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 全等三角形 第14章 1. 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邊、直角邊”定理. 2. 靈活運用直角三角形全等定理進行證明. 重點 難點 學習目標 我們學習了幾種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方法1:邊角邊;(SAS) 方法2:角邊角;(ASA) 方法3:邊邊邊;(SSS) 方法4:角角邊.(AAS) 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除了根據上面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外, 有沒有特定的方法? 新課引入 已知:Rt△ABC,其中∠C為直角. 求作:Rt△A'B'C',使∠C'為直角,A'C'=AC,A'B'=AB. 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A C B 新知學習 將畫好的Rt△A′B′C′與Rt△ABC疊一疊,看看它們能否完全重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作法: (1)作∠MC'N=∠C = 90°; (2)在C′M 上截取 C′A′=CA; (3)以 A′為圓心,AB為半徑畫弧,交C′N 于點 B′; (4)連接 A′B′. B′ A′ C′ M N B A C 則△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新知學習 現象:兩個三角形能完全重合. 說明:這兩個三角形全等. 定理 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分別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簡記為“斜邊、直角邊”或“HL”. 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另一種方法是: 歸納 新知學習 用符號語言表達: 在Rt△ABC與Rt△A′B′C′中, ∵ AB?=?A′B′,BC?=?B′C′, ? ∴△ABC ≌ △A′B′C′.(HL) B′ A′ C′ B A C 由此可知,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依據,有SAS,ASA,AAS、SSS和HL五種. 新知學習 例.已知:如圖∠BAC=∠CDB=90°,AC=DB,求證:AB=DC. 證明:∵∠BAC=∠CDB=90°, (已知) ∴△BAC,△CDB都是直角三角形, 又∵AC=DB,(已知) BC=CB,(公共邊) ∴Rt△ABC≌Rt△DCB, (HL) ∴AB=DC.(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 典例學習 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確的有( ) A.兩條直角邊對應相等 B.斜邊和一銳角對應相等 C.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 D.兩個銳角對應相等 D 針對訓練 1.已知:如圖,AC⊥BD于點O,且OA=OC,AB=CD.求證:AB//DC. A B C D O 證明:∵AC⊥BD于點O, ∴∠AOB=∠DOC=90°, △AOB和△COD都是直角三角形, ∵OA=OC,AB=CD. ∴△AOB≌△COD,(HL) ∴∠A=∠C ∴AB//DC. 課堂練習 2.如圖,有一直角三角形 ABC,∠C = 90°,AC=10 cm,BC=5 cm,一條線段 PQ=AB,P、Q 兩點分別在 AC 上和過 A 點且垂直于 AC 的 射線 AQ 上運動,問 P 點運動到 AC 上什么位置時△ABC 才能和△APQ 全等? 解:∵PQ=AB,∠C=∠QAP=90°. ∴△ABC 和△APQ 全等有2種情況: ①Rt△ABC≌Rt△QPA; ②Rt△ABC≌Rt△PQA. 課堂練習 ①當P運動到 AP=BC時, ∵∠C=∠QAP=90°. 在Rt△ABC與Rt△QPA中, 課堂練習 ∴Rt△ABC≌Rt△QPA.(HL) ∴AP=BC=5 cm; PQ=AB,?AP=BC,? ? ②當P運動到與C點重合時,AP=AC. 在Rt△ABC與Rt△PQA中, 課堂練習 ∴Rt△ABC≌Rt△PQA.(HL) ∴AP=AC=10 cm. 綜上, 當AP=5 cm或10 cm時,△ABC才能和△APQ全等. AB=PQ,?AC=PA,? ? 使用方法 內容 斜邊和直角邊 分別相等的兩個 直角三角形 只須找除直角外的兩個條件即可 (兩個條件中至少有一個條件是一組對應邊相等) 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分別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 全等( “斜邊、直角邊”或“HL”). 在直角三角形中 前提條件 課堂小結 本課結束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