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6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同步練習--8 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6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同步練習--8 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6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同步
8 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
基礎過關練
一、教材銜接
1.下列對《夢游天姥吟留別》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詩歌開篇交代了入夢之由,以五岳、赤城、天臺反襯出天姥山高峻的雄姿。
B.詩人以“夢”點題,既交代了“夢”之所由,也申述了“夢”之所向,用輕快的筆觸引入夢境。
C.詩人以異常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夢游天姥山的景象,現實情景與夢中仙境構成了強烈的對比。
D.詩篇結尾以“訪名山”與“事權貴”對照,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強烈追求和絕不媚事權貴的正氣。
2.詩人寫看到的山上的奇異景色后,又寫洞天中的仙人聚會,有什么作用 以下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從幽靜的湖月到壯觀的海日,從千巖萬轉的道路到使山巒崩塌的閃電疾雷,再到色彩繽紛的仙境,詩人苦悶的靈魂在這一過程中得到真正的解放。
B.寫神仙世界的景色壯麗,人物非凡,驚心動魄,光彩奪目,令人迷離恍惚,從而表達出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以天姥山的神仙世界隱喻長安城里的貴族樂園,以神仙世界的難以久留,曲折反映了詩人在京城受權貴的排擠,在天上也不得安寧。
D.寫洞天世界日月交輝,仙人盛會雍容和睦,意在反襯現實的黑暗,詩人一心遨游仙境,表現了自己對丑惡現實的憎恨。
3.下列對《登高》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其中風與渚、天與沙、猿嘯與鳥飛對仗工整。
B.頷聯中的“蕭蕭”“滾滾”使“無邊落木”“不盡長江”更加形象,景象蕭瑟、闊遠。
C.“常”極言詩人客居他鄉之久,抒寫思鄉情切;“獨”突出詩人孤獨無依,處境艱難。
D.頸聯抒發感情,“萬里”“百年”分別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
4.下列不屬于《登高》中詩人“苦恨”的原因的一項是(3分)(  )
A.常年客居他鄉   B.濁酒難以解憂
C.國家動蕩不安   D.自身困苦多病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從詩句的字數看,有四言、五言和七言等。其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篇幅長短不限。
B.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劉楨、陳琳、徐干、阮瑀、應玚)等。
C.“行”是古樂府詩的一種體裁,大多有“奔放”的特點,此類作品大多放情長歌,與“歌”相似,常稱為“歌行體”。
D.陶淵明,東晉詩人,開創了我國田園詩的創作先河,他的詩不僅在當時名氣很大,而且在后代影響也比較深遠。
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2022新高考Ⅰ)李白常常稱謝靈運為謝公,比如在“        ,        ”詩句中。
(2)(2022全國甲)杜甫《登高》中“        ,        ”兩句都使用了疊字,從聽覺、視覺上突出了對景傷懷的感受。
(3)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里寫天姥山天黑后,熊的咆哮、龍的長吟使山林震顫的兩句是:“        ,        。”
(4)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        ”兩句揭示主題,表現李白蔑視權貴,和“糞土當年萬戶侯”有異曲同工之妙。
(5)《夢游天姥吟留別》流露出詩人對人生幾多失意的深沉感慨,此時此刻最能撫慰詩人心靈的句子是“         ,        ”。在詩人看來,徜徉山水,才是最快意的。
(6)杜甫《登高》一詩中,“        ,        ”兩句視聽結合,點明了時節和環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
(7)古人有“悲秋”的傳統,如杜甫《登高》中“        ,        ”兩句就以叢林蕭瑟、大江奔流之景寄寓了這種情感。
(8)《登高》中從時間、空間著筆,表現詩人客居異鄉,疾病纏身,漂泊孤獨的詩句是:“         ,        。”
(9)《登高》中“        ,        ”抒發了詩人備嘗人世疾苦,白發層生,家愁國難無法排解的悲情。
二、語用綜合
(2025山東名校聯盟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18分)
  24歲時,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開始向詩壇進軍。他是云,必須飛到天頂,去探索天空的浩渺。他“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幾乎游遍了長江流域和黃河中下游的各個地區。①在當時,且不說騎馬、乘船、坐牛車,就算是旅游主要靠步行,要走遍這么廣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時每刻都在奔波。李白不僅到過許多地方,見多識廣,而且人生經歷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曾當過隱士,在山林里與朋友們酣飲縱酒,養了無數的馴鳥。(甲),一門心思采藥煉丹,求仙學道,以為真的能夠白日飛升。
他曾經受到朝廷的征聘,有過皇帝召見并親自下車迎接的榮光,由一個普通百姓一躍成為翰林供奉。在安史之亂中,他曾投筆從戎,以東晉著名的宰相謝安自命,想干出一番  A  的事業,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政治斗爭,有過被關進了監獄,判處流放夜郎的艱險。總之,他一生的經歷大起大落,(乙)。②他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楊貴妃、朝廷各級官員,下至道士、監獄里的牢頭和最底層的農夫農婦。他熟悉各個階層、各種身份和各類職業的人,并把這  B  的生活都收錄在他的詩里。
李白埋葬在當涂,中國的詩魂埋葬在這里。這顆永不降低身份、永不安于現狀、永不停止追求的巨星,最終在安徽當涂隕落了。
1.文中第一段用“云”比喻李白,形容他向詩壇進軍的氣勢,請以“水”為喻體,仿寫一個句子。要求:語意完整,比喻貼切,表達流暢。(2分)
                             
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
                             
                             
3.文中兩處標序號的句子表述不當,請指出錯誤并進行修改,不得改變原意。(4分)
                             
                             
                             
4.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5.文末的最后一句表現了作者對李白逝去的惋惜與感嘆,請分析是如何表現的。(6分)
                             
                             
                             
三年模擬練
一、(2025江蘇南通部分學校期中)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9分)
渡荊門送別
李 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直扣詩題,寫詩人乘舟來到遙遠的荊門之外,打算到楚地游歷,既交代了送別的地點,也交代了此行的目的。
B.頷聯“隨”字,化動為靜,將山野位置的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將靜止的山嶺描繪出活動的趨向。
C.頸聯以水中明月如圓鏡烘托江水的平靜,以天上云霞如海市蜃樓襯托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D.此詩是李白乘船出蜀游歷時所作,隨著眼前景物的變換,詩人自然地描繪出畫卷般的景色,意境高遠,風格雄健。
2.(思想感情)詩人創作《渡荊門送別》和《夢游天姥吟留別》兩詩時的心境有何不同 請結合詩句分析。(6分)
                             
                             
                             
                             
二、(2024湖南株洲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9分)
讀李白集
齊 己
竭云濤,刳巨鰲,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驪龍不敢為珠主。
人間物象不供取,飽飲游神向懸圃[注]。
鏘金鏗玉千余篇,膾吞炙嚼人口傳。
須知一一丈夫氣,不是綺羅兒女言。
  [注] 懸圃:傳說在昆侖山頂,有金臺、玉樓,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前三句用“云濤”“巨鰲”等意象夸張地表現李白創作時上天入海,在遼闊深遠的自然界搜尋素材的做法,想象合理。
B.詩中的四、五兩句分別以海神“怖”、驪龍“不敢”的心理活動,直接表現了李白詩情的豪邁壯闊、神奇脫俗。
C.詩中的八、九兩句寫了李白作品的特點及其影響,音節響亮、句子優美,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D.全詩圍繞詩人讀李白詩集展開,對李白詩歌的題材、風格特點及流傳度等有準確而深刻的認識。
4.結合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意象和情感,談談你對本詩最后兩句中“丈夫氣”的理解。(6分)
                             
                             
                             
                             
                             
三、(2025廣東深圳盟校期中聯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9分)
九 日
杜 甫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竹葉①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②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注] ①竹葉:竹葉青,指代酒。②殊方:他鄉,異域。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在重陽佳節,唐人有登高的習俗,詩人雖有病在身,但也登上了江邊的高臺。
B.詩人看到菊花盛開,自己卻與酒“無分”,索性就用命令的口吻讓菊花“不須開”。
C.第五句寫江上“日落”,與“長河落日圓”一樣都刻畫出宏闊壯觀的日落景象。
D.第六句運用了聯想的手法,詩人看到白雁飛來,就想到“舊國”的節氣變化。
6.(思想感情)本詩與《登高》表達的情感有何相同之處 請簡要分析。(6分)
                             
                             
                             
四、(2024福建泉州期末質檢)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9分)
登岳陽樓(其一)[注]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注] 北宋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兵攻破開封,北宋滅亡。當時,陳與義被貶在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做監酒稅的小官,自然加入逃亡的難民行列中,南奔襄漢,顛沛湖湘,流離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幾次登岳陽樓,與朋友悲傷國事,借酒消愁,寫下了數首詩歌以記其事,此詩就是其中之一。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寫面朝洞庭湖背靠長江水,在夕陽余暉之下,樓上的帷幔一動不動。
B.頷聯思昔撫今,憶“吳蜀”融入厚重歷史感,說“徙倚”滲透個人悵惘情。
C.頸聯寫詩人三年來行程萬里,多災多難,才在今日登上這快要倒塌的岳陽樓眺望遠處。
D.尾聯寫滿頭白發的詩人在風霜里登樓憑吊古人,看著遠處的古樹和湖水,無限傷悲。
8.(比較閱讀)歷代評論家都認為,此詩是陳與義學習杜甫詩歌的成功之作。請結合杜甫的《登高》,從意境和用詞兩個角度,簡要分析這首詩是如何學習杜甫表達自己的感傷之情的。(6分)
                             
                             
                             
                             
五、(2025河南許昌月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9分)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李 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寫李白和杜甫依依不舍,分別前兩人一起游覽了魯郡一帶的名勝古跡、亭臺樓閣。
B.頷聯“何時”表明李白不忍離別,而“重”又表明李白希望離別后能盡快重逢的迫切心情。
C.頸聯以動寫靜,展現了一幅空曠、蕭條的秋色山水圖,抒發哀傷、失落的離別之情。
D.尾聯以“飛蓬”喻指李白和杜甫,寫出離別后各自飄零遠逝的境況,說明兩人難舍難分。
10.(意象作用)詩中是如何借“酒”抒情的 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6分)
                             
                             
                             
                             
                             
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
基礎過關練
一、
1.A “反襯”錯誤,應是以五岳、赤城、天臺正襯出天姥山高峻的雄姿。
2.C “在天上也不得安寧”分析錯誤,詩人在仙境中感到自由自在,曲折反映了詩人在京城受權貴的排擠的現實。
3.D “‘萬里’‘百年’分別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錯誤,應是分別從橫(空間)、縱(時間)兩方面著筆。
4.B “濁酒難以解憂”錯誤,應是因病戒酒,難以排解悲愁。
5.D “他的詩不僅在當時名氣很大”錯誤,陶淵明的詩到了后代才被重視,在他生活的年代并沒有很大的名氣。
6.答案 (1)(示例1)腳著謝公屐 身登青云梯
(示例2)謝公宿處今尚在 淥水蕩漾清猿啼
(2)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3)熊咆龍吟殷巖泉 栗深林兮驚層巔
(4)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5)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
(6)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7)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8)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9)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二、
1.答案 (示例)他是水,必須奔向大海,去感受海洋的浩瀚。
解析 結合“他是云,必須飛到天頂,去探索天空的浩渺”可知,該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和“他是……,必須……,去……”的句式,用“云”比喻李白,形容他向詩壇進軍的氣勢。根據題干要求,仿寫的句子喻體是“水”,用“水”來比喻李白,形容他向詩壇進軍的氣勢,注意句式特點即可。
2.答案 (示例)A.驚天動地 B.豐富多彩
解析 A處,語境是說李白以東晉著名的宰相謝安自命,雄心勃勃地想干出一番大事業,所填成語修飾“事業”,可填“驚天動地”。驚天動地:形容聲勢浩大或事業偉大。
B處,語境是說李白熟悉各個階層的人,其生活經歷豐富,所填成語修飾“生活”,可填“豐富多彩”。豐富多彩:內容豐富,種類多樣。
3.答案 ①語序不當,“且不說騎馬、乘船、坐牛車,就算是旅游主要靠步行”應改為“且不說旅游主要靠步行,就算是騎馬、乘船、坐牛車”。
②成分殘缺,“他交道的人”應改為“他打過交道的人”。
解析 ①語序不當,“且不說騎馬、乘船、坐牛車,就算是旅游主要靠步行”語序不當,句式“且不說……就算是……”常常用來對比幾種事物或情況來強調某個事物或情況的重要性或突出程度。此處結合語境,應先用“且不說”引出步行這種相對艱難的出行方式,再用“就算是”引出其他相對輕松的出行方式,突出了在當時的條件下李白走遍廣大地域的不易。故應改為“且不說旅游主要靠步行,就算是騎馬、乘船、坐牛車”。
②成分殘缺。“他交道的人”成分殘缺,缺少“交道”的謂語,應是“打交道”。故應改為“他打過交道的人”。
4.答案 甲:他曾當過道士
乙:充滿了榮光和艱險
解析 甲:結合前文“他曾當過隱士”的句式可知,甲處所填句子的句式應為“他曾當過……”,結合后文“采藥煉丹,求仙學道”等內容可知,此處可填“他曾當過道士”之類的內容。
乙:根據前文“總之”一詞可知,乙處所在句子是對前文的總結,結合前文“他曾經受到朝廷……迎接的榮光”“卷入政治斗爭……流放夜郎的艱險”可知,前文寫李白的榮光和艱險,故此處可填“充滿了榮光和艱險”之類的內容。
5.答案 ①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以“永不”領起的三個短語構成排比,突出了李白蔑視權貴、豪放灑脫、不懈追求的精神品質,表達了對李白這樣一位高尚人物逝去的惋惜與感嘆。
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李白”比作“巨星”,將“李白的逝去”比作“巨星的隕落”,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李白在詩壇的重要地位,表達了作者對李白這樣一位偉大詩人逝去的惋惜與感嘆。
解析 ①文末最后一句“這顆永不降低身份、永不安于現狀、永不停止追求……隕落了”中三個“永不……”構成排比,句式整齊,語氣強烈,強調了李白蔑視權貴、豪放灑脫、不懈追求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對李白的敬仰之情,表達了作者對這樣一位高尚人物逝去的惋惜與感嘆。
②文末最后一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李白”比作“巨星”,將“李白的逝去”比作“巨星的隕落”,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李白在詩壇的重要地位,表達了作者對李白這樣一個偉大詩人逝去的惋惜與感嘆。
三年模擬練
1.B “化動為靜”錯誤,“山隨平野盡”中“隨”字是化靜為動。
2.答案 ①《渡荊門送別》中,詩人描繪了荊門一帶壯麗的風光和送別自己的江水,雖有對故鄉的眷戀之情,但主要的是看到自然美景的喜悅開朗和憧憬未來的昂揚激情。②創作《夢游天姥吟留別》時,詩人看到了現實的黑暗,對天姥山和仙境神奇景象的描繪,體現出他對現實的不滿,對權貴的蔑視和對自由的向往。
解析 ①《渡荊門送別》是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創作的律詩。此詩由寫遠游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后以思念作結。這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漫游全國,準備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江水兩岸高聳云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一番景色。全詩主要表現了詩人看到自然美景的喜悅開朗和憧憬未來的昂揚激情。
②《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此詩以記夢為由,抒寫了詩人對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詩人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此詩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唐玄宗天寶三載(744),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的排擠,被放出京。李白離開長安后,因政治上遭受挫折,精神上的苦悶憤怨郁結于懷。在現實社會中找不到出路,只能向虛幻的神仙世界和遠離塵俗的山林尋求解脫。詩中對天姥山和仙境神奇景象的描繪,體現出他對現實的不滿,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體現出李白對權貴的蔑視和對自由的向往。
3.B “直接表現”錯誤。詩中四、五兩句形容李白的作品入海會使海神驚怖,即使是驪龍也不敢越過海神而奪取其中珍貴之物,以海神、驪龍的心理反應從側面凸顯出李白詩情的豪邁壯闊。
4.答案 ①意象上,瑰麗神奇,開闊壯美。《夢游天姥吟留別》選取了云霞、青云梯、天雞、熊、龍、青冥、金銀臺、仙人等意象,營造了雄奇壯麗的意境,富于“丈夫氣”。②情感上,抒情狂放不羈,不拘世俗。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對光明、自由的渴求以及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體現了“大丈夫”氣概。
解析 答題時,先理解“丈夫氣”,再結合《夢游天姥吟留別》,從意象和情感兩個角度鑒賞分析。
結合“須知一一丈夫氣,不是綺羅兒女言”可知,本詩中的“丈夫氣”指充滿雄健之氣的陽剛博大的氣概,如詩歌素材豐富絢麗、意境恢宏壯闊、語言抑揚頓挫、情感自由奔放等。
從《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意象來看,詩中選取了云霞、青云梯、天雞、熊、龍、青冥、金銀臺、仙人等意象,寫出了熊咆龍吟、雷電霹靂、空中仙臺、霓衣風馬等夢幻場景,營造了雄奇壯麗的意境,足見意象的瑰麗神奇、開闊壯美。
從《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情感來看,“青冥浩蕩不見底……仙之人兮列如麻”寫神仙降臨的壯觀景象,神仙穿著彩虹做的衣裳,以風為馬,紛紛從云中降臨。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展現了詩人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自由快樂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夢游天姥吟留別》結尾兩句抒發了詩人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詩人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樣激越的呼聲,體現了詩人堅決不妥協的精神和強烈的反抗情緒,極具“大丈夫”氣概。
5.C “一樣都刻畫出宏闊壯觀的日落景象”錯誤。“殊方日落玄猿哭”意思是日落時傳來黑猿的啼哭,久久不停。“日落”與“玄猿”這兩種意象結合,傳達的是一種悲傷凄涼的情感,與“長河落日圓”刻畫的宏闊壯觀的日落景象不一樣。
6.答案 ①本詩中,“殊方”表明詩人獨在異鄉;《登高》中,“萬里”寫出詩人遠離故鄉。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漂泊的凄苦和思鄉之情。②本詩中,詩人“抱病”“衰謝”表明詩人身患疾病,精力衰退;《登高》中,詩人“多病”“霜鬢”表明詩人疾病纏身,年華老去。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衰老多病的感傷之情。③本詩中,“干戈”指代戰爭;《登高》中,“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兩首詩都表達對國家的擔憂。
解析 ①“殊方”表明詩人離家在外,《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中“萬里”表示詩人遠離故鄉。兩者都寫出了詩人漂泊在外,作客他鄉,表達了詩人漂泊的凄苦及思鄉之情。
②“抱病”意思是身患疾病,《登高》“百年多病獨登臺”中“多病”的意思是多種疾病纏身,兩者都強調杜甫多病;本詩中“衰謝”的意思是精力衰退,《登高》“艱難苦恨繁霜鬢”中“霜鬢”的意思是如霜一樣的鬢發,意味著年老。兩者都寫出了詩人衰老多病的感傷之情。
③“干戈”泛指兵器,本詩中用來代指戰爭。“干戈衰謝兩相催”一句寫出了戰火逼人,歲月催人,這正是詩人傷時憂國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登高》“艱難苦恨繁霜鬢”中的“艱難”二字將國家命運與自身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寫出了國難家愁。兩者都表現了詩人對國家的擔憂。
7.C “登上這快要倒塌的岳陽樓”錯誤,“三年多難更憑危”中的“危”指“高處”,沒有“快要倒塌”的意思。
8.答案 ①首聯意境開闊,氣勢磅礴,學習了杜甫《登高》的名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寬闊宏偉的意境,為感懷家國、慨嘆時勢蓄勢。
②頸聯效法杜甫《登高》中“萬里”“百年”的用詞,用“萬里”“三年”對舉,既寫出了逃難的路途之遠,又指出了逃難的時間之長,抒發詩人亡國后輾轉流離的憂憤之情。
③尾聯“白頭吊古”“老木滄波”則兼有杜甫《登高》中“艱難苦恨繁霜鬢”的用詞和“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意境,氣韻蒼涼。
解析 ①首聯寫岳陽樓的地理位置,以洞庭湖和長江為背景,在一個宏觀視野中隆重推出岳陽樓。簾旌不動,湖面風平浪靜,夕陽緩緩西沉。意境開闊,氣勢磅礴。杜詩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也是寫景,寫詩人登高所見之景,取景開闊,意境蒼涼悲壯。由此可知本詩首聯學習了杜甫《登高》的名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的寬闊宏偉的意境,為感懷家國、慨嘆時勢蓄勢。
②頸聯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時間的跨度上來敘述其事,收到了雙重疊加的藝術效果,讀之讓人感慨萬分。詩人的“萬里來游”不過是萬里逃難的高雅說法,但是又無可奈何,他心中的苦悶,只好在“望遠”中消解。“三年多難”,本來已經不勝觳觫,卻還要在這里登高臨危,讓人不堪忍受。詩人處境窘迫,心系國家安危,感情深沉。頸聯效法杜甫《登高》中“萬里”“百年”的用詞,既寫出了逃難的路途之遠,又指出了逃難的時間之長,抒發詩人亡國后輾轉流離的憂憤之情。
③尾聯情景相生,“風霜”既指秋色濃重,又與自己的“白頭”相映襯,且暗示了當時政治局勢的嚴峻,“老木滄波”既指眼前實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飽經風霜的自我寫照。這樣的蒼涼氣韻,與杜詩中“艱難苦恨繁霜鬢”“無邊落木蕭蕭下”相同。同樣的國難家愁,天涯淪落。
這首詩通過登樓觀感,抒發了詩人輾轉江湘、顛沛流離之苦,國家破碎、中原動蕩之憂,以及老大悲傷的落寞情懷。詩的尾聯,顧影自憐,以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其中的“白頭吊古”“老木滄波”則兼有杜甫《登高》中“艱難苦恨繁霜鬢”的用詞和“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意境,氣韻蒼涼。
9.C “展現了一幅空曠、蕭條的秋色山水圖”錯誤。漾漾的秋波搖蕩在眼前的泗水,熠熠的蒼綠映亮了徂徠山。本聯借助碧波、山色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展現了一個空闊、高遠、令人神往的秋色山水世界。
10.答案 ①首聯起筆就寫離別前喝醉酒,借酒抒寫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②頷聯通過寫飲酒來表達渴望重逢的熱情及友情的深厚。③尾聯以飲酒干杯結束,充滿了豪放不羈和樂觀開朗的感情。
解析 本詩分別在首聯、頷聯和尾聯多次出現與“酒”相關的詞語,答題時要在依據全詩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按照詩句順序,分析每一處“酒”與詩人“情”的關聯。
首聯中的“醉別復幾日”,意為離痛飲后大醉而別還有幾天呢 詩人開篇即寫離別前痛飲大醉,借酒抒寫即將分別的依依不舍之情。
頷聯“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表達李白盼望這次分別后還能重會,同游痛飲,“重”字熱烈地表達了李白希望重逢歡敘的迫切心情,也說明他和杜甫在生活中有共同的樂趣。頷聯通過寫飲酒來表達渴望重逢的熱情及友情的深厚。
尾聯“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寫與好友離別,仿佛飛蓬隨風飛舞,各自飄零遠逝,令人難過;語言難以表達情懷,那么權且傾盡手中杯,以酒抒懷,來一個醉別吧!以淋漓痛快、豪放不羈地飲酒干杯收束全篇,寓離別之意,抒難舍之情,表達了李白的豪邁和對友人的祝福。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井市| 汉中市| 时尚| 若尔盖县| 海晏县| 普定县| 扎鲁特旗| 兴仁县| 西盟| 通州市| 罗源县| 怀宁县| 金华市| 潞城市| 两当县| 喀什市| 盐边县| 绍兴市| 星座| 丰顺县| 辽阳市| 富源县| 淮北市| 临夏市| 桦南县| 济源市| 湟中县| 清徐县| 宁国市| 平邑县| 桂东县| 靖西县| 涪陵区| 宜宾市| 大竹县| 宜昌市| 保亭| 上栗县| 中卫市| 启东市|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