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情境任務分層作業中國航天人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中,創造了諸多奇跡。學校擬開展“感悟航天探索精神”主題活動,請你積極參與。【航天新聞】1.下面是小語同學收集的航天新聞,請解決其中的語言文字問題。2024年11月15日23時13分,長征七號遙九運載火箭搭載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3個多小時后,天舟八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交huì對接。11月16日8時26分,航天員蔡旭哲打開天舟八號艙門,進入天舟八號貨運飛船,開始太空“拆快遞”。天舟八號貨運飛船上行物資總重約6噸,包括航天員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驗和試驗裝置等物資,還有為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送去的蛇年春節“年貨”。據xī,后期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繼續開展貨物轉運等相關工作。(1)整理新聞時,小語有些字音讀不準,請你確認文中加點字的讀音。①運載_____(A.zǎi B.zài)②駐留_____(A.zhǔ B.zhù)(2)請根據語境,寫出下面詞語中拼音所對應的漢字。①交huì______②據xī_______【答案】(1)①B ②B (2)①會 ②悉【航天歷程】2.小文根據下面資料梳理了我國的航天歷程,請你將時間軸上的空缺信息補充完整。太空探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關鍵驅動力之一。嫦娥奔月、萬戶飛天……古人早就開始了對宇宙的憧憬。1999年11月20日,我國發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實現新的重大突破;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發射,首次實現了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史又一次迎來“太空會師”…… 這一個個重節點,匯成我國航天事業的壯麗詩篇。我們堅信,基于中國人航天夢而產生的航天精神,將為我們逐夢太空提供不竭動力。【答案】①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實現新的重大突破?、诎l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 ③2016年10月17日?、苁状螌崿F了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認識項目】3.我國航天器命名背后都有特殊含義,請你參考“神舟飛船”和“嫦娥工程”的命名,補全“長征運載火箭”的命名含義。航天器 命名含義神舟飛船 “神舟”意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諧音,兼有神氣、神采飛揚之意,寓意整個中華民族都為飛船的誕生而無比驕傲與自豪。嫦娥工程 “嫦娥”是我國的神話人物,“嫦娥奔月”是一個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以此為名,寄托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試圖飛天登月、探索太空的夢想。長征運載火箭【答案】示例:“長征運載火箭”這個名字,來源于中國現代戰爭史上的紅軍長征,我國運載火箭以“長征”命名不僅是對紅軍長征精神的紀念和傳承,而且也激勵著航天人不斷攀登科技高峰,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已的力量。【規劃參觀】4.小飛同學想找一個客流量較小、參觀時間較長的時間段去參觀科技館。請你仔細觀察下面的兩幅圖表,為他分析最佳進館參觀時間段。圖一 每日各時段進館人次統計(平均) 圖二 每日進館人次統計【答案】示例:小飛,科技館的開放時間是每周二到周日。它早9時開館,晚17時閉館,開放日每日進館人次相差不大,周四進館人次相對較少,而每日11時到15時進館人次相對較少,且有充足的時間游覽,為最佳進館參觀的時間段。你可以在周四11時至15時前往科技館參觀。【解讀標識】5.下圖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標識,請你結合構圖要素,用簡潔的語言對標識進行解讀。【答案】示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標識由一個創意圖形和“中國載人航天”六個字構成,圖形像空間站,又像“中”字和鯤鵬展翅,圖形下半部分像火箭騰空的火焰。標識整體寓意著中華民族和中國航天事業具有騰飛的力量,體現了中國航天人不斷探索的精神。閱讀《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第1段,回答下列問題。《人民日報》酒泉2021年6月17日電 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三名航天員送上太空。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于北京時間6月17日15時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這是天和核心艙發射入軌后,首次與載人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1. “《人民日報》酒泉2021年6月17日電”是消息的______,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電頭 交代了消息發出的單位、地點和時間,體現了消息的權威性、真實性和時效性2. 請用一句話概括第1段表達的主要內容。【答案】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并與天和核心艙成功交會對接。【解析】本題考查概括段落內容的能力。抓住新聞的電頭和導語部分,用“時間+主體+事件”的格式概括作答。注意語言要簡潔明了,表意完整。3. “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中加點詞“約”有什么作用?【答案】“約”表示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6.5小時左右,不是6.5小時整,體現了新聞語言的準確性。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11分)【材料一】2020年5月5日18時0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海南文昌升空。約488秒后,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美國專業網站NASA Spacefliɡht網站報道稱,此次發射是中國未來載人航天計劃的重要里程碑。該網站對新一代太空艙進行了詳細介紹,稱中國的研發團隊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結構使太空艙的隔熱能力比神舟飛船大了三到四倍。該網站還著重關注了中國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稱這一新的運載火箭系列將滿足未來發射服務市場的需求,將有助于保持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的發展趨勢,并推動經濟和相關高科技發展,包括新型火箭發動機的開發、新的焊接技術、飛行控制系統的升級等。(摘編自《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成功發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光明日報》)【材料二】長征五號B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制而成,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采用兩級半構型,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采用一級半構型。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超大整流罩是目前我國最大的火箭整流罩。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主要用于發射高軌道大型衛星以及各類深空探測器,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主要用于發射近地軌道的大型衛星及飛船,如載人空間站的核心艙等。作為專門為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研制的一款新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B的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建設進入實質階段。(摘編自《“胖五”家族添新丁 “運人運貨”本領強》,新華網)【材料三】中國空間站命名為“天宮”,一般情況下駐留3人,在航天員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是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它整體呈T字構型,基本構型包括1個核心艙和2個實驗艙。核心艙居中,用來控制整個空間站組合體,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分別連接于兩側。核心艙是空間站的主控艙段,主要對整個空間站的飛行姿態、動力性、載人環境進行控制。它包括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三部分,有3個對接口和2個停泊口。停泊口用于連接兩個實驗艙,一起與核心艙組裝形成空間站組合體。對接口用于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及其他飛行器訪問空間站。實驗艙Ⅰ名為“問天”,主要任務是開展艙內和艙外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也是航天員的工作生活場所和應急避難場所。實驗艙Ⅰ配備了航天員出艙活動專用氣閘艙,支持航天員出艙活動,配置了小型機械臂,可進行艙外載荷自動安裝操作。實驗艙Ⅱ名為“夢天”,具備和實驗艙Ⅰ類似的功能。實驗艙Ⅱ還配置有貨物專用氣閘艙,在航天員和機械臂的輔助下,支持貨物、載荷自動進出艙。(摘編自《揭秘中國空間站》,《人民日報》)【材料四】20世紀90年代啟動的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規劃了“三步走”戰略。從發射載人飛船將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艙、發射空間實驗室,再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根據飛行任務規劃,空間站工程分關鍵技術驗證、建造和運營3個階段實施。為完成空間站建造,共規劃了12次飛行任務。在長五B首飛后,將先后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也規劃了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11次任務的完成,意味著中國空間站正式建成??臻g站在軌運行期間,將面向前沿科學探索、人類生存和太空活動,支持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等活動。(摘編自《揭秘中國空間站》,《人民日報》)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搭載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建設進入實質階段。B.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發射載人飛船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并實現航天員太空出艙,第二步是發射空間實驗室,第三步是建造空間站。C.據規劃,我國空間站將采用在軌組裝方式完成建造,建成后為實現空間站正常運營,將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D.實驗艙Ⅱ名為“問天”,是航天員的工作生活場所和應急避難場所,支持航天員出艙活動,配置了小型機械臂。【答案】A【解析】B項表述有誤,根據材料四中“從發射載人飛船將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艙、發射空間實驗室”可知,第一步是發射載人飛船將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第二步是實現航天員太空出艙、發射空間實驗室。C項表述有誤,“建成后為實現空間站正常運營,將……貨物補給”表述有誤,依據是材料四中的“規劃了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11次任務的完成,意味著中國空間站正式建成”。D項表述有誤,依據是材料三中的“實驗艙Ⅰ名為‘問天’……實驗艙Ⅱ名為‘夢天’,具備和實驗艙Ⅰ類似的功能”。2.此次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為什么被國外視為“中國未來載人航天計劃的重要里程碑”?請結合材料簡要回答。(4分)【答案】①中國新一代太空艙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結構,隔熱能力大幅提高;②中國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系列將滿足未來發射服務市場的需求,有助于保持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的發展趨勢,推動經濟發展和相關高科技發展。3.長征五號B這款新型運載火箭有哪些獨特之處?請簡要概括。(4分)【答案】①采用一級半構型;②擁有目前我國最大的火箭整流罩;③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主要用于發射近地軌道的大型衛星及飛船。第2課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情境任務分層作業中國航天人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中,創造了諸多奇跡。學校擬開展“感悟航天探索精神”主題活動,請你積極參與。【航天新聞】1.下面是小語同學收集的航天新聞,請解決其中的語言文字問題。2024年11月15日23時13分,長征七號遙九運載火箭搭載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3個多小時后,天舟八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交huì對接。11月16日8時26分,航天員蔡旭哲打開天舟八號艙門,進入天舟八號貨運飛船,開始太空“拆快遞”。天舟八號貨運飛船上行物資總重約6噸,包括航天員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驗和試驗裝置等物資,還有為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送去的蛇年春節“年貨”。據xī,后期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繼續開展貨物轉運等相關工作。(1)整理新聞時,小語有些字音讀不準,請你確認文中加點字的讀音。①運載_____(A.zǎi B.zài)②駐留_____(A.zhǔ B.zhù)(2)請根據語境,寫出下面詞語中拼音所對應的漢字。①交huì______②據xī_______【航天歷程】2.小文根據下面資料梳理了我國的航天歷程,請你將時間軸上的空缺信息補充完整。太空探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關鍵驅動力之一。嫦娥奔月、萬戶飛天……古人早就開始了對宇宙的憧憬。1999年11月20日,我國發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實現新的重大突破;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發射,首次實現了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史又一次迎來“太空會師”…… 這一個個重節點,匯成我國航天事業的壯麗詩篇。我們堅信,基于中國人航天夢而產生的航天精神,將為我們逐夢太空提供不竭動力。【認識項目】3.我國航天器命名背后都有特殊含義,請你參考“神舟飛船”和“嫦娥工程”的命名,補全“長征運載火箭”的命名含義。航天器 命名含義神舟飛船 “神舟”意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諧音,兼有神氣、神采飛揚之意,寓意整個中華民族都為飛船的誕生而無比驕傲與自豪。嫦娥工程 “嫦娥”是我國的神話人物,“嫦娥奔月”是一個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以此為名,寄托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試圖飛天登月、探索太空的夢想。長征運載火箭【規劃參觀】4.小飛同學想找一個客流量較小、參觀時間較長的時間段去參觀科技館。請你仔細觀察下面的兩幅圖表,為他分析最佳進館參觀時間段。圖一 每日各時段進館人次統計(平均) 圖二 每日進館人次統計【解讀標識】5.下圖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標識,請你結合構圖要素,用簡潔的語言對標識進行解讀。閱讀《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第1段,回答下列問題。《人民日報》酒泉2021年6月17日電 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三名航天員送上太空。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于北京時間6月17日15時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這是天和核心艙發射入軌后,首次與載人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1. “《人民日報》酒泉2021年6月17日電”是消息的______,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請用一句話概括第1段表達的主要內容。3. “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中加點詞“約”有什么作用?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11分)【材料一】2020年5月5日18時0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海南文昌升空。約488秒后,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美國專業網站NASA Spacefliɡht網站報道稱,此次發射是中國未來載人航天計劃的重要里程碑。該網站對新一代太空艙進行了詳細介紹,稱中國的研發團隊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結構使太空艙的隔熱能力比神舟飛船大了三到四倍。該網站還著重關注了中國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稱這一新的運載火箭系列將滿足未來發射服務市場的需求,將有助于保持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的發展趨勢,并推動經濟和相關高科技發展,包括新型火箭發動機的開發、新的焊接技術、飛行控制系統的升級等。(摘編自《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成功發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光明日報》)【材料二】長征五號B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制而成,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采用兩級半構型,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采用一級半構型。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超大整流罩是目前我國最大的火箭整流罩。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主要用于發射高軌道大型衛星以及各類深空探測器,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主要用于發射近地軌道的大型衛星及飛船,如載人空間站的核心艙等。作為專門為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研制的一款新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B的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建設進入實質階段。(摘編自《“胖五”家族添新丁 “運人運貨”本領強》,新華網)【材料三】中國空間站命名為“天宮”,一般情況下駐留3人,在航天員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是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它整體呈T字構型,基本構型包括1個核心艙和2個實驗艙。核心艙居中,用來控制整個空間站組合體,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分別連接于兩側。核心艙是空間站的主控艙段,主要對整個空間站的飛行姿態、動力性、載人環境進行控制。它包括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三部分,有3個對接口和2個停泊口。停泊口用于連接兩個實驗艙,一起與核心艙組裝形成空間站組合體。對接口用于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及其他飛行器訪問空間站。實驗艙Ⅰ名為“問天”,主要任務是開展艙內和艙外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也是航天員的工作生活場所和應急避難場所。實驗艙Ⅰ配備了航天員出艙活動專用氣閘艙,支持航天員出艙活動,配置了小型機械臂,可進行艙外載荷自動安裝操作。實驗艙Ⅱ名為“夢天”,具備和實驗艙Ⅰ類似的功能。實驗艙Ⅱ還配置有貨物專用氣閘艙,在航天員和機械臂的輔助下,支持貨物、載荷自動進出艙。(摘編自《揭秘中國空間站》,《人民日報》)【材料四】20世紀90年代啟動的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規劃了“三步走”戰略。從發射載人飛船將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艙、發射空間實驗室,再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根據飛行任務規劃,空間站工程分關鍵技術驗證、建造和運營3個階段實施。為完成空間站建造,共規劃了12次飛行任務。在長五B首飛后,將先后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也規劃了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11次任務的完成,意味著中國空間站正式建成。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將面向前沿科學探索、人類生存和太空活動,支持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等活動。(摘編自《揭秘中國空間站》,《人民日報》)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搭載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建設進入實質階段。B.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發射載人飛船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并實現航天員太空出艙,第二步是發射空間實驗室,第三步是建造空間站。C.據規劃,我國空間站將采用在軌組裝方式完成建造,建成后為實現空間站正常運營,將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D.實驗艙Ⅱ名為“問天”,是航天員的工作生活場所和應急避難場所,支持航天員出艙活動,配置了小型機械臂。2.此次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為什么被國外視為“中國未來載人航天計劃的重要里程碑”?請結合材料簡要回答。(4分)3.長征五號B這款新型運載火箭有哪些獨特之處?請簡要概括。(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神州攬月筑天宮 逐夢九天揚國威(情境任務分層作業)(原卷版).docx 2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神州攬月筑天宮 逐夢九天揚國威(情境任務分層作業)(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