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練 短歌行 歸園田居(其一) 一、 語言文字運用(一) 語言文字運用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陶淵明是最能讓我內心平靜的詩人。讀他的詩,我甚至可以清晰地感覺到,我的心,像泉眼冒出泉水一樣,生出平靜?!懊舷牟菽鹃L,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弊x罷,便會自然而然地想,其實我也不需要那么多,“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有一間能讀書的小屋子,夏天綠樹蔭濃,每天與小鳥為伴就好了。陶淵明最大的知己,始終是自然,書寫自然山水,不在其形貌聲色,而在于生命的張力及與它們的對話。姜夔寫梅亦然。“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姜夔不愧是“詞中老杜”,有杜甫“老去詩篇渾漫與”的謙和。他說,自己老了,江郎才盡,再寫不出詞。是梅花不答應,殷殷地將枝頭伸向他的身畔,將梅香傳到他的席上,非讓他起了詩興不可,非讓他寫詞不可。讀其詞,植物之性情,栩栩如生,親切有味,繾綣有情……天地有意,萬物含情,這種純凈默然的趣味,綿延古今。1. 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加點的“像”,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許久許久,我倆也像入睡了一樣,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緒。B. 桃花花蕊頭上是黃色的,底下的身子卻是紅色的,就像一個紅色的小人帶著一個黃色的小帽子。C. 父親,我要像您一樣,勇敢,堅強,在哪里都可以發光。D. 像水稻這樣的一朵花只結一粒種子的“單穎果作物”,利用雜種優勢必然制種困難。2. 對文學作品來說,標點標示的停頓,有時很有表現力。結合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分析其中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如改成:“是將枝頭伸向他的身畔、將梅香傳到他的席上的梅花不答應,讓他起了詩興,讓他寫詞?!闭Z義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語言文字運用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5題。建安是一個解放的時代,__①__,這艱苦由于這時代是出現在一個兵荒馬亂的廢墟之上的,這艱苦又由于這時代還缺少一種保證這個解放的有效的經驗,因為一切都似乎是草創的。一種荒涼高亢的歌聲——“驚風飄白日”“高臺多悲風”,就是建安風骨的基調。而盛唐時代是出現在百年來不斷上升的和平繁榮的發展中,是有了幾百年來成熟了的封建社會中民主斗爭的方式,它是一個進展得較為順利的解放中的時代,一種春風得意一瀉千里的展望。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黃河之水天上來”“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這就是盛唐氣象與建安風骨,同為解放的歌聲,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當然,為保證并發展這一解放的高潮,就得不斷地斗爭,就不得不有能禁得起艱苦考驗的風骨,建安風骨因此是具備在盛唐氣象之中的,也是盛唐氣象的骨干。__②__,盛唐氣象是不可能出現的,這就是為什么陳子昂高倡風骨在詩歌史上具有那么重大的意義,也就是李白之所以贊美“建安骨”的根據。__③__,還有豐實的肌肉,而豐實的肌肉也就更為有力地說明了這個“骨”。4. 下列各項中,與文中畫橫線處的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 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問問誰,戰地上會不會漏掉傷員。通訊員在戰斗時,除了送信,還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問這些沒意思的問題。B. 你聽音符的跳動聲,叮叮——咚咚——,真好聽。C. 當時的競爭非常激烈,就在鐘揚差點兒失去信心的時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D. 毛澤東同志對中國革命發展趨勢做了深刻總結:“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再斗爭,直至勝利——這就是人民的邏輯?!?br/>5. 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名篇名句默寫6.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既體現了詩人把酒當歌的灑脫,又感嘆了人生短暫的無奈。(2) 小芳走在歸家的途中,看到炊煙裊裊升起,頓感平和寧謐。此時她聯想到了《歸園田居》(其一)中的兩句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露了詩人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三、 古代詩歌閱讀(一)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7~8題。苦寒行①(節選)[東漢]曹操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②詩,悠悠使我哀。【注】 ①《苦寒行》:曹操借舊題寫時事,反映嚴寒時節在太行山中行軍的艱辛。②《東山》:《詩經·豳風》中的名篇,寫遠征士卒對故鄉的思念。另外,舊說《東山》是寫周公的,漢毛萇說:“《東山》,周公東征也。周公東征,三年而歸。勞歸,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詩也?!?br/>7.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詩歌首句直寫“太行”,交代行軍地點,“北上”二字則表明行軍走向,以此籠罩全篇。B. 第二句文勢一頓,發出“艱哉”的喟嘆,先在心理上造成驚恐狀態,避免了平鋪直敘。C. “水深”以下八句節奏緊湊,展示行軍意外受阻、棲宿無所等各個側面,歷歷如畫。D. 詩歌感情真摯,描述了詩人親歷的軍旅生活,把政治家的說教寓于具體情景描寫之中。8. (教考銜接)曹操本詩與《短歌行》都用“周公”之典,請比較其異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9~10題。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九)[東晉]陶淵明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俱至虞淵①下,似若無勝負。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余跡②寄鄧林③,功竟在身后。【注】 ①虞淵:神話傳說中日落的地方。②余跡:此處指夸父之遺愿。③鄧林:桃林。夸父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桃林。9.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第二句中的“乃”字暗示詩人的態度,欲揚先抑,為后文抒發情感作鋪墊。B. 第六句講夸父把黃河水飲盡仍未解渴,看似荒誕不經,實則合情合理。C. 本詩風格慷慨豪放,不同于《飲酒》(其五)田園牧歌式的吟唱。D. 本詩把神話情節和自己的感受結合起來,融敘事、抒情、議論于一體。10. (評價詩歌的觀點態度)《大荒北經》說“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對于夸父追日,陶淵明持怎樣的觀點態度?請結合全詩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9練 短歌行 *歸園田居(其一)1. B 文中加點的“像”和B項中的像均表示比喻。A項,表示情態;C項,表示比較;D項,表示列舉。2. “自己老了,江郎才盡,再寫不出詞”兩個逗號連續運用表達的是姜夔的謙虛之言,凸顯了姜夔謙和的品格,與整個文段語言的簡潔、連貫和流暢相符合。【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標點符號作用的能力。將“自己老了”“江郎才盡”“再寫不出詞”,分別敘述,可見這是姜夔謙虛的話,凸顯了姜夔謙和的品格,與文段的語言相協調、連貫。3. ①原句都是短句,簡潔明快,生動活潑,讀來朗朗上口。②原句用“殷殷地”一詞凸顯了梅花想讓姜夔作詩詞的熱情。③原句用“非……不可”雙重否定加強了肯定效果,凸顯了梅花讓姜夔作詩詞的堅定信念。【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語段中相關語句表達效果的能力。從句式看,原句使用短句,有節奏感,簡潔明快。從內容看,原句使用“殷殷地”,表現了梅花想伸出枝頭的殷切,凸顯了梅花想讓姜夔作詩詞的熱情。原句使用了“非……不可”的句式,運用雙重否定來表達肯定,進而表達出花讓姜夔作詩詞的堅定信念。4. C 文中畫橫線處的引號與C項中的引號均表示解釋說明。A項,表示轉折;B項,表示聲音的延長;D項,表示總結上文。5. 示例:①但也是一個艱苦的時代?、跊]有這個骨干 ③盛唐氣象不只有“骨”【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補寫句子的能力。第①處,后文圍繞“這艱苦”論述,可見建安時代也是一個艱苦的時代,而“艱苦”與“解放”是不同的時代特征,應用轉折連詞,可補“但也是一個艱苦的時代”。第②處,前文說建安風骨“也是盛唐氣象的骨干”,后文“盛唐氣象是不可能出現的”強調這個骨干的重要意義,可補“沒有這個骨干”。第③處,前文說建安風骨對于盛唐氣象的重要性,后文“還有豐實的肌肉”說明盛唐氣象的形成不只有風骨,可補“盛唐氣象不只有‘骨’”。6. (1)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2) 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 (3) 少無適俗韻 性本愛丘山7. D “把政治家的說教寓于具體情景描寫之中”錯誤,本詩沒有政治家的說教。詩人通過白描手法,描寫行軍途中景色,表現行軍途中的生活艱苦之情形,表達了當時的內心波動:登攀險坂的慨嘆、瞻念故鄉的懷思、擔薪做飯的憫傷。8. 相同點:詩人都將自己的理想抱負同周公的事跡聯系起來(或:借周公抒發自己的政治情懷),因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不同點:詩人所寄寓的思想情感不同。①本詩:詩人以周公自比,寄寓著對長期征戰不得歸家的士卒的深切關懷。②《短歌行》:詩人以周公自勉,禮賢下士,求賢若渴,展現寬廣的政治胸懷。【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比較詩歌的情感和內容的能力。由注釋②可知,《苦寒行》(節選)結尾,詩人將自己的理想抱負同周公的事跡聯系起來,以周公自比,表達了對長期征戰不得歸家的士卒的深切關懷?!抖谈栊小分校爸芄虏福煜職w心”用典,詩人將自己的理想抱負同周公的事跡聯系起來,以周公自勉,表達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之情。9. A “欲揚先抑”錯誤,“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是對夸父志向的贊美,沒有貶低的意思。10. 詩人不認為夸父不自量力,全詩表達的是對夸父逐日和那些功竟身后的人的贊美:第一二句贊其志向,夸父有宏大的志向,敢于與太陽賽跑;三至六句贊其力,夸父具有和太陽賽跑、飲盡河水的能力;最后兩句贊其功,夸父給后人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的觀點態度的能力。由“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可知,夸父有敢于與太陽賽跑的宏大志向?!熬阒劣轀Y下,似若無勝負”贊揚夸父的力量大,和太陽一起跑到了虞淵下,都沒分出勝負。“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講夸父的神力大,能把黃河水飲盡仍未解渴,是對夸父的贊美?!坝噗E寄鄧林,功竟在身后”講夸父給后人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 “評價詩歌的觀點態度”的解題步驟:第一步,明確表明自己的觀點;第二步,結合具體詩句進行分析,用相關詩句闡明理由。 《讀山海經十三首》是陶淵明的組詩作品。首篇為序詩,詠隱居耕讀之樂,后十二首從《山海經》《穆天子傳》中擷取題材而寫成。全詩主要運用借古諷今手法,文筆自然,意蘊深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