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卷(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卷(含解析)

資源簡介

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卷
一、第一部分(1~2題14分)
1.(8分) 語文是流淌在血脈里的文化基因。學校組織開展“我的語文生活”專題實踐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列任務。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翻開語文課本,我們會發現墨香氤氳間藏著打開世界的鑰匙,橫豎撇捺的方塊字正壘砌著通往遠方的階梯,在這里,我們隨詩詞歌賦(pǐn wèi)情思哲理,伴小說人物觀看世間百態,在散文的天地里游歷山水,也在戲劇的舞臺上思考人生。
語文以其豐贍的意蘊涵養著我們的心靈。它教會我們以文字丈量天地,用詩意潤澤生活。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子,因語文的甲_____(培養/滋養)而生出飛翔的羽翼,平凡的生活也因此(zhàn fàng)別樣的光彩。
讓我們繼續在語文的星河中漫游:在他人的故事里照見自我,在文字的肌理中乙_____(觸摸/撫摸)永恒。當我們以赤誠之心擁抱語文,必將收獲那穿越時空的智慧芬芳。這芬芳,是千年文脈的延續,更是心靈深處的回響。
(1)根據文段中的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2分)
①(pǐn wèi)    
②(zhàn fàng)    
(2)文段中加點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鑰匙(shi) 壘砌(qiè)
B.鑰匙(chí) 壘砌(qì)
C.鑰匙(chí) 壘砌(qiè)
D.鑰匙(shi) 壘砌(qì)
(3)從文段的括號內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分別填入甲、乙橫線處。(2分)
(4)小冀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后得知“贍”有兩個釋義:①供給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對父母在物質上和生活上進行幫助。②豐富、充足。由此推測,語段中加點詞“豐贍”的意思應為     。(2分)
2.(6分)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學習語文的途徑很多,課堂學習是基礎,同時也要學會在生活中積累、運用語文知識。用心感受,你就能體會到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走進名勝古跡,一副副構思奇巧、意境深邃的對聯,讓人在墨香與古韻中觸摸到語文的肌理①翻閱報紙,一篇篇視角獨到、用詞精妙的新聞報道,讓人領略文字傳遞信息的力量②觀看經典影視劇,一句句凝練深刻、韻味十足的臺詞對白,讓人感嘆語言塑造角色的魅力。甲_____保持這份學習的熱情,我們乙_____能在生活的每個角落收獲語文學習的無窮樂趣!
(1)請你判斷文段①②處使用的標點符號,下列選項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
B.; ,
C.; ;
D.; 。
(2)文段中甲、乙兩處應填入的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只要 就
B.如果 才
C.雖然 卻
D.既 又
(3)下面是小冀搜集到的古蓮花池內直隸圖書館前的對聯,但是下聯順序被打亂了,請你根據上聯整理出下聯。(2分)
下聯詞語:復 萬卷 圖書 舊觀
上聯:千年松柏猶留守
下聯:   
二、第二部分(3~20題56分)一、古詩文閱讀(一)古詩文默寫(共6分)
3.(6分)閱讀下面文字,在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句子。
在詩文的世界里,我們與古人同行,共賞景致,同悟情懷。隨木蘭奔赴疆場,目睹“萬里赴戎機,①    ”(《木蘭詩》)的颯爽英姿;伴陸游漫步山村,遇見“②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的豁然景致;同杜牧夜泊秦淮,聽見“商女不知亡國恨,③    ”(《泊秦淮》)的憂思之嘆;登幽州古臺,感受陳子昂“④    ,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的孤寂悲愴;讀《愛蓮說》,體悟蓮“⑤    ,不蔓不枝,香遠益清,⑥    ”的高潔品格,嘆服周敦頤對君子之風的熱忱禮贊。
4.(6分)閱讀下面古代詩歌,回答問題。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定林①所居
王安石
屋繞②灣溪竹繞山,
溪山卻在白云間。
臨溪放艇依山坐,
溪鳥山花共我閑。
注釋:①定林:即定林寺。公元423年(南朝宋景平二年),僧人慧覺于今南京鐘山創建定林寺。②繞:環繞,圍繞。
(1)請描繪《定林所居》中畫線句展現的畫面。(3分)
(2)上面兩首詩分別創作于王安石早年仕途起步期和晚年退隱時期,這兩首詩分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5.(1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陋室銘》)
[乙]
六一居士初謫①除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②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③以來金石遺文④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⑤者乎?而屢易⑥其號。此莊生⑦所誚⑧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⑨以志⑩吾之樂爾。”
(節選自歐陽修《六一居士傳》)
【注】①謫:貶謫。②潁水:地名。③三代:夏商周。④金石遺文;指歐陸修收集的鐘鼎和石刻文字的拓本。⑤逃名:不求名聲,避名而不居。⑥易:改換。⑦莊生:莊子。⑧訓:譏笑。⑨聊:姑且。⑩志:記錄。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①有仙則名 名:   
②斯是陋室 斯:   
③子欲逃名者乎 欲:   
④走乎日中者也 走:   
(2)下列對乙文中畫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B.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C.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D.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②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
(4)用自己的話說說歐陽修的別號“六一居士”的“六一”具體指什么?(2分)
(5)甲、乙兩文體現了劉禹錫和歐陽修共同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追求,請簡要概括。(2分)
三、現代文閱讀(共23分)
6.(9分)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又到椿芽飄香時
畢傳高
①我的老家在鄂東一個名叫“烏沙畈”的小山村。記憶中,老家的云霧總是帶著三分藥香。四月的風掠過青磚黛瓦,將山坳里新發的椿芽香揉碎了撒向人間。
②老家的春天是從石縫里鉆出來的。新修的水泥路剛被夜雨洗得發亮,山上的野櫻還未謝盡,榨林垮的竹林里早已冒出星星點點的筍尖,這時候,若往小鎮的早集上走一走,定能遇見頭戴藍布巾的阿婆,竹籃里碼著扎成小把的香椿芽。葉片上沾著露水,莖稈掐斷處凝著琥珀色的汁,空氣里浮動的香氣,裹挾著泥土與晨霧的濕潤,直往人肺腑里鉆。
③“椿樹打頭不作梁,四月芽尖賽參湯。”祖父在世時常念叨這句老話。故鄉人家多在檐前屋后栽種香椿,倒不圖它成材,單為這年年歲歲守時的饋贈。我總記得屋前那株,樹干虬曲如臥龍,樹皮皴裂似百歲老人的手。驚蟄過后,枝丫間便綴滿瑪瑙般的芽苞,待到清明雨落,嫩葉舒展如孔雀翎羽,在炊煙里輕輕搖曳。
④采椿芽是門講究活兒。父親會選在露水將散未散的清晨,扛著帶鉤的竹竿往山上去。香椿多長在老宅旁、竹籬邊、山林里、梯田坎上,越是貧瘠處越生得精神。父親教我們姐弟看葉尖顏色:紫紅者味醇,碧綠者氣清。采時不可貪心,每枝只取頂芽兩三片,留得母樹續生機。我們拎著篾籃跟在后面,看父親用竹竿輕巧一勾,嫩芽便簌簌落進篾籃里。
⑤最妙的還是母親灶臺上的戲法,青石壘的土灶燒著松針,鐵鍋熱得泛青時,菜籽油“滋啦”一聲跳起舞來。焯過山泉水的香椿切得細碎,拌上自家老母雞下的蛋,金玉相融倒入鍋中。霎時間香氣撞開雕花木窗,漫過晾著草藥的竹匾,驚醒了梁上打盹的花貓,這味道不同于城里的香精調料,倒像把整個春天的山野之氣都收在碗里一一初嘗微苦,細品回甘,末了舌尖還留著草木的清氣。
⑥椿芽炒蛋剛出鍋,總要先給隔壁老人送一碗。他常說我家的香椿是沾了醫圣的靈氣——李時珍當年在泗流山采藥,曾在我家歇腳飲茶,臨走時將藥簍里幾粒椿實遺落院中。這話我原是不信的,直到某日在《本草綱目》翻見“椿樗”篇:“香者名椿,臭者名樗……椿木實而葉香可啖”,心中不覺一怔,對香椿的愛便又多了幾分。
⑦山里的春天總伴著交換與分享。四一奶端來腌得透亮的香椿,敦六叔送來新挖的野竹筍,母親則用曬干的香椿芽包了艾草青團回贈。最難忘那年春早,香椿發得稀落,母親把攢了半月的芽尖全給了坐月子的菊芬嫂。母親說草木知仁義,人更要懂情分。夜里我們姐弟仨就著腌蘿卜喝粥,卻覺得比往日更有滋味。
⑧那年椿芽季,我告別了生我養我的大山。臨行前,母親往車里塞了一包連夜焙制的香椿茶,葉片蜷曲如碧螺,熱水一沖便舒展成振翅的綠蝶。這些年東奔西走,嘗過湖南的腌臘肉,吃過重慶的辣子雞,卻總在春雨綿綿的夜,想起老屋瓦檐滴落的椿芽香。小城也能買到香椿,但城里的香椿用保鮮膜裹著,躺在冷氣充足的貨架上,終究少了山野的魂魄。
⑨前日收到老家帶來的包裹。粗布包著的玻璃瓶里,紫紅的香椿芽浸在琥珀色的茶油中,底下沉著幾粒青花椒。按母親所囑,取一勺拌在剛出鍋的掛面里,倏然又見老屋炊煙裊裊。窗外的霓虹映著玻璃上的雨痕,竟幻化成老家山澗的飛瀑流泉。
⑩又一次夢回烏沙販,門前那株香椿愈發蒼勁,枝干上系滿紅布條——都是求醫問藥的外鄉人掛的。原來老樹竟成了鄉親們口中的“藥王椿”,說是用它的芽尖煎水可治咳喘。醒來翻看手機,家人群里正熱鬧:姐姐在曬新采的椿芽,母親站在老樹下手搭樹干,笑容比枝頭的春陽還暖。
又到椿芽飄香時。我披衣起身,聽見遠山的香椿正在抽芽,那聲音輕得像母親年輕時哼的采茶調。
(選自2025年4月5日《光明日報》)
(1)聯系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詞語的表達效果。(3分)
霎時間香氣撞開雕花木窗,漫過晾著草藥的竹匾,驚醒了梁上打盹的花貓。
(2)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3分)
(3)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全文圍繞椿芽的生長、采摘、烹飪、饋贈等場景展開敘述。
B.第④段寫香椿“越是貧瘠處越生得精神”,表現出香椿的生命力頑強。
C.第⑦段畫線句中的“滋味”既指喝粥的味道,又指我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到內心愉悅。
D.結尾段總結全文,照應標題。把香椿抽芽的聲音比喻成母親哼唱的采茶調,形象地表現出母親愛唱歌的特點。
7.(14分)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父親的扁擔
倪雙民
①“爸,我爺爺又在擺弄他的扁擔了!”孩子告訴我。父親的扁擔是山桃木的,足有三尺多長,由于長期負荷重物兩端向下彎著。上了年紀的父親時常把它拿過來用顫抖的雙手摩挲著,擱在肩上試試,然后又輕輕地放下。
②自打我記事以來,扁擔一直挑在父親的肩上,長期的手摸肩摩,使得扁擔通體光滑,泛著微光。細細觸摸有一種溫潤的感覺,似乎父親肩頭的溫熱一直在扁擔上持續綿延.
③兒時的記憶中,父親的扁擔在清晨第一縷微光中顫動,那是父親去井臺挑水的身影。熹微的晨光中,磚石小路泛著濕潤的光澤,井臺邊的老槐樹上,幾只早起的麻雀在枝頭跳躍,抖落幾滴宿夜的露珠。扁擔輕響,水桶晃蕩,水滴微漾,來來往往中,道旁的花兒更妖嬈,草兒愈曼妙,大水缸里的水也在慢慢長高。伴隨著鳥雀的鳴叫,父親卸下水桶,又挑起院子一角的籠筐,急匆匆提著鋤頭下地疏苗除草。他時而高揚起鋤頭翻松土層,時而低頭彎腰撿起幼苗旁邊的石塊和雜草順手丟進籠筐,待籠筐裝滿,父親就會彎下腰輕輕將扁擔擱在肩上,然后屈腿、低頭、彎腰,身子使勁一挺慢慢站起,兩個籠筐就會乖乖離開地面在空中晃悠。伴隨著父親雙腳地邁動,秧苗好像在快意地歡笑。
④父親的扁擔一年四季都沒能閑著。農閑時父親會把豬圈、牛圈里的糞肥一一清理出來,用扁擔挑到院外的空地上,堆積起來使其發酵以增加肥力。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農人們紛紛下地,父親就開始忙著給田里送糞,肩上的扁擔彎彎的,腳下的路彎彎的,山間窄小的田地彎彎的,父親的腳印也是彎彎的。給田里送糞路途要遠很多,父親兩手抓住擔鉤,彎腰曲背掛住籠絆,然后咬緊嘴唇,憋一口氣,腰部一使勁,沉重的糞擔離開地面,晃晃悠悠隨父親一同前行。
⑤夏季當小麥泛黃時,父親就會早早磨好鐮刀,每天到地頭察看小麥的成色。小麥金黃時,父親就會拿出珍藏的老酒喝上兩口,扛起扁擔,帶上繩索,拿著鐮刀領著我們向田里走去。半腴飽滿的麥粒在麥殼里擠來擠去,相互之間似在竊竊私語,又像在摩挲嬉戲。父親放眼瞅一下麥田,笑意在他臉上蕩漾。他隨即放下扁擔和繩索,迅即彎腰開割。不一會兒,小麥就整整齊齊地躺在父親身后的地里。父親的額頭沁出了細密的汗珠,他用手輕輕一抹,繼續沉浸在收獲的喜悅中。
⑥一壟小麥割完后,父親開始扎捆,兩大捆捆好后,把扁擔的兩頭往麥捆中一扎,彎腰屈背憋足力氣,兩捆麥子極不情愿地離開地面,伴隨著父親顫巍巍的腳步緩緩而行。過了田坎,踏上山道,遠遠只能看到移動的麥捆,卻看不到父親的身影。整個麥收時節,父親要挑著沉重的擔子從田間地頭到農家場院,來來往往,淌了多少汗水我無法估算,可彎彎的山道清楚,路上的腳印清楚,那扁擔一路的咯吱聲清楚。
⑦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田里的玉米和瓜果蔬菜相繼成熟。父親的扁擔又一次忙碌起來。父親的肩頭留下了深深的壓痕,偶爾會有一陣痛楚,看著紅紅的辣椒穿成串、紫色的茄子聚成團、鮮綠的白菜堆成山,父親的內心就會有一種踏實和幸福感,一切勞累和辛酸即會煙消云散。
⑧收獲了莊稼,父親并不能閑著,要抓緊時間去到七八里以外的山上割柴,備足一年里家中做飯燒水的燃料所需。父親每天午飯前擔一擔柴回來,吃過飯,顧不上休息又扛著扁擔上山去,晚上夜幕降臨時,第二擔柴就會跟隨父親一同歸來。就這樣,父親堅持半個多月,我家門前的柴就會壘成一堵長長的墻,引來過往人羨慕的目光。
⑨父親的扁擔一頭挑著太陽,一頭挑著月亮,用勤勞和執著挑出了全家的幸福生活。父親像他的扁擔一樣堅韌頑強,生活的艱辛和磨難沒能讓他懈怠和彷徨。從父親的言傳身教中,我學會了勇敢堅強地面對生活,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如今,年邁的父親再也不能擔起沉重的擔子,扁擔成了他的回憶和念想。當扁擔偶爾依附在我和兒子的肩上時,笑意就會在父親的臉上蕩漾。
(選自2025年5月27日《商洛日報》,有刪改)
(1)文章圍繞扁擔寫了父親做的多件事,請梳理這些事件,完成下面內容填空。(3分)
①    →疏苗除草,挑石塊和雜草→挑糞肥、送糞到田里→②    →挑回成熟的玉米、瓜果蔬菜→③   
(2)選文第③段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熹微的晨光中,磚石小路泛著濕潤的光澤,井臺邊的老槐樹上,幾只早起的麻雀在枝頭跳躍,抖落幾滴宿夜的露珠。
(3)請結合語境,從修辭角度分析選文第⑨段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3分)
父親的扁擔一頭挑著太陽,一頭挑著月亮,用勤勞和執著挑出了全家的幸福生活。(3分)
(4)選文第⑤段和第⑨段兩次寫父親的笑意在臉上蕩漾,父親笑的原因分別是什么?(2分)
(5)請概括選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四、整本書閱讀(共7分)
8.(3分)小冀同學所在班級舉行以“磨難與成長”為主題的《駱駝祥子》閱讀活動。請你按照下面名著閱讀任務單要求,和他共同參與活動。
任務:梳理祥子的“磨難”軌跡。
請結合下面插圖,概括祥子經歷的三次“磨難”。
9.(4分)小冀同學所在班級舉行以“磨難與成長”為主題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閱讀活動。請你按照下面名著閱讀任務單要求,和他共同參與活動。
任務:探究保爾成長的“精神密碼”。
面對生活的磨難,保爾憑借鋼鐵精神成長為勇敢的斗士。結合具體情節,說說保爾具備哪些精神。
五、第三部分(21題50分)
10.(50分)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寫作。
每個人的記憶深處,都有一些人、事、物如星辰般閃亮。一段溫暖的陪伴,一次勇敢的選擇,一個特別的禮物,一處難忘的風景……它們點綴著你的成長歷程,成為生命中珍貴的印記。
請以“_____在記憶中閃亮”為題,補全題目,寫一篇文章。可以講述故事,也可以抒發感想。
要求:
①內容健康積極;
②表達真情實感;
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④不要套寫、抄襲;
⑤不少于600字;
⑥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⑦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第一部分(1~2題14分)
1.(8分) 語文是流淌在血脈里的文化基因。學校組織開展“我的語文生活”專題實踐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列任務。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翻開語文課本,我們會發現墨香氤氳間藏著打開世界的鑰匙,橫豎撇捺的方塊字正壘砌著通往遠方的階梯,在這里,我們隨詩詞歌賦(pǐn wèi)情思哲理,伴小說人物觀看世間百態,在散文的天地里游歷山水,也在戲劇的舞臺上思考人生。
語文以其豐贍的意蘊涵養著我們的心靈。它教會我們以文字丈量天地,用詩意潤澤生活。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子,因語文的甲_____(培養/滋養)而生出飛翔的羽翼,平凡的生活也因此(zhàn fàng)別樣的光彩。
讓我們繼續在語文的星河中漫游:在他人的故事里照見自我,在文字的肌理中乙_____(觸摸/撫摸)永恒。當我們以赤誠之心擁抱語文,必將收獲那穿越時空的智慧芬芳。這芬芳,是千年文脈的延續,更是心靈深處的回響。
(1)根據文段中的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
①(pǐn wèi)  品味 
②(zhàn fàng)  綻放 
(2)文段中加點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D 
A.鑰匙(shi) 壘砌(qiè)
B.鑰匙(chí) 壘砌(qì)
C.鑰匙(chí) 壘砌(qiè)
D.鑰匙(shi) 壘砌(qì)
(3)從文段的括號內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分別填入甲、乙橫線處。
(4)小冀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后得知“贍”有兩個釋義:①供給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對父母在物質上和生活上進行幫助。②豐富、充足。由此推測,語段中加點詞“豐贍”的意思應為  ②  。
【分析】(1)本題考查字形。
①(pǐn wèi)應寫作“品味”。②(zhàn fàng)應寫作“綻放”。
(2)本題考查字音。
“鑰匙”的“匙”應讀“shi”,“壘砌”的“砌”應讀“qì”。
故選:D。
(3)本題考查詞語理解與運用。
甲處:“培養”側重于按照一定目的長期地教育和訓練,使其成長;“滋養”指供給養分,滋潤培育。結合語境,語文給心靈提供養分,用“滋養”更合適。
乙處:“觸摸”強調用手接觸并感受物體,“撫摸”則更側重于用手輕輕摩挲。此處搭配“永恒”,用“觸摸”更能體現通過文字去感受永恒的意味。故甲處填“滋養”,乙處填“觸摸”。
(4)本題考查詞義理解。
根據“贍”的釋義,結合文段中“語文以其豐贍的意蘊涵養著我們的心靈”可知,“豐贍”在這里形容語文的意蘊豐富、充足,所以“豐贍”的意思應為②。
【解答】答案:
(1)①品味 ②綻放
(2)D
(3)甲:滋養 乙:觸摸
(4)②
【點評】解答字音字形題,要在平時學習中對字音與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誤讀,不誤解,不誤寫。
2.(6分)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學習語文的途徑很多,課堂學習是基礎,同時也要學會在生活中積累、運用語文知識。用心感受,你就能體會到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走進名勝古跡,一副副構思奇巧、意境深邃的對聯,讓人在墨香與古韻中觸摸到語文的肌理①翻閱報紙,一篇篇視角獨到、用詞精妙的新聞報道,讓人領略文字傳遞信息的力量②觀看經典影視劇,一句句凝練深刻、韻味十足的臺詞對白,讓人感嘆語言塑造角色的魅力。甲_____保持這份學習的熱情,我們乙_____能在生活的每個角落收獲語文學習的無窮樂趣!
(1)請你判斷文段①②處使用的標點符號,下列選項正確的一項是  C 
A., 。
B.; ,
C.; ;
D.; 。
(2)文段中甲、乙兩處應填入的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 
A.只要 就
B.如果 才
C.雖然 卻
D.既 又
(3)下面是小冀搜集到的古蓮花池內直隸圖書館前的對聯,但是下聯順序被打亂了,請你根據上聯整理出下聯。
下聯詞語:復 萬卷 圖書 舊觀
上聯:千年松柏猶留守
下聯: 萬卷圖書復舊觀 
【分析】(1)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的運用。
“走進名勝古跡,一副副構思奇巧、意境深邃的對聯,讓人在墨香與古韻中觸摸到語文的肌理”“翻閱報紙,一篇篇視角獨到、用詞精妙的新聞報道,讓人領略文字傳遞信息的力量”“觀看經典影視劇,一句句凝練深刻、韻味十足的臺詞對白,讓人感嘆語言塑造角色的魅力”是三個并列關系的復句,中間都用分號隔開。
故選:C。
(2)本題考查關聯詞語的運用。“保持這份學習的熱情”和“我們能在生活的每個角落收獲語文學習的無窮樂趣”是條件關系的復句,用“只要……就……”關聯。
故選:A。
(3)本題考查對聯的擬寫。“千年”對“萬卷”是數量詞對數量詞;“松柏”對“圖書”,名詞對名詞;“猶”對“復”,副詞對副詞;“留守”對“舊觀”,名詞對名詞。
【解答】答案:
(1)C
(2)A
(3)萬卷圖書復舊觀
【點評】綜合讀寫就是靈活地聯系生活,聯系社會實際,考查學生在一個具體情境中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看學生是否可以發現問題,是否可以簡潔、流暢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平時學習中要注意多積累,多練習。
二、第二部分(3~20題56分)一、古詩文閱讀(一)古詩文默寫(共6分)
3.(6分)閱讀下面文字,在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句子。
在詩文的世界里,我們與古人同行,共賞景致,同悟情懷。隨木蘭奔赴疆場,目睹“萬里赴戎機,① 關山度若飛  ”(《木蘭詩》)的颯爽英姿;伴陸游漫步山村,遇見“②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的豁然景致;同杜牧夜泊秦淮,聽見“商女不知亡國恨,③ 隔江猶唱后庭花  ”(《泊秦淮》)的憂思之嘆;登幽州古臺,感受陳子昂“④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的孤寂悲愴;讀《愛蓮說》,體悟蓮“⑤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遠益清,⑥ 亭亭凈植  ”的高潔品格,嘆服周敦頤對君子之風的熱忱禮贊。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關山度若飛
②山重水復疑無路(注意“疑”的書寫)
③隔江猶唱后庭花(注意“隔”的書寫)
④念天地之悠悠
⑤中通外直
⑥亭亭凈植(注意“凈”的書寫)
【點評】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
4.(6分)閱讀下面古代詩歌,回答問題。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定林①所居
王安石
屋繞②灣溪竹繞山,
溪山卻在白云間。
臨溪放艇依山坐,
溪鳥山花共我閑。
注釋:①定林:即定林寺。公元423年(南朝宋景平二年),僧人慧覺于今南京鐘山創建定林寺。②繞:環繞,圍繞。
(1)請描繪《定林所居》中畫線句展現的畫面。
(2)上面兩首詩分別創作于王安石早年仕途起步期和晚年退隱時期,這兩首詩分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登飛來峰》這首詩借寫登高望遠的感受,以景抒情、議論結合,展現出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體現了其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負和高瞻遠矚的氣概,同時也蘊含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哲理。《定林所居》此詩描繪了定林所居周邊清幽秀麗的自然環境,通過描寫屋、溪、竹、山、白云、溪鳥、山花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寧靜、閑適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在晚年退隱之后,遠離塵世喧囂,陶醉于自然山水,享受閑適自在生活的愉悅心境和對這種生活的喜愛之情。
【解答】(1)本題考查詩句的理解分析。這道題要求描繪詩句展現的畫面,關鍵在于理解詩句中各個意象的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然后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這些意象組合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屋繞灣溪竹繞山”描繪了房屋被蜿蜒曲折的溪流環繞,翠綠的竹林又環繞著青山;“溪山卻在白云間”則進一步說明,那被溪流和竹林環繞的青山,仿佛置身于白云之間。在描繪畫面時,要突出景物的位置關系和特點,營造出一種寧靜、清幽的氛圍。
(2)本題考查詩歌表達的情感。《登飛來峰》這首詩創作于王安石早年仕途起步期。詩的前兩句通過描寫飛來峰上的千尋塔以及聽說在雞鳴時分就能在塔上看到旭日初升的景象,營造出一種雄渾壯闊的意境。后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則是全詩的主旨所在,“浮云”在這里既指自然界的浮云,也象征著阻礙詩人實現政治抱負的奸邪小人等。“不畏”體現出詩人的無畏和果敢,“身在最高層”則表明詩人對自己所處的位置和自身能力充滿信心,他有高瞻遠矚的視野和胸懷,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展現出一種積極進取、勇于攀登、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定林所居》創作于王安石晚年退隱時期。詩中描繪了定林所居周圍寧靜優美的自然環境,房屋、溪流、青山、白云、溪鳥、山花等意象構成了一幅和諧美好的田園畫卷。“臨溪放艇依山坐,溪鳥山花共我閑”,詩人悠閑地坐在溪邊,將小船放入溪中,與溪邊的鳥兒、山間的花朵一同享受這份閑適。這充分表現出詩人在退隱之后,遠離了官場的喧囂和紛爭,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內心平靜而滿足,體現出他對閑適自在的隱居生活的喜愛和享受。
答案:
(1)房屋被蜿蜒曲折的溪流環繞著,翠綠的竹林又環繞著青山,而那青山和溪流仿佛都置身于白云的懷抱之中,整個畫面給人一種寧靜、清幽且高遠的感覺。
(2)《登飛來峰》表現了王安石早年仕途起步期積極進取、勇于攀登、不畏艱難險阻,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高瞻遠矚的思想感情;《定林所居》表現了王安石晚年退隱時期對閑適自在的隱居生活的喜愛和享受,內心平靜滿足的思想感情。
譯文:
《登飛來峰》
聽說飛來峰上有一座高聳入云的千尋寶塔,站在塔上,雞鳴時分就可以看到旭日初升的壯麗景象。我不害怕層層浮云遮住我遠望的視線,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的最高層,視野無比開闊。
《定林所居》
房屋被蜿蜒曲折的溪流環繞著,翠綠的竹林又環繞著青山,那青山和溪流仿佛都置身于白云的懷抱之中。我來到溪邊,放下小船,然后靠著青山坐下,溪邊的鳥兒、山間的花朵和我一同享受著這份悠閑愜意。
【點評】把握詩詞內容,就是要把握詩詞的意象和意境,把握詩意以及基本表情達意的方式等,是詩詞鑒賞的重要考點之一。解答時就要緊扣“情”或“景”,仔細體味詩中的意象,借助聯想和想象把握詩詞所抒發的情感。一般答題方法是抓住詩中主要景物再現畫面,從而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
5.(1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陋室銘》)
[乙]
六一居士初謫①除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②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③以來金石遺文④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⑤者乎?而屢易⑥其號。此莊生⑦所誚⑧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⑨以志⑩吾之樂爾。”
(節選自歐陽修《六一居士傳》)
【注】①謫:貶謫。②潁水:地名。③三代:夏商周。④金石遺文;指歐陸修收集的鐘鼎和石刻文字的拓本。⑤逃名:不求名聲,避名而不居。⑥易:改換。⑦莊生:莊子。⑧訓:譏笑。⑨聊:姑且。⑩志:記錄。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有仙則名 名: 出名,有名 
②斯是陋室 斯: 這 
③子欲逃名者乎 欲: 想要,企圖 
④走乎日中者也 走: 跑 
(2)下列對乙文中畫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A.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B.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C.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D.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②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
(4)用自己的話說說歐陽修的別號“六一居士”的“六一”具體指什么?
(5)甲、乙兩文體現了劉禹錫和歐陽修共同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追求,請簡要概括。
【分析】譯文:
[甲]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會有名氣。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會有靈氣。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覺得簡陋了)。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青色。到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的人,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乙]
六一居士最初被貶謫到滁州時,自號醉翁。年老體弱且多病后,將要到潁水之畔退休,就又改號為六一居士。有客人問他:“六一,是什么意思呢?”居士說:“我家里藏書一萬卷,收集記錄夏商周以來金石文字的拓本一千卷,有一張琴,一局棋,還常常放著一壺酒。”客人說:“這只是五個一罷了,怎么是六一呢?”居士說:“加上我這一個老頭,在這五種物品中間老去,這難道不是六一嗎?”客人笑著說:“您是想逃避名聲嗎?卻多次改換自己的名號。這就像莊子所譏笑的那個害怕影子而在太陽下奔跑的人;我將會看見您快跑得大口喘氣、渴死,卻還是不能逃避名聲。”居士說:“我本來就知道名聲是無法逃避的,然而也知道沒有必要逃避;我取這個名號,姑且用來記錄我的樂趣罷了。”
【解答】(1)本題考查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
①句意:有了神仙就會有名氣。名,出名,有名。
②句意:這是簡陋的屋子。斯,這。
③句意:您是想要逃避名聲嗎。欲,想要,企圖。
④句意:在太陽下奔跑。走,跑。
(2)本題考查對文言文語句的斷句。
句意:加上我這一個老頭,在這五種物品中間老去,這難道不是六一嗎?斷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故選:A。
(3)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
①重點詞:鴻儒,博學的人;白丁,平民,指沒有功名的人;翻譯:到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的人,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②重點詞:為,取;聊,姑且;志,記錄;爾,罷了;翻譯:我取這個名號,姑且用來記錄我的樂趣罷了。
(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提取和概括。
由“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可知,“六一”具體指一萬卷書、一千卷金石遺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和一個老頭(歐陽修自己)。
(5)本題考查對作者生活態度和人生追求的分析概括。
由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知,劉禹錫不慕榮利,安貧樂道,追求精神上的滿足;由乙文“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可知,歐陽修在貶謫和年老多病的處境中,以書、琴、棋等為樂,追求生活中的樂趣和精神寄托。因此,兩人共同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追求是:不慕名利,安于平淡生活,注重精神層面的樂趣和滿足。
答案:
(1)①出名,有名
②這
③想要,企圖
④跑
(2)A
(3)①到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的人,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②我取這個名號,姑且用來記錄我的樂趣罷了。
(4)一萬卷書、一千卷金石遺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和一個老頭(歐陽修自己)。
(5)不慕名利,安于平淡生活,注重精神層面的樂趣和滿足。
【點評】文言文翻譯方法:
對,即對譯法。也就是用現代漢語中等值的詞去對換被譯文言詞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漢語的詞大多數是單音詞,翻譯時,要把這些文言單音詞加以擴充,使之成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
刪,即刪減法。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沒有相當的詞表示它,不能硬譯。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雖有同它相當的詞,但如果勉強譯出來,反而使句子累贅。屬于這兩種情況的文言虛詞,翻譯時則刪去。
移,即移位法。將文言句子按照現代漢語語法格式,調整語序。凡是與現代漢語的句法結構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譯時不能照原句的語序排列,必須將不合現代漢語的語序部分加以調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詞,以及帝號、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單位等,可照錄于譯文中,不必另作翻譯。
換,即替換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不是用原詞表示,翻譯時可用現代漢語中意義相當的詞去替換。
三、現代文閱讀(共23分)
6.(9分)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又到椿芽飄香時
畢傳高
①我的老家在鄂東一個名叫“烏沙畈”的小山村。記憶中,老家的云霧總是帶著三分藥香。四月的風掠過青磚黛瓦,將山坳里新發的椿芽香揉碎了撒向人間。
②老家的春天是從石縫里鉆出來的。新修的水泥路剛被夜雨洗得發亮,山上的野櫻還未謝盡,榨林垮的竹林里早已冒出星星點點的筍尖,這時候,若往小鎮的早集上走一走,定能遇見頭戴藍布巾的阿婆,竹籃里碼著扎成小把的香椿芽。葉片上沾著露水,莖稈掐斷處凝著琥珀色的汁,空氣里浮動的香氣,裹挾著泥土與晨霧的濕潤,直往人肺腑里鉆。
③“椿樹打頭不作梁,四月芽尖賽參湯。”祖父在世時常念叨這句老話。故鄉人家多在檐前屋后栽種香椿,倒不圖它成材,單為這年年歲歲守時的饋贈。我總記得屋前那株,樹干虬曲如臥龍,樹皮皴裂似百歲老人的手。驚蟄過后,枝丫間便綴滿瑪瑙般的芽苞,待到清明雨落,嫩葉舒展如孔雀翎羽,在炊煙里輕輕搖曳。
④采椿芽是門講究活兒。父親會選在露水將散未散的清晨,扛著帶鉤的竹竿往山上去。香椿多長在老宅旁、竹籬邊、山林里、梯田坎上,越是貧瘠處越生得精神。父親教我們姐弟看葉尖顏色:紫紅者味醇,碧綠者氣清。采時不可貪心,每枝只取頂芽兩三片,留得母樹續生機。我們拎著篾籃跟在后面,看父親用竹竿輕巧一勾,嫩芽便簌簌落進篾籃里。
⑤最妙的還是母親灶臺上的戲法,青石壘的土灶燒著松針,鐵鍋熱得泛青時,菜籽油“滋啦”一聲跳起舞來。焯過山泉水的香椿切得細碎,拌上自家老母雞下的蛋,金玉相融倒入鍋中。霎時間香氣撞開雕花木窗,漫過晾著草藥的竹匾,驚醒了梁上打盹的花貓,這味道不同于城里的香精調料,倒像把整個春天的山野之氣都收在碗里一一初嘗微苦,細品回甘,末了舌尖還留著草木的清氣。
⑥椿芽炒蛋剛出鍋,總要先給隔壁老人送一碗。他常說我家的香椿是沾了醫圣的靈氣——李時珍當年在泗流山采藥,曾在我家歇腳飲茶,臨走時將藥簍里幾粒椿實遺落院中。這話我原是不信的,直到某日在《本草綱目》翻見“椿樗”篇:“香者名椿,臭者名樗……椿木實而葉香可啖”,心中不覺一怔,對香椿的愛便又多了幾分。
⑦山里的春天總伴著交換與分享。四一奶端來腌得透亮的香椿,敦六叔送來新挖的野竹筍,母親則用曬干的香椿芽包了艾草青團回贈。最難忘那年春早,香椿發得稀落,母親把攢了半月的芽尖全給了坐月子的菊芬嫂。母親說草木知仁義,人更要懂情分。夜里我們姐弟仨就著腌蘿卜喝粥,卻覺得比往日更有滋味。
⑧那年椿芽季,我告別了生我養我的大山。臨行前,母親往車里塞了一包連夜焙制的香椿茶,葉片蜷曲如碧螺,熱水一沖便舒展成振翅的綠蝶。這些年東奔西走,嘗過湖南的腌臘肉,吃過重慶的辣子雞,卻總在春雨綿綿的夜,想起老屋瓦檐滴落的椿芽香。小城也能買到香椿,但城里的香椿用保鮮膜裹著,躺在冷氣充足的貨架上,終究少了山野的魂魄。
⑨前日收到老家帶來的包裹。粗布包著的玻璃瓶里,紫紅的香椿芽浸在琥珀色的茶油中,底下沉著幾粒青花椒。按母親所囑,取一勺拌在剛出鍋的掛面里,倏然又見老屋炊煙裊裊。窗外的霓虹映著玻璃上的雨痕,竟幻化成老家山澗的飛瀑流泉。
⑩又一次夢回烏沙販,門前那株香椿愈發蒼勁,枝干上系滿紅布條——都是求醫問藥的外鄉人掛的。原來老樹竟成了鄉親們口中的“藥王椿”,說是用它的芽尖煎水可治咳喘。醒來翻看手機,家人群里正熱鬧:姐姐在曬新采的椿芽,母親站在老樹下手搭樹干,笑容比枝頭的春陽還暖。
又到椿芽飄香時。我披衣起身,聽見遠山的香椿正在抽芽,那聲音輕得像母親年輕時哼的采茶調。
(選自2025年4月5日《光明日報》)
(1)聯系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詞語的表達效果。
霎時間香氣撞開雕花木窗,漫過晾著草藥的竹匾,驚醒了梁上打盹的花貓。
(2)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全文圍繞椿芽的生長、采摘、烹飪、饋贈等場景展開敘述。
B.第④段寫香椿“越是貧瘠處越生得精神”,表現出香椿的生命力頑強。
C.第⑦段畫線句中的“滋味”既指喝粥的味道,又指我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到內心愉悅。
D.結尾段總結全文,照應標題。把香椿抽芽的聲音比喻成母親哼唱的采茶調,形象地表現出母親愛唱歌的特點。
【分析】文章回憶了老家烏沙畈與椿芽相關的往事,包括椿芽的生長、采摘、烹飪,以及鄰里間分享椿芽的情景,還講述了自己離開家鄉后對椿芽及故鄉的思念,字里行間滿是對故鄉和親人的眷戀。
【解答】(1)本題考查對詞語表達效果的分析。句中“撞開”“漫過”“驚醒”三個動詞,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撞開雕花木窗”,“撞開”一詞賦予香氣以人的動作,形象地寫出了香氣濃郁且有力量,并非輕柔地飄散,而是主動沖破阻礙,從廚房擴散到窗外;“漫過晾著草藥的竹匾”,“漫過”體現出香氣如水流般彌漫,范圍逐漸擴大,覆蓋了晾曬草藥的區域;“驚醒了梁上打盹的花貓”,“驚醒”將香氣對花貓的影響人格化,原本安靜打盹的花貓被香氣驚擾,側面烘托出香氣的濃郁和穿透力,生動地展現出母親所做香椿菜肴香氣四溢的情景,讓讀者仿佛能真切感受到那股誘人的香味。
(2)本題考查對作者情感的把握。文章通過多處內容表達了豐富情感。如第①段“記憶中,老家的云霧總是帶著三分藥香。四月的風掠過青磚黛瓦,將山坳里新發的椿芽香揉碎了撒向人間”,第⑧段“這些年東奔西走……卻總在春雨綿綿的夜,想起老屋瓦檐滴落的椿芽香”,體現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第③段回憶祖父念叨的老話,第④段寫父親教采椿芽,第⑤段描述母親做香椿菜肴,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親人的懷念;第⑦段“山里的春天總伴著交換與分享”,以及母親把香椿給坐月子的菊芬嫂等事,表達了對鄉村淳樸人情的贊美;文中對椿芽生長、采摘、烹飪等的細致描寫,如第②段“葉片上沾著露水,莖稈掐斷處凝著琥珀色的汁”,第⑤段對香椿炒蛋過程的描繪,都體現了對故鄉春天和椿芽的喜愛。
(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
ABC.正確。
D.有誤,選項D中“形象地表現出母親愛唱歌的特點”錯誤。原文結尾段“我披衣起身,聽見遠山的香椿正在抽芽,那聲音輕得像母親年輕時哼的采茶調”,將香椿抽芽的聲音比作母親的采茶調,并非為了表現母親愛唱歌,而是通過熟悉的母親的聲音,寄托了作者對母親和故鄉的思念,營造出溫馨的氛圍,體現了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故選:D。
答案:
(1)“撞開”“漫過”“驚醒”三個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香椿炒蛋香氣的濃郁和擴散之快,賦予香氣動態感,仿佛香氣有了生命力,能主動沖破阻礙、蔓延開來并驚擾到生物,表現出這股香氣的強烈和誘人,也體現出母親烹飪的香椿炒蛋極具吸引力。
(2)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故鄉香椿及相關生活場景的懷念,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對故鄉淳樸人情的贊美,以及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3)D
【點評】賞析句子要依據句子本身的特點去分析,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辭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辭手法就要依據各個修辭手法的作用進行具體的分析;第二、如果沒有使用修辭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現手法,比如對比,象征等,有就依據各個表現手法的作用進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沒有,我們就要從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詞語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動詞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語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這三點是最常見的,要掌握住。
7.(14分)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父親的扁擔
倪雙民
①“爸,我爺爺又在擺弄他的扁擔了!”孩子告訴我。父親的扁擔是山桃木的,足有三尺多長,由于長期負荷重物兩端向下彎著。上了年紀的父親時常把它拿過來用顫抖的雙手摩挲著,擱在肩上試試,然后又輕輕地放下。
②自打我記事以來,扁擔一直挑在父親的肩上,長期的手摸肩摩,使得扁擔通體光滑,泛著微光。細細觸摸有一種溫潤的感覺,似乎父親肩頭的溫熱一直在扁擔上持續綿延.
③兒時的記憶中,父親的扁擔在清晨第一縷微光中顫動,那是父親去井臺挑水的身影。熹微的晨光中,磚石小路泛著濕潤的光澤,井臺邊的老槐樹上,幾只早起的麻雀在枝頭跳躍,抖落幾滴宿夜的露珠。扁擔輕響,水桶晃蕩,水滴微漾,來來往往中,道旁的花兒更妖嬈,草兒愈曼妙,大水缸里的水也在慢慢長高。伴隨著鳥雀的鳴叫,父親卸下水桶,又挑起院子一角的籠筐,急匆匆提著鋤頭下地疏苗除草。他時而高揚起鋤頭翻松土層,時而低頭彎腰撿起幼苗旁邊的石塊和雜草順手丟進籠筐,待籠筐裝滿,父親就會彎下腰輕輕將扁擔擱在肩上,然后屈腿、低頭、彎腰,身子使勁一挺慢慢站起,兩個籠筐就會乖乖離開地面在空中晃悠。伴隨著父親雙腳地邁動,秧苗好像在快意地歡笑。
④父親的扁擔一年四季都沒能閑著。農閑時父親會把豬圈、牛圈里的糞肥一一清理出來,用扁擔挑到院外的空地上,堆積起來使其發酵以增加肥力。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農人們紛紛下地,父親就開始忙著給田里送糞,肩上的扁擔彎彎的,腳下的路彎彎的,山間窄小的田地彎彎的,父親的腳印也是彎彎的。給田里送糞路途要遠很多,父親兩手抓住擔鉤,彎腰曲背掛住籠絆,然后咬緊嘴唇,憋一口氣,腰部一使勁,沉重的糞擔離開地面,晃晃悠悠隨父親一同前行。
⑤夏季當小麥泛黃時,父親就會早早磨好鐮刀,每天到地頭察看小麥的成色。小麥金黃時,父親就會拿出珍藏的老酒喝上兩口,扛起扁擔,帶上繩索,拿著鐮刀領著我們向田里走去。半腴飽滿的麥粒在麥殼里擠來擠去,相互之間似在竊竊私語,又像在摩挲嬉戲。父親放眼瞅一下麥田,笑意在他臉上蕩漾。他隨即放下扁擔和繩索,迅即彎腰開割。不一會兒,小麥就整整齊齊地躺在父親身后的地里。父親的額頭沁出了細密的汗珠,他用手輕輕一抹,繼續沉浸在收獲的喜悅中。
⑥一壟小麥割完后,父親開始扎捆,兩大捆捆好后,把扁擔的兩頭往麥捆中一扎,彎腰屈背憋足力氣,兩捆麥子極不情愿地離開地面,伴隨著父親顫巍巍的腳步緩緩而行。過了田坎,踏上山道,遠遠只能看到移動的麥捆,卻看不到父親的身影。整個麥收時節,父親要挑著沉重的擔子從田間地頭到農家場院,來來往往,淌了多少汗水我無法估算,可彎彎的山道清楚,路上的腳印清楚,那扁擔一路的咯吱聲清楚。
⑦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田里的玉米和瓜果蔬菜相繼成熟。父親的扁擔又一次忙碌起來。父親的肩頭留下了深深的壓痕,偶爾會有一陣痛楚,看著紅紅的辣椒穿成串、紫色的茄子聚成團、鮮綠的白菜堆成山,父親的內心就會有一種踏實和幸福感,一切勞累和辛酸即會煙消云散。
⑧收獲了莊稼,父親并不能閑著,要抓緊時間去到七八里以外的山上割柴,備足一年里家中做飯燒水的燃料所需。父親每天午飯前擔一擔柴回來,吃過飯,顧不上休息又扛著扁擔上山去,晚上夜幕降臨時,第二擔柴就會跟隨父親一同歸來。就這樣,父親堅持半個多月,我家門前的柴就會壘成一堵長長的墻,引來過往人羨慕的目光。
⑨父親的扁擔一頭挑著太陽,一頭挑著月亮,用勤勞和執著挑出了全家的幸福生活。父親像他的扁擔一樣堅韌頑強,生活的艱辛和磨難沒能讓他懈怠和彷徨。從父親的言傳身教中,我學會了勇敢堅強地面對生活,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如今,年邁的父親再也不能擔起沉重的擔子,扁擔成了他的回憶和念想。當扁擔偶爾依附在我和兒子的肩上時,笑意就會在父親的臉上蕩漾。
(選自2025年5月27日《商洛日報》,有刪改)
(1)文章圍繞扁擔寫了父親做的多件事,請梳理這些事件,完成下面內容填空。
① 清晨去井臺挑水  →疏苗除草,挑石塊和雜草→挑糞肥、送糞到田里→② 麥收時挑運麥子  →挑回成熟的玉米、瓜果蔬菜→③ 去山上割柴并挑回 
(2)選文第③段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熹微的晨光中,磚石小路泛著濕潤的光澤,井臺邊的老槐樹上,幾只早起的麻雀在枝頭跳躍,抖落幾滴宿夜的露珠。
(3)請結合語境,從修辭角度分析選文第⑨段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父親的扁擔一頭挑著太陽,一頭挑著月亮,用勤勞和執著挑出了全家的幸福生活。
(4)選文第⑤段和第⑨段兩次寫父親的笑意在臉上蕩漾,父親笑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5)請概括選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分析】文章圍繞父親的扁擔,講述了父親用扁擔挑水、挑雜草、挑糞肥、挑麥子、挑莊稼、挑柴等辛勤勞作的往事,展現了父親的勤勞堅韌,以及扁擔所承載的家庭責任與情感傳承。
【解答】(1)本題考查對文章中與“扁擔”相關事件的梳理能力。
①結合第③段“兒時的記憶中,父親的扁擔在清晨第一縷微光中顫動,那是父親去井臺挑水的身影”可知,此處應填“清晨去井臺挑水”。
②根據第⑤⑥段內容,小麥金黃時父親收割小麥,之后用扁擔挑運麥捆,因此這里是“麥收時挑運麥子”。
③由第⑧段“收獲了莊稼,父親并不能閑著,要抓緊時間去到七八里以外的山上割柴……父親每天午飯前擔一擔柴回來……晚上夜幕降臨時,第二擔柴就會跟隨父親一同歸來”可知,此處為“去山上割柴并挑回”。
(2)本題考查對環境描寫作用的分析能力。第③段畫波浪線句子是環境描寫。“熹微的晨光”“磚石小路泛著濕潤的光澤”“老槐樹上……麻雀在枝頭跳躍”等內容,描繪出清晨寧靜清新的鄉村景象。這樣的環境描寫,一方面渲染了祥和的氛圍,另一方面,在這樣的晨光中,父親已開始挑水勞作,襯托出父親的勤勞早起。同時,這樣的場景也為下文描寫父親白天疏苗除草等一系列勞作做了鋪墊,讓父親的勤勞形象更具場景感。
(3)本題考查從修辭角度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第⑨段畫橫線句子運用了夸張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一頭挑著太陽,一頭挑著月亮”是夸張手法,形象地寫出父親從早到晚、日復一日辛勤勞作的狀態,突出了他勞作時間的漫長。將扁擔人格化,賦予其“挑”的動作,結合“用勤勞和執著挑出了全家的幸福生活”,生動展現了父親憑借堅韌的付出支撐家庭、創造幸福的過程,體現了父親的偉大,字里行間飽含著對父親的贊美之情。
(4)本題考查對文中人物情感的理解能力。第⑤段中父親“笑意在臉上蕩漾”,結合前文“小麥金黃時”“半腴飽滿的麥粒……父親放眼瞅一下麥田”可知,此時父親的笑是因為看到小麥豐收在即,內心充滿了對豐收的期待與喜悅。第⑨段中“笑意就會在父親的臉上蕩漾”,聯系“當扁擔偶爾依附在我和兒子的肩上時”可知,父親看到扁擔被下一代扛起,意味著自己肩負的責任得到傳承,內心因此感到欣慰和滿足,所以露出笑容。
(5)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選文中的父親是勤勞能干的,從“扁擔一直挑在父親的肩上”“一年四季都沒能閑著”,清晨挑水、白天務農、農閑挑糞、麥收挑麥、秋天挑莊稼、割柴等,可見他全年無休地辛勤勞作。他堅韌頑強,面對生活的艱辛,如挑糞時“咬緊嘴唇,憋一口氣,腰部一使勁”,挑麥時“顫巍巍的腳步”,從未懈怠彷徨。他有強烈的責任感,用扁擔“挑出了全家的幸福生活”,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同時,他熱愛家庭,所有的勞作都是為了家庭的幸福,是一個為家庭默默付出的人。
答案:
(1)①清晨去井臺挑水
②麥收時挑運麥子
③去山上割柴并挑回
(2)環境描寫,描繪了清晨熹微晨光中磚石小路、老槐樹、麻雀等景象,渲染了寧靜清新的氛圍,襯托出父親早起挑水時的勤勞,也為下文描寫父親的勞作場景做了鋪墊。
(3)運用了夸張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一頭挑著太陽,一頭挑著月亮”夸張地寫出父親早出晚歸、辛勤勞作的狀態,將扁擔人格化,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父親用勤勞和執著支撐起家庭、創造幸福生活的艱辛與偉大,表達了對父親的贊美之情。
(4)第⑤段中父親的笑意是因為看到金黃飽滿的小麥,內心充滿了豐收的喜悅;第⑨段中父親的笑意是因為看到扁擔被“我”和兒子扛起,感受到責任的傳承,內心感到欣慰和滿足。
(5)父親是一個勤勞能干、堅韌頑強、有責任感、熱愛家庭的人。
【點評】賞析句子要依據句子本身的特點去分析,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辭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辭手法就要依據各個修辭手法的作用進行具體的分析;第二、如果沒有使用修辭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現手法,比如對比,象征等,有就依據各個表現手法的作用進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沒有,我們就要從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詞語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動詞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語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這三點是最常見的,要掌握住。
四、整本書閱讀(共7分)
8.(3分)小冀同學所在班級舉行以“磨難與成長”為主題的《駱駝祥子》閱讀活動。請你按照下面名著閱讀任務單要求,和他共同參與活動。
任務:梳理祥子的“磨難”軌跡。
請結合下面插圖,概括祥子經歷的三次“磨難”。
【分析】《駱駝祥子》以北平(今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行蹤為線索,以20世紀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夫祥子的坎坷、悲慘的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們展示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淵中的圖景。
【解答】本題考查名著情節。
甲圖:祥子連人帶車被大兵抓去,失去了第一次買車的機會。從圖中可以看到祥子被幾個大兵控制,他的車也在旁邊,這正是他遭遇兵禍,辛苦攢錢買的車被奪走的情景。
乙圖:祥子辛苦攢的錢被孫偵探敲詐一空。圖中祥子蹲在地上,孫偵探站在一旁,桌上放著錢,表明孫偵探以各種手段騙走了祥子的積蓄,使他買車的希望再次破滅。
丙圖:虎妞難產而死,祥子為了安葬她,賣掉了從二強子那買的車。圖中祥子在小福子墳前,神情落寞,結合原著可知此時他因虎妞之死陷入困境,不得不賣掉車。小福子的自縊而死使祥子喪失了對生活的最后一絲希望。
答案:
①祥子連人帶車被大兵抓去。
②祥子辛苦攢的錢被孫偵探敲詐。
③虎妞難產而死,祥子賣車葬妻。
【點評】名著考查所涵蓋的內容非常多,既有文學文化常識也有作品主題、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寫作特色類,還有對作品的品讀、分析等。解答這類題,要對名著的精彩內容,經典情節以及人物形象牢記,這樣可以輕松解答。
9.(4分)小冀同學所在班級舉行以“磨難與成長”為主題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閱讀活動。請你按照下面名著閱讀任務單要求,和他共同參與活動。
任務:探究保爾成長的“精神密碼”。
面對生活的磨難,保爾憑借鋼鐵精神成長為勇敢的斗士。結合具體情節,說說保爾具備哪些精神。
【分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主人公保爾 柯察金 的生活經歷為線索,描寫保爾 柯察金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和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嚴峻生活。
【解答】 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1.自我犧牲精神:例如在修筑鐵路的情節中,保爾所在的筑路隊面臨著極端惡劣的環境,物資匱乏,嚴寒侵襲。但保爾和同伴們為了供應城市木材,保障城市居民冬季取暖等需求,拼命工作。保爾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不顧個人安危和身體的疲憊,全身心投入到筑路工作中,甚至因過度勞累和寒冷生病,這體現了他為了集體利益、為了廣大人民的幸福,甘愿自我犧牲的精神。
2.堅韌不拔的意志:保爾在全身癱瘓、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仍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開始文學創作,在創作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難。由于身體殘疾,他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書寫,需要借助特殊的工具,而且創作思路也會因身體的不適受到影響。但保爾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意志,克服了這些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完成了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的創作,展現出他鋼鐵般的意志。
3.頑強奮斗精神:保爾從一個貧苦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無產階級戰士,經歷了無數次戰斗和艱苦的勞動。在戰場上,他英勇殺敵,毫不畏懼敵人的槍炮;在工作中,無論是在鐵路工地還是在其他艱苦的崗位上,他都始終保持著頑強奮斗的精神。比如在與波蘭白軍的戰斗中,保爾勇往直前,腿部受傷也不退縮,繼續戰斗,這種頑強奮斗的精神貫穿了他的一生。
答案:
示例:保爾具備自我犧牲精神,如修筑鐵路時不顧惡劣環境拼命工作;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如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仍堅持文學創作;具備頑強奮斗精神,如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在艱苦崗位上不懈努力。
【點評】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要記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并且及時做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五、第三部分(21題50分)
10.(50分)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寫作。
每個人的記憶深處,都有一些人、事、物如星辰般閃亮。一段溫暖的陪伴,一次勇敢的選擇,一個特別的禮物,一處難忘的風景……它們點綴著你的成長歷程,成為生命中珍貴的印記。
請以“_____在記憶中閃亮”為題,補全題目,寫一篇文章。可以講述故事,也可以抒發感想。
要求:
①內容健康積極;
②表達真情實感;
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④不要套寫、抄襲;
⑤不少于600字;
⑥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⑦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解答】例文:
牡丹在記憶中閃亮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但在我記憶中,牡丹,卻遠沒有詩文中所寫的美麗風韻。
爺爺愛花,不大的陽臺上,各色的花朵臨風搖曳,偶爾撫過,總可以驚飛一兩只美麗斑斕的蝴蝶。
我也愛花,但愛的不過是花朵綻放時的絢麗姿態與襲人花香。我愛它的美麗勝過對它的憐惜。我尤愛攀折,直至花的汁水浸入我皮膚,染成淡淡的緋色。
一日,欣聞爺爺的好友給他移了幾株牡丹,我腦海中不由浮現“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那句詩。
待到爺爺把牡丹放在我眼前時,卻大失所望。沒有碩大的花朵、鮮艷的花葉,幾根枯枝似的花枝斜插在土陶盆中,潦倒地迎著風,不免讓人心生憐憫,唯有幾個零星的花苞半閉著,才讓人想起,這也尚稱為花。
“這,是牡丹?”我遲疑了許久,才輕問出口。
“是啊!牡丹。”爺爺愛憐地撫著,語氣中有淡淡的惋惜,“這牡丹本是拿去賣的,但挖出來的時候傷了根,活不長了,我央求好友送給我,盡盡人事,葬于泥土吧!”
我愣住了。看向那枯枝似的牡丹,我也有了憐憫之心,多可惜啊!這么美麗的花朵竟看不到了。
次日,我像往常般幫爺爺澆花時,竟見翩然飛來了幾只蝴蝶。我定眼看去,是那盆牡丹!花苞開了,小小的,沒有綠葉點綴,孤零零地開著。上邊停留了一只綠色紋案的蝴蝶,那么大。碩大的蝶翅掩住了整朵牡丹,花枝在風中搖搖欲墜,卻固執地保持站立的姿態,顏色如血般殷紅,讓人心驚。
我不知道它是怎樣在一夜中,開出了這殷紅的花朵,憑它那幾乎斷盡了的根?牡丹,那般美麗的花,以一個并不美麗的方式展示了自我,沒有詩句中的雍容華貴,卻有詩句中的傲氣凜然。
在瀕臨毀滅的絕境中,牡丹用生命開出了希望,也許,花并不漂亮,但在我的記憶中,卻勝過繁花萬朵一直綻放在心頭。
【點評】文章選材真實,敘事生動。作者以自己獨特的體驗給人以獨特的感受。文章以“牡丹”為線構思成文,首尾圓合,自然連貫,細膩而傳神地展現了牡丹傲氣凜然的內在神韻,贊美了其頑強的生命力,使得文章結構緊湊,層次分明。本文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行文中略寫牡丹的來歷,詳寫“在瀕臨毀滅的絕境中,牡丹用生命開出了希望”的一瞬,使文章中心鮮明,意蘊凸顯。另外,本文在構思上讓倒敘與順敘巧妙結合,運用懸念、抑揚、對比等多種敘事技巧,使得文章情節跌宕生姿,引人入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乡县| 洛南县| 宿州市| 盖州市| 凤凰县| 开阳县| 永吉县| 萨嘎县| 汉沽区| 容城县| 东港市| 铜山县| 辛集市| 林西县| 都安| 孟连| 金塔县| 眉山市| 安丘市| 外汇| 罗田县| 塔城市| 寿宁县| 长顺县| 镶黄旗| 牡丹江市| 琼海市| 神木县| 长白| 阿勒泰市| 五寨县| 北辰区| 介休市| 河北省| 峨边| 桂平市| 平乡县| 西充县| 吉木乃县| 中方县|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