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6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同步第二單元4 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探界者”鐘揚基礎過關練一、教材銜接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和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田埂(gěng) 分孽(niè)秈稻(shān) 輻度(fú)B.稻菽(shū) 掃帚(sǎo)公頃(qǐng) 莖稈(gǎn)C.饑饉(jǐn) 親昵(nì)秤盤(chèng) 悲愴(chuàng)D.惋拒(wǎn) 山芋(yù)毛坯(peī) 撰寫(zhuàn)2.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入句中的橫線處。(2分)(1)張秉貴為革命站柜臺的先進事跡廣為 ,多年來受到全國各地人民群眾的贊揚。(傳誦 傳頌) (2)2000年5月鐘揚報到時,學校還沒有 房,臨時給他找了一套系里別的老師提供的毛坯房。(過渡 過度)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6分) 雜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輝的前景,根據自己的實踐,以科學家的膽識、眼光,袁隆平斷定。他決心 A 地堅持研究。在理論與事實發生矛盾時,他的態度是尊重權威但不崇拜權威,不能跟在權威后面 B ,不敢 C 。凡是涉及不顧農民利益、無視事實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 D 地闡明事實。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4分) (2)請根據自己的理解,把文中畫波浪線的幾個較短的語句改寫成一個長句。(2分) 二、語用綜合(2025浙江精誠聯盟期中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3分)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發生了嚴重饑荒。此前,國外有一些科學家已經在研究雜交水稻,但是由于種種問題,( A )。國內也有多人在苦苦研究雜交水稻,但實際效果不佳。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在國內外雜交稻研究處于迷茫之際,袁隆平來了!1961年,袁隆平意外發現一株特殊性狀的水稻,為雜交水稻研究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此后,袁隆平十年如一日地“鉆”進去進行田間實驗和科學研究。( B )?!叭怠迸涮椎呐?前幾年都失敗了。一直到1972年,也就是被視為研究突破口的“野敗”發現兩年后,還有人質疑甚至反對他的雜交水稻培育方案。1973年10月,①袁隆平發表《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論文標志著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②因此,③中國成為第一個世界上成功研發和推廣雜交水稻的國家。④然而,偏見與譏諷卻依舊存在。⑤1994年9月,美國人萊斯特·R·布朗寫了一本書——《WHO WILL FEED CHINA 》。⑥在書本封面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顯得格外刺眼。 袁隆平帶領的科研團隊攻克水稻超高產育種難題,不斷刷新單產紀錄。中國雜交水稻的突破,讓世界驚嘆并開始奮力追趕。2021年,袁隆平永遠地離開了。“巨星已經隕落,但種子卻已經在大地上發芽?!?br/>1.下列句子中的“鉆”與文中加點的“鉆”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他邊干邊鉆,邊學邊用,已經徹底掌握了核心技術。B.這款表有著白色的圓形表盤和鑲著晶鉆的銀色外圈。C.學習不能光鉆書本,還必須結合實踐。D.對定向井壓差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進行定向鉆井的施工。2.請在文中括號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3.文中畫橫線的語句中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進行修改,使修改后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自然。(4分) (2025山東濟寧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7分) 種質資源,事關國家生態安全,事關人類未來。作為絕大多數物種重大研究成果基礎和未來科技較量必爭之地的種質資源是物種遺傳信息的一種載體。青藏高原,這片國際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擁有我國最大的生物基因庫,但由于高寒艱險、環境惡劣,植物學家很少涉足,物種數量被嚴重低估。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種質資源庫中,也沒有中國西藏地區植物的影子。作為一名生物學家,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鐘揚決定行動起來。在世界屋脊采集種子的艱苦,非親歷難以想象。每一種植物的樣本數量要達到5000粒,瀕危物種樣本一般需要500粒。為了保證植物遺傳信息獨立,每個樣本之間的距離不能少于50公里,同時在整個西藏境內,任何一個物種的樣本不能超過5個群體……于是,在廣袤的高原上,鐘揚有時一天要奔波800公里。早上五六點鐘出發,晚上八九點鐘到達宿營點,之后還需要連續幾個小時整理標本,一天睡3個小時是常態。并不是說去過西藏很多次,高原反應就不存在了。事實上,高原反應有十多種,鐘揚每次進藏都會遭遇幾種。他曾連續十幾天腹瀉,卻堅持野外采樣。藏族同事給他起了個別名——鐘大膽。因為不管山多高、水多涼,不管多么困難、多么危險,只要對研究有幫助,他就一往無前。4.文中畫橫線處是個長句,請改寫成三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3分) 5.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數字,請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 三年模擬練(2025江西部分學校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9分)王選:方正人生 創新之選陳磊 叢中笑1937年2月5日,上海,一名男嬰呱呱墜地。這個孩子長大后,走出了不尋常的人生軌跡——讓漢字排版印刷告別了“鉛與火”,跨入了“光與電”時代。他就是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王選院士。17歲時,王選高中畢業,以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錄取。當時北大校長馬寅初主張抽調校內著名的學者、教授加強基礎教學,這為王選以后的研究奠定了扎實的數學功底。大二下學期末,開始劃分出數學、力學和計算數學方向。大多數成績優秀的同學都選擇數學專業。而王選則與眾不同,在認真研究專業方向的現狀與前景后,他作出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抉擇:學習計算數學。這個北大剛剛成立的新興學科,鮮有人問津,很多人都不知道計算機是何物。可在王選看來,新興學科代表著未來,留給人們創新的空間更加廣闊。恰好此時,王選發現,國家1956年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修正草案)》明確將“計算技術”列為未來迫切需要發展的重點技術。這更堅定了王選的決心?!耙粋€人把自己的事業和前途同國家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才有可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奉獻于社會。”王選選擇了相對冷門的專業。事實證明,正是這種遠見卓識,讓他在今后的科研中“一路開掛”。多年后,王選回憶說:“我在解難題上面的本事并不大……但是有一點我大概是突出的,就是洞察力、遠見力……就是我能比別人早一拍走到正確道路上?!?br/>引領王選開啟計算機大門的是我國計算機事業的拓荒者——張世龍。1956年,他自行設計了一臺計算機模型“北大一號機”,并開設了計算機原理課程。王選對這門課著了迷,張世龍老師把具體設計“北大一號改進機”的任務交給了王選。王選廢寢忘食,其間還鬧過笑話。一日,王選凌晨五點上早班,隨手穿了件衣服就去了實驗室,到中午十一點多去食堂吃飯,才被同學發現:因為錯穿不合身的室友的衣服,把自己捆成了一個肉粽。這引起哄堂大笑。至此,王選的馬大哈形象出了名。生活馬大哈,科研卻是一絲不茍?!氨贝笠惶柛倪M機”順利調試完畢,但由于當時我國生產的存儲器磁鼓不過關,最終機器未能投入正式運行。但這次初試牛刀,讓王選在實際操練中感受到了數學和電子學在計算機中的完美結合,對從邏輯設計到調試也有了完整的認識。1958年,王選畢業,留在北京大學任教。彼時,計算機開發熱潮在中國科技界掀起。北京大學不甘示弱,決定研制一臺每秒達1萬次定點運算的中型計算機——“紅旗機”。1959年夏天,作為研制骨干,王選圓滿完成了“紅旗機”的邏輯設計。經過三年攻關,“紅旗機”通過調試,實驗運行成功。1975年,即將進入不惑之年的王選又迎來人生最大轉折。這緣于一項名為“748工程”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該工程有三個子項目,包括漢字精密照排系統、漢字情報檢索系統、漢字通信系統。王選敏銳地意識到,漢字的精密照排具有不可估量的應用前景。從西方引進的鉛活字印刷技術主宰了中國印刷業100多年,它不僅勞動強度大,排版效率低,而且鉛污染很嚴重。進入20世紀70年代,中國仍停留在“以火熔鉛,以鉛鑄字,以鉛字排版,以版印刷”的落后階段,而西方早就采用了電子照排技術。橫亙在王選面前的難題是:中國漢字是不同形狀、不同筆畫且數量巨大的方塊字,與26個字母的西文相比較,開發中文照排系統的難度不可同日而語。王選認真研究后分析,中國漢字雖然繁多,但還是有規律可循。每個漢字都可以細分成橫、豎、折等規則筆畫,以及撇、捺、點等不規則筆畫。對于規則筆畫,可以用一系列參數精確表示;對于不規則筆畫,可以用輪廓表示。于是,他開創性地以輪廓加參數的描述方法和一系列創新算法,研究出一整套高倍率漢字信息壓縮、還原及變倍技術,使采用激光照排輸出方案成為可能。該方案得到了北大校方的重視,被列入國家“748工程”計劃,并從各單位抽調骨干成立會戰組,協作攻關。然而,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王選又作出重要抉擇:跳過當時流行的二代機、三代機方案,直接研制當時尚無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邁一步,跨越西方國家近40年 王選說:“搞應用研究必須要有高起點,著眼于系統成熟時未來的國際技術發展,否則,研發出來的成果已是落后的。我們不能跟在國外先進技術后面東施效顰,費力不討好!”但此方案在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有人說:“連二代機中國幾個權威部門都還沒有解決,就你一個小助教能夠用數學方法,繞過二代機搞出四代機,豈不是異想天開 ”王選后來回憶說:“我在罵聲中生活了18年,最終還是成功了,要學會在罵聲中成長。”1977年12月6日,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王選主持研制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終于運行成功。1980年9月15日,王選用激光照排系統成功排出了一本《伍豪之劍》的樣書,這是中國在告別鉛字印刷的歷程中排出的第一本書。1981年,王選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工作,努力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統成為商品,在市場上推廣。1987年5月22日,世界第一張用計算機屏幕組版,用激光照排系統輸出的整張中文報紙誕生了。這意味著漢字印刷從此告別低效有毒的“鉛與火”,跨入“光與電”時代。印刷出版業的新紀元就此拉開了大幕。1993年,國內大部分出版社和印刷廠都采用了王選自主研發的國產激光照排系統。王選被冠以“當代畢昇”“漢字激光照排之父”等頭銜。此刻,王選又作出一個讓人不解的決定:急流勇退,退出科學研究第一線,全力扶持年輕人!他認為,申報科研成果和論文要極力舉薦年輕人,導師如果沒做什么工作,就不應署名?!安灰哉紝W生成果,這樣才能讓年輕人出頭?!边@是王選常說的一句話。他甘當伯樂,默默奉獻,在他的幫助下,一大批有才華、有潛力的年輕人脫穎而出。2006年2月13日11時03分,王選因病辭世。王選,用他一生的選擇,詮釋了方正之士的真正內涵。(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很多人還不知道計算機為何物的時候,王選選擇了計算數學這一當時鮮有人問津的學科,這體現了王選的洞察力和遠見力。B.“北大一號改進機”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并沒有投入正式運行,但設計“北大一號改進機”的經歷對王選今后的研制工作大有幫助。C.我國排版印刷技術落后,導致開發中文照排系統的難度非常大,但是王選卻獨辟蹊徑,以開創性的方法解決了這個難題。D.盡管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的方案招致了人們的質疑,但王選頂住壓力,經過不懈努力,使“異想天開”變成了現實。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王選的科研經歷告訴我們,把個人的事業和前途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才可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奉獻給社會。B.王選的成功有外在因素,如北大校長馬寅初的辦學主張、老師張世龍的引領等;也有內在因素,如他的創新精神等。C.運用鉛活字印刷技術進行印刷,勞動強度大,排版效率低,鉛污染嚴重,而運用漢字激光照排系統進行印刷則避免了這些弊端。D.王選強調應用研究必須緊跟國際先進技術,把握當時技術最高點,因此,他決定跳過二代機、三代機,直接研制四代機。3.材料寫了王選扶持年輕人這個典型事件,其中所體現出的王選的精神品質與下列詩(詞)句最符合的一項是(3分)( )A.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B.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C.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D.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4.這篇人物通訊主要是從王選主持研制漢字激光照排系統這個角度來報道王選的,請分析作者選擇這個角度的原因。(4分) 5.(文體特點)真實性是人物通訊的重要特點之一,請分析這篇人物通訊是如何體現真實性的。(6分) 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基礎過關練一、1.C A.分蘗 秈(xiān) 幅度 B.掃(sào) D.婉拒 坯(pī)2.答案 (1)傳頌 (2)過渡3.答案 (1)A.義無反顧 B.亦步亦趨 C.越雷池一步 D.毫不含糊(2)袁隆平根據自己的實踐并以科學家的膽識和眼光斷定雜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輝的前景。二、1.C 文中加點的“鉆”字的意思是深入研究。A.指鉆研。B.指鉆石。C.指深入研究,與文中加點的“鉆”字意思相同。D.指用尖的物體在另一物體上轉動,造成窟窿。2.答案 A.國外雜交水稻始終無法取得成果B.但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解析 A處,根據前文“此前,國外有一些科學家……種種問題”可知,此空是對國外雜交水稻研究情況的總結;結合后文可知,語境說的是國外雜交水稻研究實際效果不佳,可填“國外雜交水稻始終無法取得成果”之類的內容。B處,前句“袁隆平十年如一日……科學研究”說袁隆平全身心致力于雜交水稻研究,后句“‘三系’配套的努力,前幾年都失敗了”說的是階段性的失敗,所填句子處在兩句中間,應起到銜接的作用,指出研究過程一波三折,困難重重,可填“但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之類的內容。3.答案 ①句,應改為:袁隆平發表《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論文,這標志著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③句,應改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研發和推廣雜交水稻的國家。解析 ①句,搭配不當?!霸∑桨l表《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論文”的主語是“袁隆平”,和后面的謂語“標志”搭配不當,可改為:袁隆平發表《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論文,這標志著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③句,語序不當,“第一個世界上”定語順序不當,應將領屬性的“世界上”放在前面,可改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研發和推廣雜交水稻的國家”。4.答案 種質資源是物種遺傳信息的一種載體,是絕大多數物種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礎,也是未來科技較量的必爭之地。解析 首先提取主干句“種質資源是物種遺傳信息的一種載體”,讓其單獨成句;然后分析“作為絕大多數物種重大研究成果基礎和未來科技較量必爭之地的”這個定語,可以將其拆分并進行調整,即“是絕大多數物種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礎”“是未來科技較量的必爭之地”,分別單獨成句。據此整理作答即可。5.答案 ①數據具體科學,清晰地說明了采集植物樣本的情況,使讀者一目了然。②數據準確,體現了科學家嚴謹的工作態度,使讀者直觀地感受到樣本采集任務的繁重困難。解析 句中用具體數字“5000”“500”“50”“5”來說明植物樣本數量以及樣本分布距離等內容,使說明更具體,更科學,準確地顯示出事物的特點,使人對植物樣本的情況產生具體的印象,讓讀者一目了然;準確的數據,體現了科學家嚴謹的工作態度,使讀者直觀地感受到樣本采集任務的繁重困難。三年模擬練1.C “我國排版印刷技術落后,導致開發中文照排系統的難度非常大”錯誤,由原文“中國漢字是不同形狀、不同筆畫且數量巨大的方塊字……難度不可同日而語”可知,是漢字本身的特點“導致開發中文照排系統的難度非常大”。2.D “必須緊跟國際先進技術,把握當時技術最高點”錯誤,由原文“王選說:‘搞應用研究必須要有高起點……不能跟在國外先進技術后面東施效顰,費力不討好!’”可知,王選認為應用研究必須要有高起點,要著眼于系統成熟時未來的國際技術發展,而不是盲目地緊跟國際先進技術,把握當時技術最高點。3.B 這一典型事件體現出王選甘當伯樂,默默奉獻,全力扶持年輕人的精神品質。A.常用來形容不怕犧牲,堅守高尚情操的精神。B.常用來形容無私奉獻,造福他人的精神,與這一典型事件體現出的王選的精神品質契合。C.強調持續學習和探索的重要性。D.體現的是建功立業的心志。4.答案 ①主持研制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是王選一生的主要事業和成就。②主持研制漢字激光照排系統能夠充分展現王選的遠見卓識和創新、堅韌等精神品質。解析 ①由文本“這個孩子長大后……讓漢字排版印刷告別了‘鉛與火’,跨入了‘光與電’……王選院士”可知,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研發使中國印刷業從傳統的“鉛與火”時代跨入了“光與電”時代,徹底改變了印刷行業的面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通過這一角度,可以清晰地展示王選對中國科技進步所作出的巨大貢獻。②由文本“王選敏銳地意識到……應用前景”可知,王選能夠準確判斷漢字精密照排系統未來的發展前景,并果斷決定投身于此。這體現了他非凡的洞察力和遠見卓識。由文本“他開創性地以輪廓加參數的描述方法……變倍技術”可知,王選勇于創新,成功解決了漢字信息壓縮和還原等問題。這體現了他的創新精神。由“王選后來回憶說:‘我在罵聲中……成長。’”可知,在研發過程中,王選面臨諸多困難和質疑,但他堅持不懈,最終取得了成功。這體現了他的堅韌不拔。聚焦王選主持研制漢字激光照排系統這一角度,深刻揭示了他作為一個科學家的優秀品質。5.答案?、偎鶎懙氖钦嫒苏媸?選材真實,體現了真實性。②多次使用具體的時間節點來記錄王選一生的重要節點,體現了真實性。③多處引用王選自己的話,使所寫的人物事跡更加真實可信,體現了真實性。④對王選事跡的敘述,態度公正、客觀,沒有夸大之辭,體現了真實性。解析 分析文章的真實性,可以從人物、事件、細節等角度入手。①人物真實:文章中提到的王選是真實存在的科學家,是中國漢字激光照排技術的開創者,曾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事件真實:文章中描述的王選的求學經歷、科研過程、重要成就等都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例如,王選195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1975年參與“748工程”等,這些都是真實發生的事情。②文章中多次使用具體的時間節點來記錄王選一生的重要節點。例如,“1958年,王選畢業,留在北京大學任教”“1975年……王選又迎來人生最大轉折”“1977年12月6日……王選主持研制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終于運行成功”“1980年9月15日,王選用激光照排……樣書”“2006年2月13日11時03分,王選因病辭世”。多次選用具體的時間節點,體現了文章的真實性。③文章中多次直接引用王選本人的話,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例如,“一個人把自己的事業和前途同國家……奉獻于社會”“搞應用研究必須要有高起點……費力不討好”“我在罵聲中生活了18年……成長”。直接引用王選本人的話,使所寫的人物事跡更加真實可信。④文章在敘述王選的事跡時,保持了客觀公正的態度,沒有過度美化或夸大。例如,文章不僅描述了王選的成功,也提到王選在科研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質疑,如“但此方案在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有人說:‘連二代機……豈不是異想天開 ’”,還提到了他的一些缺點,如“王選的馬大哈形象出了名”。這些細節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真實。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