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一、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11分。1.請你把下面詩文補充完整。(1) 漫步在漢中古鎮的青石板上,映入小語眼簾的是石階上青翠欲滴的青苔,這充滿濃濃綠意的景象,正像劉禹錫《陋室銘》中“______,______”兩句所描寫的那樣。(2) 登華山途中,小語累得想打退堂鼓,但想到杜甫《望岳》中的“______,決眥入歸鳥”兩句所描繪的風光,他不由重拾登山的勇氣和決心。(3) 下山時,爸爸用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4) 結束華山之行后,小語在山下遇到了正在舉行春社活動的村民,他不禁想到了陸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衣冠簡樸古風存”兩句。(5) 在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時,小語用《己亥雜詩》二、綜合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2.班級開展“君子自強不息”主題學習,請你完成以下任務。下面是小語整理的關于神舟二十號航天員的資料,請解決其中的語言文字問題。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研制、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再啟新征程。科研團隊持續創新,不斷推動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航天員隊伍工作一絲不茍,彰顯了精益求精的航天精神,一次次書寫了探索浩翰太空的新篇章!他們日復一日地勤學苦練,淬煉出百折不撓的意志。一串串奮斗的足跡,鋪就一條飛天之路。人生從來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一鳴驚人的背后,都是鍥而不舍、鞠躬盡猝的精神。(1) 請確認語段中加點字的正確讀音。①淬煉______(A.cù B.cuì)②鍥而不舍______(A.qiè B.qì)(2) 語段中有錯別字,請改正。①浩翰______②鞠躬盡猝______三、名著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共3分。3.你所在的班級準備為一些名著人物設計宣傳海報,并根據不同的人物特點為海報設置不同的底色。請你仿照示例,結合名著內容說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 柯察金的海報底色應使用哪種顏色?示例:《儒林外史》中,嚴貢生的海報底色應采用黑色。嚴貢生是嚴監生的哥哥,他對上巴結討好,對下卻是蠻橫霸道,極盡手段占便宜,平時揮霍無度,把田產賣光后便到處賴賬。在弟弟嚴監生死后,他沒有半點傷心,用盡手段與弟媳趙氏爭奪財產,冷血無情。黑色最符合嚴貢生陰暗的內心。四、綜合性學習: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4.請閱讀語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題目。 “自強不息”出自《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該句從天之道引申開來,告訴我們君子應效法天道,做到自強堅毅、追求進步、永不止息。 自強不息是一種_______。奮斗不止是歷代仁人志士倍加推崇的優秀品質。先秦儒家提倡自強不息精神、其本意是要有積極奮進的人生態度。孔子曾評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指出發奮好學、奮進不止是自己最為得意的品質。 自強不息是一種_______。自古雄才多磨難,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大禹治水、臥薪嘗膽等耳熟能詳的典故,都是古人為自強不息精神寫下的最好注解。他們直面挫折,頂住壓力,以愈難愈進、愈險愈進的堅定決心;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膽氣魄力戰勝磨難。 自強不息是一種_______。中華民族是歷經磨難的民族,也在磨難中形成了憂患意識這一生存智慧。縱覽歷史朝代更迭,只有于安定之中不忘危難,于興盛之際仍懷憂慮,保持著時不我待、不進則退的危機感,方能激發出未雨綢繆、自強不息的進取心,推動國家強盛、民族強大。(1) 請寫出語段中加點詞語的詞性。①優秀:______③民族:______(2) 語段中有三個語句排序混亂,請將它們按正確的次序填寫在橫線處。(只填序號)A.面對逆境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B.源于歷史憂患意識的圖強精神C.努力奮發積極有為的進取精神(3) 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有一處標點符號使用錯誤,請在下面寫出修改意見。五、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共30分。5.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問題。【材料一】 ①鄭國渠首位于今天陜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即今王橋鎮的船頭村西。根據《史記》記載,鄭國渠流經今天陜西省的涇陽、三原、高陵、臨潼、閻良等區縣,綿延124公里,灌田115萬畝。鄭國渠加上之后修鑿的白渠、六輔渠等水利工程,構成了一個既引涇入洛又引涇入渭的規模宏大的灌溉水系。 ②鄭國渠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建造。鄭國渠的修建,雖說一開始是出于政治軍事的需要,但是它的水利灌溉作用是明顯的,與秦國的農業政策相得益彰。 ③由鄭國設計的灌水渠,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鄭國渠充分利用了平原西北高東北低的地形特點,在今禮泉縣東北的谷口開始修渠。鄭國渠依山勢而建,猶如一條游走于關中的巨龍。為保證灌溉用水源,鄭國渠采用獨特的“橫絕”技術,通過攔堵沿途的清峪河、蝕峪河等河,讓河水流入鄭國渠。涇河水泥沙含量大,灌溉后既供給作物水分,又具肥力,并有效地改良了鹽堿地。【材料二】 ①中國是農業大國,因而如何提高作物產量一直是廣大民眾關心的問題。 ②趙過,漢武帝末年人,曾做過西漢中央政府的搜粟都尉,專門負責農業生產管理。趙過經過仔細總結研究,在一畝地上開出三條深寬各一尺的溝(甽),溝旁培土成垅,將作物播種到溝里,等幼苗生長出來后進行中耕,除了鋤草施肥外,還要將垅上的培土漸次鋤下,培壅苗根。到了天熱的時候,垅上的土削平,作物生長得根深葉茂。第二年則將原來的垅深翻成溝,原來的溝抬高成垅,如此年年互換位置,以休養地力。這種技術在現代農業種植技術中稱為“輪耕”,特別適合關中及隴西邊郡等干旱少雨的地區。 ③趙過發明代田法之后,先將這種先進的耕作方法與傳統的“縵田法”在長安離宮空閑的土地上進行對比耕作試驗,結果代田法比“縵田法”產量提高三成到五成,然后在關中地區大面積推廣。推廣的結果進一步表明代田法“一歲之收,常過縵田畝一斛以上,善者倍之”,深受廣大關中農民的歡迎。【材料三】 ①1957年5月8日,在西安東郊灞橋磚瓦廠取土時,發現了一座不晚于西漢武帝時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銅鏡上,墊襯著麻類纖維紙的殘片,考古工作者細心地把粘附在銅鏡上的紙剔下來,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長寬各約10厘米,專家們給它定名“灞橋紙”,現陳列在陜西歷史博物館。據專家介紹說:“這是迄今所見世界上最早的紙片,它說明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紀。這一發現,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②在顯微鏡下,研究人員比較了灞橋紙的纖維與國產線麻、黃麻、洋麻、亞麻等幾種韌皮的纖維形態,發現灞橋紙的纖維細胞壁較厚,胞腔稍寬,纖維末端細長,頂部為鈍形,與線麻韌皮纖維的特征近似。經專家判斷,灞橋紙的主要原料是線麻和少量的苧麻。 ③“這些紙片質地比較粗糙,表面也不夠光滑,原料只經歷了切斷、蒸煮、舂搗等簡單的處理過程,制作方式比較簡單,上面沒有字跡。根據這些特征,目前普遍認為它們是用來包裹銅鏡的包裝紙或墊紙。”陜西歷史博物館講解員謝雙雙介紹。(1)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______A. 鄭國渠綿延124公里,灌田115萬畝,是一個既引涇入洛又引涇入渭的規模宏大的灌溉水系。B. 鄭國渠是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建造的,它的修建一開始并不是出于水利灌溉的需要。C. 趙過發明并推廣代田法后,發現代田法比“縵田法”產量提高三成到五成,在關中地區廣受歡迎。D. 灞橋紙的發現,證明了我國造紙術的發明時間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紀。(2) 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秦漢時期陜西省關中地區糧食產量提高的原因。(3) 請結合【材料三】,概括灞橋紙的主要原料、制作過程及特征。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題字慰英雄陳忠實 ①那是前年深秋時節的一天后晌,朱先生在書院背后的原坡上散步,金黃色的野菊花開得一片燦爛,坡溝間彌漫著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溝熱烈燦爛的菊花掩蓋不住肅煞的悲涼。他看見一輛汽車在河川公路上自西向東急駛,攪扇起來的滾滾黃塵驟起四散,汽車開到書院對面時卻放緩速度,然后岔開公路駛上朝南通向原根的官道,在滋水河邊上停下來。一個人站在河岸上指指點點,另一個脫了鞋襪,挽起褲子涉水過河,沿著通往書院的彎彎小路走上來。朱先生看清他的衣著原是一位軍人,便轉過身依然瞅著山坡和河川深秋時節的田園景致。這里寧靜安謐的田園景致與整個即將淪陷的中國是如此不協調,他怨憤以至蔑視中國的軍人,無法理解如此泱泱大國如此龐大的軍隊怎么就打不過一個彈丸之地的倭寇?朱先生看見看門的張秀才在書院圍墻外的坡田上呼叫他:“你的學生鹿兆海來咧——”朱先生撩起袍襟急步走下坡來。 ②走進書房,鹿兆海神情激動地說:“先生,我想請你給我寫一張字兒。” ③朱先生輕淡地問:“你大老遠兒從城里開上汽車來,就這要一張字兒?”鹿兆海誠摯地說:“是的,是專意兒來的。”朱先生調侃地笑笑:“你不覺得劃不著嗎?為我的那倆爛字值得嗎?”鹿兆海并不覺察朱先生的情緒,還以為是先生素常的偉大謙虛,于是倍加真誠地說:“我馬上要出潼關打日本去了,臨走只想得到先生一幅墨寶。”朱先生“噢”了一聲揚起頭來,急不可待地問:“你們開到啥地方去?”鹿兆海說:“中條山。” ④朱先生從椅子上站起來,滿臉滿眼都袒露出自責的赧顏:“兆海,請寬容我的過失。我以為你們在城里閑得無事把玩字畫。”鹿兆海連忙站起撫朱先生坐下:“我怎么敢怪先生呢!我們師長聽說我要來尋先生,再三叮囑我,請先生給他也寫一幅。他說他要掛到軍帳里頭……”朱先生的臉頰抽搐著,連連“哦哦哦”地感嘆著,如此受寵若驚的現象在原上還未發生過。朱先生近來常常為自己變化無常的情緒事后懊悔,然而現在又進入一種無法抑制的激昂狀態中,似乎從腳心不斷激起一股強大的血流和火流,通過膝蓋穿過丹田沖擊五臟六腑再沖上頭頂,雙臂也給熱烘烘的血流和火流沖撞得顫抖起來,雙手顫巍巍地抓住兆海的雙肩:“中條山,那可是潼關的最后一道門扇了!”鹿兆海也激昂起來:“要是守不住中條山,讓日本兵進入潼關踐踏關中,我就不回來見先生,也無顏見關中父老。” ⑤朱先生滴水入硯親自研墨,鹿兆海要替朱先生研墨遭到他無聲而又堅決的拒絕。朱先生控制不住手勁,把漸漸變濃的墨汁研碾出硯臺。朱先生親自裁紙,裁紙刀在手中啪啪顫著,從筆架上提起毛筆在硯臺里蘸墨,手腕和毛筆依然顫抖不止。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持到肘彎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進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著,冰涼的井中水起到了鎮靜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筆,果然不再顫抖,一氣連筆寫下七個遒勁飛揚的草體大字:砥柱人間是此峰! ⑥朱先生停住筆說:“這是我寫的一首七絕中的一句。我剛中舉那陣兒年輕氣盛,南行回來登臨華山誦成的。現在我才明白,我連一根麥稈兒的撐勁都沒有,倒是給你的師長用得上。”鹿兆海也情緒波動,淚花涌出。朱先生重新鋪就一張橫幅,蘸飽墨汁再次毅然落筆:白鹿精魂! ⑦朱先生寫完放下毛筆,猛然抬起手咬破中指,在條幅和橫幅左下方按蓋印章的部位,重重地按上了血印。鹿兆海吃驚地看見朱先生中指上滴滴嗒嗒掉到字畫上的血花兒、撲通一聲跪下去:“朱先生放心,我一定要拿小日本一桶血賠償先生……”朱先生愴然吟誦:“王師北定中原日,捷報勿忘告先生哦!”(節選自《白鹿原》,有刪改)(1) 請從描寫手法的角度分析,選文第①段中畫橫線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金黃色的野菊花開得一片燦爛,坡溝間彌漫著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溝熱烈燦爛的菊花掩蓋不住肅煞的悲涼。(2) 圍繞“題字”,選文中朱先生的情緒和行為是如何變化的?請補全下面的空缺處。輕淡調侃→①______→激動題字→②______→愴然吟詩(3) 文中三處提到“中條山”分別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 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朱先生的人物形象。(5) 分別探究兩處題字“砥柱人間是此峰”“白鹿精魂”的豐富意蘊,并概括其共同蘊含的情感。六、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共12分。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芙蕖①自荷錢②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③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迨至菡萏④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及花之既謝,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玉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⑤,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是芙蕖者也,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節選自李漁《閑情偶寄》)【注釋】①芙蕖:荷花。②荷錢:指初生的小荷葉。③勁葉:指長大了的荷葉。④菡萏:未開的荷花。⑤異馥:異香。(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①及花之既謝______②猶似未開之花______③而能事不已______④此皆言其可目者也______(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而”,與“乃摘而藏之”中的“而”的意義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項是______A.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B.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C. 學而不思則罔(《<論語>十二章》)D. 康肅笑而遣之(《賣油翁》)(3) 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②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4) 本文中,作者贊美荷花的原因是什么?七、詩歌鑒賞: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8.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1) 詩人登上幽州臺遠眺,他心中會想些什么?用第一人稱簡要描述。(2) 此詩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請賞析詩中的“獨”字。八、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共50分。9.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寫作任務。 在本學期的語文學習中,我們看到鄧稼先克服重重困難,成功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的堅韌;黃文秀執著前行,堅持不懈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勇毅……成長之路就是由自信、勇敢、認真、堅持等精神品質贏得的一個個“進步”鋪就的。 請以“這一次,我終于進步了”為題目,聯系自己的生活或學習經歷,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體自選。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得透露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關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期末語文試題答案 1.(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2)蕩胸生曾云(3)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4)簫鼓追隨春社近(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1)①B ②A(2)①“翰” 改為 “瀚” ②“猝” 改為 “瘁” 3. 保爾 柯察金的海報底色應采用紅色。保爾是具有鋼鐵般意志和崇高共產主義信念的革命戰士。戰爭年代,他英勇沖鋒陷陣,為保衛祖國浴血奮戰;和平建設時期,他不顧傷病,全身心投入艱苦勞動,為理想不懈努力。紅色象征熱情、勇敢與革命,契合保爾熾熱的愛國情懷、堅定的革命意志以及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一切的精神。 4.(1)①形容詞 ②名詞(2)CAB(3)將 “堅定決心” 后的分號改為逗號 5.(1)D(2)一是水利工程建設,鄭國渠的修建為農業灌溉提供保障,其引涇水灌溉,既供給作物水分,又能改良鹽堿地,與秦國農業政策相得益彰;二是農業耕作技術改進,趙過發明的代田法,通過溝垅互換、休養地力,在試驗中比傳統 “縵田法” 產量提高三成到五成,后在關中大面積推廣,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與作物產量。(3)主要原料:線麻和少量苧麻;制作過程:經歷切斷、蒸煮、舂搗等簡單處理;特征:質地粗糙,表面不夠光滑,上面沒有字跡。 6.(1)運用景物描寫(環境描寫),描繪原坡上野菊燦爛綻放、清香彌漫的美景,表現朱先生對家鄉大好河山的熱愛;同時以 “熱烈燦爛的菊花” 反襯 “肅煞的悲涼”,烘托出朱先生因國家即將淪陷、家鄉可能遭踐踏而產生的悲憤與憂慮之情。(2)①自責赧顏(自責愧赧) ②咬指蓋印(滴血蓋印)(3)①第一次提及 “中條山”,朱先生詢問鹿兆海駐軍地點,鹿兆海答 “中條山”,朱先生指出 “中條山是潼關最后一道門扇”,突出中條山重要的戰略位置,暗示日軍侵華形勢嚴峻,引出下文朱先生情緒的轉變;②第二次提及 “中條山”,鹿兆海表示守不住中條山就無顏見關中父老,展現其抗日決心,進一步觸動朱先生,推動情節發展,促使朱先生決定題字;③第三次提及 “中條山” 相關的抗日背景,貫穿全文,凸顯朱先生與鹿兆海的愛國情懷,強化了保家衛國的主題,使人物形象更鮮明。(4)①愛憎分明:起初因國家危難、軍隊作戰不利而怨憤蔑視軍人,得知鹿兆海要去中條山抗日后,又被其愛國精神打動,全力支持,題字寄情;②坦誠真摯:誤會鹿兆海只為求字時輕淡調侃,知曉真相后滿臉自責赧顏,真誠道歉,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③正直愛國:作為知識分子,雖無法直接奔赴戰場,卻以題字、按血印的方式,寄托對英雄的敬佩與對抗日事業的支持,彰顯赤子之心與民族氣節。(5)“砥柱人間是此峰”:既體現朱先生年輕時登臨華山的雄心壯志,也借 “砥柱” 象征中國軍人如山峰般堅毅,贊美鹿兆海等將士承擔抗擊倭寇重任、守護家國的崇高精神,寄寓對他們的敬佩與期許。“白鹿精魂”:“白鹿精魂” 指白鹿原所蘊含的不屈不撓、堅守家國的精神品格,是對鹿兆海在國難當頭奔赴前線行為的肯定,也是對其抗日殺敵、保衛關中的勉勵,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贊頌。共同情感:兩處題字均寄托了朱先生的報國之志,蘊含著對愛國將士的敬佩,以及對中華民族勇于抗爭、抵御外侮精神的謳歌。 7.(1)①凋謝 ②好像 ③停止 ④可以(2)D(3)①在荷葉、荷花旁邊避暑,暑氣就會因此消散;在旁邊納涼,涼意就會隨之產生。②沒有一時一刻,不適合人們觀賞。(4)荷花 “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可供人觀賞;“可鼻”,有荷葉的清香、荷花的異香,能驅散暑氣、帶來涼意;“可人之口”,蓮實與藕可作食物,讓人口齒留香;即使是霜中敗葉,也可 “備經年裹物之用”,具備實用價值,所以作者贊美荷花。 8.(1)我登上這幽州臺,往前望,見不到古代那些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往后看,也等不到后世能賞識我、重用我的賢明君主。這天地是如此遼闊悠遠,時間又是如此漫長,我空有滿腔才華與報國抱負,卻無人理解、無人賞識,只能獨自站在這里,滿心孤獨與悲憤,淚水忍不住滑落。(2)“獨” 是 “獨自” 的意思,既寫出詩人登上幽州臺時孤身一人的狀態,更凸顯其內心的孤獨與悲涼。詩人縱觀古今,天地遼闊卻無一人能懂自己的抱負,“獨” 字將個人的渺小與天地的浩渺對比,深刻體現出詩人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失意與郁悶,使詩歌的悲愴情感更濃郁。 9.這一次,我終于進步了 數學試卷上鮮紅的 “65 分” 像一塊巨石,壓得我喘不過氣。看著同桌滿是紅對勾的試卷,再瞧瞧自己卷面上密密麻麻的錯題,我攥緊了筆,心里又酸又澀 —— 這已經是我第三次數學考試不及格了。 記得第一次考砸時,我還安慰自己是沒發揮好;第二次失利后,我試著課后多做題,可面對復雜的幾何圖形和代數公式,我還是像隔著一層厚厚的霧,怎么也摸不透。老師找我談話時,語氣里的擔憂讓我更加自責,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學不好數學。 那天放學,我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家,路過小區的小花園時,看見一位老爺爺正在練書法。他握著毛筆,一筆一劃地在宣紙上書寫,即使手腕發酸,也只是揉一揉,繼續寫。我忍不住上前問:“爺爺,您寫這么久不累嗎?” 老爺爺笑著說:“想學成一樣東西,哪能怕累?我剛開始寫的時候,字也歪歪扭扭的,練了三年,才有現在的樣子。” 老爺爺的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迷茫的心 —— 是啊,哪有一蹴而就的進步,只有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從那以后,我開始改變學習方法。每天放學后,我先把課堂上的知識點梳理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紅筆做標記,第二天早早去學校問老師;晚上做完作業,我不再盲目刷題,而是針對錯題反復琢磨,總結解題思路。有一次,一道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題難住了我,我畫了線段圖,列了三種不同的算式,熬到晚上十一點,終于算出了正確答案。那一刻,我激動得差點跳起來。 又一次數學考試來臨,我深吸一口氣,沉著地拿起筆。看著試卷上的題目,那些曾經讓我頭疼的知識點,此刻變得清晰起來。我認真讀題、仔細計算,做完后又反復檢查了兩遍。 發試卷那天,老師念到我的名字:“小明,88 分!進步很大!” 我接過試卷,看著上面的分數,眼眶一下子濕潤了。這一次,我終于進步了!我知道,這份進步里,藏著無數個挑燈夜讀的夜晚,藏著一次次克服困難的堅持。它讓我明白,只要不放棄,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就一定能看到屬于自己的光亮。第 頁,共 頁試題資源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