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一章 勾股定理1.1 探索勾股定理第1課時 探索勾股定理第1課時 探索勾股定理(1) 左圖的會標中央的圖案是趙爽弦圖,它與“勾股定理”有關,數學家曾建議用“勾股定理”的圖來作為與“外星人”聯系的信號.探究活動一:觀察下面地磚示意圖:探索發現勾股定理觀察這三個正方形你發現圖中三個正方形的面積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嗎?第1課時 探索勾股定理(1)換個角度來看呢? 兩個紫色小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于一個藍色正方形的面積.你發現了什么? 結論1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和,等于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探究活動二觀察右邊兩幅圖:填表(每個小正方形的面積為單位1):A的面積 B的面積 C的面積左圖右圖4?怎樣計算正方形C的面積呢?9169“割”“補”“拼”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分割為四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小正方形補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積減去四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將幾個小塊拼成一個正方形,如圖中兩塊紅色(或綠色)可拼成一個小正方形幾何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分析表中數據,你發現了什么?A的面積 B的面積 C的面積左圖 4 9 13右圖 16 9 25 結論2 以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于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議一議: (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的長a,b和斜邊長c來表示圖中正方形的面積嗎? abcabc (2)你能發現直角三角形三邊長度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嗎? (3)分別以5厘米、12厘米為直角邊作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并測量斜邊的長度. (2)中的規律對這個三角形仍然成立嗎?動手實踐 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別表示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和斜邊,那么 ,即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勾股定理我國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稱為勾,較長的直角邊稱為股,斜邊稱為弦,“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 (在西方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數學小史數學小史三、簡單應用如圖,一棵大樹在一次強烈臺風中于離地面6m處折斷倒下,樹頂落在離樹根8m處. 大樹在折斷之前高多少米?大樹的高度h=6+10=16(m).這是為什么呢?生活中的應用: 小明媽媽買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電視機. 小明量了電視機的屏幕后,發現屏幕只有58厘米長和46厘米寬,他覺得一定是售貨員搞錯了. 你同意他的想法嗎?你能解釋這是為什么嗎? 1.這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知識和思想方法? 2.對這些內容你有什么體會?請與你的同伴交流.第1課時 探索勾股定理(1)知識: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別表示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和斜邊,那么 ,即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方法:1. 觀察—探索—猜想—驗證—歸納—應用;2. “割、補、拼、接”法.思想:1. 特殊—一般—特殊;2. 數形結合思想.(2)(北師八上P17)如圖,在△ABC中,∠A=90°,則三個半圓面積S1,S2,S3的關系為 .1.(1)如圖,所有的四邊形都是正方形,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積為25,則正方形A,B的面積的和為 . S1=S2+S3 25 第(1)題圖第(2)題圖課后練習小結:在勾股定理的使用中須牢記1~25的平方數.2.如圖,在Rt△ABC中,∠C=90°.(1)若a=3,b=4,則c= ; (2)若b=8,c=10,則a= ; (3)若a=5,b=12,則c= . 13 6 5 3.(北師八上P2、人教八下P28改編)如圖,從電線桿離地面8 m處向地面拉一條鋼索,如果這條鋼索在地面的固定點距離電線桿底部 6 m,那么需要鋼索的長度是 m. 10 4. (北師八上P3改編)如圖,兩個較大正方形的面積分別為225,289,則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積為 . 64 5.(北師八上P4、人教八下P24)(2024惠州一模)如圖,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四邊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 A,B,C,D的邊長分別是3,4,1,2,則最大正方形E的面積為 . 30 6.【例2】在△ABC中,∠C=90°.(1)若a=7,b=24,則c= ; (2)若a=9,c=15,則b= . 12 25 7.在△ABC中,∠C=90°.(1)若a=6,c=10,則b= ; (2)若b=5,c=13,則a= . 12 8 8.如圖,一座建筑物發生了火災,消防車到達現場后,發現最多只能靠近建筑物底端5米,消防車的云梯最大升長為13米,求云梯可以達到該建筑物的最大高度.解:如圖,AB=13米,BC=5米,∠ACB=90°,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2=AC2+BC2, 即 132=AC2+52,所以AC=12米.答:云梯可以達到該建筑物的最大高度為12米.答案圖9.如圖,BC長為 3 cm,AB長為 4 cm,AF長為 12 cm.求正方形CDEF的面積.解:在Rt△ABC中,∠B=90°,∴AC2=AB2+BC2=42+32=25,∴AC=5 cm.在Rt△FAC中,∠FAC=90°,∴FC2=FA2+AC2=122+52=169.∴S正方形CDEF=FC2=169 cm2.因為AC=BC=5 cm,AB=6 cm,所以AD=3 cm.所以CD2=AC2-AD2=52-32=16.所以CD=4 cm.所以S△ABC=AB·CD=×6×4=12(cm2).因此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積是12 cm2.10. (核心教材母題:北師八上P4、人教八下P27)如圖,求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積.解:如圖,過點C作CD⊥AB于點D.答案圖★11. 0.55 如圖,河岸上A,B兩點相距 25 km,C,D為兩村莊,DA⊥AB于點A,CB⊥AB于點B,已知DA=10 km,CB=15 km,現在AB上建一個水泵站E,使得C,D兩村到E站的距離相等.求E站應建在距A點多遠處.解:設AE=x km,則BE=(25-x)km.∵C,D兩村到E站的距離相等,∴DE=CE,即DE2=CE2.∵DA⊥AB,CB⊥AB,∴△ADE和△CBE都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 102+x2=152+(25-x)2,解得 x=15.故E站應建在距A點15 km處.備注:每課時帶★的題目為提高題.(難度系數越小,題目越難)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