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題訓練----韓琮詩歌1.閱讀下面唐詩,完成下列小兩題。駱谷①晚望韓琮②秦川如畫渭如絲,去國還家一望時。公子王孫莫來好,嶺花多是斷腸枝。【注】①駱谷,在陜西周至西南,為關中通漢中的交通要道,是一處軍事要隘。②韓琮于唐宗時出為湖南觀察使,后為人所逐。此詩是其失位還鄉之作。1.以下是對本詩的分析鑒賞,選出不正確的兩項( )( )A.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這類詩大多以景起興,以情結景,往往借助眼前實景,抒發心中幽情。B.首句“如畫”“如絲”兩個比喻,將大景與遠景交錯,使山光與水色競美,描繪出秦川渭水一派錦山繡水的美麗圖景。C.首句的美景都是詩人站在駱谷“一望”中攝取的,又是在辭帝京、返故里的背景下“一望”見到的。D.韓琮借用“公子王孫”來指代宦游人,實即自指,表達了自己樂而忘返,辜負了家鄉的韶華美景的心情。E.本詩運用對比、反襯、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起句寫美景,景美得惹人眼饞;收句寫愁腸,腸愁得寸寸欲斷。2.“莫來好”與“斷腸枝”是什么關系 試結合全詩進行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牡丹韓琮①桃時杏日不爭濃,葉帳成陰始放紅。曉艷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名移②蘭杜千年后,貴擅笙歌百醉中。如夢如仙忽零落,暮霞何處綠屏空。[注]①大中十二年(858),韓琮被都將石載順等驅逐并失官。②移:改變。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牡丹不在桃杏開放的時節與之爭艷,而是葉帳成陰時才綻放花朵。B.“曉艷”“暮香”從視覺和嗅覺兩個角度描寫牡丹花朵凝露、幽香飄溢。C.與蘭草杜若相比,牡丹貴為花中之王,擅長在富貴人家的宅第安享榮華。D.尾聯寫暮霞般的牡丹凋零,空留下似屏的綠葉,寄寓了詩人無限的感慨。3.本詩與周敦頤的《愛蓮說》都寫到了牡丹,但牡丹的作用不同,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風韓琮①競持飄忽意何窮,為盛為衰半不同。偃草喜逢新雨后,鳴條愁聽曉霜中。涼飛玉管來秦甸,暗裊花枝入楚宮。莫見東風便無定,滿帆還有濟川功。注釋:①〔韓琮〕唐宣宗時出為湖南觀察使,后被石載順等驅逐。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正因為“飄忽無定”,風才被賦予了無窮的意味,它可以體現萬物盛衰,也可以寄托人的悲喜之情。B.草在雨后見風而喜,樹枝在霜雪中聞風而愁,頷聯運用擬人修辭,形象地描繪了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C.“涼飛玉管來秦甸”寫風吹來羌笛聲,給人以凄涼悲苦之感,與“羌管悠悠霜滿地”所造之境相似。D.本詩以“風”為題,中間四句卻沒有直接寫“風”,而是通過不同場景的跳躍,體現對風的褒貶之情。5.詩歌尾聯說明了什么道理,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牡丹韓琮①桃時杏日不爭濃,葉帳成陰始放紅。曉艷遠分金掌露②,暮香深惹玉堂風。名移蘭杜③千年后,貴擅笙歌百醉中。如夢如仙忽零落,暮霞何處綠屏空。牡丹柳渾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棵。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④不校⑤多。【注】①大中十二年,韓琮被都將石載順等驅逐以后失官。②金掌露:傳說漢武帝求長生不老,鑄造銅人,銅人高擎銅蓋承接甘露。③蘭杜:香草的總稱,從戰國至隋唐,號為“國色天香”。唐時牡丹始漸取代蘭杜,為世人喜愛。④戎葵:指蜀葵,一種普通花草。⑤校:相差。6.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詩屬于律詩,柳詩屬于絕句,兩首詩都很講究格律,屬于近體詩。B.韓詩首聯贊揚了牡丹不出風頭、謹慎務實的品格。C.柳詩的三四句將富貴之花牡丹與普通的戎葵進行對比,認為兩者相差無幾。D.韓詩和柳詩的首句分別使用了“不爭”“無奈”,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7.在這兩首詩中,兩位詩人對牡丹的情感態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參考答案1.答案: 1.AD; 2.“莫來好”與“斷腸枝”是因果關系。本來“嶺花”并無所謂“斷腸枝”,但對于遭逐淪落“去國還家”的詩人來說,“如畫如絲”的秦川渭水,只因詩人這個斷腸人而令其更加肚腸斷絕,“嶺花”才幻成了“斷腸枝”斷腸人對斷腸枝,自然不如莫來好了解析: A項,“托物言志”錯,應為“緣景抒情”;D項,“表達了自己樂而忘返,辜負了家鄉的韶華美景的心情”錯,這是原典本意,韓琮反用“公子王孫”的典故,說自己這次“去國還鄉”還不如“莫來好”,抒發了憂愁的情緒。2.答案: C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擅長”錯誤,“擅”是獨占、專有的意思,是說牡丹獨占尊位。故選C。3.答案: ①《愛蓮說》中借牡丹來反襯蓮的美好形象,表達了對愛慕榮華者的批判和對高潔人格的堅守;②《牡丹》托物言志,通過對牡丹的吟詠,表明對高尚情操的崇奉。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周敦頤的《愛蓮說》,作者在文中要贊頌的是蓮,但他不是作孤立靜止的描寫,而是在對比描寫中顯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把蓮花的高潔從牡丹的反襯中突現了出來。而對牡丹的追慕者甚多,愛蓮者甚少,則又在對比中顯示出不良風尚之盛。作者通過對菊、牡丹、蓮三種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寫,以牡丹作反襯,用菊花作陪襯,就自然而然樹立了蓮花的美好形象。《牡丹》首聯寫牡丹的品格,寫牡丹不在桃杏開放的時節與之爭艷,而是葉帳成陰時才綻放花朵;頷聯寫牡丹的貢獻;頸聯轉訴牡丹對嫉妒者的蔑視;尾聯寫暮霞般的牡丹凋零,空留下似屏的綠葉,寄寓了詩人無限的感慨。全詩字字寫花,處處喻人,托物言志,通過對牡丹的吟詠,表明對高尚情操的崇奉。4.答案: D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D.“體現對風的褒貶之情”錯。詩歌中間四句想象風在新雨后、曉霜中、秦甸和楚宮中,描述了風在不同場景中的不同狀態,說明風“飄忽意何窮”的特點,沒有體現詩人“對風的褒貶之情”。故選D。5.答案: ①道理:不要見到東風就覺得它飄忽不定,如果利用東風的力量,就可以讓帆船渡過江河。這說明了如果善于利用事物的長處,將有助于取得成功的道理。②思想感情:詩人托物言志,表面上寫東風可以讓帆船渡過江河,實際上表達了詩人希望得到明君的賞識以施展才能和抱負的愿望。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道理:尾聯“莫見東風便無定,滿帆還有濟川功”意為“不要見到東風就覺得它飄忽不定,如果利用東風的力量,就可以讓帆船渡過江河”。此聯承接上文,體現風“飄忽“無定”的特點,但又語意一轉,寫風有“濟川”的作用,從正面肯定風,說明了如果善于利用事物的長處,將有助于取得成功的道理。②思想感情:結合注釋內容可知,詩人要托“東風”言志,表面上寫東風可以讓帆船渡過江河,實際上說明自己可以得到君主的賞識,也能施展才能,建立功業,表達了詩人希望被君主重視,渴望施展抱負的愿望。6.答案: D7.答案: ①韓詩前兩聯贊美了牡丹不爭和高雅的品格,頸聯把牡丹和蘭花、杜若等花相比,贊美了牡丹的高貴,尾聯描寫了牡丹的“忽零落”,表達了詩人的無限惆悵,詩人以物喻人,感慨身世。②柳詩一開始寫自己愛花而又無錢買花的矛盾心情,后認為牡丹花與普通蜀葵花差不多,詩人譴責豪華奢侈,反對奢靡浪費,流露出對民生疾苦的隱憂之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