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詩歌閱讀賞練----姜夔詩歌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次石湖①書扇韻姜夔②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注】①石湖:南宋詩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浪跡江湖,終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姜夔曾去拜見范成大,這首詩約作于此時。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此詩寫詩人“往石湖”“到石湖”“在石湖”“贊石湖”。全詩惜墨如金,并傳達出畫筆難于表現的情韻。B.“橋西一曲水通村”自近漸遠描繪出江南水鄉特有的景色,湖上煙波浩渺,湖岸林蔭繁茂,美不勝收。C.“岸閣浮萍綠有痕”寫出了岸邊的樓閣亭榭,水中的浮萍,還有那推不開的滿眼滿懷的綠。D.三四兩句,寫景實即寫人,贊譽石湖美景,也贊揚了主人非同一般的品格和情趣。有人說,詩的后兩句既歌頌了范成大的品格,又凸顯了作者的人生追求。結合詩歌內容,談談你的理解。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湖上寓居雜詠十四首(其二)姜夔①湖上風恬月淡時,臥看云影入玻璃②。輕舟忽向窗邊過,搖動青蘆一兩枝。【注釋】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詩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鏡子一般。第二句詩中“臥看”二字體現了詩人當時怎樣的心境?三、四句詩展現了怎樣的情景?請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浣溪沙 丙辰歲不盡五日①吳松作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西。打頭風浪惡②禁持③。春浦④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⑤門枝。一年燈火⑥要人歸。[注]①歲不盡五日:除夕前五日。宋寧宗慶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姜夔從無錫乘船回杭州家里,途中經過吳松,遂作此詞。②惡:猛,厲害。③禁持:擺布。④浦:水邊。⑤亞:靠近。⑥一年燈火:春節至元宵節的燈籠、焰火之類。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作多呼應,如“浦”“棹”呼應了“畫船”,“一年燈火”呼應了“歲不盡”等。B.“雁怯”表面上寫雁,實則以雁喻詞人自己,此句與“近鄉情更怯”有異曲同工之妙。C.“小梅”一句寫詞人在乘船途中看到了河邊的小梅已經長出了長長的枝條。D.最后一句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意思是家中春節至元宵節的燈籠、焰火都在催促自己回家。北京大學教授林力在《宋詞鑒賞大典》中評價此詞的顯著藝術特色,一是以哀景寫歡樂,二是以淡筆寫濃情。請結合詞作,試分析其中一點。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點絳唇姜夔①丁末冬過吳松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②黃昏雨。第四橋邊,擬共天隨③住。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差舞。【注】①姜夔:生于南宋衰微之際,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但不忘君國。②商略:商量,此處可理解為“醞釀”。③天隨:唐代隱逸詩人陸龜蒙,自號天隨子。下列對詩歌內容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與鴻雁隨云而去的悠然自在。B.“商略黃昏雨”一句,以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山雨欲來之景,可稱奇絕。C.“今何許”三字,語意豐富,涵蓋深廣,囊括自然、人生、歷史、時代,是充滿哲學反思意味的一大反詰。D.詞中將身世、家國皆以自然意象述之,將自然與時代練成一格,融為一體,無絲毫煙火之味。補充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殘柳差舞”此句,以舞動的殘柳象征 ,流露出詩人 的情感。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鷓鴣天·正月十一日觀燈姜夔(宋)巷陌風光縱賞時,籠紗①未出馬先嘶。白頭居士無呵殿②,只有乘肩小女隨。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游人緩緩歸。【注】①籠紗:即紗籠,指燈籠。②呵殿:前呵后殿,指身邊隨從。下列對詞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前兩句主要描寫了臨安元宵節前賞花燈的盛況。B.“白頭居士無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隨”寫詞人一生未入仕途,布衣終生,寂寥落寞。C.下片的“少年情事”,記敘如今輝煌燈夜與知音同游之樂事。D.此詞借臨安元宵節前賞花燈的盛況之景,抒發詞人漂泊江湖的身世之感和情人難覓的相思之情。下列對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籠紗未出馬先嘶”一句從正面著筆,直接描繪出了貴族公子外出觀燈時前呼后擁的氣派陣勢。B.“白頭”二句寫自身寂寥落寞,與前兩句形成鮮明對照。C.下片前三句,由元宵燈節的繁華,帶出“老來悲”的衰嘆,以樂景襯哀情。D.詞末兩句與開篇兩句形成對比:來時巷陌馬嘶,何其熱鬧;去時游人緩歸,何其冷清。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甲】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其四)(宋)姜夔千門列炬散林鴉①,兒女相思未到家。應是不眠非守歲,小窗春意入燈花。【乙】旅夜書懷(宋)胡朝穎十日春光九日陰,故關千里未歸心。遙憐兒女寒窗底,指點燈花語夜深。【注釋】①散林鴉:意為節日之喧鬧,引起林鴉散起。兩首詩都描摹了家中兒女思親的情態,【甲】詩中姜夔云:“小窗春意入燈花”,【乙】詩中胡朝穎則云:“ ”。比讀詩歌,說說兩首詩中的“兒女”思念親人時的心情有何異同。答案1.B 2.主人是住在石湖的,很少有人來這里。原來荷花深處有一番景象,主人就是在那個荷花深處開立了自己的門戶 。范成大去職歸隱后不再與他來往,他卻不以為意,反而享受田園之樂,同時表現了作者對石湖主人歸隱田園的贊賞,也凸顯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浪跡江湖,終生不仕的人生追求。【解析】1.本題考查詩歌賞析。B.“自近漸遠”有誤,應為:自遠漸近。故選B。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三、四兩句意為: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來到這里。原來荷花深處別有洞天,主人在那里開立了自己的門戶。寫了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看出詩人對世態冷暖的感嘆。明顯運用了反襯的手法,“家住石湖人不到”,此處“人”指世俗小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見其操守清介。后兩句引出隱居在石湖的愛國詩人范成大,隱居一隅,山水相伴,表明了作者對范成大志向的理解和支持,也表現了作者對隱居田,不問世事,浪跡江湖的人生追求。3.體現了詩人恬淡、閑適、平和、向往自然、追求寧靜的心境。 4.展現了輕舟疾掠而過搖動蘆葦的情景。三四句詩寓靜于動,在靜得出奇之中,一葉扁舟飄忽而過,驚動了蘆葦,搖動有聲,更襯出了湖上的幽靜。著以“忽”“過”兩字,舟行輕疾之狀畢觀。動靜相襯,各極其妙。【解析】3.仔細體會詩歌意境,在湖里寓居,說明作者熱愛大自然,“風恬月淡”、“臥看”說明作者喜歡寧靜的生活。總結概括來分析就是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向往,對寧靜生活的追求。4.抓住三四句中描寫景物的詞語,發揮想象,從動、靜的角度,景物遠、近的角度來描述景物,可多用形容詞和修飾手法,突出景物的畫面感,表達景物的特點并且結合詩歌展現的畫面來分析,一葉扁舟從窗外飄忽而過,輕快迅捷,微波輕漾,漣漪蕩開,蘆葦隨之搖曳。動靜結合,表現出了一片寧靜、靜謐的情景。5.C 6.示例一:上片以雁怯重云、畫船載愁、浪打船頭等慘淡景象反襯詞人歸家之歡欣,這是“以哀景寫歡樂”。示例二:下片的春浦漸綠、小梅長枝、燈火催歸等清新溫馨的景象突出了詞人歸心似箭的濃情,這是“以淡筆寫濃情”。【解析】5.本題考查理解詩意。C.“小梅”一句意思是小小的梅樹,新枝該長得壓著門楣了吧?離家已久之詞人,揣想此時之家中,門前小梅,新枝生長,幾乎高與門齊了。“看到了河邊的小梅已經長出了長長的枝條”錯誤。故選C。6.本題考查賞析表現手法。示例一:“雁怯重云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西。打頭風浪惡禁持”意思是重疊的彤云低壓著,連大雁也嚇得不肯啼叫了。當航船經過石塘西畔時,我心中的愁苦更加濃重。船兒被迎頭打來的風浪惡作劇地擺布著。上片寫雁怯重云、畫船載愁、浪打船頭等慘淡景象;“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門枝。一年燈火要人歸”意思是迎著歸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漸生出一層嫩綠;小小的梅樹,新枝該長得壓著門楣了吧?一年一度的燈節已經開始了,仿佛在催促我:快點回來啊!下片寫詞人歸家之歡欣,這是“以哀景寫歡樂”,反襯了家人盼歸之殷切,亦寫出自己歸心之急切。7.B 8. 南宋(或南宋衰世) 為國憂愁(或擔憂南宋國運的命運或為南宋的殘破心有不甘)的情感。【解析】7.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辨析。B.有誤,“商略黃昏雨”意思是好像在商量黃昏是否下雨。這句詩中的“商略”并非使用比喻修辭手法,而是使用了擬人手法;故選B。8.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情感把握。“憑欄懷古,殘柳差舞”意思是我獨倚欄桿懷古,只見殘敗的柳枝雜亂的在風中飛舞。柳本纖弱,加之又殘,參差不齊,然而仍舞不停。“舞”顯出柳的執著,蒼涼中包含悲壯,柳的參差不齊與舞不停正暗示著作者的漂泊之苦、心志之堅。“殘柳參差舞”這一自然景象,實際上也是南宋衰微的象征,包含著雖已殘破仍不敢滅亡的意味,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9.C 10.A【解析】9.C.下片“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運用了以樂景襯哀情的手法。“花滿市,月侵衣”,寫燈月交映,景色宜人,“少年情事老來悲”則表達了物是人非、人隔天涯的傷感。詞人將回憶少年時之樂事與現在自己的落拓與孤獨進行了鮮明的對比。故下片的“少年情事”并非記敘如今輝煌燈夜與知音同游之樂事,答案選C。10.A.“籠紗未出馬先嘶”一句從側面著筆,抓住一個典型的細節,燈籠沒出現,馬兒先鳴叫,先聲奪人,用這個細節側面烘托貴族公子外出觀燈的氣派,并沒有直接正面的寫貴族賞燈時的人和物的多和奢華,故不是正面描寫。故選A。11.指點燈花語夜深 12.同:都寫出兒女們因親人未歸而憂傷、失落。異:【甲】詩中“小窗春意入燈花”,寒夜中充滿春天的氣息,表達對一家團圓充滿希望的心情。【乙】詩則因歸期未定而無限悵惘(凄涼)。【解析】11.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乙詩中“遙憐兒女寒窗底,指點燈花語夜深”,意思是想象此時遠在故鄉的兒女,他們一定坐在寒冷的窗戶底下,指點燈花談論我的歸期,深夜未眠。“指點燈花語夜深”,兒女未能等到親人歸來,只能指點燈花言語到深夜。所以此句描摹了家中兒女思親的情態。12.考查詩歌情感的比較理解。《除夜自石湖歸苕溪》中,“應是不眠非守歲,小窗春意入燈花”意思是,今晚應是不眠夜卻并非為了守歲,小窗上的燈花散發新春氣息,借春意來體現積極的思想,體現出兒女盼歸的希望;《旅夜書懷》這首詩寫詩人月夜思親,“遙憐兒女寒窗底,指點燈花語夜深”意思是想象此時遠在故鄉的兒女,他們一定坐在寒冷的窗戶底下,指點燈花談論我的歸期,深夜未眠。此句更具傷感色彩,兒女未能等到親人歸來,只能指點燈花言語到深夜,表達出詩人因歸期未定而無限悵惘。據此分析概括異同即可。示例:同:都表現了對親人的思念和盼歸之情。異:姜詩借春意來體現積極的思想,體現出兒女盼歸的希望;胡詩則更具傷感色彩,兒女未能等到親人歸來,只能指點燈花言語到深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