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一、基礎知識綜合1.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題。人處在一種默默奮斗的狀態時,思想就會從生活的瑣碎中得到升華。我們正處在砥礪意志、奮力前行的最好年紀,因為短暫的壓力而澆滅心中的炙熱,因為一時的不順而摩平青春的棱角,這絕非是青年該有的模樣。相反,只有在人生征途中 (A.揮動 B.揮灑)下汗水,在繁華風光中攀登過高峰,自己的前途才會像掌紋一樣,zòng然彎彎曲曲,但終究掌握在自己手上。(1)從下面兩幅字中任選一幅臨寫在田字格里。(2)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①瑣碎 ②zòng 然(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個錯別字。(4)結合語境,從括號內選擇最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二、綜合性學習2.請你為參賽選手小成提供幫助,完成問題。以下是小成同學的演講稿開頭:一部經典的產生是閱讀風尚、社會需求、文化機制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好的作品都具有一種力量,能在不同時代、不同讀者面前散發光彩。文學經典滋養了我們的心靈,增強了我們的品位,是我們精神力量的源泉。(1)畫線句存在語病,請寫出你的修改意見。(2)小成同學就這段演講稿開頭向你征求意見,請你指出其中的優點和不足。(3)小成同學第一次參加演講比賽,對自己的儀態風貌很不自信,又擔心忘詞。他向你尋求幫助,你會如何回應他?三、名句名篇默寫3.徜徉在古詩文的海洋,我們感天地草木之靈,見錦繡河山之美。小琪制作了“跟個詩文去旅行”古詩文佳句活動,請你幫他把空缺的古詩文原句寫在橫線上。“跟著詩文去旅行”旅行地點 詩句 參考出處 詩中所見秦地 ① ,② 。 《蒹葭》 河邊的蘆葦長得茂盛;白色露水凝結成霜。成都草堂 ③ ,秋天漠漠向昏黑。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風停,黑云密布,天空陰沉迷蒙,天色漸漸黑下來。洞庭湖 ④ ,⑤ 。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寫出了洞庭湖宏闊壯觀的景象,澎湃動蕩。常熟興福寺 ⑥ ,⑦ 。 《題破山寺后禪院》 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肅穆的僧房,靜謐而祥和。黃州定慧院 ⑧ ,漏斷人初靜。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殘月高掛在稀疏的梧桐,滴漏聲斷人群開始安靜了。四、名著閱讀4.班級開展以“經典名著中的人生智慧”為主題的讀書分享活動。請你參與完成任務。(1)下列表述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原文不符的一項是( )A.保爾13歲時就開始參加革命活動。B.保爾是烏克蘭某鎮一個貧苦工人家的小兒子,母親死得早,父親則做苦力以養家糊口,哥哥是個鐵路工人;小學時的保爾就嫉惡如仇,敢想敢做。C.書中描寫了保爾怎樣對待監獄、戰爭、工作、友誼、愛情、疾病、挫折等。D.保爾是以作者自己為原型塑造出來的帶有自傳性質的典型形象。(2)經典作品中的優秀人物數不勝數,他們以奮斗之姿點亮青春燈塔。小宇正在推選“經典形象”展區的人物,你認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哪個人物適合進入展區?請結合原著的情節說說理由。(不少于50字)五、詩歌鑒賞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小題。(甲)卜算子·詠梅毛澤東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乙)卜算子·詠梅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5.下列對兩首詞相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卜算子·詠梅》中,“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題目。B.兩詞都提到了春天和“群芳”,都用群芳反襯梅的高潔,但甲詞中梅是報春的使者,梅和群芳的關系是和諧的,而乙詞中梅是遭群芳妒忌的爭春者,梅和群芳的關系是對立的。C.兩詞都刻畫了梅花的形象,“笑”和“愁”兩字傳神地寫出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梅的神韻。D.甲詞上片的“俏”字,描畫出梅的艷麗形態,凸顯了梅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氣質。6.這兩首詞雖都在詠梅,可作者都意在言外,兩位詩人的言外之意分別是什么呢?請結合具體內容簡要分析。六、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甲】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乙】慶全庵桃花①[宋]謝枋得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注】①這首詩是南宋滅亡后詩人避居建陽(今屬福建)時所作。7.根據提示解釋加點詞語。提示 解釋詞語“怕有漁郎來問津”中的“問津”與“后遂無問津者”中的“問津”詞義相同。 (1)怕有漁郎來問津“悉如外人”中的“悉”在《古代漢語詞典》中的義項為:①詳盡,詳細;②姓,傳說神農之師名悉諸;③全,都。 (2)悉如外人8.將下面選自【甲】文段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9.細讀【甲】文前兩段,寫出這些畫面給你的感受。10.【甲】【乙】兩文都寫到了桃花源,但其中表達的情感卻有所不同,請你簡要分析。七、現代文閱讀某校宣講團擬在莫干山開展宣講活動,請你協助宣講團完成任務。雨游莫干山①抵達莫干山的時候已近中午,車旅勞頓。但是當心心念念的莫干山層巒疊翠地近在眼前,精神頓時為之一振。②換乘景區的大巴向著山頂進發,山路蜿蜒曲折。道路兩旁,滿山的青青修竹遮天蔽日,形成了一個清幽且清涼的世界,隔著車窗都能嗅到空氣中的負氧離子。【甲】車子一路盤旋而上,數不清的彎道,驚險又刺激。伴隨著一路驚呼聲,大巴車駕輕就熟地盤旋攀升,峰回路轉間,忽然驚呼聲被驚嘆聲所替代。大家紛紛扭頭看向右側的車窗外,只見車窗外青山連綿、群巒競秀,裊裊升騰的白霧,似出岫的輕云,又如仙女遺落的裙袂,輕靈秀逸,飄飄渺渺,繚繞著青峰翠巒,如夢如幻,清麗出塵,美得令人恍惚。③車至山頂,急雨直下,雖然給游覽帶來不便,但大家興致不減。撐著雨傘徜徉在山林間,新鮮的空氣裹挾著草木清冽的氣息撲面而來,直入肺腑,肺腑間淤積的濁氣瞬間被滌蕩,整個人都神清氣爽起來。雨紛紛而落,濕氣氤氳,凝結成如煙如縷的薄霧,在山間縈繞飄蕩。極目遠眺,遠處灰白的云與霧不分彼此地纏繞著,凝聚成浩渺煙波。山巒含煙,群峰若隱若現,神秘而蒼茫。④在A武陵村口有一個滴翠潭,潭邊有一塊巨巖,巨巖上刻有錢君陶先生所題寫的“翠”字,足有三層樓之高,筆力遒勁,氣度非凡。私以為這個“翠”字是對莫干山的高度概括,精準表達了莫干山的特點。【乙】修竹、繁樹、芳草、藤蘿覆蓋了整座山川,浸染了漫山遍野的綠——嫩綠、翠綠、青綠、蒼綠、墨綠,層層疊疊地鋪開,渲染著、漫溢著、流淌著,匯聚成海,洶涌地撞擊著眼球,讓身心在沉溺中沉醉。⑤武陵村賓館曾經是蔣介石的下塌處,至今還保存著蔣介石夫婦生活過的痕跡:臥室、餐廳、盥洗間、會客廳、書房無不透著精致與考究。而另一處別墅“皇后飯店”,則曾是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的下塌處,陳設相對簡樸。毛主席在此留下一首七絕:“翻身復進七人房,回首峰巒入莽蒼。四十八盤才走過,風馳又已到錢塘。”為莫干山增添了一處人文景觀。當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曾經的風云際會、刀光劍影都已交付給過去。此時在莫干山的濃陰密林間,兩處別墅遙相呼應,接待著八方來客,云淡風輕地講述著曾經的波詭云譎、是非功過。⑥莫干山,因干將、莫邪在此鑄成舉世無雙的雌雄雙劍而得名。干將攜妻子莫邪在秀美幽靜的山間池畔結廬,磨以山之石,淬以池之水,夜以繼日地鑄造寶劍。然而鑄劍的鐵水總不能凝固。轉眼期限將至,夫婦倆心憂如焚。某日,莫邪忽然想起干將曾經提到過當年師兄歐冶子為鑄寶劍,用一女子祭爐后方獲成功。為了保護丈夫,于是她毅然效仿,縱身躍入熔爐。霎時間,爐火熊熊,霞光萬朵,鐵水凝固。干將含淚鑄成雌雄二劍,寒光閃閃,鋒利無比,合而為一,分則為二,取名“干將莫邪”劍。后人為紀念他們,就將他們鑄劍所在的山取他們的姓氏命名為莫干山。而他們的鑄劍磨劍處被稱之為B劍池。⑦劍池是莫干山最著名的景點。我們沿著青石臺階一路拾級而下,探幽尋古。沿途泉水淙淙地流淌,發出的聲響似白居易筆下琵琶女的彈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當多股泉水相逢交匯,匯聚成一道道瀑布飛流直下,飛珠濺玉,蔚為壯觀。劍池不大,一潭淺淺的池水清澈靈動,像莫邪美麗的眼睛注視著后人。劍池上方的一疊飛瀑似白練倒懸,凌空而泄。水煙四處彌漫,如細雨沾衣,沁人的涼意溢滿了全身。⑧莫干山之秀美,無愧于“江南第一山”之美譽。一抹綠,不僅是風景,更是生態屏障。德清人民正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護美綠水青山,全力提升人居環境,“田園城市、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相互輝映的城鄉發展格局在德清初步形成。⑨“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應和了“德清”地名的雋永深意,這里有傳承千古的文化傳統,是載譽古今的道德高地,更是“美麗德清”的新起點。(全文有刪改)【移步繪景】11.請跟隨作者的腳步,梳理莫干山之旅。【定點觀景】12.請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個角度,選擇第四段A處武陵村和第六段B處劍池其中一個景點,擬寫打卡的理由。我選擇 處,值得打卡的理由是【景中情思】13.大家需要在留言板上記錄所感。結合這篇游記內容,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留言。所感的層次 摘錄 留言墻(內涵)景觀的直接體驗 第②自然段寫到車窗外青山連綿、群巒競秀,裊裊升騰的白霧。 (1)景與理的交融 第⑤自然段中寫到莫干山兩位領導人下榻處不同的景觀。 讓人感受到時代在變遷,莫干山見證歷史風云,曾經的波詭云譎都已變得云淡風輕。獨立景外的理性思考 ⑧自然段寫到莫干山護美綠水青山,全力提升人居環境的理念與行動。 (2)結合習近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請你談談德清“護美綠水青山”的意義或未來還可采用的一些措施。2025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學校開展“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的紀念主題活動,現邀請你參加活動。材料一:①抗戰文物檔案(選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官網)②文物名稱:盧志英使用的瑞士美度懷表③歷史背景:1947年地下黨員盧志英在上海從事情報工作時使用,表蓋內側刻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④象征意義:懷表既是身份掩護的道具,也是隱蔽戰線斗爭的見證。盧志英夫婦以富商身份為掩護,用面口袋縫制內衣,卻為新四軍購置電臺等物資。⑤文物名稱:1938年武漢木刻版畫《全民抗戰》⑥創作背景: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成立后,藝術家以刀代筆,刻畫工人、農民、學生組成的抗日隊伍,標語“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貫穿畫面。⑦藝術價值:黑白木刻的粗獷風格凸顯戰爭的殘酷,人物動態展現全民動員的力量,成為抗戰時期“文藝救亡”的典型代表。材料二:抗戰數據圖表(數據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時間區間 中國軍民傷亡人數 日軍傷亡人數 敵后戰場作戰次數1931-1937 約100萬人 約5萬人 1.2萬次1937-1945 3400萬人 125萬人 12.5萬次總計 3500萬人以上 130萬人 13.7萬次材料三:抗戰家書選讀(節選自《烽火家書:抗戰時期的家國記憶》)1.賀生枝家書(1938年6月5日,山西五寨縣)“兄長在上,弟身處山西五寨縣,身肩抗日之重任,不能侍奉雙親于膝下。家中諸事,煩請兄長代為操持。弟去年九月及十二月曾寄書兩封,未知家中是否收悉?至今未得回信,心中甚是忐忑。”情感分析:家書既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又體現舍小家顧大家的家國情懷。信中多次詢問家書是否送達,反映戰時通信的艱難。2.張自忠將軍遺書(1940年5月1日,棗宜會戰前線)“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致亡于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精神內涵:遺書以“死”明志,彰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與材料二中敵后戰場作戰數據形成“精神信念”與“實際戰果”的呼應。14.材料一中兩件文物分別體現了抗戰時期的哪些斗爭形式?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15.根據材料二表格數據,概括1937-1945年抗戰的特點,并說明敵后戰場的歷史貢獻。16.賀生枝家書與張自忠遺書在情感表達上有何異同?請結合文本分析。17.2025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上述材料如何共同詮釋“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的紀念主題?請結合文物、數據、家書、海報任選三個維度作答。并談談給我們帶來哪些現實啟示?八、作文18.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代詩人汪國真也說過: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重逢;是探險,也是尋寶;是眼淚,也是歌聲。其實,行走在背著背包的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人,聽到許多故事,見到許多風景,就這樣,慢慢學會了長大。項目 目的 文體形式任務一 講述自己旅行的故事,分享你的個人感悟。 敘述故事任務二 記錄自己旅行的見聞,展現心中別樣的風景。 撰寫游記寫作提示:請你任選其中一個任務,自擬標題,進行創作。寫作要求:(1)字數不少于600字;(2)不得抄襲、套作;(3)不出現真實的校名和師生姓名。參考答案1.(1)砥礪意志/奮力前行(2) suì 縱(3)“摩”改為“磨”(4)B2.(1)將“增強”改為“提升”/“提高”(2)示例:優點——開門見山,直入主題;層層深入,邏輯性強。不足——缺乏新意,難以吸引關注;句子較長,加大演講難度。(3)示例:小成同學,臨場發揮很重要,但你不要太緊張。在儀態風貌方面,可以面帶微笑,情緒飽滿,輔以手勢動作,姿態自然、沉穩一些。如果忘詞了,就放慢語速,努力回憶,根據現場情況略作調整。3.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俄頃風定云墨色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缺月掛疏桐4.(1)B(2)示例:我認為保爾適合進入展區。奮斗是青年時期保爾的不懈追求。初識朱赫來,他學習革命道理,走上革命道路,堅信奮斗的人生更有意義。參軍后,他在戰場上歷經鍛煉,死里逃生,讓奮斗成為青春最美的注解。5.B 6.示例一:甲詞意在托梅寄志,用“懸崖百丈冰”前的“花枝俏”贊美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表明中國共產黨人在險惡的環境下決不屈服,勇敢迎接挑戰,直到取得最后勝利的堅定決心。乙詞意在以梅花高潔品質“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來喻示自己孤傲、堅貞自守的品格,表現自己高潔的志向。示例二:兩詞都借花喻人。甲詞以“俏也不爭春”、在山花叢中“笑”的梅花比喻鐵骨錚錚、謙遜脫俗、又豁達大度的中國共產黨人,贊美共產黨人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奉獻精神。乙詞以花自喻,以在寂寞艱苦環境中生長、飽受摧殘的野梅自喻,表現自己雖終生坎坷,但絕不媚俗的忠貞。示例三:兩詞都托物言志。甲詞借美麗謙遜、不畏嚴寒的梅花表現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樂觀豪邁、謙遜豁達的精神風采,鼓勵大家蔑視困難,敢于戰勝困難。乙詞則借飽受摧殘、清香如故的梅花表達自己身處逆境、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7. 詢問渡口 全,都(只填序號或文字都可) 8.沒有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 9.能夠感受到作者樸素自然的語言風格和創作意圖即可,畫面詩意盎然,清麗醇厚,絢麗多彩。 10.《桃花源記》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追求;《慶全庵桃花》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滅亡的悲痛,對避世后怕被別人發現的擔憂,不愿向新朝屈服的志氣、堅貞以及隱居的孤寂之情。11.①驚險刺激 ②興致盎然(興致不減) ③拾級而下 ④悠然愜意(沁人心脾) 12. 選A 這里是“如水至清”的莫干山,莫干山的武陵村是一個翠綠欲滴的自然村落,村里有一個滴翠潭,修竹、繁樹、芳草、藤蘿整片整片的翠環抱著整個武陵村,是一方令人身心沉醉的小天地。這里還是“人有德行”的武陵村,不少名人賢士不約而同地選擇此處作為下榻之地,是一方見證歷史變幻,時代縮影的人文之地。(選B。莫干之美在劍池,劍池之美在飛瀑。仰觀瀑布,時而猶如琵琶彈奏,時而猶如珠飛玉碎;俯視劍潭,宛如能見莫邪那雙清澈的眼眸,想她曾為干將縱身躍入熔爐,這份無私與大愛,給這小小的劍池增添了別樣的美。) 13. 如夢如幻,清麗出塵,美得令人恍惚,令人陶醉。(結合景象寫出感受即可) 意義:護美綠水青山符合了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維持生態環保,保護綠水青山,持續發展旅游業,可拉動德清的經濟發展。未來措施:繼續發展“田園城市、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相互輝映的城鄉發展格局;保護環境,維持綠化,保持生態平衡;大力發展旅游業。14.盧志英懷表體現隱蔽戰線斗爭(地下情報工作);武漢木刻版畫體現文藝救亡運動(以藝術形式動員民眾)。 15.特點:1937-1945年中國軍民傷亡巨大(3400萬人),日軍傷亡顯著增加(125萬人),敵后戰場作戰次數占比超90%(12.5萬次)。貢獻:敵后戰場通過高頻次作戰牽制日軍主力,為正面戰場提供戰略支持,印證“人民戰爭”的重要性。 16.相同點:均體現對家國的忠誠(賀生枝“身肩抗日之重任”,張自忠“為其死”)。不同點:賀生枝家書側重個人情感表達(思念親人、擔憂通信),張自忠遺書側重民族大義宣言(以死明志、必勝信念)。 17.文物:懷表與版畫作為歷史物證,見證抗戰的艱難與多元斗爭形式;數據:傷亡數字與作戰次數凸顯犧牲之慘烈,印證勝利來之不易;家書:個體情感與民族大義交織,展現“家國同構”精神;海報:宣傳策略啟示當代如何用文化載體傳承歷史記憶。現實啟示:青少年應從文物中汲取精神力量,以數據為鑒珍惜和平,在家書與海報中體會責任擔當,踐行“銘記歷史,開創未來”。18.例文一: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出游窗外,微風輕拂、涼爽宜人,而我的心卻如同揉捏千百遍的白紙,皺巴巴的,舒展不開。在接連幾場考試中,我的成績與我的付出不成正比,那些在酷暑中拼搏的日子都化作了云煙,讓我失去了自信。為了讓我放松心情,我們一家人決定去大草原看日出。經過漫長的車程,我們終于到達了草原。第二天凌晨,我們便出發了。蒙古包外還是漆黑一片,太陽躲了起來,不肯太早露面。山的容光被云霧遮了一半,仿佛淡妝的姑娘。我們決定爬到山坡上迎接朝陽。山坡上沒有階梯,腳下的泥土混著清晨的露水,有些泥濘。腳踏上去,吱吱作響。沒過多久,我便覺得累了,雙腿開始使不出力。抬眼看去,弟弟在前面打著手電開路。“姐,快點!別掉隊!”他的聲音就像他的手一樣有力,催促著我不斷前行。終于到山頂了,我長舒一口氣。天色開始有點微光了,昏暗中,山頂沒什么景致可言,只有一棵不起眼的小樹迎著風。我扶著這棵樹稍作休息,心想:“長在這無人問津的地方,生命有什么意思呢?”可是這棵樹好像不這樣想,它坦然自若地生長著,枝頭的葉片微微搖動。東邊漸漸開始發亮,先是魚肚白,再泛起紅光,接著好像打翻了調色盤一樣,潑灑出漫天的霞光。弟弟的歡呼聲在耳邊回響:“日出!日出!太陽出來啦!”我激動地望著遠方,看著金光刺破云層,把夜的幕布一把掀開。原本無盡的黑暗與沉默都被這生機勃勃的光輝撞破,我的心也一片歡騰。再看那光輝下的小樹,它也昂著頭,不卑不亢,面向著充滿希望的東方。我終于明白,人生如爬上一個個小小的山坡,如在逆境中生長的小樹,如沖破黑夜束縛的磅礴日出……而你只有爬上小山坡,才會擁有翻越大山的勇氣;你只有逆風而行,方能知道自己勇于挑戰的潛能;你只有沖破困難和恐懼、戰勝挫折與孤獨,才會站在屬于自己的舞臺上,彰顯萬丈光芒!而現在,考試受挫又怕什么?在人生的征途中,有太多的黑夜與逆境需要獨自度過。縱使黑夜漫漫,人生也一定要有迎接朝暉的信仰、勇氣和希望。畢竟,面對朝陽,自當生機勃勃。例文二:西湖游記“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寫詩贊頌西湖美麗的山水。此刻,我懷著好奇之心,無比期待地踏上旅程,去感受西湖美景。我們一家人驅車來到西湖邊。天公不作美,下起了蒙蒙細雨,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朦朧。整個西湖就像童話中的仙境一般,這不正是“山色空蒙雨亦奇”嗎?人們被這樣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都駐足欣賞。我們徒步來到西湖十大勝景之一的“柳浪聞鶯”,只見一條條垂下的柳條在微風的吹拂下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在岸邊蕩秋千,又像一位位舞蹈演員跳起優美的舞蹈。這時,我不禁想起賀知章的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沿著蘇堤漫步,仰望雷峰塔,經過乾隆皇帝親筆提寫的“花港觀魚”,踏過相傳許仙和白娘子相識的“斷橋”,登上“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中的樓外樓,來到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曲院風荷”,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挨挨擠擠的荷葉,遺憾的是荷花已經凋謝,只能在腦海中想象那一朵朵荷花爭奇斗艷的畫面了。一路上,我興致勃勃地賞著美景,吟誦著詩歌,美哉悠哉!夜幕降臨,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西湖,嘴里還在吟誦:“江南憶,最憶是杭州……何日更重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