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題訓練----陳造詩歌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田家謠(節選)陳造倏涼驟暖繭易蛾,大婦絡絲①中婦織。中婦輟閑事鉛華,不比大婦能憂家。飯熟何曾趁時吃,辛苦僅得蠶事畢。小婦初嫁當少寬,令伴阿姑②頑過日。明年原得如今年,剩貯二麥③饒絲繞。小婦莫辭擔上肩,卻放大婦當姑前。[注]①絡絲:纏絲。②阿姑:丈夫的母親。③二麥:指大麥和小麥。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氣忽涼忽暖,蠶蛹就已破繭成蛾,蠶事就進入了抽繭制絲的階段。B.大婦忙得不能及時吃飯,中婦卻偷懶修飾打扮,這讓公公有些不滿。C.小婦剛剛過門,年齡尚小,不好讓她辛苦,只是讓她陪著婆婆嬉戲。D.這首民謠以公公的口吻敘述了兒媳應對蠶事的事情,讀來非常親切。2.這首民謠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請簡要概括。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歌,完成下面小題。都梁①六首(其一)(南宋)陳造淮汴朝宗地,孤埤只眼前。譙樓西日淡,戍鼓北風傳。破竹非無計,澆瓜亦自賢②。客愁渾幾許?撫劍倚吳天。【注】①都梁山位于今江蘇盱眙東南,南宋時宋金邊界線的淮河于附近流過。詩人陳造游經此處以“都梁”為題作五律六首。②“破竹非無計”句,出自《晉書·杜預傳》,杜預曾說“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后,皆迎刃而解。”“澆瓜亦自賢”句用秦朝故侯召平在漢初隱居種瓜典故。2.下列對這首詩的分析和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從騁望聯想落筆:淮河遠接汴水,汴水又流經汴梁,那是當時的朝宗之地,如今卻再不可見,可見的只有眼前“孤埤”,引發興亡之感。B.頷聯寫望中所見與所聞,邊塞望樓已被西下的日光涂上一抹淡淡的余暉,戍鼓聲聲更在北風中傳送到耳畔,描繪出淮水邊界蕭瑟荒涼的景象。C.頸聯轉寫金國,當日金國能勢如破竹,怎么會是不擅用計?金國連澆瓜農人也是賢能之人,這里用金國的善于用人與用計反襯南宋當局無能。D.尾聯寫詩人背倚江南大好河山撫摸手中寶劍,其意與辛棄疾詞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類似,激憤之語中透露赤子之情,令人動容。3.尾聯說“客愁渾幾許”,請結合全詩分析作者有哪些“愁”。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都梁六首(其二)陳造①天外纖云盡,山巔望眼遙。平淮②剪綠野,白塔界晴霄。客里風光異,吟邊物象驕。功名它日事,回首興蕭條。【注】①陳造:南宋詩人。本詩是詩人登都梁山所作都梁山位于安徽好東南。②淮:指淮河,淮河在南宋時為宋金邊界線,于都梁山附近流過。本詩頷聯中“剪”和“界”兩字用得巧妙,請簡要分析。5.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列小題。望夫石(唐)劉禹錫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時初望時。望夫山(宋)陳造亭亭碧山椒,依約凝黛立。何年蕩子婦,登此望行役。君行斷音信,妾恨無終極。堅誠不磨滅,化作山上石。煙悲復云慘,仿佛見精魄。野花徒自好,江月為誰白 亦知江南與江北,紅樓無處無傾國。妻身為石良不惜,君心為石那可得 【注】①詩人于永貞革新運動失敗后,政治上備受打擊和迫害,長流遠州,思念京國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詩即借詠望夫石寄托這種情懷。②山椒:山頂。③蕩子:外出不歸的男子。④行役:出門在外,這里指外出的男子。⑤紅樓:泛指華麗的樓房,多指富貴女子所居。⑥良:實在。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A.劉詩首句,“終日”含日復一日、時間久遠之意,可見“望”者一往情深;“夫”字形成句中反復辭格,意轉聲連,節奏舒徐,音韻悠揚。B.劉詩第三句,“幾千載”突出苦戀之執著;末句“初望”出乎意外,又盡情入妙;“只似”“初望”,有力地表現了相思之情的真摯與深切。C.陳詩起首四句,不僅寫出了眼前望夫石的外形,同時又將當年望夫女子的容貌與心情灌注入石像中,從而起到了既寫人又寫石的作用。D.陳詩中,望夫女子自問自答,訴說自己的丈夫外出,音信斷絕,自己抱恨無極,精誠不滅,而化成石頭,接著又轉入寫景,渲染氣氛。E.劉詩為七言絕句,全詩緊扣題目,通篇在“望”字上做文章;陳詩為古樂府詩,通過細致的外形描寫與問答,深入揭示女子的苦痛心情。2.兩首詩在表現望夫女子的不幸時,運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 試簡要說明。參考答案1.答案: 1.B; 2.①歌頌了田家的勞動生活。②贊美了純樸和美的家風。③為田家豐收高興,祝愿田家年年豐收。解析: “偷懶”錯誤,原文是“輟閑”。2.答案: C解析: C.“頸聯轉寫金國,當日金國能勢如破竹,怎么會是不擅用計?金國連澆瓜農人也是賢能之人,這里用金國的善于用人與用計反襯南宋當局無能”分析錯誤。“破竹非無計”用典意在表明當時的南宋朝廷擊敗金人入犯并不是無計可施,言外含有指責南宋朝廷茍且偷安之意。這是就南宋當時的局勢生發的議論之語。“澆瓜亦自賢”緊承上句,用秦朝遺民漢初隱居的典故,在這里猶如說那些不肯與南宋小朝廷合作共事的隱者,疾惡如仇,也自當視為賢士。故選:C。3.答案: (1)山河破碎,恢復無期之愁。首聯從汴梁到眼前,一虛一實,興亡之感頓生;頷聯寫盡邊疆的荒涼,愁緒更增。(2)當局無能,憤懣無奈之愁。頸聯用典,指出擊敗金人入犯并非無計可施,而南宋朝廷卻屈辱茍安,愁上加愁。(3)有志難伸,壯志難酬之愁。尾聯寫作者空懷一腔報國之志,卻只能撫劍倚吳天,憂憤難平。(4)出門在外,漂泊羈旅之愁。詩人游經都梁寫下組詩,這首尾聯一“客”字透露漂泊之愁。解析: 尾聯“客愁渾幾許?撫劍倚吳天”寫詩人背倚江南大好河山撫摸手中寶劍,其意與辛棄疾詞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類似,激憤之語中透露赤子之情,令人動容。結合頷聯“譙樓西日淡,戍鼓北風傳”分析可知,傍晚詩人面對蕭瑟荒涼的邊關,心憂時局,心生日暮邊關之愁。“客愁”的“客”字點明詩人此時羈旅他鄉,“客愁”抒寫了詩人仕宦羈旅之愁。“撫劍倚吳天”傳達出詩人報國無門,志不得伸的憂憤之情。4.答案: ①“剪”指“剪開”,運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平緩的淮河剪開了綠色的田野流淌而去的景象。②“界”指“界限”,這里為“分開”之意,高高聳立的白塔插入云端好像晴空的分界。③“剪”和“界”兩個動詞,既體現了景象的開闊壯偉,又暗指統一的江山被強分為二,山河破碎的現狀。解析: 煉字題,一般先指出藝術手法,再分析它在詩中的意思,最后分析它的表達效果。比如,”剪”本是人的動作,這里指淮河把”綠野”剪開,用了擬人的手法,非常形象生動。此外,詩下的注釋也不能忽視,注釋中提到淮河成了宋金的邊界線,所以淮河所剪開的不只是”綠野”,還有江山。因此”剪”又有國土強分為二,山河破碎之意。5.答案: 1.AD; 2.①劉詩側重正面描寫,寫因丈夫出外未歸,女子之癡心與痛苦的等待,突出表現其對愛情的忠貞與執著。②陳詩運用對比手法,寫女子望穿秋水,化成石頭;而她所等的人卻被其他女子勾住了魂,變了心,忘記了家中妻子。鮮明的對比,揭示出社會的不合理現象,表達了對封建制度的控訴,深化悲劇主題。解析: A項,“反復辭格”錯,應是頂針辭格;D項,“望夫女子自問自答”錯,應是詩人見山而浮想聯翩,因而發出“這是什么時代的人,因丈夫外出不歸而癡情化石的呢?”的疑問,之后才借望夫女子的口吻回答提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