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環江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環江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資源簡介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環江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一、積累(共22分)
(2025八上·環江期末)(一)母親之美
每天天還沒亮,母親就第一個起身,接著聽見祖父起來時聲音,按著大家都離開床鋪,喂豬的喂豬,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親在家庭里極能任勞任怨。她性格和藹,沒有打罵過我們,也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因此,雖然在這樣的大家庭里,長幼、伯叔、妯娌相處都很和睦。母親同情貧苦的人——這是樸素的階級意識,雖然自己不富裕,還周濟和照顧比自己更窮的親戚。她自己是很節省的。父親有時吸點旱煙,喝點酒;母親管束著我們,不允許我們染上一點。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度,至今還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二)白楊之美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么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三)園林之美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個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襯托,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唯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愿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1.閱讀以上文段,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1)妯娌    (2)zhōu jì   
2.以上文段中有幾個成語,請寫出兩個四個字的成語:   、   
3.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
(1)婆娑:    (2)縱橫決蕩:   
4.請補寫下聯,使對聯完整生動。
上聯:觀翠竹仰慕謙遜品質 下聯:賞白楊敬重不彎____
5.下列是從以上幾個文段中選出來的句子,屬于病句的一項是(  )
A.母親同情貧苦的人。 B.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C.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D.講究花草樹木的襯托。
【答案】1.zhóu li;周濟
2.任勞任怨;勤勞儉樸(寬厚仁慈)
3.枝葉扶疏,形容姿態優美(盤旋舞蹈的樣子)。;縱橫馳騁,沖殺突擊
4.氣節(或性格)
5.D
【知識點】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義成語適用范圍對象辨析;對聯;詞語的使用(搭配);搭配不當
【解析】(1) 本題考查重要詞語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對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詞準確的識記,加強積累。
(2)本題考查成語的積累。解答本題要靠平時的成語積累,在平時的學習中要熟記成語的字形,重點詞及成語的意思。
(3) 本題考查詞語的積累。解答本題要靠平時的詞語積累,在平時的學習中要熟記詞語的字形,重點詞及詞語的意思。
(4) 本題考查對聯的補寫。解答對聯題,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先整體把握所給出的上聯或下聯的意思大致確定與之意思連貫、相對的內容;再認真推敲每個字詞的含義、詞性和詞語的結構特征;最后從整體把握,進行微觀的調整和修改。
(5)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題應掌握的知識點為幾種常見的病句類型: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意不明等。通讀句子,尋找具有常見病句類型標志性的詞或短語做出判斷。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通過壓縮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方法,找出病因。
1.“妯娌” 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稱呼已婚婦女之間,也就是丈夫兄弟的妻子之間的關系。在讀音方面,按照漢語拼音的規范,“妯” 字讀音為 “zhóu”,聲調是二聲,“娌” 字讀音為 “li”,聲調是三聲,所以組合起來讀音就是 “zhóu li”。“周濟” 這個詞表達的意思是在物質上對他人給予幫助、接濟。從拼音角度來看,“周” 字讀音為 “zhōu”,一聲,“濟” 在這里讀音是 “jì”,四聲,所以寫作 “zhōu jì”,在書寫時要注意兩個字的正確寫法,“周” 字的結構以及筆畫順序,“濟” 字左右結構中各部分的準確書寫,確保書寫無誤來準確表達其在文中的意思,即母親對更窮親戚在物質方面的幫助行為。故答案為:zhóu li;周濟
2.“任勞任怨” 這個成語,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不怕吃苦,也不怕招來埋怨,在描述母親在家庭中的表現時提到 “母親在家庭里極能任勞任怨”,體現出母親在操持家務、處理家庭事務等方面不辭辛勞,默默承擔,即使面對辛苦的活兒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如意情況,也毫無怨言,很好地展現了母親的勤勞與堅韌的品質特點。“勤勞儉樸” 同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勤奮勞動并且生活中節約儉省,不鋪張浪費,文中用來形容母親的習慣,母親自己很節省,有著勤勞且儉樸的生活方式,通過這一成語精準地概括了母親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特點,讓讀者能快速了解到母親對待生活的態度。另外,“寬厚仁慈” 也屬于成語,它側重于形容人有同情心、愛心,待人寬大慈愛,文中用這個成語來體現母親的性格特點,在與人相處以及對待家人等方面,母親展現出的正是這種寬厚仁慈的態度,使整個家庭氛圍和諧融洽,從側面反映出母親的美好品德。故答案為:任勞任怨;勤勞儉樸(寬厚仁慈)
3.“婆娑” 在文中是用來形容一種姿態的詞語,通常是指枝葉扶疏的樣子,也就是樹木的枝葉生長得比較繁茂,呈現出一種姿態優美的狀態,有時候也可以用來表示盤旋舞蹈的樣子,在描述白楊樹特點時提到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這里就是說白楊樹并不具備那種枝葉繁茂、姿態優美或者盤旋舞動的外在形態,通過與其他有著婆娑姿態的事物對比,來突出白楊樹別樣的形態特征,所以 “婆娑” 在此處表達的是枝葉扶疏、姿態優美(盤旋舞蹈的樣子)這樣的意思。“縱橫決蕩” 這個詞語整體表達的是一種比較豪邁、有力量的行為狀態,意思是縱橫馳騁,沖殺突擊。在文段中描述白楊樹時提到 “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這里是將白楊樹的形象與一種具有拼搏、奮斗、在廣闊天地里奮勇向前且敢于戰斗的精神相聯系,借助 “縱橫決蕩” 這個詞來強化白楊樹所象征的那種積極進取、堅強不屈、在困難面前毫不退縮,敢于沖鋒陷陣的精神意志,讓讀者更深刻地理解白楊樹所蘊含的象征意義。故答案為:枝葉扶疏,形容姿態優美(盤旋舞蹈的樣子);縱橫馳騁,沖殺突擊
4.對聯有著嚴格的要求,首先是字數要相等,上聯是七個字,所以下聯也應該是七個字,這是最基本的形式要求。其次,詞類要相當,也就是上聯中相應位置的詞語詞性要和下聯對應位置的詞語詞性相同,比如上聯中 “謙遜” 是形容詞,用來修飾 “品質” 這個名詞,那么下聯中所填詞語也應該符合這樣的詞性搭配規律。再者,結構要相應,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等,上聯 “觀翠竹” 是動賓結構,“仰慕謙遜品質” 整體也是動賓結構,下聯 “賞白楊” 同樣是動賓結構,所以后面所填內容也要符合整體的結構對應要求。最后還有仄起平收的規則,上聯尾字一般是仄聲,下聯尾字一般是平聲,“質” 是仄聲,所以下聯尾字要填平聲的字。從內容關聯性來看,上聯通過觀賞翠竹聯想到其謙遜的品質,下聯圍繞賞白楊展開,白楊給人的突出印象是正直、堅強不屈等,而 “氣節” 或者 “性格” 這樣的詞語能夠很好地體現白楊所具備的那種剛正不阿、不會彎折的精神特質,同時 “節” 是平聲,“格” 也是平聲,符合仄起平收的要求,所以可以填入 “氣節” 或者 “性格” 等詞語,使對聯完整且表意生動,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達到和諧統一。故答案為: 氣節(或性格)
5.A.“母親同情貧苦的人”,這句話表意清晰明確,結構完整,不存在語法等方面的錯誤,能夠準確表達出母親對貧苦之人懷有同情之心這一意思,所以不是病句。
B.“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語句簡潔明了,通過比喻的手法將 “它”(指代白楊樹)形象地稱作 “偉丈夫”,生動地體現出白楊樹的偉岸、正直等優秀特質,不存在語病問題,符合正常的語言表達邏輯。
C.“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在具體語境中,結合前文描述園林的相關內容,這句話能夠合理地表達出游覽者在園林中看到的景象如同完美的圖畫一般,語句通順,沒有語病情況出現。
D.“講究花草樹木的襯托”,從語法角度來看,“講究” 這個動詞后面一般需要搭配一個合適的賓語,而 “襯托” 是一種行為動作,在這里作為賓語與 “講究” 搭配不恰當,正確的表達應該是 “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等類似表述,使動賓搭配合理,所以該句屬于病句。
故答案為:D
6.(2025八上·環江期末)根據下表信息按要求填寫詩文名句。
作者 題目 批注 詩文名句
王績 《野望》 遠景與靜態描寫,在落日的點染下,呈現濃濃的秋意。 (1)   ,    
崔顥 《黃鶴樓》 運用疊詞,描繪明麗之景。 (2)   ,    
曹操 《龜雖壽》 運用比喻手法,表現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豪情壯志。 (3)   ,    
陶淵明 《飲酒(其五)》 表現閑適淡泊的心態,物我合一的境界。 (4)   ,    
李清照 《如夢令》 表達焦灼的心情,表現驚慌失措的情態。 (5)   ,   ,    
【答案】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知識點】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野望》):在《野望》這首詩中,這兩句屬于遠景與靜態描寫。詩人站在郊外放眼望去,層層樹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每一座山峰都在落日余暉的映照之下。“樹樹”“山山” 強調了視野所及之處皆是這般秋景,“皆秋色” 點明了秋季的氛圍,“唯落暉” 則用落日的余暉進一步渲染了這種濃濃的秋意,讓整個畫面呈現出一種寧靜又略帶蕭瑟的秋日之美,展現出鄉村野外傍晚時分的獨特景致,給人以開闊又寂寥的感受。“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此句運用了疊詞 “歷歷” 和 “萋萋” 來描繪景色。“歷歷” 清晰分明的樣子,生動地展現出在陽光照耀下,漢陽一帶的樹木清晰可見,排列有序;“萋萋” 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描繪出鸚鵡洲上芳草繁茂的明麗景象。通過這兩個疊詞,不僅使詩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更細膩地勾勒出黃鶴樓周邊景色的清新秀麗,讓讀者仿佛能親眼看到那充滿生機與美感的畫面,給黃鶴樓增添了幾分獨特的韻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曹操《龜雖壽》):詩人在此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一匹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身體已不再年輕強壯,但內心依然有著馳騁千里的壯志豪情。“老驥” 就是年老的良馬,“伏櫪” 表示伏在馬槽邊,這里形象地體現出詩人盡管已到暮年,卻依然有著積極進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以千里馬自比,生動地傳達出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豪邁情懷,展現出曹操那種不因歲月流逝、年事已高而消減的壯志,激勵著人們在任何階段都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這兩句詩精妙地表現出詩人閑適淡泊的心態以及物我合一的境界。詩人在東邊的籬笆下悠然自得地采摘著菊花,不經意間抬起頭,南山的美景就映入眼簾。一個 “悠然” 體現出詩人那種閑適、自在的狀態,他沉浸在田園生活之中,沒有塵世的紛擾與喧囂,內心平靜而淡泊。在采摘菊花的日常活動中,自然而然地與南山的景色融為一體,仿佛人與大自然之間沒有了隔閡,達到了一種物我兩忘、和諧統一的高深境界,充分展現了陶淵明對歸隱生活的滿足與喜愛,以及超脫世俗的心境。“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如夢令》):這幾句詞生動地表達出主人公焦灼的心情以及驚慌失措的情態。詞中主人公在日暮時分,沉醉不知歸路,劃船誤入藕花深處,急切想要找到出去的路,所以連續兩次喊出 “爭渡”,通過重復的詞語,強化了那種焦急、慌亂的情緒。而在慌亂劃船的過程中,用力的動作使得棲息在河灘上的鷗鷺受到驚嚇,紛紛飛起,“驚起一灘鷗鷺” 這一畫面,進一步烘托出當時場面的緊張與慌亂,將主人公的狀態刻畫得淋漓盡致,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那份焦急與忙亂,也增添了詞的趣味性和畫面感。
故答案為: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
(2025八上·環江期末)中國石拱橋(節選)
①趙州橋橫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這座橋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現在已經1300多年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到解放的時候,橋身有些殘損了,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徹底整修,這座古橋又恢復了青春。
②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約9米。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02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于車馬上下。(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橋的主要設計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橋頭的碑文里刻著他的名字。
7.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但為了準確形象地說明事物特征,說明文中也可以運用記敘、描寫等表達方式。
B.《中國石拱橋》在介紹石拱橋有關知識時,為了準確地說明事物,用了如“大約、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計的詞語。
C.《中國石拱橋》的作者是著名橋梁專家茅以昇,他曾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的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
D.中國石拱橋的三大特點是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
8.下列對選文中內容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趙州橋為例,說明了我國古代石拱橋在設計上和建造上取得的光輝成就。
B.通過列舉一系列具體的數據,突出地說明了趙州橋的悠久歷史和雄偉規模。
C.“公元605年左右”的“左右”和“寬約9米”的“約”都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嚴謹。
D.引用唐人名句“初月出云,長虹飲澗”,生動地說明趙州橋四周景色優美。
9.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7.C
8.D
9.列數字,運用數據,具體、準確地說明了趙州橋歷史悠久、結構堅固的特征。
【知識點】說明文語言分析;事物性說明文;分析說明對象特征;分析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點評】(1) 本題考查根據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將選項和文章內容進行比較、辨別,確認正確選項。一定要忠實于原文。(2)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對選項涉及的內容,在文中找到對應的語句將信息進行比較,判斷正誤 。
(3)本題考查說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從尋找關鍵詞入手,看是平實說明還是生動說明來判斷說明的方法。同時切記任何說明方法都是為說明對象服務的,因此說明方法的作用必須和說明對象及其特征聯系起來。
7.ABD.正確;
C. 茅以昇作為著名的橋梁專家,他主持修建的中國人自己設計的第一座現代化大橋是錢塘江大橋,并非武漢長江大橋,這是一個明確的事實,所以該選項的說法與實際情況不符,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C
8.ABC.正確;
D. 從文中 “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所在的語境來看,這句話是用來形容趙州橋自身的形態外觀之美,是將趙州橋比作 “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這樣美好的景象,旨在突出趙州橋的形式優美,而不是在說明趙州橋四周景色優美,所以該選項對這句話引用作用的理解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D
9.在文中 “這座橋修建于公元 605 年左右,到現在已經 1300 多年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 這一畫線句子里,出現了 “公元 605 年”“1300 多年” 這樣確切的數字。從說明方法角度判斷,使用具體數字來對事物進行說明,屬于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從作用方面來看,“公元 605 年左右” 明確指出了趙州橋開始修建的大致時間,“1300 多年” 則直觀地展現出從修建完成到當下所經歷的漫長歲月時長,而即便歷經如此久遠的時間,趙州橋依然 “保持著原來的雄姿”,通過這些數據的呈現,清晰且有力地說明了趙州橋歷史悠久的特點。同時,歷經這么長時間還能維持原有雄姿,也從側面反映出它的結構是堅固可靠的,能夠經受住長時間的考驗,所以這些數字具體、準確地說明了趙州橋歷史悠久、結構堅固的特征,讓讀者對趙州橋在時間維度以及結構穩固性方面有更清晰、直觀的認識,增強了文章說明的可信度和說服力。故答案為: 列數字,運用數據,具體、準確地說明了趙州橋歷史悠久、結構堅固的特征。
(2025八上·環江期末)愛到不能愛
①二姨是最會說笑的。即使到了89歲,好多時候,她都是迷迷糊糊的,但她也會趁著清醒的時候,說上幾句逗人的話。
②有時候,二姨從迷糊中突然抽出來,仿佛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跋涉到了家。她疑惑地環顧一下自己的屋子,然后拍拍膝蓋,搓搓臉,哎喲一聲,笑一下說:“人呀咋這么潑實呢,本想活到俺娘的年紀就不賴,不承想活到這把年紀了還能活,眼下這日子真不賴,俺還舍不得死呢。”
③接著,她就笑著吃一大碗飯,喝一杯小酒,聽《貴妃醉酒》《天仙配》……有時候,還忍不住跟著哼幾句。
④想一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出生的、生活在農村的婦女,大部分識字不多,生計中除了勞動還是勞動。她們大多都是生命不息,勞動不止的。
⑤二姨父是三代單傳的獨苗,家中人煙稀、宅院大。老房子年代久遠,墻體土坯脫落,屋頂瓦松郁郁。二姨父英年而逝,宅院里的所有老房子,都是在二姨的手中一間一間翻新的。
⑥為了節省雇工匠的開支,二姨時常一個人沿著樓梯,把磚、沙子和水泥一點一點裝在籃子里往二樓運。為此,她沒少挨女兒們的訓。但她還是忍不住,只好偷偷摸摸地干。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她就爬起來,在月光下踩著自己的影子,像只負重的蝸牛,沿著露天的樓梯,一階一階地向上爬,慢慢去靠近她的月亮。
⑦在70多歲的年紀上,二姨仍舊沒有向歲月示弱。以至于后來,她的膝蓋提出了強烈的抗議。腿腳不便后,二姨的身子被捆住。又過了一年有余,二姨有點糊涂了,我們過節去看她,她不說也不笑,也認不出我們都是誰。但是,每一次我都感覺二姨在極力掙脫一種東西,那就是她被歲月掩埋的塵埃,二姨多想探出頭來,向我們招一招手,微笑著表達一下她的愛,但不能夠。豐富的表情被歲月封住,笑容在繭子里掙扎。她急,我們也急,但誰也摁不倒歲月這個瘋子。
⑧我們去探望二姨,她倘若清醒,總不忘逗我們,說點樂子,說:“你不是誰誰誰嘛,他不是誰誰誰嘛,你們看我憨不憨,我呀還潑實著呢!”
⑨老家拆遷后,二姨到新建的小區居住,家安在高樓的30層。她時常坐在陽臺上的一方陽光里,面前放著一張小課桌,桌上放著一臺機子,里面播放著她看了一遍又一遍,還是看不膩的幾部老戲。抬頭望向窗外,萬安山綠莽莽地向東南奔去。那里藏著她的少女時代,她的汗水,她的笑聲,她的爹和娘。
⑩二姨的視力仍然很好。表姐住在她的對樓,她從頂樓的窗戶能看見表姐在樓下的行蹤。一天早晨,表姐騎著車子出門,到了中午,二姨也沒有看見表姐回家。二姨忐忑不安,就催促守在她身邊的表妹說,快打個電話,你姐沒啥事吧,咋到中午還沒瞅見她回家?
原來,二姨仍在關注著她的女兒們,表姐出門去的時候,她竟直愣愣地盯著窗下看了半日。她即使在清醒的片刻間,都是活在生活中,活在笑中,活在愛中。
人的臉上,據說有44塊肌肉,可以組合出一萬種表情。而二姨組合的表情中,最習慣用的就是笑。但歲月正在慢慢地收走她的笑,以及她對人世和親人的愛。她無言地坐在陽臺上的一方陽光里,無語地看著盛滿綠意與夢境的萬安山……我想起來,直想哭。
10.文中第⑤一 段寫了二姨的四件事情,請你補寫其中的兩件事情。
(1)→二姨上了年紀不忘逗樂我們→二姨住新區常看老戲→(2)
11.請閱讀全文,分析二姨的形象。
12.請閱讀第④段,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它有什么作用。
13.文章題目《愛到不能愛》富含深意,請結合全文理解其含義,談談它給了你什么啟示?
【答案】10.(1)二姨翻新房子親自運料(2)二姨關注著女兒的生活
11.(1)樂觀:熱愛生活:二姨最習慣用的表情是笑,她從迷糊中清醒,笑著說:“這日子真不賴,俺還舍不得死呢。”接著開心地吃、喝、聽曲:糊涂后,她努力掙脫被歲月掩埋的塵埃,清醒時,總說樂子逗我們。(2)勤勞節儉:宅院里的所有老房子,二姨一間一間翻新,為了減少開支,常一個人親自遠速建筑材料。(3)愛女兒:關注著女兒,女兒外出后,她一直盯著窗下帶女兒回家。
12.第④段是過渡段,起到了永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前后連貫。
13.示例:二姨對生活、對女兒的愛,一直延續到她失去愛的能力。啟示我們,只要我們有愛的能力,就要愛家人、愛生活、愛生活中的每一天,并將這份愛保持下去,讓自己活在當下,活在生活中,活在笑中,活在愛中。
【知識點】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啟發、思考、感悟等開放類型;分析文段、人物、情節的作用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2)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題關鍵是了解文章內容,找出描寫人物的語句與相關事件,然后結合具體內容來分析。
(3) 本題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關注兩點:一是句段所處的位置來分析。二是從句子的表達內容來分析 。
(4)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觀點明確即可。注意聯系生活實際闡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10.“二姨翻新房子親自運料” 事件:在文章第⑤段提到 “二姨父英年而逝,宅院里的所有老房子,都是在二姨的手中一間一間翻新的”,這交代了背景,即二姨父去世后,翻新宅院老房子的責任落在了二姨身上。接著第⑥段詳細描述了二姨為了節省雇工匠的開支,時常獨自一人沿著樓梯,把磚、沙子和水泥等建筑材料一點一點裝在籃子里往二樓運,哪怕為此挨了女兒們的訓,她還是會偷偷摸摸地去做,甚至在晚上睡不著覺時,也會像負重的蝸牛一樣沿著露天樓梯往樓上運料。通過這些具體的行為描寫,清晰地展現出二姨親自參與房子翻新并承擔運料工作這一事件,所以可以概括為 “二姨翻新房子親自運料”。“二姨關注著女兒的生活” 事件:從第⑩段內容來看,“二姨的視力仍然很好。表姐住在她的對樓,她從頂樓的窗戶能看見表姐在樓下的行蹤。一天早晨,表姐騎著車子出門,到了中午,二姨也沒有看見表姐回家。二姨忐忑不安,就催促守在她身邊的表妹說,快打個電話,你姐沒啥事吧,咋到中午還沒瞅見她回家?” 這里著重描述了二姨憑借良好的視力關注著表姐的日常出行情況,僅僅因為中午沒看到表姐回家,就表現出了明顯的擔憂,急切地催促表妹打電話詢問情況,這一系列表現充分體現了二姨對女兒生活狀況的密切關注,由此可概括出 “二姨關注著女兒的生活” 這一事件。故答案為: (1)二姨翻新房子親自運料(2)二姨關注著女兒的生活
11.樂觀、熱愛生活的形象特點:文中多處體現了二姨的這一特點。如第②段中,二姨從迷糊狀態清醒過來后,先是疑惑地環顧屋子,然后通過一系列動作 “拍拍膝蓋,搓搓臉”,笑著感慨 “人呀咋這么潑實呢,本想活到俺娘的年紀就不賴,不承想活到這把年紀了還能活,眼下這日子真不賴,俺還舍不得死呢”,言語間滿是對當下生活的滿足與珍惜,并且隨后還會笑著去吃飯、喝酒、聽戲曲,甚至跟著哼唱,展現出積極享受生活的狀態。即便后來年紀大了,有點糊涂了,在清醒的時候,她還是不忘逗大家開心,努力想要掙脫歲月帶來的束縛,向大家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些都表明二姨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對生活充滿熱愛,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美好,珍惜活著的時光,積極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情況。
勤勞節儉的形象特點:在描述二姨翻新老房子這件事上,能清晰看出她的勤勞節儉。第⑤段表明宅院里所有老房子都是二姨親手一間一間翻新的,這體現了她不辭辛勞,愿意付出大量的體力勞動去改善居住環境,展現出勤勞的一面。而第⑥段進一步說明,為了節省雇工匠的開支,她時常獨自承擔往二樓運送磚、沙子和水泥等建筑材料的工作,哪怕女兒們反對,她還是會偷偷去做,這種為了節約開支,親力親為的行為充分體現了她節儉的品質,所以二姨具備勤勞節儉的形象特點。愛女兒的形象特點:從第⑩段的事例可以明顯看出,二姨視力好,能看到住在對樓的表姐的行蹤,當表姐早晨出門后,到中午沒見回來,二姨就變得忐忑不安,趕忙催促表妹打電話詢問情況,而且文中提到她會直愣愣地盯著窗下看了半日,這一系列舉動都表明她時刻心系女兒,對女兒的生活狀況十分在意,哪怕只是日常出門未按時回家這樣的小事,都能讓她揪心,深刻地體現出二姨對女兒深深的關愛之情,所以二姨有著愛女兒的形象特點。
故答案為: (1)樂觀:熱愛生活:二姨最習慣用的表情是笑,她從迷糊中清醒,笑著說:“這日子真不賴,俺還舍不得死呢。”接著開心地吃、喝、聽曲:糊涂后,她努力掙脫被歲月掩埋的塵埃,清醒時,總說樂子逗我們。(2)勤勞節儉:宅院里的所有老房子,二姨一間一間翻新,為了減少開支,常一個人親自遠速建筑材料。(3)愛女兒:關注著女兒,女兒外出后,她一直盯著窗下帶女兒回家。
12.從內容關聯性來看,第④段開頭提到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出生的、生活在農村的婦女”,這與前文所描述的二姨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她作為農村婦女的身份相呼應,是對前文相關背景信息的一種承接和概括,讓讀者能更清楚地將二姨放置在那個特定的時代和群體背景下去理解她后續的生活經歷與行為表現。而該段后半部分 “她們大多都是生命不息,勞動不止的” 這句話,則引出了下文內容。從第⑤段開始,著重描述了二姨在生活中的諸多勞動行為,比如她獨自翻新宅院老房子,為了節省開支親自運送建筑材料等,這些都是她在生活中持續勞作、不辭辛苦的具體體現,是對 “生命不息,勞動不止” 這一特點的具體展開敘述。所以,第④段巧妙地連接了前文關于二姨基本情況的鋪墊與后文對她具體勞動事跡等內容的描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的行文邏輯更加連貫,內容銜接更加自然流暢。故答案為: 第④段是過渡段,起到了永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前后連貫。
13.文章中,二姨在生活里處處展現出對生活以及女兒深深的愛。在她清醒的時候,對當下的生活充滿熱愛,像第②段描述的那樣,她感慨日子不錯,舍不得死,然后會開心地去享受吃飯、喝酒、聽戲等生活樂趣,這體現了她對生活的愛;又如第⑩段所展現的,她時刻關注著女兒的行蹤,僅僅因為女兒中午沒按時回家就忐忑不安,催促表妹打電話詢問,這凸顯了她對女兒的愛。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二姨年紀越來越大,身體和精神狀態逐漸變差,開始變得糊涂,認不出親人,想表達愛卻沒辦法做到,如第⑦段提到的 “她多想探出頭來,向我們招一招手,微笑著表達一下她的愛,但不能夠。豐富的表情被歲月封住,笑容在繭子里掙扎”,這表明她漸漸失去了表達愛的能力。所以,“愛到不能愛” 指的就是二姨對生活、對女兒的這份愛,一直持續著,直到因身體和精神上的變化,而失去了將愛表達出來的能力,體現了歲月無情對愛的一種限制,但也更凸顯出二姨曾經那份愛的深沉與真摯。
啟示分析:從二姨的經歷中可以看到,她一生都在積極地熱愛生活、關愛家人。盡管生活中有諸多困難,比如二姨父英年早逝,她獨自承擔起翻新房子等諸多事務,但她依然保持樂觀,珍惜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并且始終牽掛著女兒。由此啟示我們,在生活中,我們應該珍惜當下擁有愛的能力的時光,積極地去愛家人,關心他們的生活點滴,給予他們溫暖與關懷;同時也要熱愛生活本身,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不辜負每一天,讓自己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樂觀、充滿愛意的生活狀態中,將這份愛長久地延續下去,就像二姨曾經那樣,即便面對歲月的侵蝕,也能讓愛的痕跡深深地留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意義和價值。
故答案為: 示例:二姨對生活、對女兒的愛,一直延續到她失去愛的能力。啟示我們,只要我們有愛的能力,就要愛家人、愛生活、愛生活中的每一天,并將這份愛保持下去,讓自己活在當下,活在生活中,活在笑中,活在愛中。
(2025八上·環江期末)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4.下列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首句寫望中所見,“草木深”寫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悅目。
B.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視野從山河到城,再由滿城到草木花鳥。
C.尾聯用一個細節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思家、悲己之情。
D.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感情強烈,情景兼具,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1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從形式和內容上對這兩句詩作簡要評價。
【答案】14.A
15.形式上:用對偶、夸張的手法;內容上: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火連天,家書極其難得,表達了詩人思念親人,盼望得到親人音訊的強烈感情。(同時隱含反對戰爭、渴望戰爭盡快結束、期盼親人團聚、國泰民安的意思。)
【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憂國傷時;春望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系創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2)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作答,如從詩歌遣詞用句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從修辭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作答時只要抓住其中的一個方面的特點完成作答即可。
14.A. 在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這句詩中,“國破” 點明了國家處于淪陷的狀態,山河雖然依舊存在,但曾經繁華的城市如今在春天里卻是草木叢生,一片荒蕪景象。“草木深” 著重描繪出的是因戰亂導致城市人口稀少,無人打理,使得草木肆意生長,呈現出的是一種破敗、荒涼的氛圍,其目的是為了烘托出詩人面對國家破碎時內心的沉痛與哀傷,而絕非是展現景色的秀美,讓人產生爽心悅目的感覺,所以該選項對詩句的賞析是錯誤的。
BCD.正確。
故答案為:A
15.形式特點分析:從形式方面來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運用了對偶與夸張的修辭手法。對偶上,“烽火” 對應 “家書”,二者都是名詞,且分別代表了戰爭相關的現象和與親人聯系的物件;“連” 與 “抵” 相對,都是動詞,準確地體現出烽火持續以及家書珍貴程度可抵萬金的狀態;“三月” 和 “萬金” 相對,一個是表示時間長度的詞,一個是表示價值數量的詞,通過這樣工整的對仗,使得詩句在形式上整齊美觀,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強,增強了詩歌的韻律美。同時,“家書抵萬金” 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將家書的珍貴程度進行了極度的夸大,強調在戰火紛飛的時期,一封家書的價值之高,遠遠超過了萬兩黃金,通過這種夸張的表達,更能突出其難得與珍貴,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讓詩句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內容特點分析:在內容層面,“烽火連三月” 形象地描繪出安史之亂這場戰亂持續時間之長,戰火連綿不斷,長時間地籠罩著大地,讓整個國家陷入動蕩不安的狀態,體現出戰爭的殘酷與持久,側面反映出百姓生活在戰亂中的痛苦與艱難。而 “家書抵萬金” 則緊扣當時因戰亂導致交通阻斷、信息傳遞困難的現實情況,真切地表現出家書變得極其難得的狀況。詩人身處這樣的環境中,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愈發濃烈,迫切地盼望能夠得到親人的音訊,這句詩便將詩人內心那種渴望與親人取得聯系、知曉親人安危的強烈情感生動地表達了出來。并且,從更深層次來看,這句詩也隱含著詩人對戰爭的反對態度,希望戰爭能夠盡快結束,如此一來,親人便能團聚,國家也可以恢復太平,百姓能重新過上安寧的生活,體現出詩人期盼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所以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故答案為: 形式上:用對偶、夸張的手法;內容上: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火連天,家書極其難得,表達了詩人思念親人,盼望得到親人音訊的強烈感情。(同時隱含反對戰爭、渴望戰爭盡快結束、期盼親人團聚、國泰民安的意思。)
(2025八上·環江期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①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②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6.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第①段列舉了歷史上六個歷經磨難而成就大業的賢君名臣,這是事實論據。
B.第③段從個人和國家兩方面,對上文的觀點進一步加以闡述。
C.“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個結論對于個人成才與國家大治都適用。
D.本文對中心論點的論證,更多是從“死于安樂”的角度展開的。
17.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舉于市 舉一反三 舉足輕重
B.人恒過 過目不忘 悔過自新
C.衡于慮 不足為慮 深思熟慮
D.征于色 聲色俱厲 眉飛色舞
18.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所以動心忍性。(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19.2010年中國西部發生兩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同樣的事情在2008年上演過,真可謂“多難興邦”,這與本文表達的什么觀點相類似?
20.孟子的文章以雄辯著稱,請從文中舉一個例子(從句式和氣勢等方面)加以說明。
【答案】16.D
17.D
18.(1)用這些方法使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
(2)內心困惑,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19.生于憂患(或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20.示例一:第①段用排比句,列舉六個事例,氣勢磅礡,增強了說服力。
示例二:第②段運用短句,從人的主觀因素(內心和外表)論述,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增強語言氣勢。
【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寫作特色;根據文言文中某一內容談觀點;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找出相關的語句做出具體的分析即可。
(2)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
(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
(4)本題考查闡述觀點看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學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上,有機的融入自己的閱讀體驗、閱讀感悟或者觀點看法。組織答案必須有理有據,或以情動人,或以理服人。
(5) 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找出相關的語句做出具體的分析即可 。
參考譯文:
舜從田間被舉薦出來,傅說在筑城的奴隸中被提拔出來,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商人中被提拔上來,管仲從監獄中被提拔上來,孫叔敖從海邊隱居的地方被提拔上來,百里奚在市場上被提拔上來。
所以說,上天要讓某個人擔當重任,一定會使他的心志忍受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身體肌膚饑餓,使他身受貧困之苦,使他做事不能如意,借此使他們心里常常保持警惕,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堅強,增加他們所欠缺的本領。
人經常會犯錯誤,多犯幾次錯誤才能謹慎。一個人只有內心被困擾,思慮堵塞,才能奮發、有作為。臉上表現出抑郁的神色,發出憂嘆的聲音,然后才明白過來。在國中沒有懂法度并執法的大臣和足為輔弼國君的賢士,在國外又沒有勢力、地位相當的國家,這樣的國家常常滅亡。
這樣以后就能知道憂思禍患使人成長、使人振作和勤奮,因而得生;安逸享樂使人怠惰,導致人死亡和國家、事業的衰敗
16. A.在文章第①段中,作者依次列舉了舜從田間被舉薦出來、傅說從筑城的奴隸中被提拔、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商人中被提拔、管仲從監獄中被提拔、孫叔敖從海邊隱居處被提拔以及百里奚在市場上被提拔這六個事例,這些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情況,屬于事實論據。通過這些來自不同出身卻都歷經磨難最終成就大業的賢君名臣的例子,為后文闡述相關觀點做了有力的鋪墊,該選項對第①段內容及作用的分析是正確的。
B.第③段先是從個人角度進行論述,提到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意思是一個人常常會犯錯,而后才能改正;內心被困擾,思慮受阻后,才能有所作為;通過神色和言語表現出來,才能被人知曉理解,闡述了個人在面對各種困難、挫折時,經過磨礪才能成長進步的道理。接著又從國家層面展開,指出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說明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抗衡的敵國和外患,就容易走向滅亡,所以該段確實是從個人和國家這兩方面,對前文所提出的一些觀點進一步深入地加以闡述,使文章的論證更加全面、深入,該選項的分析符合文章內容及邏輯結構,是正確的。
C.“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這一結論,從個人層面來看,文中諸多事例以及相關論述都表明,個人只有經歷艱難困苦的磨煉,才能鍛煉意志、增長才干,擔當大任,實現成才;從國家層面講,一個國家只有時刻保持憂患意識,面臨外部的壓力和挑戰,才能奮發圖強,得以長治久安,否則就容易走向衰敗滅亡,所以這個結論無論是對于個人的成長成才,還是對于國家的治理發展,都是適用的,該選項對這一結論適用性的分析是準確的。
D.縱觀全文,文章先是通過列舉舜、傅說等六位賢君名臣出身低微卻歷經磨難最終成就大業的事例,引出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樣關于個人要歷經憂患才能擔當大任的論述,接著在第③段進一步從個人成長過程中面對困難如何進步以及國家面臨內外情況不同而產生不同結果等角度,著重強調了憂患對于個人和國家的積極作用,也就是 “生于憂患” 的重要性,而 “死于安樂” 更多是作為一種反面情況來進行對比襯托,讓人們明白不能安于享樂,所以文章主要是圍繞 “生于憂患” 的角度來展開論證的,該選項的說法不符合文章的實際論證情況,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D
17. A.“舉于市” 中的 “舉” 意思是 “被任用”,指百里奚在市場上被提拔任用;“舉一反三” 的 “舉” 是 “提出” 的意思,意為從一件事物的情況、道理類推而知道許多事物的情況、道理;“舉足輕重” 的 “舉” 表示 “向上抬”,常用來形容所處地位重要,一舉一動都關系到全局,所以這三個詞語中 “舉” 的意思各不相同,該選項不符合要求。
B.“人恒過” 里的 “過” 是動詞,意為 “犯錯誤”,說的是人常常會犯錯誤;“過目不忘” 的 “過” 是 “經過” 的意思,指看過一遍就不會忘記,形容記憶力非常強;“悔過自新” 的 “過” 是名詞,指 “過錯”,表示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并決心改正,重新做人,可見這三個 “過” 字含義不同,該選項也不正確。
C.“衡于慮” 中的 “慮” 是 “思慮” 的意思,說的是思慮堵塞;“不足為慮” 的 “慮” 是 “憂慮”,表示不值得憂慮;“深思熟慮” 的 “慮” 同樣是 “思考、思慮” 的意思,但這里更強調深入細致地思考,綜合來看,這三個詞里 “慮” 雖有相近之處,但具體表意還是有差異,該選項不合適。
D.“征于色”“聲色俱厲”“眉飛色舞” 這三個詞語中的 “色” 都表示 “神態” 的意思。“征于色” 指通過神色表現出來;“聲色俱厲” 形容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眉飛色舞” 則是形容人非常高興、得意的神態,所以該選項中加點詞意思相同,是正確的答案。
故答案為:D
18.(1)句翻譯要點:“所以” 在這里不能簡單理解為現代漢語中的 “所以”,它的意思是 “用這些方法”,表示通過前文提到的那些讓人受苦、經歷挫折等方式來達成后面的效果;“動” 是使動用法,解釋為 “使…… 驚動”,也就是使內心受到震動;“忍” 同樣是使動用法,意為 “使…… 堅韌”,用來形容使性情變得堅韌;“性” 指的就是 “性情”。按照這樣的字詞釋義以及語法規則,整句話通順地翻譯出來就是 “用這些方法使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準確地傳達出了句子所蘊含的意思,體現出磨難對人內在品質塑造的作用。
(2)句翻譯要點:“困” 表示 “困惑”,描繪出內心處于一種迷茫、不解的狀態;“衡” 在這里是通假字,同 “橫”,意思是 “梗塞,不順”,說明思慮像被堵塞住一樣,無法順暢進行;“作” 的含義是 “奮起,有所作為”,意味著經過前面內心困惑、思慮堵塞的階段后,才能奮發而起,做出一番成就。所以這句話翻譯為 “內心困惑,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清晰地表述出了個人在面對困境時經歷思考、突破阻礙進而有所行動的過程,符合原文的表意及邏輯。
故答案為: (1)用這些方法使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2)內心困惑,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19.“多難興邦” 這一說法強調的是國家在經歷諸多艱難困苦、磨難災難后,反而能夠激發起民眾的凝聚力、創造力等,促使國家興盛發展起來。而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文章中,核心觀點是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其著重闡述的是憂患能夠激勵人、國家積極進取,使人在磨礪中成長,讓國家在面臨外部壓力等困境時奮發圖強,得以長久存在;相反,安樂的環境容易使人懈怠、失去斗志,導致國家走向衰敗滅亡。文中提到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意思是國家如果沒有憂患意識,沒有內外的壓力和挑戰,就容易滅亡,從反面說明了憂患對于國家的重要性,而 “多難興邦” 所體現的正是國家在經歷災難這樣的憂患情況后,能夠振作起來走向興盛,與文章中 “生于憂患” 所表達的通過經歷艱難困苦來促使成長、發展的觀點是相類似的,所以與之類似的觀點就是 “生于憂患”(或者完整表述為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也可)。
故答案為:生于憂患(或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20.以第①段為例:在第①段中,作者寫道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這里運用了排比的句式,連續列舉了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這六位歷史人物的事例,且句式結構相似,都是 “人物 + 發(舉)于 + 出身背景” 的形式。通過這種排比的修辭手法,使得語句節奏明快,讀起來朗朗上口,并且能夠將眾多事例集中羅列,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就好像是排山倒海般地向讀者呈現出這些不同出身卻都歷經磨難最終成就大業的例子,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經歷艱難困苦而后成才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極具說服力,有力地為后文闡述 “生于憂患” 的觀點做了鋪墊,充分展現出孟子文章在論證時那種雄辯的力量,能夠讓讀者更容易接受他所提出的觀點。以第②段為例:第②段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此段運用了多個短句進行論述。短句本身簡潔明快,表意直接,一句一個重點,如 “苦其心志” 強調磨煉人的意志,“勞其筋骨” 突出勞累人的身體,“餓其體膚” 說明使人忍受饑餓之苦等等,從人的內心、身體等不同的主觀因素方面,依次闡述了上天要賦予人重大使命時,會讓人經歷的各種艱難困苦以及這些磨難帶來的作用,即能夠使人心性變得堅韌,增長自身原本欠缺的才能。這樣的短句組合在一起,節奏緊湊,擲地有聲,每一句都像是強有力的論斷,層層遞進,形成一種連貫且磅礴的氣勢,如同聲聲戰鼓,敲擊在讀者心間,讓讀者深刻地認識到憂患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體現出孟子文章在說理時語言的力度和雄辯性,令人信服地接受其觀點。故答案為: 示例一:第①段用排比句,列舉六個事例,氣勢磅礡,增強了說服力。
示例二:第②段運用短句,從人的主觀因素(內心和外表)論述,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增強語言氣勢。
二、綜合(共10分)
(2025八上·環江期末)八年級三班開展“我們的互聯網時代”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
21.【文明上網你宣傳】請你為本次活動擬寫一條宣傳標語。
22.【網絡漫畫你來說】簡要說明下邊漫畫的內容和主旨。
【答案】21.示例一:健康綠色上網,共建和諧空間。
示例二:網絡無邊,青春有限;珍惜時間,健康上網。
示例三:健康綠色上網,助力美好人生。
示例四:網絡溝通無限,文明健康相伴。
22.借助網絡,人們可以“宅”在家里進行“網購”“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診療”等。由此可見,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給我們提供了便捷服務。
【知識點】漫畫釋義;見解表述;擬定標語、宣傳語等
【解析】【點評】(1) 本題考查宣傳標語的擬寫。宣傳標語的擬寫要緊扣主題且語言簡潔,具有宣傳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本題考查圖文轉換能力,也考查語言表達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認真觀察圖表,找到關鍵信息,然后進行歸納,從而得出答案。
21.在 “我們的互聯網時代” 這個主題背景下,像 “健康綠色上網,共建和諧空間” 這一示例,強調了上網要秉持健康、綠色的方式,其目的是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的網絡空間,既點明了正確的上網態度,又指出了這樣做所能帶來的良好網絡環境效果,契合活動對于文明上網的倡導方向。“網絡無邊,青春有限;珍惜時間,健康上網” 則從網絡空間的廣闊性與青春時光的有限性對比入手,提醒人們要珍惜時間,進而引導大家選擇健康的上網方式,以一種富有警示意味的話語來達到宣傳健康上網的目的。“健康綠色上網,助力美好人生” 突出了健康綠色上網對人們生活的積極影響,讓人們明白合理利用網絡能夠為自己的人生增添助力,從而鼓勵大家遵循這樣的上網原則,實現宣傳倡導的作用。
“網絡溝通無限,文明健康相伴” 體現出網絡在溝通交流方面的強大功能,同時強調在利用網絡進行溝通等活動時,要讓文明和健康與之相隨,引導人們文明、健康地參與到互聯網活動中,貼合活動關于文明上網的主題要求。
故答案為: 示例一:健康綠色上網,共建和諧空間。
示例二:網絡無邊,青春有限;珍惜時間,健康上網。
示例三:健康綠色上網,助力美好人生。
示例四:網絡溝通無限,文明健康相伴。
22.漫畫內容分析:仔細觀察漫畫,可以看到畫面的主體呈現出一個大大的 “宅” 字造型,這寓意著人們處于居家的狀態。在 “宅” 字的不同層次分布著與網絡相關的不同活動場景。最上層描繪了一個人正在電腦里進行 “網購” 的畫面,形象地展示出人們足不出戶就能通過網絡購買商品的情況;中間層的左邊呈現的是一個人在家里利用電腦開展 “在線辦公” 的場景,體現出借助網絡,人們無需前往辦公場所,在家就能完成工作任務;中間層的右邊則展示了一個人在電腦里進行 “在線教育” 的畫面,說明網絡為學習提供了新的途徑,人們可以在家通過網絡接受教育;最底層刻畫的是一個人通過電腦進行在線咨詢醫生,也就是 “在線診療” 的畫面,反映出人們在身體出現狀況時,不用去醫院排隊等號,借助網絡就能向醫生尋求幫助。并且在這個大大的 “宅” 字下方,有一個 “@” 字,它是互聯網的標志性符號,清晰地表明了上述這些活動都是在互聯網的依托下進行的,整體呈現出人們在互聯網環境下,于家中就能完成多種生活、工作、學習以及健康相關事務的狀態。漫畫主旨分析:通過對漫畫中這些不同網絡活動場景的展示,其核心主旨在于突出網絡對人們生活方式產生的重大改變。以往人們需要出門去商場購物、到辦公室上班、去學校上課、前往醫院看病等,而現在借助網絡,這些活動都能在家里便捷地完成,充分體現出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讓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便捷化,深刻地影響著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漫畫主旨就是表明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為我們提供了便捷服務。故答案為: 借助網絡,人們可以“宅”在家里進行“網購”“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診療”等。由此可見,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給我們提供了便捷服務。
三、【經典名著你歸納】
23.(2025八上·環江期末)經典名著也是文化遺產之一,小明有幾個名著知識點需要你幫忙補充歸納。
經典名著知識點歸納表
名著 作者 內容(或主題等)
《①   》 埃德加·斯諾 紅軍在井岡山運動時期采取的四個口號是:敵進我退;②   ;③   ;敵退我追。
《昆蟲記》 ④    在作者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披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⑤   “為它的后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⑥   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
【答案】《紅星照耀中國》(或《西行漫記》);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疲我打(敵駐我擾);法布爾;小甲蟲;小麻雀
【知識點】《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
【解析】【分析】作品基本情況:《紅星照耀中國》這部紀實文學作品,原名為《西行漫記》,出自美國記者埃德加 斯諾之手。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中國的革命情況對于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來說,了解得并不全面和深入。斯諾于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親自深入到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通過與眾多共產黨領導人,像毛澤東、周恩來等,以及紅軍將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實地的采訪觀察,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從而對中國共產黨的理念、紅軍長征的真實狀況以及中國革命興起、發展的背景與原因等方面有了準確詳實的記錄與呈現,為外界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打開了一扇窗口,也成為了極具歷史價值的文獻資料。井岡山運動時期口號內容:紅軍在井岡山運動時期所運用的四個口號有著明確的軍事策略與作戰意圖。“敵進我退”,意思是當敵人向我方發起進攻時,我方要懂得保存自身實力,選擇合適的時機向后轉移,避免與敵人進行正面的、實力懸殊的對抗,以便留存力量等待后續可以扭轉局勢、發起攻勢的機會。“敵駐我擾(敵疲我打)” 與 “敵疲我打(敵駐我擾)” 這兩個口號是相互關聯且交替運用的策略,“敵駐我擾” 強調的是當敵人駐扎下來、處于相對靜止狀態時,我方要通過各種方式去干擾敵人,比如小規模的襲擾、破壞其后勤補給等,目的是讓敵人無法安心休整,進而使其陷入疲憊的狀態;而 “敵疲我打” 則是在觀察到敵人因我方的干擾或者其他因素出現疲憊、戰斗力下降等情況時,我方要抓住時機,迅速集中兵力,主動向敵人發起進攻,力求殲滅敵人,通過這樣靈活多變的策略,以弱勝強,在復雜的斗爭環境中不斷鞏固和發展根據地。“敵退我追” 就是當敵人開始撤退時,我方要乘勝追擊,擴大戰果,進一步打擊敵人的士氣,增強我方的優勢。所以在填寫這部分內容時,要準確把握這四個口號及其對應的軍事含義,根據要求準確填寫出 “敵駐我擾(敵疲我打)” 以及 “敵疲我打(敵駐我擾)”。作者及作品特點:《昆蟲記》這部著作,由法國的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所創作,有著重要的地位和獨特的價值。從昆蟲學角度來看,它是一部全面概括昆蟲的種類、詳細描述昆蟲的特征、習性以及婚習等方面內容的巨著,涵蓋了豐富的昆蟲學專業知識,為昆蟲研究領域提供了大量一手的觀察資料和研究成果。從文學角度而言,它又是一部充滿趣味、美感以及哲理的寶藏之作,其文字風格清新自然,沒有晦澀難懂的表述,并且語調輕松幽默詼諧,在講述昆蟲相關故事時,并非是枯燥的知識羅列,而是基于真實的觀察,將故事情節設置得曲折奇異,引人入勝。更為獨特的是,法布爾把昆蟲的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巧妙融合在一起,站在人性的角度去看待昆蟲的行為、習性等,賦予了昆蟲如同人類一般的情感和性格特點,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走進昆蟲的世界。具體昆蟲形象描述對應的內容:在法布爾的筆下,對不同昆蟲有著極具特色的形象化描述。比如把楊柳天牛形容成像個 “吝嗇鬼”,從它身披的短身燕尾禮服仿佛 “缺了布料” 這一詼諧的描寫,生動地展現出楊柳天牛外形上的獨特之處,同時也賦予了它一種小氣、吝嗇的擬人化性格特點,讓讀者對其形象印象深刻。“小甲蟲” 在書中被刻畫成那種全身心為后代奉獻的形象,它會為了自己的兒女不辭辛勞,操持各種事務,就如同人類父母對子女無私奉獻一樣,充分體現出昆蟲世界里也存在著類似人類的親情關懷與付出。而提到被毒蜘蛛咬傷的 “小麻雀”,作者觀察到它有著獨特的進食表現,不僅會 “愉快地進食”,甚至在喂食者動作稍慢時,還會像嬰兒般哭鬧,通過這樣擬人化的描寫,把小麻雀受傷后在進食方面呈現出的依賴、急切等狀態栩栩如生地展現了出來,讓讀者感受到昆蟲和小動物們別樣的生活習性與行為特點,所以根據這些描述準確填寫出對應的昆蟲名稱,即 “小甲蟲” 和 “小麻雀”。
故答案為:《紅星照耀中國》(或《西行漫記》);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疲我打(敵駐我擾);法布爾;小甲蟲;小麻雀
【點評】本道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名著重要情節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將相關知識記牢,同時要對名著的精彩內容以及人物形象細細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節。
四、寫作(50分)
24.(2025八上·環江期末)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鍋、電視機、手機、電車等。選取你最熟悉的一種生活物品作為寫作對象,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為題,寫一篇說明文。
要求:(1)請把題目寫到答題卡指定的位置。(2)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說明事物,恰當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也可適當運用文學手法,增強說明的效果。(3)不抄襲,不套作,不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在生活的舞臺上,有許多物品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對我來說,手機就是這樣一位至關重要的“伙伴”,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從外觀上看,我的手機是一塊長方形的“小平板”,四周邊角圓潤,拿在手里大小正合適。它的屏幕猶如一扇明亮的窗戶,高清的分辨率讓每一個畫面都清晰逼真,色彩鮮艷。背面采用了質感細膩的玻璃材質,不僅美觀,還能有效防滑。
手機的功能十分強大,宛如一個“百寶箱”。它最基礎的通話功能,讓我能與遠方的親朋好友隨時暢聊,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樂。而短信功能則像是傳遞信息的小使者,在不方便通話時,及時傳遞重要資訊。
互聯網的接入更是為手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借助各種軟件,我可以輕松獲取海量的知識。學習上遇到難題,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輸入關鍵詞,便能得到詳細的解答。在線課程的出現,讓我足不出戶就能聆聽名師授課,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社交軟件也讓我與同學們的交流更加便捷,無論是討論作業,還是分享日常趣事,都能瞬間完成。
日常生活中,手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出門時,導航功能為我指引方向,讓我不再擔心迷路。購物軟件則滿足了我的各種購物需求,輕點屏幕,心儀的商品便能送貨上門。閑暇時光,音樂軟件、視頻軟件又成為了我的娛樂好幫手,讓我在疲憊時能放松身心。
操作手機也十分簡單。按下電源鍵,解鎖屏幕,就能進入主界面。通過點擊、滑動等簡單的手勢,就能輕松打開各種應用。
手機,它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是工具,更是陪伴我成長的摯友,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豐富和精彩。
【知識點】全命題作文
【解析】【分析】本題的關鍵詞是 “生活物品”“少不了”,中心話題是以一種熟悉的生活物品為對象,寫一篇說明文來闡述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體裁為命題作文,要求寫說明文,通過合理運用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以及適當的文學手法來展現所選物品的特點及重要作用。
【題干分析】
關鍵詞含義:“我的生活” 限定了范圍,強調是從自身生活體驗角度出發;“少不了” 突出了該物品的不可或缺性,意味著它在生活諸多方面有著重要影響,發揮關鍵作用;“它” 指代所選取的具體生活物品。寫作思路:開頭:可以像例文一樣,用形象的比喻、擬人等手法引出要介紹的物品,點明其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吸引讀者興趣,如 “在生活的舞臺上,有許多物品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對我來說,手機就是這樣一位至關重要的‘伙伴’,我的生活少不了它”,通過把生活比作舞臺,手機比作伙伴,營造出一種生動的氛圍。主體內容:外觀介紹方面:要按照一定順序,比如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等詳細描述物品的外形特點,運用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讓描述更形象易懂。例文中對手機外觀描述 “我的手機是一塊長方形的‘小平板’,四周邊角圓潤,拿在手里大小正合適。它的屏幕猶如一扇明亮的窗戶,高清的分辨率讓每一個畫面都清晰逼真,色彩鮮艷。背面采用了質感細膩的玻璃材質,不僅美觀,還能有效防滑”,先是整體介紹形狀,再分別描述屏幕、背面,運用比喻讓讀者更好地想象出手機外觀樣子。這部分內容略寫即可,重點在于體現其基本形態,為后文介紹功能做鋪墊。功能介紹方面:這是重點闡述部分,需要詳細列舉各項功能以及這些功能在生活中的具體作用,可采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條理清晰地呈現。如例文里將手機功能分為通話、短信、借助互聯網實現的知識獲取、社交、導航、購物、娛樂等不同類別,逐一說明它們如何讓生活變得便捷、豐富,讓讀者全面了解手機功能的強大以及對生活的重要性。操作介紹方面:簡單說明物品的操作方法,讓讀者明白其使用的便利性,像例文 “按下電源鍵,解鎖屏幕,就能進入主界面。通過點擊、滑動等簡單的手勢,就能輕松打開各種應用”,用簡潔的語言告知操作流程。這部分同樣略寫,起到補充完善的作用。結尾:要對全文進行總結升華,再次強調該物品在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可適當抒情,如例文 “手機,它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是工具,更是陪伴我成長的摯友,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豐富和精彩”,進一步加深讀者對其重要性的印象。
學生容易出現的寫作誤區在于可能會過于側重某一方面,比如只大量羅列功能,卻忽略了外觀、操作等其他方面的介紹,導致文章結構失衡;或者在說明過程中沒有條理,各種功能介紹混亂;還有可能只是干巴巴地介紹,缺少適當的文學手法運用,讓文章顯得枯燥無趣等。
【立意提取】
1.我的生活少不了那盞臺燈
2.我的生活少不了那輛自行車
【點評】這篇《我的生活少不了它》的作文緊扣題目要求,以手機為對象,條理清晰地展現了手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文章開頭巧妙地運用比喻,將手機比作生活舞臺上至關重要的 “伙伴”,生動形象地引出主題,吸引讀者繼續往下閱讀。在介紹手機的過程中,先是從外觀入手,按照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運用形象的比喻對手機的形狀、屏幕、背面材質等進行了簡潔明了的描述,讓讀者對其外觀有直觀感受。接著重點闡述功能,分類別地介紹了通話、短信、借助互聯網的多種功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導航、購物、娛樂等功能,詳細說明了各功能如何給生活帶來便捷與豐富,這部分內容具體且全面,很好地突出了手機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符合說明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晰的要求。操作部分也簡單介紹了使用的便利性,完善了對手機的整體說明。結尾處總結升華,把手機比作摯友,再次強調它讓生活變得便捷、豐富和精彩,不僅呼應開頭,更深化了主題,使文章結構完整。整體來看,文章恰當地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還融入了一定的文學手法,語言流暢自然,是一篇較為優秀的說明文佳作。
1 / 1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環江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一、積累(共22分)
(2025八上·環江期末)(一)母親之美
每天天還沒亮,母親就第一個起身,接著聽見祖父起來時聲音,按著大家都離開床鋪,喂豬的喂豬,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親在家庭里極能任勞任怨。她性格和藹,沒有打罵過我們,也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因此,雖然在這樣的大家庭里,長幼、伯叔、妯娌相處都很和睦。母親同情貧苦的人——這是樸素的階級意識,雖然自己不富裕,還周濟和照顧比自己更窮的親戚。她自己是很節省的。父親有時吸點旱煙,喝點酒;母親管束著我們,不允許我們染上一點。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度,至今還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二)白楊之美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么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三)園林之美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個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襯托,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唯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愿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1.閱讀以上文段,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1)妯娌    (2)zhōu jì   
2.以上文段中有幾個成語,請寫出兩個四個字的成語:   、   
3.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
(1)婆娑:    (2)縱橫決蕩:   
4.請補寫下聯,使對聯完整生動。
上聯:觀翠竹仰慕謙遜品質 下聯:賞白楊敬重不彎____
5.下列是從以上幾個文段中選出來的句子,屬于病句的一項是(  )
A.母親同情貧苦的人。 B.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C.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D.講究花草樹木的襯托。
6.(2025八上·環江期末)根據下表信息按要求填寫詩文名句。
作者 題目 批注 詩文名句
王績 《野望》 遠景與靜態描寫,在落日的點染下,呈現濃濃的秋意。 (1)   ,    
崔顥 《黃鶴樓》 運用疊詞,描繪明麗之景。 (2)   ,    
曹操 《龜雖壽》 運用比喻手法,表現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豪情壯志。 (3)   ,    
陶淵明 《飲酒(其五)》 表現閑適淡泊的心態,物我合一的境界。 (4)   ,    
李清照 《如夢令》 表達焦灼的心情,表現驚慌失措的情態。 (5)   ,   ,    
(2025八上·環江期末)中國石拱橋(節選)
①趙州橋橫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這座橋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現在已經1300多年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到解放的時候,橋身有些殘損了,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徹底整修,這座古橋又恢復了青春。
②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約9米。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02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于車馬上下。(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橋的主要設計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橋頭的碑文里刻著他的名字。
7.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但為了準確形象地說明事物特征,說明文中也可以運用記敘、描寫等表達方式。
B.《中國石拱橋》在介紹石拱橋有關知識時,為了準確地說明事物,用了如“大約、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計的詞語。
C.《中國石拱橋》的作者是著名橋梁專家茅以昇,他曾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的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
D.中國石拱橋的三大特點是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
8.下列對選文中內容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趙州橋為例,說明了我國古代石拱橋在設計上和建造上取得的光輝成就。
B.通過列舉一系列具體的數據,突出地說明了趙州橋的悠久歷史和雄偉規模。
C.“公元605年左右”的“左右”和“寬約9米”的“約”都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嚴謹。
D.引用唐人名句“初月出云,長虹飲澗”,生動地說明趙州橋四周景色優美。
9.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2025八上·環江期末)愛到不能愛
①二姨是最會說笑的。即使到了89歲,好多時候,她都是迷迷糊糊的,但她也會趁著清醒的時候,說上幾句逗人的話。
②有時候,二姨從迷糊中突然抽出來,仿佛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跋涉到了家。她疑惑地環顧一下自己的屋子,然后拍拍膝蓋,搓搓臉,哎喲一聲,笑一下說:“人呀咋這么潑實呢,本想活到俺娘的年紀就不賴,不承想活到這把年紀了還能活,眼下這日子真不賴,俺還舍不得死呢。”
③接著,她就笑著吃一大碗飯,喝一杯小酒,聽《貴妃醉酒》《天仙配》……有時候,還忍不住跟著哼幾句。
④想一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出生的、生活在農村的婦女,大部分識字不多,生計中除了勞動還是勞動。她們大多都是生命不息,勞動不止的。
⑤二姨父是三代單傳的獨苗,家中人煙稀、宅院大。老房子年代久遠,墻體土坯脫落,屋頂瓦松郁郁。二姨父英年而逝,宅院里的所有老房子,都是在二姨的手中一間一間翻新的。
⑥為了節省雇工匠的開支,二姨時常一個人沿著樓梯,把磚、沙子和水泥一點一點裝在籃子里往二樓運。為此,她沒少挨女兒們的訓。但她還是忍不住,只好偷偷摸摸地干。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她就爬起來,在月光下踩著自己的影子,像只負重的蝸牛,沿著露天的樓梯,一階一階地向上爬,慢慢去靠近她的月亮。
⑦在70多歲的年紀上,二姨仍舊沒有向歲月示弱。以至于后來,她的膝蓋提出了強烈的抗議。腿腳不便后,二姨的身子被捆住。又過了一年有余,二姨有點糊涂了,我們過節去看她,她不說也不笑,也認不出我們都是誰。但是,每一次我都感覺二姨在極力掙脫一種東西,那就是她被歲月掩埋的塵埃,二姨多想探出頭來,向我們招一招手,微笑著表達一下她的愛,但不能夠。豐富的表情被歲月封住,笑容在繭子里掙扎。她急,我們也急,但誰也摁不倒歲月這個瘋子。
⑧我們去探望二姨,她倘若清醒,總不忘逗我們,說點樂子,說:“你不是誰誰誰嘛,他不是誰誰誰嘛,你們看我憨不憨,我呀還潑實著呢!”
⑨老家拆遷后,二姨到新建的小區居住,家安在高樓的30層。她時常坐在陽臺上的一方陽光里,面前放著一張小課桌,桌上放著一臺機子,里面播放著她看了一遍又一遍,還是看不膩的幾部老戲。抬頭望向窗外,萬安山綠莽莽地向東南奔去。那里藏著她的少女時代,她的汗水,她的笑聲,她的爹和娘。
⑩二姨的視力仍然很好。表姐住在她的對樓,她從頂樓的窗戶能看見表姐在樓下的行蹤。一天早晨,表姐騎著車子出門,到了中午,二姨也沒有看見表姐回家。二姨忐忑不安,就催促守在她身邊的表妹說,快打個電話,你姐沒啥事吧,咋到中午還沒瞅見她回家?
原來,二姨仍在關注著她的女兒們,表姐出門去的時候,她竟直愣愣地盯著窗下看了半日。她即使在清醒的片刻間,都是活在生活中,活在笑中,活在愛中。
人的臉上,據說有44塊肌肉,可以組合出一萬種表情。而二姨組合的表情中,最習慣用的就是笑。但歲月正在慢慢地收走她的笑,以及她對人世和親人的愛。她無言地坐在陽臺上的一方陽光里,無語地看著盛滿綠意與夢境的萬安山……我想起來,直想哭。
10.文中第⑤一 段寫了二姨的四件事情,請你補寫其中的兩件事情。
(1)→二姨上了年紀不忘逗樂我們→二姨住新區常看老戲→(2)
11.請閱讀全文,分析二姨的形象。
12.請閱讀第④段,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它有什么作用。
13.文章題目《愛到不能愛》富含深意,請結合全文理解其含義,談談它給了你什么啟示?
(2025八上·環江期末)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4.下列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首句寫望中所見,“草木深”寫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悅目。
B.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視野從山河到城,再由滿城到草木花鳥。
C.尾聯用一個細節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思家、悲己之情。
D.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感情強烈,情景兼具,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1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從形式和內容上對這兩句詩作簡要評價。
(2025八上·環江期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①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②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6.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第①段列舉了歷史上六個歷經磨難而成就大業的賢君名臣,這是事實論據。
B.第③段從個人和國家兩方面,對上文的觀點進一步加以闡述。
C.“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個結論對于個人成才與國家大治都適用。
D.本文對中心論點的論證,更多是從“死于安樂”的角度展開的。
17.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舉于市 舉一反三 舉足輕重
B.人恒過 過目不忘 悔過自新
C.衡于慮 不足為慮 深思熟慮
D.征于色 聲色俱厲 眉飛色舞
18.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所以動心忍性。(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19.2010年中國西部發生兩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同樣的事情在2008年上演過,真可謂“多難興邦”,這與本文表達的什么觀點相類似?
20.孟子的文章以雄辯著稱,請從文中舉一個例子(從句式和氣勢等方面)加以說明。
二、綜合(共10分)
(2025八上·環江期末)八年級三班開展“我們的互聯網時代”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
21.【文明上網你宣傳】請你為本次活動擬寫一條宣傳標語。
22.【網絡漫畫你來說】簡要說明下邊漫畫的內容和主旨。
三、【經典名著你歸納】
23.(2025八上·環江期末)經典名著也是文化遺產之一,小明有幾個名著知識點需要你幫忙補充歸納。
經典名著知識點歸納表
名著 作者 內容(或主題等)
《①   》 埃德加·斯諾 紅軍在井岡山運動時期采取的四個口號是:敵進我退;②   ;③   ;敵退我追。
《昆蟲記》 ④    在作者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披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⑤   “為它的后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⑥   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
四、寫作(50分)
24.(2025八上·環江期末)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鍋、電視機、手機、電車等。選取你最熟悉的一種生活物品作為寫作對象,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為題,寫一篇說明文。
要求:(1)請把題目寫到答題卡指定的位置。(2)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說明事物,恰當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也可適當運用文學手法,增強說明的效果。(3)不抄襲,不套作,不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zhóu li;周濟
2.任勞任怨;勤勞儉樸(寬厚仁慈)
3.枝葉扶疏,形容姿態優美(盤旋舞蹈的樣子)。;縱橫馳騁,沖殺突擊
4.氣節(或性格)
5.D
【知識點】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義成語適用范圍對象辨析;對聯;詞語的使用(搭配);搭配不當
【解析】(1) 本題考查重要詞語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對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詞準確的識記,加強積累。
(2)本題考查成語的積累。解答本題要靠平時的成語積累,在平時的學習中要熟記成語的字形,重點詞及成語的意思。
(3) 本題考查詞語的積累。解答本題要靠平時的詞語積累,在平時的學習中要熟記詞語的字形,重點詞及詞語的意思。
(4) 本題考查對聯的補寫。解答對聯題,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先整體把握所給出的上聯或下聯的意思大致確定與之意思連貫、相對的內容;再認真推敲每個字詞的含義、詞性和詞語的結構特征;最后從整體把握,進行微觀的調整和修改。
(5)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題應掌握的知識點為幾種常見的病句類型: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意不明等。通讀句子,尋找具有常見病句類型標志性的詞或短語做出判斷。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通過壓縮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方法,找出病因。
1.“妯娌” 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稱呼已婚婦女之間,也就是丈夫兄弟的妻子之間的關系。在讀音方面,按照漢語拼音的規范,“妯” 字讀音為 “zhóu”,聲調是二聲,“娌” 字讀音為 “li”,聲調是三聲,所以組合起來讀音就是 “zhóu li”。“周濟” 這個詞表達的意思是在物質上對他人給予幫助、接濟。從拼音角度來看,“周” 字讀音為 “zhōu”,一聲,“濟” 在這里讀音是 “jì”,四聲,所以寫作 “zhōu jì”,在書寫時要注意兩個字的正確寫法,“周” 字的結構以及筆畫順序,“濟” 字左右結構中各部分的準確書寫,確保書寫無誤來準確表達其在文中的意思,即母親對更窮親戚在物質方面的幫助行為。故答案為:zhóu li;周濟
2.“任勞任怨” 這個成語,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不怕吃苦,也不怕招來埋怨,在描述母親在家庭中的表現時提到 “母親在家庭里極能任勞任怨”,體現出母親在操持家務、處理家庭事務等方面不辭辛勞,默默承擔,即使面對辛苦的活兒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如意情況,也毫無怨言,很好地展現了母親的勤勞與堅韌的品質特點。“勤勞儉樸” 同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勤奮勞動并且生活中節約儉省,不鋪張浪費,文中用來形容母親的習慣,母親自己很節省,有著勤勞且儉樸的生活方式,通過這一成語精準地概括了母親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特點,讓讀者能快速了解到母親對待生活的態度。另外,“寬厚仁慈” 也屬于成語,它側重于形容人有同情心、愛心,待人寬大慈愛,文中用這個成語來體現母親的性格特點,在與人相處以及對待家人等方面,母親展現出的正是這種寬厚仁慈的態度,使整個家庭氛圍和諧融洽,從側面反映出母親的美好品德。故答案為:任勞任怨;勤勞儉樸(寬厚仁慈)
3.“婆娑” 在文中是用來形容一種姿態的詞語,通常是指枝葉扶疏的樣子,也就是樹木的枝葉生長得比較繁茂,呈現出一種姿態優美的狀態,有時候也可以用來表示盤旋舞蹈的樣子,在描述白楊樹特點時提到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這里就是說白楊樹并不具備那種枝葉繁茂、姿態優美或者盤旋舞動的外在形態,通過與其他有著婆娑姿態的事物對比,來突出白楊樹別樣的形態特征,所以 “婆娑” 在此處表達的是枝葉扶疏、姿態優美(盤旋舞蹈的樣子)這樣的意思。“縱橫決蕩” 這個詞語整體表達的是一種比較豪邁、有力量的行為狀態,意思是縱橫馳騁,沖殺突擊。在文段中描述白楊樹時提到 “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這里是將白楊樹的形象與一種具有拼搏、奮斗、在廣闊天地里奮勇向前且敢于戰斗的精神相聯系,借助 “縱橫決蕩” 這個詞來強化白楊樹所象征的那種積極進取、堅強不屈、在困難面前毫不退縮,敢于沖鋒陷陣的精神意志,讓讀者更深刻地理解白楊樹所蘊含的象征意義。故答案為:枝葉扶疏,形容姿態優美(盤旋舞蹈的樣子);縱橫馳騁,沖殺突擊
4.對聯有著嚴格的要求,首先是字數要相等,上聯是七個字,所以下聯也應該是七個字,這是最基本的形式要求。其次,詞類要相當,也就是上聯中相應位置的詞語詞性要和下聯對應位置的詞語詞性相同,比如上聯中 “謙遜” 是形容詞,用來修飾 “品質” 這個名詞,那么下聯中所填詞語也應該符合這樣的詞性搭配規律。再者,結構要相應,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等,上聯 “觀翠竹” 是動賓結構,“仰慕謙遜品質” 整體也是動賓結構,下聯 “賞白楊” 同樣是動賓結構,所以后面所填內容也要符合整體的結構對應要求。最后還有仄起平收的規則,上聯尾字一般是仄聲,下聯尾字一般是平聲,“質” 是仄聲,所以下聯尾字要填平聲的字。從內容關聯性來看,上聯通過觀賞翠竹聯想到其謙遜的品質,下聯圍繞賞白楊展開,白楊給人的突出印象是正直、堅強不屈等,而 “氣節” 或者 “性格” 這樣的詞語能夠很好地體現白楊所具備的那種剛正不阿、不會彎折的精神特質,同時 “節” 是平聲,“格” 也是平聲,符合仄起平收的要求,所以可以填入 “氣節” 或者 “性格” 等詞語,使對聯完整且表意生動,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達到和諧統一。故答案為: 氣節(或性格)
5.A.“母親同情貧苦的人”,這句話表意清晰明確,結構完整,不存在語法等方面的錯誤,能夠準確表達出母親對貧苦之人懷有同情之心這一意思,所以不是病句。
B.“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語句簡潔明了,通過比喻的手法將 “它”(指代白楊樹)形象地稱作 “偉丈夫”,生動地體現出白楊樹的偉岸、正直等優秀特質,不存在語病問題,符合正常的語言表達邏輯。
C.“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在具體語境中,結合前文描述園林的相關內容,這句話能夠合理地表達出游覽者在園林中看到的景象如同完美的圖畫一般,語句通順,沒有語病情況出現。
D.“講究花草樹木的襯托”,從語法角度來看,“講究” 這個動詞后面一般需要搭配一個合適的賓語,而 “襯托” 是一種行為動作,在這里作為賓語與 “講究” 搭配不恰當,正確的表達應該是 “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等類似表述,使動賓搭配合理,所以該句屬于病句。
故答案為:D
6.【答案】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知識點】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野望》):在《野望》這首詩中,這兩句屬于遠景與靜態描寫。詩人站在郊外放眼望去,層層樹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每一座山峰都在落日余暉的映照之下。“樹樹”“山山” 強調了視野所及之處皆是這般秋景,“皆秋色” 點明了秋季的氛圍,“唯落暉” 則用落日的余暉進一步渲染了這種濃濃的秋意,讓整個畫面呈現出一種寧靜又略帶蕭瑟的秋日之美,展現出鄉村野外傍晚時分的獨特景致,給人以開闊又寂寥的感受。“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此句運用了疊詞 “歷歷” 和 “萋萋” 來描繪景色。“歷歷” 清晰分明的樣子,生動地展現出在陽光照耀下,漢陽一帶的樹木清晰可見,排列有序;“萋萋” 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描繪出鸚鵡洲上芳草繁茂的明麗景象。通過這兩個疊詞,不僅使詩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更細膩地勾勒出黃鶴樓周邊景色的清新秀麗,讓讀者仿佛能親眼看到那充滿生機與美感的畫面,給黃鶴樓增添了幾分獨特的韻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曹操《龜雖壽》):詩人在此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一匹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身體已不再年輕強壯,但內心依然有著馳騁千里的壯志豪情。“老驥” 就是年老的良馬,“伏櫪” 表示伏在馬槽邊,這里形象地體現出詩人盡管已到暮年,卻依然有著積極進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以千里馬自比,生動地傳達出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豪邁情懷,展現出曹操那種不因歲月流逝、年事已高而消減的壯志,激勵著人們在任何階段都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這兩句詩精妙地表現出詩人閑適淡泊的心態以及物我合一的境界。詩人在東邊的籬笆下悠然自得地采摘著菊花,不經意間抬起頭,南山的美景就映入眼簾。一個 “悠然” 體現出詩人那種閑適、自在的狀態,他沉浸在田園生活之中,沒有塵世的紛擾與喧囂,內心平靜而淡泊。在采摘菊花的日常活動中,自然而然地與南山的景色融為一體,仿佛人與大自然之間沒有了隔閡,達到了一種物我兩忘、和諧統一的高深境界,充分展現了陶淵明對歸隱生活的滿足與喜愛,以及超脫世俗的心境。“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如夢令》):這幾句詞生動地表達出主人公焦灼的心情以及驚慌失措的情態。詞中主人公在日暮時分,沉醉不知歸路,劃船誤入藕花深處,急切想要找到出去的路,所以連續兩次喊出 “爭渡”,通過重復的詞語,強化了那種焦急、慌亂的情緒。而在慌亂劃船的過程中,用力的動作使得棲息在河灘上的鷗鷺受到驚嚇,紛紛飛起,“驚起一灘鷗鷺” 這一畫面,進一步烘托出當時場面的緊張與慌亂,將主人公的狀態刻畫得淋漓盡致,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那份焦急與忙亂,也增添了詞的趣味性和畫面感。
故答案為: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
【答案】7.C
8.D
9.列數字,運用數據,具體、準確地說明了趙州橋歷史悠久、結構堅固的特征。
【知識點】說明文語言分析;事物性說明文;分析說明對象特征;分析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點評】(1) 本題考查根據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將選項和文章內容進行比較、辨別,確認正確選項。一定要忠實于原文。(2)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對選項涉及的內容,在文中找到對應的語句將信息進行比較,判斷正誤 。
(3)本題考查說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從尋找關鍵詞入手,看是平實說明還是生動說明來判斷說明的方法。同時切記任何說明方法都是為說明對象服務的,因此說明方法的作用必須和說明對象及其特征聯系起來。
7.ABD.正確;
C. 茅以昇作為著名的橋梁專家,他主持修建的中國人自己設計的第一座現代化大橋是錢塘江大橋,并非武漢長江大橋,這是一個明確的事實,所以該選項的說法與實際情況不符,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C
8.ABC.正確;
D. 從文中 “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所在的語境來看,這句話是用來形容趙州橋自身的形態外觀之美,是將趙州橋比作 “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這樣美好的景象,旨在突出趙州橋的形式優美,而不是在說明趙州橋四周景色優美,所以該選項對這句話引用作用的理解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D
9.在文中 “這座橋修建于公元 605 年左右,到現在已經 1300 多年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 這一畫線句子里,出現了 “公元 605 年”“1300 多年” 這樣確切的數字。從說明方法角度判斷,使用具體數字來對事物進行說明,屬于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從作用方面來看,“公元 605 年左右” 明確指出了趙州橋開始修建的大致時間,“1300 多年” 則直觀地展現出從修建完成到當下所經歷的漫長歲月時長,而即便歷經如此久遠的時間,趙州橋依然 “保持著原來的雄姿”,通過這些數據的呈現,清晰且有力地說明了趙州橋歷史悠久的特點。同時,歷經這么長時間還能維持原有雄姿,也從側面反映出它的結構是堅固可靠的,能夠經受住長時間的考驗,所以這些數字具體、準確地說明了趙州橋歷史悠久、結構堅固的特征,讓讀者對趙州橋在時間維度以及結構穩固性方面有更清晰、直觀的認識,增強了文章說明的可信度和說服力。故答案為: 列數字,運用數據,具體、準確地說明了趙州橋歷史悠久、結構堅固的特征。
【答案】10.(1)二姨翻新房子親自運料(2)二姨關注著女兒的生活
11.(1)樂觀:熱愛生活:二姨最習慣用的表情是笑,她從迷糊中清醒,笑著說:“這日子真不賴,俺還舍不得死呢。”接著開心地吃、喝、聽曲:糊涂后,她努力掙脫被歲月掩埋的塵埃,清醒時,總說樂子逗我們。(2)勤勞節儉:宅院里的所有老房子,二姨一間一間翻新,為了減少開支,常一個人親自遠速建筑材料。(3)愛女兒:關注著女兒,女兒外出后,她一直盯著窗下帶女兒回家。
12.第④段是過渡段,起到了永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前后連貫。
13.示例:二姨對生活、對女兒的愛,一直延續到她失去愛的能力。啟示我們,只要我們有愛的能力,就要愛家人、愛生活、愛生活中的每一天,并將這份愛保持下去,讓自己活在當下,活在生活中,活在笑中,活在愛中。
【知識點】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啟發、思考、感悟等開放類型;分析文段、人物、情節的作用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全文,明確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2)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題關鍵是了解文章內容,找出描寫人物的語句與相關事件,然后結合具體內容來分析。
(3) 本題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關注兩點:一是句段所處的位置來分析。二是從句子的表達內容來分析 。
(4)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觀點明確即可。注意聯系生活實際闡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10.“二姨翻新房子親自運料” 事件:在文章第⑤段提到 “二姨父英年而逝,宅院里的所有老房子,都是在二姨的手中一間一間翻新的”,這交代了背景,即二姨父去世后,翻新宅院老房子的責任落在了二姨身上。接著第⑥段詳細描述了二姨為了節省雇工匠的開支,時常獨自一人沿著樓梯,把磚、沙子和水泥等建筑材料一點一點裝在籃子里往二樓運,哪怕為此挨了女兒們的訓,她還是會偷偷摸摸地去做,甚至在晚上睡不著覺時,也會像負重的蝸牛一樣沿著露天樓梯往樓上運料。通過這些具體的行為描寫,清晰地展現出二姨親自參與房子翻新并承擔運料工作這一事件,所以可以概括為 “二姨翻新房子親自運料”。“二姨關注著女兒的生活” 事件:從第⑩段內容來看,“二姨的視力仍然很好。表姐住在她的對樓,她從頂樓的窗戶能看見表姐在樓下的行蹤。一天早晨,表姐騎著車子出門,到了中午,二姨也沒有看見表姐回家。二姨忐忑不安,就催促守在她身邊的表妹說,快打個電話,你姐沒啥事吧,咋到中午還沒瞅見她回家?” 這里著重描述了二姨憑借良好的視力關注著表姐的日常出行情況,僅僅因為中午沒看到表姐回家,就表現出了明顯的擔憂,急切地催促表妹打電話詢問情況,這一系列表現充分體現了二姨對女兒生活狀況的密切關注,由此可概括出 “二姨關注著女兒的生活” 這一事件。故答案為: (1)二姨翻新房子親自運料(2)二姨關注著女兒的生活
11.樂觀、熱愛生活的形象特點:文中多處體現了二姨的這一特點。如第②段中,二姨從迷糊狀態清醒過來后,先是疑惑地環顧屋子,然后通過一系列動作 “拍拍膝蓋,搓搓臉”,笑著感慨 “人呀咋這么潑實呢,本想活到俺娘的年紀就不賴,不承想活到這把年紀了還能活,眼下這日子真不賴,俺還舍不得死呢”,言語間滿是對當下生活的滿足與珍惜,并且隨后還會笑著去吃飯、喝酒、聽戲曲,甚至跟著哼唱,展現出積極享受生活的狀態。即便后來年紀大了,有點糊涂了,在清醒的時候,她還是不忘逗大家開心,努力想要掙脫歲月帶來的束縛,向大家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些都表明二姨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對生活充滿熱愛,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美好,珍惜活著的時光,積極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情況。
勤勞節儉的形象特點:在描述二姨翻新老房子這件事上,能清晰看出她的勤勞節儉。第⑤段表明宅院里所有老房子都是二姨親手一間一間翻新的,這體現了她不辭辛勞,愿意付出大量的體力勞動去改善居住環境,展現出勤勞的一面。而第⑥段進一步說明,為了節省雇工匠的開支,她時常獨自承擔往二樓運送磚、沙子和水泥等建筑材料的工作,哪怕女兒們反對,她還是會偷偷去做,這種為了節約開支,親力親為的行為充分體現了她節儉的品質,所以二姨具備勤勞節儉的形象特點。愛女兒的形象特點:從第⑩段的事例可以明顯看出,二姨視力好,能看到住在對樓的表姐的行蹤,當表姐早晨出門后,到中午沒見回來,二姨就變得忐忑不安,趕忙催促表妹打電話詢問情況,而且文中提到她會直愣愣地盯著窗下看了半日,這一系列舉動都表明她時刻心系女兒,對女兒的生活狀況十分在意,哪怕只是日常出門未按時回家這樣的小事,都能讓她揪心,深刻地體現出二姨對女兒深深的關愛之情,所以二姨有著愛女兒的形象特點。
故答案為: (1)樂觀:熱愛生活:二姨最習慣用的表情是笑,她從迷糊中清醒,笑著說:“這日子真不賴,俺還舍不得死呢。”接著開心地吃、喝、聽曲:糊涂后,她努力掙脫被歲月掩埋的塵埃,清醒時,總說樂子逗我們。(2)勤勞節儉:宅院里的所有老房子,二姨一間一間翻新,為了減少開支,常一個人親自遠速建筑材料。(3)愛女兒:關注著女兒,女兒外出后,她一直盯著窗下帶女兒回家。
12.從內容關聯性來看,第④段開頭提到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出生的、生活在農村的婦女”,這與前文所描述的二姨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她作為農村婦女的身份相呼應,是對前文相關背景信息的一種承接和概括,讓讀者能更清楚地將二姨放置在那個特定的時代和群體背景下去理解她后續的生活經歷與行為表現。而該段后半部分 “她們大多都是生命不息,勞動不止的” 這句話,則引出了下文內容。從第⑤段開始,著重描述了二姨在生活中的諸多勞動行為,比如她獨自翻新宅院老房子,為了節省開支親自運送建筑材料等,這些都是她在生活中持續勞作、不辭辛苦的具體體現,是對 “生命不息,勞動不止” 這一特點的具體展開敘述。所以,第④段巧妙地連接了前文關于二姨基本情況的鋪墊與后文對她具體勞動事跡等內容的描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的行文邏輯更加連貫,內容銜接更加自然流暢。故答案為: 第④段是過渡段,起到了永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前后連貫。
13.文章中,二姨在生活里處處展現出對生活以及女兒深深的愛。在她清醒的時候,對當下的生活充滿熱愛,像第②段描述的那樣,她感慨日子不錯,舍不得死,然后會開心地去享受吃飯、喝酒、聽戲等生活樂趣,這體現了她對生活的愛;又如第⑩段所展現的,她時刻關注著女兒的行蹤,僅僅因為女兒中午沒按時回家就忐忑不安,催促表妹打電話詢問,這凸顯了她對女兒的愛。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二姨年紀越來越大,身體和精神狀態逐漸變差,開始變得糊涂,認不出親人,想表達愛卻沒辦法做到,如第⑦段提到的 “她多想探出頭來,向我們招一招手,微笑著表達一下她的愛,但不能夠。豐富的表情被歲月封住,笑容在繭子里掙扎”,這表明她漸漸失去了表達愛的能力。所以,“愛到不能愛” 指的就是二姨對生活、對女兒的這份愛,一直持續著,直到因身體和精神上的變化,而失去了將愛表達出來的能力,體現了歲月無情對愛的一種限制,但也更凸顯出二姨曾經那份愛的深沉與真摯。
啟示分析:從二姨的經歷中可以看到,她一生都在積極地熱愛生活、關愛家人。盡管生活中有諸多困難,比如二姨父英年早逝,她獨自承擔起翻新房子等諸多事務,但她依然保持樂觀,珍惜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并且始終牽掛著女兒。由此啟示我們,在生活中,我們應該珍惜當下擁有愛的能力的時光,積極地去愛家人,關心他們的生活點滴,給予他們溫暖與關懷;同時也要熱愛生活本身,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不辜負每一天,讓自己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樂觀、充滿愛意的生活狀態中,將這份愛長久地延續下去,就像二姨曾經那樣,即便面對歲月的侵蝕,也能讓愛的痕跡深深地留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意義和價值。
故答案為: 示例:二姨對生活、對女兒的愛,一直延續到她失去愛的能力。啟示我們,只要我們有愛的能力,就要愛家人、愛生活、愛生活中的每一天,并將這份愛保持下去,讓自己活在當下,活在生活中,活在笑中,活在愛中。
【答案】14.A
15.形式上:用對偶、夸張的手法;內容上: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火連天,家書極其難得,表達了詩人思念親人,盼望得到親人音訊的強烈感情。(同時隱含反對戰爭、渴望戰爭盡快結束、期盼親人團聚、國泰民安的意思。)
【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憂國傷時;春望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系創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2)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作答,如從詩歌遣詞用句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從修辭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作答時只要抓住其中的一個方面的特點完成作答即可。
14.A. 在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這句詩中,“國破” 點明了國家處于淪陷的狀態,山河雖然依舊存在,但曾經繁華的城市如今在春天里卻是草木叢生,一片荒蕪景象。“草木深” 著重描繪出的是因戰亂導致城市人口稀少,無人打理,使得草木肆意生長,呈現出的是一種破敗、荒涼的氛圍,其目的是為了烘托出詩人面對國家破碎時內心的沉痛與哀傷,而絕非是展現景色的秀美,讓人產生爽心悅目的感覺,所以該選項對詩句的賞析是錯誤的。
BCD.正確。
故答案為:A
15.形式特點分析:從形式方面來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運用了對偶與夸張的修辭手法。對偶上,“烽火” 對應 “家書”,二者都是名詞,且分別代表了戰爭相關的現象和與親人聯系的物件;“連” 與 “抵” 相對,都是動詞,準確地體現出烽火持續以及家書珍貴程度可抵萬金的狀態;“三月” 和 “萬金” 相對,一個是表示時間長度的詞,一個是表示價值數量的詞,通過這樣工整的對仗,使得詩句在形式上整齊美觀,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強,增強了詩歌的韻律美。同時,“家書抵萬金” 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將家書的珍貴程度進行了極度的夸大,強調在戰火紛飛的時期,一封家書的價值之高,遠遠超過了萬兩黃金,通過這種夸張的表達,更能突出其難得與珍貴,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讓詩句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內容特點分析:在內容層面,“烽火連三月” 形象地描繪出安史之亂這場戰亂持續時間之長,戰火連綿不斷,長時間地籠罩著大地,讓整個國家陷入動蕩不安的狀態,體現出戰爭的殘酷與持久,側面反映出百姓生活在戰亂中的痛苦與艱難。而 “家書抵萬金” 則緊扣當時因戰亂導致交通阻斷、信息傳遞困難的現實情況,真切地表現出家書變得極其難得的狀況。詩人身處這樣的環境中,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愈發濃烈,迫切地盼望能夠得到親人的音訊,這句詩便將詩人內心那種渴望與親人取得聯系、知曉親人安危的強烈情感生動地表達了出來。并且,從更深層次來看,這句詩也隱含著詩人對戰爭的反對態度,希望戰爭能夠盡快結束,如此一來,親人便能團聚,國家也可以恢復太平,百姓能重新過上安寧的生活,體現出詩人期盼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所以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故答案為: 形式上:用對偶、夸張的手法;內容上: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火連天,家書極其難得,表達了詩人思念親人,盼望得到親人音訊的強烈感情。(同時隱含反對戰爭、渴望戰爭盡快結束、期盼親人團聚、國泰民安的意思。)
【答案】16.D
17.D
18.(1)用這些方法使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
(2)內心困惑,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19.生于憂患(或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20.示例一:第①段用排比句,列舉六個事例,氣勢磅礡,增強了說服力。
示例二:第②段運用短句,從人的主觀因素(內心和外表)論述,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增強語言氣勢。
【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寫作特色;根據文言文中某一內容談觀點;文言文翻譯;常用文言實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找出相關的語句做出具體的分析即可。
(2)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
(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
(4)本題考查闡述觀點看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學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上,有機的融入自己的閱讀體驗、閱讀感悟或者觀點看法。組織答案必須有理有據,或以情動人,或以理服人。
(5) 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找出相關的語句做出具體的分析即可 。
參考譯文:
舜從田間被舉薦出來,傅說在筑城的奴隸中被提拔出來,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商人中被提拔上來,管仲從監獄中被提拔上來,孫叔敖從海邊隱居的地方被提拔上來,百里奚在市場上被提拔上來。
所以說,上天要讓某個人擔當重任,一定會使他的心志忍受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身體肌膚饑餓,使他身受貧困之苦,使他做事不能如意,借此使他們心里常常保持警惕,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堅強,增加他們所欠缺的本領。
人經常會犯錯誤,多犯幾次錯誤才能謹慎。一個人只有內心被困擾,思慮堵塞,才能奮發、有作為。臉上表現出抑郁的神色,發出憂嘆的聲音,然后才明白過來。在國中沒有懂法度并執法的大臣和足為輔弼國君的賢士,在國外又沒有勢力、地位相當的國家,這樣的國家常常滅亡。
這樣以后就能知道憂思禍患使人成長、使人振作和勤奮,因而得生;安逸享樂使人怠惰,導致人死亡和國家、事業的衰敗
16. A.在文章第①段中,作者依次列舉了舜從田間被舉薦出來、傅說從筑城的奴隸中被提拔、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商人中被提拔、管仲從監獄中被提拔、孫叔敖從海邊隱居處被提拔以及百里奚在市場上被提拔這六個事例,這些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情況,屬于事實論據。通過這些來自不同出身卻都歷經磨難最終成就大業的賢君名臣的例子,為后文闡述相關觀點做了有力的鋪墊,該選項對第①段內容及作用的分析是正確的。
B.第③段先是從個人角度進行論述,提到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意思是一個人常常會犯錯,而后才能改正;內心被困擾,思慮受阻后,才能有所作為;通過神色和言語表現出來,才能被人知曉理解,闡述了個人在面對各種困難、挫折時,經過磨礪才能成長進步的道理。接著又從國家層面展開,指出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說明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抗衡的敵國和外患,就容易走向滅亡,所以該段確實是從個人和國家這兩方面,對前文所提出的一些觀點進一步深入地加以闡述,使文章的論證更加全面、深入,該選項的分析符合文章內容及邏輯結構,是正確的。
C.“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這一結論,從個人層面來看,文中諸多事例以及相關論述都表明,個人只有經歷艱難困苦的磨煉,才能鍛煉意志、增長才干,擔當大任,實現成才;從國家層面講,一個國家只有時刻保持憂患意識,面臨外部的壓力和挑戰,才能奮發圖強,得以長治久安,否則就容易走向衰敗滅亡,所以這個結論無論是對于個人的成長成才,還是對于國家的治理發展,都是適用的,該選項對這一結論適用性的分析是準確的。
D.縱觀全文,文章先是通過列舉舜、傅說等六位賢君名臣出身低微卻歷經磨難最終成就大業的事例,引出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樣關于個人要歷經憂患才能擔當大任的論述,接著在第③段進一步從個人成長過程中面對困難如何進步以及國家面臨內外情況不同而產生不同結果等角度,著重強調了憂患對于個人和國家的積極作用,也就是 “生于憂患” 的重要性,而 “死于安樂” 更多是作為一種反面情況來進行對比襯托,讓人們明白不能安于享樂,所以文章主要是圍繞 “生于憂患” 的角度來展開論證的,該選項的說法不符合文章的實際論證情況,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D
17. A.“舉于市” 中的 “舉” 意思是 “被任用”,指百里奚在市場上被提拔任用;“舉一反三” 的 “舉” 是 “提出” 的意思,意為從一件事物的情況、道理類推而知道許多事物的情況、道理;“舉足輕重” 的 “舉” 表示 “向上抬”,常用來形容所處地位重要,一舉一動都關系到全局,所以這三個詞語中 “舉” 的意思各不相同,該選項不符合要求。
B.“人恒過” 里的 “過” 是動詞,意為 “犯錯誤”,說的是人常常會犯錯誤;“過目不忘” 的 “過” 是 “經過” 的意思,指看過一遍就不會忘記,形容記憶力非常強;“悔過自新” 的 “過” 是名詞,指 “過錯”,表示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并決心改正,重新做人,可見這三個 “過” 字含義不同,該選項也不正確。
C.“衡于慮” 中的 “慮” 是 “思慮” 的意思,說的是思慮堵塞;“不足為慮” 的 “慮” 是 “憂慮”,表示不值得憂慮;“深思熟慮” 的 “慮” 同樣是 “思考、思慮” 的意思,但這里更強調深入細致地思考,綜合來看,這三個詞里 “慮” 雖有相近之處,但具體表意還是有差異,該選項不合適。
D.“征于色”“聲色俱厲”“眉飛色舞” 這三個詞語中的 “色” 都表示 “神態” 的意思。“征于色” 指通過神色表現出來;“聲色俱厲” 形容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眉飛色舞” 則是形容人非常高興、得意的神態,所以該選項中加點詞意思相同,是正確的答案。
故答案為:D
18.(1)句翻譯要點:“所以” 在這里不能簡單理解為現代漢語中的 “所以”,它的意思是 “用這些方法”,表示通過前文提到的那些讓人受苦、經歷挫折等方式來達成后面的效果;“動” 是使動用法,解釋為 “使…… 驚動”,也就是使內心受到震動;“忍” 同樣是使動用法,意為 “使…… 堅韌”,用來形容使性情變得堅韌;“性” 指的就是 “性情”。按照這樣的字詞釋義以及語法規則,整句話通順地翻譯出來就是 “用這些方法使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準確地傳達出了句子所蘊含的意思,體現出磨難對人內在品質塑造的作用。
(2)句翻譯要點:“困” 表示 “困惑”,描繪出內心處于一種迷茫、不解的狀態;“衡” 在這里是通假字,同 “橫”,意思是 “梗塞,不順”,說明思慮像被堵塞住一樣,無法順暢進行;“作” 的含義是 “奮起,有所作為”,意味著經過前面內心困惑、思慮堵塞的階段后,才能奮發而起,做出一番成就。所以這句話翻譯為 “內心困惑,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清晰地表述出了個人在面對困境時經歷思考、突破阻礙進而有所行動的過程,符合原文的表意及邏輯。
故答案為: (1)用這些方法使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2)內心困惑,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19.“多難興邦” 這一說法強調的是國家在經歷諸多艱難困苦、磨難災難后,反而能夠激發起民眾的凝聚力、創造力等,促使國家興盛發展起來。而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文章中,核心觀點是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其著重闡述的是憂患能夠激勵人、國家積極進取,使人在磨礪中成長,讓國家在面臨外部壓力等困境時奮發圖強,得以長久存在;相反,安樂的環境容易使人懈怠、失去斗志,導致國家走向衰敗滅亡。文中提到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意思是國家如果沒有憂患意識,沒有內外的壓力和挑戰,就容易滅亡,從反面說明了憂患對于國家的重要性,而 “多難興邦” 所體現的正是國家在經歷災難這樣的憂患情況后,能夠振作起來走向興盛,與文章中 “生于憂患” 所表達的通過經歷艱難困苦來促使成長、發展的觀點是相類似的,所以與之類似的觀點就是 “生于憂患”(或者完整表述為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也可)。
故答案為:生于憂患(或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20.以第①段為例:在第①段中,作者寫道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這里運用了排比的句式,連續列舉了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這六位歷史人物的事例,且句式結構相似,都是 “人物 + 發(舉)于 + 出身背景” 的形式。通過這種排比的修辭手法,使得語句節奏明快,讀起來朗朗上口,并且能夠將眾多事例集中羅列,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就好像是排山倒海般地向讀者呈現出這些不同出身卻都歷經磨難最終成就大業的例子,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經歷艱難困苦而后成才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極具說服力,有力地為后文闡述 “生于憂患” 的觀點做了鋪墊,充分展現出孟子文章在論證時那種雄辯的力量,能夠讓讀者更容易接受他所提出的觀點。以第②段為例:第②段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此段運用了多個短句進行論述。短句本身簡潔明快,表意直接,一句一個重點,如 “苦其心志” 強調磨煉人的意志,“勞其筋骨” 突出勞累人的身體,“餓其體膚” 說明使人忍受饑餓之苦等等,從人的內心、身體等不同的主觀因素方面,依次闡述了上天要賦予人重大使命時,會讓人經歷的各種艱難困苦以及這些磨難帶來的作用,即能夠使人心性變得堅韌,增長自身原本欠缺的才能。這樣的短句組合在一起,節奏緊湊,擲地有聲,每一句都像是強有力的論斷,層層遞進,形成一種連貫且磅礴的氣勢,如同聲聲戰鼓,敲擊在讀者心間,讓讀者深刻地認識到憂患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體現出孟子文章在說理時語言的力度和雄辯性,令人信服地接受其觀點。故答案為: 示例一:第①段用排比句,列舉六個事例,氣勢磅礡,增強了說服力。
示例二:第②段運用短句,從人的主觀因素(內心和外表)論述,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增強語言氣勢。
【答案】21.示例一:健康綠色上網,共建和諧空間。
示例二:網絡無邊,青春有限;珍惜時間,健康上網。
示例三:健康綠色上網,助力美好人生。
示例四:網絡溝通無限,文明健康相伴。
22.借助網絡,人們可以“宅”在家里進行“網購”“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診療”等。由此可見,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給我們提供了便捷服務。
【知識點】漫畫釋義;見解表述;擬定標語、宣傳語等
【解析】【點評】(1) 本題考查宣傳標語的擬寫。宣傳標語的擬寫要緊扣主題且語言簡潔,具有宣傳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本題考查圖文轉換能力,也考查語言表達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認真觀察圖表,找到關鍵信息,然后進行歸納,從而得出答案。
21.在 “我們的互聯網時代” 這個主題背景下,像 “健康綠色上網,共建和諧空間” 這一示例,強調了上網要秉持健康、綠色的方式,其目的是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的網絡空間,既點明了正確的上網態度,又指出了這樣做所能帶來的良好網絡環境效果,契合活動對于文明上網的倡導方向。“網絡無邊,青春有限;珍惜時間,健康上網” 則從網絡空間的廣闊性與青春時光的有限性對比入手,提醒人們要珍惜時間,進而引導大家選擇健康的上網方式,以一種富有警示意味的話語來達到宣傳健康上網的目的。“健康綠色上網,助力美好人生” 突出了健康綠色上網對人們生活的積極影響,讓人們明白合理利用網絡能夠為自己的人生增添助力,從而鼓勵大家遵循這樣的上網原則,實現宣傳倡導的作用。
“網絡溝通無限,文明健康相伴” 體現出網絡在溝通交流方面的強大功能,同時強調在利用網絡進行溝通等活動時,要讓文明和健康與之相隨,引導人們文明、健康地參與到互聯網活動中,貼合活動關于文明上網的主題要求。
故答案為: 示例一:健康綠色上網,共建和諧空間。
示例二:網絡無邊,青春有限;珍惜時間,健康上網。
示例三:健康綠色上網,助力美好人生。
示例四:網絡溝通無限,文明健康相伴。
22.漫畫內容分析:仔細觀察漫畫,可以看到畫面的主體呈現出一個大大的 “宅” 字造型,這寓意著人們處于居家的狀態。在 “宅” 字的不同層次分布著與網絡相關的不同活動場景。最上層描繪了一個人正在電腦里進行 “網購” 的畫面,形象地展示出人們足不出戶就能通過網絡購買商品的情況;中間層的左邊呈現的是一個人在家里利用電腦開展 “在線辦公” 的場景,體現出借助網絡,人們無需前往辦公場所,在家就能完成工作任務;中間層的右邊則展示了一個人在電腦里進行 “在線教育” 的畫面,說明網絡為學習提供了新的途徑,人們可以在家通過網絡接受教育;最底層刻畫的是一個人通過電腦進行在線咨詢醫生,也就是 “在線診療” 的畫面,反映出人們在身體出現狀況時,不用去醫院排隊等號,借助網絡就能向醫生尋求幫助。并且在這個大大的 “宅” 字下方,有一個 “@” 字,它是互聯網的標志性符號,清晰地表明了上述這些活動都是在互聯網的依托下進行的,整體呈現出人們在互聯網環境下,于家中就能完成多種生活、工作、學習以及健康相關事務的狀態。漫畫主旨分析:通過對漫畫中這些不同網絡活動場景的展示,其核心主旨在于突出網絡對人們生活方式產生的重大改變。以往人們需要出門去商場購物、到辦公室上班、去學校上課、前往醫院看病等,而現在借助網絡,這些活動都能在家里便捷地完成,充分體現出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讓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便捷化,深刻地影響著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漫畫主旨就是表明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為我們提供了便捷服務。故答案為: 借助網絡,人們可以“宅”在家里進行“網購”“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診療”等。由此可見,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給我們提供了便捷服務。
23.【答案】《紅星照耀中國》(或《西行漫記》);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疲我打(敵駐我擾);法布爾;小甲蟲;小麻雀
【知識點】《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
【解析】【分析】作品基本情況:《紅星照耀中國》這部紀實文學作品,原名為《西行漫記》,出自美國記者埃德加 斯諾之手。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中國的革命情況對于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來說,了解得并不全面和深入。斯諾于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親自深入到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通過與眾多共產黨領導人,像毛澤東、周恩來等,以及紅軍將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實地的采訪觀察,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從而對中國共產黨的理念、紅軍長征的真實狀況以及中國革命興起、發展的背景與原因等方面有了準確詳實的記錄與呈現,為外界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打開了一扇窗口,也成為了極具歷史價值的文獻資料。井岡山運動時期口號內容:紅軍在井岡山運動時期所運用的四個口號有著明確的軍事策略與作戰意圖。“敵進我退”,意思是當敵人向我方發起進攻時,我方要懂得保存自身實力,選擇合適的時機向后轉移,避免與敵人進行正面的、實力懸殊的對抗,以便留存力量等待后續可以扭轉局勢、發起攻勢的機會。“敵駐我擾(敵疲我打)” 與 “敵疲我打(敵駐我擾)” 這兩個口號是相互關聯且交替運用的策略,“敵駐我擾” 強調的是當敵人駐扎下來、處于相對靜止狀態時,我方要通過各種方式去干擾敵人,比如小規模的襲擾、破壞其后勤補給等,目的是讓敵人無法安心休整,進而使其陷入疲憊的狀態;而 “敵疲我打” 則是在觀察到敵人因我方的干擾或者其他因素出現疲憊、戰斗力下降等情況時,我方要抓住時機,迅速集中兵力,主動向敵人發起進攻,力求殲滅敵人,通過這樣靈活多變的策略,以弱勝強,在復雜的斗爭環境中不斷鞏固和發展根據地。“敵退我追” 就是當敵人開始撤退時,我方要乘勝追擊,擴大戰果,進一步打擊敵人的士氣,增強我方的優勢。所以在填寫這部分內容時,要準確把握這四個口號及其對應的軍事含義,根據要求準確填寫出 “敵駐我擾(敵疲我打)” 以及 “敵疲我打(敵駐我擾)”。作者及作品特點:《昆蟲記》這部著作,由法國的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所創作,有著重要的地位和獨特的價值。從昆蟲學角度來看,它是一部全面概括昆蟲的種類、詳細描述昆蟲的特征、習性以及婚習等方面內容的巨著,涵蓋了豐富的昆蟲學專業知識,為昆蟲研究領域提供了大量一手的觀察資料和研究成果。從文學角度而言,它又是一部充滿趣味、美感以及哲理的寶藏之作,其文字風格清新自然,沒有晦澀難懂的表述,并且語調輕松幽默詼諧,在講述昆蟲相關故事時,并非是枯燥的知識羅列,而是基于真實的觀察,將故事情節設置得曲折奇異,引人入勝。更為獨特的是,法布爾把昆蟲的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巧妙融合在一起,站在人性的角度去看待昆蟲的行為、習性等,賦予了昆蟲如同人類一般的情感和性格特點,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走進昆蟲的世界。具體昆蟲形象描述對應的內容:在法布爾的筆下,對不同昆蟲有著極具特色的形象化描述。比如把楊柳天牛形容成像個 “吝嗇鬼”,從它身披的短身燕尾禮服仿佛 “缺了布料” 這一詼諧的描寫,生動地展現出楊柳天牛外形上的獨特之處,同時也賦予了它一種小氣、吝嗇的擬人化性格特點,讓讀者對其形象印象深刻。“小甲蟲” 在書中被刻畫成那種全身心為后代奉獻的形象,它會為了自己的兒女不辭辛勞,操持各種事務,就如同人類父母對子女無私奉獻一樣,充分體現出昆蟲世界里也存在著類似人類的親情關懷與付出。而提到被毒蜘蛛咬傷的 “小麻雀”,作者觀察到它有著獨特的進食表現,不僅會 “愉快地進食”,甚至在喂食者動作稍慢時,還會像嬰兒般哭鬧,通過這樣擬人化的描寫,把小麻雀受傷后在進食方面呈現出的依賴、急切等狀態栩栩如生地展現了出來,讓讀者感受到昆蟲和小動物們別樣的生活習性與行為特點,所以根據這些描述準確填寫出對應的昆蟲名稱,即 “小甲蟲” 和 “小麻雀”。
故答案為:《紅星照耀中國》(或《西行漫記》);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疲我打(敵駐我擾);法布爾;小甲蟲;小麻雀
【點評】本道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名著重要情節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將相關知識記牢,同時要對名著的精彩內容以及人物形象細細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節。
24.【答案】例文: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在生活的舞臺上,有許多物品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對我來說,手機就是這樣一位至關重要的“伙伴”,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從外觀上看,我的手機是一塊長方形的“小平板”,四周邊角圓潤,拿在手里大小正合適。它的屏幕猶如一扇明亮的窗戶,高清的分辨率讓每一個畫面都清晰逼真,色彩鮮艷。背面采用了質感細膩的玻璃材質,不僅美觀,還能有效防滑。
手機的功能十分強大,宛如一個“百寶箱”。它最基礎的通話功能,讓我能與遠方的親朋好友隨時暢聊,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樂。而短信功能則像是傳遞信息的小使者,在不方便通話時,及時傳遞重要資訊。
互聯網的接入更是為手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借助各種軟件,我可以輕松獲取海量的知識。學習上遇到難題,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輸入關鍵詞,便能得到詳細的解答。在線課程的出現,讓我足不出戶就能聆聽名師授課,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社交軟件也讓我與同學們的交流更加便捷,無論是討論作業,還是分享日常趣事,都能瞬間完成。
日常生活中,手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出門時,導航功能為我指引方向,讓我不再擔心迷路。購物軟件則滿足了我的各種購物需求,輕點屏幕,心儀的商品便能送貨上門。閑暇時光,音樂軟件、視頻軟件又成為了我的娛樂好幫手,讓我在疲憊時能放松身心。
操作手機也十分簡單。按下電源鍵,解鎖屏幕,就能進入主界面。通過點擊、滑動等簡單的手勢,就能輕松打開各種應用。
手機,它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是工具,更是陪伴我成長的摯友,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豐富和精彩。
【知識點】全命題作文
【解析】【分析】本題的關鍵詞是 “生活物品”“少不了”,中心話題是以一種熟悉的生活物品為對象,寫一篇說明文來闡述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體裁為命題作文,要求寫說明文,通過合理運用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以及適當的文學手法來展現所選物品的特點及重要作用。
【題干分析】
關鍵詞含義:“我的生活” 限定了范圍,強調是從自身生活體驗角度出發;“少不了” 突出了該物品的不可或缺性,意味著它在生活諸多方面有著重要影響,發揮關鍵作用;“它” 指代所選取的具體生活物品。寫作思路:開頭:可以像例文一樣,用形象的比喻、擬人等手法引出要介紹的物品,點明其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吸引讀者興趣,如 “在生活的舞臺上,有許多物品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對我來說,手機就是這樣一位至關重要的‘伙伴’,我的生活少不了它”,通過把生活比作舞臺,手機比作伙伴,營造出一種生動的氛圍。主體內容:外觀介紹方面:要按照一定順序,比如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等詳細描述物品的外形特點,運用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讓描述更形象易懂。例文中對手機外觀描述 “我的手機是一塊長方形的‘小平板’,四周邊角圓潤,拿在手里大小正合適。它的屏幕猶如一扇明亮的窗戶,高清的分辨率讓每一個畫面都清晰逼真,色彩鮮艷。背面采用了質感細膩的玻璃材質,不僅美觀,還能有效防滑”,先是整體介紹形狀,再分別描述屏幕、背面,運用比喻讓讀者更好地想象出手機外觀樣子。這部分內容略寫即可,重點在于體現其基本形態,為后文介紹功能做鋪墊。功能介紹方面:這是重點闡述部分,需要詳細列舉各項功能以及這些功能在生活中的具體作用,可采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條理清晰地呈現。如例文里將手機功能分為通話、短信、借助互聯網實現的知識獲取、社交、導航、購物、娛樂等不同類別,逐一說明它們如何讓生活變得便捷、豐富,讓讀者全面了解手機功能的強大以及對生活的重要性。操作介紹方面:簡單說明物品的操作方法,讓讀者明白其使用的便利性,像例文 “按下電源鍵,解鎖屏幕,就能進入主界面。通過點擊、滑動等簡單的手勢,就能輕松打開各種應用”,用簡潔的語言告知操作流程。這部分同樣略寫,起到補充完善的作用。結尾:要對全文進行總結升華,再次強調該物品在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可適當抒情,如例文 “手機,它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是工具,更是陪伴我成長的摯友,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豐富和精彩”,進一步加深讀者對其重要性的印象。
學生容易出現的寫作誤區在于可能會過于側重某一方面,比如只大量羅列功能,卻忽略了外觀、操作等其他方面的介紹,導致文章結構失衡;或者在說明過程中沒有條理,各種功能介紹混亂;還有可能只是干巴巴地介紹,缺少適當的文學手法運用,讓文章顯得枯燥無趣等。
【立意提取】
1.我的生活少不了那盞臺燈
2.我的生活少不了那輛自行車
【點評】這篇《我的生活少不了它》的作文緊扣題目要求,以手機為對象,條理清晰地展現了手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文章開頭巧妙地運用比喻,將手機比作生活舞臺上至關重要的 “伙伴”,生動形象地引出主題,吸引讀者繼續往下閱讀。在介紹手機的過程中,先是從外觀入手,按照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運用形象的比喻對手機的形狀、屏幕、背面材質等進行了簡潔明了的描述,讓讀者對其外觀有直觀感受。接著重點闡述功能,分類別地介紹了通話、短信、借助互聯網的多種功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導航、購物、娛樂等功能,詳細說明了各功能如何給生活帶來便捷與豐富,這部分內容具體且全面,很好地突出了手機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符合說明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晰的要求。操作部分也簡單介紹了使用的便利性,完善了對手機的整體說明。結尾處總結升華,把手機比作摯友,再次強調它讓生活變得便捷、豐富和精彩,不僅呼應開頭,更深化了主題,使文章結構完整。整體來看,文章恰當地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還融入了一定的文學手法,語言流暢自然,是一篇較為優秀的說明文佳作。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源市| 梁河县| 林芝县| 渭南市| 即墨市| 平湖市| 禹州市| 靖江市| 鸡东县| 青州市| 望江县| 博野县| 台东县| 宽城| 玛沁县| 玉林市| 神池县| 上栗县| 雷山县| 平阳县| 海丰县| 洛南县| 汉沽区| 桦甸市| 翼城县| 乳山市| 滨州市| 江西省| 红安县| 科技| 沙田区| 辉县市| 嘉禾县| 贵南县| 临清市| 资源县| 大理市| 衡阳市| 蒙城县| 麦盖提县| 紫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