨事、緊要事涌上心頭,所以才會興奮的“眠不得”。“唱徹五更天未曉,一墀月浸紫薇花”,正在詩人為完成杰作而心滿意足時,窗外傳來宮中衛士高聲報道已經五更的聲音。他傾聽著聲音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然后,伸了伸疲乏的腰肢,踱出門外呼吸那清新的空氣。只見月光如水,浸漬著滿階婆娑的紫薇花影。衛士報曉的唱聲,仰乎雷聲,把作者從重權在握的陶醉感中震醒,轉入了另一種精神狀態,思索自己的榮耀從何而來。月光與紫薇花構成一組有深層含義的意象。這句暗中用唐時紫薇省的典故,所以,紫薇花成了他本人的化身,而那君臨天下的明月,恰恰是皇帝的象征。用一“浸”字將兩者溝通,不僅點出自己的一切全承皇恩而有,而且暗示了自己與皇上已溶為一體,難解難分,名符其實的是皇上的代言人。從而與詩的前兩句相互呼應,將他那種青云得志,躊躇四顧的心理含蓄婉轉地表現出來。故兩句詩都抒寫了詩人們因政治上得志而喜悅的心緒。王詩抒發的是得到宋神宗贊同、將要實現抱負的愉悅心情;洪詩抒發的是詔令完成后去欣賞景物時的青云得志、躊躇四顧的心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