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時間:150分鐘 滿分: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紅色經典之所以在當下受到追捧,是因為它提供了另外一種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是挫折面前的頑強不屈,是追求真理的視死如歸,是集體主義的責任擔當。以此為精神內涵,紅色經典建立起了一種進取、陽剛、開闊的美學風格。而這種精神力量和美學風格,正是今天這個時代所需要和稀缺的。紅色經典是“工農兵文藝”,作為共和國前期,以描寫人民革命斗爭歷史為主,并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文藝作品,它們以幾千年來一直被忽略、被蔑視的底層普通平民為主人公,把他們塑造成英雄。我們可以認為,它傳導的也是一種地道的平民精神。它的平民精神不同于“五四”時的俯視平民、憐憫平民,而是平視加仰視。近距離的平視,使得平民特別是農民的日常生活以從未有過的細膩方式展現于讀者面前。只有像梁斌、浩然這樣真正熟悉農民、熱愛鄉村生活的作家,才能以那樣的深情描繪出蛤蟆灘、千里堤、白洋淀、東山塢的自然景色,在渲染時代風云之時,也讓讀者感受到農民樸實的精神追求和世俗的喜怒哀樂。朱老忠、蕭長春這些人物確實比實際生活中的農民更高大。但這些人物形象不乏可信性,因為他們并非不食人間煙火。他們仍然讓人感覺是活的人,而非提線木偶。紅色經典突出集體主義精神。“五四”對“個人”的發現,其積極意義巨大,個體權利被尊重是現代性建設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但是,關注個人、尊重個人并不等于個人利益至上、不講團隊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在如今的語境中也可轉譯為團隊精神。人既是個體的人,又是社會的人。個體價值被重視是前提,集體主義、團隊精神則是對個體生命價值和意義的超越。紅色經典以革命浪漫主義為主導,它傳導出一種非常獨特的力量。《紅巖》里的英雄超越普通人的地方,不是其非凡的武功或智謀,而是建立在信仰基礎上的超強意志力。紅色經典符合毛澤東關于文藝“高于生活”的美學思想,它的超越精神不僅體現于主人公精神氣質的方面也表現在作品營造的藝術氛圍、美學境界的超越性:讀者即便知道了林道靜不等于楊沫,或江華不同于馬建民,知道了真實的威虎山并不像小說里寫得那樣險峻、瓊海的“南府”有別于電影或舞劇里的境況,也還是喜歡陶醉于作品的藝術氛圍之中,因為作品將大家導入了一種更美好的彼岸世界。(摘編自張江《紅色經典是精神的傳導》)材料二:海涅說:“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從新文化運動到五四運動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是《覺醒年代》的敘事線索,而其內在核心則在于思想的力量、覺醒的過程。這也是該劇能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一是思想的覺醒,主要體現在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從引領新文化運動、領導五四運動、探尋救亡之道,到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如果說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那么馬克思主義道路其實是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經過艱辛探索、嚴肅思考之后的必然選擇。思想啟蒙猶如沖破重重黑暗的亮光,給古老的中國帶來新生的希望。今天,對國家命運的嚴肅性思考、對知識分子應該承擔的思想性責任,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人的思考題和必答題。二是新人的覺醒。新文化運動主要目的在于啟發民智,這一目的的實現首先體現在青年學生的覺醒與成長上。趙世炎、毛澤東、周恩來等青年學生在新文化運動和《新青年》的啟蒙感召下,認識到中國與世界的差距,感受到民族救亡的危機,并逐步走上了馬克思主義道路。這種覺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反復的思考比較、甚至是實驗實踐的。陳延年、陳喬年兄弟因信奉克魯泡特金的互助理論,聯合13人成立北京工讀互助社實驗小組,最終失敗;而毛澤東也曾傾向于無政府主義的溫和改良,后來發現終是走不通,最終堅定了革命道路的選擇。因為一代新人的覺醒,馬克思主義的道路才成為了中國的道路。三是普羅大眾的覺醒。五四運動過程中,李大釗和陳獨秀意識到,“必須要讓民眾直接出來解決問題,光靠學生不行,必須要發動群眾,讓他們參與到改造整個社會的斗爭中來,中國才有希望”。后來在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的壓力下,北洋政府才沒有命令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由于李大釗等人的宣傳啟發,以長辛店工人為代表的普通民眾正在覺醒,這個覺醒是五四愛國運動的重要成果,必將在未來產生驚天動地的影響。《覺醒年代》還塑造了一群個性鮮明的人物,不僅正面呈現了陳獨秀的革命先鋒形象,更還原了他作為“父親”“同事”的立體性與豐富性。這樣的“人設”拉近了領袖型、名流型人物與普通觀眾的距離,也更為可信可親。(摘編自曹巧蘭《火出圈的<覺醒年代>,為什么這么好看》)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紅色經典擁有和當下許多文藝作品不同的精神力量,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學風格,因此深受受眾歡迎。B. 紅色經典倡導集體主義而五四運動強調尊重個體權利,個體價值被重視是對個體生命價值和意義的超越。C. 紅色經典在人物形象、環境等方面的虛構,并不影響其傳導出的非常獨特的魅力,反而吸引讀者陶醉其中。D. 五四愛國運動最終推動了廣大民眾的覺醒,李大釗和陳獨秀二人思想意識的逐步轉變,就是這種覺醒的典型例子。2. 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紅色經典的平民精神,在作品中表現為描寫平民時視角發生轉變,在作家身上表現為對平民及其所在環境傾注真感情。B. 紅色經典中,有的農民形象經過藝術加工雖然變得高大,但讀來依然鮮活,是因為讓讀者感受到農民的樸實和真實。C. 知識分子要有家國情懷,無論是在五四時期還是在當代,對國家未來關注和思考,都應當是先進知識分子的重要任務。D. 在思想覺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對不同革命道路的比較和實踐,陳延年兄弟就不會最終堅定地選擇馬克思主義道路。3. 下列各項中,最符合“紅色經典”特征的一項是( )A. 魯迅1918年創作的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自述,揭示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B. 1959年柳青的《創業史》,以梁生寶互助組為線索,表現中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和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C. 葉圣陶1924年創作的小說《潘先生在難中》,講述了小學校長潘先生因軍閥混戰而舉家逃難時種種可笑又可鄙的行徑。D. 2009年播出的電視劇《潛伏》,講述1945年國民黨情報人員余則成棄暗投明,成為潛伏在敵人軍統機關的地下黨的故事。4. 請從論證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劃線句子的作用。5. 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夜葉紹鈞桌上的煤油燈放著黃暈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慘淡,好像反而加濃了陰暗。桌旁坐著個老婦人,手里抱一個大約兩周歲的孩子。她感得特別不安,不知道快要回來的阿弟將怎么說。晚上,在她,這幾天真不好過。除了孩子的啼哭,黃暈的燈光里,她有時仿佛看見鮮紅的一灘,在這里或是那里——那是血!弄外,汽車奔馳而過,她就仿佛看見一輛汽車載著被捆縛的兩個。門首時時有輕重徐疾的腳步聲經過,她總覺得害怕,以為或者就是來找她和孩子的。這時候,在她衰弱而創傷的腦里,涌現著霧海似的迷茫的未來。往哪方走才是道路呢?她一毫也不能辨認。怕有些猛獸或者陷阱隱在這霧海里邊吧?她想十分之九會的。她不敢再想,便問孩子,“大男乖的,你姓什么?”“張。”大男隨口回答。“不!不!”老婦人輕輕呵斥,“大男姓孫。記著,孫,孫……”大男哭了起來,“哇……媽媽呀……媽媽呀……”這樣的哭最使老婦人傷心又害怕。屋內的器物仿佛跟著哭聲的震蕩而晃動起來,燈焰似乎在化得大,化得大,——啊,一灘血!嗒,嗒,外面有叩門聲。她嚇得一跳,但隨即省悟這聲音極熟,一定是阿弟回來了。門才開一道縫,外面的人便閃了進來。“怎么樣?”老婦人悄然而焦急地問。“唉!總算看見了。”“看見了?”老婦人的眼睛張得可怕地大。“我今天去找了那個弟兄,好言好語同他說,求他大慈大悲,指點我去認一認他們的棺木。我又同他說了,我說這兩個人怎樣地可憐,女的有年老的娘,他們的孩子天天哭,叫著媽媽,媽媽……請他看老的小的面上發點慈悲心……”老婦人聽著,凄然垂下眼光看手中的孩子。“這一番話動了他的心。”阿弟接續說,“他嘆口氣說,‘聽你講得傷心,就給你指點了吧。不過好好兒夫妻兩個,為什么不安分過日子,卻去干那些勾當!’”“噓……”老婦人舒口氣,她感覺心胸被壓抑得太緊結了。她一樣不懂女兒女婿的心思,但她清楚地知道他們同臉生橫肉聲帶殺氣的那些囚徒決不是一類人。不是一類人為什么得到同樣的結果?“他引著我向野里走,一路同我談。啊——”他停住了。他想如果照樣說出來,太傷阿姊的心了。兩個人向野里走。沒有路燈,天上也沒有星月,是悶郁得像要壓到頭頂上來的黑暗。“那弟兄幽幽地說,‘他們兩個都和善。你知道,這樣的家伙我們就怕。那一天,我們那個弟兄,上頭的命令呀,退縮了好幾回,才皺著眉頭,砰地一響放出去。那知道這就差了準兒,中在男的臂膀上。又是三響,才算結果了,兩個染了滿身紅。’”老婦人見阿弟瞪著細眼凝想,知道有下文,愕然問,“他談些什么?”“他說那男的很慷慨,幾件衣服都送了人,他得一條外國褲子,身上穿的就是。”阿弟連忙閃避。“那是淡灰色的。”老婦人瞇著眼凝視著燈火說。“這沒看清,天黑。走到一處,他說到了。十來棵大黑樹立在那邊,樹下一條一條死白的東西就是棺木。”他低下頭來。受了那弟兄“十七號,十八號,你去認一認吧”的指示而向那些棺木走去時的心情,他不敢說,也不能說。他想定了,說,“他說棺木都寫著號碼,十七十八兩號是他們倆。”“十七,十八!”老婦人忘其所以地喊出來,眼眶里明瑩著僅有的淚。她重新經驗那天晚上那個人悄悄來通報惡消息時的況味。她知道,“嗒,嗒”叩門聲是他們特別的調子,開門進來,是肩并肩的活潑可愛的兩個,這種事情絕不會有的了。一陣烈焰在她空虛的心里直冒起來,淚膜底下的眼珠閃著猛獸似的光芒,“那輩該死的東西!”“我告訴你,”老婦人咬著牙說,“你甥女兒嫁了,女婿是個清秀的人,我歡喜。她生兒子了,是個聰明活潑的孩子,我歡喜。他們倆高高興興當教員,和和愛愛互相對待,我更歡喜。唉!卻成十七,十八!為了什么呢?總得讓我知道。卻說不必問了,就是你,也說不必問,問沒有好處。——怕什么呢!我是映川的娘,姓張的丈母,我要到街上去喊,看有誰把我怎樣!”她拍著孩子的背又說,“說什么姓孫,我們大男姓張,姓張!啊!我只恨沒有本領處置那輩該死的東西!”阿弟聽呆了,側耳聽了聽外面有無聲息,勉勉強強地說,“這何必,就說姓孫又有什么要緊?——喔,我想起了。”他伸手掏衣袋。他記起剛才在黑暗的途中,那弟兄給他一團折皺的硬紙,說是那男的托他想辦法送與親人的,忘了,一直留在外國褲子袋里。“他們留著字條呢!”他說著。“啊!字條!”老婦人身體一挺,周身的神經都拉得十分緊張。一種熱望一忽兒完全占領了她。阿弟凝著細眼湊近煤油燈念這字條。“‘兒等今死,無所恨,請勿念。’嗤!這個話才叫怪。沒了性命,倒說沒有什么恨。‘懇求善視大男,大男即兒等也。’他們的意思,沒有別的,求你好好看養著大男;說大男就是他們,大男好,就如他們沒有死。只這‘無所恨’真是怪,真是怪!”“拿來我看。”老婦人伸手攫取那字條,定睛直望。雖然不識字,她看明白這字條了。就仿佛有一股新的生活力周布全身,心中也覺充實了好些。睜眼四看,熟習的一些器物同平時一樣,靜處在燈光里。“大男,我的心肝,樓上去睡吧。”她立起來走向樓梯,嘴唇貼著孩子的頭頂,字條按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放著母性的熱光,腳步比先前輕快。“哇……”孩子給顛醒了,并不張眼,皺著小眉心直叫,“媽媽呀……”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四日作畢(原載1927年10月《小說月報》18卷10號,有刪改)6. 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這樣的哭最使老婦人傷心又害怕”,“傷心”是因為老婦人由哭聲想到大男父母的不幸,“害怕”則是因為這哭聲可能會引來麻煩。B. “這樣的家伙我們就怕”“退縮了好幾回”“這就差了準兒”,劊子手行刑的種種怯懦的表現,寫出了革命者對反動派的震懾。C. “十七、十八”兩個棺木號碼,寫出遇難年輕夫婦在反動派眼中只是代號,也暗示遇難人數之多,揭示了反動派殘酷殺戮的罪行。D. 老婦人將“字條按在孩子的胸口”,“眼放著母性的熱光”等細節,寫出老婦人將為這新生的一代,勇敢擔負起撫養他成人的責任。7. 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小說中畫橫線句運用了比喻和設問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寫了老婦人在悲哀、惶惑中滿懷憂慮和恐懼的心理,擔憂孩子在未來的日子里遭遇危險。B. 小說多處描寫燈光、器物、姓氏及老婦人的眼睛等細節,使文章前后勾連,又形成縱向對照,讓故事情節符合邏輯地展開,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C. 小說故事發生在一間小屋內,又集中在一個晚上,通過一個集中的生活場景,讓讀者從老婦人心境的變化中了解時代的風云,極具藝術的感染力。D. 小說中的“夜”,一方面是寫實,為故事設置背景;另一方面是象征,是大革命失敗后黑暗、恐怖的中國社會的真實寫照,因此讓人無法看到希望。8. 請簡要分析“字條”在小說中的作用。9. 小說采用一明一暗兩條線索行文,請分析兩者的關系及效果。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高皇帝五年,齊人婁敬戍隴西,過洛陽,見齊人虞將軍曰:“臣愿見上言便宜事。”虞將軍欲以鮮衣,婁敬曰:“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不敢易。”虞將軍入言上,上召見,賜食已而問,敬對曰:“陛下都洛陽,豈欲與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敬曰:“陛下取天下,與周室異。周之先自后稷,堯封之邰,積德累善十余世。成王即位,周公之屬傅相,乃營成周洛邑以為天下中諸侯四方納貢職道里均矣。有德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務德以致人,不欲恃險阻,令后世驕奢以虐民。今陛下起豐擊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徑往卷蜀漢,定三秦,與項羽大戰七十,小戰四十,使天下民肝腦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哭泣之聲未絕,傷夷者未起,而欲比隆成康周公之時,臣竊以為不侔矣。且夫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謂天府。陛下入關而都,山東雖亂,秦故地可全而有也。”高皇帝疑,問左右大臣,皆山東人,多勸上都洛陽。東有成皋,西有崤、澠,倍河海,向伊、洛,其固亦足恃,且周王數百年,秦二世而亡,不如都周。留侯張子房曰:“洛陽雖有此固,國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狹,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守一隅,東向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婁敬說是也。”于是高皇帝即日駕,西都關中,由是國家安寧。關東之兵,雖百萬之師,猶不能以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關中之固也。(節選自劉向《新序 善謀下第十》)10.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在答題卡上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乃營成A周洛邑B以為天下C中D諸侯E四方納貢職F道里G均矣。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便宜”指有利于治國的建議,“肝腦涂地”形容死得凄慘,均與現代漢語意義不同。B. 后稷,周朝的先祖。“后”的本意指遠古時代的君主或諸侯,后來專指君主之妻。C. 山東,文中指崤山以東地區,與《鴻門宴》中“沛公居山東時”“山東”所指區域相同。D. 制,“東向制諸侯”與“履至尊而制六合”(《過秦論》)中的“制”字含義不同。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虞將軍想讓婁敬換上美服后再去見皇帝,但婁敬堅決不肯;見皇帝之后,婁敬談古論今、慷慨陳詞,表達了他對定都洛陽的反對態度。B. 婁敬向皇帝陳述了周王朝由興起到繁盛的過程,認為高皇帝此時正處民不聊生之時,遠沒到與周室比隆的程度,這讓高皇帝很不高興。C. 高皇帝對于建都一事舉棋不定,征求大臣意見,大臣傾向于建都洛陽的理由之一是周朝于洛陽建都持續了幾百年,而秦朝建都關中兩代就亡國。D. 張良認為關中地勢險固,易守難攻,不論諸侯安分還是叛亂,所處位置便于運輸天下物資和軍需,是個適合定都的地方。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凡居此者,欲令周務德以致人,不欲恃險阻,令后世驕奢以虐民。(2)關東之兵,雖百萬之師,猶不能以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關中之固也。14. 對于“洛陽”的地理位置,張良有何看法,請簡要說明。(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鷓鴣天①[宋]賀鑄重過閶門②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③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注】①賀鑄因事要離開夫婦曾共居的蘇州時,為悼念亡妻趙氏而作此詞。②閶門:蘇州城西門,詞人舊居。③新垅:新墳,指死者葬所。15. 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開頭兩句點明詞人重回蘇州,想起過往不由悲嘆,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B. 上片運用比喻修辭,詞人將自己比作遭霜打而半死的梧桐、白頭失伴的鴛鴦。C. 下片“露初晞”與“新垅”形成鮮明對比,更讓詩人產生“物是人非”悲嘆。D. 這首詞情深義重,詩人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豐富了情感表現,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16. 這首詞的“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兩句被譽為“一往情深,讀來令人哀惋凄絕,感慨萬千”。請賞析其妙處。17. 古詩文默寫。(1)《荀子·勸學》中“_______,_______”兩句,以劣馬的執著為喻,強調為學必須持之以恒。(2)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從“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到“_______,_______”。(3)古詩詞中,“雁”這一意象常與季節更替、時間流逝、羈旅游子、憑欄思婦等內容緊密相連,因而被賦予了豐富的情感,比如唐宋詩詞里的詩句“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網絡時代人人都有①“麥克風”,但網絡空間不是②“法外之地”。在有的網絡暴力事件中,少數網民自以為站在③“道德高地”,運用網絡暴力這種④“網絡正義”,對他人合法權益隨意踐踏。特別是一些網民往往抱著_____(1)____的僥幸心理,認為藏身網民之中就不會受到懲罰,忽視了對自身行為的應有約束。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絡空間的主體是現實的,都應遵守法律,明確各方權利義務。近年來,圍繞網絡暴力等突出問題的治理為中心,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好,“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等工作深入,網絡生態持續向好,此類亂象得到有效遏制。治理網絡暴力并不能_____(2)____,但為受害者提供有效保護是當務之急。一次網絡暴力事件,背后通常是一個個數量龐大的微型侵權行為,這給當事人的維權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網絡暴力特點決定了對網暴受害人的保護,需要法治、技術____(3)_____;一方面,要對網絡暴力⑤“零容忍”,通過依法懲治形成有效震懾,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另一方面,對于正在發生的網絡暴力,也要從技術角度尋找化解之道,例如網站平臺加強內容識別預警、設置⑥“一鍵防護”的按鈕、建立快速舉報通道等,盡可能形成⑦“保護傘”,減少網暴行為對當事人的傷害。18. 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 和文中①“麥克風”的引號用法相同的是_________。(填序號)20. 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神舟十四、十五號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將首次在太空會師,面對面進行在軌交接。作為未來中國空間站運營期間主要的任務交接模式,相較地面交接的不穩定性因素, ① 。② :首先作為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后到訪的首個乘組,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將開展空間站三艙狀態長期駐留驗證工作。其次計劃實施3-4次出艙任務,航天員將首次使用夢天實驗艙的貨物氣閘艙轉移物品。空間站組合體將首次形成最大構型。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次飛行任務。 ③ ,中國空間站將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以及兩艘載人飛船和一艘貨運飛船對接組成“三艙三船”的組合體,這是中國空間站目前的最大構型,總質量近百噸,將向全世界展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卓越能力。21. 結合文段所給的語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面對面進行在軌交接 為群眾辦事要多點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B. 開展空間站三艙狀態長期駐留驗證工作 他最近狀態不好C. 使用夢天實驗艙貨物氣閘艙轉移物品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D. 組成“三艙三船”組合體 高中數學排列組合有21種經典題型22.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四、寫作(60分)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2400多年前,孔子的弟子曾子承老師之思想,對讀書人提出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1200多年前,儒生杜甫雖身處困頓卻仍大聲歌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前些年,北大中文系教授錢理群先生卻對當代大學生的現狀憂心忡忡。他說:我們的知識青年們正越來越多地成為“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有很高的智商和學識”,但“一己利益卻逐漸成為他們言行的唯一、絕對的直接驅動力,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種投資。”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時間:150分鐘 滿分: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1~5題答案】【答案】1. C 2. B 3. B4. ①采用引用論證,引用海涅名言,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增強了文章論證的說服力;②采用比喻論證,把“思想”比作“閃電”,把“行動”比作“雷鳴”,化抽象為形象,增強了論證語言的生動性;③強調思想、思想覺醒的重要性(思想對行動的先導作用),引出后文觀點。5. ①獨特的精神價值。紅色經典作品獨特的精神力量和美學風格,包括工農兵立場、集體主義精神、革命浪漫主義。②深刻的思想內涵。紅色經典有平民意識、集體主義精神;《覺醒年代》關注思想的力量、思想覺醒的過程。③個性鮮明,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紅色經典的人物鮮活有魅力;《覺醒年代》人物塑造真實立體,可信可親。④高超的藝術手法。革命浪漫主義藝術手法傳導出的獨特魅力,《覺醒年代》的敘事線索和背后的內在核心使該劇能脫穎而出。(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6~9題答案】【答案】6. B 7. D8. ①字條上烈士遺言,表現了二人視死如歸的革命壯懷,以及把希望寄托于未來的堅定信念。②字條解惑,有力推動了老婦人思想與性格的轉變,使故事達到高潮,主題得到深化。③阿弟不解,揭示了阿弟的市儈平庸以及對革命者的不理解,也暗示了社會環境。9. ①明線:阿弟給老婦人講述女兒女婿犧牲的情景,老婦人從悲痛到憤怒,從怯弱到勇敢的心理和思想性格發生變化;暗線:映川夫婦的犧牲和托孤。②暗線中映川夫婦友善和藹,從事革命活動卻遭到反動派迫害,臨難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以及他們對下一代的期望,是明線中母親思想性格發展的動力。③小說雙線交織,結構嚴謹,敘述手法高超,能突出中心,節省篇幅。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10~14題答案】【答案】10. BDF 11. D 12. B13. (1)但凡在這里建都的,都要致力于實施德政來招納人才,不要想著依仗地理形勢的險要,讓后代驕橫奢侈來禍害百姓。(2)關東諸侯的兵馬,即使是百萬大軍,也不能危害國家的原因,是由于保全仁義道德給人民恩惠,緊守關中的險要地勢啊。14. ①承認洛陽從地理和歷史上來看都是要地。②洛陽的缺點一是地小田窄,缺點二是容易被圍攻。③洛陽不是一個適合作為國都的地方。(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16題答案】【答案】15. C 16. ①運用了細節描寫,選取了妻子挑燈補衣的日常生活細節,平實的細節與意象中表現妻子的賢慧,勤勞與恩愛,以及伉儷間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②采用虛實結合手法,前一句實寫詞人躺在空蕩蕩的床上,聽雨打南窗,輾轉難眠;后一句寫詞人想起當年賢惠、勤勞的妻子給自己”挑燈夜補衣”的情景,凸顯自身的凄涼、孤獨,以及對妻子的懷念。③反問,昔日與妻子共處一室,如今卻與妻子天人永隔,不由發出一個”誰復”的悲痛反問,抒發了詞人對亡妻的患難與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懷念。(任意寫出兩點即可)【17題答案】【答案】 ①. 駑馬十駕 ②. 功在不舍 ③. 生于憂患 ④. 死于安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 ⑤. 鄉書何處達 ⑥. 歸雁洛陽邊(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18~20題答案】【答案】18. (1)法不責眾 (2)一蹴而就 (3)雙管齊下19. ③⑦ 20. 近年來,圍繞網絡暴力等突出問題的治理,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等工作深入推進,此類亂象得到有效遏制,網絡生態持續向好。(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21~22題答案】【答案】21. A 22. ①在軌交接則更加可靠 ②航天員將開展兩個任務 ③在飛船與艙體對接后四、寫作(60分)【23題答案】【答案】例文:“無我”之樹,灼灼其華三千多年前,大禹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兩千多年前,孔子為游說統治者實施愛民之政,帶領弟子周游列國;一千多年前,張騫為促進漢朝與匈奴交流出使西域。雖然所處的時代不同,但他們身上都體現出一種共同的精神,那就是“無我”精神: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而甘愿舍小我。近代,這種“無我”精神亦被完美詮釋。從十四年抗戰到新中國成立,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中華民族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無我”之士,他們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其中既有像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這樣的偉大領袖,也有像邱少云、黃繼光這樣的革命勇士,還有像錢學森、鄧稼先這樣的偉大科學家,無論身份怎樣、地位如何,他們都遵從自己的內心,發揚并詮釋了“無我”的精神,為后代子孫做出了榜樣。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更是在年少時便立下了兼濟天下的“無我”理想。有人曾說:“袁隆平在發明了雜交水稻之后,完全可以申請專利,這樣便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袁隆平并沒有這樣做,因為他知道在當今世界還有不少因饑餓而死亡的人,無數雙饑餓的眼睛在期盼著糧食,最終,他將發明交給了國家。是的,正是因為有袁隆平“無我”的存在,才有了大家吃飽肚子的幸福感。馬云對阿里和淘寶的發展規劃也堅持著“無我”理念。有位小伙子問馬云,“如果有一天,您沒有阿里和淘寶,您會怎么辦?”馬云回答道:“你的意思是,我會把阿里和淘寶做沒嗎?很顯然不會,不過,我會把阿里和淘寶做‘沒’。”青年不解,馬云說:“阿里和淘寶現在之所以會如此龐大,是因為有了很多人的支持。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將阿里和淘寶做“沒”,但他們不再只是一個平臺來供大家交易東西,而是要讓它變得于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聽到這番話,很多人為馬云豎起了大拇指。這不也是很好地印證了“無我”這一觀點嗎?然而,當今社會,“無我”在一些人眼中似乎成了吃虧、愚蠢的代名詞。追求個體實惠成為一種時尚,而無私奉獻精神則略顯尷尬。有為之士的高尚行為,便會被有些人認為是作秀、拉人氣。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喚醒人們的集體意識與奉獻精神成了重中之重。《圍爐夜話》云:“粗糲能甘,必是有為之士;紛華不染,方稱杰出之人。”身處新時代的洪流中,我們青少年當“粗糲能甘”,但行前路,發揚“無我”精神,無問西東。“無我”之樹,必將灼灼其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