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語文練習(滿分:100分 時間:60分鐘)一、基礎運用(48分)1.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確的一組是( )A. 浮燥(zào) 眺望(tiào) 家眷(juàn) 漫不經心(màn)B. 馳騁(chí) 蠻橫(héng) 緘默(jiān) 平易近人(jìn)C. 懸殊(shū) 絢麗(xuàn) 卑鄙(bì) 怒不可遏(è)D. 抉擇 (jué) 告誡(jiè) 嚴峻(jùn) 紛至沓來(tà)2. 下面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競技 勘測 專心志致 精兵簡政B. 僵硬 慈詳 懸崖峭壁 毫不猶豫C. 寂寞 輕蔑 再接再厲 初出茅廬D. 要挾 竣工 幼稚可笑 迫不急待3. 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據不完全統計,到了唐代,詠荷花的詩接近兩千首,大約占全唐詩的十六分之一左右。B. 家國情懷不僅是新時代強國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更是一個人對國家和人民深沉的愛。C. 隨著央視文化節目《中國中醫藥大會》的熱播,向觀眾們普及了中醫藥的知識和文化。D. 延續千百年的龍舟賽如今已成為融體育競技、文化交流、產業振興于一體的綜合盛會。4. 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的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 真正的朋友應該是心有靈犀的,伯牙、子期堪稱高山流水,是我們交友的典范。B. 班長提議星期天去敬老院參加義務勞動,大家隨波逐流,表示贊同。C. 小李沉溺于網絡游戲,已經到了十分危險地步,他卻不以為然,我行我素。D. 真實的月球與傳說中的美麗月亮大相徑庭,它其實是塊冰冷的“大石頭”。5.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 ; ,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個人,經了許多磨難便有了自己的個性;黃河被兩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時,也就 了自己偉大的性格。A. 壓而不彎 不平則呼 形成B. 不平則呼 壓而不彎 鑄成C. 壓而不彎 不平則呼 鑄成D. 不平則呼 壓而不彎 形成6. 下列四本書與對應的作者、所屬國家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A. 《湯姆·索亞歷險記》——馬克·吐溫——美國B. 《魯濱遜漂流記》——丹尼爾·笛福——法國C. 《騎鵝旅行記》——塞爾瑪·拉格洛芙——瑞典D. 《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劉易斯·卡羅爾——英國7. 默寫。(1)____________,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2)千磨萬擊還堅勁,____________。《竹石》(3)中庭地白樹棲鴉,____________。《十五夜望月》(4)____________,一覽眾山小。《望岳》(5)少小離家老大回,____________。《回鄉偶書》(其一)8. 請你運用所學詩詞幫助舉辦畢業典禮。(1)補全活動開場白。告別是一種心情,告別也是一種決定。李白的“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是對______的告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是豪邁的告別;陸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______”是對迷失的告別。(2)補全活動結束語。雖然我們即將告別小學,進入新征程,但我們仍會堅守“______,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信念,保持“紙上得來終覺淺,______”的態度,在知識的海洋中揚帆起航,奮力抵達理想的彼岸。9. 名著填空。情節一:魯智深聽了金家父女對鄭屠的控訴,贈銀給他們,助他們脫離虎口情節二:林沖被發配后,魯智深不放心他,但并沒有在明面上陪伴,關鍵時候教了林沖一命。這兩個情節都體現了魯智深 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情節二中,魯智深在 _____(填地點)救了林沖一命。10. 讀書活動中,小文搜集到下面兩則材料。請分析兩則材料反映的現象及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材料一:英國詩人多恩說:“一個書店倒閉畢竟跟一個飯館倒閉不一樣,如果沒人買書,也沒人賣書,這個國家的文化就完了。”如今,書店從“詩意地棲居”到在夾縫中艱難地生存,書店文化逐漸衰弱。材料二:近年來,掌上閱讀成為時尚。學生通過手機、電子書、網絡等工具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逐漸盛行。二、閱讀理解(52分)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下面小題。媽媽的額頭①童年的印象里,母親的額頭是最親切的。那時的我體質弱,常常生病發燒。每次見到我一臉緋紅的樣子,母親就覺得不對勁,她的額頭就會______在我的額頭上,然后就能準確判斷出我的健康狀況。②母親的額頭,很多時間都被汗水占據著,勞動著的母親是美麗的。那時候,年輕的母親以光潔而溫馨的額頭為紙,為這個家書寫著人生的喜怒哀樂。跟我們在一起有說有笑的日子,母親是開心的,幸福的,這些開心和幸福,在她的額頭上表現得陽光燦爛。當我們遇到挫折和磨難,那額頭上則會寫滿憂慮和郁悶。我一度懷疑,多年以后,母親額頭上那一條條清晰的紋路,該是多年擔憂留下的記憶檔案吧。③母親用額頭為我診斷了無數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時候,總是悄悄瞞著。好些回,我看見母親渾身無力地躺在床上,父親用濕毛巾捂著她的額頭,才知道母親已被病痛折騰多時。每一次母親從疲憊中爬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額,好讓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時間理清生活的繁瑣,解開心頭的愁結,為家的未來精打細算。韶華流轉中,母親老了,無論記憶力還是動作氣力,已經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額頭的習慣性動作,那手掌在額頭上發出的聲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種帶著淡淡詠嘆的生活樂章。④母親是愛美的,也許從她懂事時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額頭上涂抹。然而歲月匆匆,雨霜重重,誰也無法挽留青春飽滿的腳步。一道道皺紋,在一個個不經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親的額頭。如果說母親是一棵樹,那額頭上的紋路,就像一圈圈年輪,圈滿了昨日的記憶。而我更感覺那紋路如林,是一種寫在額頭上的不變情懷,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遠蔥綠綿長。⑤母親七十大壽那天,女兒忽然說頭暈,母親的額頭又習慣性地跟她______在一起。那是怎樣的兩張額頭啊,一張滄桑遍布,飽經風霜;一張青春飽滿,一如母親當年。母親仔細端詳著孫女,不由感慨萬千:“奶奶老了,瞧這額頭上的皺紋,多深!”我伸過手,輕撫母親的額頭:“媽,誰說您老呀。瞧您的額頭,還是當年那樣溫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張永遠年輕的臉。”⑥是啊,母親的額頭是不老的,那里面,寫滿了永恒的母愛。11. 文中依次寫了五個和“媽媽的額頭”有關的生活片段,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下面三個片段,將作者的寫作思路補充完整。母親用額頭為我診斷病痛;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母親用額頭為孫女診斷病痛。12. 綜觀全文,請在第①段和第⑤段的橫線上填寫一個合適的動詞,并說明理由。她的額頭就會______在我的額頭上,然后就能準確判斷出我的健康狀況。母親的額頭又習慣性地跟她______在一起。13. 第④段的畫線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14. 班級準備舉行“最美親情”讀書交流會,你會怎樣向同學們推薦本文?請從主題的角度談一談。(50字左右)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15. 請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詩中提到的“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畫面。16.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17.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甲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乙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①公欣然曰______ ②俄而雪驟______③問其故______ ④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白雪紛紛何所似?②孔子不能決也。(3)甲文中“公大笑樂”與乙文中“兩小兒笑曰”,笑的原因各是什么?語文練習(滿分:100分 時間:60分鐘)一、基礎運用(48分)【1題答案】【答案】D【2題答案】【答案】C【3題答案】【答案】D【4題答案】【答案】B【5題答案】【答案】C【6題答案】【答案】B【7題答案】【答案】 ①. 采菊東籬下 ②. 任爾東西南北風 ③. 冷露無聲濕桂花 ④. 會當凌絕頂 ⑤. 鄉音無改鬢毛衰【8題答案】【答案】(1) ①. 故鄉 ②. 海內存知己 ③. 天涯若比鄰 ④. 柳暗花明又一村(2) ①. 長風破浪會有時 ②. 絕知此事要躬行【9題答案】【答案】 ①. 粗中有細 ②. 講情義重義氣 ③. 野豬林【10題答案】【答案】現象:進書店買書閱讀的人越來越少,學生更愿意進行掌上閱讀(或:書店文化逐漸衰弱,掌上閱讀成為時尚)。原因:掌上閱讀方便快捷,信息量大,更新快,成本低。二、閱讀理解(52分)【11~14題答案】【答案】11. ①. 母親額頭布滿汗水、喜悅、憂慮 ②. 母親習慣揉拍前額 ③. 母親額頭爬滿皺紋12. ①. 貼 ②. “貼”是母親用額頭感知子女體溫的方式,通過這個動詞表現母親對兒女的無微不至的關愛。13. 運用比喻的修辭,把母親比作樹,把媽媽額頭上的皺紋比作年輪,比作樹林,生動形象地寫出媽媽的額頭記錄下了她對子女的疼愛,為家庭生活辛勞的付出,以及“我”對媽媽的愛(或感恩之情)。14. 從主題角度看,文章表現了母親對兒孫們無微不至的關愛,體現了濃濃的親情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愛和感恩。【15~16題答案】【答案】15.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樹上的烏鴉安靜地棲息著。清冷的露水悄無聲息地打濕了桂花,散發出淡淡的香氣。16. 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和親人的深深思念之情。【17題答案】【答案】(1) ①. 高興樣子 ②. 急 ③. 原因 ④. 這(2)①這紛紛揚揚白雪像什么呢?②孔子不能判斷(誰對誰錯)。(3)甲文中“公大笑樂”,一是因為謝道韞將白雪比作柳絮因風起的比喻十分精妙,他為謝道韞的才華而感到高興;二是家庭聚會中充滿了和諧歡樂的氛圍,大家的交流讓他感到愉悅。乙文中“兩小兒笑曰”,是因為兩小兒認為孔子雖然學識淵博,卻不能判斷他們關于太陽遠近問題的爭論,所以嘲笑孔子并非什么都知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