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單元基礎知識復習(同步練習)2025-2026學年三年級語文上冊(統編版)題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書寫 等級評價一、看拼音,寫字詞。shān cūn xué qī píng jūn tóng yì zhǎ yǎnnán dé qǐ chuáng rù shuì zhí bān luò hòudì wèi fā yù fǎn fù xīng fèn zhèn dìzhàn dòu xiāo miè shāng yuán réng rán chǒu jiàncōng cōng jiǎo luò gǎn máng xùn sù pán zizhī hòu sī niàn chōng jī kǎo shì tuì chūnǔ lì cháng dù huǒ yàn cǎi qǔ ái ègōng sī zhī chí yǎn kuàng bǎo liú huò xǔchà bu duō bù shēng bù xiǎng nù mù yuán zhēngmù dèng kǒu dāi ěr wén mù dǔlián xù xuè sī工作了十幾個小時的他雙眼布滿,但他shǒu shù tái zhēng fēn duó miǎo依然在旁地救治病人。他的精神值得我學習。fù qīn dēng diē在山途中不慎倒受傷了,但他沒有fàng qì,而是憑借頑強的意志成功到達山頂。jiē dà huān xǐ這件事終于有了圓滿的結局,真是!liú xià4.螢火蟲飛過草叢,閃閃的光點兒。二、字音。1.多音字。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歸還(hái huán) 重擔(dān dàn) 不禁(jīn jìn)還有(hái huán) 擔架(dān dàn) 禁止(jīn jìn)白求恩大(dà dài)夫在醫療事業方面作出了巨大(dà dài)貢獻。2.易錯音。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1)仍然(rén réng) 登山(dēn dēng)(2)資格(zī zhī) 傳授(sòu shòu)結束(sù shù) 迅速(sù shù)(3)跌倒(diē dié) 眼眶(kuāng kuàng)三、形近字辨析。1.選字填空。登 瞪 攀( ) ( )場 ( )眼 目( )口呆秒 妙 奇( ) ( )表 巧( ) 爭分奪( )2.辨字組詞。擊( ) 努( ) 念( ) 秋( )出( ) 含( ) 怒( ) 瞅( )3.讀句子,選擇正確的字,打“√”。(1)蝴蝶輕展翅膀,展現出美(秒 妙)的舞(姿 資)。(2)雖然天氣很冷,但爺爺(仍 扔)然堅(特 持)每天去公園鍛煉。四、 看拼音,寫同音字。sī ( )機 反( ) ( )考 蠶( )shì 考( ) ( )物 超( ) 嘗( )五、 選詞填空。(填序號)①連續 ②陸續 ③繼續1.早晨,同學們背著書包,( )來到教室。2.這個球隊( )五次獲得冠軍。3.老師鼓勵同學們( )努力,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六、 補全本單元所學四字詞語,并選詞填空(填序號)。①怒目( )睜 ②目瞪( )呆 ③( )聞目睹1.我看見這驚險的一幕,嚇得 ,半天說不出話來。2.爸爸生氣時一副 的樣子,真是令人害怕!3.我在旅行中 了許許多多新鮮事。七、 媽媽準備去超市購買年貨。請你幫媽媽列一份清單。零食類: 肉食類:裝飾類: 服裝類:八、 積累運用。1.群兒戲于 ,一兒 甕,足 沒水中。眾皆 ,光 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2. “ , 。”《孟子》中的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懂得關愛和尊敬他人。《墨子》中的“ ”告訴我們,愛別人要像愛自己一樣。3.在生活中,我們不應遷怒于他人,也不應犯同樣的錯誤。正如《論語》所說“ ,不貳過”。我們在說話時也不可惡語傷人,因為“ ,暖于布帛; ,深于矛戟”。參考答案一、山村 學期 平均 同意 眨眼難得 起床 入睡 值班 落后地位 發育 反復 興奮 陣地戰斗 消滅 傷員 仍然 瞅見匆匆 角落 趕忙 迅速 盤子之后 思念 沖擊 考試 退出努力 長度 火焰 采取 挨餓公司 支持 眼眶 留 或許差不多 不聲不響 怒目圓睜目瞪口呆 耳聞目睹1.連續 血絲 手術臺 爭分奪秒2.父親 登 跌 放棄3.皆大歡喜 4.留下huán dàn jīnhái dān jìndài dà2. (1) réng dēng(2) zī shòu shù sù(3) diē kuàng三、1.登登 瞪 瞪妙 秒 妙 秒攻擊 思念出去 包含努力 秋天發怒 瞅見3. (1)妙 姿 (2)仍 持四、司思 思 絲試 事 市 試五、1. ② 2. ① 3. ③六、①圓 ②口 ③耳1. ② 2. ① 3. ③七、示例:餅干 糖果臘腸 雞肉中國結 春聯鞋子 帽子八、1.庭登 跌 棄去 持石2.仁者愛人 有禮者敬人 愛人若愛其身3.不遷怒 與人善言 傷人以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