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12.1 課時4 從函數圖像中獲取信息第十二章 函數與一次函數1.能從函數圖象中獲取與函數有關的信息,解決函數中的問題.2.能通過函數間變量的關系,理解圖象中的點或線段代表的實際意義.學習目標任務一:從函數圖象中獲取與函數有關的信息.活動1:根據圖象,回答下列問題.圖1圖2問題情境:如圖1所示,小明家、食堂、圖書館在同一條直線上,小明從家去食堂吃早餐,接著去圖書館看書,然后回家.圖2反映了這個過程中,小明離家的距離y與時間x之間的對應關系.(1)食堂離小明家多遠?小明從家到食堂用了多少時間?(2)小明吃早餐用了多少時間?(3)食堂離圖書館多遠?小明從食堂到圖書館用了多少時間?(4)小明看書用了多少時間?(5)圖書館離小明家有多遠?小明從圖書館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活動探究(1)由縱坐標看出,食堂離小明家0.6 km;由橫坐標看出,小明從家到食堂用了8 min.(3)由縱坐標看出,0.8-0.6=0.2,食堂離圖書館0.2 km;由橫坐標看出,28-25=3,小明從食堂到圖書館用了3 min.(2)由橫坐標看出,25-8=17,小明吃早餐用了17 min.(4)由橫坐標看出,58-28=30,小明看書用了30 min.(5)由縱坐標看出,圖書館離小明家0.8 km;由橫坐標看出,68-58=10,小明從圖書館回家用了10 min,由此算出平均速度是0.08 km/min.思考:解決這類問題時需要注意什么?從函數圖象中獲取信息:(1)明確“兩軸”的含義:通常橫軸表示自變量,縱軸表示函數.因此通過圖象可明確自變量、函數以及它們的取值范圍.(2)明確圖象上的點的坐標:根據圖象,由函數值可求自變量的值,由自變量的值可求函數值,還可根據圖象上某點的對應值求出未知字母的值等.(3)弄清上升線、下降線和水平線:上升線表示隨著自變量增加,函數值也在增加;下降線表示隨著自變量增加,函數值在減小;水平線表示隨自變量的增加,函數值不變.活動小結任務二:理解圖象中的點或線段代表的實際意義.活動1:一艘輪船在甲港與乙港之間往返運輸,只行駛一個來回,中間經過丙港,如圖是這艘輪船離開甲港的距離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觀察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 從甲港(0)出發到達丙港(A),需用多長時間?(2) 從丙港(A)到達乙港(C),需用多長時間?(3) 圖中CD段表示什么情況,船在乙港停留多長時間?返回時,多長時間到達丙港(B)?(4) 從丙港(B)返回到出發點甲港(E),用多長時間?(1)從甲港(0)出發到達丙港(A)需用1個小時.(2)從丙港(A)到達乙港(C),需用2個小時.(3)CD段表示船在乙港(C)停留,船在乙港停留了1個小時,返回時4個小時到達丙港(B).(4)從丙港(B)返回到出發點甲港(E)用了2個小時.(5)輪船從甲港前往乙港的平均速度快,還是輪船返回的平均速度快呢?輪船從甲港前往乙港的平均行駛速度快.函數關系用圖象表示,直觀、形象,容易從中了解函數的一些變化情況.D1.小穎從家出發,直走了20分鐘,到一個離家1000米的圖書室,看了40分鐘的書后,用20分鐘返回到家,下圖中表示小穎離家時間與距離之間的關系的是( )1000y(米)x(分)206080DO1000y(米)x(分)206075AO1000y(米)x(分)2075BO1000y(米)x(分)6075CO當堂檢測2.如果A、B兩人在一次百米賽跑中,路程 s(米)與賽跑的時間 t(秒)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比B先出發(B) A、B兩人的速度相同(C) A先到達終點(D) B比A跑的路程多C3.小聰從家里出發,外出散步,到一個公共閱報欄前看了一會報后,繼續散步了一段時間,然后回家.下面的圖描述了小聰在散步過程中離家的距離s(米)與散步所用時間t(分)之間的函數關系.請你由圖具體說明小聰散步的情況.解:小聰先走了約3分鐘,到達離家250米處的一個閱報欄前看了5分鐘報,又向前走了2分鐘,到達離家450米處返回,走了6分鐘到家.針對本課關鍵詞“從函數圖像中獲取信息”,說說你學到了什么?(1)橫軸表示自變量,縱軸是因變量.(2)最高點表示因變量的最大值,最低點表示因變量的最小值.(3)不同區間表示的函數意義不同.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