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2課時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第十五章 15.3 15.3.1 等腰三角形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運用其進行證明和計算.(重點、難點)2.通過學習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使學生能從正反兩個方面認識等腰三角形,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重點、難點)3.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尺規作圖.學習目標情境引入1.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有哪些?2.如何判定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問題1 我們知道,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那么它們所對的角相等.反過來,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它們所對的邊有什么關系呢?提示 它們所對的邊也相等.問題2 如圖,在△ABC中,∠B=∠C,求證:AB=AC.提示 過點A作AE⊥BC,垂足為E(圖略).在△ABE和△ACE中,∴△ABE ≌△ACE(AAS),∴AB=AC.知識梳理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兩個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簡寫成“等角對等邊”).2.符號語言:如圖,∵∠B=∠C(已知),∴AC=AB(等角對等邊).即△ABC為等腰三角形.(課本P80例2)求證:如果三角形一個外角的平分線平行于三角形的一邊,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如圖,AD是△ABC的外角∠CAE的平分線,AD∥BC.求證:AB=AC.例1證明 ∵AD∥BC,∴∠1=∠B,∠2=∠C.又AD平分∠CAE,∴∠1=∠2,∴∠B=∠C,∴AB=AC.如圖,已知AB=DC,BD=CA,BD與CA相交于點E.求證:△AED是等腰三角形.跟蹤訓練1證明 ∵AB=DC,BD=CA,AD=DA,∴△ABD≌△DCA(SSS),∴∠ADB=∠DAC(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AE=DE(等角對等邊),∴△AED是等腰三角形.二、由平行及角平分線識別等腰三角形如圖,BE是△ABC的角平分線,在AB上取點D使DE∥BC.(1)求證:△DBE是等腰三角形;例2證明 ∵BE是△ABC的角平分線,∴∠ABE=∠CBE,∵DE∥BC,∴∠CBE=∠DEB,∴∠DBE=∠DEB,∴BD=DE,∴△DBE是等腰三角形.(2)若∠A=65°,∠AED=45°,求∠EBC的度數.解 ∵∠A=65°,∠AED=45°,∴∠ADE=180°-∠A-∠AED=70°,∵DE∥BC,∴∠ABC=∠ADE=70°,∵BE是△ABC的角平分線,∴∠EBC=∠ABC=35°.反思感悟題目中如果有角的平分線和平行線相結合,就要用到“等角對等邊”來證明線段相等.即平分角+平行=等腰三角形.如圖,已知OC平分∠AOB,CD∥OB,若OD=3 cm,則CD= cm. 跟蹤訓練23三、用尺規作等腰三角形(課本P81例3)尺規作圖:已知等腰三角形底邊長為a,底邊上的高的長為h(如圖),求作這個等腰三角形.例3解 作法:如圖,(1)作線段AB=a.(2)作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MN,與AB相交于點D.(3)在MN上取一點C,使DC=h.(4)連接AC,BC,則△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已知線段a,b(如圖所示),用直尺和圓規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跟蹤訓練3解 作法:如圖,(1)在射線BD上,以點B為圓心,截取BC=a.(2)分別以點B和點C為圓心,b為半徑畫弧,兩弧相交于點A.(3)連接AB,AC,△ABC即為所求.1.下列條件中,不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A∶∠B∶∠C=1∶1∶3B.BC∶AC∶AB=2∶2∶3C.∠B=50°,∠C=80°D.2∠A=∠B+∠C√2.如圖,在△ABC中,∠A=36°,∠B=72°,AC的垂直平分線分別交AC,AB于點D,E,則圖中等腰三角形的個數為A.2 B.3C.4 D.5√3.如圖,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線交于點E,過點E作MN∥BC交AB于點M,交AC于點N,若BM+CN=9,則線段MN的長為 . 94.將一張長方形紙條ABCD按如圖所示的方式折疊,求證:△GEF是等腰三角形.證明 ∵將一張長方形紙條ABCD折疊,∴∠2=∠1,∵AD∥BC,∴∠3=∠1,∴∠2=∠3,∴△GEF是等腰三角形.本課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