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詩歌閱讀賞練----曾鞏詩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甘露寺多景樓①[宋]曾鞏欲收嘉景此樓中,徙倚②闌干四望通。云亂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氣③入青紅。一川鐘唄④淮南月,萬里帆檣海外風。老去衣衿塵土在,只將心目羨冥鴻⑤。【注釋】①多景樓:在今江蘇鎮江北固山甘露寺內,曾鞏中年后離鄉宦游,登臨此樓,寫下這首詩。②徙(xǐ)倚:徘徊流連。③山氣:山中的云霧之氣,常于傍晚出現。④鐘唄(bài):寺院誦經聲。⑤冥鴻:飛入遠空的鳥。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嘉景”“徙倚”寫出了多景樓歷史悠久、居高臨下、氣象萬千的特點。B.“浮”“入”二字,寫出了波光云影掩不住碧瓦紅樓,霞光山色于夕陽下青紅相間。C.“一川鐘唄”寫出了淮南原野的熱鬧非凡,“萬里帆檣”寫出了江面波平浪靜。D.“塵土在”“羨冥鴻”描繪了詩人年老體弱,憑高四望的場景。請分析詩歌的意象和表現的情感,填寫下面的表格。詩句 意象 表現的情感頸聯 ① 對壯美之景的享受與沉醉尾聯 冥鴻 ②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小題西樓子曾鞏①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②,臥看千山急雨來。【注釋】①曾鞏(1019—1083),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②鉤疏箔:把簾子掛起。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象?詩的前兩句從哪些感覺角度來渲染這種景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閱讀下面的古詩詞,完成小題。寄晉州孫學士曾鞏風標閑淡①易為安,晉陜應忘道路難。學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素心已向新書見,大法②常留后世看。自送西舟江上別,孤懷經歲未能寬。注釋:①風標閑淡:風度、品行。②大法:重要的法則、精妙的思想。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寫孫學士對人生艱難并不在意,淡泊安逸,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態。B.頷聯運用比喻,贊美孫學士為學博采眾長,性格像月桂樹一樣堅韌。C.頸聯表達詩人向孫學士學習之意,詩人已經把精妙的思想寫進了自己的新書。D.尾聯宕開一筆,回憶江邊送別的場景,從而抒發對孫學士經年不減的思念之情。古人云,人以賢友為助,意為選擇品德高尚的人交往,自己的道德修養就會在熏陶中得到提升。請結合頷聯來分析,詩人如何做到“以賢友為助”?城南二首(其一)曾鞏〔宋〕雨過橫塘①水滿堤,亂山高下②路東西③。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注釋:①橫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②亂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③路東西:分東西兩路奔流而去。下面對詩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詩描寫了暮春時節雨過后的山野的景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B.“路東西”寫水流分東西兩路奔流而去,突出雨量之大,雨勢之猛。C.“惟有青青草色齊”這一句寫出雨后的大自然充滿生機,表達了對春雨的喜愛與贊美之情。D.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其對應性,可從“亂”與“齊”這兩個字概括雨中與雨后兩幅景色,分別是“雨水肆虐”“青草齊整”。請從手法、情感、哲理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賞析“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南軒竹宋·曾鞏密竹娟娟數十莖,旱天蕭灑有高情。風吹已送煩心醒,雨洗還供遠眼清。新筍巧穿苔石去,碎陰微破粉墻生。應須萬物冰霜后,來看瑯玕①色轉明。【注】①瑯玕(láng gān):翠竹的美稱。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出了竹子在旱天呈現出瀟灑的姿態,體現了其清高脫俗的品質。B.頷聯寫風吹竹子颯颯作響,雨洗翠竹明亮干凈,詩人煩心消散,心情清朗。C.尾聯既實寫了眼前的南軒竹,又虛寫了回憶、想象中的竹子,虛實相生。D.這是一首詠物詩,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南軒竹隱喻了詩人心志。賞析“新筍巧穿苔石去”中“穿”字的妙處。閱讀下面一首小詩,完成下列小題。詠柳(宋)曾鞏亂條猶未變初黃,倚①得東風勢便狂②。解把③飛花④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釋】①倚:仗恃,依靠。②狂:猖狂。③解把:懂得。④飛花:柳絮。根據物候知識,你覺得這首詩寫的是 季節的景象,從 詞可以看出。此詩表達思想情感含蓄蘊藉,作者表面詠柳,實則寫人,請結合詩句具體談談你的理解。答案1.B 2.①一川鐘唄、淮南月、萬里帆檣②對未來目標的企望和追求【解析】1.考查詩歌賞析。A.前兩句沒有體現出“歷史悠久”的特點;C.月光下傳來“一川鐘唄”,不難想象出淮南原野的平闊寂靜;海風中駛出“萬里帆檣”,使人意識到長江的迢遙洶涌。本項賞析有誤;D.尾聯以唱嘆的語調,抒寫了個人的感受和襟懷。意謂雖老境漸至,征塵滿衣,內心中并未放松對未來目標的企望和追求。詩人說自己盡管身世蹭蹬,卻仍在注目艷羨那高振健翮,遠翔天字的飛鴻。這就體現了詩人“躡景追飛”的遠大抱負。本項“詩人年老體弱,憑高四望”賞析有誤;故選B。2.考查詩歌賞析。①從“一川鐘唄淮南月”可得兩個意象:一川鐘唄、淮南月。從“萬里帆檣海外風”可得一個意象:萬里帆檣。②尾聯意為:年老了衣服上仍舊風塵撲撲,心里真羨慕那暮色中的飛鴻。尾聯以唱嘆的語調,抒寫了個人的感受和襟懷。意謂雖老境漸至,征塵滿衣,內心中并未放松對未來目標的企望和追求。詩人化用嵇康《贈秀才入軍》其意,說自己盡管身世蹭蹬,卻仍在注目艷羨那高振健翮,遠翔天字的飛鴻。這就體現了詩人“躡景追飛”的遠大抱負。3.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 詩的第一、二句分別從視覺與聽覺兩個方面寫浪卷、云涌、風吹、雷鳴,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豪情。【解析】3.一問,考查對詩歌描繪景象的概括。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如海浪的特點:海浪滾滾,去而復還。北風的特點:北風呼嘯,如響雷般震耳欲聾。二問,考查描寫的角度。首句是從視覺角度描寫的:海上風浪如云,濤拍岸;第二句是從聽覺角度描寫的:北風勁吹,聲陣陣。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表了詩人面對急雨到來時的一腔豪情和雍容氣度。4.考查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豪情。暴風雨將臨,按常理本當關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點睛】怎樣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主旨以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緊盯詩歌的“眼睛”。題目是詩歌的“眼睛”。透過這只眼睛我們常常能窺探出詩歌的類型、題材、描寫或詠嘆的對象乃至詩作的主旨和作家表達的思想情感。因此,緊盯詩題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詩歌的鑰匙提了綱挈了領。直搗詩歌的“心臟”。詩貴含蓄,但無論如何含蓄委婉到頭來總要表情言志,總要把自己的感情態度借助文句表露出來,所以自古以來詩人特別注重詩中最能顯現感情、詩旨的那些字眼或詩句,詩歌離不開意象。意象是詩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達意都要靠意象來建構。5.C 6.示例:頸聯寫孫學士純凈的心靈已經在新書中顯現,那些重要的法則、精妙的思想,留存下來供后世觀摩,表現出孫學士品性高潔、治學純粹,惠及后人、意境高遠。作者看到孫學士的美好德行,不由表達出對孫學士的仰慕和學習之意,以此來培養品德,精進自我。【導語】 曾鞏此詩以“風標閑淡”為骨,勾勒友人孫學士的學品與心性。頷聯“學似海收”“性如桂奈”以博喻立象,既見其治學胸襟,又顯其孤高氣節。頸聯轉寫思想傳承,尾聯“孤懷”收束,將慕賢之情與離思交融。全篇淡筆濃情,在儒者氣象中暗藏文人相重之雅,典型宋詩理趣與情致兼具的特質。5.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辨析。C.有誤,詩的頸聯“素心已向新書見,大法常留后世看”并非表達詩人向孫學士學習之意,詩人已經把精妙的思想寫進了自己的新書。而是說孫學士的純潔善良的心性已經體現在他的新書之中,而他的大學問、大道理也將會被后世留存并傳閱。這是對孫學士學識和品性的高度贊譽;故選C。6.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從頷聯“學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可以看出,曾鞏對孫學士的學識和品格給予了極高的贊譽。他以“海收天下水”來形容孫學士學識的淵博,以“桂奈月中寒”來比喻孫學士品格的高潔。這種對學問和品格的贊美,正是君子之間“以賢友為助”的表現。7.C 8.示例一:寫作手法。詩人曾鞏運用對比手法,將桃李花的短暫絢爛與青草的長久綠意相對照。通過“一番”和“惟有”的強調,突顯了自然變化中的永恒元素。“桃李花開盡”描繪出繁花落盡的畫面,“青青草色齊”則展現了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兩者相映成趣,形成了視覺上的強烈沖擊,表達了對青草雖樸素但生命力頑強的贊美之情,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效果。示例二:表達情感。詩人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生命堅韌的贊美。桃李花的凋謝暗示美好事物易逝,而青草的長青則象征著生命的持續力量。這種對比不僅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界變化無常的深刻體驗,也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即在變遷中尋找不變的美好。示例三:揭示哲理。世間萬物各有其生命周期,有的輝煌一時卻難逃消逝的命運,如桃李;而有的雖不耀眼卻能長久存在,像青草。它啟示我們應超越表面的得失,關注那些持久的價值。詩句鼓勵人們尊重平凡事物的獨特意義,理解并接受生活中的變化,從自然規律中領悟到生命的真諦,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滿足。【導語】曾鞏此詩以簡淡筆墨勾勒雨后城南野趣,前兩句寫暴雨肆虐后山水奔涌之態,后兩句轉寫桃李凋盡而青草勃發,形成強烈對比。手法上以“亂”襯“齊”,暗含時序更迭的哲思——繁華易逝(桃李),樸素恒常(青草),透露出對自然規律的靜觀與生命韌性的贊許。語言平實卻意蘊深遠,宋詩理趣盡在其中。7.本題考查詩句理解。C.“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意思是:熱熱鬧鬧地開了一陣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開過時了,只見眼前春草萋萋,碧綠一片。這里寫桃李花在雨后凋零,而青草卻依然齊整,充滿生機。詩人通過對比,主要是贊美青草頑強的生命力,并沒有表現出對春雨的喜愛與贊美之情;故選C。8.本題考查詩句賞析。“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的意思是:熱熱鬧鬧地開了一陣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開過時了,只見眼前春草萋萋,碧綠一片。從寫作手法角度賞析:熱鬧的桃李開時燦爛無比,然而現在都已經凋謝了。默默無聞的小草卻依然碧綠一片。桃李雖美卻易凋謝,小草平凡卻綠色長駐。這兩句詩通過桃李花謝與青草茂盛的對比,在對比中,突出了桃李雖艷卻短暫,青草樸素卻頑強。贊美了小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從情感角度賞析:“一番桃李花開盡”寫出桃花李花雖然美麗,但它們的開放時間很短,“開盡”一詞表達了作者對于美好事物消逝的速度之快感到惋惜和無奈。“惟有青青草色齊”表達了對青草的贊美,認為即使春天已過,仍有那片整齊劃一、充滿生機的綠意讓人欣慰。這里傳達出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即便面對失去,我們也能發現新的希望和美的存在。從表達哲理的角度賞析:“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一句通過寫桃李易謝與小草常綠的現象,揭示世間萬物都有其生命周期,有些東西可能光彩奪目但轉瞬即逝(如桃李),暗示世間榮華難以持久;而另一些則默默堅守,展現出了更為長久的價值(如青草),象征質樸生命力的恒常性。它提醒人們,不要只追求一時的輝煌,更應該重視那些能夠持續影響我們的力量。9.C 10.穿,穿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竹筍破土而出的情景,表現了竹子的旺盛的生命力,表達了詩人對其堅韌頑強精神的贊美。【解析】9.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C.“尾聯實寫了眼前的南軒竹”有誤,尾聯“萬物冰霜后”說明尾聯單純想象歷經風霜雨雪后的南軒竹的姿態,屬于描寫手法中虛寫,沒有實寫的成分;故選C。10.本題考查詩歌煉字的賞析。首先應解釋詞語的含義,接著分析在句中的內容,最后分析其表達效果。“新筍巧穿苔石去”的大意是“那新生的竹筍,巧妙的穿過有青苔的石頭”,該句運用擬人的修辭,寫出了新筍生命力的頑強。一個“穿”字“化靜為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竹筍破土而出的情景,表現了竹子的旺盛的生命力。詩人借此表達了竹子堅韌頑強精神的贊美。11. 早春或春 “未變初黃”或“飛花”(兩詞任選其一) 12.作者先對柳條在狂風中亂舞的形態,柳絮漫天飛揚遮蔽日月的場景進行了描繪,又聯想到了之后清霜的來臨,必然會枯萎了柳條的景象,表面上是對柳條的嘲諷,實質上是托物寓意,告誡做人在得志時要記得謙虛內斂,不可飛揚跋扈。【解析】11.這首詩的意思是:柳條似乎還沒有發黃,但趁著東風吹暖,一下子便飛快地變綠了;不要只看到柳絮飛揚,遮天蔽日,要知道還有清霜臨降、柳葉飄零的時候啊!從“未變初黃”“飛花”等詞語可以判斷這是描寫春天之景。12.聯系背景理解這首詩,分析其思想情感。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告誡人們,得志時要謙虛內斂,不可飛揚跋扈。據此分析作答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