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檢測小學六年級語文試題挑戰是青春送給奮斗者的成長禮包,勇敢拆開它,你會發現里面藏著進步的能量。深呼吸,帶著自信迎接它們吧!【畢業銜接指南】迎接挑戰:完善前言親愛的同學:時光輕輕(nuó yí),轉眼間你就要告別(màn cháng)而快樂的小學時光,邁向朝氣(péng bó)的中學時代。初中的學習天地更廣闊, ① 知識更豐富, ① 挑戰更多樣。我們 ② 做到心中有數,腳下有路, ② 能自信迎接每一份成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假期是連接童年與少年的重要橋梁。我們 ③ 要(wēn gù zhī xīn), ③ 要提前適應初中(jié zòu),讓我們共同完成《畢業銜接指南》,為新的挑戰積蓄力量!1. 根據拼音把漢字寫正確,書寫要規范。2. 給文中畫“____”處選擇合適關聯詞,每選項只用一次。①( ) ②( ) ③( )A.既……也…… B.不但……而且……C.只有……才…… D.雖然……但是……3. 畢業在即,請你給同學或老師寫幾句畢業贈言吧!(不得使用真實姓名)_______________★銜接準備:梳理舊知4.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 熾熱(zhì) 湯匙(chí)B. 鐵鍬(qiāo) 藤蔓(màn)C. 急遽(jù) 縹緲(piǎo)D. 強勁(jìng) 噙著(qín)5. 下列詞語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 云霄 腫漲 蒸融 挑剔 B. 絞刑 拔弄 開鑿 瞅見C. 執著 徹底 傾覆 耽擱 D. 僻靜 則任 文獻 唯恐6.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 聯歡會上,年僅四歲的山東小選手曉軒語重心長地說起了山東快板。B. 山里的杜鵑花開得不可思議。C. 在我們的生活中,掃碼支付早已司空見慣。D. 他把事情的原委講得一目了然,讓人一聽就明白了。7. 下列關于名著的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 《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湯姆是一個足智多謀、富有想象力和冒險精神的孩子。B.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海倫·凱勒最希望用復明后的第一天欣賞城市的風景。C. 《騎鵝旅行記》中尼爾斯因為自身品德轉變,最終恢復人形。D. 《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內容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8. 下列選項中加點的兩個詞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 走馬觀花 兔走觸株B. 恩斷義絕 破琴絕弦C. 小木匠精益求精地打磨作品,全神貫注地雕刻每個紋路,終于做出了令人贊嘆的手工作品。D. 學習路上,唯有鍥而不舍地鉆研,百折不撓地堅持,才能攀上知識的高峰!9. 先按主題補充詩句,再從下面選項中選擇同類的詩句將序號填入表格下側。主題 補充詩句 選擇詩句思念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誰家。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時照我還。高潔品質 ____________________,任爾東西南北風。 不要人夸好顏色,____________________。傳統節日 ____________________,寒食東風御柳斜。 遙知兄弟登高處,____________________。家國情懷 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教胡馬度陰山。 黃沙百戰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①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②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③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⑤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⑦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⑧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銜接過渡:提煉秘籍10. 先把課文原句補充完整,再根據意思提煉秘籍。課文原句 小升初銜接秘籍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____,又____? 秘籍一:要合理安排珍惜時間,不虛度光陰。真理誕生于____。 秘籍二:_________________我開始盡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兇險和幸運做個對比,使自己能夠心平氣和。 秘籍三:_________________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秘籍四:_________________【智創未來科技展】★了解人工智能,擁抱新時代。展區一:人工智能成果一覽展區二:人工智能助力學習學習需求 人工智能應用這類題總是出錯,我想攻克它。 根據錯題,推薦個性化題目并講解。我的英語發音不準,怕別人笑話。 模擬對話場景,及時糾正發音。我想看到宇宙真實的樣子。 用動畫等形式模擬自然現象。這周的任務多,我有點不知所措。 提供清晰的目標安排,實時提醒。展區三:相關文件要求①近期,國家在《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2025年版)》中提出,要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力度,在方法、手段、內容等方面進行創新求變,要確保中小學生會用、善用、不濫用人工智能工具。②在關于《中小學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答記者問中,相關負責人提出,要明確禁止學生直接復制人工智能生成內容作為作業或考試答案,并限制在創造性任務中濫用人工智能,從源頭上杜絕“代勞式”使用行為。展區四:使用人工智能的相關事例事例A:在智能機器人輔助下,一名揀貨員每小時能完成250個訂單,揀選效率相比傳統方式提升3倍。 事例B:網絡上有些人利用AI換臉、語音克隆等進行詐騙活動。事例C:許多城市借助AI系統分析實時路況,動態調整紅綠燈時長,大幅減少交通擁堵。 事例D:大學生長期依賴AI寫論文,導致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畢業答辯無法通過。11. 閱讀展區一材料,從軸線中可以看出,進入2014年后信息科技呈現__________的趨勢。12. 閱讀展區二、三材料,你認為下面同學做法合理的是( )和( )。A.小月將自己設計的畢業典禮策劃方案用AI智能進行完善,讓策劃方案更加詳細。B.明明做完題后,用人工智能系統批改作業,并觀看系統提供的錯題視頻講解。C.為了完成習作《我的心愿》,小青直接用DeepSeek生成作文,然后眷抄。13. 閱讀展區四材料,為以下兩個觀點選擇合適的事例。觀點一:人工智能助力社會進步 可以引用事例( )和( )觀點二:人工智能給人們帶來困擾 可以引用事例( )和( )14. 假如你有一個智能機器人助手,它可以幫你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事,你最希望它幫你做什么?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薪火相傳守護行】★參與古今對話芝蘭之室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①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②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③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注釋】①化:同化,與……觀點一致。 ②鮑魚:咸魚。 ③丹:丹砂,紅色。15. 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①居( ): A.居住 B.交往,結交 C.當,任②赤( ):A.光著,露著 B.忠誠 C.紅色③肆( ):A.鋪子 B.不顧一切,任意妄為 C.“四”的大寫16. 結合本文,先完成下圖,再填空。作者使用以上事例表達的觀點是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17. 文中畫線的句子讓你想到了哪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18. 面對即將到來初中新生活,這則小古文給你什么啟發?________________★少年當自強為國而戰①每一次挑戰都是走向發展和成功的機會。中國的發展就面臨著諸多挑戰,但總有人挺身而出,力挽狂瀾。②近代史上,英國曾用鴉片侵害中國人,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了國家主權;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康有為等人發起戊戌變法,推動中國的改革進步;日軍發動侵華戰爭,毛澤東等人領導抗日,建設起一個新中國……③今天的中國,仍然面臨很多挑戰。自然生態中有環境保護的挑戰,國際政治中有地區安全的挑戰,關稅大戰中有經濟貿易的挑戰,科技研發中有技術創新的挑戰……④沒有風浪,便沒有勇敢的弄潮兒;沒有挑戰,便沒有不屈的開拓者。一個年輕的中國人讓DeepSeek橫空出世,給中國的科技創新注入了自信的力量,他就是——梁文鋒。⑤2023年,38歲的梁文鋒創辦了深度求索(DeepSeek),這是一家專注于AI大模型研發的公司,目標是用低成本、高性能的技術,打破國際巨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壟斷。在研發過程中,難題一個接一個,研究工作遭遇瓶頸。他們一次次被逼到絕境,不斷突破技術壁壘,不斷研發出新的成果。⑥2024年,梁文鋒領導的團隊用極低成本,在53天內打造出全球領先的大模型“DeepSeek-V3”,憑借其創新能力,完成了對美國同領域技術的“逆襲”。2025年1月,DeepSeek-R1模型發布,更是以超高性價比達到高水準表現,打破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原有的市場格局。DeepSeek還采取了開源的技術策略,主動向全球分享核心技術成果。這種開放的態度不僅贏得了國際認可,也推動了行業技術生態的快速發展。⑦在全球AI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梁文鋒用技術和創新,讓中國AI力量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一席之地。記者采訪他時,梁文鋒說:“中國AI,我們不做跟隨者!我們要做創新者!做貢獻者!”“憑什么中國企業只能追趕,我們要在技術上實現全面的超越!我們要勇敢站在最前沿!”⑧從一位普通的少年,到震撼世界的AI創新者,梁文鋒的故事,是一段為國而戰的傳奇。⑨真正的成功,永遠屬于那些在挑戰中鍛造翅膀的攀登者。未來已來,讓我們以創新精神迎接挑戰!19. 聯系上下文理解“弄潮兒”和“跟隨者”,判斷下面句子中的人是哪一種?①胡瑋煒看到人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不便,想出了隨時隨地借還共享單車這個金點子,并用技術實現了它。( )②小杰班上最近流行玩竹節人,雖然他不是很喜歡,也跟著大家做了一個竹節人。( )20. 閱讀選文及下面兩則資料,回答問題。閱讀選文,我認識了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的梁文鋒;閱讀兩則資料,我又看到了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的梁文鋒。21. 請仔細品讀選文,結合自己了解的事例,談談你對“為國而戰”的理解。_______________22. 面對初中生活的挑戰,寫幾句話鼓勵自己,要求引用選文中的經典語句。_______________【勇攀高峰揚新帆】23. 親愛的同學們,在你生活和學習的路上,是否曾遇到過像“小山”一樣的挑戰?也許是學習新技能時的磕磕絆絆,也許是管理零花錢的手忙腳亂,也許是競選班干部時的忐忑不安,也許是面對失敗時的駐足不前……你的那座“小山”是什么?請自擬題目,寫下你努力攀越“它”時的真實經歷和感受。注意:把重點內容寫具體,表達真情實感,題目自擬。結構完整,卷面整潔,不少于450字。文中不得出現真實姓名、校名、班級名等,否則作文不得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檢測小學六年級語文試題挑戰是青春送給奮斗者的成長禮包,勇敢拆開它,你會發現里面藏著進步的能量。深呼吸,帶著自信迎接它們吧!【畢業銜接指南】【1~3題答案】【答案】1. 挪移 漫長 蓬勃 溫故知新 節奏2. ①. B ②. C ③. A3. 敬愛的老師: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已到了畢業時刻。老師,您的言傳身教深深影響了我,我將銘記您的教誨,勇往直前。愿您幸福安康,桃李芬芳!★銜接準備:梳理舊知【4題答案】【答案】D【5題答案】【答案】C【6題答案】【答案】C【7題答案】【答案】B【8題答案】【答案】C【9題答案】【答案】今夜月明人盡望;春風又綠江南岸 ②⑤千磨萬擊還堅勁;只留清氣滿乾坤 ③⑥春城無處不飛花;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但使龍城飛將在;不破樓蘭終不還 ④⑦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⑧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銜接過渡:提煉秘籍【10題答案】【答案】 ①. 除徘徊外 ②. 剩些什么呢 ③. 一百個問號之后 ④. 要善于觀察、思考,從細微處探尋真理。 ⑤. 遇困境時,用對比(兇險與幸運)調整心態,保持平和。 ⑥. 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避短。【智創未來科技展】【11~14題答案】【答案】11. 快速發展且多領域取得顯著成果12. ①. A ②. B13. ①. A ②. C ③. B ④. D14. 我最希望它幫我打掃房間。因為我平時學習比較忙,沒有太多時間整理和打掃房間,智能機器人助手可以按照我的要求將房間打掃得干凈整潔,還能合理整理物品,讓我能有更舒適的生活環境,也能節省我的時間和精力,讓我有更多時間用于學習。【薪火相傳守護行】【15~18題答案】【答案】15. ①. B ②. C ③. A16. 品德良好入入鮑魚之肆 漆之所藏者黑 品德不良觀點: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1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8. 初中要慎重擇友,多和積極向上、品德好的同學交往,受良好品德影響,讓自己變得更好。【19~22題答案】【答案】19. ①. 弄潮兒 ②. 跟隨者20. ①. 勇于創新 ②. 自信勇敢 ③. 堅持不懈 ④. 充滿激情21. “為國而戰”不僅僅是指拿起武器保衛國家,更是在國家發展的各個領域中,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挑戰,不斷創新,為國家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就像梁文鋒一樣,他在AI領域面對國際巨頭的壟斷,沒有選擇跟隨,而是勇于創新,帶領團隊研發出全球領先的大模型,打破了國際壟斷,為中國AI力量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一席之地。這就是“為國而戰”的體現,無論在哪個領域,只要我們心懷國家,勇于挑戰,不斷創新,就是在為國家的發展而戰。22. 初中生活充滿了各種挑戰,但正如梁文鋒所說:“我們重新梳理思路,一定能找到解決辦法。”面對挑戰,我要勇敢地迎接,用創新精神去克服困難,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在挑戰中鍛造翅膀,攀登成功的高峰。【勇攀高峰揚新帆】【23題答案】【答案】例文:翻越那座 “小山”在我學習騎自行車的道路上,曾橫亙著一座名為 “恐懼” 的小山。那是一個周末,爸爸把自行車推到我面前,說要教我騎車。看著兩輪的車子,我心里直發怵,可還是硬著頭皮上了車。剛蹬了一下,車身就開始搖晃,我瞬間慌了神,連人帶車摔在地上,手掌擦破了皮,疼得我眼淚在眼眶里打轉。此后,只要一想到騎車,那摔倒的畫面就冒出來,我開始逃避,不敢再嘗試。但看著小伙伴們騎車時歡快的模樣,我又不甘心。于是,我再次跨上自行車,爸爸在后面穩穩扶住后座。我慢慢蹬著踏板,感受著風從耳邊掠過,可只要爸爸說松手,我就緊張得不行,車子又開始失控。這樣反復幾次,我有些沮喪,爸爸卻笑著說:“別害怕,你看,你已經能騎一段了,小山沒那么難翻!”爸爸的話給了我勇氣,我深吸一口氣,讓自己放松。當爸爸悄悄松開手,我雖然心里害怕,但努力保持平衡,眼睛盯著前方,一圈、兩圈…… 漸漸的,我發現自己能穩穩騎車了!風在耳邊呼呼響,像在為我歡呼,我成功翻越了這座名為 “恐懼” 的小山!現在,我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小路上,想起那段經歷,明白只要勇敢嘗試、堅持努力,再大的 “小山” 也能被翻越,而這過程中的汗水與歡笑,都成了成長最美的印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