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末評估測試卷(總分:120分 時間:120分鐘)第一部分(1~2題 14分)“孝,德之始也”,班級開展“行孝之道·踐孝之行”研究性學習活動。1.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共12分)資 料 夾 資料一: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探尋它的(zōng jì),你會發現,“孝”這一倫理觀念的正式提出可追溯到西周時期,其含義為尊祖敬宗。春秋戰國時期,孔子進一步 甲 (發展/發現)了“孝文化”。他強調“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礎上,認為單純的物質滿足不足以為孝,更重要的是“敬”,讓父母得到人格的 乙 (尊敬/尊重)和精神的(wèi jiè)。他又把行孝和守禮□“孝”與“悌”結合在一起,解決了孝道存在的哲學前提——仁。總之,孔子提出的“孝”實際上是使孝從宗族倫理轉化為家庭倫理。 資料二: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而父母給我們的,又何止是滴水呢 父母恩情深似海,他們給我們的是整個大海,我們應當懂得回報,懂得孝道。何謂孝道——百善孝為先,孝之以其道。只有心懷孝道的人,才能收到善果。(1)根據“資料一”中的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2分)①(zōng jì) ②(wèi jiè) (2)“資料一”中加點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追溯(shuò) 悌(dì)B.追溯(sù) 悌(dì)C.追溯(sù) 悌(tì)D.追溯(shuò) 悌(tì)(3)從“資料一”中的括號內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分別填入橫線處。(2分)甲: 乙: (4)“資料二”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是(2分) ( )A.設問B.反問C.擬人D.對偶(5)在“資料一”中方框內填入正確的標點符號。(2分)(6)根據“資料夾”中的“孝”字的演變探究其本義。(2分)字體 甲骨文 金文 篆書 隸書 楷書字形根據左圖可知,“孝”是一個會意字,推測本義應為: 2.下面是小冀同學圍繞“孝”字搜集到的文段。文段中句子間的順序不合理,請你寫出調整建議。(2分) ①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孝文化被推向安邦治國的高度,即“以孝治天下”。②“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一直延續到清代。③西漢還創立了“舉孝廉”的官吏選拔制度。④可見,當“孝文化”由自身修養擴展到家庭,再延展到社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它的內涵也必將發生著許多變化。⑤因此,我們不能狹隘地理解孝文化。 第二部分(3~20題 56分)一、古詩文閱讀(一)默寫(共6分)3.閱讀下面文字,在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句子。(6分)品讀經典作品時,總有先賢為我們點亮思想的明燈。面對離別,李商隱想象“何當共剪西窗燭,① ”;即使貶官,劉禹錫在《秋詞》(其一)中仍以明麗秋景,引豪邁詩情,“晴空一鶴排云上,② ”;雖至暮年,猶思報國的陸游,發出“③ ,④ ”的吶喊。在先賢的指引下,我們應該努力做到子夏所說的“⑤ ,切問而近思”;追求諸葛亮在《誡子書》中“非淡泊無以明志,⑥ ”的境界。 (二)閱讀(共18分)班級開展“傳承優良家風 弘揚華夏文明”專題學習活動,小冀同學輯錄了有關家風的古詩文。閱讀下面文字,回答4~10題。(共18分) 活動一:賞家風詩篇【甲】對食戲作(其一) 陸 游 香粳炊熟泰州紅①,苣甲莼絲②放箸③空。 不為休官須惜費,從來簡儉作家風。【乙】憫農二首(其二) 李 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①泰州紅:一種粳米的品種。陸游祖父陸佃曾在宋仁宗年間任泰州知州。②苣甲莼絲:蔬菜。③箸:筷子。4.兩首詩在表達主題上都體現了 的理念。(1分) 5.如何理解甲詩的第三、四兩句 你從中領悟到哪些道理 (2分) 6.從表現手法角度看,兩首詩有什么不同 (2分) 活動二:品家風章句 【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選自《誡子書》) 【乙】吾家風教,素為整密。昔在齠齔①,便蒙誘誨;每從兩兄,曉夕溫凊②,規行矩步,安辭定色,鏘鏘翼翼③,若朝嚴君焉。賜以優言問所好尚勵短引長莫不懇篤。(選自《顏氏家訓》) 【丙】吾欲汝曹④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⑤正法⑥,此吾所大惡⑦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選自馬援《誡兄子嚴敦書》) 注:①齠齔(tiáo chèn):垂髫換齒之時,指童年。②曉夕溫凊(qìng):時時侍奉、問候父母。③鏘鏘翼翼:形容行走時畢恭畢敬的樣子。④汝曹:你等,爾輩。⑤是非:評論,褒貶。⑥正法:正當的法度。⑦大惡:深惡痛絕。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1)險躁則不能治性: (2)規行矩步: (3)如聞父母之名: 8.下列對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1分) ( )A.賜以優言/問/所好尚勵短/引長莫不懇篤B.賜以優言問所/好尚勵短引長/莫不懇篤C.賜/以優言問所好尚/勵短引長/莫不懇篤D.賜以優言/問所好尚/勵短引長/莫不懇篤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 活動三:傳優良家風10.本次專題學習活動進入分享交流環節,請你參加。(共5分)(1)乙文中顏氏主要從哪幾方面談論了“家教”的重要性 請簡要概括。(3分) (2)從小冀同學所輯錄的有關家風的古詩文中,你獲得怎樣的啟發 (2分) 二、現代文閱讀(一)老師以“國風國潮”為專題選擇了三則材料,組織同學們進行探究學習,請回答11~13題。(共8分)材料一:作為國潮興起的一個縮影,結合了中國傳統元素和當下審美時尚的改良漢服、新中式服裝受到國人的喜愛。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023年,新中式服飾市場規模達到10億元級別。近三年來,相關產品商品交易總額增速超過100%。同時,餐飲、潮玩、文旅等各行業中的國潮消費熱度也都在不斷攀升。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優質的國貨承載著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而“潮品”則代表著時尚消費、品質消費的潮流。國貨和“潮品”兩者的跨界碰撞交融,激發了居民生活和消費的新熱點。國貨“潮品”受到青睞,是時尚潮流的興起,更是國人文化認同和自信的表現。(摘編自《光明日報》2024年4月25日)材料二:(摘編自《2024年中國國潮經濟發展狀況及消費行為調查報告》)材料三:當“潮水”涌來,市場一窩蜂追逐流量,部分品牌只是將傳統文化元素生硬組合、簡單復刻,忽略了對優秀傳統文化意蘊的挖掘,導致品牌缺乏內涵。國貨“潮品”火熱出圈,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的仿冒產品更是一哄而上。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國潮不應是這類用過即棄的營銷手法。“價廉”的同時也能“物美”才是國潮最初興起的首要原因,堅持國潮產品的原則也是產品保持新意的根本。促進國潮持續發展,“非遺”是個很好的切入點,企業、公司可以購買、使用、傳播非遺元素,共同講好產品故事,讓傳統文化更具有生命力。(摘編自《北京日報》2024年5月7日)1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023年新中式服飾市場規模宏大,近三年來產品交易總額增速在100%以上。B.優質的國風“潮品”承載著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引領著時尚消費、品質消費的潮流,激發了居民消費的新熱點。C.從2011年到2023年,隨著國潮熱度的飆升,我國國潮經濟實現了從1.0時代到3.0的時代跨越,并全面引領人民生活。D.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 ,火熱的國貨“潮品”營銷的“潮水”涌來,為消費市場帶來流量,同時讓傳統文化更具生命力。12.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說說國貨“潮品”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原因。(3分) 13.結合三則材料,談談在消費大背景下 ,國潮經濟如何實現長遠發展。(3分) (二)(2025保定期末)閱讀下面文字,回答14~18題。(共17分)溫暖的“括號”張金剛①我穿過客廳,推開臥室的門,見年邁留守在家的父母正在午睡。兩人和衣面對面并排躺著,父親左側臥,母親右側臥,弓背屈膝,略呈弧形,一左一右,好似一個“括號”。②我又端詳了一會兒,一時,我心生悲戚。印象中,父親身材沒這么小,母親的背也沒這么彎。從哪天起,他們成了現在的模樣 可面對這個已然不太圓潤的“括號”,我又滿心幸福:人到中年,仍有二老守著老家,守著兒時的村莊。③母親說,小時候的我只要一上炕,就愛躺在他倆中間。父親會把糊在房頂的報紙上的圖片,一張一張講給我聽,還會念出那些大標題;母親不識字,趁我們爺兒倆興致正濃,悄悄下地,給我蒸雞蛋羹。④香油味兒惹得我聽不進去了,翻身趴下,端過放在炕沿上的小碗,挖一勺兒黃澄澄、顫悠悠、香噴噴的雞蛋羹,送到父親嘴邊,父親說“不吃”;送到已躺好的母親嘴邊,母親說“不愛吃”。他倆一左一右圍著我,看我將小碗刮得干干凈凈。吃飽后,我又翻身平躺,拉著父親的手、母親的手來撫摸我圓溜溜的肚皮。⑤慢慢地,我的眼皮開始打架,興致漸無,在父母一左一右的拍打中,我一點點安靜下來。只聽見父親輕輕說:“孩子跑了一天,累了!”母親說:“別說話,讓他睡吧!”然后,就什么也聽不見了。⑥我在家是老小,想必哥哥們也是在這“括號”里長大的。每當過年,哥哥們從城里打工回來,全家聚齊。我們仨鉆進被筒,并排躺在炕中間,炕頭是母親,炕尾是父親。父母問過幾番話后,就不再問了,任由我們兄弟談天說地。⑦大哥講北京建筑工地的事,二哥講山西煤礦的事,我講學校、村里和家里的事。起初,父母還插個話,漸漸地不再說話。我們意興闌珊,扭頭一看,父母早已睡熟,響起了鼾聲。當我們清早醒來時,父母早已備好熱氣騰騰的飯菜。⑧我揉揉眼,再望一眼躺在床上的父母,我多想躺回“括號”里,讓自己回到童年,讓父母回到青年。可我知道,“括號”已圍不住我,也難以再圍住一家人。⑨似有心靈感應,我安靜地站在門邊想著心事,母親忽然睜開眼,問道:“怎么大中午回來了 ”繼而,她撐著右臂,緩慢坐起,挪到床邊,用手攏了一下蓬亂的白發,趿拉著鞋,拄著棍子,笑意盈盈地向我走來。我忙上前攙扶,她沖我一笑,露出一顆牙也沒有的牙床。我心頭一酸,望向父親,他也醒了,問了同樣的問題,隨后跟了出來。⑩我們仨坐在臺階上,父親在左,母親在右,我在中間。初夏的風吹在我的身上,似是被“括號”圍住那般溫暖愜意。眼前的青山、綠樹、院落,似乎幾十年沒有變過,可它們眼前的我們,卻變了模樣。我說:“中午沒睡著,就想回趟家。”父親似是看出我有心事,說:“想回就回來。記住,不可能事事都順心,挺挺就過去了。”他不問,我也不說,只是左看一眼父親,右看一眼母親,再看向遠山,心便踏實、明麗了幾分。父親跟我念叨:“你大哥心氣兒不高,你多跟他聊聊。你二哥不在咱們村住,東奔西走,很少回家,也不知道現在過得怎么樣 ……我們能活多久 你們好就好!”我瞅一眼“小”我很多的父親,說:“記住了。我們好,你們也要好,咱們都要好!”父親點頭:“好,都好!”母親用棍子趕著湊向前的雞們,它們忽地跑遠,片刻又跑回。母親對這些做伴的雞們從不惱,樂呵呵地說:“你爹養的這些雞,很快就能下蛋了。這雞蛋可香了!”我湊到母親耳邊,說了兩遍:“我想吃雞蛋羹!”母親又笑:“想吃自己蒸。走的時候,把攢的雞蛋都帶上。”父親說:“趁我們還能種點地,能做點啥,你就常回來多拿,不然……”我打斷他:“不然你們也吃不了,是吧 ”父親低頭說:“是!”騎車走出院子,一回頭,父母早已站起身,彎腰駝背,在檐下組成一個“括號”,默默地望著我。我揮一下手,他倆也揮一下手,父親揮左臂,母親揮右臂,又默契地組成一個“括號”。我猛地一陣心痛,生怕哪天這“括號”少了左邊或右邊,直至消失。我不敢想,也不敢再看,徑直出了村子……(選自《羊城晚報》2023年10月31日,有刪改)14.根據文章內容,補充故事情節。(4分)到家看到父母的睡姿像個“括號”——① ——在“括號”里吃雞蛋羹、睡覺——② ——“我”多想躺回“括號”里——③ ——“我”坐在臺階上的“括號”里和父母聊天——④ 15.選文以《溫暖的“括號”》為題有何妙處 (3分) 16.文章第②段中“我”為什么“心生悲戚”又“滿心幸福” (3分) 17.閱讀全文,按要求回答下面問題。(4分)(1)從人物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第⑨段畫橫線的句子。 (2)聯系語境,補寫第段畫橫線句子中省略號的內容。 18.小冀同學打算把這篇文章投稿到校刊,校刊中有“人生感懷”“至愛親情”“鄉音鄉情”等專欄,你認為這篇文章輯入哪個專欄最合適 請結合文章內容說明理由。(3分) 三、整本書閱讀 班級圍繞整本書閱讀開展專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面的任務。(共7分)19.小語和小文在閱讀《朝花夕拾》和《西游記》后進行了一段對話,請你將他們的對話補充完整。(4分)小語:吳承恩的《西游記》是我國首部長篇章回體① 小說,其以奇妙而豐富的想象創造了一個光怪陸離、神異奇幻的世界,令人印象深刻。 小文:魯迅在② 集《朝花夕拾》中回憶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的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也蘊含著魯迅先生的諸多情思,全書10篇文章常讀常新,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 小語:《朝花夕拾》中,魯迅常用諷刺手法表達批判之情,如《③ 》一文諷刺了所謂的“正人君子”,表達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對暴虐者的憎恨。 小文:《西游記》中,吳承恩擅長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大膽奇特的夸張手法來創作,例如寫孫悟空本領高強,會七十二般變化,大鬧蟠桃宴后,與④ 斗法時,上天入水,變作麻雀、魚兒、水蛇等,十分有趣。 20.閱讀《西游記》,結合取經路上唐僧、悟空、八戒、沙僧的變化,說一說他們由原先像不規則的多邊形團隊在像什么圖形團隊變化。大膽想象,分享你的答案和理由。(3分)團隊變化后所像的圖形 理由示例: 經過一番磨難,師徒四人由一支松散的隊伍,變成一支目標堅定,具有凝聚力、戰斗力的隊伍。它就像一個三角形,具有了穩定性。 第三部分(21題 50分)21.請以“我輕輕推開這扇門”為開頭,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50分)要求:內容健康積極,表達真情實感;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要套寫、抄襲;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詳解答案】1.(1)①蹤跡 ②慰藉(2)C 解析:“追溯”的“溯”應讀作“sù”,“悌”應讀作“tì”。(3)甲:發展 乙:尊重(4)B 解析:“而父母給我們的,又何止是滴水呢 ”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給我們的不止是滴水。無疑而問,答案已經包含在問句中,加強了語氣,因此是反問。(5)、(6)子女盡心盡力地扶持(幫助、侍奉、贍養)老人(父母)2.示例:將②句和③句調換位置。3.①卻話巴山夜雨時 ②便引詩情到碧霄③僵臥孤村不自哀 ④尚思為國戍輪臺⑤博學而篤志 ⑥非寧靜無以致遠4.節儉(珍惜糧食)5.第三、四兩句的意思是:不是因為辭去官職了才必須節省費用,向來簡樸節儉就是(我們家的)家風。示例:良好的家風對人會有潛移默化(自然而持久)的影響;良好的家風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6.甲詩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通過描寫日常生活場景,如食用香粳米飯和蔬菜,再結合“從來簡儉作家風”的議論,來表達對節儉家風的傳承與推崇。乙詩則是運用寫實手法,通過描繪農民勞作場景,并以反問句式,引發讀者思考,進而深切地表達了對農民辛勤勞作的真摯同情和對珍惜糧食的呼吁。參考譯文【甲】煮熟了色澤殷紅的泰州香粳米,(又有)嫩苣荬菜和莼菜絲,(好吃得)筷子不停直到吃完。不是因為辭去官職了才必須節省費用,向來簡樸節儉就是(我們家的)家風。7.(1)修養 (2)法度 (3)聽見,聽到8.D 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家人總是用和藹的話語詢問我的喜好和志向,勉勵我改正缺點,發揚優點,這些教誨無一不是誠懇真摯的。結合句意和語法結構可知,這句話可劃分為四個相對完整的結構,據此可斷句為:賜以優言/問所好尚/勵短引長/莫不懇篤。9.(1)以寧靜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品德。(2)(我)寧可死,也不希望聽到自己的子孫有這種行為。10.(1)①啟蒙教育;②制定嚴整、周密、良好的家風、家規;③時刻關心、愛護、教育子女。(2)示例:①要珍惜糧食;②要注重節儉,杜絕浪費;③不要隨意打聽和評論別人的是非對錯,應該學會修身自律,做好自己。(答出其中兩點即可)參考譯文【乙】我們家的門風家教,向來嚴整周密。我從小就受到長輩的引導和教誨;常常跟隨兩位兄長,早晚侍奉、問候父母,行為舉止都規規矩矩,言語神色都謙恭而平靜,一舉一動都顯得恭敬有禮,如同拜見威嚴的君王一樣。家人總是用和藹的話語詢問我的喜好和志向,勉勵我改正缺點,發揚優點,這些教誨無一不是誠懇真摯的。【丙】我希望你等聽說了別人的過失,像聽見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聽見,但嘴中不可以議論。喜歡議論別人的長處和短處,胡亂評論朝廷正當的法度,這些都是我深惡痛絕的。(我)寧可死,也不希望聽到自己的子孫有這種行為。11.B 解析:A項,根據材料一“近三年來,相關產品商品交易總額增速超過100%”可知,是相關產品商品交易總額增速超過100%;C項,根據材料二左圖可知,從2011年到2023年,隨著國潮熱度的飆升,我國國潮經濟實現了從1.0時代到3.0時代的跨越,并全面引領國潮生活,而不是全面引領人民生活;D項,根據材料三可知,將傳統文化元素生硬組合、簡單復刻,并沒有讓傳統文化更具有生命力。12.①國貨“潮品”結合了中國傳統元素和當下審美時尚;②國潮消費遍布各行業;③是文化認同和自信的表現;④大部分消費者對現階段國產品牌比較信任。13.①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意蘊,豐富品牌內涵;②提高品牌質量,追求物美價廉;③堅持原創,開發創意類產品;④購買、使用、傳播非遺元素,共同講好產品故事。14.①“我”小時候愛躺在“括號”里 ②哥仨在“括號”里長大 ③“我們”一家一直都“裝”在“括號”里④送“我”時父母默契地組成一個“括號”15.①作為文章的線索,貫串全文;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③點明文章的主要內容;④暗含文章的主旨。16.“我”回到老家,看到父母蒼老的樣子,故“心生悲戚”;人到中年,父母仍健在,“我”回到老家還能得到父母的回應,所以“滿心幸福”。17.(1)運用了神態描寫、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看見“我”回來時的動作和神態,表現了母親的喜悅之情。(2)示例:不然我們老了,什么也做不了了,你再回家,就沒什么可帶的了。18.輯入“至愛親情”最合適。本文由眼前父母成“括號”形引出回憶,通過敘寫父母對兒女的辛勤付出和關愛,突出地表現了父母對兒女的至愛親情。19.①神話 ②散文 ③狗·貓·鼠 ④二郎神20.(示例)理由:經歷一番磨難,有著不同經歷、不同性格的師徒四人,團結一致,變成了一個目標專一、同心協力、服從大局的團隊。就像一個圓形,具有了和諧、團結的特性。21.【寫作指導】題目要求以“我輕輕推開這扇門”為開頭,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本作文沒有話題、沒有材料,自由度很大,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自主命題立意寫文。“我輕輕推開這扇門”,是一個有無限想象空間的情境。故事的人物是“我”,故事中有一個必須出現的要素是“這扇門”。“輕輕”是指推開門的幅度很緩慢小心,可能是心懷忐忑,也可能是一種好奇和期待。這扇門可以是校長辦公室的門、博物館的門、醫院病房的門、陌生人的家門、穿越某朝皇宮的門、外星飛船的門等等。這扇門可以向內開,你進入一個特定空間,發生故事,如《爸爸的秘密基地》《原來如此》;這扇門可向外開,立意為擁抱自然,發現新世界,如《走向多彩天地》《外面,陽光燦爛》。這扇門可以是有形的,還可以是無形的,如書籍之門、心門等。總之,本次寫作要在眾多可能中選擇自己最想寫的,最擅長寫的。立意上,應表達對真善美的追求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優秀例文推開一扇門我輕輕推開這扇門,讓愛的陽光灑滿心靈的每一個角落。記憶又回到那個深秋。“你——你再說一遍!”媽媽氣急敗壞的聲音在耳邊響起。“你根本就不懂我。我憑什么聽你的!”我憤怒地沖她喊,賭氣地沖向門外。深秋的風是寒冷蕭瑟的。氣沖沖的我只穿了一件單衣,瑟瑟發抖地沿著街道走去。寒風迎面襲來,身體愈發顫抖,心也冰涼冰涼的。腦海中又浮現出了整個事件的前因后果……今天早上,媽媽又自作主張地翻看了我的日記。跟她提起這件事,她總是以“關心我,怕我誤入歧途”為借口。可是她考慮過我的感受嗎 為此我們不止一次地發生過爭執。為什么我們不能相互理解,融洽地相處呢 我很難過。淚水順著臉頰無聲淌下,一直流到心底。經朋友的一番勸說,我回到了家中。事后幾天,我們都沒有過多言語。“去跟她好好談談吧,心平氣和地說出你的感受。”面對朋友真摯的言語,我暗下決心:嗯,試試吧。月明星稀的夜晚,媽媽臥室的燈依然亮著,微弱的燈光透過半掩的門傾瀉出來。我在門口徘徊著、思忖著,推還是不推。我難下決定。透過細小的門縫,我看見滿臉疲憊的媽媽正坐在床邊。她目光呆滯地望著遠方,時不時發出輕微的嘆息聲。那細小的聲響,落在我的耳膜里,卻震耳欲聾。終于,猶豫再三,我鼓足勇氣,推開了那扇門。我們推心置腹地交談著。在那次談話中,我終于懂得了媽媽的苦衷,媽媽也了解了我的心聲。感覺我們之間的某些東西正在慢慢解凍、融化,悄然蒸發。那層隔膜淡了,那扇因誤會而緊緊閉合的心門也終于敞開了。透過那扇門,我悟到了媽媽真摯熱烈的內心。鼓足勇氣,只有嘗試推開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門,才能走進彼此的心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