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2026統編 2016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6課《我看》同步練習一、基礎積累1.字音字形(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①豐潤( ) ②沉醉( ) ③憂戚( ) ④勃發( ) ⑤飄逸( )⑥漫游( ) ⑦流盼( ) ⑧搖曳( ) ⑨諧奏( ) ⑩凝望( )(2)根據拼音寫漢字。①fēng rùn( ) ②yōu qī( ) ③bó fā( ) ④piāo yì( ) ⑤yáo yè( )2.詞語理解與運用(1)結合詩歌語境,解釋下列加點詞語。①我看一陣向晚的春風 / 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 我看它們低首又低首,/ 也許遠水蕩起了一片綠潮。(《我看》)豐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我看飛鳥平展著翅翼 / 靜靜吸入深遠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紅暈,/ 無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我看》)凝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 春天的田野里,豐潤的麥苗在微風中搖曳,充滿生機與活力。B. 晚霞染紅了天空,流云慢慢暈開,讓凝望它的人們沉醉其中。C. 他在演講中夸夸其談,分享對自然的感悟,讓聽眾感受到自然的美好。D. 青春的我們,有著勃發的生命力,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3.文學常識與文體知識(1)《我看》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其詩歌風格________,善于從________中汲取靈感,表達對生命、自然與時代的思考,代表作還有《》《》等。(2)這首詩是一首________詩,全詩以 “” 為線索,通過描寫、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景象,融入情感與哲思,語言優美,意境深遠。二、文本細讀(結合詩歌關鍵詩句)(一)閱讀詩歌前兩節(自然景象描寫),完成題目“我看一陣向晚的春風 / 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 我看它們低首又低首,/ 也許遠水蕩起了一片綠潮。我看飛鳥平展著翅翼 / 靜靜吸入深遠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紅暈,/ 無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1.分析 “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 中 “揉” 字的表達效果。2.“我看它們低首又低首” 中的 “它們” 指什么?“低首又低首” 有什么含義?3.“靜靜吸入深遠的晴空里” 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其作用。4.這兩節詩通過哪些感官描寫展現自然景象?有什么作用?(二)閱讀詩歌后兩節(情感與哲思),完成題目“哦,逝去的多少歡樂和憂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畫!/ 哦,多少年來你豐潤的生命 / 永在寂靜的諧奏里勃發。也許遠古的哲人懷著熱望,/ 曾向你舒出詠贊的嘆息,/ 如今卻只見他生命的靜流 / 隨著季節的起伏而飄逸。”1.文中 “你的心胸” 指什么?“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畫”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2.分析 “永在寂靜的諧奏里勃發” 一句中 “寂靜” 與 “勃發” 的關系。3.“遠古的哲人懷著熱望 / 曾向你舒出詠贊的嘆息”,這里的 “你” 與前文的 “你” 是否一致?有什么作用?4.結尾 “如今卻只見他生命的靜流 / 隨著季節的起伏而飄逸” 一句,蘊含著怎樣的哲思?三、閱讀理解(整體感知詩歌)閱讀《我看》全詩,完成題目1.全詩圍繞 “我看” 展開,詩人 “看” 到了哪些景象?這些景象之間有什么關聯?2.詩歌中 “我” 的情感是如何變化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3.這首詩在語言風格上有什么特點?請結合具體詩句舉例說明。4.結合詩歌內容,說說詩人通過 “我看” 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內涵。四、寫作模仿《我看》的風格,以 “我聽” 為題,寫一首短詩。要求:①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②選取 3-4 個典型的聲音意象;③融入情感與思考;④字數不少于 100 字。答案一、基礎積累1.字音字形(1)①fēng ②zuì ③qī ④bó ⑤yì ⑥màn ⑦liú ⑧yè ⑨xié ⑩níng(2)①豐潤 ②憂戚 ③勃發 ④飄逸 ⑤搖曳2.詞語理解與運用(1)①“豐潤” 指(肌膚、草木等)豐滿滋潤,文中形容青草飽滿、有光澤的狀態,體現春天青草的生機勃勃,也暗示自然的富饒與美好;②“凝望” 指目不轉睛地看,文中形容大地專注地注視著流云,賦予大地人的情態,體現流云的美麗讓大地沉醉,也表達詩人對自然景象的喜愛與專注。(2)C(解析:“夸夸其談” 指說話浮夸、不切實際,含貶義;“分享對自然的感悟” 是真摯、深刻的內容,應用 “深情分享”“真誠闡述” 等褒義詞語,故 “夸夸其談” 使用有誤)3.文學常識與文體知識(1)穆旦 沉郁頓挫、富含哲思 自然與生命 贊美 詩八首(或《贊美》《旗》等)(2)抒情 我看 春風青草 飛鳥晴空 流云大地二、文本細讀(結合詩歌關鍵詩句)(一)前兩節(自然景象描寫)1.“揉” 字原本用于形容人的動作(如揉面、揉眼睛),文中將其賦予 “向晚的春風”,①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春風輕柔拂過青草的姿態,仿佛春風在溫柔地撫摸青草,避免了 “吹過” 的平淡;②“揉” 字暗含春風的 “力量”—— 它讓青草 “低首又低首”,展現出自然景象的動態美,也傳遞出春風的溫柔與親切,讓讀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2.①“它們” 指 “豐潤的青草”;②“低首又低首” 既寫出青草在春風吹拂下彎腰擺動的形態,又賦予青草人的情感 —— 仿佛青草在向春風致敬,或在感受春風的溫柔,體現自然萬物的和諧互動,也暗示詩人對自然景象的細致觀察與喜愛。3.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 “飛鳥” 擬人化,賦予其 “吸入” 的人類動作。①“靜靜吸入” 生動形象地寫出飛鳥平展翅翼融入晴空的狀態,仿佛飛鳥在主動擁抱晴空,展現出飛鳥與晴空的和諧相融;②“深遠的晴空” 與 “靜靜吸入” 形成動靜結合,既寫出晴空的廣闊寧靜,又寫出飛鳥的靈動,營造出悠遠、靜謐的意境,讓讀者感受到自然的平和與美好。4.①感官描寫:視覺描寫(“豐潤的青草”“飛鳥平展著翅翼”“流云慢慢地紅暈”)、觸覺暗示(“向晚的春風” 的輕柔,通過 “揉過” 感知);②作用:多感官描寫讓自然景象更立體可感 —— 視覺描寫展現景象的色彩與形態(青草的綠、流云的紅暈),觸覺暗示傳遞春風的質感,避免單一感官的單調;同時,多感官描寫體現詩人對自然的細致觀察,讓 “我看” 的內容更真實,也讓讀者更易代入,感受自然的美好。(二)后兩節(情感與哲思)1.①“你的心胸” 指自然(或 “大地、晴空、春風等構成的自然整體”),它承載著世間的歡樂與憂戚,是生命與情感的寄托;②“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畫” 表達了詩人的復雜情感:一方面,詩人渴望用文字描繪自然的美好與深邃,卻覺得自己的筆觸無法完全展現自然的魅力,帶有一絲遺憾;另一方面,也暗含詩人對自然的敬畏 —— 自然的廣闊與豐富遠超人類的想象,體現詩人對自然的尊重與贊嘆。2.“寂靜” 與 “勃發” 是對立統一的關系:①“寂靜” 指自然的外在狀態 —— 如深遠的晴空、靜止的大地,營造出寧靜的氛圍;②“勃發” 指自然的內在生命力 —— 如青草的生長、飛鳥的靈動、自然 “豐潤的生命” 的延續,體現自然的生機與活力;③二者統一于自然之中:自然看似寂靜,實則蘊含著無限的生命力,“寂靜” 是 “勃發” 的鋪墊,“勃發” 是 “寂靜” 中的活力展現,體現詩人對自然生命力的深刻理解。3.①這里的 “你” 與前文的 “你” 一致,均指自然(或 “大地、晴空等構成的自然整體”);②作用:前后 “你” 的呼應,讓詩歌結構更連貫,體現詩人對自然的情感始終一致 —— 從描寫自然景象到抒發對自然的哲思,始終圍繞 “自然” 這一核心;同時,“遠古的哲人曾向你舒出詠贊的嘆息”,說明自然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情感與思想的寄托,既凸顯自然的永恒,也讓詩人的 “我看” 更具歷史厚重感,避免個人感悟的單薄。4.這句詩蘊含著 “自然永恒,生命短暫卻靈動” 的哲思:①“遠古的哲人” 的 “生命的靜流”,指哲人已逝,但他們對自然的詠贊與思想仍在流傳,如同 “靜流” 般延續;②“隨著季節的起伏而飄逸”,既寫出生命與自然的關聯 —— 生命的延續離不開自然的滋養,也暗示生命的狀態:如同季節的起伏,生命有興盛也有沉寂,但始終在自然的懷抱中靈動變化;③整體來看,詩句傳遞出詩人對生命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自然是永恒的,生命是短暫的,但短暫的生命可以融入永恒的自然,在自然中實現價值,體現詩人對生命的珍視與對自然的敬畏。三、閱讀理解(整體感知詩歌)1.①詩人 “看” 到的景象:向晚的春風揉過豐潤的青草、遠水蕩起綠潮、飛鳥融入深遠的晴空、流云暈紅沉醉大地;②景象關聯:這些景象均屬于 “自然” 這一整體,從近景(青草)到遠景(遠水、晴空),從動態(春風、飛鳥、綠潮)到靜態(晴空、大地),從植物(青草)到動物(飛鳥)再到自然現象(流云),構成一幅完整、和諧的自然畫卷;它們共同展現自然的美好、寧靜與生機,為后文抒發情感與哲思奠定基礎,體現 “我看” 的全面與細致。2.詩人的情感變化脈絡:①初看自然時的 “喜愛與沉醉”:通過 “悄悄揉過”“靜靜吸入”“無意沉醉” 等詞語,傳遞出詩人對春風、青草、飛鳥、流云的喜愛,沉浸在自然的美好之中;②描寫自然時的 “敬畏與遺憾”:“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畫”,體現詩人因無法完全描繪自然魅力而產生的遺憾,以及對自然廣闊深邃的敬畏;③思考自然與生命時的 “平和與釋然”:“遠古的哲人懷著熱望”“生命的靜流隨著季節的起伏而飄逸”,詩人從自然的永恒與生命的延續中,獲得對生命與自然關系的深刻理解,情感趨于平和,傳遞出對生命的珍視與對自然的接納。3.詩歌語言風格特點:①生動形象,富有畫面感: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如 “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無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讓自然景象鮮活可感,仿佛一幅動態的自然畫卷,如 “遠水蕩起了一片綠潮”,用 “綠潮” 比喻遠水的綠色,形象展現水的廣闊;②含蓄深遠,富含哲思:語言不直白抒情,而是將情感與哲思融入自然描寫,如 “永在寂靜的諧奏里勃發”,既寫自然的生命力,又暗含 “靜中有動” 的哲理,讓讀者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時引發思考;③節奏舒緩,富有韻律:多用短句與停頓,如 “我看一陣向晚的春風 / 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節奏舒緩,符合 “我看” 時的從容心態;“首”“潮”“里”“地” 等押韻,讓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強音樂美。4.詩人通過 “我看” 表達的思想內涵:①對自然的贊美與敬畏:詩人細致描繪春風、青草、飛鳥等自然景象,展現自然的美好、寧靜與生機,傳遞出對自然的喜愛;同時,“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畫” 體現對自然廣闊深邃的敬畏,承認自然的價值遠超人類的描繪;②對生命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自然是生命的載體(“你的心胸里” 承載歡樂與憂戚),生命與自然和諧相融(飛鳥融入晴空、青草呼應春風);詩人認為,即使是遠古哲人的生命,也會如同 “靜流” 般在自然中延續,體現 “自然永恒,生命靈動” 的觀點,傳遞出對生命的珍視與對自然的依賴;③對生活的熱愛與對未來的希望:自然的生機與美好(“豐潤的生命”“勃發”),讓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即使有 “逝去的歡樂和憂戚”,也能在自然中獲得慰藉,暗含對未來的積極期待。四、寫作我聽我聽一陣清晨的鳥鳴輕輕叩響寂靜的窗欞,我聽它們啁啾又啁啾,也許朝陽喚醒了整片森林。我聽溪水潺潺地流淌悄悄漫過圓潤的石子,我聽微風拂過樹葉的響,無意溫柔了駐足的我。哦,逝去的多少喧囂與沉默,我枉然在你的旋律里捕捉!哦,多少年來你靈動的聲響永在時光的長河里穿梭。也許往昔的旅人懷著憧憬,曾向你留下聆聽的感動,如今卻只見他故事的余韻隨著你的流淌而輕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