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學校2025-202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始考試語文試題(考試時間:12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一、閱讀(50分)(一)閱讀I(本題共5小題,共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選擇和理解的能力、質疑和評估的能力、創造和生產的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等。這在新媒體海量信息時代尤為重要。要提高青少年網民的媒介素養,需要“政府—學?!彝ァ襟w—社會”立體參與,其中尤其要重視以下幾點:價值觀引領是首位。媒介素養強調的是分辨和解讀信息的能力,那么以什么尺度去分辨和解讀呢?先進的思想、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度量信息的尺子。有的青少年容易受到“三俗”影響,其根源在于心中沒有正確的價值觀。要幫助青少年明是非、辨善惡、知良莠,使他們擁有度量信息的尺子。要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用他們喜歡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就像《覺醒年代》等影視作品那樣,在潛移默化中講述黨的初心和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懷。人文教育是奠基石。如果人文精神缺失,一些年輕人就容易陷入空虛和迷茫,讓網絡“三俗”鉆了空子。無論教育處于哪一個階段,哪一種模式,都應該充分重視人文教育和人文學科,僅從實用和技術層面來談人文學科是目光短淺的。人文學科的獨特價值,正是在于塑造青少年的心靈和人格,培養其批判意識和理性思考能力,而這正是良好媒介素養的必備根基。父母是第一影響人。如果年輕父母沒有節制地玩手機、刷視頻,很難想象孩子能養成好的媒介使用習慣。由于父母的引導方式不同,孩子的互聯網使用習慣產生了很大差異,有的偏向學習信息,有的偏向娛樂消遣。一樣的屏幕和鍵盤,由于父母媒介素養的不同,孩子走進了兩個不同的世界。父母的愛和陪伴、父母的正確引導和以身示范,能使網絡在青少年成長中發揮更多的積極作用。社會團體可為助力者。社會團體在青少年媒介素養提升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鼓勵和提倡社會團體舉辦豐富多彩的媒介素養實踐活動,以游戲、競技、趣味的方式來訓練和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使之成為學校媒介素養教育的有益補充。(摘編自《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材料二:我們對新媒介也應有辯證思維。新媒介的發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當前出現的一些產業急遽資本化、市場惡性競爭、內容過度娛樂、情緒簡單粗暴等問題,都需要我們有清醒的認識。發展帶來的問題只能由進一步的發展來解決,青年面對新媒介要有全面的把握,對于其產品既不要趨之若鶩,也不要因噎廢食;對某些新媒介現象既不要一味照單全收,也不要簡單嗤之以鼻。我們應該利用新媒介挖掘自己的潛能,賦予自己新的動能,在偉大的時代確立自己的人生坐標。(摘編自《新時代新媒介新青年》)材料三:從網絡謠言傳播、蔓延的路徑可以看出,網絡用戶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許多人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海洋”中,缺乏去偽求真、“沙里淘金”的辨識能力,更兼沒有質疑的態度、批判的精神,自然也沒有主動求證的意識,最終導致許多謠言在網絡上泛濫成災。大量網民不識真相、熱衷傳謠的現象背后,顯示出全民的新媒介素養尚有欠缺,提高人們的新媒介素養也成為切斷謠言傳播路徑、根治網絡謠言的根本途徑之一。李·雷恩尼和巴瑞·威曼在《網絡化:新的社會操作系統》一書中指出,在互聯網推動下的“網絡化個人主義”時代,人們應該具有的新媒介素養至少應當包括:圖像處理能力、導航能力、信息的組織和聯通能力、專注能力、多任務處理能力、懷疑精神以及道德素養等。概言之,提升公眾新媒介素養就是“媒能”的培養過程,強調拓展公眾的自媒介、社交媒體等網絡媒體的使用能力和技巧,促進人們成為有批判性、有主體意識的網絡用戶和信息傳播者。其中,懷疑精神和批判態度被認為是切實提升“媒能”的重要基石,其核心是提高網民的“辨謠”能力,首先是做一個理智的網民,面對網絡上出現的虛假信息有質疑意識,并且具有一定的判斷力和辨別力,避免無意識地陷入“信謠、傳謠”的境地。事實上,許多網絡謠言缺乏基本邏輯,普通人無須專業知識和技能,僅憑常識就能一眼看穿,但仍有人不假思索,手指一點、微信一發,自己就成為謠言的“中轉站”,進一步將其擴散,這體現出網民在新媒介素養方面缺乏自覺意識,“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其實,網民只要有一種自覺就夠了:在網絡上發布信息的人,大多數跟自己差不多,他們也未經專業訓練、缺乏把關意識,更兼可能是為自己的利益而發聲,這樣的信息自然不能無原則、無條件信任。有這樣的意識,我們就能夠理解網絡空間并非“凈土”,同樣會充斥流言蜚語、謠言謊話,由此會多一些清醒理智、多一分質疑精神。所以說,網絡謠言的傳播與公眾的辨別能力成反比:網民具備了較高的新媒介素養,自覺形成了求證意識、批判精神、質疑態度等,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壓縮網絡謠言的擴散范圍,自然也能夠減少其負面影響。此外,網民文化道德水平、法律意識的提高都是克制網絡謠言的重要武器。(摘編自《新媒介素養的培養與網絡謠言的治理》)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養首先要重視價值觀引領,把價值觀作為度量信息的尺子。B.一旦讓網絡“三俗”鉆了空子,年輕人就容易缺失人文精神,陷入空虛和迷茫。C.青年人面對新媒介應有辯證思維,要全面把握,既不完全排斥,也不全盤接收。D.提高人們的新媒介素養就能切斷網絡謠言傳播路徑,達到根治網絡謠言的目的。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一個人面對媒介信息時選擇、理解、質疑、評估、創造、生產的能力越強,證明其媒介素養越高。B. 只有父母有節制地玩手機、刷視頻,孩子才能養成好的媒介使用習慣。C.謠言在網絡上泛濫成災,正好說明全民的新媒介素養尚有欠缺,在新媒介素養方面缺乏自覺意識。D.培養青年人的“媒能”,提升其對網絡媒體的使用能力和技巧,有助于培養青年人對網絡信息的辨別力。3.下列選項中不符合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3分)A.主流價值電影《長津湖》《我和我的祖國》等,用青少年喜歡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傳遞正確的價值觀。B.某校以儒家文化為主題設計的孔圣園,儒學文化墻、九思文化柱等設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精神。C.當下很多低齡兒童的父母,對媒介的依賴程度很深,“手機帶娃”現象頻出,不利于養成孩子好的媒介習慣。D.西城區少年宮于寒假開展了“陽光少年”系列活動,其中竹編工藝講解、體驗竹編的活動特別受青少年喜愛。4.三則材料都談到媒介素養,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4分)5.提升新媒介素養,對于新時代的青年人有何意義?請結合材料二、材料三和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認識。(6分)(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共13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乙】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幾①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②,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選自《諸葛亮·誡外甥書》)【注釋】①庶幾:接近或近似于先賢。 ②淹留:德才不顯于世。6.對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非淡泊無以明志 明:明確 B.淫慢則不能勵精 慢:懈怠C.廣咨問 咨:詢問 D.去細碎 去:離開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使庶幾之志A.下車引之 B.輟耕之壟上C.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夫君子之行8.下列對【甲】【乙】兩段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兩文的作者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治家、軍事家。“誡”,是告誡、勸誡的意思。B.【甲】文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C.如果說【甲】文強調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那么【乙】文則闡述了“修身學習”的重要性。D.兩文多用短句,句式整齊,富有音律之美,讀來朗朗上口。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年與時馳,意與日去(三)閱讀Ⅲ(本題共2小題,共9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短歌行東漢·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10. 下列對《短歌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分)A. 開篇“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詩人以酒為引,感慨人生,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B.“慨當以慷,憂思難忘”兩句間接抒情,將深沉的憂思與慷慨的豪情融合,體現建安詩歌的風格。C.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運用《詩經》中的典故,借女子對心上人的思念,含蓄而深情地表達情感。D.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詩人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求賢若渴的態度,希望天下賢才都能歸附自己,實現統一天下的大業。1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四)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共9分)1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1)“猿”這個意象在古詩中較為常見,如“ , ”。(2)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直抒胸臆,表現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態度的句子是“ , ?”(3)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厭倦官場、向往自由生活的對偶句是“ , 。”(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贊揚了劉裕的氣勢后,評議劉義隆好大喜功,只落得“____________________”的結局。(5)與下圖內容相契合的古詩文名句,可以“ , ”。二、語言文字運用和語法知識(20分)(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3分)“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边@是西晉文學家束皙所寫《餅賦》中的一段。試想,( 甲 ),烈風陣陣,人們起床以后,又餓又冷,渾身顫抖,這個時候,還有什么比一碗滾燙的湯餅下肚更舒服呢?湯餅是什么?①,就是餅撕碎了泡在湯里,類似今天羊肉泡饃或牛肉罩餅。實則不然。古時所有的面制食品,包括蒸的、煮的、烤的,都稱為餅?!端疂G傳》里武大郎賣的“炊餅”原本叫作“蒸餅”,其制作方法與饅頭有不少類似,因避諱宋仁宗趙禎的名諱而被改稱“炊餅”。湯餅則是在開水里煮熟的面食,即面條或面片。北魏人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卷九“餅法”里對湯餅制作有詳細介紹:把面團揉搓成大拇指粗細,按扁,再以二寸為度,用手一段段掐斷,投沸水中,用急火煮熟。②,不過改用刀削而已。有趣的是,在很久以前,熱氣騰騰的湯餅卻是人們盛暑的時令食品,《荊楚歲時記》所謂“六月伏日進湯餅”是也。伏日進食湯餅的習俗應與古代的伏祭活動有關。古時每年六月和十二月舉行祭祀儀式,祈福禳災,分別叫伏祭和臘祭?!肚G楚歲時記》所謂“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辟惡”,就是這個意思。由湯餅辟惡,后世還進一步發展出了祈福的食俗。如孩子生日吃長命面,老人壽誕吃長壽面。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有《送張盥赴舉》詩云:“爾生始懸弧,我作座上賓。引箸舉湯餅,祝詞天麒麟。”可見,③。當然,( 乙 )的盛夏吃熱面條顯然不太舒服。聰明的古人想出了一種宜于夏季食用的“餅”——冷淘。13.請在橫線處補寫恰當的句子,要求內容貼切,語意連貫,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14.請在文中括號處填寫恰當的詞語。(2分)1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稍鰟h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2分)16.與文中提到的“蒸餅”“湯餅”命名方式不同的一項是( )(3分)A.燴餅 B.灌餅 C.飛餅 D.酥餅(二)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題。(7分)17.寫出各組短語的短語結構類型,并標注各詞詞性。(4分)例:我與地壇 并列結構 代詞+連詞+名詞(1)熱烈歡迎(2)我去學校(3)寫小說(4)洗干凈18.指出下列復句的關系類型。(3分)(1)老哥哥為人非常和善,孩子們都很喜歡他。(2)寶石哪怕混在垃圾堆里,也仍然晶瑩奪目。(3)他是應該來的,只是沒有時間。三、寫作(30分)1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古人曾寫過這樣的詩句:“一種春聲渾難忘,最是長安課歸時?!北憩F了對放學之后那歡快、嬉鬧之聲的深深懷戀。今天,我們周圍的聲音多得讓人應接不暇,可是,哪一種才是真正牽動你內心深處的呢?是校園的課鐘聲,還是窗外的風雨聲?是新歲的爆竹聲,還是夢中的短笛聲?請以“聲音”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參考答案(一)【答案】1. C 2. B 3. D4. 材料一重在如何提高青少年網民的媒介素養;材料二重在分析面對新媒介應有辯證思維;材料三重在論述從網絡謠言的治理角度談媒介素養的培養途徑。(一點1分,三點4分)5. ①有助于挖掘自己的潛能,賦予自己新的動能,確立自己的人生坐標。②有助于培養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做一個理智質疑的人。③有助于提高自覺意識,做一個有主見人。④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識,做一個有素養的人。(一點2分,三點6分)(二)【答案】6.D 7.D8.C9.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喪失)。(本題重點詞:年:年紀。馳:逝去。意:意志。去:消失。一點1分。)10.B “間接抒情”錯,應該是直抒胸臆。11.①感慨人生短暫。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流露出對時光易逝的無奈;②對賢才的渴望與思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體現出對賢才的執著追求;③統一天下的壯志豪情?!爸芄虏?,天下歸心”表明詩人以周公為榜樣,渴望招攬賢才,成就霸業。(每點2分,共6分)12.(1)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謝公住處今尚在 ,淥水蕩漾清猿啼/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3)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4)(贏得)倉皇北顧(5)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顛(一空1分)【答案】13. ①很多人會想當然地認為②現在的刀削面做法與之類似 ③唐代就出現了這種風俗( 每點2分,共6分)14. 甲:天寒地凍 乙:驕陽似火(一點1分)15. 《水滸傳》里武大郎賣的“炊餅”原本叫作“蒸餅”,其制作方法與饅頭類似,因避宋仁宗趙禎的名諱而被改稱“炊餅”。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語?。?br/>第一處,“其制作方法與饅頭有不少類似”句式雜糅,改為“其制作方法與饅頭類似”。第二處,“避諱宋仁宗趙禎的名諱”錯,成分贅余,“避諱”與后面的“名諱”語義重復,去掉“避諱”中的“諱”字。16. D17.(1)偏正(狀中) 副詞+動詞(2)主謂 代詞+動詞+名詞(3)動賓(述賓結構) 動詞+名詞(4)動補(述補結構) 動詞+形容詞 (每題1分,共4分)18.(1)因果 (2)假設 (3)轉折 (每題1分,共3分)三、寫作(30分)19.寫作指導 這是一道話題作文題。聲音雖多,但千萬種聲音中,能觸動內心世界的,最能牽動人內心深處的,必定是使人感受最深的聲音。這道題立意不難,任何一種或幾種聲音,只要與能夠牽動內心的聲音相關就行,從正、反、實、虛各個角度立意均可。本道作文題在材料中對話題進行了限制,即要求所寫的“聲音”必須是能真正牽動人內心深處的聲音。審題的關鍵詞是“牽動”“內心深處”“聲音”?!奥曇簟币胱魑囊磉_的對象,“牽動”是一個感受的過程;而“內心深處”是作文要表達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聲音”可以是自然的,可以是社會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或藝術的等。作文重在表達牽動的過程,即為什么牽動,怎樣牽動。作文應表達對聲音的懷想、由衷贊美等感情。當然,對聲音的感受應該是深刻的,有感染力、震撼力的;表現的“聲音”應該是美好的、高尚的、優雅的,不應該是低俗的、不健康的。作文可以實寫,比如寫由聽到書聲、風雨聲、教誨聲、音樂聲等帶來的審美感受;也可以虛寫,比如將藝術作品(一幅畫、一首詩等)中的某些圖景幻化為聽覺感受,從而進入審美境界。整體構思應著眼于“小”,著眼于“真”;可以從小處切入,深處挖掘??梢詫憢寢尩暮魡?口頭禪、叮嚀、嘆息聲、鼾聲、咳嗽聲、乳名、昵稱等),一首動人的樂曲(鋼琴曲、二胡、笛聲、與記憶相連的歌曲、勵志歌曲等),生活中有關聲音的細節(爺爺的自行車鈴聲、電話鈴聲、校園的鐘聲、鬧鐘的嘀嗒聲、收廢品的吆喝聲、晚歸的腳步聲等)。可以寫自然的聲音:綠草生長的喜悅,花開的聲音;風起的問候,雪花的碎語;燕子呢喃,蟋蟀的彈唱,小麥拔節的和鳴等。也可以寫特殊的聲音:倒計時聲音(比賽場地、工程現場、發射現場等),“我宣布”(開國大典、申奧成功、神舟飛天、頒獎典禮等),遠去的聲音、自己的心跳聲。參考立意:①瑯瑯書聲,牽動我心;②燕子呢喃牽動我心;③母親那一聲“早點回來”牽動我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