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 04 14.材料二中,有人認為,漢武帝即使沒有厚賞衛青,也應當有所表示來安慰衛青。你是否認同這一看法?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陳述你的理由。(5分)(四)閱讀V(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車載板①(其一)王安石荒哉我中園,珍果所不產。朝暮惟有鳥,自呼車載板。楚人聞此聲,莫有笑而莞。而我更歌呼,與之相往返。視遇若摶黍 ,好音而肌脘⑧。壤壤@生死夢,久知無可揀。物弊則歸土,吾歸其不晚。歸歟汝隨我,可相蒿里⑤挽。[注]①此詩作于元豐八年(1085年)王安石變法失敗后閑居金陵期間。次年王安石去世車載板:鳥名,據傳它可預知人的生死,被楚人視為“不祥鳥”。②摶黍:黃鶯。③艦睆:形容鳥羽鮮亮美好或鳥鳴和諧悅耳。④壤壤:同“攘攘”,形容紛擾喧囂。⑤蒿里:墳地。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歌開頭兩句交代了詩人園中荒蕪的境況,這與詩人變法失敗以后晚年的孤寂心境形成呼應。B.車載板被楚人視為“不祥鳥”,但詩人與它為伴,高聲回應它的啼叫,與它一來一往地唱和。C.“視遇若摶黍”指詩人將車載板當作黃鶯精心飼養,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親近與對現實的逃避D.全詩借鳥來寄托詩人深刻的哲思,將平凡的事物變成承載思想的載體,體現了以小見大的特點。16.王安石晚年詩風含蓄深婉,意蘊豐富。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應該妨礙孩子的成長,而應該讓孩子自然地“葉茂果碩”。這種教育理念與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的種樹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2)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兩句運用比喻和側面烘托的手法描寫月光潔白明亮。(3)在傳統文化中,鷗鳥被賦予了象征意義,代表自由、淡泊、純真等。中國古人就常以“鷗”這一意象入詩,如“▲▲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中國古代數學給了我們后世自信的底氣與骨氣。2024年11月,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主辦“文明的燭火一中國科學文化探源主題講座”活動,旨在圍繞“中國古代數學思想與成就”,探【高三語文第7頁(共8頁)】討中國古代數學的“A”“言約旨遠”。中國古代數學成就優越,其影響是多方面的,春晚上2Q24年的撲克魔術在幾輪操作下一步步顯示出魔術背后蘊含的數學規律。“牌看似混亂,但無論何時,無論誰的牌,第一張牌與第五張牌都可以拼成同一張牌;同樣,第二張與第六張、第三張與第七張、第四張與第八張牌也分別能拼成同一張牌。”這個數學規律就是這四對牌對應的兩個數字除以四都有同樣的余數,這就是數學上的同余概念。神奇魔術的背后體現了中國古代關于同余的數學思想與數學理論。中國古代數學開啟了命題證明之先河。“勾股定理”是廣為人知的數學原理,但(甲),勾股定理及其證明在我國古代《周髀算經》中就已經有了系統完善的闡述。“故折矩,以為勾廣三,股修四,徑隅五。”許多人據此以為西周數學家商高只知道“勾三股四弦五”這一特例。數學研究者闡釋了《周髀算經》中的原文對于商高折矩思想的表述,以及商高對勾股定理的接續證明“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環而共盤,得成三四五。兩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商高通過“折矩”、“既方之”(“皆方之”)、“環而共盤”、“積矩”,提出了對一般矩形都適用的思想與方法,展現了定理證明之真諦,證明了勾方、股方與弦方有相同的等量表達一兩個相等的勾股矩形加上邊長為勾股之差的方形,從而得到勾股定理,開啟了命題證明之先河。中國古代數學對(乙),有關準、繩、規、矩、籌、策等說法或俗語都源于數學。如人們B的“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以法律為準繩”等說法也與數學有關。中國是數學啟源地之一,中國古代數學做出了源頭性的貢獻,包括數論、代數、幾何、無窮與極限等,從而對華夏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影響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華文化從根基上是非常推崇數學的。“文明的燭火”燃燒綿延千年的智慧,發揮中國古代數學的“引擎”作用,讓數學之美與時代之美交相輝應。封18.文中最后一段將“中國古代數學”比作“引擎”,使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請以“信念”為本體寫一個句子。要求:語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貼切,表達流暢。(4分)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表述不當,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22.文中最后一段中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4分)線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為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奠定基礎。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語言對精神家園的維系作用卻面臨挑戰,如隨意性、碎片化網絡語言的侵襲使不少人熱衷“梗文化”。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語文第8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