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題訓練----來鵠詩歌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寒食山館書情來鵠①獨把一杯山館中,每經(jīng)時節(jié)恨飄蓬。侵階草色連朝雨,滿地梨花昨夜風。蜀魄②啼來春寂寞,楚魂③吟后月朦朧。分明記得還家夢,徐孺宅前湖水東。【注】①來鵠:生卒年不詳。豫章(江西南昌市)人,家在徐孺子亭邊,家貧,累舉進士不中,曾到宜州入幕。②蜀魄:鳥名,指杜鵑。③楚魂:鳥名,傳說為楚懷王死后所化。1.結合全詩,分析“每經(jīng)時節(jié)恨飄蓬”句中的“恨”蘊含了詩人哪些情感?2.本詩頷聯(lián)備受后世推崇傳唱,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作簡要賞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宛陵①送李明府罷任歸江州來鵠②菊花村晚雁來天,共把離觴向水邊。官滿便尋垂釣侶,家貧已用賣琴錢。浪生湓浦③千層雪,云起爐峰④一炷煙。倘見吾鄉(xiāng)舊知己,為言憔悴過年年。注釋:①宛陵,古縣名,治所在今天的安徽宣城;明府,對縣令的尊稱:江州,今江西九江;②來鵠,家貧,工詩,隱居山澤,舉進士,屢試不第。③湓浦,今龍開河,流經(jīng)九江,北入長江。④爐峰,廬山香爐峰。2.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詩人與友人都有著高潔的品行,所以在友人任滿還鄉(xiāng)后結伴到秋水邊把酒賞菊。B.頸聯(lián)用比喻的手法來寫江浪洶涌雪白、廬山煙霧籠罩的景象,如幽深的畫境。C.尾聯(lián)由實寫轉入虛寫,以請友人向老鄉(xiāng)故舊帶話的口吻表露詩人安貧樂道的心跡。D.這首詩描述了詩人生活的困頓愁苦、友人生計難以維系,給人以渾厚沉雄之感。3.請概括本詩的思想感情。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2題。云來鵠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重復。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1.首句中“竟”字,一字鏗鏘,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和較強的表達效果,試做簡析。2.詩的三、四兩句所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有哪些?這些手法的運用,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除夜唐·來鵠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除夜·其六宋代·方岳盡處生機袞袞新,花情柳思已精神。歲堂堂去誰能守,睡到明朝又是春。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來詩首句是說一年來福也好,禍也好,都已經(jīng)過去,自己只剩下相思。B.來詩第三句中的“愁”指思念之愁,詩人渴望與親人團圓,徹夜未眠。C.方詩首句“新”字奠定全詩感情基調(diào),展現(xiàn)處處生機勃勃的新年景象。D.方詩第三句寫詩人在堂中守歲,卻發(fā)現(xiàn)時光難以守住,于是無奈離堂。6.兩首詩同為除夜之作,所表達的情感卻迥然有異。請結合兩首詩的結句簡要分析。7.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問題。晚蟬盧殷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①孤愁減昔圍②。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聞蟬來鵠綠槐陰里一聲新,霧薄風輕力未勻。莫道聞時總惆悵,有愁人有不愁人。 【注】①軫:此處意為撥弄。②圍:腰圍。1.詩人各用哪個字概括了蟬的特點 蟬聲分別引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慨 2.請簡要分析兩首詩最后兩句表現(xiàn)方式的特色。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題。鷺鷥來鵠裊絲翹足傍澄瀾,消盡年光佇思間。若使見魚無羨意,向人姿態(tài)更應閑。鷺鷥劉象潔白孤高生不同,頂絲①清軟冷搖風。窺魚翹立荷香里,慕侶低翻柳影中。幾日下巢辭紫閣②,多時凝目向晴空。摩霄志在潛修羽,會接鸞③凰別葦叢。【注釋】①頂絲:頭頂上細長的羽毛。②紫閣:指鷺鷥居所。③鸞:神話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8.下列對兩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詩均在吟詠鷺鷥中寄寓情懷,來詩聚焦于一幅畫面,劉詩則描繪了多個情景。B.來詩一二句描寫鷺鷥依傍清波、翹足獨立、凝神靜思的神態(tài),引出后面的議論。C.劉詩開篇贊美鷺鷥的品質,中間兩聯(lián)運用擬人、烘托等手法來塑造鷺鷥的形象。D.劉詩以“摩霄”“葦叢”表現(xiàn)鷺鷥的生存環(huán)境,用“會”字強調(diào)其實現(xiàn)愿望的信心。9.來詩和劉詩筆下的鷺鷥形象有何不同?請結合詩句內(nèi)容回答。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蠶婦來鵠曉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時節(jié)不閑身。若教解愛繁華事,凍殺黃金屋里人①!蠶婦杜荀鶴粉色全無饑色加,豈知人世有榮華。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②渾身著苧麻?【注】①黃金屋里人:指富貴人家的小姐太太們。②底事:為什么。10.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來詩“曉夕”和“不閑身”都點明了采桑葉的時間之長,突出了蠶婦勞動的艱苦。B.杜詩寫蠶婦的美貌不因貧窮而減色,表達了對她們在美好年華卻遠離美好的惋惜。C.杜詩與北宋詩人張俞名句“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在構思上有異曲同工之妙。D.兩首詩對于造成蠶婦悲苦命運的原因,都未直接說出,因而留給讀者思考的空間。11.兩詩的后兩句主旨相近,寫法卻不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參考答案1.答案: 1.(1)孤獨寂寞之感,首聯(lián)第一句中“獨把”表現(xiàn)了詩人孤獨冷落的處境。(2)羈旗魚旅思家之情,“蜀魄”即杜鵑,叫聲為“不如歸去”,尾聯(lián)“還家夢”體現(xiàn)思家之怡。(3)科舉仕途的失意,注解中的累舉進士不中,可見仕途不順。2.(1)景中寓情:通過寫草、梨花被風雨摧殘表現(xiàn)詩人傷感之情。(2)樂景襯哀情:映階碧草青翠嬌美,梨花潔白如雪,作者感到的卻是草色迷蒙,梨花委地,心情感傷,人生失意。解析: 1.本題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合注釋中的“累舉進士不中”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關鍵詞語“獨”“寂寞”“還家”作答。2.注意分析詩歌中寫了哪些景物,表達什么情感,然后分析情景之間的關系。重點注意情景之間的關系。2.答案: D解析: D.“詩人生活的困頓愁苦,友人生計難以維系”與詩意無據(jù)。詩人雖生活不夠如意,但也不至于“困頓愁苦”。“浪生湓浦千層雪,云起爐峰一炷煙”一句,可見詩人喜愛隱居生活。“家貧已用賣琴錢”是詩人叮囑友人,若家貧就賣掉琴,并非“友人生計難以維系”,這是對友人為官清廉的贊美。故選D。3.答案: 隱居田園的恬淡閑適之情;對為官清廉的李明府的欽羨之意;依依惜別之情;對隱居生活的喜愛;屢試不第的遺憾;解析: 首聯(lián)“菊花村晚雁來天,共把離觴向水邊”寫送別的時間、地點、景色。“菊花”“晚雁”“離殤”,讓人聯(lián)想陶淵明的隱逸之趣。因此可以歸納出對隱逸生活的喜愛和對友人的留戀。頷聯(lián)“官滿便尋垂釣侶,家貧已用賣琴錢”,從友人的角度出發(fā),勸慰友人,罷任之后可以找人釣釣魚,沒錢了就去賣掉琴啊。可見對友人的關心,反面寫出友人做官清廉,詩人表示欽佩。頸聯(lián)“浪生湓浦千層雪,云起爐峰一炷煙”借眼前景與想象之景,用“千層雪”“一炷煙”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喜愛與對友人的依依惜別。尾聯(lián)“倘見吾鄉(xiāng)舊知己,為言憔悴過年年”,寄言友人,若你見到咱們以前的知己,就告訴他我還是無官無職,有點憔悴。透露出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痛苦。綜上分析,可以歸納以下幾方面的思想情感:對朋友將要離別的依依惜別之情,為官清廉的欽羨之意;對自己隱居生活的喜愛恬淡閑適之情,還有屢試不第的遺憾之情。4.答案: 1.“竟”是副詞,有“最終、竟然”之意,一個“竟”字,既含有詩人對“云”的流動最終事與愿違的深深失望,也有詩人感到被“云”作弄之后的一腔憤慨,一個“竟”字,有力地揭示了本詩的主旨。2.三、四兩句運用對比(對照)、象征、擬人手法。一邊是大片旱苗行將枯死,急盼甘霖;一邊是夏云高高在上,悠閑從容,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賞。表現(xiàn)了詩人對見死不救的夏云的憎恨以及對“不問蒼生”的權勢的抨擊。解析:5.答案: D解析: D.“于是無奈離堂”錯。“歲堂堂去誰能守”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年歲已逝,誰能留住時間的痕跡呢?這句話反映了時間的無情和不可抵擋的力量。故選D。6.答案: (1)來詩結句是說“我”又要帶著這份愁情進入新的一年了。“憔悴”寫出了詩人愁苦的狀態(tài),“又”字寫出了思親之情的深重,“春風”指新的一年,反襯了“我”的愁情,表達了前途未卜、歸家無望的無奈之情。(2)方詩結句是說睡到第二天早晨看到的又是一年生機勃勃的春天。“又”字寫出了詩人面對時光流逝的豁達,“春”字展現(xiàn)了生機勃勃的新年景象,表現(xiàn)出詩人對新的一年充滿希望的心理。解析: 《除夜》一詩的主要圍繞著除夜這個時刻展開,揭示了詩人內(nèi)心的苦悶和思念之情。首句“事關休戚已成空”意味著一切憂愁與喜悅已不再重要,無法感受到。接著,“萬里相思一夜中”,詩人獨自一人,在除夜之夜思念遠方的人,感受到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在寂靜的夜晚中,思念似乎變得更加強烈。第三句“愁到曉雞聲絕后”,經(jīng)歷了漫長的黑夜,凌晨時分,詩人的愁緒仍未散去,仿佛與曉雞的鳴叫聲相互呼應。最后一句“又將憔悴見春風”,表達了詩人期待迎接春天的心情,他希望在春風的吹拂下能夠走出陰霾和痛苦。整首詩詞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揭示除夜時刻的冷寂與詩人內(nèi)心的痛苦,以及對春天的渴望,表達了一種孤獨、傷感和希望的情感。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將自己的情感與讀者緊密連接,給人以共鳴和思考。《除夜·其六》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意境。第一句“盡處生機袞袞新”描繪了歲末的景象,生機勃勃的氛圍讓人感到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充滿了希望和活力。第二句“花情柳思已精神”通過花和柳樹的形象,進一步強調(diào)了春天的氣息和植物的生機。這里的“花情”和“柳思”表達了植物的思緒和情感,使整首詩詞更具人性化的色彩。第三句“歲堂堂去誰能守”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年歲已逝,誰能留住時間的痕跡呢?這句話反映了時間的無情和不可抵擋的力量。最后一句“睡到明朝又是春”則意味著作者希望能夠安然入睡,等到第二天醒來,春天就會到來。這句話傳遞出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和對新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詞通過簡潔明快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新年的美好期望和對春天的向往。它的詩意深邃而含蓄,給人以希望和鼓舞,讓人在歲末年終感受到新生活的希望和動力。7.答案: 1.晚、新。感慨:《晚蟬》,羈旅之愁;《聞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2.《晚蟬》:抒情和描寫相結合,怨蟬聲惹人愁,無理而有情。《聞蟬》:以議論人入詩;力翻陳案,出人意表。解析:8.答案: D解析:9.答案: 來詩塑造的鷺鷥表面悠閑、實則有較強的物欲。前兩句寫鷺鷥儀表不凡(裊絲翹足)、潔凈悠閑(傍清瀾,佇思),三四句用“若使”把寓意點破,鷺鷥“消盡年華”、全神貫注,原來是在思考謀取眼前之物。劉詩描繪的鷺鷥是個胸懷高遠、潛心修煉、不甘寂寞的形象。如頸聯(lián)寫鷺鷥經(jīng)常飛出低矮的巢穴面向高空凝視,尾聯(lián)直接點出鷺鷥擁有沖天的志向和高飛的信心,現(xiàn)在不過是在潛修羽翼、養(yǎng)精蓄銳、等待時機。解析:10.答案: B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B.“美貌不因貧窮而減色,表達了對她們在美好年華卻遠離美好的惋惜”錯,“粉色全無饑色加,豈知人世有榮華”意思是我的臉蠟黃,沒有一點光澤,哪知道人世間的什么榮華富貴,寫臉色蠟黃,貧窮而饑餓,因饑餓而減色,為下文向不合理的社會發(fā)出控告做鋪墊,深刻表現(xiàn)了養(yǎng)蠶婦人窮困處境,表達了詩人對貧苦勞動農(nóng)民的同情。故選B。11.答案: 主旨之近;均揭示了貧富懸殊的不公平社會現(xiàn)象以及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寫法之異;來詩以作者的口吻假設教蠶婦們也學會享受奢華的生活,那么富貴人家女子就會因沒有華美衣裳穿而凍死,用感嘆語氣對剝削者予以警示;杜詩模擬蠶婦的口吻陳述自己織蠶絲卻只能穿芒麻,用疑問語氣表達了蠶婦們對不平等現(xiàn)象的困惑。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兩首詩進行比較賞析,可先確定大的答題角度,然后細析其中具有典型性的差異。根據(jù)分值,一般應答出三點。這三點可以根據(jù)兩個文本的具體表述形式來確定,比較典型且有明確差異的主要是表述口吻、句式運用、手法三大方面。考生可從中梳理對應性的差異,用簡練的語言進行概括,當然,也要適當結合原文中的詞句。“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著苧麻”,年年都說我養(yǎng)蠶辛苦,為什么身上穿的是苧麻做的衣服?用反問句,這首詩是以養(yǎng)蠶婦的口吻,向不合理的社會發(fā)出控告。杜詩以蠶婦自身付出與收獲的反差比,直接表達了對統(tǒng)治階級剝奪蠶婦勞動果實的強烈不滿和怨恨。杜詩模擬蠶婦的口吻陳述自己織蠶絲卻只能穿芒麻,用疑問語氣表達了蠶婦們對不平等現(xiàn)象的困惑。“若教解愛繁華事,凍殺黃金屋里人”,若教村姑了解賞花之類事,便會凍死富家太太小妞們。用感嘆句。通過假設及由這一假設推論出來的結果清楚地說明封建社會誰養(yǎng)活誰這一根本問題。富貴人家的小姐太太們所以能在“好花時節(jié)”有閑情逸致去欣賞百花,正是由于這些蠶婦在此時“曉夕采桑”的結果。如果這些蠶婦此時也去做這些“繁華事”,那么,那些“黃金屋里人”只能被“凍殺”。原來,這些“黃金屋里人”是由這些蠶婦養(yǎng)活的。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蠶婦艱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對社會上層階級依賴勞動人民養(yǎng)活的不滿。來詩以作者的口吻假設教蠶婦們也學會享受奢華的生活,那么富貴人家女子就會因沒有華美衣裳穿而凍死,用感嘆語氣對剝削者予以警示;這兩首詩具有鮮明的人民立場,表述方式同中有異,主旨之近;均揭示了貧富懸殊的不公平社會現(xiàn)象以及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