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南省長沙市2025-2026學年七年級上學期分班考試語文試題一、字詞書寫1.用正楷字書寫語句,要求端正、整潔、行款整齊,力求美觀。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二、填空題2.讀拼音,寫詞語。shí guāng( )流轉,bō nòng( )心弦,我們不再是那個yòu zhì( )的、總是yī wēi( )在爸爸媽媽身邊的小寶寶了。我們在學校認真學習,閱讀shū jí ( ),獲得心靈的成長;我們在舞臺rè qíng( )歌唱,zhàn fàng( )風采,感受生活的làng màn( )。六年的小學生活,值得我們每一個人zhēn cáng( ),陽光不燥,wēi fēng( )正好,我們終會奔赴下一個山海,抵達理想的遠方。三、選擇題3.下列加點字注音和詞語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剝削(xuē) 堅勁(jìng) 蒸融 駱駝B.摻和(chān) 藤蔓(màn) 耽擱 防御C.襤褸(lǚ) 追悼(diào) 徘徊 浪漫D.依偎(wèi) 吞咽(yàn) 書藉 幼稚4.針對下面句子中的“暈”字查字典(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他暈車特別厲害,加上這段時間過于勞累,終于體力不支,暈倒在車上。暈(yùn)①日光或月光通過云層時因折射作用而在太陽或月亮周圍形成的光圈。 ②頭發昏。暈(yūn)昏迷。A.兩個都念“yūn” B.第一個是“昏迷”的意思C.第一個念“yùn” D.第二個是“頭發昏”的意思5.下面是毛澤東主席的書法作品《七律·長征》,如果用一個成語來贊美這幅書法作品,最合適的是( )A.筆走龍蛇 B.妙筆生花 C.入木三分 D.栩栩如生6.愉快的暑假即將到來,我們在享受網絡便捷的同時,還要注意不能輕信網絡傳言,俗話說得好:“______”( )A.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C.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D.眼見為實,耳聽為虛。7.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這大概是一場夢,一種幻覺吧!”他想:“過一會兒我肯定還會再變成一個人?!?br/>B.盡管我收羅了這么多東西,還是缺少許多,比如墨水、還有用來挖土或者運土的鏟子,鐵锨、以及針線。C.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現在又到了哪里呢?D.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8.下列句子出自一位同學的習作,其中不需要修改的一項是( )A.李明和王強成了球友,約好在他家附近的球場訓練。B.他在賽場上奮力拼搏,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C.他知道自己被判犯規后,心情十分繁重。D.是否刻苦訓練是他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因素。9.小林想仿照“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句詩的表達特點,修改“六年的時光過得很快”這句話。最符合修改要求的一項是( )A.六年的時光流逝了,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沒有聲音。B.六年,兩千多個日日夜夜,就這樣過去了。C.六年的時光眨眼間就溜走了。D.六年的時光,難道過得不快嗎?10.同學們在活動中分享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其中不恰當的一項是( )A.《臘八粥》詳寫八兒等粥時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只為刻畫出一個嘴饞貪吃的孩童形象。B.《匆匆》一文通過比喻、擬人等手法,將無影無蹤、無聲無息的時光流逝形象地描寫出來。C.《那個星期天》通過人、事及景物描寫,寫出了“我”從“興奮”到“委屈”的情感變化。D.《十六年前的回憶》中描寫李大釗庭審時的外貌和神態,表現出一位革命者的堅定與平靜。四、名句名篇默寫11.補寫出空缺的部分。(1)誦經典詩歌: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 ”歌頌了春雨下得及時。(2)托物言志:詩人于謙用“ , ”表達自己為官清白、為人正直的決心。(3)悟惜時道理:朱自清在《匆匆》里這樣寫光陰流逝:“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 ,像 ,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4)讀科學思辨:《兩小兒辯日》中,一兒認為“ , ”,他的依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另一兒認為“ , ”,他的依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五、現代文閱讀閱讀材料一、二,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①周國平在《經典和我們》中說:讀什么書,取決于為什么讀。人之所以讀書,無非有三種目的。一是為了實際的用途。例如,因為職業的需要而讀專業書籍,因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讀實用知識。二是為了消遣,用讀書來消磨時光??晒┻x擇的有各種無用但有趣的讀物。三是為了獲得精神上的啟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這個目的,我覺得讀人文經典是最佳選擇。【材料二】為了解小學生課外閱讀情況,某學校對六年級5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如下:閱讀時間 讀書計劃 書籍類型每天閱讀時間 百分比 有無計劃 百分比 喜歡的書籍種類 百分比1小時左右 10% 有計劃 10% 世界名著類 15%半小時左右 40% 有時有計劃 20% 童話故事類 41.6%沒有閱讀 50% 沒有計劃 70% 卡通漫畫類 43.4%12.材料一中,周國平認為人們讀書的主要目的有三種: 、 和 。13.關于材料二,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該學校六年級學生中,有一半學生每天都會堅持閱讀。B.該學校六年級學生中,超過一半學生讀書時沒有計劃。C.該學校六年級學生喜歡讀童話故事類書籍的人數最多。D.該學校六年級學生喜歡世界名著類書籍的人數最少。14.現在,有不少學生認為經典名著距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讀起來晦澀難懂,而卡通漫畫類書籍圖文結合,看起來生動有趣,更適合小學生閱讀。你贊成這樣的觀點嗎?請寫明理由。15.針對是否應該推崇小學生多讀卡通漫畫類書籍,班級準備開展一次辯論會,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辯論前,要有針對性地搜集材料,只用搜集能證明自己觀點的材料即可。B.選擇的事例要有說服力,可以引用名人名言。C.辯論時,要充分利用時間,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D.辯論時,要注意傾聽,抓住對方的漏洞進行反駁。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在那顆星子下(作者:舒婷)①母校的門口是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兩旁鳳凰木夾蔭。夏天,海風捋下許多花瓣,讓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學時代就是籠在這一片紅殷殷的花雨夢中②我哭過、惱過,在學校的合唱隊領唱過,在惡作劇之后笑得喘不過氣來。等我進入中年回想這種種,卻有一些小事,像一只只小鈴,輕輕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記憶中搖響。③初一年級,我們有那么多學科,只要把功課表上所有的課程加起來就夠嚇人的,有11門課。當然,包括體育和周會。僅那個崩開線的大書包,就把我們勒得跟登山運動員那樣善于負重。我私下又加了10門課:看電影、讀小說、釣魚、上樹……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讀書當玩了,還是把玩當作了讀書。④學校規定,除了周末晚上,學生們不許看電影。老師們要以身作則,所以我每次大搖大擺觸犯校規,都沒有被當場逮住。⑤英語學期考試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上另外三個女同學去看當時極轟動的《五朵金花》。我們咂著冰棍兒東張西望,一望望見了我們的英語老師和她的男朋友。他們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測她看見了我們沒有,因為她的臉那么紅,紅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師(毫無根據地,我認定他也教英語)比我們的班主任辜老師長得還神氣。⑥電影還沒散場,我身邊的三個座位一個接一個空了。我的三個“同謀犯”或者由于考試的威脅,或者受到良心的譴責,把決心堅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⑦在出口處,我和林老師悄悄對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學吹一支電影里的小曲(其實我根本不會吹口哨,多少年苦練終是無用)。在那一瞬間,我覺得她一定覺得歉疚。為了尋找一條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⑧第二天我一覺醒來,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開電燈。守著一盞捻小了的燈打瞌睡,卻不忍叫醒我起來早讀。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長跑,幸好離上課時間還有10分鐘。⑨翻開書,眼前像騎自行車在最擁擠的中山路,腦子立即做出判斷,哪兒人多,哪兒有空檔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選擇。我先復習狀語、定語、謂語這些最枯燥的難點,然后是背單詞。上課鈴響了,b-e-a-u-t-i-f-u-l,beautiful,美麗的?!捌鹆ⅲ 薄白??!壁s快,再背一個。老師講話都沒聽見,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樣咕嚕咕嚕。⑩考卷發下來,我發瘋似的趕著寫,趁剛才從書上復印到腦子的字母還新鮮,把它們像活潑的鴨群全攆到紙上去。這期間,林老師在我身旁走動的次數比往常多,停留的時間似乎格外長。以致我和她,說不準誰先扛不住,就那樣背過氣去。 成績發下來,你猜多少分?113分!真的,附加兩題,每題10分,我全做出來了。雖然beautiful這個單詞還是錯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但從此我也把這個叛逃的單詞狠狠地揪住了。 那一天,別提走路時我的膝蓋抬得有多高。 慢! 過幾天是考后評卷,我那林老師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題,我便像根木樁戳在講臺邊不動了。她微笑著,驚訝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50雙眼睛前面,把我剛剛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條考過。你猜,重打的分數是多少?47分。 課后,林老師來教室門口等我,遞給我成績單,英語一欄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視的“優”。 她先說:“你的強記能力,連我也自嘆不如。以前,我在這一方面也是受我的老師稱贊的?!背聊艘粫?,只聽見一群相思鳥在教室外的老榕樹上幸災樂禍地鳴叫。她又說:“要是你總是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會疲累的。那時,你的腦子里還剩了些什么?” 還是那條林蔭道,老師纖細的手沉甸甸地擱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園那個拐彎處,我不禁回頭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從她的身后川流成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為一顆最亮的星星,永遠閃爍在我記憶的銀河中。哦,我的林老師。(文章有刪改)16.文章開頭寫到“等我進入中年回想這種種,卻有一些小事,像一只只小鈴,輕輕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記憶中搖響”,請按照下面給出的時間順序,概括作者寫了哪些“小事”。①英語學期考試前夕, ;②第二天, ;③考后評卷那天, ;④課后, 。17.請找到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說說這句話有什么表達效果。18.本文標題《在那顆星子下》意蘊豐富,請加以分析。六、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兩篇小古文,完成下列各題。【甲】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乙】弈秋敗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當弈之時,有吹笙①過者,傾心聽之,將圍②未圍之際,問以弈道③則不知也。非弈道暴深④,情⑤有暫暗⑥,笙猾⑦之也。注釋:①笙:一種簧管樂器。②圍:包圍消滅。③道:對策。④暴深:突然復雜深奧。⑤情:思緒。⑥暫暗:一時糊涂。⑦猾:干擾。19.下面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通國之善弈者也 楊氏之子B.雖與之俱學 將圍未圍之際C.問以弈道則不知也 孰為汝多知乎20.下面句子中朗讀停頓不恰當的一項是( )A.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B.問/以弈道/則不/知也。C.非/弈道/暴深,情/有/暫暗,笙/猾之也。21.比較閱讀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表格。人物 事件 人物表現 結果(用原文回答)弈秋的徒弟 學弈 ② ③弈秋 ① 下棋時被悠揚的笙樂吸引,走了神 ④22.《弈秋敗弈》第一句“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在文中有何作用?七、作文23.按要求作文拉著父母的手,我們會享受親情的溫暖;拉著同學的手,我們會擁有友情的快樂;拉著老師的手,我們會感受師恩的滋潤;拉著春天的手,我們會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拉著夢想的手,我們會開創人生的輝煌。請以“拉著 的手”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1)題目自擬。行文通順流暢,意思清楚明白。(2)文中不出現真實校名、人名。(3)書寫規范,字跡工整。不少于450字。參考答案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2. 時光 撥弄 幼稚 依偎 書籍 熱情 綻放 浪漫 珍藏 微風3.A4.C5.A6.D7.D8.B9.C10.A11.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已經從我手中溜去 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日始出時去人近 而日中時遠也 日初出遠 而日中時近也12. 為了實際用途 為了消遣 為了獲得精神上的啟迪和享受 13.C 14.我不贊同這種說法。雖然經典名著相對來說比較難懂,但這類書籍都是前人智慧的沉淀和積累。多閱讀這些書籍,不僅能開拓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讓我們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還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因此,我認為小學生應該多讀一些經典名著。 15.A16. “我”在電影院遇到林老師 “我”靠臨時強記,英語考了113分 “我”在黑板上示范,只得了47分 林老師不但給了“我”“優”,還苦心地教育了“我”。 17.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中年回想的小事”比作“一只只小鈴”,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小事在記憶中的鮮明與靈動。“小鈴”的比喻既突出了往事雖小卻清晰可感的特點,又通過“搖響”這一動態描寫,讓回憶仿佛有了聲音,賦予抽象的記憶以具體的畫面感和聽覺體驗,體現了作者對中學時代往事的深刻印象與懷念之情,語言富有詩意和感染力。 18.把林老師喻為一顆璀璨的明星,永遠留在“我”“記憶的銀河”中。她的話讓“我”明白了要珍惜自己的天賦,她像星星一樣為“我”指明了前行方向,寫出了林老師對“我”的影響之深、教育之大。19.A 20.B 21. 敗弈 學習時想著用箭射天鵝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問以弈道則不知也 22.與后面弈秋敗弈形成對比,說明即使再有本事的人,如果做事不能專心致志,也難免會失敗。23.例文:拉著媽媽的手小時候,媽媽牽著我的手,走過小橋,走過石徑,也走過我天真的童年時光。那時候的記憶中,媽媽的手好大好溫暖。我們母女倆大手牽小手,穿過靜謐的小路,立在小巧玲瓏的石橋上。她總是揚起嘴角,淺淺的,又極其滿足。她握著我的手,緊緊的,輕柔的,像是握著一只珍貴的小羊羔。媽媽輕聲哼唱:“走,走,走走走,我們大手牽小手……”我用清脆的童聲伴唱。在如鈴般的歌聲中,是一對幸福的母女。那時的我,常幻想著握著媽媽的手一輩子,就像握著一輩子的幸福。日月如梭,我長大了,成了一個羞澀的少女。學業繁忙,極少再與媽媽交流。再加上我總認為我已經長大了,哪有一個“大姑娘”整日纏著媽媽的手呢?那時的我,近乎逃避式地對待媽媽的手。直到后來,有一天,我與同學逛街,偶然看到一對母女。那位年輕的媽媽牽著自己蹣跚學步的小女兒,她微笑著,臉上寫滿了作為人母的甜蜜和滿足。這一切都那樣似曾相識,我呆立著,望著這對幸福的母女,忽然打開了一扇記憶之門,擷取那最柔軟的部分;在夕陽的余暉下,媽媽牽起我的手,母愛的溫度霎時充滿全身。身后,一對幸福的影子依偎在一起,仿佛永遠不會分開。我的心顫抖了,幾乎在一瞬間作出決定:我要再和媽媽牽手!我回到家,向媽媽提出這個要求,媽媽愣了,似乎不相信,不過,她很快高興地答應了。依然是當年的母女,依然是當年的小橋,可是女兒長高了,長大了,媽媽卻矮了,老了。再次緊握媽媽的手,當年那白皙、細膩的手已變得粗糙。雖然,我依然能感受到她手心的溫度,但是,我觸摸到了她手上一層層厚厚的老繭,似乎包含著她幾十年來的辛勞和艱苦。我輕輕地捧起媽媽的手,紅紅的凍瘡,一道道裂紋,仿佛在訴說著她大半輩子的滄桑。這次牽手,我作出了決定:面對媽媽的手,我要用一千只手來照顧她,因為那是牽了我青春的手;面對媽媽,我要用我的一生的愛去報答她,因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