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東省高密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一、(18分, 每題3分)1.(2024九上·高密期中)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可汗(hán) 挾持(xié) 彬彬有禮(bīn) 恪盡職守(gè)B.教誨(huì) 矗立(zhù) 游目騁懷(chěng) 直抒胸臆(yì)C.游弋(yì) 棧橋(zhàn) 抽絲剝繭(bāo) 大發雷霆(tíng)D.宿營(sù) 拮據(jié) 衣衫襤褸(lán) 前仆后繼(pū)2.(2024九上·高密期中)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原馳蠟象 紅裝素裹 敬業樂群 全幅精力B.言行相顧 以意孤行 待人處世 鄭重其事C.與日俱增 不可明狀 根深蒂固 自暴自棄D.豐功偉績 懷古傷今 大聲喧嘩 眼花繚亂3.(2024九上·高密期中)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確且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今年5月9日,旨在紀念瀘州籍畫家蔣兆和誕辰120周年為目的的“為民寫真,時代高峰——蔣兆和藝術與傳承展”在瀘州舉行。B.重陽節期間,不少地方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糕等習俗,有的地方還會舉行敬老尊老活動,節日的文化氛圍非常濃厚。C.近年來,“課間十分鐘”問題引發廣泛關注,能否保證課間休息時間,對學生緩解視覺疲勞、放松身心、促進交流都有積極作用。D.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和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讓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4.(2024九上·高密期中)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他? ……他景況也很不如意……”母親說著,便向房外看:“這些人又來了。說是買木器,順手也就隨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B.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待人處事就要寬容:寬者,寬宏大量,不斤斤計較,容者,海納百川,不心胸狹隘。C.大雨過后,空氣清新的十笏園吸引了一大批游客。走在幽美的園里,游客們不禁感嘆道:“多美啊,雨后的十笏園!”D.大量事實證明:沉溺于手機游戲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我們要理性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5.(2024九上·高密期中)對下列短文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①北方的春天卻是一個隱身俠,從地心深處不知不覺地潛行上來。②腳下的土地在一天天地松軟,漸漸有了一點潮氣。③靠岸邊的河冰,已經悄悄地退融,讓出一條灰色的曲線。④寬闊的河灘上,滲出一片一片的濕地。⑤枯黃的草灘浮現出一層茸茸的綠意。⑥你用手扒開去看,枯葉下邊已露出羞澀的草芽。⑦風吹在臉上也不像前幾天那么硬了,太陽愈發地溫暖,曬得人身上癢癢的。A.從漢語句子成分的角度分析,選文中第①句畫波浪線的部分“北方”“從地心深處”“潛行”“上來”分別作了句子的定語、狀語、謂語和補語。B.從漢語詞性的角度分析,選文中第②句加點的詞語“土地”“漸漸”“潮氣”依次是名詞、副詞、動詞。C.選文第⑤句的主干是“草灘浮現綠意”。D.從短語的結構類型分析,選文第⑥句話中“羞澀的草芽”是一個偏正短語。6.(2024九上·高密期中)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語出《論語·衛靈公》。意思是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說一句有道理的話,只是賣弄小聰明,這種人是很難教導的。B.“李代桃僵”出自古樂府《雞鳴》:“桃生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原比喻兄弟互相幫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C.古代紀年的方法有干支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等。“慶歷四年”就是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指的是慶歷皇帝即位的第四年。D.“更”是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舊時每晚八時左右,打鼓報告初更開始,稱為“定更”。二、(10分)7.(2024九上·高密期中)根據提示填寫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主題 詩文 出處或理解真摯情感 ①登斯樓也,則有 ,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陽樓記》② , 。 溫庭筠在《商山早行》中運用虛實結合手法表達情感的句子。山川風景 ③ ,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富含哲理 ④沉舟側畔千帆過, 。 ⑤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思親懷鄉 ⑥ ,月是故鄉明。 杜甫⑦《 》三、(5分)(2024九上·高密期中)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學校開展“青春·祖國”主題實踐活動,請結合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務。【材料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號召:“廣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材料二】鄧稼先嘔心瀝血,隱姓埋名28年,憑借幾臺簡易的手搖計算機,爆炸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讓世界一次又一次認識了全新的中國;屠呦呦堅持不懈, , , ;南仁東心無旁騖,8000多個日日夜夜,在崇山峻嶺間為中國“天眼”燃盡生命,刷新了世界天文史上的高度……正是矢志報國的老一輩科學家前赴后繼,為科學事業舍身探索,為國家民族鞠躬盡瘁,為造福人類無私奉獻,我國的科技事業才能取得歷史性成就。8.請結合【材料一】為本次活動擬寫一條宣傳標語。要求:內容緊扣活動主題,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16字。9.聯系上下文,在【材料二】中畫線處依次填入下列語句,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①研制出有效治療瘧疾的藥物 ②挽救了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③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④成功提取了青蒿素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四、(7分)(2024九上·高密期中)閱讀下面的詩歌, 完成各題。【甲】微 雨(唐·李商隱)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乙】細 雨 (唐·李商隱)帷飄白玉堂①,簟②卷碧牙床③。楚女④當時意,蕭蕭發彩涼。【注釋】①白玉堂, 指天宮。②簟(diàn),竹席。③碧牙床, 指天空。④楚女,指《楚辭·九歌·少司命》里描寫的神女,文中曾寫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曬、梳理自己頭發的神情。10.下列關于這兩首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詩開頭兩句寫傍晚前后微雨始落不久的情景。加點的“靄”“稍”分別是“霧氣”“漸漸”的意思。B.甲詩第三句寫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微雨久落后氣溫下降,人坐屋內,盡管遠隔窗戶,仍然感覺出寒氣透入戶內。C.乙詩開頭兩句用“帷飄”“簟卷”兩個詞,寫出了天空烏云密布、風雨交加的特點。D.乙詩后面兩句,神女意態的想象與“蕭蕭”一詞表達的清涼氣氛,合成了一幅神奇、多彩的畫面。11.這兩首詩都是寫“雨”,但寫法上有所不同。請你結合兩詩簡要分析。五、(16分)(2024九上·高密期中)閱讀下面文言文, 完成各題。【甲】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乙】皇祐①二年,吳中大饑,殍殣②枕路。是時范文正領淅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于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監司③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敘所以宴游及興造,皆欲以發有余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兩淅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饑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摘自《夢溪筆談》【注釋】①皇祐:宋仁宗趙禎的年號。②殍殣(piǎo jìn):餓死的人。殍,餓死;殣,陳尸。③監司:監管部門。1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加點的字。(1)泉香而酒洌 洌: (2)為術甚備 術:(3)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 諭: (4)以惠貧者 惠:13.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至于負者歌于途 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B.溪深而魚肥。 余強飲三大杯而別(張岱《湖心亭看雪》)C.希文乃縱民競渡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范仲淹《岳陽樓記》)D.皆欲以發有余之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14.請用“/”為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1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2)荒政之施, 莫此為大。16.請你簡要陳述甲、乙兩文舉行“宴會”的目的。六、(15分)(2024九上·高密期中)閱讀下面的文章, 完成各題。水袖①筱蘭芳踏著碎步上臺,水袖一抖一擲、一蕩一甩、一拋一揚、一疊一搭,臺下必是掌聲雷動,叫好聲四起。②憑著這個絕活兒,筱蘭芳獲獎無數。也有不少戲校、劇團的年輕人想拜筱蘭芳為師,但她擇徒的標準極高,故而她一直沒徒弟。為這事,阜劇團的王團長多次勸莜蘭芳降低收徒標準,筱蘭芳卻說:“戲比天大,怎能隨便降低標準呢!”一句話,噎住了王團長。③可眼下,王團長接到一個緊急任務,他必須動員筱蘭芳收徒。原來市里要求阜劇團排一部高質量的新戲。為了阜劇文脈的傳承,市里要求新戲的主要角色全部用年輕人,還必須是當地阜劇名家的徒弟。也就是說,這次筱蘭芳無論如何都要收徒了。④王團長挑了四個剛從戲曲學院畢業的女學員資料來找筱蘭芳。他告訴筱蘭芳,這四個學員只能留三個,分別拜阜劇團的青衣、花旦、刀馬旦名角為師,留下來的會獲得阜劇團的正式編制。筱蘭芳作為青衣名角,這四個學員首先任她挑選。⑤筱蘭芳翻了翻學員的資料:“看來我這次不收徒弟不行了。”王團長笑道:“筱老師現在表面上是四選一,但這四個學員是我從戲曲學院四百多名畢業生中挑選出來的,實際上是四百選一,定會讓您稱心如意的。”“既然這樣,那就在明天的舞臺上見分曉吧。”⑥第二天面試前,筱蘭芳問王團長:“團里留三個,淘汰的那個咋辦?”“退回學校唄,戲曲學院的學生畢業后改行的多著呢。”王團長說。筱蘭芳聽后沉默不語。⑦面試開始。學員分別以《鍘美案》中的秦香蓮、《二進宮》中的李艷妃等青衣角色亮相。一出場,她們就把水袖的甩、撣、撥、勾、挑、抖、打、揚等功夫施展得行云流水。王團長直拍手叫好。⑧面試結束,學員退場。王團長小心地問:“筱老師,您看中幾號學員了?”“三號吧。”筱蘭芳回答。“啊,我以為您會看中二號。我覺得二號的表現力是這四個人中最好的。”筱蘭芳的選擇出乎王團長的意料。“三號潛力最大,就定三號吧。”筱蘭芳不容置疑地說。⑨筱蘭芳選定徒弟后,團里的花旦、刀馬旦名角也相繼選定了徒弟。最終二號學員出局。花旦、刀馬旦名角對王團長說:“二號的形象、氣質和表現力最適合青衣,可惜,她沒被筱蘭芳選中。”⑩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二號學員卻被省淮劇團作為重點人才引進,而且在一年后全省文藝會演大賽中,一舉擊敗筱蘭芳的徒弟,獲得全省戲劇表演最高獎“幽蘭獎”。獲獎名單公布后,很多人頗感意外,因為筱蘭芳不僅是“幽蘭獎”終身成就獎得主,還是此次大賽的主評委之一,她唯一的徒弟竟然沒獲獎!有人說筱蘭芳胳膊肘兒朝外拐,有人說筱蘭芳選徒弟時看走了眼,還有人說筱蘭芳“徒有虛名”…… 對于這些議論,筱蘭芳從未公開辯解過。筱蘭芳的徒弟卻受不了輿論的壓力,一次排練過后,她獨自坐在后臺哭得梨花帶雨。不料房門被輕輕推開,走進來的是進入省淮劇團的那個二號學員。“這個獎你以后也會獲得的。”二號學員說,“我想告訴你個秘密。那次面試,筱老師第一個看中的是我。”“怎么可能?她最終選擇的是我!”筱蘭芳徒弟的臉上露出憤怒之色。“你先聽我說完。”二號學員不疾不徐道,“你是左撇子,舞水袖時,指、腕、肘、肩不夠協調,筱老師一眼就看出來了。如果她不收你做徒弟,阜劇團的其他老師也不會收你,也許你就永遠吃不上這碗飯了。” 二號學員的話讓筱蘭芳的徒弟愣住了,難怪筱老師一年來把重心放在調教她的右臂上,并且說還要花兩年的時間才能把她的身體調平衡。“筱老師把我這個有缺陷的人收為徒弟,那你……”二號學員正色道:“而我永遠感激筱老師,是她極力向省淮劇團推薦了我……” 二號學員話還沒說完,房門又被人輕輕推開,一個沐著光的身影走了進來。兩人定睛一看,來人正是筱蘭芳。筱蘭芳問:“你們倆在這兒嘀咕啥呢?”“師父!”筱蘭芳的徒弟一甩水袖,給了筱蘭芳一個大大的擁抱。她緊緊地摟著筱蘭芳,眼眶里止不住溢出了淚花。(選自《讀者》2024年第19期, 有刪改)17.選文第①段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 有什么作用?18.請聯系上下文,簡要分析選文第⑧段畫橫線句子的作用。啊,我以為您會看中二號。我覺得二號的表現力是這四個人中最好的。19.選文中的主人公“筱蘭芳”具有哪些特點? 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20.下列關于選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選文第②段“戲比天大,怎能隨便降低標準呢”,說明筱蘭芳對藝術事業的敬重,所以不肯輕易降低擇徒標準。B.選文第⑤段“看來我這次不收徒弟不行了”,說明筱蘭芳此次收徒的根本原因是市里要求阜劇團排演新戲。C.選文第 段“這個獎你以后也會獲得的”,二號學員這樣說的原因是,三號學員雖然有缺陷,但是在筱蘭芳的精心調教下,將來一定會有所成就。D.選文第 段“她緊緊地摟著筱蘭芳,眼眶里止不住溢出了淚花”,表達了三號學員在了解真相后對筱蘭芳的無比感激之情。七、(12分)(2024九上·高密期中)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文化自信從哪里來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我們的文化自信不僅來自文化的積淀、傳承和創新、發展,更來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來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②源于以自信自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燕山腳下,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 中華文明歷經滄桑留下的古老典籍,在此“藏之名山、傳之后世”。“我們的文化在這里啊!是非常文明的、進步的、先進的。將來傳下去,還要傳五千年,還不止五千年。”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考察時簡潔平實的語言,顯示出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從《詩經》《論語》等經典古籍持續暢銷,到歷史文化街區得以活態保護,中華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機勃勃。總書記指出: “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堅定文化自信,就必須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根脈,這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③源于以固根守魂弘揚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以“革命”的精神為內核和價值取向,承載著黨的初心和使命,蘊含著黨的精神基因和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總書記對弘揚革命文化高度重視,從提出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到要求“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再到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設立烈士紀念日等,始終把紅色基因作為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有力帶動了全黨全國人民守初心、擔使命。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革命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一路走來的深刻領悟,也是自信奔赴未來的不變信條。④源于以守正創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是以高度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應有之義。進入新時代,黨領導人民進一步推動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的要求貫穿體現到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更加堅定。面對文化供給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的主要矛盾,我們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新時代的文藝園地百花齊放、碩果累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展現恢弘氣象,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提振,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巍然聳立。⑤源于不斷創造奇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黨的百余年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最堅實的基礎。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波瀾壯闊地推進,中國發展道路日益顯示出無可比擬的顯著優勢,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化繁榮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2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2.選文第②段中畫單橫線的句子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有什么作用?從《詩經》《論語》等經典古籍持續暢銷,到歷史文化街區得以活態保護,中華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機勃勃。23.班級讀書分享會打算分享以下三部作品,它們分別體現了文中的哪一種文化?(1)《紅巖》 (2)《平凡的世界》 (3)《唐詩三百首》24.關于選文內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②段中畫雙橫線的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增強了語勢。B.第③段中畫單橫線的句子中的“這”指代的內容是“革命傳統不能丟,紅色基因不能變”。C.第⑤段畫單橫線的句子中,加點的“最”換成“尤其”,句子的意思沒有發生改變。D.第⑤段畫雙橫線的句子中,加點的“僅”字不僅表明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還表達了作者強烈的自豪感。八、名著閱讀(7分)25.(2024九上·高密期中)下列關于名著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艾青詩選》以革命的現實主義手法,深沉憂郁地唱出了祖國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和不幸,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激勵著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為國土英勇斗爭。B.泰戈爾善于從平淡無奇的事物中發掘自然的美和生活的詩意。其《新月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格言詩,里面的每首詩都不長,短的僅一兩行,但如格言警句一般發人深省。C.《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它內容豐富,主要包括愛情故事、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D.《世說新語》是南朝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志人小說集,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大夫的言談逸事,內容上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方面。(2024九上·高密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話說當時薛霸雙手舉起棍來,望林沖腦袋上便劈下來。說時遲,那時快,薛霸的棍恰舉起來,只見松樹背后雷鳴也似一聲,那條鐵禪杖飛將來,把這水火棍一隔,丟去九霄云外。跳出一個胖大和尚來,喝道:“灑家在林子里聽你多時!”兩個公人看那和尚時,穿一領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禪杖,輪起來打兩個公人。林沖方才閃開眼看時,認得是【A】。林沖連忙叫道:“師兄,不可下手! 我有話說。”【A】聽得,收住禪杖。兩個公人呆了半晌,動撣不得。林沖道:“非干他兩個事,盡是高太尉使【B】分付他兩個公人,要害我性命。他兩個怎不依他? 你若打殺他兩個,也是冤屈。”……【A】喝道:“灑家不看兄弟面時,把你這兩個都剁做肉醬! 且看兄弟面皮,饒你兩個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到“快攙兄弟,都跟灑家來!”提了禪杖先走。兩個公人那里敢回話,只叫:“林教頭救俺兩個!”依前背上包裹,提了水火棍,扶著林沖,又替他挖了包裹,一同跟出林子來。26.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上述故事情節(不超過8個字)。27.請你聯系整本書的閱讀,寫出文中“A”和“B”的名字以及“B”的最終結局。九、(60分)28.(2024九上·高密期中)小作文季節的變換構成我們多彩的世界,春天有春天的嫵媚,夏天有夏天的特色……請你以“秋天來了……”開頭寫一個片段,描繪一處最打動你的景致。要求:運用描寫,融情于景,情感真摯,語言流暢,不少于200字。29.(2024九上·高密期中)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尼采請根據你對尼采這句話的聯想、理解與思考,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征鮮明;③不得抄襲或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等信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字音辨析。A.恪盡職守(gè):錯誤,正確讀音為kè。B.矗立(zhù):錯誤,正確讀音為chù。C.抽絲剝繭(bāo):錯誤,正確讀音為bō。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識記能力。需要學生在平時讀課文時,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注意讀音、字形,并注意在具體語境中體會讀音及書寫。2.【答案】D【知識點】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字形。A.全幅精力錯誤,應為 “全副精力”。B.以意孤行錯誤,應為 “一意孤行”。C.不可明狀錯誤,應為 “不可名狀”。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基礎字詞的字形。解答此類題型時,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時打好字詞基礎,另一方面在答題時要認真審題,仔細辨析。3.【答案】B【知識點】成分殘缺;句式雜糅;前后不一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病句辨析。A.句式雜糅。“旨在……”(目的是……)與 “以…… 為目的” 兩種句式混用,導致句子結構混亂。原句 “旨在紀念…… 為目的” 同B.正確。C .兩面對一面。前半句 “能否保證課間休息時間” 包含 “能” 與 “不能” 兩面,而后半句 “對學生緩解…… 都有積極作用” 僅肯定 “積極作用”(一面),兩面與一面不匹配,邏輯矛盾。D.成分殘缺(缺主語)。“隨著……” 與 “讓……” 同時使用,導致句子主語被掩蓋(“隨著” 引導狀語,“讓” 引導祈使,均不能作主語),句子缺少核心主語。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題應掌握的知識點為幾種常見的病句類型: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意不明等。通讀句子,尋找具有常見病句類型標志性的詞或短語做出判斷。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通過壓縮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方法,找出病因。4.【答案】C【知識點】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標點符號辨析。A. 提示語處于句子中間時,“說” 后面不能用冒號,應改為逗號,因此該選項標點使用錯誤;B.“寬者,寬宏大量,不斤斤計較” 與 “容者,海納百川,不心胸狹隘” 是并列的兩個分句,用于分別解釋 “寬” 和 “容”,分句之間應用分號連接,而非逗號,所以該選項標點錯誤;C. 正確;D.“沉溺于手機游戲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是 “大量事實證明” 引出的完整陳述句,句末應用句號,而非逗號,故該選項標點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標點符號使用正誤的辨析。平時學習中,我們要用心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書寫過程中也要做到盡可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另外對于一些標點符號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積累。5.【答案】B【知識點】其他常識【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基礎知識綜合。ACD.正確;B.有誤。第②句中,“土地” 表示事物名稱,是名詞;“漸漸” 表示動作的緩慢程度,是副詞;“潮氣” 指濕潤的空氣,是名詞,而非選項所說的 “動詞”。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重點作家、重要文體必須熟記。對作品中的重要內容應熟練掌握,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做出正確的評價。6.【答案】C【知識點】其他常識【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ABD.正確;C.“慶歷四年” 是帝王年號紀年法(“慶歷” 是宋仁宗趙禎的年號),而非 “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后者以王公在位年數紀年,如 “魯莊公十年”)。歷史上無 “慶歷皇帝”,“慶歷” 是年號,并非皇帝名號,“慶歷四年” 指宋仁宗使用 “慶歷” 年號的第四年。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重點作家、重要文體必須熟記。對作品中的重要內容應熟練掌握,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做出正確的評價。7.【答案】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露從今夜白;月夜憶舍弟【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解析】【分析】①②③④⑥詩文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不能寫錯別字。此題中容易寫錯的字有:偕,鳧,塘。故答案為: ① 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②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③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④ 病樹前頭萬木春 ⑤ 劉禹錫 ⑥ 露從今夜白 ⑦ 月夜憶舍弟【點評】①②③④⑥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答案】8.示例:青春獻給祖國,奮斗鑄就輝煌。9.D【知識點】句子排序【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宣傳標語的擬寫。宣傳標語的擬寫要緊扣主題且語言簡潔,具有宣傳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2)本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加強閱讀領悟能力的培養,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通過抓關鍵詞,抓中心句,句與句之間的連接詞去逐句推敲。8.本題考查擬寫宣傳語。需體現 “青春”“奮斗”“祖國 / 時代” 的關聯,突出青年與國家建設的聯系。可運用比喻(如 “青春如火”“理想如燈”)、對偶(如 “青春獻祖國,奮斗筑未來”)等,增強感染力。故答案為: 示例:青春獻給祖國,奮斗鑄就輝煌。9.本題考查語句銜接連貫。需按屠呦呦研究的邏輯順序排列:④成功提取了青蒿素:這是研究的基礎步驟,是后續成果的前提(先提取核心物質)。①研制出有效治療瘧疾的藥物:在提取青蒿素后,進一步研發出可應用的藥物(從成分到成品)。②挽救了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藥物的直接作用是救治患者(成果的具體影響)。③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是對前三項的總結,升華到對人類的整體貢獻(從具體到宏觀)。首先,屠呦呦的研究是先④成功提取了青蒿素,然后①研制出有效治療瘧疾的藥物,接著因為藥物②挽救了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最后體現出她③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這樣的順序符合事件發展的邏輯。故排序為:④①②③。故答案為:D【答案】10.C11.甲詩從正面描寫微雨,通過描寫微雨初落不久和落久后的情景,如“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從視覺、觸覺、聽覺等方面展現微雨的特點。乙詩從側面描寫細雨,通過描寫天宮、天空等環境以及神女意態,如“帷飄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當時意,蕭蕭發彩涼”,借助想象來烘托細雨的形象。【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生活雜感【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系創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2)本題考查分析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鑒賞詩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鑒賞知識、專業術語,如表達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靜顯動、以動襯靜、動靜結10.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辨析。ABD.正確;C.有誤,乙詩中 “帷飄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并非描寫 “天空烏云密布、風雨交加”。這里的 “帷飄”“簟卷” 是詩人以輕柔的想象勾勒細雨:將細雨比作天宮中飄動的帷帳,又似天空(碧牙床)像竹席般輕輕舒展,描繪的是細雨如絲、輕柔飄逸的狀態,而非狂風暴雨的景象。故答案為:C11.本題考查對比閱讀。甲詩采用正面描寫的手法,直接刻畫微雨的特點。“初隨林靄動” 從視覺寫微雨初落,與林間霧氣一同浮動,顯其輕盈;“稍共夜涼分” 從觸覺寫雨勢漸續,帶來夜晚的清涼,顯其細微;“窗迥侵燈冷” 以觸覺強化,寫微雨久落使寒意透窗,連燈光都似帶冷意;“庭虛近水聞” 從聽覺寫空曠庭院中,近水處能聽見微雨的細碎聲響。詩人調動視覺、觸覺、聽覺,讓微雨的形態、溫度、聲音立體呈現。乙詩則運用側面描寫,借環境與想象烘托細雨。“帷飄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不直接寫雨,而是以 “白玉堂(天宮)”“碧牙床(天空)” 的意象,用 “帷飄”“簟卷” 的輕柔狀態暗喻細雨如絲如縷;后兩句 “楚女當時意,蕭蕭發彩涼”,引入《楚辭》中神女梳理頭發的清涼意態,將細雨的清涼、飄逸與神女的靈動相融合,借想象中的情景烘托細雨的特質,賦予雨神秘而浪漫的色彩。故答案為:甲詩從正面描寫微雨,通過描寫微雨初落不久和落久后的情景,如“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從視覺、觸覺、聽覺等方面展現微雨的特點。乙詩從側面描寫細雨,通過描寫天宮、天空等環境以及神女意態,如“帷飄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當時意,蕭蕭發彩涼”,借助想象來烘托細雨的形象。【答案】12.(1) 清 (2) 方法、措施 (3) 告訴、告誡 (4) 救濟、幫助13.C14.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15.(1)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醉了。(2)救荒政策的實施,沒有比這更大的了。16.甲文舉行宴會是為了與民同樂;乙文舉行宴會是為了通過宴游及興造等活動,發放多余的錢財,救濟貧困的人。【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斷句;文言文翻譯;一詞多義;常用文言實詞【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考題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所學過的課文,根據上下文做出判斷。(2)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3)本題考查斷句的能力。給語句斷句時,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來說,主謂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應該有停頓;同時注意題干的要求,需要斷幾處。(4)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5)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找出相關的語句做出具體的分析即可。【參考譯文】 【甲】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雜七雜八的擺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彈琴奏樂,投壺的人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倒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乙】皇佑二年,吳中發生大饑荒,餓死者的尸體遍布于道路。這時范仲淹主管浙西,調發國家倉庫糧食,募集民間所存的錢物來賑濟災民,救荒之術很是完備。吳中百姓喜歡比賽舟船,愛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勵民間多舉辦賽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飲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規模出游,盡情玩賞。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諭他們說:“災荒年間民工工價最低廉,可以趁此時機大力興建土木工程。”于是各個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興盛。官府也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監察機關彈劾杭州長官不體恤荒政,嬉戲游樂而無節制,以及官府、私家興建房舍,傷耗民間財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擬奏章:申述因為飲宴和興造房舍的緣由,是要調發有余的錢財,來救濟貧民。那些從事貿易、飲食行業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養活的,每天大概可達幾萬人。救濟災荒的措施,沒有比這一做法更好的了。這一年,兩浙路災區唯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的,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饑荒年打開司農寺發放糧食賑濟災民,募集民間財力為地方興利,近年來已定為法令。12.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洌:結合 “泉香而酒洌” 語境,“香” 形容泉的氣味,“洌” 則對應酒的特質,意為 “清”(酒味純正無雜)。術:聯系 “吳中大饑”“發粟及募民存餉” 的背景,“為術甚備” 指救荒的方法很完備,故 “術” 譯為 “方法、措施”。諭:“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 中,“召” 后接 “曰”,可知是 “告訴、告誡” 寺廟主持。惠:“以惠貧者” 意為 “來救濟貧困的人”,“惠” 此處為動詞,譯為 “救濟、幫助”。故答案為: (1) 清 (2) 方法、措施 (3) 告訴、告誡 (4) 救濟、幫助13.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負者歌于途” 的 “于” 是介詞,“在”;“告之于帝” 的 “于” 是介詞,“向”,用法不同。B.“溪深而魚肥” 的 “而” 表并列(且);“余強飲三大杯而別” 的 “而” 表順承(然后),用法不同。C.“希文乃縱民競渡” 與 “乃重修岳陽樓” 的 “乃” 均為連詞,“于是、就”,用法相同。D.“皆欲以發有余之財” 的 “以” 是介詞,“用、憑借”;“不以物喜” 的 “以” 是介詞,“因為”,用法不同。故答案為:C14.本題考查斷句。句意為: :這一年,兩浙路災區唯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的,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 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交代時間(當年)和現象(兩浙地區只有杭州安定),為第一層。“民不流徙”:承接上文,說明杭州安定的結果(百姓沒有流亡),為第二層。“皆文正之惠也”:總結原因(都是范仲淹的恩惠),為第三層。三層意思獨立且連貫,故以此斷句。故答案為: 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15.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1)關鍵詞:“蒼顏”(臉色蒼老)、“頹然”(醉醺醺的樣子)、“乎”(在)。(2)關鍵詞:“荒政”(救荒政策)、“施”(實施)、“莫此為大”(沒有比這更重要的)。故答案為: (1)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醉了。(2)救荒政策的實施,沒有比這更大的了。16.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甲文背景是滁州太平盛世,“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核心是太守與百姓共賞山水、同享宴樂,展現 “與民同樂” 的治政理念。乙文背景是吳中大饑,范仲淹 “縱民競渡”“日出宴于湖上”,并非單純嬉游,而是通過帶動百姓參與(貿易、勞作),讓富余財力流通,使依賴公私謀生的貧困者獲得收入,本質是 “以發有余之財,以惠貧者” 的救荒策略。故答案為: 甲文舉行宴會是為了與民同樂;乙文舉行宴會是為了通過宴游及興造等活動,發放多余的錢財,救濟貧困的人。【答案】17.運用動作描寫(“踏著碎步上臺,水袖一抖一擲、一蕩一甩、一挑一揚、 一搭一扣”)和側面描寫(“臺下必是掌聲雷動,叫好聲四起”) ,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筱蘭芳水袖功夫的高超,為下文寫她擇徒標準高做鋪墊。18.①從內容上看,通過王團長的話側面表現出二號學員的表現力好,與筱蘭芳最終選擇三號學員形成對比,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②從結構上看,為下文揭示筱蘭芳選擇三號學員的原因做鋪墊。19.①對藝術要求嚴格:擇徒標準高,認為“戲比天大,怎能隨便降低標準呢”。②有責任心:為了阜劇團文脈傳承,同意收徒。③善良且有長遠眼光:看出二號學員的優秀但因三號學員身體有缺陷且可能因此無法從事戲曲行業而選擇三號學員,并對其進行精心調教。20.B【知識點】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小說;分析文段、人物、情節的作用【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章的寫作手法。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常見的寫作方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描寫手法、表現手法四個方面。然后根據文章的特點抓住一點或幾點完成做答即可。(2)本題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關注兩點:一是句段所處的位置來分析。二是從句子的表達內容來分析。(3)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題關鍵是了解文章內容,找出描寫人物的語句與相關事件,然后結合具體內容來分析。(4)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17.本題考查人物描寫及段落作用。通過 “踏”“抖”“擲”“蕩”“甩” 等一系列動詞,精準刻畫筱蘭芳水袖動作的嫻熟與靈動,直接展現其技藝高超。以臺下觀眾的 “掌聲雷動”“叫好聲”,從側面烘托其表演的精彩,強化 “絕活兒” 的感染力。既突出筱蘭芳的藝術功底,又為下文 “擇徒標準極高” 埋下伏筆 —— 正因其自身技藝精湛,才對徒弟要求嚴格。故答案為:運用動作描寫(“踏著碎步上臺,水袖一抖一擲、一蕩一甩、一挑一揚、 一搭一扣”)和側面描寫(“臺下必是掌聲雷動,叫好聲四起”) ,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筱蘭芳水袖功夫的高超,為下文寫她擇徒標準高做鋪墊。18.本題考查句子作用。內容層面,王團長的判斷符合常人邏輯(選最優秀者),而筱蘭芳的選擇與之相悖,形成認知沖突,引發讀者對 “選擇原因” 的好奇。結構層面,此句留下的疑問,在第 段通過二號學員的解釋得以解答,使情節前后呼應,結構完整。故答案為: ①從內容上看,通過王團長的話側面表現出二號學員的表現力好,與筱蘭芳最終選擇三號學員形成對比,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②從結構上看,為下文揭示筱蘭芳選擇三號學員的原因做鋪墊。19.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① 對藝術嚴謹,堅守標準:面對王團長勸其降低收徒標準,以 “戲比天大,怎能隨便降低標準呢” 拒絕,體現對藝術的敬畏;收徒后針對三號(左撇子)的缺陷,花一年時間調教右臂,計劃兩年調平衡,可見教學耐心與嚴格。② 有責任感與大局觀:為阜劇文脈傳承,放下 “一直不收徒” 的堅持,同意收徒,體現對行業傳承的擔當。③ 善良且眼光長遠:明知二號表現力最佳,卻因三號(左撇子)若不被收徒可能改行,選擇收三號并精心調教;同時極力向省淮劇團推薦二號,讓其獲得更好發展,兼顧兩人前途,顯其仁愛與識才之智。故答案為:①對藝術要求嚴格:擇徒標準高,認為“戲比天大,怎能隨便降低標準呢”。②有責任心:為了阜劇團文脈傳承,同意收徒。③善良且有長遠眼光:看出二號學員的優秀但因三號學員身體有缺陷且可能因此無法從事戲曲行業而選擇三號學員,并對其進行精心調教。20.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ACD.正確;B.錯誤。筱蘭芳收徒的直接原因是 “市里要求阜劇團排新戲,主要角色需年輕人且為名家徒弟”,但根本原因是 “為了阜劇文脈的傳承”(原文第③段明確提及 “為了阜劇文脈的傳承,市里要求……”)。“排新戲” 是契機,“傳承文脈” 才是核心動因,故 B 項對 “根本原因” 的表述有誤。故答案為:B【答案】21.我們的文化自信不僅來自文化的積淀、傳承和創新、發展,更來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來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22.運用舉例論證和比喻論證。列舉《詩經》《論語》等經典古籍持續暢銷和歷史文化街區得以活態保護的事例,將中華文化比作“一池春水”,生動形象地論證了源于以自信自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觀點,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23.(1)革命文化 (2)社會主義先進文化(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4.C【知識點】分析議論文論證方法及作用;中心論點;議論文文本;評價啟示、反思感悟等開放類;定位篩選、分析整合文中信息【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論點。論點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見解或主張,能夠統攝全文,一般出現在文章的標題、開頭或結尾處。有的議論文的論點需要自己概括,這就要先讀懂文章的內容,弄清作者針對什么問題而發表議論,然后再看作者對這個問題的觀點是什么,進而概括出來。(2)本題考查論證的方法及其作用。議論文經常使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辨識論證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再看是不是舉例論證,最后考慮道理論證。(3)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觀點明確即可。注意聯系生活實際闡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對選項涉及的內容,在文中找到對應的語句將信息進行比較,判斷正誤。21.本題考查中心論點。議論文的中心論點通常在開篇或結尾,本文采用 “總 — 分” 結構。第①段開篇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引出核心觀點,明確指出文化自信的兩大來源:一是文化自身的積淀、傳承與創新;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及民族復興的前景。后文②—⑤段分別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 四個方面展開論述,均圍繞這一核心觀點,故為中心論點。故答案為: 我們的文化自信不僅來自文化的積淀、傳承和創新、發展,更來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來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22.本題考查論證方法及作用分析。列舉 “《詩經》《論語》等經典古籍持續暢銷”“歷史文化街區得以活態保護” 兩個實例,具體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傳承與活力,使論證更具說服力。將 “中華文化” 比作 “一池春水”,以 “生機勃勃” 形容其生命力,生動形象地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蓬勃態勢,增強論證的感染力。兩者結合,共同論證了 “文化自信源于以自信自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這一分論點,強化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自信之基” 的觀點。故答案為:運用舉例論證和比喻論證。列舉《詩經》《論語》等經典古籍持續暢銷和歷史文化街區得以活態保護的事例,將中華文化比作“一池春水”,生動形象地論證了源于以自信自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觀點,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2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拓展運用。《紅巖》:以革命斗爭為背景,展現革命志士的精神,符合第③段 “革命文化承載黨的初心使命,蘊含精神基因” 的定義,故屬革命文化。《平凡的世界》:聚焦改革開放時期普通人的奮斗,體現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時代精神,契合第④段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展現中國精神、價值與力量” 的特征,故屬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唐詩三百首》:收錄唐代經典詩歌,是中華文化積淀的重要載體,對應第②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明智慧結晶”,故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答案為: (1)革命文化 (2)社會主義先進文化(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4.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與手法分析。ABD.正確;C.第⑤段 “最堅實的基礎” 中,“最” 表程度極致,強調黨的奮斗歷程和成就對文化自信的根本性支撐;“尤其” 表遞進,替換后程度減弱,句意改變,錯誤。故答案為:C25.【答案】B【知識點】作家作品;《艾青詩選》【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名著常識。ACD.正確;B.《新月集》是泰戈爾以兒童生活為主題的詩集,通過 “孩子的視角” 描繪童真、母愛與自然之美(如《金色花》《紙船》),充滿詩意與溫情,并非 “富于哲理的格言詩”。泰戈爾的《飛鳥集》才是格言詩集,內容多為簡短的哲理警句(如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與《新月集》主題、風格截然不同。故選項混淆了《新月集》與《飛鳥集》的特點,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重點作家、重要文體必須熟記。對作品中的重要內容應熟練掌握,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做出正確的評價。【答案】26.魯智深大鬧野豬林27.A是魯智深,B是陸謙。陸謙最終被林沖殺死。【知識點】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內容;《水滸傳》【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學名著情節的積累。要求學生對教材中及課后推薦的名著要點加以了解和識記,尤其是教材中文學文體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識點要記牢。(2)本道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名著重要情節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將相關知識記牢,同時要對名著的精彩內容以及人物形象細細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節。26.本題考查名著情節。情節核心要素為:人物(魯智深、林沖、公人)、地點(野豬林)、事件(薛霸等公人受指使欲害林沖,魯智深突然出現,用禪杖擊退公人,救下林沖)。需提煉最關鍵信息 ——“魯智深”(核心人物)、“野豬林”(關鍵地點)、“大鬧”(核心動作,體現沖突與救援),故以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概括,既包含人物、地點,又凸顯事件性質,符合字數要求。故答案為: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27.本題考查人物形象識記。A(魯智深):根據 “胖大和尚”“鐵禪杖”“戒刀” 等特征,及 “灑家” 的口語習慣,結合《水滸傳》情節,可知是魯智深(法名智深,綽號花和尚)。他暗中跟隨林沖,在野豬林救下林沖,體現其嫉惡如仇、重義氣的性格。B(陸謙):由林沖所言 “盡是高太尉使【B】分付他兩個公人,要害我性命” 可知,【B】是受高俅指使、具體策劃陷害林沖的人。結合原著,此人是陸謙(林沖昔日好友,后為攀附高俅,多次設計陷害林沖)。陸謙的最終結局在《水滸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情節中揭曉 —— 林沖在草料場得知陸謙等人的陰謀后,怒殺陸謙,報了陷害之仇,這一結局體現了因果報應與林沖的反抗精神。故答案為: A是魯智深,B是陸謙。陸謙最終被林沖殺死。28.【答案】例文:秋天來了,仿佛是一位神奇的畫家,悄然地為大地染上了一層絢爛的色彩。遠處的山巒,像是被打翻的調色盤,紅的、黃的、橙的樹葉交織在一起,如同一幅壯麗的油畫。山間的小溪潺潺流淌,清澈見底,溪水在五彩斑斕的落葉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靈動。走進一片楓樹林,楓葉如火焰般在枝頭燃燒。秋風輕輕拂過,楓葉紛紛飄落,似蝴蝶翩翩起舞。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接住一片飄落的楓葉,它的脈絡清晰可見,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站在這片楓樹林中,感受著秋天獨有的寧靜與深沉,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動。秋天,沒有春天的嬌艷,沒有夏天的熱烈,卻有著一種成熟的韻味和內斂的美。它讓我明白,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都值得我們用心去感受和珍惜。【知識點】微寫作(片斷寫作)【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情境作文。“秋天來了……” 需快速建立秋的氛圍,可從整體環境入手(如天氣、光線),自然引出核心景致。示例借鑒:例文以 “秋天來了,仿佛是一位神奇的畫家” 起筆,用比喻勾勒秋的詩意,隨即聚焦 “遠處的山巒” 與 “山間的小溪”,避免泛泛而談。選擇具體、可感的場景(如楓樹林、稻田、銀杏道),而非籠統的 “秋天的景色”。景致需有細節可寫,能承載情感(如楓葉的紅可關聯 “熱烈后的沉淀”,稻田的金黃可關聯 “豐收的踏實”)。突出色彩、形態(如 “紅的、黃的、橙的樹葉交織”“楓葉脈絡清晰可見”),用比喻、擬人增強畫面感(“如火焰般燃燒”“似蝴蝶翩翩起舞”)。補充感官層次,如 “秋風輕輕拂過”(觸覺)、落葉的沙沙聲(聽覺),讓景致更立體。從景物特點中提煉情感,如楓葉的 “紅” 可關聯 “熱情”,落葉的 “靜” 可關聯 “沉淀”,避免直白抒情(如不說 “我喜歡秋天”,而說 “感受著秋天獨有的寧靜與深沉,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動”)。結合個人感悟,將景物與生命、時光等抽象概念關聯(如例文 “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讓情感有厚度。按 “整體氛圍 — 具體景致 — 細節特寫 — 情感升華” 展開,邏輯清晰。避免堆砌辭藻,用樸素而精準的詞語(如 “絢爛”“靈動”“內斂”)傳遞畫面與情感,確保 200 字內詳略得當(重點寫最打動自己的 1-2 個細節)。【點評】本題考查微寫作。片段作文就是在練習寫一篇完整的記敘文之前,就人、事、物的某個斷面或局部進行的單項寫作訓練。片段作文的寫作要做到幾點要求:①要把內容寫具體;②敘事要做到條理清楚;③圍繞中心展開段落29.【答案】例文:生命的意義要問你的生命有意義嗎?或許,我們都會啞口無言。我們很少有人會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一個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義?大體上人們對待生命是追求享樂,是得過且過,是忙于應付。也就是我們很多人基本上都是沒有什么意義的。看待勞動或工作又是如何?有很多人會對自己的人生做出有意義的事嗎?顯然,很少。但是,自古以來有成就的人,往往會嚴肅對待自己的生命。我國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國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學性,合理地計算勞動日,而且我們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對于日班和夜班的計算方法。說明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懂得時間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現在文學家魯迅先生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像他,活著一天,就會盡量多工作,多勞動,多思考,多為百姓奉獻生命。我們呢?有的人不會珍惜時間,覺得很多時間是多余的;有的人在有限的時間中,虛度光陰,唉聲嘆氣,難以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正處十四歲的我們,生活在多少人羨慕的青春年華中,也是夢想剛剛啟航的時候。在這個黃金時期,我們更是應該抓緊時間,做好人生規劃。為人生目標而奮斗。“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些都告訴我們付出的重要。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獲。為此,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積極鍛煉,讓自己過得充實。我們能夠做到像古人那樣珍愛生命,珍惜當下嗎?現在的我們大多數同學的身上都鋪滿了“惰蟲”,上課盼下課,下課不盼上課。厭學,虛度光陰。這些毛病都在我們的身上。課間時的我們總愛東逛西逛,不懂得珍惜時光。周末,在我們的眼中兩天半:周五下午,周六,周日。早在周五下午,我們就盼望著放學鈴聲。那似乎意味著解放,猶如關在籠中的小鳥,釋放后四處亂飛。這些都是我們現在的表現,明顯,這些都是散漫的,不專注的表現。合理安排時間,有效,高效地學習是我們所需要的。在課間,要懂得休養身心,適當休息,上課時以積極的心態,認真聽講,掌握上課老師所傳授的每一個知識點,多思考,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這樣的人生態度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應該經常檢點自己,讓自己端正態度,認真學習,活出生命的意義,演繹生命的精彩!【知識點】材料作文【解析】【分析】材料是尼采的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其核心關鍵詞為 “起舞” 和 “不辜負生命”。這句話以生動的 “起舞” 為喻,傳遞出對生命應有的積極態度,中心話題是如何以積極姿態對待生命,讓每一天都富有意義。【題干分析】① 材料中 “起舞” 并非指物理意義上的舞蹈,而是一種象征,代表著積極進取、熱情投入、勇于探索、綻放自我的生活態度與生命狀態;“不辜負生命” 則強調要讓生命體現出價值與光彩,避免虛度光陰。整句話的哲理在于:生命的意義在于主動把握每一刻,以飽滿的熱情和行動去經歷、去創造,而非消極懈怠、渾渾噩噩。② 寫作思路可從以下角度展開:“是什么”:明確 “起舞的日子” 具體指怎樣的生活狀態(如勇于追夢、認真對待日常、在困境中保持昂揚等),“不辜負生命” 的內涵(如實現自我價值、體驗生命的豐富性等)。“為什么”:闡述為何 “起舞” 是對生命的尊重 —— 生命短暫且唯一,消極度日會讓生命失去重量;“起舞” 能讓人在過程中收獲成長、快樂與成就感,讓生命更有厚度。“怎么做”:探討在生活中如何 “起舞”—— 面對困難時不退縮,主動迎接挑戰;在平凡日常中保持熱愛,用心對待每一件事;明確目標并為之付出行動,不沉溺于安逸。學生易出現的寫作誤區:將 “起舞” 簡單理解為追求轟轟烈烈,忽略平凡生活中的積極態度;只空談道理,缺乏具體事例支撐,文章顯得空洞;對 “不辜負生命” 的理解片面,僅停留在個人享樂層面,忽略社會責任與價值實現。開頭可引用名言直接點題,或用一個鮮活的場景(如清晨舞者的身姿、奮斗者的忙碌身影)引出對 “起舞” 的思考。事例素材可選取古今中外在不同領域 “起舞” 的人:如貝多芬在失聰后仍創作音樂,用藝術 “起舞”;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研究,用科研 “起舞”;普通人在崗位上盡職盡責、在生活中熱愛家人,用平凡 “起舞”。結尾可總結 “起舞” 對生命的意義,發出 “讓每一天都起舞” 的呼吁,或升華到對生命價值的永恒追求。【立意提取】1.以起舞之姿,赴生命之約2.拒絕 “躺平”,讓生命起舞3.每一刻的綻放,都是生命的起舞【點評】這篇例文緊扣 “生命意義在于積極行動” 的核心,呼應尼采 “起舞” 的內涵。開篇以設問引發思考,通過古人惜時、魯迅奮斗的例子,對比當下部分青少年虛度光陰的狀態,凸顯 “珍惜時間、努力付出” 的重要性,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不過,論證稍顯單薄:對 “起舞” 的理解多停留在 “珍惜時間、認真學習”,未能拓展到更豐富的生命姿態(如困境中的堅持、平凡中的熱愛等);例子雖有古今對比,但分析不夠深入,與 “起舞” 的關聯可更緊密。語言樸實,邏輯清晰,但部分表述稍顯生硬,若能增加具體場景或細膩感悟,會更具感染力。1 / 1山東省高密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一、(18分, 每題3分)1.(2024九上·高密期中)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可汗(hán) 挾持(xié) 彬彬有禮(bīn) 恪盡職守(gè)B.教誨(huì) 矗立(zhù) 游目騁懷(chěng) 直抒胸臆(yì)C.游弋(yì) 棧橋(zhàn) 抽絲剝繭(bāo) 大發雷霆(tíng)D.宿營(sù) 拮據(jié) 衣衫襤褸(lán) 前仆后繼(pū)【答案】D【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字音辨析。A.恪盡職守(gè):錯誤,正確讀音為kè。B.矗立(zhù):錯誤,正確讀音為chù。C.抽絲剝繭(bāo):錯誤,正確讀音為bō。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識記能力。需要學生在平時讀課文時,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注意讀音、字形,并注意在具體語境中體會讀音及書寫。2.(2024九上·高密期中)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原馳蠟象 紅裝素裹 敬業樂群 全幅精力B.言行相顧 以意孤行 待人處世 鄭重其事C.與日俱增 不可明狀 根深蒂固 自暴自棄D.豐功偉績 懷古傷今 大聲喧嘩 眼花繚亂【答案】D【知識點】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字形。A.全幅精力錯誤,應為 “全副精力”。B.以意孤行錯誤,應為 “一意孤行”。C.不可明狀錯誤,應為 “不可名狀”。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基礎字詞的字形。解答此類題型時,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時打好字詞基礎,另一方面在答題時要認真審題,仔細辨析。3.(2024九上·高密期中)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確且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今年5月9日,旨在紀念瀘州籍畫家蔣兆和誕辰120周年為目的的“為民寫真,時代高峰——蔣兆和藝術與傳承展”在瀘州舉行。B.重陽節期間,不少地方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糕等習俗,有的地方還會舉行敬老尊老活動,節日的文化氛圍非常濃厚。C.近年來,“課間十分鐘”問題引發廣泛關注,能否保證課間休息時間,對學生緩解視覺疲勞、放松身心、促進交流都有積極作用。D.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和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讓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答案】B【知識點】成分殘缺;句式雜糅;前后不一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病句辨析。A.句式雜糅。“旨在……”(目的是……)與 “以…… 為目的” 兩種句式混用,導致句子結構混亂。原句 “旨在紀念…… 為目的” 同B.正確。C .兩面對一面。前半句 “能否保證課間休息時間” 包含 “能” 與 “不能” 兩面,而后半句 “對學生緩解…… 都有積極作用” 僅肯定 “積極作用”(一面),兩面與一面不匹配,邏輯矛盾。D.成分殘缺(缺主語)。“隨著……” 與 “讓……” 同時使用,導致句子主語被掩蓋(“隨著” 引導狀語,“讓” 引導祈使,均不能作主語),句子缺少核心主語。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題應掌握的知識點為幾種常見的病句類型: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意不明等。通讀句子,尋找具有常見病句類型標志性的詞或短語做出判斷。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通過壓縮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方法,找出病因。4.(2024九上·高密期中)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他? ……他景況也很不如意……”母親說著,便向房外看:“這些人又來了。說是買木器,順手也就隨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B.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待人處事就要寬容:寬者,寬宏大量,不斤斤計較,容者,海納百川,不心胸狹隘。C.大雨過后,空氣清新的十笏園吸引了一大批游客。走在幽美的園里,游客們不禁感嘆道:“多美啊,雨后的十笏園!”D.大量事實證明:沉溺于手機游戲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我們要理性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答案】C【知識點】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標點符號辨析。A. 提示語處于句子中間時,“說” 后面不能用冒號,應改為逗號,因此該選項標點使用錯誤;B.“寬者,寬宏大量,不斤斤計較” 與 “容者,海納百川,不心胸狹隘” 是并列的兩個分句,用于分別解釋 “寬” 和 “容”,分句之間應用分號連接,而非逗號,所以該選項標點錯誤;C. 正確;D.“沉溺于手機游戲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是 “大量事實證明” 引出的完整陳述句,句末應用句號,而非逗號,故該選項標點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標點符號使用正誤的辨析。平時學習中,我們要用心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書寫過程中也要做到盡可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另外對于一些標點符號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積累。5.(2024九上·高密期中)對下列短文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①北方的春天卻是一個隱身俠,從地心深處不知不覺地潛行上來。②腳下的土地在一天天地松軟,漸漸有了一點潮氣。③靠岸邊的河冰,已經悄悄地退融,讓出一條灰色的曲線。④寬闊的河灘上,滲出一片一片的濕地。⑤枯黃的草灘浮現出一層茸茸的綠意。⑥你用手扒開去看,枯葉下邊已露出羞澀的草芽。⑦風吹在臉上也不像前幾天那么硬了,太陽愈發地溫暖,曬得人身上癢癢的。A.從漢語句子成分的角度分析,選文中第①句畫波浪線的部分“北方”“從地心深處”“潛行”“上來”分別作了句子的定語、狀語、謂語和補語。B.從漢語詞性的角度分析,選文中第②句加點的詞語“土地”“漸漸”“潮氣”依次是名詞、副詞、動詞。C.選文第⑤句的主干是“草灘浮現綠意”。D.從短語的結構類型分析,選文第⑥句話中“羞澀的草芽”是一個偏正短語。【答案】B【知識點】其他常識【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基礎知識綜合。ACD.正確;B.有誤。第②句中,“土地” 表示事物名稱,是名詞;“漸漸” 表示動作的緩慢程度,是副詞;“潮氣” 指濕潤的空氣,是名詞,而非選項所說的 “動詞”。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重點作家、重要文體必須熟記。對作品中的重要內容應熟練掌握,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做出正確的評價。6.(2024九上·高密期中)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語出《論語·衛靈公》。意思是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說一句有道理的話,只是賣弄小聰明,這種人是很難教導的。B.“李代桃僵”出自古樂府《雞鳴》:“桃生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原比喻兄弟互相幫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C.古代紀年的方法有干支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等。“慶歷四年”就是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指的是慶歷皇帝即位的第四年。D.“更”是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舊時每晚八時左右,打鼓報告初更開始,稱為“定更”。【答案】C【知識點】其他常識【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ABD.正確;C.“慶歷四年” 是帝王年號紀年法(“慶歷” 是宋仁宗趙禎的年號),而非 “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后者以王公在位年數紀年,如 “魯莊公十年”)。歷史上無 “慶歷皇帝”,“慶歷” 是年號,并非皇帝名號,“慶歷四年” 指宋仁宗使用 “慶歷” 年號的第四年。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重點作家、重要文體必須熟記。對作品中的重要內容應熟練掌握,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做出正確的評價。二、(10分)7.(2024九上·高密期中)根據提示填寫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主題 詩文 出處或理解真摯情感 ①登斯樓也,則有 ,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陽樓記》② , 。 溫庭筠在《商山早行》中運用虛實結合手法表達情感的句子。山川風景 ③ ,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富含哲理 ④沉舟側畔千帆過, 。 ⑤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思親懷鄉 ⑥ ,月是故鄉明。 杜甫⑦《 》【答案】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露從今夜白;月夜憶舍弟【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解析】【分析】①②③④⑥詩文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不能寫錯別字。此題中容易寫錯的字有:偕,鳧,塘。故答案為: ① 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②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③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④ 病樹前頭萬木春 ⑤ 劉禹錫 ⑥ 露從今夜白 ⑦ 月夜憶舍弟【點評】①②③④⑥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三、(5分)(2024九上·高密期中)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學校開展“青春·祖國”主題實踐活動,請結合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務。【材料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號召:“廣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材料二】鄧稼先嘔心瀝血,隱姓埋名28年,憑借幾臺簡易的手搖計算機,爆炸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讓世界一次又一次認識了全新的中國;屠呦呦堅持不懈, , , ;南仁東心無旁騖,8000多個日日夜夜,在崇山峻嶺間為中國“天眼”燃盡生命,刷新了世界天文史上的高度……正是矢志報國的老一輩科學家前赴后繼,為科學事業舍身探索,為國家民族鞠躬盡瘁,為造福人類無私奉獻,我國的科技事業才能取得歷史性成就。8.請結合【材料一】為本次活動擬寫一條宣傳標語。要求:內容緊扣活動主題,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16字。9.聯系上下文,在【材料二】中畫線處依次填入下列語句,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①研制出有效治療瘧疾的藥物 ②挽救了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③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④成功提取了青蒿素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答案】8.示例:青春獻給祖國,奮斗鑄就輝煌。9.D【知識點】句子排序【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宣傳標語的擬寫。宣傳標語的擬寫要緊扣主題且語言簡潔,具有宣傳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2)本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加強閱讀領悟能力的培養,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通過抓關鍵詞,抓中心句,句與句之間的連接詞去逐句推敲。8.本題考查擬寫宣傳語。需體現 “青春”“奮斗”“祖國 / 時代” 的關聯,突出青年與國家建設的聯系。可運用比喻(如 “青春如火”“理想如燈”)、對偶(如 “青春獻祖國,奮斗筑未來”)等,增強感染力。故答案為: 示例:青春獻給祖國,奮斗鑄就輝煌。9.本題考查語句銜接連貫。需按屠呦呦研究的邏輯順序排列:④成功提取了青蒿素:這是研究的基礎步驟,是后續成果的前提(先提取核心物質)。①研制出有效治療瘧疾的藥物:在提取青蒿素后,進一步研發出可應用的藥物(從成分到成品)。②挽救了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藥物的直接作用是救治患者(成果的具體影響)。③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是對前三項的總結,升華到對人類的整體貢獻(從具體到宏觀)。首先,屠呦呦的研究是先④成功提取了青蒿素,然后①研制出有效治療瘧疾的藥物,接著因為藥物②挽救了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最后體現出她③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這樣的順序符合事件發展的邏輯。故排序為:④①②③。故答案為:D四、(7分)(2024九上·高密期中)閱讀下面的詩歌, 完成各題。【甲】微 雨(唐·李商隱)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乙】細 雨 (唐·李商隱)帷飄白玉堂①,簟②卷碧牙床③。楚女④當時意,蕭蕭發彩涼。【注釋】①白玉堂, 指天宮。②簟(diàn),竹席。③碧牙床, 指天空。④楚女,指《楚辭·九歌·少司命》里描寫的神女,文中曾寫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曬、梳理自己頭發的神情。10.下列關于這兩首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詩開頭兩句寫傍晚前后微雨始落不久的情景。加點的“靄”“稍”分別是“霧氣”“漸漸”的意思。B.甲詩第三句寫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微雨久落后氣溫下降,人坐屋內,盡管遠隔窗戶,仍然感覺出寒氣透入戶內。C.乙詩開頭兩句用“帷飄”“簟卷”兩個詞,寫出了天空烏云密布、風雨交加的特點。D.乙詩后面兩句,神女意態的想象與“蕭蕭”一詞表達的清涼氣氛,合成了一幅神奇、多彩的畫面。11.這兩首詩都是寫“雨”,但寫法上有所不同。請你結合兩詩簡要分析。【答案】10.C11.甲詩從正面描寫微雨,通過描寫微雨初落不久和落久后的情景,如“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從視覺、觸覺、聽覺等方面展現微雨的特點。乙詩從側面描寫細雨,通過描寫天宮、天空等環境以及神女意態,如“帷飄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當時意,蕭蕭發彩涼”,借助想象來烘托細雨的形象。【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生活雜感【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系創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2)本題考查分析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鑒賞詩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鑒賞知識、專業術語,如表達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靜顯動、以動襯靜、動靜結10.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辨析。ABD.正確;C.有誤,乙詩中 “帷飄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并非描寫 “天空烏云密布、風雨交加”。這里的 “帷飄”“簟卷” 是詩人以輕柔的想象勾勒細雨:將細雨比作天宮中飄動的帷帳,又似天空(碧牙床)像竹席般輕輕舒展,描繪的是細雨如絲、輕柔飄逸的狀態,而非狂風暴雨的景象。故答案為:C11.本題考查對比閱讀。甲詩采用正面描寫的手法,直接刻畫微雨的特點。“初隨林靄動” 從視覺寫微雨初落,與林間霧氣一同浮動,顯其輕盈;“稍共夜涼分” 從觸覺寫雨勢漸續,帶來夜晚的清涼,顯其細微;“窗迥侵燈冷” 以觸覺強化,寫微雨久落使寒意透窗,連燈光都似帶冷意;“庭虛近水聞” 從聽覺寫空曠庭院中,近水處能聽見微雨的細碎聲響。詩人調動視覺、觸覺、聽覺,讓微雨的形態、溫度、聲音立體呈現。乙詩則運用側面描寫,借環境與想象烘托細雨。“帷飄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不直接寫雨,而是以 “白玉堂(天宮)”“碧牙床(天空)” 的意象,用 “帷飄”“簟卷” 的輕柔狀態暗喻細雨如絲如縷;后兩句 “楚女當時意,蕭蕭發彩涼”,引入《楚辭》中神女梳理頭發的清涼意態,將細雨的清涼、飄逸與神女的靈動相融合,借想象中的情景烘托細雨的特質,賦予雨神秘而浪漫的色彩。故答案為:甲詩從正面描寫微雨,通過描寫微雨初落不久和落久后的情景,如“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從視覺、觸覺、聽覺等方面展現微雨的特點。乙詩從側面描寫細雨,通過描寫天宮、天空等環境以及神女意態,如“帷飄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當時意,蕭蕭發彩涼”,借助想象來烘托細雨的形象。五、(16分)(2024九上·高密期中)閱讀下面文言文, 完成各題。【甲】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乙】皇祐①二年,吳中大饑,殍殣②枕路。是時范文正領淅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于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監司③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敘所以宴游及興造,皆欲以發有余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兩淅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饑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摘自《夢溪筆談》【注釋】①皇祐:宋仁宗趙禎的年號。②殍殣(piǎo jìn):餓死的人。殍,餓死;殣,陳尸。③監司:監管部門。1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加點的字。(1)泉香而酒洌 洌: (2)為術甚備 術:(3)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 諭: (4)以惠貧者 惠:13.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至于負者歌于途 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B.溪深而魚肥。 余強飲三大杯而別(張岱《湖心亭看雪》)C.希文乃縱民競渡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范仲淹《岳陽樓記》)D.皆欲以發有余之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14.請用“/”為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1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2)荒政之施, 莫此為大。16.請你簡要陳述甲、乙兩文舉行“宴會”的目的。【答案】12.(1) 清 (2) 方法、措施 (3) 告訴、告誡 (4) 救濟、幫助13.C14.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15.(1)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醉了。(2)救荒政策的實施,沒有比這更大的了。16.甲文舉行宴會是為了與民同樂;乙文舉行宴會是為了通過宴游及興造等活動,發放多余的錢財,救濟貧困的人。【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斷句;文言文翻譯;一詞多義;常用文言實詞【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考題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所學過的課文,根據上下文做出判斷。(2)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3)本題考查斷句的能力。給語句斷句時,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來說,主謂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應該有停頓;同時注意題干的要求,需要斷幾處。(4)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5)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找出相關的語句做出具體的分析即可。【參考譯文】 【甲】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雜七雜八的擺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彈琴奏樂,投壺的人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倒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乙】皇佑二年,吳中發生大饑荒,餓死者的尸體遍布于道路。這時范仲淹主管浙西,調發國家倉庫糧食,募集民間所存的錢物來賑濟災民,救荒之術很是完備。吳中百姓喜歡比賽舟船,愛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勵民間多舉辦賽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飲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規模出游,盡情玩賞。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諭他們說:“災荒年間民工工價最低廉,可以趁此時機大力興建土木工程。”于是各個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興盛。官府也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監察機關彈劾杭州長官不體恤荒政,嬉戲游樂而無節制,以及官府、私家興建房舍,傷耗民間財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擬奏章:申述因為飲宴和興造房舍的緣由,是要調發有余的錢財,來救濟貧民。那些從事貿易、飲食行業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養活的,每天大概可達幾萬人。救濟災荒的措施,沒有比這一做法更好的了。這一年,兩浙路災區唯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的,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饑荒年打開司農寺發放糧食賑濟災民,募集民間財力為地方興利,近年來已定為法令。12.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洌:結合 “泉香而酒洌” 語境,“香” 形容泉的氣味,“洌” 則對應酒的特質,意為 “清”(酒味純正無雜)。術:聯系 “吳中大饑”“發粟及募民存餉” 的背景,“為術甚備” 指救荒的方法很完備,故 “術” 譯為 “方法、措施”。諭:“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 中,“召” 后接 “曰”,可知是 “告訴、告誡” 寺廟主持。惠:“以惠貧者” 意為 “來救濟貧困的人”,“惠” 此處為動詞,譯為 “救濟、幫助”。故答案為: (1) 清 (2) 方法、措施 (3) 告訴、告誡 (4) 救濟、幫助13.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負者歌于途” 的 “于” 是介詞,“在”;“告之于帝” 的 “于” 是介詞,“向”,用法不同。B.“溪深而魚肥” 的 “而” 表并列(且);“余強飲三大杯而別” 的 “而” 表順承(然后),用法不同。C.“希文乃縱民競渡” 與 “乃重修岳陽樓” 的 “乃” 均為連詞,“于是、就”,用法相同。D.“皆欲以發有余之財” 的 “以” 是介詞,“用、憑借”;“不以物喜” 的 “以” 是介詞,“因為”,用法不同。故答案為:C14.本題考查斷句。句意為: :這一年,兩浙路災區唯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的,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 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交代時間(當年)和現象(兩浙地區只有杭州安定),為第一層。“民不流徙”:承接上文,說明杭州安定的結果(百姓沒有流亡),為第二層。“皆文正之惠也”:總結原因(都是范仲淹的恩惠),為第三層。三層意思獨立且連貫,故以此斷句。故答案為: 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15.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1)關鍵詞:“蒼顏”(臉色蒼老)、“頹然”(醉醺醺的樣子)、“乎”(在)。(2)關鍵詞:“荒政”(救荒政策)、“施”(實施)、“莫此為大”(沒有比這更重要的)。故答案為: (1)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醉了。(2)救荒政策的實施,沒有比這更大的了。16.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甲文背景是滁州太平盛世,“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核心是太守與百姓共賞山水、同享宴樂,展現 “與民同樂” 的治政理念。乙文背景是吳中大饑,范仲淹 “縱民競渡”“日出宴于湖上”,并非單純嬉游,而是通過帶動百姓參與(貿易、勞作),讓富余財力流通,使依賴公私謀生的貧困者獲得收入,本質是 “以發有余之財,以惠貧者” 的救荒策略。故答案為: 甲文舉行宴會是為了與民同樂;乙文舉行宴會是為了通過宴游及興造等活動,發放多余的錢財,救濟貧困的人。六、(15分)(2024九上·高密期中)閱讀下面的文章, 完成各題。水袖①筱蘭芳踏著碎步上臺,水袖一抖一擲、一蕩一甩、一拋一揚、一疊一搭,臺下必是掌聲雷動,叫好聲四起。②憑著這個絕活兒,筱蘭芳獲獎無數。也有不少戲校、劇團的年輕人想拜筱蘭芳為師,但她擇徒的標準極高,故而她一直沒徒弟。為這事,阜劇團的王團長多次勸莜蘭芳降低收徒標準,筱蘭芳卻說:“戲比天大,怎能隨便降低標準呢!”一句話,噎住了王團長。③可眼下,王團長接到一個緊急任務,他必須動員筱蘭芳收徒。原來市里要求阜劇團排一部高質量的新戲。為了阜劇文脈的傳承,市里要求新戲的主要角色全部用年輕人,還必須是當地阜劇名家的徒弟。也就是說,這次筱蘭芳無論如何都要收徒了。④王團長挑了四個剛從戲曲學院畢業的女學員資料來找筱蘭芳。他告訴筱蘭芳,這四個學員只能留三個,分別拜阜劇團的青衣、花旦、刀馬旦名角為師,留下來的會獲得阜劇團的正式編制。筱蘭芳作為青衣名角,這四個學員首先任她挑選。⑤筱蘭芳翻了翻學員的資料:“看來我這次不收徒弟不行了。”王團長笑道:“筱老師現在表面上是四選一,但這四個學員是我從戲曲學院四百多名畢業生中挑選出來的,實際上是四百選一,定會讓您稱心如意的。”“既然這樣,那就在明天的舞臺上見分曉吧。”⑥第二天面試前,筱蘭芳問王團長:“團里留三個,淘汰的那個咋辦?”“退回學校唄,戲曲學院的學生畢業后改行的多著呢。”王團長說。筱蘭芳聽后沉默不語。⑦面試開始。學員分別以《鍘美案》中的秦香蓮、《二進宮》中的李艷妃等青衣角色亮相。一出場,她們就把水袖的甩、撣、撥、勾、挑、抖、打、揚等功夫施展得行云流水。王團長直拍手叫好。⑧面試結束,學員退場。王團長小心地問:“筱老師,您看中幾號學員了?”“三號吧。”筱蘭芳回答。“啊,我以為您會看中二號。我覺得二號的表現力是這四個人中最好的。”筱蘭芳的選擇出乎王團長的意料。“三號潛力最大,就定三號吧。”筱蘭芳不容置疑地說。⑨筱蘭芳選定徒弟后,團里的花旦、刀馬旦名角也相繼選定了徒弟。最終二號學員出局。花旦、刀馬旦名角對王團長說:“二號的形象、氣質和表現力最適合青衣,可惜,她沒被筱蘭芳選中。”⑩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二號學員卻被省淮劇團作為重點人才引進,而且在一年后全省文藝會演大賽中,一舉擊敗筱蘭芳的徒弟,獲得全省戲劇表演最高獎“幽蘭獎”。獲獎名單公布后,很多人頗感意外,因為筱蘭芳不僅是“幽蘭獎”終身成就獎得主,還是此次大賽的主評委之一,她唯一的徒弟竟然沒獲獎!有人說筱蘭芳胳膊肘兒朝外拐,有人說筱蘭芳選徒弟時看走了眼,還有人說筱蘭芳“徒有虛名”…… 對于這些議論,筱蘭芳從未公開辯解過。筱蘭芳的徒弟卻受不了輿論的壓力,一次排練過后,她獨自坐在后臺哭得梨花帶雨。不料房門被輕輕推開,走進來的是進入省淮劇團的那個二號學員。“這個獎你以后也會獲得的。”二號學員說,“我想告訴你個秘密。那次面試,筱老師第一個看中的是我。”“怎么可能?她最終選擇的是我!”筱蘭芳徒弟的臉上露出憤怒之色。“你先聽我說完。”二號學員不疾不徐道,“你是左撇子,舞水袖時,指、腕、肘、肩不夠協調,筱老師一眼就看出來了。如果她不收你做徒弟,阜劇團的其他老師也不會收你,也許你就永遠吃不上這碗飯了。” 二號學員的話讓筱蘭芳的徒弟愣住了,難怪筱老師一年來把重心放在調教她的右臂上,并且說還要花兩年的時間才能把她的身體調平衡。“筱老師把我這個有缺陷的人收為徒弟,那你……”二號學員正色道:“而我永遠感激筱老師,是她極力向省淮劇團推薦了我……” 二號學員話還沒說完,房門又被人輕輕推開,一個沐著光的身影走了進來。兩人定睛一看,來人正是筱蘭芳。筱蘭芳問:“你們倆在這兒嘀咕啥呢?”“師父!”筱蘭芳的徒弟一甩水袖,給了筱蘭芳一個大大的擁抱。她緊緊地摟著筱蘭芳,眼眶里止不住溢出了淚花。(選自《讀者》2024年第19期, 有刪改)17.選文第①段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 有什么作用?18.請聯系上下文,簡要分析選文第⑧段畫橫線句子的作用。啊,我以為您會看中二號。我覺得二號的表現力是這四個人中最好的。19.選文中的主人公“筱蘭芳”具有哪些特點? 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20.下列關于選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選文第②段“戲比天大,怎能隨便降低標準呢”,說明筱蘭芳對藝術事業的敬重,所以不肯輕易降低擇徒標準。B.選文第⑤段“看來我這次不收徒弟不行了”,說明筱蘭芳此次收徒的根本原因是市里要求阜劇團排演新戲。C.選文第 段“這個獎你以后也會獲得的”,二號學員這樣說的原因是,三號學員雖然有缺陷,但是在筱蘭芳的精心調教下,將來一定會有所成就。D.選文第 段“她緊緊地摟著筱蘭芳,眼眶里止不住溢出了淚花”,表達了三號學員在了解真相后對筱蘭芳的無比感激之情。【答案】17.運用動作描寫(“踏著碎步上臺,水袖一抖一擲、一蕩一甩、一挑一揚、 一搭一扣”)和側面描寫(“臺下必是掌聲雷動,叫好聲四起”) ,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筱蘭芳水袖功夫的高超,為下文寫她擇徒標準高做鋪墊。18.①從內容上看,通過王團長的話側面表現出二號學員的表現力好,與筱蘭芳最終選擇三號學員形成對比,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②從結構上看,為下文揭示筱蘭芳選擇三號學員的原因做鋪墊。19.①對藝術要求嚴格:擇徒標準高,認為“戲比天大,怎能隨便降低標準呢”。②有責任心:為了阜劇團文脈傳承,同意收徒。③善良且有長遠眼光:看出二號學員的優秀但因三號學員身體有缺陷且可能因此無法從事戲曲行業而選擇三號學員,并對其進行精心調教。20.B【知識點】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小說;分析文段、人物、情節的作用【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章的寫作手法。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常見的寫作方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描寫手法、表現手法四個方面。然后根據文章的特點抓住一點或幾點完成做答即可。(2)本題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關注兩點:一是句段所處的位置來分析。二是從句子的表達內容來分析。(3)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題關鍵是了解文章內容,找出描寫人物的語句與相關事件,然后結合具體內容來分析。(4)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17.本題考查人物描寫及段落作用。通過 “踏”“抖”“擲”“蕩”“甩” 等一系列動詞,精準刻畫筱蘭芳水袖動作的嫻熟與靈動,直接展現其技藝高超。以臺下觀眾的 “掌聲雷動”“叫好聲”,從側面烘托其表演的精彩,強化 “絕活兒” 的感染力。既突出筱蘭芳的藝術功底,又為下文 “擇徒標準極高” 埋下伏筆 —— 正因其自身技藝精湛,才對徒弟要求嚴格。故答案為:運用動作描寫(“踏著碎步上臺,水袖一抖一擲、一蕩一甩、一挑一揚、 一搭一扣”)和側面描寫(“臺下必是掌聲雷動,叫好聲四起”) ,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筱蘭芳水袖功夫的高超,為下文寫她擇徒標準高做鋪墊。18.本題考查句子作用。內容層面,王團長的判斷符合常人邏輯(選最優秀者),而筱蘭芳的選擇與之相悖,形成認知沖突,引發讀者對 “選擇原因” 的好奇。結構層面,此句留下的疑問,在第 段通過二號學員的解釋得以解答,使情節前后呼應,結構完整。故答案為: ①從內容上看,通過王團長的話側面表現出二號學員的表現力好,與筱蘭芳最終選擇三號學員形成對比,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②從結構上看,為下文揭示筱蘭芳選擇三號學員的原因做鋪墊。19.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① 對藝術嚴謹,堅守標準:面對王團長勸其降低收徒標準,以 “戲比天大,怎能隨便降低標準呢” 拒絕,體現對藝術的敬畏;收徒后針對三號(左撇子)的缺陷,花一年時間調教右臂,計劃兩年調平衡,可見教學耐心與嚴格。② 有責任感與大局觀:為阜劇文脈傳承,放下 “一直不收徒” 的堅持,同意收徒,體現對行業傳承的擔當。③ 善良且眼光長遠:明知二號表現力最佳,卻因三號(左撇子)若不被收徒可能改行,選擇收三號并精心調教;同時極力向省淮劇團推薦二號,讓其獲得更好發展,兼顧兩人前途,顯其仁愛與識才之智。故答案為:①對藝術要求嚴格:擇徒標準高,認為“戲比天大,怎能隨便降低標準呢”。②有責任心:為了阜劇團文脈傳承,同意收徒。③善良且有長遠眼光:看出二號學員的優秀但因三號學員身體有缺陷且可能因此無法從事戲曲行業而選擇三號學員,并對其進行精心調教。20.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ACD.正確;B.錯誤。筱蘭芳收徒的直接原因是 “市里要求阜劇團排新戲,主要角色需年輕人且為名家徒弟”,但根本原因是 “為了阜劇文脈的傳承”(原文第③段明確提及 “為了阜劇文脈的傳承,市里要求……”)。“排新戲” 是契機,“傳承文脈” 才是核心動因,故 B 項對 “根本原因” 的表述有誤。故答案為:B七、(12分)(2024九上·高密期中)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文化自信從哪里來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我們的文化自信不僅來自文化的積淀、傳承和創新、發展,更來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來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②源于以自信自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燕山腳下,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 中華文明歷經滄桑留下的古老典籍,在此“藏之名山、傳之后世”。“我們的文化在這里啊!是非常文明的、進步的、先進的。將來傳下去,還要傳五千年,還不止五千年。”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考察時簡潔平實的語言,顯示出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從《詩經》《論語》等經典古籍持續暢銷,到歷史文化街區得以活態保護,中華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機勃勃。總書記指出: “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堅定文化自信,就必須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根脈,這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③源于以固根守魂弘揚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以“革命”的精神為內核和價值取向,承載著黨的初心和使命,蘊含著黨的精神基因和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總書記對弘揚革命文化高度重視,從提出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到要求“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再到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設立烈士紀念日等,始終把紅色基因作為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有力帶動了全黨全國人民守初心、擔使命。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革命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一路走來的深刻領悟,也是自信奔赴未來的不變信條。④源于以守正創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是以高度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應有之義。進入新時代,黨領導人民進一步推動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的要求貫穿體現到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更加堅定。面對文化供給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的主要矛盾,我們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新時代的文藝園地百花齊放、碩果累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展現恢弘氣象,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提振,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巍然聳立。⑤源于不斷創造奇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黨的百余年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最堅實的基礎。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波瀾壯闊地推進,中國發展道路日益顯示出無可比擬的顯著優勢,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化繁榮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2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2.選文第②段中畫單橫線的句子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有什么作用?從《詩經》《論語》等經典古籍持續暢銷,到歷史文化街區得以活態保護,中華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機勃勃。23.班級讀書分享會打算分享以下三部作品,它們分別體現了文中的哪一種文化?(1)《紅巖》 (2)《平凡的世界》 (3)《唐詩三百首》24.關于選文內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②段中畫雙橫線的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增強了語勢。B.第③段中畫單橫線的句子中的“這”指代的內容是“革命傳統不能丟,紅色基因不能變”。C.第⑤段畫單橫線的句子中,加點的“最”換成“尤其”,句子的意思沒有發生改變。D.第⑤段畫雙橫線的句子中,加點的“僅”字不僅表明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還表達了作者強烈的自豪感。【答案】21.我們的文化自信不僅來自文化的積淀、傳承和創新、發展,更來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來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22.運用舉例論證和比喻論證。列舉《詩經》《論語》等經典古籍持續暢銷和歷史文化街區得以活態保護的事例,將中華文化比作“一池春水”,生動形象地論證了源于以自信自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觀點,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23.(1)革命文化 (2)社會主義先進文化(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4.C【知識點】分析議論文論證方法及作用;中心論點;議論文文本;評價啟示、反思感悟等開放類;定位篩選、分析整合文中信息【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論點。論點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見解或主張,能夠統攝全文,一般出現在文章的標題、開頭或結尾處。有的議論文的論點需要自己概括,這就要先讀懂文章的內容,弄清作者針對什么問題而發表議論,然后再看作者對這個問題的觀點是什么,進而概括出來。(2)本題考查論證的方法及其作用。議論文經常使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辨識論證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再看是不是舉例論證,最后考慮道理論證。(3)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觀點明確即可。注意聯系生活實際闡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對選項涉及的內容,在文中找到對應的語句將信息進行比較,判斷正誤。21.本題考查中心論點。議論文的中心論點通常在開篇或結尾,本文采用 “總 — 分” 結構。第①段開篇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引出核心觀點,明確指出文化自信的兩大來源:一是文化自身的積淀、傳承與創新;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及民族復興的前景。后文②—⑤段分別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 四個方面展開論述,均圍繞這一核心觀點,故為中心論點。故答案為: 我們的文化自信不僅來自文化的積淀、傳承和創新、發展,更來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來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22.本題考查論證方法及作用分析。列舉 “《詩經》《論語》等經典古籍持續暢銷”“歷史文化街區得以活態保護” 兩個實例,具體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傳承與活力,使論證更具說服力。將 “中華文化” 比作 “一池春水”,以 “生機勃勃” 形容其生命力,生動形象地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蓬勃態勢,增強論證的感染力。兩者結合,共同論證了 “文化自信源于以自信自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這一分論點,強化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自信之基” 的觀點。故答案為:運用舉例論證和比喻論證。列舉《詩經》《論語》等經典古籍持續暢銷和歷史文化街區得以活態保護的事例,將中華文化比作“一池春水”,生動形象地論證了源于以自信自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觀點,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2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拓展運用。《紅巖》:以革命斗爭為背景,展現革命志士的精神,符合第③段 “革命文化承載黨的初心使命,蘊含精神基因” 的定義,故屬革命文化。《平凡的世界》:聚焦改革開放時期普通人的奮斗,體現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時代精神,契合第④段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展現中國精神、價值與力量” 的特征,故屬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唐詩三百首》:收錄唐代經典詩歌,是中華文化積淀的重要載體,對應第②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明智慧結晶”,故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答案為: (1)革命文化 (2)社會主義先進文化(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4.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與手法分析。ABD.正確;C.第⑤段 “最堅實的基礎” 中,“最” 表程度極致,強調黨的奮斗歷程和成就對文化自信的根本性支撐;“尤其” 表遞進,替換后程度減弱,句意改變,錯誤。故答案為:C八、名著閱讀(7分)25.(2024九上·高密期中)下列關于名著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艾青詩選》以革命的現實主義手法,深沉憂郁地唱出了祖國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和不幸,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激勵著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為國土英勇斗爭。B.泰戈爾善于從平淡無奇的事物中發掘自然的美和生活的詩意。其《新月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格言詩,里面的每首詩都不長,短的僅一兩行,但如格言警句一般發人深省。C.《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它內容豐富,主要包括愛情故事、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D.《世說新語》是南朝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志人小說集,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大夫的言談逸事,內容上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方面。【答案】B【知識點】作家作品;《艾青詩選》【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名著常識。ACD.正確;B.《新月集》是泰戈爾以兒童生活為主題的詩集,通過 “孩子的視角” 描繪童真、母愛與自然之美(如《金色花》《紙船》),充滿詩意與溫情,并非 “富于哲理的格言詩”。泰戈爾的《飛鳥集》才是格言詩集,內容多為簡短的哲理警句(如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與《新月集》主題、風格截然不同。故選項混淆了《新月集》與《飛鳥集》的特點,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對于重點作家、重要文體必須熟記。對作品中的重要內容應熟練掌握,針對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做出正確的評價。(2024九上·高密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話說當時薛霸雙手舉起棍來,望林沖腦袋上便劈下來。說時遲,那時快,薛霸的棍恰舉起來,只見松樹背后雷鳴也似一聲,那條鐵禪杖飛將來,把這水火棍一隔,丟去九霄云外。跳出一個胖大和尚來,喝道:“灑家在林子里聽你多時!”兩個公人看那和尚時,穿一領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禪杖,輪起來打兩個公人。林沖方才閃開眼看時,認得是【A】。林沖連忙叫道:“師兄,不可下手! 我有話說。”【A】聽得,收住禪杖。兩個公人呆了半晌,動撣不得。林沖道:“非干他兩個事,盡是高太尉使【B】分付他兩個公人,要害我性命。他兩個怎不依他? 你若打殺他兩個,也是冤屈。”……【A】喝道:“灑家不看兄弟面時,把你這兩個都剁做肉醬! 且看兄弟面皮,饒你兩個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到“快攙兄弟,都跟灑家來!”提了禪杖先走。兩個公人那里敢回話,只叫:“林教頭救俺兩個!”依前背上包裹,提了水火棍,扶著林沖,又替他挖了包裹,一同跟出林子來。26.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上述故事情節(不超過8個字)。27.請你聯系整本書的閱讀,寫出文中“A”和“B”的名字以及“B”的最終結局。【答案】26.魯智深大鬧野豬林27.A是魯智深,B是陸謙。陸謙最終被林沖殺死。【知識點】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內容;《水滸傳》【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學名著情節的積累。要求學生對教材中及課后推薦的名著要點加以了解和識記,尤其是教材中文學文體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識點要記牢。(2)本道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名著重要情節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將相關知識記牢,同時要對名著的精彩內容以及人物形象細細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節。26.本題考查名著情節。情節核心要素為:人物(魯智深、林沖、公人)、地點(野豬林)、事件(薛霸等公人受指使欲害林沖,魯智深突然出現,用禪杖擊退公人,救下林沖)。需提煉最關鍵信息 ——“魯智深”(核心人物)、“野豬林”(關鍵地點)、“大鬧”(核心動作,體現沖突與救援),故以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概括,既包含人物、地點,又凸顯事件性質,符合字數要求。故答案為: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27.本題考查人物形象識記。A(魯智深):根據 “胖大和尚”“鐵禪杖”“戒刀” 等特征,及 “灑家” 的口語習慣,結合《水滸傳》情節,可知是魯智深(法名智深,綽號花和尚)。他暗中跟隨林沖,在野豬林救下林沖,體現其嫉惡如仇、重義氣的性格。B(陸謙):由林沖所言 “盡是高太尉使【B】分付他兩個公人,要害我性命” 可知,【B】是受高俅指使、具體策劃陷害林沖的人。結合原著,此人是陸謙(林沖昔日好友,后為攀附高俅,多次設計陷害林沖)。陸謙的最終結局在《水滸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情節中揭曉 —— 林沖在草料場得知陸謙等人的陰謀后,怒殺陸謙,報了陷害之仇,這一結局體現了因果報應與林沖的反抗精神。故答案為: A是魯智深,B是陸謙。陸謙最終被林沖殺死。九、(60分)28.(2024九上·高密期中)小作文季節的變換構成我們多彩的世界,春天有春天的嫵媚,夏天有夏天的特色……請你以“秋天來了……”開頭寫一個片段,描繪一處最打動你的景致。要求:運用描寫,融情于景,情感真摯,語言流暢,不少于200字。【答案】例文:秋天來了,仿佛是一位神奇的畫家,悄然地為大地染上了一層絢爛的色彩。遠處的山巒,像是被打翻的調色盤,紅的、黃的、橙的樹葉交織在一起,如同一幅壯麗的油畫。山間的小溪潺潺流淌,清澈見底,溪水在五彩斑斕的落葉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靈動。走進一片楓樹林,楓葉如火焰般在枝頭燃燒。秋風輕輕拂過,楓葉紛紛飄落,似蝴蝶翩翩起舞。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接住一片飄落的楓葉,它的脈絡清晰可見,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站在這片楓樹林中,感受著秋天獨有的寧靜與深沉,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動。秋天,沒有春天的嬌艷,沒有夏天的熱烈,卻有著一種成熟的韻味和內斂的美。它讓我明白,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都值得我們用心去感受和珍惜。【知識點】微寫作(片斷寫作)【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情境作文。“秋天來了……” 需快速建立秋的氛圍,可從整體環境入手(如天氣、光線),自然引出核心景致。示例借鑒:例文以 “秋天來了,仿佛是一位神奇的畫家” 起筆,用比喻勾勒秋的詩意,隨即聚焦 “遠處的山巒” 與 “山間的小溪”,避免泛泛而談。選擇具體、可感的場景(如楓樹林、稻田、銀杏道),而非籠統的 “秋天的景色”。景致需有細節可寫,能承載情感(如楓葉的紅可關聯 “熱烈后的沉淀”,稻田的金黃可關聯 “豐收的踏實”)。突出色彩、形態(如 “紅的、黃的、橙的樹葉交織”“楓葉脈絡清晰可見”),用比喻、擬人增強畫面感(“如火焰般燃燒”“似蝴蝶翩翩起舞”)。補充感官層次,如 “秋風輕輕拂過”(觸覺)、落葉的沙沙聲(聽覺),讓景致更立體。從景物特點中提煉情感,如楓葉的 “紅” 可關聯 “熱情”,落葉的 “靜” 可關聯 “沉淀”,避免直白抒情(如不說 “我喜歡秋天”,而說 “感受著秋天獨有的寧靜與深沉,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動”)。結合個人感悟,將景物與生命、時光等抽象概念關聯(如例文 “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讓情感有厚度。按 “整體氛圍 — 具體景致 — 細節特寫 — 情感升華” 展開,邏輯清晰。避免堆砌辭藻,用樸素而精準的詞語(如 “絢爛”“靈動”“內斂”)傳遞畫面與情感,確保 200 字內詳略得當(重點寫最打動自己的 1-2 個細節)。【點評】本題考查微寫作。片段作文就是在練習寫一篇完整的記敘文之前,就人、事、物的某個斷面或局部進行的單項寫作訓練。片段作文的寫作要做到幾點要求:①要把內容寫具體;②敘事要做到條理清楚;③圍繞中心展開段落29.(2024九上·高密期中)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尼采請根據你對尼采這句話的聯想、理解與思考,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征鮮明;③不得抄襲或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等信息。【答案】例文:生命的意義要問你的生命有意義嗎?或許,我們都會啞口無言。我們很少有人會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一個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義?大體上人們對待生命是追求享樂,是得過且過,是忙于應付。也就是我們很多人基本上都是沒有什么意義的。看待勞動或工作又是如何?有很多人會對自己的人生做出有意義的事嗎?顯然,很少。但是,自古以來有成就的人,往往會嚴肅對待自己的生命。我國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國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學性,合理地計算勞動日,而且我們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對于日班和夜班的計算方法。說明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懂得時間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現在文學家魯迅先生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像他,活著一天,就會盡量多工作,多勞動,多思考,多為百姓奉獻生命。我們呢?有的人不會珍惜時間,覺得很多時間是多余的;有的人在有限的時間中,虛度光陰,唉聲嘆氣,難以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正處十四歲的我們,生活在多少人羨慕的青春年華中,也是夢想剛剛啟航的時候。在這個黃金時期,我們更是應該抓緊時間,做好人生規劃。為人生目標而奮斗。“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些都告訴我們付出的重要。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獲。為此,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積極鍛煉,讓自己過得充實。我們能夠做到像古人那樣珍愛生命,珍惜當下嗎?現在的我們大多數同學的身上都鋪滿了“惰蟲”,上課盼下課,下課不盼上課。厭學,虛度光陰。這些毛病都在我們的身上。課間時的我們總愛東逛西逛,不懂得珍惜時光。周末,在我們的眼中兩天半:周五下午,周六,周日。早在周五下午,我們就盼望著放學鈴聲。那似乎意味著解放,猶如關在籠中的小鳥,釋放后四處亂飛。這些都是我們現在的表現,明顯,這些都是散漫的,不專注的表現。合理安排時間,有效,高效地學習是我們所需要的。在課間,要懂得休養身心,適當休息,上課時以積極的心態,認真聽講,掌握上課老師所傳授的每一個知識點,多思考,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這樣的人生態度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應該經常檢點自己,讓自己端正態度,認真學習,活出生命的意義,演繹生命的精彩!【知識點】材料作文【解析】【分析】材料是尼采的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其核心關鍵詞為 “起舞” 和 “不辜負生命”。這句話以生動的 “起舞” 為喻,傳遞出對生命應有的積極態度,中心話題是如何以積極姿態對待生命,讓每一天都富有意義。【題干分析】① 材料中 “起舞” 并非指物理意義上的舞蹈,而是一種象征,代表著積極進取、熱情投入、勇于探索、綻放自我的生活態度與生命狀態;“不辜負生命” 則強調要讓生命體現出價值與光彩,避免虛度光陰。整句話的哲理在于:生命的意義在于主動把握每一刻,以飽滿的熱情和行動去經歷、去創造,而非消極懈怠、渾渾噩噩。② 寫作思路可從以下角度展開:“是什么”:明確 “起舞的日子” 具體指怎樣的生活狀態(如勇于追夢、認真對待日常、在困境中保持昂揚等),“不辜負生命” 的內涵(如實現自我價值、體驗生命的豐富性等)。“為什么”:闡述為何 “起舞” 是對生命的尊重 —— 生命短暫且唯一,消極度日會讓生命失去重量;“起舞” 能讓人在過程中收獲成長、快樂與成就感,讓生命更有厚度。“怎么做”:探討在生活中如何 “起舞”—— 面對困難時不退縮,主動迎接挑戰;在平凡日常中保持熱愛,用心對待每一件事;明確目標并為之付出行動,不沉溺于安逸。學生易出現的寫作誤區:將 “起舞” 簡單理解為追求轟轟烈烈,忽略平凡生活中的積極態度;只空談道理,缺乏具體事例支撐,文章顯得空洞;對 “不辜負生命” 的理解片面,僅停留在個人享樂層面,忽略社會責任與價值實現。開頭可引用名言直接點題,或用一個鮮活的場景(如清晨舞者的身姿、奮斗者的忙碌身影)引出對 “起舞” 的思考。事例素材可選取古今中外在不同領域 “起舞” 的人:如貝多芬在失聰后仍創作音樂,用藝術 “起舞”;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研究,用科研 “起舞”;普通人在崗位上盡職盡責、在生活中熱愛家人,用平凡 “起舞”。結尾可總結 “起舞” 對生命的意義,發出 “讓每一天都起舞” 的呼吁,或升華到對生命價值的永恒追求。【立意提取】1.以起舞之姿,赴生命之約2.拒絕 “躺平”,讓生命起舞3.每一刻的綻放,都是生命的起舞【點評】這篇例文緊扣 “生命意義在于積極行動” 的核心,呼應尼采 “起舞” 的內涵。開篇以設問引發思考,通過古人惜時、魯迅奮斗的例子,對比當下部分青少年虛度光陰的狀態,凸顯 “珍惜時間、努力付出” 的重要性,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不過,論證稍顯單薄:對 “起舞” 的理解多停留在 “珍惜時間、認真學習”,未能拓展到更豐富的生命姿態(如困境中的堅持、平凡中的熱愛等);例子雖有古今對比,但分析不夠深入,與 “起舞” 的關聯可更緊密。語言樸實,邏輯清晰,但部分表述稍顯生硬,若能增加具體場景或細膩感悟,會更具感染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山東省高密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學生版).docx 山東省高密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期中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