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杰出人物 單元整合 一、對比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歷史人物人物克倫威爾華盛頓拿破侖背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北美獨立戰爭和建國法國大革命貢獻贏得內戰勝利;推動建國立憲;鞏固革命成果領導獨立戰爭;建立共和國;從行動上捍衛民主穩定秩序;頒布法典;反對外來干涉局限入侵愛爾蘭、蘇格蘭;后期實行獨裁統治對種植園奴隸主的妥協;保留黑人奴隸制恢復君主制;實行獨裁統治;后期發動侵略戰爭影響沉重打擊了封建勢力(美國除外),確立了一些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二、克倫威爾與拿破侖選擇專制獨裁政體而華盛頓則選擇民主制度的原因1.克倫威爾與拿破侖選擇專制獨裁政體的原因(1)封建君主專制的思想在英國與法國根深蒂固。(2)兩國當時面臨的處境①英國:人民掀起大規模有組織的反抗運動;議會同克倫威爾爭奪權力。②法國:督政府軟弱無力,對內無法穩定大革命時期的暴力行動和維持社會安定,對外不能抵抗外國的入侵。面對法國大眾的憤懣不平和波旁王朝的蠢蠢欲動,法國政局急需一個強勢人物建立強有力的政權來重整社會秩序。(3)資產階級與新貴族妥協①英國:資產階級與新貴族為了維護利益,鞏固統治秩序,希望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權。②法國:面對法國國內緊張的形勢和嚴峻的外部壓力,法國資產階級期待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來穩定統治。(4)克倫威爾與拿破侖個人的威望及其權勢。2.華盛頓選擇民主制度的原因(1)歷史因素:美國歷史沒有經歷過封建社會,封建主義思想對華盛頓及美國影響不大。(2)思想因素:在北美獨立戰爭之前,啟蒙思想尤其是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在美國廣泛傳播。(3)個人因素:正直誠實,反對專制,提倡民主,將國家、民族利益置于個人幸福之上。例1 1783年的一天,華盛頓在一個花園里舉行小型宴會,當時有記者問他:“先生,你是怎么打敗英國佬的?”華盛頓風趣地說:“先生,我先糾正你一個錯誤,不是我,而是美國人民打敗了英國強盜……”對此,最準確的理解是( )A.華盛頓的詼諧幽默值得我們學習B.在國際力量的援助下,美國人民最終戰勝了英國殖民者C.美國人民的英勇斗爭精神是戰爭勝利的最主要原因D.華盛頓與美國人民在戰爭中的地位同等重要思維流程明考點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原因審題干關鍵信息:“不是我,是美國人民”、“最準確的”析選項國際力量的援助、華盛頓的作用是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材料強調的重點;華盛頓重點強調了美國人民的作用答案 C[變式訓練]1.如果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宣告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誕生是人類一個重大進步的話,那么美國獨立戰爭推動了人類歷史繼續發展的最大貢獻是( )A.沖擊了英國殖民統治B.創立了民主共和政體C.組建了聯邦制的政府D.開創了美國嶄新的歷史答案 B解析 當今世界的資產階級政體主要有兩種,君主立憲與民主共和,分別由英國在資產階級革命后與美國獨立戰爭后創立。這里美國推動人類歷史繼續發展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民主共和政體。2.恩格斯在《德國狀況》中提出:“對德國來說,拿破侖并不像他的敵人所說的那樣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對此段文字理解最正確的是( )A.拿破侖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的基礎,捍衛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果實B.拿破侖的統治相對波旁王朝民主C.拿破侖雖然反對反法同盟,但對德國一直比較友好D.拿破侖徹底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統治答案 A解析 由“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可知,拿破侖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捍衛了革命的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歐洲大陸廣泛傳播,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促進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最佳型選擇題解答技巧最佳型選擇題,“選項”和“題干”之間不是一般的正誤關系,而是程度關系,一般在題目中會出現“最”等關鍵詞信息。解答此類試題,要求對歷史知識有很準確的理解和把握,從“題干”和“選項”中找到事務的本質聯系和核心內涵。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確定“最佳”標準,進行判斷。就歷史原因而言,所選的選項應對歷史事件的產生有決定性作用,其他選項或由這一選項而存在,或只是對事件發展起到加速、延緩的作用;就歷史內容而言,所選的選項與其他選項相比,或表述更全面、更確切,或對歷史事件的最終結局有決定性作用;就歷史影響而言,所選的選項與其他選項相比,是主要影響,或更符合歷史發展趨勢,其他影響或從屬于主要影響,或處于相對次要的層面。在此基礎上,運用優選法,逐個比較、分析備選項,找出最佳答案。謹防以偏概全的錯誤,或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例2 (2013·江蘇單科·24B)克倫威爾和拿破侖是歐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克倫威爾在他建立新模范軍的時候,不論階級出身和社會地位,一律論功行賞,但后來當平等派提出普選權的要求時,克倫威爾卻竭力加以反對。他在一次向議會發言時說,窮人就是壞人,并且說,如果共和國注定要受苦受難的話,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窮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王覺非《歐洲史論》材料二 拿破侖認為,法國發生革命不是因為法國渴望自由,而是因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證的同樣的公民權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樣的社會經濟條件。因此他就決定用自己的法典確保公民權利的平等。……他消滅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鞏固下來,編成了法典。——(蘇聯)塔爾列《拿破侖傳》材料三 克倫威爾對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征討均以勝利而結束。以后,愛爾蘭的土地被英國占領軍沒收,大部都落入英國高級軍官之手。克倫威爾等人都成了愛爾蘭的大土地所有者。——劉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編)》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克倫威爾平等觀的變化。分別指出前后平等觀產生的原因。(2)據材料二,歸納拿破侖對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二認為“平等”被拿破侖法典鞏固下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拿破侖法典“鞏固”平等帶來的深遠政治影響。(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克倫威爾平等觀的主要政治傾向,并分析立法途徑與革命戰爭對資產階級文明擴展的價值。解題思路 本題考查對材料信息的歸納提煉和比較能力。第(1)問變化據材料“建立新模范軍的時候,不論階級出身和社會地位,一律論功行賞;平等派提出普選權的要求時,克倫威爾卻竭力加以反對”進行歸納分析;原因前者從反封建斗爭需求上分析;后者從維護自身統治方面分析。第(2)問理解據材料信息“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證的同樣的公民權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樣的社會經濟條件”歸納;影響主要從革命成果的鞏固和對后世立法的影響上分析。第(3)問傾向要從階級利益角度分析;價值主要從對舊制度、新階級的影響、思想的傳播等角度分析。答卷實錄點評(1)卷面條理、清晰,書寫工整、格式規范,但字體偏小。(2)第(1)問“變化”的回答,“由……到……”的回答模式非常規范;“原因”的回答語言上需要進一步簡練。(3)第(2)問“影響”的回答參考分值的設置來確定要點,效果會更好些。(4)第(3)問“傾向”,語言表述的準確性需提高。答案 (1)變化:先提倡平等,后來反對普選權(或主張貧富有別)。原因:前因:建立新模范軍(推翻封建王權),以“平等”激勵革命;后因:反對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維護其獨裁和富人利益。(2)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樣的公民權;平等是革命的目標(或用法典確保公民平等權)。影響:法典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法典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3)政治傾向:滿足社會上層(如富人、高級軍官)的利益。價值:沖擊封建統治,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客觀上傳播革命思想。影響類材料解析題解答技巧影響類問題多分為短期影響、長期影響、積極結果或影響、消極結果或局限性;對本事件或本國的影響,對其他事件或其他國家的影響;對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環境、局部地域和整個世界的影響等。在回答這類問題時,緊扣題意是前提,分門別類是關鍵,根據要求是基礎,全面綜合看問題,深入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